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笔记
三年级上册语文17课笔记全部

三年级上册语文17课笔记全部第一课:我的朋友这一课主要介绍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课文中,小作者介绍了他的两个好朋友,一个是王强,一个是李明。
王强是个聪明而乐于助人的朋友,他在学校里成绩很好,总是愿意帮助别人。
李明是个勇敢而善良的朋友,他在学校里有很多朋友,大家都喜欢和他一起玩。
通过这一课,我们学到了朋友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和互相理解。
朋友之间应该相互照顾,帮助对方解决困难。
同时,朋友之间也应该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个性和意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
第二课:怎样选择朋友这一课主要教给了我们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朋友。
课文中,小作者认识了一个叫小树的朋友,他们一起玩得很开心。
但后来小树常常欺负小作者,小作者感到很伤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小作者明白了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朋友。
他发现,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善良、友善、乐于助人的人,而不是那些坏心眼、喜欢欺负别人的人。
通过这一课,我们学到了选择朋友要慎重,不能只看对方的外表,更要看他们的品质和行为。
只有选择正确的朋友,我们才能在彼此的交往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第三课:我的课桌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小作者的课桌。
小作者的课桌是木制的,他爸爸亲自给他打磨了一遍,使得课桌非常光滑。
小作者非常珍惜这个课桌,他认为课桌就像一个小伙伴,陪着他一起学习。
通过这一课,我们学到了要珍惜学习的环境和学习工具。
只有爱护好自己的课桌,我们才能更好地学习。
同时,这也告诉我们要感恩家人的支持和关爱。
第四课:留言笔记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小作者在上学路上看见了一个上面写着“勤奋”的标语牌。
小作者觉得这个标语牌很有意义,他决定跟爸爸学习每天做一些勤奋的事情,并记录在一本留言笔记上。
通过这一课,我们学到了要勤奋学习,不断进步。
勤奋是成功的基础,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绩。
留言笔记这个概念也告诉我们要记录下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以便更好地总结和反思。
第五课:小狗急转弯这一课是一篇有趣的故事。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好的,以下是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
一、生字组词:
霜shuāng(霜降、霜冻、霜花)
相xiāng(互相、相信、相片)
二、多音字:
行xíng (行走)háng(银行)
好hǎo(好人)hào(好学)
三、近义词:
早———早、寒———冷、霜———露、催———促、归———回、趁———乘
四、反义词:
早———晚、寒———暑、霜———晴、归———去、趁———追
五、古诗的意思和思想感情:
1.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深秋山林的美景。
作者通过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等意象,表现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叹。
这首诗不仅有美丽的景色描写,还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2. 《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秋天的景象。
作者通
过荷尽、菊残、橙黄、橘绿等意象,表现出对朋友刘景文的离别之情。
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感情,也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3.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夜晚的景色。
作者通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儿童夜捉蟋蟀等意象,表现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思念。
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也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思乡之情。
三年级语文上第17课知识点

17课、
重点词语:
好奇、足迹、矿物、贝壳、叔叔、奇怪、煤炭、矿石、化石、脚印、队员、一册、波痕、光秃秃、聚精会神、刨根问底
多音字:
藏——()壳——()埋——()——()——()——()
近义词:
奇怪——古怪说明——证明特别——尤其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刨根问底——盘根问底
反义词:
上升——下降高兴——伤心奇怪——平常厚——薄
聚精会神——心不在焉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关于学习的成语:
字斟句酌、孜孜不倦、手不释卷、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循序渐进
形容谦虚的成语:
功成不居、戒骄戒躁、不耻下问、虚怀若谷
关于知识的名言:
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无知识的热心,犹如在黑暗中远征。
——牛顿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李大钊。
新北京版(2016)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课件17 猎人笔记 件

