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4章总体指标与相对指标
《统计学——原理与SPSS应用》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相对数
计划期末年实达水平 计划期末年应达水平
100%
某产品计划规定第五年产量56万吨,实际第五年 产量63万吨,则:
63 计划完成程度 100% 112.5% 56
那么,提前多少时间完成计划?
时期指标 —— 反映现象在某一时期发展过程 的总数量。如:总产值、销售额、工资总额、利
润总额等
时点指标 —— 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瞬间) 的状况。如:职工人数、机械设备台数、材料库
存量等
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区别:
1、时期指标是采用连续计数的方法取得;而时点指标是采用间断 记数的方法取得的。
计算:
(1) 根据总量指标来计算计划完成相对数
设某工厂某年计划工业总产值为200万元,实际 完成220万元,则:
220 总产值计划完成相对数 100% 110% 200
计算结果表明该厂超额10%完成总产值计划。
(2)根据相对指标来计算计划完成相对 数 如果以计划提高百分数规定计划任务, 则: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1 实际提高率 100% 1 计划提高率
某企业计划劳动生产率今年比去年提高 10%,实际提高了15%。计划完成相对指 标为
1 15% 104 .5% 1 10%
如果以计划降低百分数规定计划任务, 则: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1 实际降低率 100% 1 计划降低率
。
3、按计量单位不同分:
(3)
劳动单位:是用劳动时间表示的计量单位。
工时 —— 工人数和劳动时数的乘积; 工日 —— 工人数和劳动日数的乘积; 台时 —— 设备台数和开动时数的乘积。 由于具体条件不同,不同企业的劳动量指标不 具有可比性,因此,劳动量指标一般只限于企 业内部使用。
统计学-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统计工作的第四个阶段——统计分析的基础
2020/1/10
引例
统计指标,无处不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所说: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比 上年增长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468亿 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34623亿元, 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增长 8.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7.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5%,第三产业 增加值比重为51.6%。如图4-1、图4-2所示。
50
第五年第3季至第四年第4季:52;
第五年第2季至第四年第3季:51;
第五年第1季至第四年第2季:50。
提前三个季度完成五年计划。
2(重点)
3.中长期计划任务的检查
累计法:计划任务数以累计数形式出现。可用于检查计 划执行情况。计算公式为: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
A.总产量520万元
B.净产值320万元
C.职工人数160万人
D.工人占职工人数的80%
5.2001年我国发行长期建设国债1500亿元;2001年末,居民个 人储蓄存款 余额突破75000亿元。这两个指标()
A.都是时期数 B.都是时点数 C.都是绝对数
D.前者是时点数,后者是时期数 E.前者是时期数,后者是 时点数
这些指标数据说明了2017年我国经济总量及增长速度、 价格情况、粮食产量、人口及就业等构成的发展状况。而这 些指标的涵义就是我们本章要学习的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所 涉及的内容。
2020/1/10
学习内容
1.总量指标 2.相对指标
学习重点
1.掌握绝对数和相对数的 特点及相应的计算方法
统计学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第四章
以相对数形式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当计划任务以相对数的形式下达时,检查计划完成程度
就用相对数的形式检查。
实际完成程度(%)
公式:计划完成程度(%) = ————————————
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
其中:
实际完成程度(%)=
本期实际完成数 ————————
上期实际完成数
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 = 上—本期—期实—计际—划完—任成—务数—数—
148.06 103.89
1、检查各月产量计划完成情况。 (计算结果见上表) 2、检查累计至二月份的产量计划完成程度情况。 3、简要说明一季度的计划完成情况。
累计至二成 月程 份 1度 2的 2 15 7计 2 10 0 % 划 05完 .5 4% 4 5400
21
作业2小题
第四章
第二节 相对指标(7)
(一)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1、概念及基本计算公式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Relative number of
fulfilling plan)是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实际完 成数与计划任务数的对比,用以说明计划完成 的程度。 基本公式: 计划完成相对数=实际完成数÷计划任务数
