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普通微生物学1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课件

宿
非特异性免疫
主
•抗菌物质
免
第二道防线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疫
•炎症反应 •淋巴结的过滤作用
力
第三道防线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特异性免疫
44 -
感染和感染性疾病
十九世纪德国医生郭霍在固体培养基
上分离出的第一个纯培养的细菌-碳疽
芽胞杆菌
接种健康动物,引起同样的疾病,再
从被感染的动物体内分离出同样的细
38 -
菌种鉴定—鉴定到种
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 VITEK 2 Compact BD Phoenix System MicroScan BIOMIC V3微生物鉴定系统 BIOFOSUN微生物鉴定系统
鉴定到种 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39 -
主要内容
微生物简介 细菌的特点和结构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临床常见病原菌介绍 细菌感染与人体防御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细菌的耐药机制
从寒冷的冰川到酷热的温泉,从极高的山顶到极深的海底。
7 -
一般构造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核质
核糖体
特殊构造
鞭毛 菌毛
芽孢
荚膜
细菌的结构 8 -
细菌基本结构:细胞壁
细胞壁
细胞壁是位于细菌细胞膜外的一层坚韧而有弹性 的膜状结构
功能:维持形态、保护细菌、物质交换 主要成分(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结构不同)
36 -
细菌的鉴定
表型分类法 以细菌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和血清学反应等细 菌的表型为主要依据
分子生物学技术 基因诊断依据分析DNA的碱基组成,基因片段的大小 ,与比较DNA的同源性关系,从而分析 细菌DNA的亲 缘关系。
2020年复旦普通微生物学课件13参照模板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0年8月13日星期四9时36分48秒09:36:4813 August 2020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上午9时36分48秒上午9时36分09:36:4820.8.13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20.8.1320.8.13Thursday, August 13, 2020
酵母菌的细胞膜与 原核生物的基本相 同。但有的酵母菌 如酿酒酵母中含有 固醇类(甾醇)、 VitD的前体----麦 角固醇,这在原核 生物是罕见的。
3 . 细胞核
酵母细胞核是 有双层膜结构 的细胞器(核 膜包裹,轮廓 分明)
•核膜: 核孔40~70nm ,透性比 任何生物膜都大。 •染色体:由DNA和组蛋白牢固结合 而成,呈线状, 数目因种而异。 •核仁:核内有一或几个区域rRNA 含量很高,这一区域为核仁,是合 成核糖体的场所。 •中心体: 在核膜外,由蛋白质亚基 组成的细丝 状结构,在细胞繁殖分 裂中起作用。 细胞核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控制 细胞的增殖和代谢。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20.8.1320.8.1309:36:4809:36:48August 13, 2020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2020年8月13日星期四上午9时36分48秒09:36:4820.8.13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2020年8月上午9时36分20.8.1309:36August 13, 2020
内质网
是分布在整个细胞中的由膜构成 的管道和网状结构。在细胞中和 核膜或细胞膜相连在一起。
根据表面结构分为:
微生物学第一章微生物 ppt课件

