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底盘地下车库设计论文
地下车库建筑设计论文

地下车库建筑设计论文摘要:平面、柱网、层高、覆土厚度、建筑垫层、排水找坡、汽车出入口坡道、人防出入口等都应仔细推敲,不要随便扩大尺寸,满足最小尺寸即可。
本文是对地下汽车库的分析,是目前常用的做法,相信只要设计人员精心设计,切实从节省和实际出发,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前言目前,我们在设计工作中对地下室的层高没有统一的认识,往往在设计中把层高设计的偏高,造成一定的浪费,因此有必要对地下室进行统一要求,达成共识,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普通一层地下室(带车库,无消防车,覆土1.0~1.2m)的最小高度(1)汽车库最小净高2.2m。
(2)结构梁高:0.8m。
(3)设备层高:水电通风合计0.6m,水电暖通风合计0.8m。
(4)合计:3.6m(不含采暖),3.8m(含采暖)。
2普通二层地下室(贮藏室或自行车库时)的最小高度(1)自行车库或贮藏室最小净高:2.1m。
(2)结构梁高:0.45m。
(3)设备层高:0.25m。
(4)合计:2.8m×2=5.6m。
(5)当地上层数超过30层时,高度相应增加。
(6)该处部分应与汽车库部分高度综合考虑。
3机械式二层停车地下汽车库(覆土1.0~1.2m)的最小高度(1)汽车库最小净高度:3.6m;按照规范要求,首层机械停车位兼做人行通道时,高度不小1800mm。
净空3600mm的组成如下:1800mm(兼做人行通道)+1550mm(上层考虑车高)+50mm(安全预留)+200mm(机械结构尺寸)。
也就说机械停车库最小的净高要求为3600mm,如需要停高度超过1550mm的大型车,则需要加大净高,同时也可以考虑,将超过1550mm 。
(1)结构梁高:0.8m,1.0m(上部有消防车通过)。
(2)设备层高:0.6m。
(3)合计:5.0m,5.2m(上部有消防车通过)。
4改变现有建筑地面垫层做法目前我们对地面基本上采用常规的300mm厚做法,非常不经济,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第3.4.14对此条有专项要求和说明如下:“车库的楼地面应采用强度高、具有耐磨防滑性能的非燃烧体材料,并应在各楼层设置地漏,在最下层车库设置集水坑或地漏和相应的排水系统,地漏或集水坑的中距不宜大于40m,在地漏或集水坑周边1.0m范围内找坡,坡度为1~2%,以满足必要时的清扫和排水。
关于地下车库结构设计的探讨

关于地下车库结构设计的探讨摘要:地下车库的设计中,地基承载力修正深度的取值应根据不同的土质情况确定。
主楼与地下车库连成一体时,主楼部分地基承载力修正深度的取值应根据地下车库的具体情况将超载折算成基础埋深进行计算。
地下车库的外墙计算应选取合理的计算模式。
基础选用独立柱基加抗水板,基础及抗水板的计算应根据分有无地下水作用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
关键词:独立柱基抗水板超载无梁楼盖地下车库概述随着近年来北京市城市建设的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建的住宅小区内均建设地下车库。
地下车库可单独设置,也可以与主楼连成一个整体。
在我接触的项目设计过程中,发现关于地下车库的设计在地基承载力修正深度的取值、地下室外墙计算模型的选取、独立柱基及抗水板的内力计算等方面设计人员都有很大的分歧,本文就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希望给设计人员一些启发。
地基承载力修正深度的确定根据《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6.3.4条:fa=fka+ηb (b-3)+ηdγo(d-1.5) ⑴其中fa为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标准指,d为基础埋置深度。
根据6.3.5条规定:外墙基础埋置深度d=(d1+d2)/2 ⑵对于内墙基础埋置深度d:一般第四纪沉积土d=(3d1+d2)/4⑶新近沉积土及人工填土d=d1 ⑷其中d1为地下室地面至基础底的深度,d2为设计室外地面至基础底的深度。
现地下车库基础普遍采用独立柱基加抗水板的做法,外圈柱与挡土墙采用条形基础,此时d应按⑵式取值,内柱柱基根据持力层的土质类别选用相应得基础埋深d。
仅根据抗水板施工完成后回填素土就认为内柱基础埋深 d应按式⑷采用的做法是明显偏于保守的。
当前住宅小区中主楼与地下车库往往连成整体,不设沉降缝。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主楼部分地基承载力深度修正的取值《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中5.2.4的条文说明中指出:对于主体结构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宜将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按基础两侧的超载考虑。
地下车库毕业设计论文

儿童乐园地下车库建筑结构设计摘要本设计为本溪市儿童乐园地下车库建筑结构设计。
设计采用框架结构,是一个单建式地下二层停车场建筑,地上为绿地儿童乐园。
该设计不仅有效地利用了地下空间,改善了城市停车场所紧张的局面,还为城市增添了一个儿童娱乐场所。
建筑面积为19051平方米,设计停车容量为430台。
本设计大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建筑设计,主要包括建筑形体的选择,内部房间的功能分区以及相应建筑材料的选择等。
在交通疏散方面,设有十部楼梯,并装有甲级防火门。
第二部分结构设计,包括:顶板设计,次梁设计,负二层顶板设计,框架结构设计,楼梯设计,外墙设计和基础设计。
外墙和基础采用防水混凝土。
