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国际贸易多边体制-FudanUniversity-复旦大学

合集下载

【考研名词解释】: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考研之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锦集

【考研名词解释】: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考研之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锦集

【考研名词解释】: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考研之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锦集一.国际性 (34)1.1雅尔塔会议 (34)1.2雅尔塔协定 (34)1.3雅尔塔体制 (34)1.4旧金山会议 (35)1.5波茨坦会议 (35)1.6波茨坦协定 (36)1.7波茨坦公告 (36)1.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7)1.9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37)1.10布雷顿森林协定 (37)1.11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38)1.12巴鲁克计划 (38)1.13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39)1.14联合国181(二)号决议 (39)1.15日内瓦四国首脑会议 (39)1.16“开放天空”倡议 (40)1.17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维和部队) (40)1.18十国裁军委员会 (41)1.19十八国裁军委员会 (41)1.20《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42)1.21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42)1.2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42)1.23《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 (43)1.24无核武器国家会议 (43)1.25《禁止生物武器公约》 (44)1.26第2758号决议 (44)1.27《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宣言》 (44)1.28国际经济合作会议 (45)11.29南北对话 (45)1.30国际货币基金会(《牙买加协定》) (46)1.31国际发展问题独立委员会(勃兰特委员会) (46) 1.32伊朗“伊斯兰文化革命” (47)1.33两伊战争 (47)1.34坎昆会议 (47)1.35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 (48)二.第一世界(美苏) (48)2.1第一世界 (48)2.2苏联对日宣战 (49)2.3苏联出兵朝鲜 (49)2.4《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50)2.5战后美国管制日本政策 (50)2.5杜鲁门“公平施政” (50)2.6凯南八千字电报 (51)2.7大西洋联盟政策 (51)2.8杜鲁门主义 (52)2.9遏制战略 (52)2.10西半球联防公约(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 (52) 2.11马歇尔计划 (53)2.12莫洛托夫计划 (53)2.13美国1948援华法案 (54)2.14范登堡决议 (54)2.15巴黎统筹委员会 (54)2.16麦卡锡主义 (55)2.17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 (55)2.18大规模报复战略 (56)2.19多米诺骨牌理论 (56)2.20《美蒋共同防御条约》 (57)22.21苏共二十大 (57)2.22赫鲁晓夫“秘密报告” (57)2.23战争边缘政策 (58)2.24艾森豪威尔主义 (58)2.25“厨房辩论” (59)2.26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谈 (59)2.27灵活反应战略 (59)2.28肯尼迪——“新边疆” (60)2.29U-2飞机事件 (60)2.30特种战争 (61)2.31美苏首脑维也纳会谈 (61)2.32和平演变战略 (61)2.33两个半战争战略 (62)2.34美国“和平队” (62)2.35多边核力量计划 (63)2.36肯尼迪“宏伟计划” (63)2.37美英《拿骚协定》 (63)2.38逐步升级战略 (64)2.39美苏热线协议 (64)2.40肯尼迪遇刺事件 (65)2.41赫鲁晓夫下台 (65)2.42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对外战略 (66) 2.43确保摧毁战略 (66)2.44约翰逊“伟大社会” (66)2.45美苏葛拉斯堡罗会谈 (67)2.46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67)2.47勃列日涅夫主义 (67)2.48社会主义大家庭理论 (68)2.49美苏限制战略武器谈判 (68)32.50充足论战略思想 (69)2.51尼克松主义 (69)2.52霸权主义 (70)2.53苏联南下战略 (70)2.54一个半战争战略(一个半战争理论) (70)2.55现实威慑战略 (71)2.56尼克松“新经济政策” (71)2.57《美苏关于限制进攻性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 (72) 2.58《反导条约》 (72)2.59水门事件 (72)2.60新太平洋主义(福特主义) (73)2.61索南费尔特主义 (73)2.62卡特“人权外交” (74)2.63苏联进驻金兰湾 (74)2.64苏联入侵阿富汗 (75)2.65抵消战略 (75)2.66卡特主义 (75)2.67美国快速部署部队 (76)2.68高边疆战略 (76)2.69低烈度战争 (77)2.70零点方案 (77)2.71美苏中程核武器谈判 (78)2.72新灵活反应战略 (78)2.73两个战争战略 (79)2.74里根经济学 (79)2.75星球大战计划 (79)2.76美苏限制和削减战略武器谈判 (80)2.77林中散步方案 (80)2.78“纵深打击”作战原则 (81)42.79戈尔巴乔夫“欧洲大厦”倡议 (81) 2.80里根主义 (82)2.81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 (82) 2.82苏联加速发展战略 (83)2.83推回战略 (83)2.84双零点方案 (84)2.85全球双零点方案 (84)2.86美苏中导条约 (85)2.87“301”条款 (85)2.88布雷迪计划 (85)2.89超越遏制战略 (86)2.90新大西洋主义 (86)三.第二世界(欧洲及日澳新) (87) 3.1第二世界 (87)3.2《关于被解放的欧洲宣言》 (87) 3.4五大国外长会议 (88)3.5纽伦堡审判 (89)3.6远东委员会 (89)3.7柏林战役 (90)3.8奥得尼斯线 (90)3.9冲绳岛战役 (90)3.10广岛长崎原子弹事件 (91)3.11北方四岛 (91)3.12盟国对日管制委员会 (92)3.13东京审判 (92)3.14巴黎和会(五国和约) (92)3.15富尔顿“铁幕”演说 (93)3.161947年日本宪法(日本和平宪法) (93) 3.17的里雅斯特问题 (94)53.18英法同盟互助条约(敦刻尔克条约) (94) 3.19巴黎经济会议 (94)3.20情报局 (95)3.21第一次柏林危机 (95)3.22捷克斯洛伐克二月事件 (96)3.23布鲁塞尔条约组织 (96)3.24欧洲经济合作组织 (97)3.25苏联南斯拉夫关系破裂 (97)3.26三环外交 (97)3.27经济互助委员会(经互会) (98)3.28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98)3.29欧洲委员会 (98)3.30《美澳新安全条约》 (99)3.31对日《旧金山和约》 (99)3.32欧洲盟军司令部 (100)3.33欧洲煤钢联营(舒曼计划) (100)3.34《日美安全条约》 (100)3.35《波恩专约》 (101)3.36《欧洲防务集团条约》 (101)3.37《巴黎协定》 (102)3.37《奥地利国家条约》 (102)3.38西欧联盟 (102)3.39华沙条约组织 (103)3.40哈尔斯坦主义 (104)3.41裴多菲俱乐部 (104)3.42波兹南事件 (104)3.43匈牙利事件 (105)3.44《苏日联合宣言》 (105)3.45第二次柏林危机 (106)63.46欧洲经济共同体 (106)3.47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06)3.48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107)3.49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107)3.50戴高乐主义 (108)3.51《新日美安全条约》 (108)3.51十国集团 (108)3.52柏林墙 (109)3.53《埃维昂协议》 (109)3.54《法德合作条约》 (110)3.55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 (110)3.56戴高乐访问苏联 (110)3.57欧洲共同体 (111)3.58布拉格之春 (111)3.59法国五月风暴 (112)3.60欧洲经济共同体实行“共同农业政策” (112) 3.61新东方政策 (112)3.62苏德《莫斯科条约》 (113)3.63波德《华沙条约》 (113)3.64《西柏林协定》 (114)3.65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 (114)3.66西欧自由贸易区 (114)3.67日本“多边自主外交” (115)3.68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115)3.69《赫尔辛基最后文件》 (116)3.70三边委员会 (116)3.71中欧裁军谈判(中欧裁军会议) (117)3.72英国加入欧共体 (117)3.73欧洲货币合作基金 (118)73.74西欧六国汇率“共同浮动制” (118)3.75《大西洋关系宣言》 (118)3.76日本“等距离外交” (119)3.77波兰六月事件 (119)3.78“七七宪章”运动 (120)3.79日本“全方位外交” (120)3.80福田主义 (120)3.81日本“综合安全保障”政策 (121)3.82欧洲货币体系 (121)3.83北约“双重决定” (122)3.841980年波兰危机 (122)3.85撒切尔的货币主义政策 (122)3.86法国式社会主义 (123)3.87团结工会 (123)3.88欧洲和平大示威 (124)3.89欧洲裁军会议 (124)3.90中曾根主义 (125)3.91尤里卡计划 (125)3.92美澳新联盟关系风波 (126)3.93安倍主义(三根支柱论) (126)3.94《单一欧洲文件》(单一欧洲法案) (126) 3.95德洛尔计划 (127)3.96北约华约“开放天空” (127)3.97“2+4”会议 (128)四.