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高三理综物理部分试题及答案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理科综合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氘核可通过一系列聚变反应释放能量,总的反应效果可用612H→224He+x01Π+y11p+43.15MeV表示,式中x、y的值分别为( )A. x=1, y=2B. x=1, y=3C. x=2, y=2D. x=3, y=1【答案】C【解析】根据反应前后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6×2=2×4+x+y, 6=2×2+y, 解得x=2。
y=2, 故选 C. 15. 如图,一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绳的一端系物块 P,P置于水平桌面上,与桌面间存在摩擦:绳的另一端悬挂一轻盘(质量可忽略),盘中放置砝码。
改变盘中砝码总质量m,并测量P的加速度大小a,得到a-m 图像,其中g表示重力加速度大小。
在下列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 )【答案】D【解析】设P的质量为M,P与桌面的动摩擦力为f;以P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T-f= Ma以盘和砝码为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T= ma联立可得a=mg−fM+m =g−fmMm+1,从a-m数学关系可知:①不是线性关系, 则A、 C错误, ②当m=0时, a=−∫M,不过原点,B错误. 故D 正确.①当m增大时, a增大, ④当m→∞时, a→g以上四条,只有选项D符合.16. 2024年5月,嫦娥六号探测器发射成功,开启了人类首次从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
将采得的样品带回地球,飞行器需经过月面起飞、环月飞行、月地转移等过程。
月球表面自由落体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自第 1 页共 11 页由落体加速度的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环月飞行时,样品所受合力为零B. 若将样品放置在月球正面,它对月球表面压力等于零C. 样品在不同过程中受到的引力不同,所以质量也不同D. 样品放置在月球背面时对月球的压力,比放置在地球表面时对地球的压力小【答案】D【解析】在环月飞行时,样品所受合力提供所需的向心力,不为零,故 A 错误;若将样品放置在月球正面,它对月球表面压力大小等于它在月球表面的重力大小,由于月球表面自由落体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自由落体加速度的16,则样品在月球表面的重力为地球表面重力的16,所以样品放置在月球背面时对月球的压力是其放置在地球表面时对地球压力的16,故B错误,D正确;质量是样品本身属性,与其在不同过程中受到的引力无关,故C 错误。
2024年高考真题——物理(贵州卷)含答案

物理(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某研究人员将一铁质小圆盘放入聚苯乙烯颗粒介质中,在下落的某段时间内,小圆盘仅受重力G 和颗粒介质对其向上的作用力f 。
用高速相机记录小圆盘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相邻位置的时间间隔相等,如图所示,则该段时间内下列说法可能正确的是()A.f 一直大于GB.f 一直小于GC.f 先小于G ,后大于GD.f 先大于G ,后小于G【答案】C 【解析】【详解】有图可知相等时间内铁质小圆盘的位移先增大后减小,可知铁质小圆盘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以向下为正方向,即铁质小圆盘的加速度先正后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GG f a g-=⋅可知f 先小于G ,后大于G 。
故选C 。
2.土星的部分卫星绕土星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其中的两颗卫星轨道半径分别为,12r r 、且12r r ≠,向心加速度大小分别为12、a a ,则()A.1212a a r r = B.122212a a r r = C.1122a r a r = D.221122a r a r =【答案】D 【解析】【详解】设土星的质量为M ,两颗卫星的质量分别为1m 、2m ,对两颗卫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11121Mm Gm a r =22222Mm Gm a r =整理可得221122a r a r =故选D 。
3.一种测量液体折射率的V 形容器,由两块材质相同的直角棱镜粘合,并封闭其前后两端制作而成。
容器中盛有某种液体,一激光束从左边棱镜水平射入,通过液体后从右边棱镜射出,其光路如图所示。
2024年高考真题——物理(山东卷)含答案

2024年全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物理(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年是中国航天大年,神舟十八号、嫦娥六号等已陆续飞天,部分航天器装载了具有抗干扰性强的核电池。
已知衰变为的半衰期约为29年;衰变为的半衰期约87年。
现用相同数目的和各做一块核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衰变为时产生α粒子B.衰变为时产生β粒子C.50年后,剩余的数目大于的数目D.87年后,剩余的数目小于的数目2.如图所示,国产人形机器人“天工”能平稳通过斜坡。
若它可以在倾角不大于30°的斜坡上稳定地站立和行走,且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它的脚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能小于()A. B. C. D.3.如图所示,固定的光滑斜面上有一木板,其下端与斜面上A点距离为L。
木板由静止释放,若木板长度L,通过A点的时间间隔为;若木板长度为2L,通过A点的时间间隔为。
为()A.B.C.D.4.检测球形滚珠直径是否合格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将标准滚珠a与待测滚珠b、c放置在两块平板玻璃之间,用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平板玻璃,形成如图乙所示的干涉条纹。
若待测滚珠与标准滚珠的直径相等为合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滚珠b、c均合格B滚珠b、c均不合格C.滚珠b合格,滚珠c不合格D.滚珠b不合格,滚珠c合格5.“鹊桥二号”中继星环绕月球运行,其24小时椭圆轨道的半长轴为a。
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则月球与地球质量之比可表示为()A. B. C. D.6.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经历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a→b过程是等压过程,b→c过程中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c→a过程是等温过程。
高三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

