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声现象专题训练
中考物理章节强化训练专题01声现象含解析试题

专题01 声现象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探究与发现〞A厅“声音之韵〞展区的“传声筒〞这件展品,当一人在话筒管路一侧发声时,另一侧的人可以听到传输的声音。
关于此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B.医用听诊器和传声筒的原理不同C.听到的声音是靠金属管传来的 D.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出去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上下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顿时,它也就停顿了跳舞;如下图,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
根据现象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B.“跳舞草〞可以跳舞是因为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C.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D.音乐停顿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顿了跳舞3.2021年被认为是全球人工智能开展的元年,人工智能在不少领域已经超越人类的才能。
如下图,在2021年最新一季?最强大脑?节目中,人工智能产品小度与听音神童孙亦廷在合唱团演唱过程中进展语音识别比赛,最终打成平局。
有关比赛中声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o C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m/s。
人在岸边走过时,会吓跑水中的鱼,说明,月球上“死寂无声〞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声速与回声1.十一黄金周期间,小虎和家人去玩耍,来到大草坪的HY,对着前方680m远的大山大喊一声:“啊〞〔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人耳可以分辨两个不同声音的时间是间隔为最小0.1s〕〔1〕请计算出他们的声音从出发到反射回来的时间是是多少?〔2〕他们能否听到自己的回声?2.第一次测定铸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实验是在巴黎用下面的方法进展: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假设管长931m,两次响声间隔2.5s,假如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
专题1.1 声音是什么(精选练习)(原卷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是什么精选练习一、夯实基础1.两位同学交流时,声音靠________传播的,同时也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 .2. 如图所示,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响度会变________(选填“强”或“弱”);其声音是通过________ 传入人耳的.3.赛龙舟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_传入人耳.4.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5.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空气抽去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音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内,然后放入水中,人们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不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琴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6.弹奏吉他时,琴弦振动发出美妙的乐音,用手掌按住琴弦就听不到琴音了,这是因为()A.琴弦发出的声音全被手吸收了B.琴弦发出的声音被手掌挡住无法听到C.琴弦被按住之后停止振动不再发出声音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7.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发声一定是因为物体在振动B.我们听不到声音一定是因为物体不振动C.物体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的声音越大D.物体振动的振幅足够大时,我们就能听到声音8.2013年6月20日,女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青少年授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B.王亚平讲课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C.王亚平讲课发出的声音是由她的声带振动产生的D.在太空讲话声带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9.如图所示,将一个正在发音的音叉移近悬挂的塑料小球,当两者接触时,观察到小球被音叉反复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迟B.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C.利用小球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10. 如图所示,小明将衣架悬挂在细绳中间,把细绳两端绕在两手食指上。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声现象(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声现象(含解析)1.如图所示是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它是我国建筑上的一大奇迹。
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的反射C.利用回声增加原声的现象D.声音能够在墙壁中传播【答案】B【详解】人站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内说话,其他人可以在壁内的任何位置听到他的多次说话声,这种现象的原理是利用声音的反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在公共场合,当有很多人同时讲话时,我们能够从众多声音中辨别是谁在讲话,那么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进行辨别的。
A.响度B.音量C.音调D.音色【答案】D【详解】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能够从众多声音中辨别是谁在讲话,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进行辨别的。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如图所示是表演者在音乐会上演奏二胡时的情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C.二胡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D.拉二胡时,手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色【答案】D【详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弓弦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音的传播靠介质,二胡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拉二胡时,手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改变了弓弦的长度,振动频率发生变化,是为了改变音调,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D.利用声音可以震碎玻璃杯【答案】A【详解】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利用声音可以震碎玻璃杯,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物理声现象练习题20篇含解析

物理声现象练习题20篇含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变为0.1m/s”,小华看到前方小李正在不远处等他,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着小李大声喊道:“我来也。
”此时发生的情况是()A. 和正常时一样B.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也来我”C. 小李什么也听不到D. 小华先追上小李,然后听到“我来也”【答案】B【解析】【解答】由于声速小于小华追小李的速度,在小华追小李的过程中,他会听到自己的声音,但先听到的是后发出的声音,后听到的是先发出的声音,因此他听到的声音是“也来我”;小华追上小李后,小李停止前进,声音传到小李位置处,小李可以听到小华的声音,是“也来我”,故B符合,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人步行的速度约是1.1m/s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0.1m/s,运动相同的的路程,人步行需要的时间小于声音的传播时间,进行分析即可。
2.下面四句话中正确的是()A.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 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减小了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音调更高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D. 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A【解析】【解答】解:A、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是高频率高能量,所以可以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故A正确;B、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声更大,故B错误;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C错误;D、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3)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4)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3.如图所示,拨打悬挂在广口瓶内的手机,听到手机来电铃声,同时看到手机指示灯亮,然后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下列相关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 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B. 铃声中有古筝在演奏,是根据“音色”辨别的C. 根据声音逐渐减小,可以推断真空不能传声D. 