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平衡力(难点突破)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2024年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

2024年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

2024年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惯性的概念,以及物体在平衡力和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 掌握惯性的概念,能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惯性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斜面、毛巾、砝码、弹簧测力计。

2. 学具:每组一套小车、斜面、毛巾、砝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演示小车在不同表面(平滑和粗糙)的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

2. 例题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通过实例解释力与运动的关系。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4.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车在不同表面、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

2. 力与运动的关系。

3. 惯性的概念。

4. 实验结果及结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为什么在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冲?(2)当物体不受力时,它的运动状态是什么?2. 答案:(1)因为乘客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会向前冲。

(2)物体不受力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的安全带、运动场上的跑道等。

鼓励学生课后进行相关研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实验探究5.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1. 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易于观察。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平衡力(难点突破)知识分享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平衡力(难点突破)知识分享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平衡力班级:姓名:一、知识梳理(研究对象)原来….,突然….,由于惯性,物体要保持原来xx运动状态,所以……。

二、经典例题1.牛顿第一定律:例1.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小敏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让同一辆小车由同一斜面上,分别从A、B、C 处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并记录在下表中,实验重复三次。

(1)实验中,使小车从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下滑,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这些实验数据,目的是为了比较小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能证明____________(填序号)。

A. 物体运动需要力B.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 牛顿第一定律2. 惯性例2. 如图,将一只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先后经过A、B两个位置。

已知小球A、B两个位置的速度分别为2m/s、0。

(1)如果小球向上运动到达A点时,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此后小球将做什么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果小球向上运动到达B点时,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此后小球将做什么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 (1)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从3米/秒开始,向右做减速运动,当它减小至1米/秒时,若所有的力都同时消失,则物体A将如何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体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若所有的力都同时消失,则物体B将如何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小球A静止放在光滑车厢底板上(设车厢底板足够长),如图所示.当车厢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时,车厢从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作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则此运动过程中,请确定小球A对地的运动情况,并写出分析过程。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教案【】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教案【】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具体内容包括:什是惯性,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及其在生活中应用实例,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内容,解惯性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好奇心,提高学习物理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惯性概念。

2. 教学难点:理解惯性与质量关系,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滑轨、砝码、计时器、黑板、粉笔。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小车、滑轨、砝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实验,让学生观察小车在不同摩擦力滑轨上运动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摩擦力与物体运动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惯性概念,引导学生解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3. 例题讲解:通过黑板上演示,讲解一个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例题,让学生理解惯性与质量关系。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车在不同质量下运动情况,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2)为什说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性质?(3)在下列情况下,哪些是利用惯性?① 投掷实心球;② 乘坐电梯时,突然停顿时身体向前倾斜;③ 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向前冲。

2. 答案:(1)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

(2)因为惯性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改变性质,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能力越强。

(3)①③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如果没有摩擦力,物体会在地球上永远运动下去?2. 在宇宙空间中,物体是否也有惯性?3. 惯性在生活中应用有哪些?举例说明。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惯性的概念,以及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能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与惯性的关系。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惯性的概念。

难点:理解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以及质量与惯性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车、斜面、毛巾、砝码、计时器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运动员滑行和急刹车时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2. 新课导入: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车在不同表面(光滑、粗糙)的运动情况,让学生亲身感受惯性的存在。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6. 知识拓展:介绍质量与惯性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质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2. 惯性的概念3. 质量与惯性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为什么静止的小车推动起来比较困难?2. 答案:(1)因为篮球具有惯性,在空中继续飞行。

(2)因为静止的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较大,需要克服较大的惯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2. 拓展延伸:课后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并尝试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活动中小车在不同表面的运动情况观察。

2. 例题讲解中如何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教案_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教案_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2.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通过实验加探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3.通过探究活动熟知实验探究的过程;并体验由实验结论进行科学推理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要盲目迷信权威;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教学建议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2) .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2、教学难点 :(1).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得出,力和运动的关系.(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三、、教学方法: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讲解讨论交流、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毛巾、棉布、玻璃板、圆珠笔、铅笔盒、乒乓球等教学过程一、实验引入:演示实验: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分析:推力撤掉,还要向前运动,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