第三世界 (128)4.1第三世界 (128)4.2新殖民主义 (129)4.3泛阿拉伯主义 (129)4.4英联邦 (130)84.5印度支那抗法战争 (130)4.6南非兼并“西南非洲”计划 (131)4.7德基-贝文秘密协定 (131)4.8蒙巴顿分治方案 (131)4.9克什米尔问题 (132)4.10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 (132) 4.11甘地遇刺事件 (132)4.12朝鲜分裂 (133)4.13茉莉芬事件 (133)4.14美洲国家组织 (134)4.15第四点计划 (134)4.16“联合国军” (135)4.17进口替代战略 (135)4.18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35)4.19朝鲜战争 (136)4.20仁川登陆 (136)4.21庇隆主义 (137)4.22开城(板门店)军事谈判 (137)4.23中东司令部 (137)4.24《朝鲜停战协定》 (138)4.25奠边府战役 (138)4.261954年日内瓦会议 (139)4.2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39)4.28《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 (140)4.29英埃《苏伊士运河协定》 (140)4.30阿尔及利亚解放战争 (140)4.31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组织 (141)4.32《巴格达条约》 (141)4.33中央条约组织 (142)94.34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142)4.35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143)4.36中美大使级会谈 (143)4.37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 (144) 4.38局部战争 (144)4.39埃及国有化运动 (144)4.40法兰西共同体 (145)4.41伊拉克卡塞姆革命 (145)4.42台湾危机 (146)4.43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成立 (146)4.44苏加诺“纳沙贡”思想 (146)4.45南非《班图自治法》 (147)4.46古巴革命 (147)4.47石油输出国组织 (148)4.48出口替代战略 (148)4.49不结盟运动 (149)4.50越南战争 (149)4.51美国在越南的“特种战争” (149)4.53卢蒙巴被害事件 (150)4.54吉隆滩战役 (150)4.55争取进步联盟 (151)4.56古巴导弹危机 (151)4.57第一个《雅温得协定》 (152)4.58七十七国集团 (152)4.59伊拉克军事政变 (152)4.60非洲统一组织 (153)4.61中法建交 (153)4.62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154)4.63北部湾事件 (154)104.64东京湾决议 (155)4.65美国对南越“局部战争” (155)4.66金日成“主体思想” (155)4.67印尼“九.三〇”事件 (156)4.68拉丁美洲议会 (156)4.69第三次中东战争 (156)4.70第242号决议 (157)4.71戈兰高地问题 (157)4.72加沙地带问题 (158)4.73约旦河西岸问题 (158)4.74东南亚国家联盟 (158)4.75印尼—中国断交事件 (159)4.76《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条约》 (159) 4.78《阿鲁沙协定》 (160)4.79美越巴黎会谈 (160)4.80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会议 (161)4.81珍宝岛事件 (161)4.82亚洲集体安全体系 (161)4.83南南合作 (162)4.84柬埔寨朗诺-施里玛达集团政变 (162) 4.85伊拉克库尔德人问题 (163)4.86以色列袭击黎巴嫩 (163)4.87乒乓外交 (163)4.88钓鱼岛问题 (164)4.89基辛格秘密访华 (164)4.90《东南亚中立化宣言》 (165)4.91霍尔木兹海峡通布岛问题 (165)4.92印巴第三次战争 (165)4.93尼克松访华 (166)114.94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166)4.95苏联埃及关系恶化 (167)4.96《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 (167) 4.97最不发达国家 (168)4.98第四次中东战争(十月战争) (168)4.99联合国第338号决议 (169)4.100石油武器 (169)4.101基辛格中东“穿梭外交” (169)4.102第一个《洛美协定》 (170)4.104两伊《阿尔及尔协议》 (171)4.105拉美经济体系 (171)4.107《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171)4.108美国-菲律宾军事基地协定问题 (172)4.109拒绝阵线 (172)4.110《巴拿马运河条约》 (173)4.111埃美以戴维营会谈 (173)4.112以色列陆海空三军入侵黎巴嫩事件 (173)4.113越南入侵柬埔寨 (174)4.114环太平洋合作构想 (174)4.115埃以《戴维营协议》 (175)4.116伊朗“伊斯兰革命” (175)4.117霍梅尼接管伊朗政权 (176)4.119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 (177)4.120伊朗人质危机 (177)4.121中美建交 (177)4.122美国“与台湾关系法” (178)4.123关于柬埔寨问题的联合国国际会议 (178)4.124美国利比亚空战 (179)4.125第五次中东战争 (179)124.126日本教科书问题 (179)4.127塔巴问题 (180)4.128马尔维纳斯群岛战役 (180)4.129中美“八.一七”公报 (181)4.130拉丁美洲债务危机 (181)4.131斯里兰卡泰米尔人问题 (182)4.132孔塔多拉集团 (182)4.133卡塔赫纳集团 (183)4.134利马集团(里约集团) (183)4.135伊朗门事件 (183)4.136中美洲五国和平条约 (184)附录部分: (184)1.联合国宪章 (184)2.易北河会师 (185)3.英军武装干涉希腊 (185)4.霍普金斯访苏 (186)5.波兰临时政府的成立 (186)6.苏捷《关于外喀尔巴阡乌克兰的协定》 (187)7.苏联占领东普鲁士北部地区 (187)8.《波苏疆界条约》 (187)9.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 (188)10.战后西欧共产党交枪入阁事件 (188)11.法国武装镇压叙利亚、黎巴嫩人民 (188)12.印尼八月革命 (189)13.美军单独占领日本 (189)14.法国西贡登陆 (190)15.英荷军队雅加达登陆 (190)16.英国恢复对马来亚殖民统治 (190)17.英国军事占领缅甸 (191)1318.肥沃新月计划 (191)19.阿尔及利亚五月反帝大示威 (192)20.泛非大会曼切斯特决议 (192)21.查普特佩克会议 (192)22.阿根廷反庇隆军事政变 (193)23.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193)24.孟买水兵起义 (194)25.老挝他曲惨案 (194)26.《英约同盟条约》 (194)27.苏联从伊朗撤军 (194)28.日本“农地改革” (195)29.印荷《林芽椰蒂协定》 (195)30.加拿大原子间谍案 (196)31.华莱士辞职事件 (196)32.巴拿马收回美国军事基地斗争 (197)33.昂山遇害事件 (197)34.尼赫鲁社会主义 (197)35.英缅防御协定 (198)36.印巴克什米尔第一次武装冲突 (198)37.泰国军事政变 (198)38.卢旺达-布隆迪总参议会 (199)39.苏联罗马尼亚领土问题 (199)40.美国全球战略 (200)41.美菲军事基地协定 (200)41.忠诚调查令 (200)42.美希援助协定 (201)43.塔夫脱-哈特莱法 (201)44.美土援助协定 (202)45.南太平洋委员会 (202)1446.万国邮政联盟 (202)47.世界基督教联合会 (203)48.1948-1952西方经济危机 (203)49.苏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204)50.捷克斯洛伐克《5月9日宪法》 (204)51.欧洲统一运动代表海牙会议 (204)52.多瑙河航行制度公约 (205)53.明曾蒂事件 (205)54.东欧清除“铁托份子”运动 (205)55.印尼-荷兰伦维尔协定 (206)56.伊拉克反对《朴茨茅斯条约》斗争 (206)57.南朝鲜济州岛起义 (207)58.马来亚“六二〇事件” (207)59.李承晚南朝鲜专制统治 (207)60.南朝鲜军队丽水起义 (208)61.黄金海岸阿克拉惨案 (208)62.苏丹宪法改革 (209)63.波哥大会议 (209)64.哥斯达黎加军事政变 (209)65.哥伦比亚国内武装起义 (210)66.福斯特案 (210)67.秘鲁政变 (211)68.委内瑞拉军事政变 (211)69.关于德国问题的华盛顿协定 (211)70.世界穆斯林大会(世界伊斯兰大会) (212)71.列宁格勒案件 (212)72.南、保关于建立巴尔干联邦的谈判 (213)73.多瑙河委员会 (213)74.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3) 15。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课程简介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课程简介本文介绍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三门主要课程。