11
第四章
第二节 相对指标(3)
1
作业2小题
第四章
•总量指标的含义、作用和种类 •相对指标的含义、种类和计算 •相对指标的运用
2
第四章
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 第一节 总量指标 • 第二节 相对指标 • 第三节 计算和运用相对指标的原则
3
第四章
第一节 总量指标(1)
• 一 总量指标的概念p.67
总量指标(Population quantity)是反映社会 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
统计学第四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分析

4 - 13
2、时点指标
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点(瞬间)上所 处状况的总量指标。如某一时点上的人口数、商品库存 数、牲畜存栏数、土地面积数等。 时点指标的特点 第一,不能累计相加。时点指标是表明现象在某一 时点上的状况,只能按时点所表示的瞬间计数, 若累计相加,所得到的结果包含着大量重复计算, 不仅脱离实际而且也没有任何意义。 第二,时点指标的大小与时点的间隔长短无直接关 系。如资产负债表中年末资产总额并不一定大于 月末资产总额。
资金 占用
资金利 润率
500 3000 16.7% 万元 万元 不可比 不可比 可比 5000 万元 40000 12.5% 万元
乙企业
4 - 28
比较两厂经济效益
3、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无名数 分母 为1 有名数
4 - 29
用倍数、系数、成数、﹪、‰等表示
分母为 1.00
分母 为10
分母 为100
4 - 14
第三,时点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的。
14
2014-4-23
时 点 指 标
2009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399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531亿美元。
4 - 15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
⑴时期指标连续计数,时点指标间断计数 ⑵时期指标具有累加性,时点指标不具有累加性 ⑶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 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无直接关系。
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分析
4-1
第一节
总量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二、总量指标的分类 三、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4-2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1、总量指标的概念 总量指标又称统计绝对数:是用来反映社会 经济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 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 总产值、总人数 、国民生产总值等
统计学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 某地区或单位某一数 指值 标 相对数另一地区或单位同标 类数 指值
例:某年某地区甲、乙两个公司商品销售额 分别为5.4亿元和3.6亿元。则
甲是公乙司公商司品的销倍售 数35额 ..64 1.5
2005 10.1 10.1 10.2 10.2 10.2 10.2 10.2 10.3 10.3 10.4 10.4 10.4
+0.5 +0.5 =120
要求计算: ⒈该厂“九五”期间产量计划的完成程度; ⒉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解:
计 程 划 度 1 1 完 2 2 10 3 成 0 ﹪ 010 .5 ﹪ 2
年份 产量(万辆)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108 114 117 119 123
其中,最后两年各月份实际产量为(单位:万辆)::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04 9.6 9.6 9.8 9.8 9.9 9.9 10.0 10.0 10.1 10.1 10.1 10.1
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0亿元 要求计算: ⒈该市“九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完成程度; ⒉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解:
计 程 划 度 6 完 6.7 10 1成 0 ﹪ 010 .8 ﹪ 2
提前完成计划时间: 因为到2005年10月底已完成固定资产累计投资 额60亿元(61.7–0.8–0.9=60),即已完成计 划任务,提前完成计划两个月。
• 例如:研究某地区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该地国有 企业数是总体单位总量;该地国有企业的工人工资 总额,职工人数,利润额等是总体标志总量。
统计学第4章综合指标

直接观察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平均指标在统计分析中应用
描述统计
用平均指标描述数据的集中 趋势和一般水平,如用算术 平均数描述班级学生的平均 成绩。
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组数据的平均 指标,揭示它们之间的差异 和联系,如比较不同班级的 平均成绩以评估教学效果。
