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之句子赏析。

合集下载

词句理解赏析(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文专项复习(部编版)

词句理解赏析(解析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古诗文专项复习(部编版)

古诗文阅读-----词句的理解赏析【考点】:1炼字、虚词(新题型)2 句子的理解与赏析【知识梳理】:鉴赏古诗文中的字词(炼字)、名句是中考的必考内容。

炼字可以从字意、修辞的角度着手分析。

一般赏析的句子都有以下特点:情感积极向上,具有警示激励作用;蕴含哲理,发人深省;巧用修辞,意蕴深刻;融情(理)于景,情思幽深;用词精练传神等等。

名句赏析考察最多的角度是炼字、修辞,表现手法,其次还有写景、句式、哲理等。

【炼字】答题思路:1 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如果该字(词)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要点明;2 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还原内容,进行分析;3 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意为······,(在这里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表现了)······地思想感情。

易失分点:①使用的修辞手法没有点明;②分析时表达的内容、情感、意境等空洞,泛泛而谈,应侧重于要求的字词来分析。

【句子理解与赏析】答题思路:1 判断该句是否使用了某种修辞或表现手法,若有,要先点明此修辞或表现手法。

古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对偶、夸张、互文、设问等,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融情于景、用典、铺垫、衬托等等,然后结合句子内容解释该修辞或表现手法;2 结合全诗或文本指出该句的作用,表达的情感等。

答题格式:运用······(修辞或表现手法)手法,写出了······,表达了······(情感、哲理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秋词(刘禹锡)》古诗词赏析、译文及考点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秋词(刘禹锡)》古诗词赏析、译文及考点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秋词(刘禹锡)》古诗词赏析、译文及考点分析【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赏析】刘禹锡,字梦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一生创作了大量诗篇。

其作品《陋室铭》为人们所熟知。

一生经历坎坷。

因王叔文案被贬为连州刺史,又接连被贬为朗州刺史、和州通判。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首句,从自古诗家词人逢秋而悲落笔,道出了诗人们对秋天的悲凉心绪,倾诉悲凉寂寞之感。

一个“悲”字写尽历代诗人逢秋之心境,为下文诗人写出与众不同之笔尽其所能。

第二句,诗人直率坦言,喻“秋日似春朝”,一个“春”字点出富有朝气,充满生机与活页纸力,恰与前句的“寂寥”形成鲜明比照,一下子放射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不因秋景之衰而气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顺而自馁。

第三句,借景抒情,以秋日晴空为背景,用“一鹤”正振翅冲破云层,翱翔天空来托物言志,借鹤而写离开“樊笼”复返自然,摆脱羁绊的欣喜跃然纸上。

写景开阔明丽,令人精神爽朗,耳目为之一新,这是一只多么洒脱自在,奋发向上的鹤啊!尾句,“引”字不仅有独树一帜,标新立新之效,还具有矢志不移的傲骨,更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远大志向。

全诗落笔恢弘,从遥远的时空下笔,一幅“秋日晴空”既给悲秋者以肯定,又不落俗套地点化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写景为言志作铺陈,在一片开阔美丽的景色之中吐露自己的意图,这种大开大阖之作在唐诗之中也不多见。

【主题】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写法】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湘夫人屈原重点语句赏析

湘夫人屈原重点语句赏析

湘夫人屈原重点语句赏析篇一:湘夫人屈原重点语句赏析鉴赏:九歌湘夫人(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褋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下一句|原文|赏析|注释|翻译|阅读答案|作者:屈原(先秦)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1]。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2]。

登白薠[3]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4]中,罾[5]何为兮木上。

沅有茝兮澧有兰[6],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7]。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8];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9],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10]蕙櫋[11]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12]。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13]。

女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揖余袂兮江中,遗余褋[14]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褋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1]。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2]。

登白薠[3]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4]中,罾[5]何为兮木上。

沅有茝兮澧有兰[6],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臯,夕济兮西澨[7]。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8];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9],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10]蕙櫋[11]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12]。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13]。

女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揖余袂兮江中,遗余褋[14]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褋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jiǔ gē xiāng fū réndì zǐ jiàng xī běi zhǔ ,mù miǎo miǎo xī chóu yú [1]。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 要点10 诗词鉴赏之名句理解与赏析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突破 要点10 诗词鉴赏之名句理解与赏析

