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课文资料_一目斋
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第17课《孔子拜师》课件

从这两个词语体会到孔子的谦虚、好 学的品质。
十分有名 ⒈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 · · ·· 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 ···· · 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老 子
洛阳
.
.
曲 阜
孔 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 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 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 他离开家乡曲阜(fù),去洛阳拜 大思想家老子为师。(说明什 么?)
(国境)
我会写
shò u
pǐn
(传授 ) (教授)
(品质) (人品)
字词闯关(开火车读生字)
闻:闻到 新闻 尘:灰尘 尘土 仆:风尘仆仆 仆人 纳:容纳 归纳 闷:沉闷 纳闷 丘:沙丘 孔丘 迎:欢迎 迎接 等:等待 等车 止:停止 止痛 境:环境 处境 授:教授 讲授 品:品德 品味 兼:兼职 毫:毫米 佩:佩戴
孔子受到后人广泛的尊敬。人们修建孔庙纪念他。每到 孔子的诞辰,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都要举办孔子文化节,进 行隆重的祭孔活动。 孔子的学说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有的国家和地区把 孔子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孔 子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他是中 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 道学家派的创始人,被当代评为 世界百位名人之一。老子是我国 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 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 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 不但对我 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 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 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 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后世道教将他 尊奉为祖师。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著《道 德经》。老子思想不仅对中国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 上的影响也很深远。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PPT课件

古人的名、字与号:中国古人的姓名 比现代人要复杂一些,大体有姓、名、 字、号四项。名,是婴儿出生后由父亲 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 及女子十五岁举行筓礼时取的,是人的 正式称谓。号,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 人,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 古人在名、字、号的使用上,有一定 原则和习俗。不论尊卑,自称通常用名, 不能用字,以示自己谦虚有礼;对别人 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 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 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是怎么样的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 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 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 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 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和战 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 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 百家”,其实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 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等等。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 争,特别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 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 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其理论的核心是 “仁”,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礼”。 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 宣扬“仁政”,认为“民贵君轻”,主张“法先 王”。 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他赞扬富国强 兵的制度或政策,尤其赞扬秦国。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反映他思想的书 为《老子》,又名《道德经》。《老子》一书提出 了祸福相依等朴素的辩证法观点。老子主张“无为 而 治”,倡导“小国寡民”的理想境界。 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他著有 《庄子》一书。庄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叫做 “道”。事物万变无常,没有什么是非标准;他还 认 为要想社会安定太平,除非把一切都毁灭,还说人 生只是一场大梦。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课件

老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 始人,春秋末年楚国人(今河南),道 教中太上老君就是对老子的尊称。关于 他的生平,史料记载不多,先秦古籍中 有称老子为老聃,还有一种说法,认为 老子原名李耳。著有《道德经》,其思 想不仅对中国影响深远,在世界上影响 也很广泛。
• 远近闻名 渊博 曲阜 洛阳 驾车 •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长袍 拜访 • 老聃 风尘仆仆 纳闷 孔丘 仲尼 迎候 等候 学无止境 毫无保留 • 传授 佩服 敬重 品行
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第一自然段
• 思考:孔子为何要拜师? 用上,“虽然……但是……所以……” 孔子虽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但是他 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所以决意拜 师。 •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你能概括一下吗?
孔子决意拜师。(身份、原因)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 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 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 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 师。
第二自然段
• 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 思考:孔子是怎样拜师的?
曲阜和洛阳相距 上千里 ,孔
日夜兼程 几个月后, 子风餐露宿,
终于走到了洛阳。
烈日炎炎下,孔子(
饥饿难忍时,孔子(
)。
)。
夜深了,经过林子时,孔子( )。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 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 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 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 学问。
孔子:
• 谦虚好学 • 不怕吃苦 • 尊师有礼
老子
• 谦虚有礼 • 诲人不倦 • 倾囊相授
• 1温故而知新:时常温习旧的知识就会有新 的发现。 •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 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时常温 习它,不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吗? •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 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也是智 慧。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17孔子拜师课堂教学课件1新人教版

孔子:“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老子:“你是——”
孔子:“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 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孔子:“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
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 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 • 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 • 迎候和等候都有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
协的信念。
迎接,迎候可以表现出老子非常谦和知理。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老子:谦虚有礼、诲人不倦
课后作业
根据这节课的学习 和课外收集的资料,谈 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 印象。
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眼光决定未来的一 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 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
生字词学习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传授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佩服 远近闻名 学无止境 纳闷 孔丘 相距 品行 迎候 等候 长进 请教 保留 敬重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佩服 毫无保留 远近闻名 传授 品行
孔子三十岁的时候,已经(远近闻名)了
。他总觉得自己知识还不够渊博到千里以外
的洛阳拜老子为师。一路上风(尘仆仆 ),终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 息时间,你们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 动一动,久坐对身体不好哦~
谈孔子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课文
孔子拜师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
三年级上册语文 17、孔子拜师