第一门课程是《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旨在讲授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包括中国对外贸易的理论、战略、政策、制度以及基本情况等。

该课程紧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前沿性。

推荐教材是《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主要参考书包括《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原理、政策、实务》。

第二门课程是《国际金融》,主要研究国际间的货币兑换和资本流动的金融活动。

该课程分为微观和市场层面、宏观层面和全球层面三个层面,涉及汇率问题、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外汇与汇率制度选择、金融深化、金融危机、区域货币合作、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监管框架等问题的研究。

推荐教材是《国际金融学教程》,主要参考书包括《国际金融新编》和《国际金融新编题指南》。

第三门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需要预修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和对外贸易概论。

该课程主要涉及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内容,包括国际贸易的基本操作流程、国际贸易的风险管理、国际贸易的融资方式、国际贸易的合同和信用证等。

通过该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掌握实际操作中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推荐教材是《国际贸易实务》,主要参考书包括《国际贸易实务案例精选》和《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手册》。

以上三门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要课程,涵盖了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和实务,以及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技能。

本课程旨在研究国际货物买卖的理论和实际业务,以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为中心,结合国际惯例和法律,详细介绍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条款、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的基本环节和有关知识,并介绍各种贸易方式。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研究,能够全面掌握从事国际货物买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推荐教材为《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第四版),___主编,___,2003年。

主要参考书为《出口贸易模拟操作教程》(修订本),___编著,___,2002年和《国际贸易实务》(第三版),___先主编,___,2002年。

复旦大学:国际经济学

复旦大学:国际经济学

古典贸易理论1. 重商主义贸易理论(Mercantilism)⑴重商主义者认为,贸易的吸引力在于它能够提供国际收支顺差的机会。

在重商主义者看来,出口是值得称赞的事,它可以促进本国工业的发展,并导致贵金属的流入;与此相反,进口却是负担,它减少了对本国产品的需求,这不仅导致国内就业的下降,而且还会使贵金属流失。

⑵重商主义者把财富与金银等贵金属等价起来,因此,他们的政策建议是:国家应对出口与生产加以保护与奖励,对进口加以限制,特别是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部门更是如此。

⑶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博弈,即贸易一方所得即是另一方所失,这是重商主义的最大缺点。

根据经济学的基本原则,自由交易的双方都会获得交易收益,因此,只要交易是基于自由、平等的,那么交易双方能获利。

⑷在现实经济中,各国贸易保护主义都至少部分地支持重商主义的观点,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但与重商主义相比,他们更愿意保持一个适度的贸易顺差,而不是永无止境的贸易顺差;贸易保护主义反对进口,并不是因为国际贸易逆差使国家经济利益受损,而是因为:①经济安全和政治利益;②一国内部国际贸易的利益与成本分担不均;③贸易保护可以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绝对利益理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2. 绝对利益⑴绝对利益理论是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⑵绝对利益理论认为,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形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生产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的生产率,那么,两国在不同商品上分别具有绝对优势,此时,如果两国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并相互进行交换,双方均能从贸易中获益。

⑶绝对利益理论强调引发国际贸易的是国与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基于绝对利益原则的国际贸易可以使贸易参与国从贸易中获利。

3. 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⑴比较优势理论是以各国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为基础进行国际专业化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获得利益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

复旦大学金融专硕考研难度深度分析

复旦大学金融专硕考研难度深度分析

复旦大学金融硕士难度考研分析目录1、复旦大学介绍 (2)2、复旦招收金融硕士的5个学院介绍 (2)(1)经济学院 (2)(2)管理学院 (2)(3)数学科学学院 (2)(4)泛海国际金融学院 (3)(5)大数据学院 (3)3、复旦大学2019年各学院招生人数 (4)4、历年分数线及报录比 (4)(一)历年分数线 (4)(二)近三年报录比 (5)5、初试考试科目 (5)6、初试参考书目 (5)7、专业课复习 (6)8、学费 (6)9、复试情况 (6)(一)复试流程 (7)(二)复试特点 (7)10、复旦金融硕士毕业就业去向 (7)11、复旦金融硕士辅导班哪个好? (7)本文重点讲解复旦大学金融硕士参考书、复旦大学金融硕士分数线、复旦大学金融硕士招生学院、复旦大学金融硕士学科特点、复旦大学金融硕士考试科目、复旦大学金融硕士就业、复旦大学金融硕士复试、复旦大学金融硕士资料、复旦大学金融硕士辅导班等内容,下面由老师给您详细介绍。

1、复旦大学介绍复旦大学(FudanUniversity),简称“复旦”,位于中国上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九校联盟(C9)、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协会的重要成员,是一所世界知名、国内顶尖的全国重点大学。