推断统计
在总体分布未知的情况下, 利用样本平均指标对总体进 行推断,如通过样本均值推 断总体均值。
总量指标的作用
作为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描述社会经济现象的总规模和总水平
总量指标种类与计算方法
总量指标的种类
01
时点指标: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 ,如年末人口数、股票价格等。
03
02
时期指标:反映现象在一段时期内的总量, 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数等。
04
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直接计数法:对总体单位进行逐一计数, 然后汇总得到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种类与计算方法
结构相对指标
部分与总体之比,反映总
总体中不同部分数量之比,反映各部分之间的 比例关系。
比较相对指标
同一现象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反映现象在不同地区的差异程度。
相对指标种类与计算方法
强度相对指标
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平均指标种类与计算方法
算术平均数
$bar{x} = frac{sum x}{n}$,其中$sum x$为所有数值之和,$n$为 数值个数。
几何平均数
$G = sqrt[n]{prod x_i}$,其中$prod x_i$为所有数值之积,$n$为 数值个数。
中位数
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列,若数据量为奇数则取中间数,若数据量为偶数 则取中间两数的平均值。
统计学第4章习题答

第四章综合指标一.填空题:1.总量指标按其说明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
2.总量指标按其反应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3.总量指标按其采用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实物指标. 价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
4.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数。
5.相对指标按其是否拥有计量单位可区分为无名数和名数。
6.某地区去年的财政总收入为250亿元。
从反映总体的时间上看,该指标是时期指标;从反映总体的内容上看,该指标是总体标志总量。
7.平均指标说明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变异指标说明各变量值分布的离中趋势。
8. 标志变异指标是用以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异程度的指标。
9.强度相对指标数值大小,如果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成正比,则称之为正指标,反之则称为逆指标。
10.用标准差比较两个变量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这两个变量数列的平均数相等。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D )。
A.人均粮食产量B.资金利税率C.产品合格率D.学生人数2.下列指标属于比例相对指标的是( B )。
A.工人出勤率B.农轻重的比例关系C.每百元产值利税额D.净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D )。
A.国内生产总值B.流通费用率C.人均利税额D.商店总数4.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是(D )。
A.商场数量B.营业员人数C.商品价格D.商品销售量5.下列属于结构相对数的是(C )。
A.人口出生率B.产值利润率C.恩格尔系数D.人口性别比6.某地区2006年的人均粮食产量393.10公斤,人均棉花产量3.97公斤,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1558元,它们是( D )。
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比例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7.某企业产品单位成本计划2007年比2006年降低10%,实际降低15%,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B )。
A.150%B.94.4%C.104.5%D.66.7%8.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为3611人。
《统计学》-第四章-统计综合指标

《统计学》-第四章-统计综合指标第四章统计综合指标(⼀)(⼀)填空题1、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
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分为总体的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结构和时点结构。
反映总体在某⼀时刻(瞬间)上状况的总量指标称为时点结构,反映总体在⼀段时期内活动过程的总量指标称为时期结构。
3、相对指标的数值有两种表现形式,⼀是有名数,⼆是⽆名数。
