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教学研究课题立项申请书
教育课题立项申请书

教育课题立项申请书尊敬的教育局领导:您好!我是XXX学校的一名教育工作者,特此致函申请立项一项教育课题,旨在改进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
本申请书将从背景分析、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预期成果等方面全面阐述,希望得到贵局的关注和支持。
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环境的变化,学校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演变。
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教育实践的系统研究,找出解决当前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们希望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分析现有教育模式的问题,并提出改革与创新的建议,从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研究内容1. 调查学生学习情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的相关数据,全面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2. 分析现有教育模式的问题: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障碍,如教学内容的理解难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不适应性等。
3. 提出改革与创新的建议:基于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育模式问题的分析,我们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鼓励教师采取更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提供更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同时,我们还将借鉴其他学校教育研究的经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科学严谨的研究流程和方案。
五、预期成果1.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通过对教育实践的深入研究和问题解决方案的提出,预计可以有效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推广可行的改革方案:将研究成果与教育局分享,以期对学校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预算安排对于本次研究项目的经费预算安排,我们将根据具体研究方案进行合理安排,并预留一定的资金用于数据收集、课题讨论和研究成果的宣传。
教师课题研究立项申请书

尊敬的评审专家:您好!我是一名来自XX学校的一线教师,致力于教育教学工作多年,对教育教学改革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发现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希望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此,我诚挚地向您申请《XXX》课题研究的立项支持。
一、课题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日益深入,人们对教育教学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
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扎实,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有必要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要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和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指导一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做出贡献。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1. 研究目标(1)分析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2)探索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要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和能力。
(3)构建一套完善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 研究内容(1)分析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不足。
(2)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要求的教学方法。
(3)结合实际教学案例,验证所提出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4)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动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指标。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1. 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实证研究法: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所提出的教学方法进行验证。
(3)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对当前教育教学过程的看法和建议。
(4)数据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研究提供依据。
教研课题立项申请书

教研课题立项申请书申请人:XXXXX(学校/机构名称)申请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申请背景近年来,我校致力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研工作的开展。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师的教学研究,了解学生学习特点,提升教学质量,特申请立项一项教研课题,以期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课题名称探索在信息化条件下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三、研究内容与目标1. 研究内容:本课题将以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切入点,深入探索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果。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分析信息化条件下中小学教师面临的教学挑战和问题;b) 探索适合中小学教学的信息化工具和教学资源;c) 研究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模式;d) 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和建议,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 研究目标:a) 分析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困扰;b) 探索信息化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提供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c) 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和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d) 促进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
四、研究计划1. 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调查研究、实地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和资料,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深度探索。
2. 研究步骤:a) 调研阶段:调查目前中小学教师在信息化条件下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了解教师对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情况。
b) 研究设计:制定研究方案,明确研究内容和方法,确定研究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c) 数据收集与分析:采集中小学教学信息化的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和规律。
d) 教学策略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发展教学策略和模式,编制相应教材和教学资源。
e) 实施与评估:进行教学实验和教学效果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学策略和应用模式。
五、预期成果1. 学术成果:a) 发表学术论文:将研究结果写成学术论文,发表在教育教学类核心期刊上。
教研课题立项申请书

教研课题立项申请书尊敬的教务处:我是××学校的××老师,特此向教务处提交教研课题立项申请书。
以下是申请书的详细内容:一、课题名称: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策略研究二、申请人信息:姓名:××职称:××所在学校和部门:××学校××部门三、课题背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育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
目前,我校部分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
因此,开展研究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四、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有效策略对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影响,为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途径。
具体目标包括:1. 分析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现状和问题;2. 研究有效策略对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影响;3. 提出适用于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策略;4. 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五、研究内容和方法:1. 收集和整理有关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相关文献资料;2. 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现状和问题;3. 进行实验研究,比较不同策略对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4. 根据实验结果,提出适用于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策略;5. 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六、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获得以下预期成果:1. 深入了解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问题与表现;2. 发现有效的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3. 提出适用于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策略;4. 对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七、经费预算:本次研究所需经费预算如下:1. 调研和实验所需材料费:×元;2. 实验设备和仪器费:×元;3. 差旅费:×元;4. 论文发表和学术交流费:×元;5. 其他费用:×元。
教学课题立项申请书