分析:木块:静止——运动——静止。

两个过程中是否都有力存在?在这个过程中力的作用是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是改变运动状态?二、交流合作、共同探讨:1.牛顿第一定律:(1)实验探讨: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2)、学生分组做实验:介绍器材实验前提条件:每次实验都需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为什么?实验过程:让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滚下后分别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玻璃表面上运动,每次记下小球停下时的位置。

做标记的位置是什么位置?(停下来的位置)实验纪录:实验分析:三次实验,小车最终都静止,为什么?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这说明什么问题?小球运动距离的长短跟它受到的阻力有什么关系?若使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进一步减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将变长还是变短?根据上面的实验及推理的思想,还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推理:小球在光滑的阻力为零的表面,将会怎样运动?(3)、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得出“运动的物体,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将不会减慢,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惯性的概念以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及惯性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斜面、毛巾、砝码、弹簧测力计。

学具:学习资料、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乘坐公交车时的前倾、后仰现象)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4.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例子,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2. 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3. 惯性的概念及应用4. 实验结果及结论七、作业设计2. 答案:(1)乘客向前倾倒是因为乘客和公交车原本一起向前运动,公交车突然刹车,乘客的脚受到摩擦力使之下滑,而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导致向前倾倒。

(2)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与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引力相平衡,使得物体不会向赤道方向飞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及数据分析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牛顿第一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工具的安全带、运动场上的惯性现象等,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2. 实验探究过程的设计;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选取;4.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2024年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2024年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2024年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惯性的概念,实验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与外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了解惯性的概念。

2. 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斜面、毛巾、砝码、弹簧测力计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演示:教师推一辆小车,停止用力后,小车逐渐减速停下。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车会停下来?讨论:学生讨论小车停下的原因,引出摩擦力的概念。

2. 例题讲解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解释惯性现象。

例题: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会怎样变化?3. 随堂练习练习:学生在笔记本上完成练习题,巩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4. 实验探究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质量的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情况,探究摩擦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

6. 课堂小结小结:教师简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注意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2. 惯性3. 实验探究:摩擦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一辆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小车会处于什么运动状态?2. 答案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乘坐公交车时,车辆突然启动或刹车,乘客会向前或向后倾倒。

小车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拓展延伸:研究不同表面摩擦力的大小,探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格式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格式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格式一、教学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基本含义。

2.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条件。

3.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物理问题,例如:平衡状态和运动状态。

二、教学重点1.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基本含义。

2.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条件。

三、教学难点1.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步骤:1.引题:图示一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问学生为什么这个物体可以一直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2.理解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概念。

3.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基本含义,即“任何物体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直到有一个外力使其状态改变。

”。

4.举例说明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含义。

2.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条件步骤:1.通过图示讲解自由体系的概念。

2.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条件,即“物体不受合外力作用或受到多个合外力的作用时,合外力矢量的和为零。

”。

3.通过图示和实验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一定律的适用条件。

3.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物理问题步骤:1.引入平衡状态和运动状态的概念,以及运动状态下物体所受的惯性力。

2.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物理问题,例如:平衡力的计算和物体的运动特征分析。

五、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法:通过引入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适用条件和应用方法。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原理。

3.讨论式教学法:通过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启发和思维碰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六、教学媒体与资源1.PPT教学课件。

2.牛顿第一定律实验器材和实验手册。

七、教学评价1.平时考察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实验报告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分析能力。

3.期中期末考试考核学生的全面物理知识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平衡力(难点突破)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平衡力
班级:姓名:
一、知识梳理
惯性现象解释
(研究对象)原来….,突然….,由于惯性,物体要保持原来xx运动状态,所以……。

二、经典例题
1. 牛顿第一定律:
例1.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小敏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让同一辆小车由同一斜面上,分别从A、B、C处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并记录在下表中,实验重复三次。

(1)实验中,使小车从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下滑,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这些实验数据,目的是为了比较小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能证明____________(填序号)。

A. 物体运动需要力
B.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 牛顿第一定律
2. 惯性
例2. 如图,将一只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先后经过A、B两个位置。

