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创设
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四类情境

参与氛围,建立起真正民主平等的
师生观,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参与意
定要买好用易燃 的 ,过 一会儿 , 了一盒很好 的火柴 ,已经试过 了 ,
识得 到充 分发挥 。 因此 ,在 教学
中,我十分注重创设 民主情境 ,主 要做到 以下几个方面 : ( 一)善于
孙子高兴地 回来说 : “ ,我买 爷爷
利 用必 要的学 习资源 主动地 采 用
存储的问题 ;还可把行程问题改为
学生每天上学路途中的问题 ;中秋
称 的树叶 ,让学生在感 叹大 自然的 神奇的 同时增加对数学 的亲切感 ,
节之际刚好学到用矩形纸板折长方 体 ,可 把题 目改 为做 月饼 盒 的问 题 。这样的处理 ,提高了学生解决
件。教师要 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
每一个学生 。在课 堂教学引入正
题 一一我们可 以怎样用网格来表示 物体所在位置 。这时学生的兴致已 经被激发起来 了。 又如 ,在学 “ 概率初 步”时 , 可先讲个小故事 :以前 ,有位老爷 爷叫他孙子去买火柴 ,并再三叮嘱
生 ,爱护学生 ,提倡和鼓励学生积 他 们 的有意 注意 ,促使 他们去 探
极参与教学活动; ( 三)对学生的 问题决不用尖酸刻薄 的语 言挖苦 、 究 、深思 、发展和解决问题 ,激发
他 们的求 知欲望。教学实践证 明, 适时创设 问题情境 ,能促使学生综
合 自己已有 的知识经验 ,自觉地寻 找 问题 、发现问题 、设计问题 、分 析和解决问题 ,从 而在学生头脑中 形成现有知识新的联系 ,组成新 的
( 一)故事。如在讲解平面直
角坐标 系时 ,我们可以先讲解数学 家笛 卡儿 发明坐标 系的过程 :据 说 ,当笛卡儿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 如何确定事物 的位置时 ,发现一 只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意识到问题教学的重要性。
问题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一、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较为有限,他们往往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才能理解问题的本质。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思考和探究。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对数学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三年级的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提出“如何用最短的路径将九个点相连?”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数学是一门充满实用价值的学科,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在四年级的数学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购物时计算各种商品的价格,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乐趣,并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设置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来创设问题。
情境是指在具体的环境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察和思考,发现数学问题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运用能力。
例如,在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中,老师可以将各种形状的木块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自由组合并尝试对它们进行分类,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进行探究和发现,从而学习各种几何图形的定义和分类。
总之,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及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提高兴趣,让他们深入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的学习效果。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情境创设是指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
情境,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主动
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课堂目标设定、案例引入、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反
思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课堂目标设定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前提。
在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
趣特点,设定适宜的数学学习目标。
在教授面积知识时,可以以街道规划、建筑设计等生
活场景为背景,让学生明确掌握面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案例引入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有效手段。
案例引入可以通过真实的生活案例、故事情
节等方式呈现给学生,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兴趣。
在教授百分比概念时,可以给学生提供某
个商品的原价和打折价,让其计算折扣率,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的实际应用。
教学活动设计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重要环节。
活动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
力和合作意识。
在教授平均数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内调查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
并计算出平均数,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平均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具体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评价反思是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必要环节。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
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小组讨论等形式,评价学
生的学习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同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一、引言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有趣和生动的环境,使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被广泛应用,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情境创设案例。
二、情境创设案例1. 店铺清单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计算简单的货币运算。
情境创设:教师将一家店铺的清单贴在黑板上,清单上列出了各种商品的名称和价格。
教师扮演店主的角色,学生扮演顾客的角色。
教师告诉学生,他们可以根据清单上的价格自由选择商品,但是需要计算好支付的金额。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零钱”购买商品,教学通过模拟购物的场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 小动物比赛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几何形状认知能力,学会用几何形状描述物体。
情境创设:教师将教室桌子上的一些几何形状放置在地上,如圆球、长方体等。
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动物,用这些几何形状拼凑出自己所选择的动物形状。