资料宝袋
课件PPT
屠格涅夫,19世纪俄 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 说《罗亭》《贵族之 家》《前夜》《父与 子》、《处女地》。 中篇小说《阿霞》《 初恋》等。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 籍浙江嘉兴,中国杰出现代文学家、出版家 、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 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 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
jiù
救助 求救 救命
zhǔn
准备 准时 准星
bèi
预备 准备 备课
bó
搏斗 搏击 搏杀
同学们,麻雀是十分弱小的动物,可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那只麻雀它不仅 战胜了庞大的猎狗,更是深深地打动了无 数读者的心。今天,我们将学习《麻雀》 这篇课文。
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猎狗在路上发现了一只小 麻雀,当它张开大嘴时,突然 出现了一只老麻雀用自己的身 体掩护小麻雀。结果,老麻雀 赢了,吓退了猎狗,成功地救 下了小麻雀。
2.“扎煞起全身的羽”“绝 望地尖叫”
说明它虽然感觉到了这是一 场力量悬殊的毫无希望的决斗, 非常紧张,但却毫不犹豫地面对 猎狗,全力以赴,不顾一切。
3. “浑身发抖”“发出嘶哑 的声音”“呆立着不动”
非常紧张,全心应对强大的 敌人,有再大的危险也不管了, 才会这个样子。
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 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 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 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 么力量? 指的是母爱。爱比死,比死 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 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 活力。
1.认识1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7课

部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课文资料:1、本课由3首古诗组成,分别是唐代李白的《望天门山》、宋代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和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写景的古诗,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天门山是山岳型自然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级旅游区。
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城区南郊8千米,海拔1518.6米,是张家界的文化圣地,被尊为“张家界之魂”、“湘西第一神山”。
3、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也是中国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西湖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
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介绍: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李白与杜甫又合称“大李杜”。
主要作品:《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等。
主题:《望天门山》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长江从天门山中间奔流东去的雄奇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译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的大意是: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
”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大意是: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
其中”回”是”回旋,回转”的意思,突出了山势险峻和水流湍急;”此”是指天门山。
诗歌后两句的大意是: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三年级上册语文17课笔记多音字

三年级上册语文17课笔记-多音字一、多音字的定义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音。
在汉语中,多音字是很常见的,学习多音字对于提高语文能力非常重要。
二、多音字的分类1. 通常情况下,多音字可以分为形声多音字和形容多音字两种。
2. 形声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既有读音,也有意义。
“重”这个字,可以读为“zhòng”,也可以读为“chóng”,同时“重”还有“重要”的意思。
3. 形容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多个读音,但并不是所有的读音都有相同的意义。
“风”这个字,可以读为“fēng”,也可以读为“fèng”,但两个读音分别指代不同的意思。
三、多音字的学习方法1. 学习多音字,首先要掌握多音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要多读多音字的例句,多造句,多使用多音字,提高对多音字的运用能力。
3. 注重多音字的拼音和笔画结构,掌握多音字的读音规律,提高正确读音的能力。
4. 多注意多音字的意思及其用法,遇到生词要仔细分析,不断积累和扩大词汇量。
四、多音字的应用1. 在阅读过程中,多音字的正确运用可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提高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2. 在写作过程中,合理运用多音字可以增加文章的幽默感和形象性,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意图。
3. 在日常交流中,正确地运用多音字不仅可以提升语言的地道性,还可以增加语言的美感,使交流更加生动。
五、多音字的困难及解决方法1.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会遇到多音字不知如何选择读音的难题。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多阅读多音字的文章,多进行语言实践,提高选择正确读音的能力。
2. 由于多音字的读音和意思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混淆。
面对这一情况,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多音字的规律,适当安排练习和考核,帮助学生清晰掌握多音字的用法。
3. 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多音字时往往缺乏灵活性,表达过于呆板。
提高学生运用多音字的灵活性,可以通过多进行写作练习,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和修改。
六、多音字的习题训练1. 选择题(1)“鹰”这个字的读音是()。
三年级上册语文17课笔记全部