4、某企业中,⼥职⼯⼈数与男职⼯⼈数之⽐为1:3,即⼥职⼯占25%,则1:3属于⽐例相对数,25%属于结构相对数。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个正确答案)1、银⾏系统的年末储蓄存款余额是( D )A. 时期指标并且是实物指标B. 时点指标并且是实物指标C. 时期指标并且是价值指标D. 时点指标并且是价值指标2、某企业计划规定本年产值⽐上年增长4%,实际增长6%,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 B )A、150%B、101.9%C、66.7%D、⽆法计算3、总量指标具有的⼀个显著特点是( A )A. 指标数值的⼤⼩随总体范围的扩⼤⽽增加B. 指标数值的⼤⼩随总体范围的扩⼤⽽减少C. 指标数值的⼤⼩随总体范围的减少⽽增加D. 指标数值的⼤⼩随总体范围的⼤⼩没有直接联系4、在出⽣婴⼉中,男性占53%,⼥性占47%,这是( D )A、⽐例相对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较相对指标D、结构相对指标5、我国1998年国民经济增长(即国内⽣产总值为)7.8% ,该指标是( C )A. 结构相对指标B. ⽐例相对指标C. 动态相对指标D. ⽐较相对指标6、某商店某年第⼀季度的商品销售额计划为去年同期的110%,实际执⾏的结果,销售额⽐去年同期增长24.3%,则该商店的商品销售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为( B )A. 124.3%÷210%B. 124.3%÷110%C. 210%÷124.3D. 条件不够,⽆法计算7、下⾯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 )A. 商品库存量B. 商品销售量C. 婴⼉出⽣数D. 平均⼯资8、将粮⾷产量与⼈⼝数相⽐得到的⼈均粮⾷产量指标是( D )A、统计平均数B、结构相对数C、⽐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9、某⼯业企业总产值计划⽐去年提⾼8%,实际⽐去年提⾼10%,则实际总产值⽐计划的任务数提⾼( B )A. 2%B. 1.85%C. 25%D. 101.85%10、某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102%,实际⽐基期增长12%,则计划规定⽐基期增长( A )A. 9.8%B. 10%C. 8.5%D. 6%11、已知某市有各种经济类型的⼯业企业3128个,⼯业总产值为210亿元,则在该资料中总体标志总量是( C )A. 各种经济类型的⼯业企业共3128个B. 其中国有⼯业企业所占的百分⽐C. ⼯业总产值210亿元D. 平均每个⼯⼚的产值为671万元12、⽐较相对指标是( A )A、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上对⽐B、同类现象在不同时间上对⽐C、同⼀现象的部分与总体的对⽐D、有联系的不同现象的相互对⽐13、正确计算和应⽤相对指标的前提条件是( B )A、正确选择对⽐基础B、严格保持分⼦、分母的可⽐性C、相对指标应与总量指标结合应⽤D、分⼦、分母必须同类(三)多项选择题(在每⼩题备选答案中,⾄少有两个答案是正确的)1、强度相对数是两个不同但有⼀定联系的总体的总量指标相对⽐⽽计算的统计指标,所以( BE )A. 强度相对数的分⼦、分母都是可以互换的B. 强度相对数的分⼦、分母有的是可以互换的C. 在各种相对指标中,只有强度相对指标的分⼦、分母都是可以互换的D. 强度相对指标都是有名数E. 强度相对指标也有的是⽤⽆名数来表⽰2、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ABCD )A、全年出⽣⼈数B、国民⽣产总值C、粮⾷总产量D、商品销售额E、产品合格率3、下列各项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BD )A. 在册职⼯⼈数B. 企业数C. 某种商品的销售量D. 某地区1998年年末的⼈⼝数E. 企业某年所⽣产的产品产量4、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B )A、年末⼈⼝数B、钢材库存量C、粮⾷产量D、⼯业总产值E、经济增长率5、⽆名数是⼀种抽象化的数值,常⽤的表⽰⽅法有( ABC )A. 系数或倍数B. 成数C. 百分⽐或千分数D. ⼈均指标6、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 ABCDE )A、货币单位B、劳动量单位C、⾃然单位D、度量衡单位E、标准实物单位7、分⼦与分母可以互换的相对指标有( BCD )A. 结构相对指标B. ⽐例相对指标C. 强度相对指标D. ⽐较相对指标E.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8、相对指标中分⼦与分母可以互换位置的有( CD )A、计划完成程度许多相对指标B、结构相对指标C、⽐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E、动态相对指标9、在以下各项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有( BD )A. 平均⼯资B. ⼈⼝⾃然增长率C. 商品流转次数D. ⼀个国家的⼈均粮⾷产量E. 平均每⼈的主要产品的产量10、加权算术平均数的⼤⼩( ABCD )A、受各组变量值⼤⼩的影响B、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C、随X的增⼤⽽增⼤D、随X的减少⽽减少E、与次数多少成反⽐关系11、⽐较相对指标的计算,可以是( ABCE )A.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和不同单位之间的⽐较B. 先进⽔平与落后⽔平的⽐较C. 有联系的两个不同总体的总量指标的⽐较D. 同⼀总体内部部分与整体的⽐较E. 实际达到的⽔平与标准⽔平或平均⽔平的⽐较12、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的关系表现为( ABCDE )A、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的基础B、相对指标能补充总量指标的不⾜C、相对指标可表明总量指标之间的关系D、相对指标要与总量指标结合应⽤E、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都是综合指标13、相对指标的计量形式可以是( ABCDE )A、系数B、倍数C、成数D、百分数E、复名数第四章统计综合指标(⼆)(⼀)填空题1、平均指标是指同类社会经济现象在⼀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将总体内单位的数量差异抽象化的代表性⽔平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四)动态相对指标 • 动态相对指标又称发展速度,它是同类现象 在不同时间上变动程度的相对指标。其计算 公式为:
报告期指标数值 100% • 动态相对指标(%)= 基期指标数值
• 动态相对指标就是发展速度。
22
• 例:某大学在校生人数1990年10000人, 2000年为15000人,则该校在校生人数 2000年是1990年的150%。 • 即:动态相对指标= 15000 100% 150%
380 100 % 76% 单位成本的计划完成相对数= 500
32
(3)当计划任务数是比上期提高或降低百分 之几的形式出现时 • 计划完成程度(%)=
1 实际提高(降低)百分数 100% 1 计划提高(降低)百分数
• 该指标是用于考核社会经济现象的降低率、 增长率的计划完成程度。
25
[例3]某城市人口1000000人,零售商店3000个。则: • 该城市商业网点密度=
3000个 3个 / 千人 1000000人
• 计算结果表明,该城市每千人拥有3个商业网点, 指标数值越大,商业越发达,人民生活越方便, 表示强度越高,这是正指标。
26
• 如果把分子和分母对换,则: 1000000人 • 该城市商业网点密度= 3000个 333人 / 个 • 计算结果表明,该城市每个商业网点为333 人服务,指标数值越大,需要服务的人数 越多,商业欠发达,即表示强度越低,这 是逆指标。
• 相对指标的概念 把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加 以对比而得到的统计指 标 • 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为 相对比率,相对指标也 通称为相对数。
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
无名 数 系数 或倍 数 成 百分 翻番 数 数或 千分 数
有名 将相对指标中的分子和 数 分母指标数值计量单位 同时使用的一种表示方 法,主要用于部分强度 相对指标。
37
3、长期计划的检查 • 水平法。指在计划制定中,只规定计划期 最后一年应达到的能力水平,应采用的计 算方法,即: 计划末年的实际水平 100% 计划完成程度(%)=
计划规定的末年水平
38
• [例6] 某市在“十一五”期间计划某产品年产量最 后一年应达到50万吨,最末一年实际产量达到58万 吨,则: 58 100% 116% • 计划完成程度(%)= 50
24
• 强度相对指标是两个不同总体的总量指标之比,所 以强度相对指标一般用有名数表示,而且是复名数。 如人口密度单位是人/平方公里,商业网点密度单位 是个/平方公里。但是也有用无名数表示的。如,人 口死亡率以千分数表示,流动费用率以百分数表示 等。有的强度相对指标带有平均数的意义。如按人 口均摊的医生数或病床数等。但它与严格意义上的 平均数有本质区别。 • 强度相对指标有时分子和分母可以互换,从而形成 正逆指标,正指标越大,逆指标越小,说明其强度、 密度、普遍程度越大。
数学与统计学院
统计学 第四章
• 第一节 总量指标 • 第二节 相对指标
2
• 总量指标的意义
总量指标的概念 – 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 下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统计指标。 总量指标的特点 – 总量指标数值的大小随着总体范围的大小而增减。 – 总量指标的数值表现形式是绝对数。 – 只对有限总体计算其总量指标。
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态的不同, 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段时期内活动
过程结果的总量指标。
例:工业产品产量、人口出生数、
增加值、商品销售量等。
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瞬间)
上状况的总量指标。
例:职工人数、牲畜存栏头数、
商品库存数、设备台数等。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
19
(三)比较相对指标 • 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间内,两种同类现 象在不同空间,不同条件下的指标数值之 比。 • 计算公式如下: 某条件下的某类指标数值 • 比较相对指标= 另一条件下的同类指标数值 100%
20
• 例如,某年工业总值:甲地区120亿元,乙地区100 亿元,甲地区为乙地区的1.2倍。单纯的看1.2倍。 我们可以看到,甲地区的工业总产值要高于乙地区, 但甲乙两地的规模可能差异较大,所以计算比较相 对指标用总量指标进行对比,往往受到总体规模大 小的影响。 • 又如,某年甲商业企业劳动率为1.10万元,乙企业 为1.00万元。则甲企业劳动率是乙企业的1.1倍 (1.10/1.00),1.1倍是不同企业的同一指标即劳 动率(平均指标)的比。计算比较相对指标,通常 采用平均指标或相对指标进行对比,以准确反映现 象发展的本质差[例1]某地区人口数为500万人,其中男性260 万人,女性240万人。则: • 男性人口数占人口数的比重(%) = 260 52%
500
• 女性人口占人口数的比重(%) 240 = 48%
500
• 计算表明该地区男女人口的构成情况。
14
结构相对指标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1、表明总体内部结构的特征 [例2] 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我国按文化程度分 组的人口结构情况如表4—2。
27