2、复旦招收金融硕士的5个学院介绍(1)经济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现设有:经济学系、世界经济系、国际金融系、公共经济学系、风险管理与保险系、世界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和金融研究院等八个建制单位,1个“985工程”创新基地,28个研究机构。

经济学院拥有强大的老中青结合的教学和科研力量,既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老一辈经济学家,又有近年来在国内理论界崭露头角的中青年经济学者,学术梯队完整,教研经验丰富,其整体实力在国内经济学界处于领先地位。

复旦大学第二专第二学位培养方案

复旦大学第二专第二学位培养方案

复旦大学第二专业、第二学位培养方案《国际经济与贸易》第二专业培养方案(经济学院)一、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知识,具备国际经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外经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专业与学分要求选本专业为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预修8学分以上高等数学(上、下)或数学分析(上、下),并修满本教学计划规定的42学分,成绩合格者可颁发国际经济与贸易第二专业证书。

三、课程设置12.《经济学》第二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要求: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能熟悉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调查、经济研究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专业及学分要求选本专业为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预修8学分以上高等数学(上、下)或数学分析(上、下),并修满本教学计划规定的42学分,成绩合格者可颁发经济学(第二)专业证书。

三、课程设置1.专业必修课程36学分2.专业选修课6学分注:专业选修课第4学期所开课程根据师资力量由所在系决定。

2008年9月(秋季)执行。

《新闻学》第二专业教学培养方案(新闻学院)一、培养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原理、党和政府有关新闻宣传的方针政策,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观察分析社会现象;接受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掌握采访、写作、编辑业务技能和社会活动能力;熟悉中外新闻传播历史、现状及发展规律。

二、学分要求选本专业为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修满下列规定的30学分专业必修课和10学分专业选修课。

三、课程设置《法学》第二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一、培养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能力。

二、学分要求:选本专业为第二专业的学生必须修满下列规定的43学分专业必修课。

复旦国际贸易英文课件Answers to Problem Set 1

复旦国际贸易英文课件Answers to Problem Set 1

2) If, instead of the situation given in problem 1), the price of computers was to fall, would landowners or capital owners be better off? Explain. How would the decrease in the price of computers affect labor? Explain. Answer: Similar to the situation given in the problem 1), capital owners would be worse off because the rental on capital would fall by more than the decrease in the computer price. Landowners would be better off as the rental on land rises even without the increase in the price of barley. The effect on labor because of the decrease in the price of computers is also ambiguous. Wages fall, so labor is worse off in terms of barley, but because the drop in wage is less than the percentage decrease in the price of computers, labor gains in terms of computers.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课件 (1)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课件 (1)

图14-1
物价—现金流动机制的调节过程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内外均衡实现机制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自发性。 第二,对称性。 第三,稳定性。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国际金本位制下的内外均衡实现机制也是有着很大的 局限性的,这体现在: 第一,它要求各国政府遵守特定的“游戏规则”。 第二,当商品价格不具有完全弹性时,这一机制常常会破坏内部均衡。 第三,总的来说,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内外均衡的实现有其物质基础,那就是世界 黄金产量能满足经济发展对货币供给量的需要。
图 14-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结构
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
1. 份额的含义 份额(quota)是指成员国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时向其认缴的一定数额 的款项。 2. 份额的作用 对于一个成员国来讲,份额不仅决定了它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时应认缴 的款项数额,还决定了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借款权和特别 提款权分配权。
三、 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
第二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内外均衡实现问题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一,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促进 国际间政策协调。 第二,实行以黄金—美元为基础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第三,取消对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但是对国际资金流动进行限制。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汇率变动情况
首先,牙买加体系下汇率变动剧烈,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变动被限制 图14-4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汇率变动情况相比,牙买加体系下的汇率调整有时 会“过度波动”。其次,牙买加体系下各国国际收支状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调节。 再次,牙买加体系下内外均衡的冲突依然存在,并且由于大规模国际资金流动的 存在而表现得日益复杂,政府对开放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困难加大了。