为防止不均匀沉降和满足整体的刚度要求,采用筏板基础。
关键词:地下车库;框架结构;筏板基础The underground garage of the children'splayground in Benxi city.Abstract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 is about one underground garage of the children's playground in Benxi city. The building is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work. it is a single building type, two-story of underground garage, and over ground is a green children park. It is not only using the underground space fully and improving the turgescent situation of parking in the city, but also adding a children's entertainment in city.The floor space is 19,051square meters and the design parking capacity is 430.The project includes two parts mainly: the first part is architectural design,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selection of building’s type,the division of internal room and the selec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 are the main parts. Disperses the aspect in the transportation,it has ten stairs. And it is loaded with the fire door.The second part is structural design, mainly includes: roof design, secondary girder design, negative two roof design, portal frame construction design,staircase design, outer wall design and foundation design. The outer wall and foundation adopt the waterproof concrete. In order to prevent in-homogeneous settlement and meeting the rigidity demand for the whole evenly, I adopted the rib roof beam type raft board foundation.Key words:underground garage;frame construction;raft foundation目录1绪论 (1)2建筑设计 (3)2.1柱网设计 (3)2.2层高设计 (3)2.3埋深设计 (3)2.4防火设计 (4)2.4.1防火分区 (4)2.4.2安全疏散 (4)2.4.3防烟和排烟要求 (5)2.5 坡道设计 (6)2.6 防水设计 (7)3结构设计 (8)3.1 板的设计 (8)3.1.1 负一层顶板的设计 (8)3.1.2 负二层顶板的设计 (17)3.2 侧墙设计及计算 (25)3.2.1 侧向土压力计算 (25)3.2.2 内力及配筋计算 (27)3.3 负一层横向次梁的设计 (30)3.3.1 内力计算 (30)3.3.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9)3.3.3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42)3.4 负一层纵向次梁的设计 (42)3.5 竖向荷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42)3.5.1 初选梁柱截面尺寸 (42)3.5.2 荷载计算 (43)3.5.3 恒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47)3.5.4 活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54)3.6 框架梁计算 (59)3.6.1 框架梁内力组合 (59)3.6.2 框架梁的配筋计算 (60)3.7 框架柱的计算 (65)3.7.1 框架柱的内力组合 (65)3.7.2 剪跨比和轴压比验算 (66)3.7.3 框架柱的配筋计算 (67)3.8 基础设计 (78)3.8.1 基础底板设计: (78)3.8.2 底板冲切承载力验算 (80)3.8.3 底板剪切承载力验算 (81)3.8.4 地基梁的内力计算及配筋 (81)3.8.5 抗浮验算 (85)3.9 楼梯的设计及计算 (86)3.9.1 楼梯板的设计 (87)3.9.2 平台板的设计 (88)3.9.3 平台梁设计 (89)结论 (91)致谢 (92)参考文献 (93)1绪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私家车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地下车库(毕业设计论文)