要点10 古诗词鉴赏之名句理解与赏析例1:【2022·广西贺州·中考真题】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借____________的典故,表达___________的感情。

★(2)请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1)鸿雁传书思念故乡(2)答案示例一:这两句诗写“行舟”所见景色,“风正一帆悬”这一诗句有小景传大景之神,把春潮涨涌,江水浩荡,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答案示例二:这两句诗写“行舟”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诗句对仗精准,意境开阔,情绪饱满。

(能从①整体画面感,②“平”“阔”,③“正”“悬”,④对仗角度等选取两个角度答题,意对即可。

)【解析】(1)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诗人目睹北归大雁,自然想起了“雁足传书(鸿雁传书)”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

苏武被困匈奴多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

后来汉使探知实情,声言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云在某泽中。

单于不得已,交还苏武等九人。

后遂以“雁足传书(鸿雁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

作者借这一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一个游子的深切思乡之情。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

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示例: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对偶的方法,从描写角度看,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从词语运用上看,选用了“平”“阔”“正”“悬”等词语,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春潮涨涌,江水浩荡,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景色,并将一叶“行舟”置于这一大背景下,勾勒出一幅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专题10 古诗词句子含义-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解析版)

专题10 古诗词句子含义-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抓大分技法之古诗词鉴赏(解析版)

专题10 古诗词句子含义(解析版)【考点穿透】【题型问法】1.诗的“×××”句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

2.结合全诗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的理解。

3.“×××”句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请结合此句内容简要分析?4. 请简要赏析诗歌“×××”句的意蕴。

【题型分析】句子含义,就是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结构、句子的语气语调、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等,结合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联系上下文,对句子本身的含义,或句子的语境义,或句子的隐含义,做出恰当的解释。

文章结尾处的句子含义,往往涉及文章的主旨和中心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句子含义题是中考古诗词阅读的一种常见题型,常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1.句子含义题的命题原则及特点(1)设题有规律:一般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点等关键处设题。

(2)答题有根据:一般依据文本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

(3)思考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做思考,文本中一般有提示性语句。

(4)答案有限制:答案相对单一性,不会出现多样性答案,需要考生联系文本分析整合原文语句。

具体做法:(1)把握句子所处的位置。

(2)读原文(仔细读)。

(3)勾画关键词,勾画出来的词语往往是名词、形容词、动词(由原句中的关键词词性决定)。

(4)用勾画出的关键词去替换原句中需要解释的词语。

(5)翻译。

尽量保持原句语序,适当调整。

(6)答案的主题是复述的内容即句子本身解读,应适量参照主要段落或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

有些地区中考模拟试题中,经常出现“带有手法的句子含义题”,如找一个含有明显修辞手法的句子来考“句子含义”。

这类题型的答法具有争议性,我们建议,按照正常含义题组织答案后,将“手法”在答案末端点出。

凡是关于“句子”的考查,都是从句子的含义、结构作用及表达效果等方面来考查。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二)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二)

⼈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泊秦淮杜牧烟笼寒⽔⽉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的清辉洒在⽩⾊沙渚之上。

⼊夜,我将⼩⾈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陵歌⼥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树后庭花》。

赏析:这⾸诗是诗⼈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运⽤⽅⾯也颇见⼯夫。

⾸句写景,“烟”“⽔”“⽉”“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幅朦胧清冷的⽔⾊夜景,渲染⽓氛,朦胧中透出忧凉。

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

秦淮⼀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

因此昔⽇那种歌舞游宴的⽆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此时的思绪之中。

后两句由⼀曲《⽟树后庭花》引发⽆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对“商⼥”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了不以国事为重、纸醉⾦迷的达官贵⼈,即醉⽣梦死的统治者。

“犹唱”⼆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

管世铭甚⾄称其为唐⼈七绝压卷之作。

诗⼈深夜泊⾈秦淮河畔,隔江传来商⼥《⽟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

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不以历史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

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与诗⼈⼼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

这是⼀⾸触景⽣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醉⽣梦死的腐朽⽣活。

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纵情声⾊、寻欢作乐的场所。

诗⼈夜泊秦淮,在茫茫沙⽉、迷蒙烟⽔中眼见灯红酒绿,⽿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情,顿⽣家国兴亡之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下的晚唐命运。

古诗句子赏析

古诗句子赏析

古诗句子赏析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古诗句更是其精华所在。

古诗句以其简洁、含蓄、意境深远而被世人所喜爱,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下面,我们就来赏析一些经典的古诗句,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卧春》。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卧春》,描绘了山水之间的曲径通幽,意境清新。