(Introduction)
微生物学 ( microbiology )
三 微生物的分类及细菌的命名
• 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 在人类的历史上,对生物界级的划分存在着一个由浅 入深、由简至繁、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
• 生物界级学说的发展过程
– 两界系统三界系统四界系统五界系统六界系 统三域学说
三、微生物的分类及细菌的命名
根瘤菌
自生固氮菌
微生物的农业生产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五、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污水处理 TNT 有机磷 石油 重金
属
染料
六、微生物与医药的发展
头孢霉素
青霉素
真菌产生的抗生素
(一)抗生素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
头霉素类等。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 皮试,以防过敏。
属(genus) ——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具 有密切关系的一些种组成的集体。
种(species)——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 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总称。 同一菌种的各个细菌,虽性状基本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仍 有一定差异。
差异明显——亚种(变种); 差异小——型(血清型、噬菌体型、细菌素型等);
编号表示 E.coli B 4.通俗名称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杆菌
每年都有无数的动植物死亡,可 是千万年过去了,为什么没见堆 积如山的死亡的动植物尸体?
请举例两种由微生物引起的 疾病
试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们 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二节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 地球上每年都要死亡大量动植物,千万 年过去了,这些动植物的遗体到哪里去 了呢?这就是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功劳 。 它们能把地球上一切生物的残躯遗体 “吃”个精光,同时转化成植物能够利 用的养料,为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立 下了汗马功劳。更何况许多细菌在工农 业生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呢!
微生物学 ( microbiology )
三 微生物的分类及细菌的命名
• 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 在人类的历史上,对生物界级的划分存在着一个由浅 入深、由简至繁、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
• 生物界级学说的发展过程
– 两界系统三界系统四界系统五界系统六界系 统三域学说
三、微生物的分类及细菌的命名
根瘤菌
自生固氮菌
微生物的农业生产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五、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污水处理 TNT 有机磷 石油 重金
属
染料
六、微生物与医药的发展
头孢霉素
青霉素
真菌产生的抗生素
(一)抗生素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
头霉素类等。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 皮试,以防过敏。
属(genus) ——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具 有密切关系的一些种组成的集体。
种(species)——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 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总称。 同一菌种的各个细菌,虽性状基本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仍 有一定差异。
差异明显——亚种(变种); 差异小——型(血清型、噬菌体型、细菌素型等);
编号表示 E.coli B 4.通俗名称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杆菌
每年都有无数的动植物死亡,可 是千万年过去了,为什么没见堆 积如山的死亡的动植物尸体?
请举例两种由微生物引起的 疾病
试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们 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二节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 地球上每年都要死亡大量动植物,千万 年过去了,这些动植物的遗体到哪里去 了呢?这就是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功劳 。 它们能把地球上一切生物的残躯遗体 “吃”个精光,同时转化成植物能够利 用的养料,为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立 下了汗马功劳。更何况许多细菌在工农 业生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呢!
传染与免疫(复旦大学普通微生物学课件)

三、干扰素(interferon ,IFN )
——干扰素诱变剂作用下由活细胞产生的 一种具有多种功能 的免疫活性蛋白质,主要是糖蛋白,有抗病毒、抗肿瘤和 免疫调节的作用。 1957 Issacs 和 Lindenmann 发现并命名 1、干扰素特点 1)无特异性
I型(α—IFN β —IFN) ——成纤维细胞产生的糖蛋白 II型(免疫干扰素,γ —IFN) ——T细胞产生单体糖蛋白
类毒素(toxoid)和抗毒素(antitoxin):
利用外毒素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的特点,用0.3-0.4%甲
醛处理,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持抗原性,这种经处理
的外毒素为类毒素,常用来预防注射。 用类毒素注射动物(如马),以制备外毒素的抗体,称为 抗毒素,作治疗用。
外毒素
0.3~0.4%甲醛 脱毒
2)抗吞噬作用
肺炎链球菌:荚膜,避免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A族链球菌表面M蛋白:抗吞噬、抵御抗体等作用 (E.coli K抗原等)
3)繁殖与扩散能力
a、透明质酸酶(旧称扩散因子) 水解结缔组织中透明质酸,透性增加,利于病原体迅速扩散 (链球、葡球等)
b、胶原酶
水解胶原蛋白,利于扩散(产气荚膜梭菌)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一) 特异性免疫类型
1、体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 抗体参与的特异性免疫。抗体存在于血清中得名主要作用: 对抗细胞外微生物及其分泌的毒素 2、细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 T细胞受到抗原或有丝分裂原刺激后,分化、增殖、转化为致 敏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
炎症(inflammatory)
炎症是机体受到有害刺激时所表现的一系列局部和
全身性防御应答,可以看作是非特异免疫的综合作用
复旦普通微生物学课件46

④F’菌株: 细胞中含有游离的、带小段染色体基因的环状F因子,可与F–
菌株接合,使其成为F′菌株。 F′菌株的形成:由Hfr菌株中的F因子在不正常切离而脱离核染
色体组时所形成,并因此造成细胞染色体发生缺失, F因子 也缺失一段DNA. 由Hfr异常释放所生成的F’菌株,称为初生F’菌株; 由F– 接受外来F′因子所产生的F′叫作次生F′细胞; F因子转导F-mediated transduction: 利用F’菌株与F–接合可将 供体染色体DNA传入F– 菌株,从而使F– 既获得供体菌的若 干遗传特性,又可获得F因子。这种接合方式叫做F因子转导, 又称性导sexduction. ——因为F因子可在细菌的染色体多位 点整合,所以F因子转导可实现不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
• 到1983年E. coli染色体上已定位1027个基因
d
e
Hfr中F因子的整合、断裂和转移
感谢大家参与
、
复旦普通微生物学课件46
1、接合及其发现
接合——两个亲本细胞通过直接接触来转移遗传物质的基 因重组方式。通过接合而获得新性状的受体细胞就是接合 子(conjugant)
Met-bio-thr+leu+
Met+bio+thr-leu-
1946年用E.cAoli的两个营养缺陷型所作的实验: B
[-]
混合培养
[-]
[Met.bio.thr.leu]
离心洗涤后
[-] Met+bio+thr+leu+
U型管实验:
A [-]
B 过滤器
[-]
接合:
供体与受体细胞直 接接触,借性菌毛传递 DNA,在受体细胞中发 生交换、整合,使之获 得供体菌的遗传性状的 现象,称为接合。通过 接合而获得新性状的受 体细胞就称接合子。
普通微生物