地下车库(毕业设计论文)引言地下车库作为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解决了城市停车难的问题,还能有效地利用地下空间。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地下车库的规划和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篇论文旨在研究地下车库的设计原理、运行管理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1. 地下车库设计原理地下车库的设计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地下车库位置选择地下车库的位置选择应考虑市中心交通流量、周边道路状况、土地利用等因素。
合理选择地下车库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缓解市区停车难的问题,提高道路交通效率。
1.2 地下车库结构设计地下车库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地下水位、土地承载能力、施工成本等因素。
常见的地下车库结构包括开放式车库、封闭式车库等。
不同结构的地下车库在设计上有所区别,需要综合考虑建筑、土木、水利等专业知识。
1.3 地下车库通风系统设计地下车库上方通常是建筑物或者道路,对车库内部的通风系统提出了很大的要求。
合理设计通风系统可以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消除废气和烟雾,确保车库内部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1.4 地下车库照明系统设计地下车库作为一个封闭的空间,光线通常相对较暗。
因此,设计合理的照明系统对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性和用户的体验至关重要。
考虑到能耗和照明效果,可以采用LED照明和智能控制系统。
2. 地下车库运行管理地下车库的运行管理主要包括车位管理、安全管理和运维管理。
2.1 车位管理车位管理是地下车库运行管理的核心之一。
通过智能车位指示系统和车位预订系统,可以提高车位的利用率,减少车辆等待时间。
同时,及时维护和管理停车设施,确保车位的顺畅使用。
2.2 安全管理地下车库的安全管理包括监控系统、消防系统和应急预案等。
通过安装监控摄像头、烟雾报警器和灭火系统,可以确保地下车库的安全性,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同时,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应急预案的制定,可以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2.3 运维管理地下车库的运维管理包括设备维护、清洁和保养等。
居住区大型地下汽车停车库设计论文

浅谈居住区大型地下汽车停车库的设计摘要:本文从分析城市居住区停车现状和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阐述了居住区地下汽车停车库的总体布局、环境、层高和柱网,安全工程防护等诸方面提出了设计观点及建议。
关键词:居住区,地下空间利用,地下汽车停车库设计中图分类号: tu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居住区汽车停车和交通问题日趋严重,也因此造成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恶化。
可是城市化的进程和发展是无法阻挡的,我们只能在节省土地资源的同时尽可能地扩大城市地下空间的容量,走城市空间集约化,立体化发展的道路,使城市上、下部空间协调发展,这将是城市居住区空间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居住区目前汽车停车现状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必要性我国近年来汽车发展很快,数量剧增并已进入普通家庭,停车的需求量增加迅速,居住区汽车停车位不足,居住区道路沿边停放汽车的现象普遍存在,道路车流拥挤、堵塞,严重影响了居民日常出行的交通安全。
同时,城市居住区空气质量差,pm2.5值经常超标,给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缓解这些矛盾,通过地下空间设计汽车停车库是合适和现实之举。
这不但能节省地上用地,提高居住区环境质量,还能有经济的意义。
因为建在地下不需土地费或只需少量补偿费,则可以在造价费经济合理的条件下满足城市居住区停车的要求。
虽然施工周期长及造价较高,但在科技进步发展快速的今天,这些局限性已逐步克服,若能充分发挥居住区地下停车设施的综合效益,尤其是环境效益,它比在地面上建多层汽车库更具优势。
二、居住区地下汽车停车库的总平面设计居住区地下汽车停车库总平面布置应遵循节约用地、生态环境平衡和地上、地下建筑一体化有机组合设计的原则。
地下停车库的出入口设计主要是库内外交通组织。
为了营造和谐的人居环境,提升居住区内部环境空间品质。
应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流线设计理念,机动车出入口布置应尽量靠近小区入口附近处,通过地下坡道直接进入地下室,车辆平时不进入小区内部。
浅谈大底盘地下室结构优化设计及合理性分析

浅谈大底盘地下室结构优化设计及合理性分析在现代化的建筑工程之中,地下室的建设已经非常普遍,一方面,其增加了建筑的功能性,另一方面,其也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文章主要研究大底盘地下室结构优化设计及合理性。
标签:建筑工程;大底盘地下室;结构设计引言:大底盘地下室,是现阶段城市建筑设计之中常见的地下建设类型之一。
這一建筑形式,能够优化建筑的实际应用面积,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可利用率。
但是,其结构设计合理的成本控制,关系着整座建筑的实用性以及功能性。
