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笑天《上善若水》阅读答案
典型题型之主题类探究题

典型题型之主题类探究一、主题概括要点可从反映社会生活(现象)、揭示人性美丑、揭示哲理、表达情感等方面考虑。
二、提问模式1.直奔主题型。
一般是:直接问“主题是什么”;“探究文章的深刻(丰富)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探究文章的深刻(丰富)意蕴”;“探究作者的情感(情思)”。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只问“深刻(丰富)意蕴”,也需要答作者情感;如果只问“情感”则需答对某现象、某人性、某哲理的情感;如果既问深刻意蕴也问情感取向,两者最好分开答。
2.小切口突破型。
主要是:标题含义及探究一句话(主题句)的意蕴。
答题时应围绕与标题或这句话相关的人物、事件探讨主题。
三、答题思路1.以小见大。
小说以小题材、小事件、或某个片段、平常现象反映大主题或深刻的道理。
答题时明确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通过分析小说的事件,或揭露某种社会现象,或揭示人性美丑,或揭示深刻的哲理,或表达作者的情感。
2.多种对象或角度。
若小说出现的对象(人物、动物、环境等)比较多,经过分类后,分别探讨这些对象(或对象与对象间的关系)的特点,或通过他们揭示的现象、哲理,或表达的情感。
有时还要兼顾小说的情节。
而许多散文探讨主旨(或情感)时,一般按其行文思路,梳理对不同对象(或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或不同事件的情感(或感悟)。
3.由浅入深。
若小说对象单一,往往先探讨小说人物特点,再进一步探讨其蕴含的精神(文化)或哲理。
而有一种散文文章本身的思路即由浅入深,探讨是则由物及人及精神(或哲理)。
4.物象类题目。
往往要考虑物象的象征(隐喻)内容、寄托的情感及揭示的主题。
四、典型题例★★★小说【主要立足于小说中的形象(人、物、环境),兼顾情节】(一)以小见大1.王安忆《洗澡》“‘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方面的考虑。
结合全文,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小说通过写“他”是否给送货的小伙子洗澡和买水时内心激烈的斗争,塑造了精打细算斤斤计较典型的上海小男人形象【分析内容】。
上善若水 参考答案

上善若水参考答案上善若水水是自然界中最为柔软的物质,它没有形状,却能适应任何容器。
水的柔软特性使它成为了上善之物的象征。
上善若水,意味着善良和宽容的品质,以及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
水的柔软特性让它能够流动无阻,不论是山川河流还是海洋湖泊,水总是能够找到自己的道路。
在人际关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像水一样柔软,善于沟通和妥协。
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解决矛盾和冲突。
水的温柔也体现在它对待万物的态度上。
无论是大树还是小草,水都能够滋润它们的生命。
水没有偏见,不分贵贱,它给予每一个生命以关爱和滋养。
我们应该像水一样,对待他人不分贵贱,不论身份地位,都应该给予他们尊重和关怀。
上善若水还体现在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上。
水是地球上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水资源却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浪费问题。
我们应该像水一样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上善若水的精神也体现在个人修养和品德上。
水没有欲望,没有功利心,它只是默默地流淌,滋润一切生命。
我们应该学会放下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只有修身养性,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
上善若水的精神还可以应用到各个方面的生活中。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像水一样勤奋努力,不断进取。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像水一样虚心学习,不断汲取知识。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像水一样宽容待人,善待他人。
总之,上善若水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生活态度。
它要求我们保持柔软和善良的心态,尊重他人,保护自然,修身养性。
只有在这样的精神指导下,我们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让我们都像水一样,上善若水。
高考总复习 语文第2编6-1-1

花轿。”
“这是顶旧花轿,你要它干什么?”
第二编 专题突破
语文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我看了看,骨架都还是好的,我会把它变成一顶新 的!”
侯菊动手改装花轿,买了大红缎子、各色丝绒,飞针
走线,一天忙到晚。她又请爹打了两串小银铃,作为飘带 的坠脚。轿子一动,银铃碎响。轿子完工,很多人都来看。 转过年来,春暖花开,候菊就坐了这顶手制的花轿出 门。临上轿时,菊子说了声:“爹!您多保重。”鞭炮一
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第二编 专题突破
语文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一家有女百家求,头几年就不断有媒人来给侯菊提 亲。侯银匠千挑万选,看定了开粮行陆家的老三。侯银匠
问菊子的意见,菊子说:“爹作主!”侯银匠拿出一张小
照片,让菊子看,菊子噗嗤一声笑了。“笑什么?”—— “这个人我认得!”从菊子的神态上,银匠知道女儿是中 意的。 定亲后,陆家不断派媒人来催婚。三天一催,五天一
响,老银匠的眼泪就下来了。
第二编 专题突破
语文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顶花
轿。全城的花轿,都不如侯菊的花轿鲜亮,接亲的人家都
愿意租侯菊的。这样她每月都有进项。她把钱放在抽屉里, 对丈夫说:“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 里拿。” 陆家一天三顿饭都归侯菊管。陆家人多,众口难调。
垫。
第二编 专题突破
语文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侯银匠
汪曾祺
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银匠店出租花轿, 不知是什么道理。 侯银匠中年丧妻,身边只有一个女儿侯菊。在同年的 女孩子还只知道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
《上善若水》阅读题及答案