高三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以下关于光的干涉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光的干涉是光的波动性的体现B. 光的干涉现象只有在光的频率相同的情况下才会发生C. 光的干涉现象只能在真空中发生D. 光的干涉现象是光的粒子性的体现答案:AB2.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C.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的力答案:ABC3.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经过时间t 后,其速度为:A. atB. 2atC. a/2tD. 2a/t答案:A4. 以下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电磁感应现象是法拉第发现的B. 电磁感应现象是电场和磁场相互转化的过程C. 电磁感应现象只发生在闭合电路中D. 电磁感应现象的产生与磁场强度的变化有关答案:ABD5.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B. 能量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C. 能量的总量在任何物理过程中都是不变的D. 能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答案:ABC6. 以下关于原子核的描述,正确的是:A.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B. 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C. 原子核的带电量等于核内质子数D. 原子核的密度比电子云大得多答案:ABCD7.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过程中的体现B.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能量可以无中生有C.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D. 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可逆性答案:A8. 以下关于相对论的描述,正确的是:A. 相对论是由爱因斯坦提出的B. 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C. 相对论表明,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物理规律是不同的D. 相对论表明,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答案:ABD9.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了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B. 麦克斯韦方程组表明,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电场C. 麦克斯韦方程组表明,变化的电场可以产生磁场D. 麦克斯韦方程组表明,电场和磁场是相互独立的答案:ABC10. 以下关于光电效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 光电效应是光子与电子相互作用的结果B. 光电效应的产生与光的频率有关C. 光电效应的产生与光的强度有关D. 光电效应的产生与电子的动能有关答案:AB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____。
高三理综物理题及答案

、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 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 有 选 错 的 得 0 分。
14•以下对物理学发展史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安培当时依据实验结果得出了“分子电流假说”B. 法拉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首次引入电场线的概念C. 开普勒在前人积累的数据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D. 对牛顿第一定律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伽利略、笛卡尔、麦克斯韦等科学家15. 如图所示,A B C 三个物块重均为200N, D 物块重50 •、3 N,作用在物块B 的水平 力F=50N,整个系统静止,则() A. A 和B 之间的摩擦力是50NB. B 和C 之间的摩擦力是100NC. 物块C 受5个力作用D. C 与桌面间摩擦力为100NN,把ABC 乍为整体,水平方向受力平衡,桌面对 C 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为100N 。
16. 一个100匝的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匀速转动, 产生的电动势e 随 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图线为正弦曲线,那么 f 旳( )A 该交流电的电动势的有效值为 220VB. 该交流电的电动势的有效值为 110、、2VC. t= n s 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率最大D.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值为 220Wb17.如图,两个半径不同但共心的圆形导线环 A 、环的半径,已知在t = 0到t = t 1的时间间隔内,当导线环A 中的电流i 发生某种变化,而 导线环B 中的感应电流总是沿顺时针方向, 且导线环B 总有扩张的趋势的趋势。
设环A 中 电流i 的正方向与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相同,贝U i 随时间t 的变化的图线可能是18. 静电场方向平行于x 轴,其电势©随x 的分布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曲折线。
一质量从O 点进入电场,沿x 轴正方向运动。
下列叙述的是()A. 粒子从O 运动到X 1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B. 粒子从X 1运动到X 3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减小后C •粒子运动到X 4处时的动能为ql —mv 22 D.假如粒子改为在X 1处由静止释放,则粒子运动到 X 时速度最大,运动到时X 3时速度 为0。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理综(物理部分)答案解析(正式版)(解析版).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整理制作)二、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4.距地面高5m 的水平直轨道A 、B 两点相距2m ,在B 点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离地高度为h ,如图。
小车始终以4m s 的速度沿轨道匀速运动,经过A 点时将随车携带的小球由轨道高度自由卸下,小车运动至B点时细线被轧断,最后两球同时落地。
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210g m s 。
可求得h 等于A .1.25mB .2.25mC .3.75mD .4.75m 【答案】A考点:自由落体运动.15.如图,拉格朗日点L 1位于地球和月球连线上,处在该点的物体在地球和月球引力的共同作用下,可与月球一起以相同的周期绕地球运动。
据此,科学家设想在拉格朗日点L 1建立空间站,使其与月球同周期绕地球运动。
以1a 、2a 分别表示该空间站和月球向心加速度的大小,3a 表示地球同步卫星向心加速度的大小。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231a a a >>B .213a a a >>C .312a a a >>D .321a a a >> 【答案】D考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16.如图,滑块A 置于水平地面上,滑块B 在一水平力作用下紧靠滑块A (A 、B 接触面竖直),此时A 恰好不滑动,B 刚好不下滑。
已知A 与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μ,A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A 与B 的质量之比为A .121μμ B .12121μμμμ- C .12121μμμμ+ D .12122μμμμ+【答案】B考点:物体的平衡.17. 如图,一均匀金属圆盘绕通过其圆心且与盘面垂直的轴逆时针匀速转动。
现施加一垂直穿过圆盘的有界匀强磁场,圆盘开始减速。
在圆盘减速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处于磁场中的圆盘部分,靠近圆心处电势高B .所加磁场越强越易使圆盘停止转动C .若所加磁场反向,圆盘将加速转动D .若所加磁场穿过整个圆盘,圆盘将匀速转动 【答案】ABD考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18.直角坐标系xOy 中,M 、N 两点位于x 轴上,G 、H 两点坐标如图,M 、N 两点各固定一负点电荷,一电量为Q 的正点电荷置于O 点时,G 点处的电场强度恰好为零。
四川省成都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考试理综物理试题含解析