对此,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落实科学的地下室结构设计,对无效成本进行控制,推进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1、地下室结构柱网优化一般来说,根据柱网的规格进行划分,可以将柱网分为大、中、小三种。
与大柱网相比,小柱网以及中柱网的综合成本相对较小,随着荷载越小,地下水位越低,土质越好,成本差越小,直至持平。
下面,就对这三种柱网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1]。
如图1所示,首先,中型以及小型柱网的面积相对比较狭窄,若将地下室作为停车场的时候,车辆的进出相对比较困难。
其次,在相同的规划面积之中,小型柱网的桩子数量最多,大型柱网的桩子数量最少。
再次,大型柱网在层高方面要比中小型柱网高。
总体来说,小型柱网应用成本低,但质量相对较差,难以适应大型的低下建筑。
而大型柱网质量相对较高,能够适应大型的地下室建设应用,但其成本相对较高。
对此,在进行地下室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落实建筑的实际设计规划,合理进行柱网的选择。
对以下情况不宜采用小柱网:第一,项目定位高或较高;第二,工期紧张、资金成本对工期较敏感;第三,荷载小、水位低、柱网导致的成本差别不大。
一般在五级人防区或低成本项目可考虑采用小柱网。
2、结构找坡与建筑找坡相比,结构找坡具有突出的成本优势。
首先,结构找坡不需要对地面进行后期的施工找坡,可以节省找坡的混凝土成本以及施工成本投入。
其次,在进行坡度较大的施工设计要求时,运用结构找坡的方式能够更好的满足设计的需求,节省大量的物料成本以及施工成本。
地下车库结构优化设计论文

地下车库结构优化设计论文【摘要】在满足建筑停车功能的前提下,合理的确定地下车库的层高和轴网,有利于结构的合理布置,更有利于降低地下车库的结构造价。
地下车库是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车库的设计包括:地下车库基础形式的选择,车库轴网的确定,车库外墙设计,车库底板和顶板的设计等内容。
在满足建筑停车功能的前提下,要做到结构合理、建筑成本经济合理,且要便于施工。
1.影响地下车库结构造价的因素有:层高、轴网、覆土层厚度、建筑垫层、排水找坡及荷载等。
地下车库层高和轴网应结合停车、消防、人防等使用功能的要求来确定。
地下车库的层高对地下车库结构的造价影响至关重要。
地下车库层高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下尽量减小。
因为层高的增加必然增加建筑物总的造价。
地下车库层高增加,地下室外墙的高度就增加,其墙体厚度和配筋必然增加;地下车库框架柱的高度和截面必然增加;地下车库的坡道和楼梯的造价必然有所增加;地下室开挖深度,降水深度必然增加,土方回填量也必然增加。
1.1影响地下室车库层高的因素有三个:建筑净高、设备管线布置、结构梁高。
1.1.1建筑净高是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必须满足,没法压缩;1.1.2设备管线主要是消防喷淋系统高度和通风排烟系统的高度,因车位和通道上都有消防喷头,固消防喷淋系统占的高度也是没法压缩的,通风排烟系统的布置可以仅考虑排风口的布置,将风管布置在周边或者局部有高起的部位,尽可能的减小所需要的净高。
1.1.3减小结构梁高度的方法有很多,一般采用梁上翻、宽扁梁和无梁楼盖。
车库顶板梁上翻后会影响车库顶板的排水,如果两反向梁均上翻,必然会造成车库顶板水排不出去,造成车库顶板积水,留下渗漏安全隐患。
宽扁梁影响车库的轴网,成本高一些,一般很少使用。
无梁楼盖的经济性还需经一步比较。
故在建筑净高和设备管线高度不变的条件下,结构梁高度减小,车库的层高就会减小,成本必然会减小。
对多层车库尤其明显。
1.2一般地下车库的经济跨度在8米左右,每个车位宽2.4米,3个车位的净尺寸为7.2米,接近8米,随着车辆的大型化,建筑要求车位白线内的净宽度为2.4米,故车位按2.5米考虑,3个车位的净尺寸为7.5米,考虑车库层数,柱边长按700考虑,故柱距按8.2米考虑,也可以适当加大。
地下停车场设计论文

引言——现代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诸如城市生存空间缩小,城市中心区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等等。
城市的加速发展使城市矛盾进一步恶化,出现了城市立体化改造和建设的客观需要,一些城市把开发地下空间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
步行化是20世纪下半叶城市生态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我国在城市中心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过程中,地下商业街往往和地下连接通道、广场等相联系形成地下步行系统。
地下步行系统的建设,激发了区域活力,将城市的地下空间联成系统,增强了城市的内聚力,使其成为地下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体现对人的关怀,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标志。
一、城市地下停车场规划开发背景城市地下空间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随着人类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已经成为全球各个国家及地区日趋重视课题,欧美及日本等国家地区较早在这一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建设,我国近半个世纪以来,也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需求,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貌复杂,地区间经济差距较大,在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方面,相比较国外较早起步的国家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距。