比赛开始后,每个小组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其他同学,其他同学可以猜出所拼凑出的动物形状。
通过这个情境创设的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几何形状的认识。
3. 游乐园排队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据统计能力,学会用图表展示和分析数据。
情境创设:教师告诉学生他们将去一家游乐园游玩,但是这个游乐园的每个项目都需要排队等候。
教师给出每个项目的等候时间,学生将这些数据统计下来,并且用柱状图来展示这些数据。
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项目,统计和展示该项目的等候时间。
学生将整个游乐园的等候时间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等候时间最短和最长的项目。
通过这个情境创设的活动,学生可以提升数据统计和图表分析的能力。
三、总结。
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

浅议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情境创设”成为了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刹那间,数学课堂“言必称情境”,“无情境不入课堂”,情境几乎成了数学新课程最为重要的关键词。
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样一种不良倾向,即教师对数学本质的关注正在减少,数学课的“数学味”正变得越来越淡,热闹的情境的背后却导致课堂效率低下……面对这样的境地,我们有必要对当前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进行理性地思考。
一、什么是数学情境所谓数学情境教学,是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课堂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教材。
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巧设课堂情境,能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把学生的思维迅速引向解决问题的关键之处,使无序思维向有序思维过渡,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有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怎样创设好数学情境笔者认为,在选择是否创设情境,创设什么样的情境时,应以该情境能否很好地承载数学知识作为标准,否则将是舍本求末。
我想要想创设好的数学情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走近数学,增强数学味,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导向。
数学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根”。
情境的创设应有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思考,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建构。
情境中必须蕴含数学问题或思想,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存在。
所谓“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在面对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等心理状态。
由于“问题意识”反映了学生基于内发与主动的求知欲,产生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因此,作为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活动平台,情境就不仅应给学生营造一种宜于学习的场景,而且还应提供一个能够原创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2.以选取合理的贴近生活的情境素材为前提,体现真实性。
情境中的背景信息应符合现实生活场景和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其蕴涵的数学关系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刻意引入各种生活化的情境和案例,使数学的抽象概念和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生活化情境创设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境,将学生引入到数学的世界中,让他们在感知和实践中建构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生活化情境创设进行深入探讨,探寻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一、生活化情境创设的重要性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化情境创设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有形象的载体,能够真实地反映生活中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购物、出行、运动等情境,让学生通过这些实际情境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2.增强学习动机生活化情境创设可以使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实际,直观,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会感到很有成就感,从而增加他们学习数学的动机。
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更主动地去探求问题背后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深度。
3.加深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生活化情境创设能够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通过实际情境的引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生活化情境创设也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
1.以日常生活为背景在教学中,可以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境引入数学教学中,比如购物、打折、交通出行、健康饮食等方面,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和实用性。
比如在解决购物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用百分数、比例等数学知识计算实际购物花费,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际情境中学到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2.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社会实践和社会案例,让学生在纵向的社会实践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和作用。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情境创设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情境创设一篇好的作文,非常讲究谋篇布局,做到“凤头”“猪肚”“豹尾”,一堂经典的好课更是如此,课的“凤头”,即教学的导入部分,我非常认同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做法。
当然,创设情境不能只图热闹的形式,而没有深层次的体验与数学思考,那么,数学情境的创设究竟该关注什么,如何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下面,我结合一些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情境创设应以境激趣,出奇制胜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追求新鲜事物。
教师所创设情境就应根据儿童的特点与教学内容,善于运用故事、动画、游戏等形式来创设情境,不断创新,力求体现趣味性,只有这样“出奇制胜”,呈现出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材料,才能更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去发现、思考、探索和创新。
如,教学《线的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引入: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齐天大圣孙悟空》吗?(多媒体课件出现孙悟空的形象。