成都2024届高三理科综合测试(10月8日)(答案在最后)第I 卷(选择题共126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某一物体在123F F F 、、三个恒力共同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某一时刻突然撤去1F 。
关于撤去1F 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一定改做匀变速曲线运动B.任意相等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一定相等C.物体有可能沿着1F 的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D.物体有可能沿着1F 的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答案】C 【解析】【详解】A .若速度方向与1F 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撤去1F 后物体做直线运动,故A 错误;B .由1F ma v a t=∆=⋅∆可知,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一定相等,物体做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不确定,所以速率变化量不一定相等,故B 错误;C .若速度方向与1F 方向同向,撤去1F 后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C 正确;D .若速度方向与1F 方向反向,撤去1F 后物体沿着1F 的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 错误。
故选C 。
2.如图甲、乙所示的频闪照片,其中一幅记录的是滑块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的过程,另一幅记录的是该滑块以某一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向上滑到顶端刚好减为0的过程。
已知频闪照片上相邻位置的时间间隔相等,则()A.图甲滑块在斜面底端的动能大于图乙滑块在斜面底端的动能B.图甲滑块在斜面底端的动能小于图乙滑块在斜面底端的动能C.整个过程中,图甲滑块克服摩擦力做功大于图乙滑块克服摩擦力做功D.整个过程中,图甲滑块克服摩擦力做功小于图乙滑块克服摩擦力做功【答案】B 【解析】【详解】AB .设斜面倾角为θ,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高度为h ,斜面长为l ,下滑末动能为E k1、上滑初动能为E k2,由动能定理k1cos 0mgh mgl E μθ-=-k2cos 0mgh mgl E μθ--=-所以k1k2E E <故A 错误,B 正确;CD .图甲滑块克服摩擦力做功1cos W mgl μθ=图乙滑块克服摩擦力做功2cos W mgl μθ=解得12W W =故CD 错误。
高三理综考试物理试题(附带答案)

高三理综考试物理试题(附带答案)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以6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如果获得3m/s2与运动方向同向的加速度,它的速度增加到15m/s 所经历的时间为()A.2s B.3s C.5s D.7s2.在圆轨道上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卫星,它到地球表面的距离等于地球半径R,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取g,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卫星的线速度小于7.9km/sBC.卫星运行的周期为2gD.卫星运动的加速度为43.如图所示,宽h=4cm的有界匀强磁场,纵向范围足够大,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纸面向内,现有一群正粒子(不计重力)从O点以相同的速率沿纸面不同方向进入磁场,若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均为r=10cm,则()A.右边界:-4cm<y<8cm有粒子射出B.右边界:y<8cm有粒子射出C.左边界:y>8cm有粒子射出D.左边界:0<y<16cm有粒子射出4.如图,水平放置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右端与电阻R连接,金属棒ab垂直置于导轨上,导轨间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棒获得初速度v后开始向右运动.则ab棒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和ab棒的速度A.由a指向b,变大B.由a指向b,变小C.由b指向a,变大D.由b指向a,变小5.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木块A和B用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相连,竖直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块A上放有质量为2m的木块C,三者均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块C迅速移开,若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块C移开的瞬间,地面对木块B的支持力为2mgB.木块C移开的瞬间,木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3gC.木块A向上运动的距离为2mgk时,A的动量最大D.木块B可能离开地面向上运动二、多选题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B.23592U在中子轰击下生成14456Ba和8936Kr的过程中,原子核中的平均核子质量变小C.太阳辐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D.卢瑟福依据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E.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总能量减小7.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4s末物体的速度大小为2m/sB.0~4s内拉力对物体做功为零C.0~4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D.4s末物体的动量为零8.如图所示,M、N是在真空中竖直放置的两块平行金属板,板间有匀强电场,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以初速度v0由小孔进入电场,当M、N间电压为U时,粒子刚好能到达N板,如果要处返回,则下述措施能满足要求的是( )使这个带电粒子能到达M、N两板间距的12A.使初速度为原来12B.使M、N间电压提高到原来的2倍C.使M、N间电压提高到原来的4倍D.使初速度和M、N间电压都减为原来的129.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如图所示的A→B→C→D→A循环,该过程中的每个状态都可视为平衡态,各状态参数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