教学课题立项申请书1. 引言本文档是教学课题立项申请书,旨在申请教育机构支持并批准我所提出的教学课题。
本课题将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发展。
以下是具体的课题介绍及实施计划。
2. 课题背景当前教育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发展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受到限制,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教学方式和工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 课题目标本课题的目标是通过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具体目标包括: - 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4. 实施计划在实施本课题时,我们将采取以下步骤: 1. 确定目标群体:确定参与该课题的学生群体,包括年级、人数等。
2. 调研分析:调研当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
3. 制定教学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适合目标群体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
4. 实施教学:根据教学方案,开展实施工作,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和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数据分析: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教学效果。
6. 教学改进: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教学方案进行改进,优化教学效果。
7. 教学总结:总结本课题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为后续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5. 预期成果通过本课题的实施,我们预期可以获得以下成果: -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 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升; -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培养; - 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 探索了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为教育机构提供可行的教学参考。
6. 预算本课题的实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主要用于购买教学资源和工具、培训教师等方面。
具体预算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编制,最终经费预算将在立项批准后提交。
课题研究的立项申请书模板

尊敬的评审专家:您好!我谨以此书向您申请关于“(课题名称)”的立项研究。
以下是我对课题的详细介绍、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方法、预期成果和时间安排等方面的阐述。
一、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此处简要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阐述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当前我国(行业/领域)面临(问题/挑战),已有研究成果在(方面)存在不足,本课题旨在解决这些问题,为(行业/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1. 梳理(行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2. 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以期提高(行业/领域)的效率和水平。
3. 形成一套完善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4. 发表相关论文,提升我国在(行业/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现有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 实证分析:通过收集和整理实际数据,对(行业/领域)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 案例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深入剖析其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后续研究提供实践借鉴。
4. 对比分析:对不同地区、不同企业或不同业务领域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对比,找出差异和共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5. 模型构建与验证: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构建数学模型或理论模型,并通过实证数据进行验证,以期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四、预期成果本课题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 形成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国内顶级期刊或国际知名期刊。
2. 提出一套针对(行业/领域)的问题解决方案,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3. 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促进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互动与合作。
4. 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人才,为我国(行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五、时间安排本课题研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第一个月:进行文献综述,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教学课题立项申请书范文模板

教学课题立项申请书一、课题名称基于XXX的教学模式在XXX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二、申请人基本信息姓名:XXX单位:XXX职务:XXX联系电话:XXX电子邮箱:XXX三、课题背景与意义1. 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日益深入,教学模式的创新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如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
因此,研究一种适用于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意义本课题通过深入研究基于XXX的教学模式在XXX课程中的应用,旨在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此外,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还可以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我国高校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1. 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探讨基于XXX的教学模式在XXX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2. 研究内容(1)分析当前XXX课程的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梳理国内外基于XXX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设计基于XXX的教学模式在XXX课程中的应用方案,并进行实施。
(4)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基于XXX的教学模式在XXX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包括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参与度等方面的变化。
(5)总结研究成果,提出基于XXX的教学模式在XXX课程中的应用策略和建议。
五、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 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对基于XXX的教学模式在XXX课程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2. 技术路线(1)收集并分析国内外关于基于XXX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了解其发展动态。
(2)通过对当前XXX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调研,找出存在的问题,明确研究切入点。
教研课题立项申请书