《上善若水》阅读题及答案《上善若水》阅读题及答案试题内容:三、(2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
(25分)上善若水①听《二泉映月》一定要在黄昏时分。
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夕阳最后的光芒,晚风习习。
这时候你可以来闻,青草的香透窗而来;这时候你要坐下来静静地摆弄出一个姿势来听,映月的泉水,把满月的金黄锯开一个回环的小缝儿,听觉、悟觉,款款地把一段旧事、一段流连忘返的往事牵扯出来,让它从树影斑斑的暗处淌出,在寂寞阳光深处,在波折动移的阐释之外,打通你生命所有的孔窍。
你抬起头时,大地已在眼睛的迷梦中白茫茫一片,你会感觉到其中闪亮着人间好景——月下泉音。
②这是华彦钧先生留给我们这个世界的一种最好的礼物。
这位潦倒的流浪艺人把他身上具备的最后力量涌现在琴弓的马尾上。
我看到了丘陵和山冈,看到了泉水流经时溅湿了我的思想,而华彦钧先生关于他对光明月色的向往——正拖着一尾素泉一粼一粼地向我涌来。
③现在没有多少人能知道华彦钧先生,只知道瞎子阿炳。
五十多年来,凡是演奏过他的作品、听说过他的人,都无法将他忘记,对他的思念几乎成了一种迈不过去的心槛。
他与我们站成了一个遥远的距离,不仅是时空的,还有心理的,包括他凄婉的爱情。
华彦钧,是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对他的尊称。
他的俗名叫阿炳,因为双眼枯萎,人们又叫他瞎子阿炳。
他的眼睛看不到阳光由赤红褪成淡金了,偶或云色水气轻浅淡薄时也感觉不到天穹明净高远了。
绵密的时间从他眼前划过时,凉意渐生,秋凉叶黄,冬雪凌乱。
沉潜于被岁月流失的缤纷世间,他的心在遍地霉朽腐烂的土地上居然长出了茎状的芽苞,是为了道出他深藏心声的吗?④他活着时知音难觅,生命末了遇到了一个知音——杨荫浏教授。
教授使他死后知音遍布天下。
所以说知音不在多,一个足矣。
杨荫浏是在建国初期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而寻访阿炳的。
阿炳在一个黄昏演奏了乐器二胡,他当时的演奏肯定不如现在的音乐人演奏得好,但是他有一种朴雅的气韵,一种无言的召唤,他在撞击杨荫浏心灵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命运叹息和落泪,他不知道杨荫浏的心此刻已经碎了。
张笑天《上善若水》阅读答案

张笑天《上善若水》阅读答案张笑天《上善若水》阅读答案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上善若水张笑天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
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
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
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
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
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史记。
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
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
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
又令人隐隐不安。
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
人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
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
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
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全面)

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全面)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鹧.鸪(zhè)阔绰.(chuò)韶.华灿烂(sháo)B.蹴.尔(cù)折.断(shé)颓垣.断壁(ɡèn)C.箪.食(dān)箱箧. (qì) 揠.苗助长(yà)D.智叟.(sǒu)踱.步(duó)雨疏风骤.(jù)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俊俏候选人大廷广众妙手偶得B.劳碌工笔画美不胜收平易近人C.云宵仪仗队俯仰生姿丰功伟绩D.硬朗斑马线喜出望外讴心沥血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B.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却也习以为常。
D.春日的午后,我们一起去郊外踏青,享受大自然的天伦之乐....。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作为绿色出行工具,“共享单车”受到了广大居民的青睐。
然而,蓬勃发展的背后,诸多社会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B.《英雄组曲》是席慕蓉最新出版的长篇诗作,该作品主要利用《蒙古秘史》中的题材,对成吉思汗的事迹做了史诗般的描述。
C.国家速滑馆拥有众多科技创新成果,具有智能化的运动管理系统、观众观赛管理和场馆管理系统,是名副其实的智慧化。
D.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5、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住室是那样简陋,壁上毫无装饰,椅凳是那么破旧,衣衫是那么丑陋,她看了都非常痛苦。
B.她总觉得自己生来是为享受各种讲究豪华生活的,因而无休止地感到痛苦。
C.气宇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
江苏卷高考散文《上善若水》详细分析.