三年级上册语文17课笔记全部第17课《小鱼和花瓣儿》:这一课是一个关于动物自然界的故事。
故事中讲述了一只小鱼的生活经历。
小鱼住在一条小河中,它生活在清澈明亮的河水中。
小鱼很开心,因为它身边有很多漂亮的花朵,每天都能欣赏到五彩斑斓的花瓣飘落到水中。
一天,一片花瓣儿落到了小鱼身边,小鱼很高兴地游过去捡起了花瓣儿。
它觉得这是一个很珍贵的宝贝,不敢随意丢弃。
小鱼带着花瓣儿回家,充满了快乐。
一天夜晚,小鱼睡觉时,花瓣儿飘起来了。
花瓣儿告诉小鱼他们是花朵的衣裳,花朵要长翅膀飞走了。
小鱼感到非常伤心,它舍不得它们离开。
但是它明白,花朵们有自己的飞翔天地。
小鱼决定把花瓣儿送给大海,希望花瓣儿可以继续飘荡在大海的水面上,成为大海的一部分。
于是,小鱼踏上了去大海的旅程。
小鱼在海中游行时,小鱼发现了大海的美丽。
它看到了好多海洋生物,他们很热情地欢迎小鱼的到来。
小鱼非常高兴,它觉得大海是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有更多的朋友和欢乐。
最后,小鱼把花瓣儿放在了海水中,花瓣儿沉入了大海,成为了大海的一部分。
小鱼看着花瓣儿一点一点消失,心里感到非常欣慰和满足。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第一,小鱼的生活环境是美丽的,它很享受这个环境。
第二,小鱼对待身边的事物非常珍惜,它认为每一件东西都是宝贵的。
第三,小鱼能够理解花瓣儿想要飞走,他愿意为了花瓣儿的幸福而放手。
第四,小鱼勇敢地前往陌生的大海,它不怕未知,愿意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我们应该珍惜身边的事物,有时候我们需要放手,让别人去追求他们的幸福。
同时我们也要勇敢面对新的挑战和未知的事物,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这一课很有意义,它告诉我们关于生活、友谊和勇气的故事。
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这个故事中受到启发,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课笔记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课笔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是《小燕子找雨》,以下是该课的笔记:
主要内容:
* 小燕子在天空中飞翔,发现天气很热,想要下雨。
* 小燕子问了许多动物,但都没有找到雨。
* 最后,小燕子遇到了一只青蛙,青蛙告诉它要下雨了。
* 小燕子非常高兴,飞回巢里等待雨水的到来。
生字词:
* 燕子(yàn zǐ)
* 天空(tiān kōng)
* 炎热(yán rè)
* 问(wèn)
* 许多(xǔ duō)
* 遇到(yù dào)
* 青蛙(qīng wā)
* 告诉(gào sù)
* 高兴(gāo xìng)
* 巢(cháo)
词语解释:
* 燕子是一种常见的候鸟,身体小巧轻盈,善于飞行。
* 天空是指地球大气层上面的空间,包括云、太阳、星星等。
* 炎热表示天气非常热,让人感到不舒服。
* 问是指询问或打听信息。
* 许多表示数量很多。
* 遇到表示偶然或意外地遇见某人或某物。
* 青蛙是一种两栖动物,通常生活在水边或潮湿的地方。
* 告诉是指把某些信息或知识传达给别人。
* 高兴表示心情愉悦或满足。
* 巢是指鸟类或其他动物用来居住和繁殖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境(环境)品(品行)纳(收纳)
镜(眼镜)晶(晶体)内(内部)
止(止步)授(授课)
正(正直)受(难受)
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风)(尘)仆仆学无(止)(境)毫无(保)(留)
风(餐)露(宿)(风)(雨)兼程诲人(不)(倦)
四、补充句子(孔子的名言)
1、温故而知新。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我国政府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我国台湾地区和美国把孔子的生日9月28日定为教师节。
4、“学习没有止境的。”这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的根本原因。正是他认为“学无止境”,所以才去拜师,在拜师的过程中,表现了孔子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等品质。
二、形近字组词
闻(新闻)仆(仆人)迎(欢迎)
17、孔子拜师
一、填空
1、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流传于世。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老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
3、学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习之,不亦说乎?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我还知道(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