教研课题立项申请书引言: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涌现。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与教学效果,本校教师团队积极主动,乐于探索教育教学的前沿课题。
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发展需求和教师专业成长需要,我团队决定申请此次教研课题立项,以期在教育教学领域取得更加创新和有益的成果。
一、申请课题的背景和意义:当前,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潮流使得教育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因此,我们的课程开发与改革任重而道远。
此次立项申请旨在探索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我们将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精细化个性化教学,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升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同时,我们也将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并通过教师培训与交流分享改进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素质。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次教研课题的主要目标是研究和开发以现代科技手段为基础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探索如何将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与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相匹配,实现因材施教。
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来达到此次目标:1. 分析学生学习数据,挖掘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的规律,为教学提供依据。
2. 开发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学习分析系统,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辅助教学工具。
3. 设计和开发具有交互性和个性化教学功能的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质量。
4. 进行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分享教学改进心得和教学资源。
三、预期成果和应用价值:此次教研课题的预期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开发出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个性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2. 设计和开发出具有交互性和个性化教学功能的学习平台,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质量。
3. 教师培训和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提高。
这些成果将在本校进行实验和应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帮助,也将为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探索提供有益的经验和示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项申请书课题名称:标准化病人与案例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单位名称:神经外科申请人:赵天智申报时间:2014.01.12填报说明一、课题申请人为项目主持人;二、课题组成员不得超过5人;三、课题类别填写:重点课题、一般课题;四、成果形式填写:论文、著作、教材、经验。
标准化病人与案例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神经课题名称外科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研究起止时间2014.01-2015.12 成果形式经验、论文姓名技术职务主要课教题学工组作长简历姓名高国栋课题组成贺世明员冯军强徐凯本课题研究国内外概况、主要研究内容、目标、研究方法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研究背景面对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临床技能培养模式的改变,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是目标所在。
现代医学对高素质医生的要求主要在于具备高超的临床技能,解决患者的疾苦,而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关键的技能培养。
因此,如何训练和加强医学生和住院医师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技能是医学教育的关键问题。
神经外科专业性较强,需要一定的知识面,如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和病理学以及神经影像学等多学科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将书本中的解剖、生理、病理等知识与临床实际病例有机结合,最终转变为学员能灵活运用的临床技能。
如何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其知识面,真正做到神经外科理论与临床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神经外科临床教学面临的难点问题。
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模式(Case-Based Learning, CBL)是基于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发展而来的全新教学模式。
PBL教学模式是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的,实施学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小组教学法。
PBL教育理念与临床教学实践相结合后就发展成适应医学教育需求的、全新的教育模式-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CBL)模式。
CBL 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
“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为学生提供模拟临床环境,帮助学生尽早形成临床思维;“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CBL以典型病例讨论为内容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面对具体病例时,如何收集、了解病情,如何从错综复杂的病情中准确地分析、归纳、鉴别、判断,从而抓住主要问题,做出正确的诊断和处理。
CBL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比传统按部就班的临床教学模式具有优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神经外科的实际病例较为复杂,学生初次接触真实病例往往会无从下手。
因此,怎样构建高水平的病例和问题是CBL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教学中应用的关键问题。
高水平并不是要求病例和问题难度很高,以至于学生无法分析,这样学生就失去了兴趣,病例和问题要能够整合基础和临床的学科知识、体现设计者的思路和预期的教学目标。
Barrows确定的四个CBL的教育目标为:用于临床环境的知识的组织、有效的临床推理过程的发展、有效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学习动力的增加。
要实现这些教育目标,就要注意所选择的病例和问题要有层次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问题要有恰当的广度,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随着病人不断增强的维权及保护隐私意识,越来越多的病人对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训练拒之千里;加之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和不断增多的医疗纠纷,多数医院为了规避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而舍弃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的培训。
