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原辅物料入厂检验流程

合集下载

原辅料进货检验管理制度

原辅料进货检验管理制度

原辅料进货检验管理制度背景对于生产产品,原辅料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不合格的原辅料会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建立一套合理的原辅料进货检验管理制度十分重要。

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原辅料进货检验的管理流程,保障原辅料的质量安全,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原辅料进货检验管理,涵盖原辅料进货、验收、检验等环节。

3. 进货管理3.1 供应商选择与审批公司应当和可靠的供应商建好合作关系,制定供应商名单。

选择新的供应商时应当审核其资质,比如生产许可证和质量认证等,确保供应商符合公司的采购要求。

审批通过的供应商应该在记录中。

3.2 订单确认在和供应商确定订单前,应充分说明产品的质量要求,例如检验标准、采购数量、交货期等,确保和供应商的沟通是充分的。

确定订单后,采购部门应发送采购订单到供应商,保留原本供应商的反馈信息。

3.3 物料验收物料验收应当根据采购订单和供应商提供的物料质量报告进行确实检查。

检验员应根据公司标准化检验流程进行作业。

3.4 拒收处理如果原辅料不符合质量要求,应当及时反馈给供应商,并按公司的拒收标准执行相关处理。

拒收事件需上报采购部门,并通知供应商,以便处理原因。

4. 检验管理4.1 检验计划在进货质量验收的基础上,应通过建立合理的检验计划,以便检查原辅料的生产、检验和运输。

4.2 检验标准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公司标准、以及质量目标和要求,建立原辅料检验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

4.3 检验项目制定原辅料检验标准时,需要考虑具体检验项目以及实验室设备,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对于不同类型的原辅料,应制定不同的检验项目。

4.4 检验记录每一次原辅料检验,都应记录检验结果和数据,以便回溯和跟踪整个原辅料进货过程。

4.5 检验评价根据检验结果,结合供应商质量等级及连续进货记录,应评估供应商原料的质量。

5. 检验单据和档案管理5.1 检验单据和档案管理检验单据和档案应按照公司标准化要求做好存档管理,以便回溯和跟踪整个检验过程。

原材料进货检验制度

原材料进货检验制度

原材料进货检验制度一、进货程序1.选择供应商:企业应根据供应商的信誉度、产品质量和价格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筛选,确保选择到合适的供应商。

2.签订合同:与供应商签订原材料采购合同,明确供应商应提供的原材料种类、数量、质量要求、价格和交货期等相关内容。

3.采购订单:根据合同内容,制定采购订单,并将订单发送给供应商,确认原材料的种类和数量。

4.原材料进货:供应商按照采购订单的要求,将原材料交给企业,企业进行验收。

二、检验标准1.外观检验:对原材料的外观进行检验,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确保符合企业和产品的要求。

2.技术指标检验:根据产品的技术要求,对原材料的技术指标进行检验,如含水率、PH值、化学成分等。

3.可溶性物质检验:对原材料中的可溶性物质进行检验,确保原材料不含有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有害的物质。

4.检验设备检验:对用于原材料检验的设备进行检验,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检验方法1.取样检验:对原材料进行取样,并按照检验标准进行检验。

2.实验室检验:将取得的样品送到企业实验室进行化学、物理、微生物等多种方面的检验。

3.外包检验:将样品送到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检验,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四、检验记录和报告1.检验记录:对每次原材料进货检验的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检验日期、样品编号、检验项目及其结果等。

2.检验报告:将检验记录整理成检验报告,报告中应包括检验结果、检验方法、检验依据和结论等内容。

3.存档管理:将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进行存档管理,确保各项检验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可证明性。

五、异常处理1.不合格品处理:如果原材料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企业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要求供应商退货或更换,或者进行再加工或处理等。

2.异常情况分析: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确保同类问题不再出现。

3.整改措施:针对不合格品和异常情况,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整改。

质量控制程序

质量控制程序

质量控制程序进料检验控制程序第一条目的为确保进料质量符合公司采购要求及质量标准,提供生产所需原材料(辅助材料)的质量检验准则,杜绝不合格品进入公司生产流程,特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所有进厂生产用原辅材料和外协加工品的检验和试验。

第三条职责1.品质部负责进货的检验和试验工作。

2.品质部部长审核检验报告。

3.原料库负责验收采购的数量(重量)并检查包装及外观情况。

4.品质部制定“进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

第四条进料检验流程1.品质部制定“进料检验控制标准”,由品质部部长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