"山重水复疑无路"一句写出了山重水复的险阻,"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写出了意外的惊喜,整体反映了人生的曲折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向往。

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将进酒》。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个人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人生自古谁无死"一句提醒人们生命的短暂和死亡的必然,"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永恒价值的追求。

这两句诗通过对生死和价值的思考,勉励人们要珍惜当下,不负韶华。

3.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登鹳雀楼》。

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现了壮美的景色和浩瀚的气势。

"白日依山尽"一句写出了白天的结束,"黄河入海流"一句写出了黄河奔向大海的壮阔场面。

这两句诗以壮美的景色和恢弘的气势,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伟大,给人以深刻的感染和启迪。

4.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菩萨蛮》。

这是唐代女诗人王昌龄的《菩萨蛮》中的名句,表现了对生命和自然的理解。

"落红不是无情物"一句表达了对枯萎凋零的理解和接纳,"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生命轮回和再生的美好愿望。

这两句诗通过对落红的解读,表现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赞美,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2021届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古诗词赏析【含练习及答案解析】

2021届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古诗词赏析【含练习及答案解析】

2021届中考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古诗词鉴赏题大体上可分为五种类型。

应对策略如下:(一)品味炼字类解析方法: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二)名句赏析类解析方法: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三)主旨情感类(思想感情)解析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

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四)想象描述类(描述画面、意境)解析题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五)表达技巧类(写作手法特点、修辞、表达方式等)解析方法: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4分)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阅读Biblioteka 句子的赏析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问:“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 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 果?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诗人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来表达
下阕结尾三句作者采用什么方式抒发情 感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 山,身老沧洲。
下阕结尾三句作者采用什么方式抒发情感的?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1分)抒发了对 南宋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壮志未酬、无力报国 的悲愤感情。(3分)
不知何处传来的一声箫鸣,(步骤2)反衬出山的幽静。 (步骤3) 2.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此诗反映的是作者平静淡泊的心志、寄情山水的 雅趣。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释:①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
手法,有何表达效果?(3分)
“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作者用什么修辞 手法,有何表达效果?(3分)
答:夸张(步骤1)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 不干,以至于把两袖擦湿了,可眼泪还 是止不住(步骤2) 表达了诗人对长安 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步骤3)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唐·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在今河南商丘县东,西汉 梁孝王刘武所建,曾经繁盛一时。 问:3.4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 表达效果?(3分)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问:请简要分析3.4句采用的表现手法及 作用。(3分)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问:请简要分析3.4句采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3分) 答:虚实结合 。“无定河边骨”是现实,是实写;
3.4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 效果?(3分)
答: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 情(步骤1)用树木开花衬托得梁园更加 萧条(步骤2)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 常的感慨。(步骤3)
方法归纳
1.常见表达技巧 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 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
(1)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夸张、对比、 双关、借代、互文、反复、设问、反问等。
②端居:闲居③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中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
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释:①该诗是作者滞留异乡,思念妻子之作。②端居:闲居③
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中的三四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
的情感?(4分)
答:第三四句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步骤 一)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 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步骤 二)
营造出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 的情感。(步骤三)(如从其他角度回答,如互文手 法,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阐 运用)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 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 样的道理。 (析效果)
归纳总结,在学生自我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补充 完善。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唐)施肩吾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⑤忧国伤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品味诗歌情感的常用方法
一看:诗歌的题目 二看:作者的生平经历 三看:时代背景(注解) 四看:意象 五看:关键词句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 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3)表现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怎样抒发感情)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以动 (声)衬静、以乐衬哀。用典、衬托、联想、想象、 比兴、象征、照应。
2.表达技巧类题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或表现手法或修辞手 法。(明手法)
古诗词阅读之句子的赏析
常见的诗歌的思想情感有哪些。
①思乡怀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②长亭送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情深意长的勉励),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
依不舍的留恋)
③建功立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当做 人杰,死亦为鬼雄”
④寄情自然:“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 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情?试结合诗 句具体分析。
一剪梅 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问:这首词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逢入京使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龙钟:涕泪淋漓,这里指沾湿。 问:“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作者用什么修辞
1. 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什么作用?(3分)

2.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唐)施肩吾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1. 诗歌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3分) 答:用以声衬静的手法(步骤1)写在“无人境”听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