如何保证医学院校的教育质量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难题。
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这一概念的提出为上述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
标准化病人又称为模拟病人、病人演员或病人指导者,是指经过标准化培训后能够准确表现患者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
能恒定、准确、逼真地模仿病人临床症状、体征,能够表现或叙述典型的病史,具有受检者、评估者和指导者综合职能。
最早由美国学者Barrows提出,随后被广泛应用,临床技能的教学与考试是它的主要应用领域。
它主要用于问诊、查体的教学实践与评估考核,这是西方各国医学院校中十分流行的一种教学与考核形式。
研究比较采用标准化病人案例教学的研究组和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组教学后学习评价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操作分、理论分和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等级评价比较结果也显示研究组学生学习效果优于对照组(P<O.O1)。
这说明标准化病人案例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标准化病人的优势可归纳如下: 1.反复操作性。
SP可以为医学生提供反复练习的机会,并可将学生查体中不规范的手法、遗漏及时向学生反馈,这一点是临床真实患者无法提供的。
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与操作,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临床操作日益成熟,以期在临床实践中赢得病人的信任,也锻炼了学生稳健的心态,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2.培训多元化。
传统医学教育中的笔试在对学生的考核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大多集中在专业基础知识,而涉及医患沟通、医学伦理、人文关怀的内容是相对欠缺的。
利用SP对学生进行培训和考核可以补充传统教学的不足之处,可以将传统教学笔试中无法评价的属性都贯穿于训练中,真正实现“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
3.资源丰富化。
通过规范化培训的SP补充了临床病例、病原的不足,成为解决病种不足的有效手段。
4.考核公正性。
经严格统一规范培训的合格的SP用于临床技能等成绩的考核中,大大提高了临床考核的准确性、可比性、客观性、公正性。
5.利于教师针对性教学。
对教师而言,SP能依照教学上的要求,配合上课时间参与教学,比起用真正的患者有更大的优势,同时能及时将学生的表现及时反馈给教师,有利于教师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美国最早于20世纪7O年代提出SP的概念,距今已有40余年的时间,其作为现代医学教育的标志,已在全球得到普及与推广,并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院的临床技能教学与评估中。
实践证明,其对于学生的医患沟通交流、临床技能和查体技能的训练是非常有效的。
Paulal Stillman于1991年把SP引入我国,1993年在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的支持下,由浙江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及九江医学专科学校联合培养出了我国第一批SP,后相继由中国医科大学、山东大学、汕头大学等院校启动了SP培训,并逐渐应用于多学科的临床实践中。
李晓丹等将SP应用于诊断学教学中,认为SP对提高医学生的问诊技能和查体技能是奏效的。
王丽红将96名高职临床医学生分为SP教学组与传统教学组分别进行培训,发现SP在病例综合分析能力及临床操作技能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组。
李晖等认为在儿科教学中,SP能提高医学生的病历书写水平,并能锻炼临床思维。
吴芃对SP在泌尿外科教学中的培训方法及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何晓峰等将SP应用于内科教学及客观的临床技能考核中,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并逐渐地延伸到住院医师规范化训练方面。
李勤等将SP考试的方法应用于住院医师临床技能的考评中,并认为SP可以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技能考试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是SP的应用在我国很多院校尚处于尝试阶段,培训内容单一化,培训成效不明显,尚未形成系统化、规模化的培训体系或SP中心。
目前关于SP的文献主要集中于理论阐述方面,实际应用于教学培训的还是很少。
故而,就目前国内的医学教育总体情况看,标准化病人应用能力仍较为低下,应用范围也欠广泛。
因此,如何充分开发和应用SP技术,进而提高临床医学教育水平是医学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
2010年我院普通外科将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引入到医学生的培养教学中,提高了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技能及沟通技巧,促进了医患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获得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医学生的培养要求,将以往临床学习以记忆疾病细节为主转变为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主,提高学生分析病情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临床思维,调动学生对神经外科专业难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将“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在借鉴兄弟教研室先进经验和立足我科室原有CBL教学模式实践的基础上,本研究拟探讨将标准化病人及CBL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实践教学工作,以期进一步提升临床教学效果。
二、研究内容本课题立足神经外科临床实践教学大纲,紧扣执业医师考试知识要点,建立完善的具有代表性的SP相关CBL病例库,完善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和评价方案。
在神经外科临床实践授课过程中,以相应的临床病例为基础,使用标准化病人及CBL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并评价教学效果。
三、研究目标通过本研究,建立一种成熟有效的SP和CBL相结合的神经外科临床实践教学手段,最终实现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目标。
四、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与分组选取2014-2015年将于唐都医院实习的我校2010 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员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在神经外科临床实践过程中采用SP+CBL相结合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CBL授课方法。
2.SP相关CBL病例库的建设根据外科学实习教学大纲神经外科部分,结合执业医师考试知识要点,编写SP相关CBL病例,主要内容包括颅脑损伤、颅内及椎管内肿瘤、颅内及椎管内血管性疾病。
所设计的病例必须具备典型的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病理特征,典型的病例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病例数量应不断增加,尽量包含新近发现的病种、最新的检查手段及诊断技术,以体现医学发展对于各种传统疾病的最新认识。
同时,补充进一些非典型病例、边缘病例及疑难病例,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知识面。
此外,病例的选择应同时考虑到SP 的模拟能力,避免难于演示。
3.标准化病人的选择从我科室初级职称以上临床医师以及硕士以上研究生中选取SP培训对象。
SP入选标准包括:(1)熟练掌握神经外科常见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2)具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能将真正病人的反应声情并茂地表现出来;(3)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并愿意接受学生的肢体碰触。
(4)具有良好的记忆力及注意力,在对医学生进行培训时集中注意在学生的操作上,并能在结束后正确地回忆起学生的表现;(5)需要守时、可靠、有弹性,SP的工作时间需根据临床要求进行调整,不能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