Cases on Incoterms复旦大学国际贸易法

Cases on Incoterms复旦大学国际贸易法

案情中国卖方与德国买方于2000年11月2日订立买卖合同一份。

合同规定:花生仁5000吨,750美元/吨CIF汉堡,集装箱运输。

支付方式:信用证付款,买方在合同订立后10日内将信用证开给卖方。

2000年11月8日,卖方收到买方提供的开证申请书副本,规定装船日期为11月15日,信用证有效期至11月20日,卖方应提交货物抵运目的港的单据。

卖方认为申请书中的装船期及有效期规定得太短,要求将装船期和有效期分别延至11月20日和12月5日,并取消以运抵目的港日期单据为结汇单据这一不合理条件。

买方表示同意卖方上述要求,承诺做相应修改。

但之后,买方又以卖方的修改要求不尽合理和卖方拒绝装货为由,通知银行停止了对信用证的修改。

卖方遂宣告合同无效,而当时花生仁的市场价已跌至700美元/吨。

中国卖方不得不以CFR马赛/600美元/吨的价格计算将花生仁转售给第三方。

随后,中国卖方要求德国买方赔偿全部损失。

德国买方辩称,其已经按照买卖合同开立了信用证,故没有违反合同;而且假定违反合同,买方因信用证开立事项违约,仅需承担合同总金额3%的赔偿。

中国、德国都是CISG的成员方,当事人之间的买卖合同未约定解决争议应适用的法律。

问题1、请判断双方合同约定采用CIF价格术语是否合适?2、德国买方通过银行开立的信用证涉及到开证日期、装运日期和信用证有效期,这份信用证是否可接受?3、中国卖方提出修改是否有法律依据或者是否合理?4、卖方是否有权拒绝交货?5、假定德国买方系违约方,中国卖方索赔的损害赔偿额如何计算?案情中国广州A公司与国外B公司达成出口某货物合同,付款条件:FOB广州,D/P见票后60天。