已知小球A、B两个位置的速度分别为2m/s、0。

(1)如果小球向上运动到达A点时,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此后小球
将做什么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如果小球向上运动到达B点时,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此后小球
将做什么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 (1)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从3米/秒开始,向右做减速运动,当
它减小至1米/秒时,若所有的力都同时消失,则物体A将如何
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体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若所有的力都同时消失,则物体B将如何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小球A静止放在光滑车厢底板上(设车厢底板足够长),如
图所示.当车厢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时,车厢从静止开
A
始在水平地面上作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则此运动过程中,请确定小球A对地的运动情况,并写出分析过程。

练.如图所示,在一辆小车上,放有质量分别为m 1、m2的两个小
球,随车一起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

当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
小球(设车无限长,两个球受到的阻力相同)()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若m1<m2,则肯定相碰
D、若m1>m2,则可能相碰
3.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例4. 证明:重为3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为3N。

练.如右图,A、B两个长方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试找出至少两对平衡力。

三、检测:
1.有一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到顶端时,若所有的力同时消失,它将。

2.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指: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B.牛顿第一定律是指:在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时,一切物体,原来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是直接可以通过实验验证出来的
D.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再加上想像得出的结论
3.用一个水平推力推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但没有推动,这是因为()
A.推力小于物体重力 B.摩擦力大于水平推力
C.摩擦力等于水平推力 D.摩擦力小于水平推力
4.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下列各对力中是平衡力的是()
A.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重力 B.汽车的重力和车对路面的压力
C.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路面对车的阻力 D.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和路面对车的支持力
5.用测力计两次拉着重为G的物体竖直向上
运动,两次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其对应
的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则F1和F2的
关系是()
A.F1>F2 B.F1=F2
C.F1<F2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一物体同时受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A.肯定是平衡力 B.肯定不是平衡力 C.可能是平衡力 D.无法确定
7.下面各图所画的两个力彼此平衡的是()
8.气球下面吊着一个物体,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绳子突然断裂,如不计空气阻力,下列
情况有可能发生的是 ( )
A.绳子一断,吊着的物体立即落下 B.绳子一断,吊着的物体与气球一起继续上升C.绳子一断,吊着的物体上升一段再落下 D.绳子一断,吊着的物体随风飘向高的地方
9.以下事例不是因为惯性的原因引起的是( )。

A.子弹离开枪膛后仍能高速前进 B.熟透的苹果从树上加速下落
C.锤子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地上撞击几下,锤头就会紧套在锤柄上
D.用铲子送煤,当铲子停在灶前时,煤就顺着铲子原来运动的方向进入灶内
10.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让爸爸开着汽车匀速行驶,他做了几个扔小球的实验,请根据
小明扔球的情况,填出小球落地点的位置(不考虑空气阻力):
(1)竖直向上扔出小球,落在(“抛出点的正下方”或“抛出点的后方”);(2)对着窗外的大树A,垂直于行驶方向水平扔出窗外, 将
___________(“会”或“不会”)会砸到大树A;
(3)若竖直向上扔出小球后,汽车突然加速,小球将落在小明
座位的(“前方”或“后方”);
(4)若竖直向上扔出小球后,汽车突然左转弯,小球将落在小
明座位的(“右侧”或“左侧”)。

11.子弹从枪膛内水平射出后,仍能继续前进,这是由于()
A.子弹受到火药向前的推力 B.子弹具有惯性
C.子弹的惯性大于子弹所受的阻力 D.子弹的惯性大于子弹所受的重力
12.人要从行驶的车中跳到地面上,为了避免摔倒,跳车人应该( )
A.向车行的反方向跳
B.向上跳
C.向与车行驶的垂直方向跳
D.向车行的方向跳,着地后立即向车行的方向跑几步
13.摩托车作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为了减少向前翻车的危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应该后轮先着地,如图A B.应该前轮先着地,如图B
C.应该前后轮同时着地,如图C D.哪个车轮先着地与翻车的危险没有关系
图A 图B 图C
14.一杯水放在列车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列车的运动状态
可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