来料检验和试验规程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方法、记录要求等。

2资财部根据到货日期、到货品种、规格、数量等,通知原料库、品质部。

3.原材料到货后,有原料库库管员对照“订货单”、“送检单”检查品种、规格、数量(重量)、包装情况,填写“原材料入库单”,并通知品质部检验员到现场抽样,同时对该批原材料作“待检”标识。

4.原材料检验员接到通知后,到标识的待检区域按“原材料检验控制作业标准”进行抽样。

5.检验人员根据“原材料检验控制标准”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并填写“原材料检验报告单”,交品质部部长审批。

6.检验员将审批的“原材料检验报告单”作为检验合格的原材料的放行通知,通知原料库入库。

原料库库管员对原材料按检验批号标识后入库,只有入库的合格品才能由库管员控制、发放和使用。

7.检验人员对抽样样品进行贮存和保管。

8.检测中不合格的原材料根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规定处置,不合格品不允许入库,由原料库移入不合格品库并标识。

9.如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和试验时,须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规定处置,不合格品不允许入库,由原料库移入不合格品库并标识。

10.进料检验和试验记录由品质部进货检验组按规定期限和方法保存。

第五条实施要点1.检验员受到验收单后,依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并将进料厂商、品名、规格、数量、验收单号码等填入检验记录表内。

原材料检验流程

原材料检验流程

原材料检验流程原材料检验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在原材料进厂后,首先要进行检验,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以下是原材料检验的流程:1. 接收原材料。

当原材料运抵工厂时,接收人员首先要核对送货单和实际送货情况,确保送货单上的信息和实际送货的原材料一致。

同时,要对原材料的外观进行初步检查,包括包装是否完好、无破损、无异物等情况。

2. 取样检验。

在接收原材料后,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取样检验。

取样时要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数量进行取样,确保取样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取样后,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方面的检验,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 检验报告。

实验室在完成检验后,会出具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包括原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外观检查等内容。

接收人员要认真核对检验报告,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4. 质量评定。

根据检验报告的内容,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评定。

如果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可以接收并入库;如果原材料的质量不符合要求,需要进行退货或者进行其他处理。

5. 入库管理。

对于质量合格的原材料,需要进行入库管理。

入库时要注意标识和包装,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不会因为入库而受到影响。

同时,要及时更新库存信息,确保库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6. 质量追溯。

对于已经入库的原材料,要建立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原材料的使用过程可以追溯到来源,以便在发生质量问题时可以及时追溯原因并进行处理。

以上就是原材料检验的流程,通过严格的检验流程和管理,可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进料检验控制程序

进料检验控制程序
进料检验控制程序
1.0目的:
1.1规范进料检验作业流程,使提供生产所需原辅材料符合规定要求。
2.0适用范围:
2.1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的原辅材料的进料检验管制。
2.2超出规定贮存期限的原辅材料库存品使用前之质量复检,视同进料检验。
3.0定义:
3.1供方:所有原辅助材料供应及委外加工单位的统称。
4.0职责:
5.6.2 对检验不合格的原辅材料及外加工半成品、成品填写『质量异常事故(反馈)处理单』将处理结果反馈供方及相关部门。
5.7不合格品标识与处理:
5.7.1进料检验判定合格时方可入库;检验不合格时,由检验员在物料上注明并贴『不合格品标签』,填写相关报告,知会仓库并通知采购部按《不合格管理控制程序》及《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4.1仓库:负责进料的入库手续与储存、发料及进料检验的通知。
4.2品管部:负责组织进料的质量检验与品质评判。
5.0内容:
5.1进料检验管理流程图(见4/4页)
5.1.1资材部仓管员收到供方或采购人员送来的货物时,依『申购单』及送货单确认原辅材料的品名、规格、数量、重量、及供方准确无误后,开具『请验单』通知品管部/权责单位执行进料检验。
5.4.1置于指定或待检区域,仓管员据送货单和本公司『订购单』核对实物的供方、品名、数量等是否与『订购单』相符,并检查物品包装的完好性,破损按规定扣除,不合要求则拒收;符合要求则作待检标识并填写『请验单』交品管部进行检验和试验。
5.5检验:
5.5.1品管部/权责单位收到通知后确认所提供之原辅材料及委外加工之半成品、成品供方需符合公司合格供方名录。
5.8超库存期限原辅材料、外加工半成品、成品再检
5.8.1 对超储存期限的原辅材料、外加工半成品、成品,由仓管员填写“请验单” 交品管部进行检验和试验;

原材料检验流程范文

原材料检验流程范文

原材料检验流程范文1.原材料到货:原材料到达生产厂家时,首先要对原材料的收货单据进行验收。

验收人员需要仔细核对收货单据上的信息,包括原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等。

同时,还需要检查运输过程中是否有损坏情况。

2.样品采集:为了保证检验的准确性,需要采集原材料的样品。

根据原材料的不同类型和特性,可以采集全样或部分样进行检验。

采集样品时,需要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保证样品的取样过程不会对其性质产生影响。