• 反之,G-细胞因其细胞壁较薄,外膜层 的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低, 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 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 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 色后细胞褪成无色。这时再经沙黄等红 色染料进行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 现红色,而革兰氏阳性菌仍保留紫色 (实为紫加红色)。
1.2,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
•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的特点:细 胞壁薄(15—20nm),有多层结 构(外膜和肽聚糖层,在细胞壁和 细胞质膜之间还有一个明显的空间, 称为壁膜间隙。外膜位于肽聚糖层 之外,由内向外依次又可分为脂蛋 白层、磷脂层和脂多糖层。),一 般肽聚糖为单层,不含有磷壁酸。
(1)肽聚糖
双五环C40二植烷醇四乙醚 二联植烷醇二甘油二乙醚 植烷醇甘油二乙醚
植烷醇
醚键
硬脂酸
酯键
古生菌与真细菌(真核)质膜的区别
• 亲水头与疏水尾间是通过醚键而不是酯键连接的
• 组成疏水尾的长链烃是异戊二烯的重复单位,与甘 油形成甘油二醚或二甘油四醚,而不是脂肪酸
• 质膜中存在着独特的单分子层膜或单、双分子层混 合膜,而真细菌为双分子层
It is a typical UNIT MEMBRANE ! B. Colorized electron micrograph of'the cytoplasmic membrane (CM) of the bacterium Bacillus subtilis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 railroad track appearance of this lipid bilayer.
肽聚糖
• 肽聚糖分子基本组成单位为肽聚糖单体。 肽聚糖单体由双糖单位(N—乙酰葡萄 糖胺、N—乙酰胞壁酸)、四肽尾或四 肽侧链、肽桥或肽间桥组成。
1.2,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
•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的特点:细 胞壁薄(15—20nm),有多层结 构(外膜和肽聚糖层,在细胞壁和 细胞质膜之间还有一个明显的空间, 称为壁膜间隙。外膜位于肽聚糖层 之外,由内向外依次又可分为脂蛋 白层、磷脂层和脂多糖层。),一 般肽聚糖为单层,不含有磷壁酸。
(1)肽聚糖
双五环C40二植烷醇四乙醚 二联植烷醇二甘油二乙醚 植烷醇甘油二乙醚
植烷醇
醚键
硬脂酸
酯键
古生菌与真细菌(真核)质膜的区别
• 亲水头与疏水尾间是通过醚键而不是酯键连接的
• 组成疏水尾的长链烃是异戊二烯的重复单位,与甘 油形成甘油二醚或二甘油四醚,而不是脂肪酸
• 质膜中存在着独特的单分子层膜或单、双分子层混 合膜,而真细菌为双分子层
It is a typical UNIT MEMBRANE ! B. Colorized electron micrograph of'the cytoplasmic membrane (CM) of the bacterium Bacillus subtilis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 railroad track appearance of this lipid bilayer.
肽聚糖
• 肽聚糖分子基本组成单位为肽聚糖单体。 肽聚糖单体由双糖单位(N—乙酰葡萄 糖胺、N—乙酰胞壁酸)、四肽尾或四 肽侧链、肽桥或肽间桥组成。
微生物学 PP课件