地下停车场是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规模地下空间均有停车场的规划,主要原因是城市汽车总量在不断增加,而相应停车场不足,城市汽车“行车难,停车难”的现象已十分普遍,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对缓解城市道路拥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汽车的发展必将带动城市地下车库的建设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我国大城市个人小汽车拥有量的增长速度将会加快。
为了解决城市中心区的公共停车和居住区的个人停车难问题,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各种类型的地下车库是综合考虑“环境质量、用地难、快速便捷、经济合理、安全管理”等因素的最佳途径,必将成为一种新趋势。
秦皇岛人民广场位于建设大街与广场西路交界处,周围有大型商城、银谷电影院、第一医院、大片商业区以及居民区,故人流量较大,人员集中的可能性较大。
中小型汽车以及小型卡车经常随意停靠路边,大量占用地上空间,从而造成街道拥挤,行车难、停车难问题较为突出,另外,由于停车问题而造成的纠纷此起彼伏,给社会治理带来很大的难题!所以,从根本上解决此番一系列矛盾,有效保障行人与车辆安全的关键途径是——建设一大型地下停车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底盘地下车库设计初探
摘要:本文作者对大底盘地下车库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大底盘;地下车库;设计;初探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进步,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住宅小区往往采用设置地下车库的方式来节省绿化用地。
地下车库与高层楼房连通,形成大底盘的地下车库。
不过,大底盘地下车库的设计与施工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地下水位较高的场地设计忽略抗浮设计、抗震等级不能满足要求等等。
这些问题给建筑的安全和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大底盘地下车库结构设计的概念是指在一些住宅小区和商住楼的楼群中,为了有较好的生活环境,建筑物之间设有庭院绿化,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设置地下车库,并与高层楼房连通,地下部分形成大底盘的地下车库。
结合实际工程,简单谈一下此类地下车库结构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 地下车库的抗浮设计
地下车库位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场地时,必须考虑抗浮设计。
关于抗浮设计水位的取值,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确定。
当存在有滞水层时应根据场地地质情况与勘察单位商定地下水位是否考虑滞水水头。
验算建筑物的抗浮,当建筑物的抗浮能力不满足时,地下车库的抗浮可采用抗拔桩,车库桩基础的摩擦侧阻可抵抗水浮力。
当主楼与地下车库的基础均为天然地基时,地下车库的抗浮宜通过覆
土、填素混凝土和钢渣混凝土等压重办法解决。
当抗浮设计中地面填土和基础底板上的填土作为一部分平衡荷载时,应在完成地面回填土和基础底板上的回填土以后方可允许施工降水停止。
2 地下车库的抗震等级
楼房与地下车库连成整体时,地下车库实际为楼房基础大底盘。
地下车库结构(无地上部分)的抗震等级可取三级。
3 地下车库的基础与主楼的基础之间差异沉降的解决措施
地下车库与楼房之间可不设永久缝分开,但应解决好楼房与地下车库之间的差异沉降,地基沉降在高低层连接处是连续的,不会出
现突变,高层主楼地基下沉,由于土的剪切传递,高层主楼以外地基随之下沉,其影响范围随土质而异。
地下车库与主楼的连接处不会发生突变的差异沉降,而是在地下车库若干跨内产生连续性的差异沉降。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
可使主楼与地下车库的基础沉降差值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具体措施如下:
3.1 减小高层主楼的基础沉降
3.1.1 适当扩大基础底面积,以减少基础底面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3.1.2 地基持力层应选择压缩性较低的土层,其厚度不宜小于4m,并且无软弱下卧层。
3.1.3 当地基持力层为压缩性较高的土层时,高层主楼的基础采用桩基础或复合地基,地下车库采用天然地基的方法,或高层主楼
与地下车库采用不同直径、长度的桩基础,以减小沉降差。
3.2 控制地下车库的沉降
3.2.1 车库基础埋置在与高层主楼基础不同的土层,使地下车库的基底持力层土的压缩性大于高层主楼基底持力层土的压缩性。
3.2.2 地下车库采用天然地基,高层主楼采用桩基础或复合地基。
3.2.3 地下车库应尽可能减小基础底面积,不宜采用满堂筏板基础,宜采用独立柱基加抗水板的基础形式。
4 采用天然地基时主楼地基承载力的修正
地下车库紧贴楼房时,无论设与不设永久缝,采用天然地基时楼房靠车库一侧的地基承载力修正应按照规范取值,不能按无地下车库时从室外地面算起。