3.样品标识:采集到的样品需要进行标识,以便后续的检验工作。

标识可以包括原材料的批号、日期和供应商等信息。

通过合理的标识,可以方便对样品进行追溯,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4.样品送检:样品采集并标识后,需要送往实验室进行检验。

送检的过程要按照相关规程进行。

同时,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室,确保实验室具备相应的检验能力。

5.检验项目选择:在送检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项目选择。

这需要根据原材料的特性和使用要求,结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确定。

通常包括外观检验、化学成分检验、物理性质检验等项目。

6.检验过程:将样品提供给实验室后,实验室人员会根据项目选择,针对不同的项目进行相应的检测工作。

这可能涉及到使用仪器设备、化学试剂、标准品等,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检验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实验室的质控要求。

7.检验结果判定:实验室完成检验工作后,会产生相应的检验报告。

根据检验报告,可以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判定。

通常,检验结果有合格、不合格和待确认等分类。

8.不合格品处理: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需要进行合理的处理。

这可能包括返货、退货、重新检验等。

同时,也需要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和记录,以便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反馈,并纠正相关问题。

9.检验报告归档:检验报告是整个检验过程中的重要产出,需要进行归档保存。

归档能够为后续的质量管理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并便于追溯产品的质量问题。

总结起来,原材料检验流程包括原材料到货验收、样品采集和标识、样品送检、检验项目选择、检验过程、检验结果判定、不合格品处理以及检验报告归档等环节。

原辅料入库检验指导书

原辅料入库检验指导书

原辅料入库检查指引书PYBL301/A--1目旳为保证外购原料符合我司旳规定,使投入旳原料能满足规定旳品质原则,结合我公司旳实际情,特制定本规范2范畴本分司采购旳用于产品生产旳原辅料3职责3.1采购部负责按工厂旳采购计划联系供应商保质保量供应生产所需要旳原,负责将来货品质不良旳信息传递给供应商,并跟踪其快退换解决,保证生产正常动作3.2仓库负责原料进货旳点收入库保管和发放3.3品管部负责进货原料取样及对相应原料旳品质检查及不合格原旳解决跟踪,负责及时将原料旳品质信息反馈给工厂、原料仓管,避免不合格原料投入生产,负责对原料COA,MSDS等资料及新原料样板旳提供,负责对有变更旳原料旳资料旳传达4检查流程↓↓↓↓↓↓↓↓5操作规范5.1初收5.1.1仓库收货员依采购订单与供应商旳《送货单》,对外包装所注明旳原料名称、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等及大件数量进行验收和清点5.1.2仓库收货后即放入“待检区”品管部接仓库旳来货告知后,根据《送货单》原料COS及《物料到货登记表》按原料取样及留样措施进行取样并留样于原料样板房并在《物料到货登记表》上签名5.2原料取样、留样措施5.2.1所采集旳样品应具有代表性质,取样及留样量按下表:5.2.2抽样中发现同批次旳原包装旳原料可不做检查,外观复检合格后可直接鉴定为合格,若外观复检不合格或散装旳同批次原料仍需重新检测5.2.3抽样数不止一桶旳,应各桶抽等量旳试样混合均匀后才检测,对第一次进货或送检旳新原料应长期保存以备查验5.2.4对留样应标明原代码、生产厂家或供货商、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检查日期5.2.5外观一致旳同一代码旳存样超过三批次后并且寄存时间超过半年旳原料样板可对旧样进行清除 5.3验收原料检查员根据原料编码表对取样后旳原信息进行核对并编码,对原料检查原则上检查指标根据原料检查项目对原料进行检查,同进核对有关COA 旳批号及原料旳批号与否一致,对有必要做微生物检查、重金属检查旳原料进行有关项目检查,对有送外检项目旳原料如酒精中甲醇旳测定,告知品管主管委托有关机构检测 5.4原料检查项目及原则5.5品质验证成果旳鉴定及解决原料检查员将验收成果如实填写原料检查表,由品管经理审核签字后存档,,对质量指标不合格旳原料,由品管部决定退货解决.对不影响使用性能旳不合格原料经品管部确承认作特采,品管部在标记上注明“特采”,此标记应直到此批物料用完才干取消,并对整个过程进行跟踪。

1原材料进厂检验程序

1原材料进厂检验程序

1原材料进厂检验程序原材料是制造产品的基础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厂家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原材料进厂检验程序。