)孙悟空用来降妖除魔的宝贝是什么呀?(金箍棒)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金箍棒的特点可以变得无限长,等学生说出可以向两端变长后,启发学生在纸上画一画,用线条来表现出一根无限延长的金箍棒,指着其中一幅图说像这样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直的线,我们可以给它取个名字,从而引出直线概念,并进而点题。
通过这个妇孺皆知的神话故事里金箍棒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特性,使学生对于直线的特性掌握得轻而易举,有了以上的教学活动。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兴致极高,很快地进入了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去了。
二、情境创设应善于捕捉生活动态,激活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数学问题巧设成生活中的问题情境,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结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知识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的 创 设
3 6平 分 线 》 时, 可 以 给 学 生 讲 这 样 的故 事 : 安 溪 县 建 中 国茶 都 时 , 县 政 府 为 了 选 址 问 题 向各 界 人 士 征 集 方 案 . 条 件是 : 中 国茶 都 必 须 选 在 运 输 方 便 的 地 方 ( 安 溪 县 当 时有 与 外 界 疏 通 的公 路 和铁 路 ) , 问学 生 : 你 能 给 县 政 府 提 出 方案 吗 ? 4 . 创 设 猜 想 型 情 境 在教学 《 直 角 三 角形 全 等 》 时, 创设 问题 情境 : 舞 台 背 景 的形状 是两个 直角三 角形 , 为 了美观 , 这 两 个 直 角 三 角 形 必 须一模一样 , 你 能 帮 忙 想 个 办 法 吗 ? 可 以引 导 学 生 猜 想 1 : 两 直角边一样 时 , 这两个 直角三角形 必须一模 一样。猜想2 : 短 的 直 角 边 与 斜 边 一 样 时 ,这 两 个 直 角 三 角 形 必 须 一 模 一 样 。 猜想3 : 长 的直角边与斜边一样 时 , 这 两 个 直 角 三 角 形 必 须 一 模一样 。 为 了验 证 猜想 是否 成立 , 可 以让学 生 先作 图再证 明。 这样 不 但 使学 生 获得 了 更多 的知 识 和信 息 。更 重要 的 是 改变 了学生 的 学 习方 式 , 开 拓 了学 生 的思维 , 让学 生感 受到 数学 的无穷 魅力 。
5 . 创设 探 究型 情 境 式
个 三角 形 是 不 是 任 意摆 放 都 会 重 合 ?引导 学 生 达 成 共 识 : 两 个 三 角形 是 否 全 等 与 三 角 形 的 三 边 和 三 个 角 有 关 ,在 动 手 操 作 过 程 中理 解 三 角 形 是 否全 等 与 六 组 元 素 有 关 。 活动三 : 让 学 生 画 图讨 论 . 两 个 三 角 形 中 至少 要 有 几个 元 素 分别 对 应 相 等 , 两个 三 角 形 才 能全 等 。 引 导 学 生 分 类 讨 论 , 可分成一个元素 , 两个元素 , 三个元素 , 四个元素 , 五个元 素 , 六 个元 素 。 此 活动 的 目的 是 培 养 学 生 的分 类 思 想 , 让 数 学 思 想 在 教 学 中体 现 出来 。 在 教学 《 多 项 式 与 多项 式 相乘 》 时, 我 创 设 了 以下 情 境 : 给 每 一 个 学 习 小 组 分 发 一组 纸 片 ,让 学 生 根据 手 中 的 纸 片 拼 图 比赛 , 让 学 生 动 手 实 践 理解 新 知识 。 展 示 学 生 作 品并 拿 出 一 种 拼 法 ,让学 生 写 出几 何 意 义 。学 生 写 出 以 下 四 种 表 达 式 : ( 1 ) ( m + n ) ( a + b ) , ( 2 ) ( m + n ) a + ( m+ n ) b , ( 3 ) m a + mb + n a + n b , ( 4 ) m( a + b ) + n ( a + b ) , 提问 : ( 1 ) ( 2 ) ( 3 ) ( 4 ) 有 什 么 关 系 ?学 生 得 出 ( m+ n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传统数学教学忽视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好表现的天性,课堂气氛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单向注入的多,多向互动的少,没有给学生
留下主动参与的空间,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为此,教师要创造“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氛围。
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中,教师应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比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的教学,教师边播放本校校园的录像,边启发学生从中寻找数学问题:“漂亮的学校有一块要美化、绿化的长方形空地。
”引导学生感悟到,要绿化它就要知道长方形的面积。
让学生从十分熟悉的校园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使学生产生了一定要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
再如,在学习“圆柱体的容积”时,我编了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一天,松鼠妈妈把松鼠兄弟叫来,对它们说:“孩子,快要过冬了,外面有两张同样大的长方形铁皮,你们把它们配上底后做成两个最大的圆柱形粮囤,储存好你们过冬的食物吧。
”听了妈妈的话,两兄弟立即忙活起来,不几天就做好了各自的粮囤。
鼠老二看到自己的粮囤比哥哥的高了一大截,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很聪明。
鼠老大看到弟弟的粮囤比自己的细了许多,在心理说:“弟弟不如我聪明。
”故事讲完后,课堂一下炸开了锅,学生们有的拿笔去算;有的用纸卷圆
柱;有的议论纷
纷……学生们探究的欲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自主探索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中产生的课程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循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形成问题意识。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首先出示了一组简单的数:3,5,6,66,152,123,1219,136,963。
让学生判断这些数值哪些数能被3整除,并发现规律。
当学生说出“个位上的数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时,我又给出一组
数:13,43,56,1449,679让学生先判断,再验证。
学生根据刚才的结论认为能,但随即又被验证结果否定。
这时,这一矛盾立刻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我抓住时机,提出:想一想,能被3整除的数与3会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很快地说出一定是3的倍数)你能举出一组能被3整除的数吗?然后,你观察这组数字,相信你很快就会有所发现。
学生经过举例、猜测、验证、总结、交流、汇报,在找到结论的同时,掌握了自主探索的方法,提高了自主探索的能力。
三、创设富有情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卢梭认为“要把孩子看作孩子”。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
要让儿童享受童年的欢乐,就要求教师教学要适应儿童的特点,按照儿童内在发展的自然顺序进行。
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和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针对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会感到枯燥无味,于是我在上新课前出示一道数
学趣题:“一位老爷爷,他出生后,到现在只过了18个生日。
请大家想一想,老爷爷现在多少岁?”学生听了兴趣盎然,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就连一些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议论开来,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又如,在教学“口算加、减法”中,创设生活情境:国庆节,明明和爸爸、妈妈到商场去购物。
妈妈看中一台微波炉,标价是470元;爸爸看中一台饮水机,标价是250元。
妈妈对明明说:“孩子,你帮我算算看,如果把它们都买下来,得花多少钱?”这里将一道计算题放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增强了学习欲望。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