结核病是人类的灾难之一,到二十世纪 四十年代链霉素等抗结核药物发明之前,结 核病仍然是不治之症。
2020/4/1
自1882年柯霍发现结核菌以来,迄今 结核病死亡人数已达2亿,结核病被称为 “白色瘟疫”,在人类历史上演绎了一幕 幕的悲剧。中国人曾经被称为“东亚病夫 ” ,主要是由于结核病的蔓延。
上世纪20年代末,全国有肺结核病人约 1000余万,每年死于结核病的人数为120余 万。1949年结核病患病率高达1750/10万 ,结核病死亡率200/10万,结核病是成人 传染病中的第一杀手。
2020/4/1
• 一、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 • 二、微生物的发展简史与特征 • 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大小 • 四、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与药品微生物
学检查的意义 • 五、药品生产中微生物的控制及药品微生物
检测标准 • 六、无菌生产工艺
2020/4/1
一、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
• 1、概念 微生物是一群体形细小、结构简
2020/4/1
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如果使用了被铜绿 假单胞杆菌污染的滴眼剂,致使患者受伤的 眼睛严重感染,导致失明。金黄色葡萄球是 人类化脓性感染中最重要的病原菌。
受到微生物污染的药品还可能产生化学 和物理化学变化而变质,使药品失效或产生 毒害作用。 (2)、药品的质量决定药品是“雪中送炭还 是雪上加霜”。
无菌生产工艺应严密监控其生产的洁 净度,并应在无菌控制的环境下进行过 滤操作。相关的设备、包装容器、塞子 及其他物品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灭菌 ,并防止被再次污染。
2020/4/1
无菌生产工艺过程的无菌保证应通过 培养基无菌灌装模拟试验验证。在生产 过程中,应严密监控生产环境的无菌空 气质量、操作人员的素质、各物品的无 菌性。
2020/4/1
自1882年柯霍发现结核菌以来,迄今 结核病死亡人数已达2亿,结核病被称为 “白色瘟疫”,在人类历史上演绎了一幕 幕的悲剧。中国人曾经被称为“东亚病夫 ” ,主要是由于结核病的蔓延。
上世纪20年代末,全国有肺结核病人约 1000余万,每年死于结核病的人数为120余 万。1949年结核病患病率高达1750/10万 ,结核病死亡率200/10万,结核病是成人 传染病中的第一杀手。
2020/4/1
• 一、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 • 二、微生物的发展简史与特征 • 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大小 • 四、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与药品微生物
学检查的意义 • 五、药品生产中微生物的控制及药品微生物
检测标准 • 六、无菌生产工艺
2020/4/1
一、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
• 1、概念 微生物是一群体形细小、结构简
2020/4/1
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如果使用了被铜绿 假单胞杆菌污染的滴眼剂,致使患者受伤的 眼睛严重感染,导致失明。金黄色葡萄球是 人类化脓性感染中最重要的病原菌。
受到微生物污染的药品还可能产生化学 和物理化学变化而变质,使药品失效或产生 毒害作用。 (2)、药品的质量决定药品是“雪中送炭还 是雪上加霜”。
无菌生产工艺应严密监控其生产的洁 净度,并应在无菌控制的环境下进行过 滤操作。相关的设备、包装容器、塞子 及其他物品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灭菌 ,并防止被再次污染。
2020/4/1
无菌生产工艺过程的无菌保证应通过 培养基无菌灌装模拟试验验证。在生产 过程中,应严密监控生产环境的无菌空 气质量、操作人员的素质、各物品的无 菌性。
微生物学_ppt课件PPT课件

.
29
(五)分布广、种类多
1、分布广
微生物因其体积小、重量轻,可以随空气流动 到处传播。但其怕明火,地球上除了火山的中心区 域外,到处都有微生物的踪迹。
万米深海、85公里高空、 地层下128米和427米 沉 积岩中都发现有微生物存在。
.
30
2、种类多
(1) 物种的多样性 (2) 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 (3) 代谢产物的多样性 (4) 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5) 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这是微生物五大共性的基础,由它可发展出一 系列其他共性。
.
23
(二) 吸收多,转化快
微生物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产物的排出都是通 过细胞表面进行的,因此体积小、面积大就为其提供 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和对于外界环境信息(冷、 热、干、湿、酸、碱、盐、渗透压等等)的接收面。 吸收多就转化快。
3克地鼠每天消耗与体重等重的粮食; 1克闪绿蜂鸟每天消耗两倍于体重的粮食; 大肠杆菌每小时消耗2000倍于体重的糖。
.
6
(二)微生物的种类
微生物类群十分庞杂,包括真核类、原核类及非细胞 类。
真核类:属于真核生物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 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原核类: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 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非细胞类: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
.
7
二、微生物在生物界的位置
.
15
6、三总界五界系统
我国学者陈世骧(1979年)等按生物历史发展的三 个阶段的不同将生物分为来分三个总界,再按生理、 生态特性的差别分五个界。
Ⅰ.非细胞总界(SuperkingdomAcytonia)
Ⅱ.原核总界(SuperkingdomProcaryo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