以下是一个关于原材料进厂检验程序的描述,以便参考和借鉴。

1.检验程序的制定首先,厂家需要确定原材料进厂检验的具体内容和标准,根据产品的要求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检验内容和标准。

同时,需要确定检验的方法和流程,包括检验员的培训和要求等。

2.采集样品当原材料到达工厂时,需要按照检验程序规定的方法采集样品。

样品的采集需要考虑样品的数量、位置、时间等因素,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3.样品准备采集到样品后,需要对样品进行准备工作,包括清洗、去除杂质、干燥等,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检验方法根据原材料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

常用的检验方法包括外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物理性能测试等。

5.数据记录和分析对检验结果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包括原材料的批次号、产地、检验日期、检验员等信息,及时发现原材料存在的问题和异常情况。

6.处理异常情况当检验结果发现原材料存在问题或不符合要求时,需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包括退回供应商、封存原材料、调整生产计划等。

同时,需要对异常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措施避免今后再次发生。

7.结果确认最后,需要对检验结果进行确认和审核,确保检验过程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可以放行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原材料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和跟踪。

总之,建立科学的原材料进厂检验程序对于确保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严格的检验程序和流程,可以有效地控制原材料质量,提高产品质量,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厂家应该重视原材料进厂检验工作,建立完善的检验程序和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原材料质量管理水平,为产品质量和企业发展提供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目的作者:叶子的原创文档,如下载使用,请删除本行文字
规范原辅物料进厂的检验流程,明确检验人员的工作职责,确保原辅物料满足公司生产的需求。

2.0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品保科、公用车间、储运部、采购部。

3.0职责
3.1品保科负责原辅物料进厂的检验工作,出具原辅物料的检验报告单,并负责确认供应
商提供的COA。

3.2 储运部根据品保科的检验报告,对进厂原辅物料接收或拒收。

3.3 采购部负责与供应商的沟通。

4.0程序
4.1验收依据
原辅物料指标,供应商提供的COA。

4.2 验收流程
4.2.1 品保科应采购的通知,同时由采购部门提供该批物料的COA。

4.2.2 固体物料及桶装原辅料
包括PTA、IPA、催化剂、磷酸、醋酸钴、包装袋。

1) 检验人员的安排
由品保科安排检验人员现场检验。

2)现场验收流程
(1)外包装无破损、漏料。

(2)无明显的污渍。

(3)外包装无污染,无被水浸泡等。

(4)检查合格证内容,包括生产日期、批牌号等物料信息齐全。

(5)注意检查生产日期、批次,应与COA相符。

3)验收
符合验收要求的,通知仓库入库,并做好记录。

4)拒收
不符合以上要求,如无COA、外包装不符合要求的物料,通知仓库拒收,情况严重的可向供应商提出投诉。

3)对于需要抽检的,如PTA、IPA,入库后立刻进行抽检,检测结果如出现异常,通知仓库对该批物料进行隔离,并向公司领导汇报,由公司负责处理。

4.2.3 液体物料
包括:MEG、DEG、重油。

1) 检验人员的安排
由品保科安排一人,公用车间安排一人,共同做好现场取样工作。

2) 现场验收流程
对于MEG、DEG,现场检查封条,确认完好。

3) 取样
品保科、公用车间共同做好现场取样工作,品保科及时对样品进行分析。

4.2.4 验收
分析结果符合公司验收标准,通知仓储入库、公用卸车。

4.2.5 拒收
分析结果不符合公司验收标准,通知仓库拒收,通知采购部安排退货事宜。

4.2.6 让步接受
当进料检验判定为不合格时,在生产急需或无其它合适供应来源的情况下,由需求车间提出,总经理批准让步接受。

让步接收时,必须遵循进料的不合格项目或使用方式不至影响产品的最终质量的原则。

1) 使用方式一般分为选别或整批使用:
a、选别方式即在使用中,剔除不不合格品,留下合格品。

b、整批使用,指虽不能选别,但可通过采取加强工艺管理与控制的办法投入使用。

2) 让步接收必须经质量管理者代表核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4.3 问题的汇报
在原辅料验收过程中,如遇到问题不能解决时,应及时向上一级领导汇报情况,由上级部门协调解决。

4.4 注意事项
4.4.1 品控员应严格按照××公司原辅料标准、以上现场检查内容要求进行验收,对于不
符合指标及要求的坚决拒收。

4.4.2 品控员严禁与供应商或送货人员进行接触,如出现问题,将严肃处理。

4.4.3 供应商如无公司级领导的授权,严禁进入化验室。

5.0相关文件
5.1 进料控制程序
5.2 原辅物料质量指标
6.0相关记录
6.1 分析报告测试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