强度相对指标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 第一,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部门的经济实力 并便于对比分析。如人均国民收入、人均粮食产量、 人均钢产量等。 • 第二,可以说明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如按人口均摊 的医生数或病床数、商业网点密度等。 • 第三,可以考虑企业或社会的经济效益。许多重要 的经济效益指标,都是强度相对指标,如利润率、 商品流通费用率、资金占用率等。
10000
23
• (五)强度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是性质不同但又有密切联系的 两个不同总量指标之比。用来表明现象的强 度、密度、普通程度和利用程度,常用来比 较不同国家、地区或部门的经济实力或为社 会服务的水平。其计算公式: •
某一总量指标数值 强度相对指标 另一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数值
10
• 相对指标的特点: (1)抽象化的数值,反映现象间的相对强 度; (2)数值的大小与研究总体范围的大小无 直接联系。
◆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1、结构相对指标
相 对 指 标 的 种 类
2、比例相对指标
3、比较相对指标
4、动态相对指标 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6、强度相对指标
(一)结构相对指标 • 结构相对指标是总体中各个构成部分的数 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所得到的比值(即各部 分占总体比重)。它说明总体的内部构成 情况。其计算公式为: 总体部分数值 100% 结构相对指标(%)=
15
2、表明现象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 通过不同时期结构相对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以表明现象的 发展过程及趋势。 例如:某市1995-2000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如表4-3。
16
3、反映人、财、物利用程度及总体的质量结 构 • 相对指标可以反映人力、物力、财力的利 用程度以及从构成上反映总体的质量。如 企业中的有些利用率指标(工时利用率、 设备利用率、原料利用率等)以及农产品 收购中的登记比重等。
1 8% 100% 96.84% 1 5%
• 计算结果表明该产品已超额完成了单位成 本计划,实际比计划降低了3.16%
35
2、计划执行进度的考核 • 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要对计划进度经常进行 检查,以了解进度的快慢,保证计划的实现。 • 其计算公式: 计划执行进度(%)
累计完成数 100% = 全期计划数
28
(六)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是现象在某时期内的实际 完成数值与计划任务数值对比的结果,一般用百分 数表示。主要用来检查和监督计划的执行情况。其 基本公式为:
实际完成数 100% •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任务数
• 式中的分母是规定的计划指标,分子是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统计所得的指标。因此,要求分子和分母在 指标涵义、统计口径、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和空间 范围等方面完全一致,而且分子和分母不能互换。
3
总量指标的种类
按反映总体 内容不同
总体单位 总量 总体标志 总量
按反映的时间 状况不同
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
4
1、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 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 总体单位总量:用来反映总体中单位数的多少。 简称总体总量。 • 总体标志总量:用来反映总体中单位标志值总和 的多少。简称标志总量。 例:对某地区居民的粮食消费情况进行研究。该地区 • 居住的人口数是总体单位总量; • 居民消费的粮食总数是总体标志总量。
36
• [例5]某商业企业某年计划销售额320万元;到 9月低累计销售额为260万元,则累计到3季度为 止销售额计划执行进度为: • 累计到3季度止计划执行进度(%)=
• 计算结果表明,该企业某年第三季度已过,进度 已完成计划任务81.25%,说明计划进度执行较快。
260 100% 81.25% 320
17
(二)比例相对指标 • 比例相对指标是同一总体内不同组成部分 的指标数值之比,用以分析总体内各部分 之间的比例关系。计算公式为
总体中某部分数值 100% • 比例相对指标= 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18
• 例如:某市有202万人,其中男102万人,女100 万人,那么,该市的性别比例指标为102%(以女 性为100),或男性人口数与女性人口数之比为 1.02:1(102:100)。 • 比例相对指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可以反映社会 经济现象客观存在的比例关系,如农、轻、重比 例关系,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积累与消费的比 例关系等。它与结构相对数结合应用,既可研究 总体的结构是否合理,也可研究总体中各部分之 间的比例关系是否协调。
区别之一:指标的数值是否可以相加: 是——时期指标 否——时点指标 区别之二:指标数值的大小是否与时间长度有关: 是——时期指标 否——时点指标 区别之三:取得资料的方法不同: 时期指标的数值必须连续不断累计取得。 时点指标的数值只能间断计数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