如何快速读懂一篇散文?
现代文阅读步骤: 一、解读文本
二、解读题目 三、解答规范
一、解读文本 :
(一)读标题
(二)读文章
一、关注“标题”
(1)能提供阅读的线索。 (2)隐含了信息(写作对象、 重要内容) (3)可以联系文章的主题。
一、解读文本 :
(一)读标题(提示内容/暗示主题) (二)读文章 1、边读边标段落序号。 2、快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景、 物、事——情、志、感) 3、找出描述“形”特点的内容。(关
主旨答题要点及格式:
通过写……(内容概括), 赞美(批判、揭示)了……(人、 物、观点、品质等)(事物特 性),表达了……观点或情感等 (深层意蕴)。
主旨答题要点及格式:通过写……(内容), 赞美(批判、揭示)了……(人、物、观点、 品质等)(事物特性),表达了……观点或情 感等(深层意蕴)。 文章通过都江堰的建造优点从不同角度 阐释了上善若水的精髓,即对应了“传统文 化精神、环境问题、人生思考”等内涵。借 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引申出 “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的感悟。
• 答案参考: • (1)都江堰(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成为几 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是上善的; • (2)李冰及其后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修 筑和维护都江堰,尽心为民,)是上善的; • (都江堰所孕育的文化贴近自然,滋润人心, 是上善的。) • (3)也暗含了作者的期望:做人要做上善之人, 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多角度多层次答题: (都江堰+建堰的人+孕育的文化+作者情感态度)
有些同学写的是修辞手法。而修辞手法是从 具体的语句而言。题目问的是全文,你答的是局 部,从思维方法来说就是不对的。
鉴赏表现手法

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9):鉴赏表现手法[1]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方法经典真题课堂笔记一.【2011年湖南卷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飞。
人们原来都是会飞的。
天使们有翅膀,会飞,我们初来时也有翅膀,会飞。
我们最初来就是飞了来的,有的做完了事还是飞了去,他们是可羡慕的。
但大多数人是忘了飞的,有的翅膀上掉了毛不长再也飞不起来,有的翅膀叫胶水给胶住了再也拉不开,有的羽毛叫人给修短了象鸽子似的只会在地上跳,有的拿背上一对翅膀上当铺去典钱使过了期再也赎不回……真的,我们一过了做孩子的日子就掉了飞的本领。
但没了翅膀或是翅膀坏了不能用是一件可怕的事。
因为你再也飞不回去,你蹲在地上呆望着飞不上去的天,看旁人有福气的一程一程的在青云里逍遥,那多可怜。
而且翅膀又不比是你脚上的鞋,穿烂了可以再问妈要一双去,翅膀可不成,折了一根毛就是一根,没法给补的。
还有,单顾着你翅膀也还不定规到时候能飞,你这身子要是不谨慎养太肥了,翅膀力量小再也拖不起,也是一样难不是?一对小翅膀驮不起一个胖肚子,那情形多可笑!到时候你听人家高声的招呼说,朋友,回去罢,趁这天还有紫色的光,你听他们的翅膀在半空中沙沙的摇响,朵朵的卷云跳过来拥着他们的肩背,望着最光明的来处翩翩的,冉冉的,轻烟似的化出了你的视域,象云雀似的只留下一泻光明的骤雨——那你,独自在泥涂里淹着,够多难受,够多懊恼,够多寒伧!—[《想飞》(徐志摩)]【问题】谈谈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
(4分)二.【2008年浙江卷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⑤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
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
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偑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
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
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笑天《上善若水》阅读答案
张笑天《上善若水》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
上善若水
张笑天
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
这
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
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上善是最高的善。
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
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
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
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
譬如
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
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史记。
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
原始。
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
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
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
又令人隐隐不安。
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
人很累,鱼也很累。
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
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
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
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
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
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
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
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
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
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
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
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
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
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
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
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临别的晚上。
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关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
一种久违的幸福。
⒒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⒓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
么?
⒔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
些特色。
⒕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
【参考答案】⒒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
考。
⒓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
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
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⒔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
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
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⒕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
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考点】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
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选择合适的诗歌或戏剧作品。
【解析】《上善若水》,作者是“宠辱不惊的传奇作家张笑天”,新浪网称“张笑天的作品着重反映当前社会生活,探索人们的思想、情操、道德、信仰、
法制、人性等问题”。
原文刊xx年9月《吉林日报》,长约3700字,命题者将其精简为1000余字。
但文章主旨切合江苏卷一直秉持的对现代文明的忧思。
从
高度发达的媒体文化可以把我们“娱乐死”到对关中农民勤劳朴素积极乐观生
活的无限憧憬和赞美;从对无限美好的农耕文明的礼赞和依恋以及对其即将消失
的无限惋惜到对中国农村洋溢着的朴素的人情美、亲情美的讴歌……,江苏高考语文卷命题者一路走向20XX年,对“原始”“原生态”的呐喊,对“生命之泉”“绿洲”的企盼,依旧是文本贲张的血脉。
可以看出,命题延续了全国卷散文阅读的思路,考生还是可以作出基本的
思考的。
汶川地震,让“都江堰”理所当然成为热门话题,关注生活,着眼现实,无疑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正轨和坦途。
阅读面广的考生在考场上会收获左右逢源的
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