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孔子文化节
孔子的学说在世界 上有很大的影响,很 多国家和地区,都把 孔子的生日当做教师 节。
老子,姓李, 名耳,又称“老 聃”,是我国伟大 的哲学家、思想家、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著有《道德经》一 书。美国曾把他列 为古代十大作家之 首。
曲阜
曲
洛阳
qū 弯曲 曲阜 qŭ 歌曲 曲子
远近闻名 日夜兼程
济宁
曲阜
兖州
偃师
郑州
开封
洛阳
商丘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 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 了洛阳。
济宁Βιβλιοθήκη 曲阜兖州偃师
郑州
开封
洛阳
商丘
风尘仆仆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 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 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 离开家乡曲阜,到洛阳去拜大思想 家老子为师。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 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 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 离开家乡曲阜,到洛阳去拜大思想 家老子为师。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学无止境
泉水流不干,知识学不完。 活到老,学到老。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 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 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 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 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 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 须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
迎候 等候 毫无保留 传授
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里迎候。 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里等候。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教案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教案17《孔子拜师》【教学内容】《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内容.这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学而不厌的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所以,可以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设计意图:孔子、老子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品质隐含在字里行间,尤其是附着在关键的词句之中。
本堂课重在引领学生关注、发现那些内涵丰富、意韵深广的词句,通过理解意思,揣摩内涵,自然进入人物的真实内心。
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是立体的,活生生的,语言也会伴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文的生字和有关词语;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2.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3.参考资料:孔子拜师资料目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2、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课前准备:1、查找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课题解读。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正音“子”)。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课文资料

【篇一】課文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
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裏,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
在洛陽城外,孔子看見一駕馬車,車旁站著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著長袍,頭髮鬍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學問。
孔子想: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見著位風塵撲僕僕的年輕人一眼就認出了自己,有些納悶。
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
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篇二】教案學習目標①認識“兼、僕”等7個生字。
會寫“聞、塵”等12個生字。
能正確讀寫“遠近聞名、相距、學問”等14個詞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瞭解孔子拜師求學的經過,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為學要勤奮、謙虛,永不滿足,為人要真誠、無私、尊敬師長。
A案課前準備①多媒體課件(孔子畫像、孔子講學、孔子論著以及人們紀念孔子的場景)。
②自製生字詞卡片。
③學生自讀課文,記下疑問。
第一課時情境導入①談話: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書:孔子)讓我們隨著這段錄影一起走近孔子。
②播放多媒體課件。
看了這段錄影,你想說些什麼?(學生根據課件內容自由說說。
)③引入:為什麼孔子能成為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學了《孔子拜師》這篇課文,就能揭開這個秘密。
初讀感知①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②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指名朗讀這些詞語:日夜兼程風塵僕僕納悶風餐露宿毫無保留傳授佩服。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孔子拜师》ppt课件1

他总觉得自己的 知识还不够渊博, 三 十岁的时候,他离开 家乡曲阜,去洛阳拜 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11/10/2018 ~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 千里,孔子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几个月后, 终于走到了洛阳。
11/10/2018 ~
11/10/2018
~
他总觉得自己的 知识还不够渊博。
11/10/2018
~
学习是没 有止境的。
11/10/2018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 亦说乎?
11/10/2018 ~
11/10/2018
~
·山东曲阜
11/拜 师
11/10/2018 ~
日夜兼程 风餐露宿
11/10/2018 ~
风尘仆仆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纳闷 孔丘
他总觉得自己的 知识还不够渊博。
11/10/2018
~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全国共分为一百 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在春秋时期的二 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 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 八十多起。而孔子就生活在这样的乱世 之时,他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 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 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 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 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 “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 对人民用道德意识来感化,用礼仪规范 来约束,即“道之于德,齐之以礼”, 11/10/2018 ~ 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全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课文资料【导语】学语文而使人能明智的生活。
文学是人学,间接经验多了,精神境界得以提升,自家的人生就少走弯路,以攻则下,以守则固。
人生是自我感觉的过程,这个自我的感觉,得有充实的内生活才成,学语文,能使我们的生活充实。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课文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着位风尘扑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篇二】教
案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
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A案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②播放多媒体课件。
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
③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
(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④感知课文大意。
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研读感悟
①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a.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
生。
”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b.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c.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
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
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
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③师引读。
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生活中,我们也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①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②明确责任:各小组主民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小组的活动。
③商定方案: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商定准备了解哪些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文字报老师处。
【篇三】《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今天,,我领着孩子们学习了《孔子拜师》。
课前,我认真地朗读了课文,发现让学生理解孔子和老子让人敬重的品行有困难,于是我把这一点作为学习难点,准备上课时重点解决。
教学伊始,我创设一个小的情境,向学生讲述了孔子的出生、童年、成年等一系列曲折故事,让学生了解了孔子。
激发了阅读期待,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
在研读课文学习时,我基本上上放手,让学生围绕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怎样去?”,先是自己读熟课文,再画一画路线图,和小组交流,读一读悟到的情感。
重点把握重点句,重点词语来指导学生学习体会.例如第一段抓住远近闻名,不够渊博,第二段抓住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指导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为求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在体会之后,再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这样,既符合三年级重视词句训练的要求,又通过词句的学习,进一步进行朗读的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
通过本次教学,我更加明白了,中年级语文教学一定要落实重点词句的训练,加强朗读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更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学,恰当的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为学。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孔子拜师》课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