基础埋置深度,可取基础底面以上所有竖向荷载(不计活荷载)标准值,其中包括车库顶板以上的填土及地面自重与土的重度之比,并以此深度进行深度修正。
5 超长结构采取措施
楼房与地下车库连成整体后的工程形成超长结构,这类超长结构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避免结构裂缝。
5.1 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的设置
后浇带宽度为800~1000mm,主筋贯通不断,后浇带应贯穿车库底板、梁、顶板和墙体。
主楼与车库相连的四周设置沉降后浇带,沉降后浇带一般在主楼主体施工完成后用强度等级高一级的无收缩混凝土浇筑。
当高层主楼在开工时就进行沉降观测,主体结构在施
工至一定高度时,如果沉降趋于稳定,也可提前浇灌沉降后浇带。
伸缩后浇带在地下室施工完两个月后用强度等级高一级的无收缩混凝土浇筑。
沉降和伸缩后浇带浇筑前,应将后浇带内杂物清理干净,并将接缝处混凝土凿毛,清洗干净,保持湿润并刷水泥净浆一遍,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要加强养护。
5.2 车库外墙、底板、顶板、梁采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5.3 加大地下室外墙水平钢筋、顶板和底板的配筋率,适当加密钢筋的间距
5.4 采用低水化热和低收缩的水泥
混凝土的出盘温度,夏季25~30℃,冬季8~12℃。
5.5 混凝土的坍落度控制在12~14cm
5.6 混凝土的施工及养护应严格按照规定执
6 结构布置
6.1 带大底盘的多高层建筑,结构振型复杂,并会产生复杂的扭转振动;因此,多塔楼结构设计中应遵守下述结构布置的要求:6.1.1 塔楼对底盘宜对称布置,塔楼结构的综合质心与底盘结构质心的距离不宜大于底盘相应边长的20%。
因此,结构布置上应注意尽量减少塔楼与底盘的偏心。
6.1.2 抗震设计时,带转换层塔楼的转换层不宜设置在底盘屋面的上层塔楼内,否则应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
6.2 多塔楼结构的设计除需符合《高规》的各项有关规定外,尚应满足下列补充加强措施:
6.2.1 为保证多塔楼建筑结构底盘与塔楼的整体作用,底盘屋面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50mm,并应加强配筋构造,板面负弯矩配筋宜贯通;底板屋面的上、下层结构的楼板也应加强构造措施。
6.2.2 抗震设计时,对多塔楼结构的底部薄弱部位应予以特别加强,多塔楼之间的底盘屋面梁应于加强;各塔楼与底部裙房相连的外围柱、剪力墙,从固定端至裙房屋面上一层的高度范围内,柱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宜适当提高,柱箍筋宜在裙房屋面上、下层的范围内全高加密;剪力墙宜按《高规》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6.3 结构计算
6.3.1 多塔楼结构,每个塔楼都有独立的迎风面,在计算风荷载时不考虑各塔楼的互相影响。
每个塔楼都用独立的变形,各塔楼的变形仅与塔楼本身因素与底盘相连的关系和底盘的受力特性有关,各塔楼之间没有直接影响,而有通过底盘产生的间接影响。
6.3.2多塔楼结构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地震作用下,在刚性楼板假定条件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比值,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的比值,均应符合该条要求。
6.3.3位移比控制计算应考虑各塔楼之间的互相影响,将各塔楼连同底盘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分析,即采用“整体模型”,各塔楼每层为一块刚性楼板,各塔楼互相独立。
计算出每个塔楼每层及底盘各层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最大层间位移与平均层间位移的比值符合规范要求。
6.3.4周期比控制计算,即将各塔楼分离开进行计算确定周期比。
6.3.5多塔结构的构件内力分析和截面设计计算时,应将各塔楼连同底盘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分析,即采用“整体模型”。
同时楼板也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刚性或弹性假定。
在构件内力分析时,当楼层竖向构件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平均值比值大于1.2倍时,还应按双向地震作用但不考虑偶然偏心影响进行计算;比值不大于1.2倍时,可按单向地震作用而考虑偶然偏心影响进行内力计算。
单向地震作用和双向地震作用均应按扭转耦连振型分解法进行计算。
7 结束语
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下车库设计也越来越重要,本文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高层建筑大底盘地下车库结构设计进行了分析介绍,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优化与合理构造李国胜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 张宇龙.大底盘多塔结构地下车库优化设计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2011.
[3] 强中,蒋晖.高层建筑大底盘地下车库结构设计[a]..同济大学出版社[c].: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