A公司按合同规定将货物交付给B公司指定的承运人驻广州办事处并由该公司负责运往荷兰鹿特丹。

承运人在其驻广州办事处接管货物后即签发联合运输提单正本一式三份,交A公司。

联运提单所示的托运人为A公司,并载明货物“凭B公司指示交付”。

收到正本提单后,A公司随即将全套提单连同其他单据委托中国银行办理托收业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务贸易理事会
最不发达国家分委员会
区域贸易协议委员会 国际收支限制委员会 预算、财务与行政委员会 工作组(Working parties):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工作组 工作小组(Working groups): 贸易、债务与融资工作小组 贸易与技术转让工作小组 (暂停的工作小组:贸易与投资关系工 作小组、贸易与竞争相互作用工作小组、 政府采购透明度工作小组) 诸边委员会: 信息技术协议委员会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马拉喀什协定》指出,各成员“在处理 它们在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 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大幅稳定增长以及扩 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为目的,同时应依照可持续发展 的目标,考虑对世界资源的最佳利用,寻求既保护和维护环 境,又以与它们各自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和关注相一 致的方式,加强为此采取的措施。”另外还指出,“通过达 成互惠互利安排,实质性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 际贸易关系中的歧视待遇,从而为实现这些目标做出贡献。”
WTO的组织框架与法律框架
根据《建立世界贸易组织马拉喀什协定》的第4条款,WTO建立 了相应的组织机构。WTO的组织机构包括四个层次,如下页图 所示。 WTO的基本法律框架由《建立世界贸易组织马拉喀什协定》及 其4个附件和1个《信息技术协议》(在1996年12月9-13日召开的 “新加坡部长级会议”上达成)构成(见下页图)。WTO的法 律框架与其组织框架基本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The goal is to ensure that trade flows as smoothly, predictably and freely as possible.
WTO的基本特征:
1、制度安排的正式性 2、协定内容的广泛性 3、体制本身的统一性
4、争端解决的程序化和时效性
WTO的宗旨、职能与基本原则
C.《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 附件2 附件3 《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 《贸易政策审议机制》 1. 2. 3. 4. 《民用航空器贸易协议》 《政府采购协议》 《国际奶制品协议》(1997年底终止) 《国际牛肉协议》(1997年底终止)
附件4
诸边贸易协定
《信息技术协议》
Roberto Azevê do (Brazil) is the sixth Director-General of the WTO. His appointment took effect on 1 September 2013 for a four-year term.
表示诸边委员会向总理事会或相应活动的货物理事会报告,尽管这些诸边协议并非由所有WTO成员签署 表示贸易谈判委员会(Trade Negotiations Committee)向总理事会报告 表示向争端解决机构报告 表示向总理事会或其下属机构报告
1.
2. 3. 4. 5. 6. 7. 8.
A. 货物贸易多边协定
WTO, World Trade Report 2007—Six decades of multilateral trade cooperation: What have we learnt?
现代多边贸易体制的产生: 1947-1963年的GATT
现代多边贸易体制的巩固: 1963-1986年的GATT
• • • 国际贸易条件是一国出口品与进口品的相对价格。 如果一国有能力使进口品的相对价格下降或使出口品的相对价格上升,那 么该国的国际贸易条件就能得以改善,从而会提高该国的国民收入。 当各国以一种非合作(non-cooperative)的方式征收关税,每个国家的政 府都会意识到征收关税将对本国经济造成一些伤害,但当关税的部分成本 由外国所承担时,本国就会有征收关税的动机。如果所有国家都这么做, 则最终都不会得到由贸易而产生的潜在好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由非合 作的征收关税转为相互合作的削减关税,则将增加贸易规模,所有国家都 将因此受益。 该种方法注意到了“贸易条件外部性”(terms-of-trade externalities)所 导致的各国政府之间关系的无效率(inefficiency),即与自由贸易相比, 一国实施贸易壁垒可以改善其福利。 目前,该种方法通常基于两种分析框架:一是博弈论分析框架,二是一般 均衡分析框架。
注:WTO有时被看作是一个“自由贸易”体制(“free trade” institution), 这是不准确的。在有限的情况下,该体制实际上允许关税以及其他保护 形式的存在。因此,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WTO是一套致力于开放、公 平和非扭曲竞争的规则(a system of rules dedicated to open, fair and undistorted competition)。
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ECON130004.02) Spring 2018 (H6201, Thursday 13:30-16:10)
11 国际贸易多边体制
程大中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 chengdz@ /dzcheng/
基本原则:
a) 非歧视原则(trade without discrimination)(包括最惠国待遇原 则和国民待遇原则) b) 自由贸易原则(free trade) c) 透明度原则(transparency) d) 公平竞争原则(fair competition) e) 鼓励发展和经济改革原则(encouraging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reform)
三、世界贸易体系的经济学分析
1. 一国进行国际贸易多边合作(或建立世界贸易体系) 的动因和目的是什么; 2. 国际贸易多边合作(或建立世界贸易体系)对参加方 乃至整个世界会产生什么影响; 3. WTO原则和规则的经济学基础是什么
1. 国际贸易多边合作的动因和目的分析(三种方法)
传统经济学方法或贸易条件方法(the terms-of-trade approach)
本章主要内容
一、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历程 二、世界贸易组织与多边贸易体制 三、世界贸易体系的经济学分析
四、中国“复关”或“入世”历程
五、最新动态:域主义的多边化与WTO的未来
一、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历程
基本背景
• 二战 • 布雷顿森林会议 • ITO构想与GATT的产生
• 从GATT到WTO
现代多边贸易体制的转 型:从GATT到WTO
WTO多边贸易体制
现代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历程
Tariffs
On-the-border measures
Tariffs + Non-tariff measures
Behind-theborder measures
Non-tariff measures: antidumping, customs valuation (Kennedy Round) + subsidies and countervail,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mport licensing, product standards, safeguards, special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Tokyo Round) + servic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eshipment inspection, rules of origin, trade-related investment measures, dispute settlement, transparency and surveillance of trade policies (Uruguay Round) + trade facilitation, market access, rules, services, environment, …(Doha Round) +…
二、世界贸易组织与多边贸易体制
WTO是什么?https:///english/thewto_e/thewto_e.htm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is the only global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dealing with the rules of trade between nations. At its heart are the WTO agreements, negotiated and signed by the bulk of the world’s trading nations and ratified in their parliaments.
In February 2017, WTO members reappointed him for a second term, which began on 1 September 2017.
Director-General of GATT/WTO: Sir Eric Wyndham White(UK)(1948–1968), Olivier Long (Switzerland)(1968–1980),Arthur Dunkel( Switzerland )(1980–1993), Peter Sutherland(Ireland)(GATT 1993–1994、WTO 1995),Renato Ruggiero(Italy) (1995–1999),Mike Moore (New Zealand)(1999–2002),Supachai Panitchpakdi (Thailand)(2002–2005), Pascal Lamy(France)(2005–2013)
部长级会议 Ministrerial Conference 总理事会 General Council
总理事会会议 充当争端解决机构 上诉机构 争端解决专家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