根据指示灯一直闪亮,可以推断真空能够传播电磁波【答案】A【解析】【解答】解:A、铃声逐渐减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B、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C、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减小直到消失;说明空气介质在减少时,声音变小到消失,充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D、我们仍能看见甲手机来电指示灯闪烁(属于光信号),这说明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A.【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声波B. 声音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答案】D【解析】【解答】解:A、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电磁波,故A错误;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B错误;C、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故选D.【分析】(1)导航利用的是电磁波;(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5.关于同学们听到的考试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哨声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B. 哨声是一种波C. 哨声不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D. 哨声不能传递能量【答案】B【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哨声是一种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故B正确;C、声音碰到障碍物时就会发生反射,所以哨声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故C错误;D、哨声即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递;(3)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4)声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B.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C. “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做功的本领D.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答案】C【解析】【解答】解: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错误.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能量,即具有做功的本领,故C正确.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响度不要太大,故D错误.故选C.【分析】(1)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7.考试时,少数同学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转圈,笔经常会掉在桌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发出声音时,只有桌子在振动B. 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C. 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说明笔与手指间没有摩擦力D. 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才会持续转圈,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B【解析】【解答】解:A、发出声音时,笔和桌子都在振动,故A错误;B、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合力为0,故B正确;C、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是因为笔具有惯性,故C错误;D、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受到了力的作用,笔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力是改变为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了合力为0;(3)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8.关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说法正确的是()A. “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 “不敢高声语”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C. “恐惊天上人”表明声音在真空中传播最快D. 说话的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B、“不敢高声语”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人说话声音是由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分析】(1)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人耳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声源处.(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9.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A.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石块先落地B.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C. (c)图:给一直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D. (d)图:敲击右边音叉,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答案】C【解析】【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和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知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故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同时落地,故A正确;B、在地球上能完成“覆杯实验”是因为大气压强能支撑杯中水柱,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强,纸片会掉落下落,故B错误;C、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不受气压和重力影响,在月球上可以完成,故C正确;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小球不会弹起,故D错误.故选C.【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都为g,同时下落,在落地前有相同的速度;(2)地球上,大气压可以支持10.3m高的水柱;(3)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10.声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B.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C.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答案】C【解析】【解答】解:A、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故A错误.B、物体不振动,是无法发出声音的,故B错误.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故选C.【分析】防治噪声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声音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的传播过程.11.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C【解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可以减少汽车行驶时噪声带来的影响B. 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可逐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C. 人走向由平面镜制成的衣帽镜时,他在镜中的像变大D. 用遥控器遥控电视频道时,通常利用了红外传感器【答案】 C【解析】【解答】A、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以减少汽车行驶时噪声带来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B、太阳能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减少了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可逐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不符合题意;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人走向衣帽镜时,他在镜中的像不变,C符合题意为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一:声现象(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一:声现象一、选择题1.(2019湘潭,17)图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A.孔明灯在上升过程中,只受浮力B.紫砂壶属于连通器C.司南能够指南北是利用了磁体受地磁场的作用D.正在发声的编钟在振动2.(2019徐州,1)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这两种情况声音的主要差别是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3.(2019天水,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的是()A.手指蘸水摩擦杯口发声,同时增加杯中的水量B.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C.室内收音机播音时,导致喇叭前方的烛焰摇晃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4.(2019孝感,1)如图,是四个与声现象相关的图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声B.图乙可以探究音色与频率的关系C.图丙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D.图丁的倒车雷达可以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5.(2019益阳,2) 有关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其响度B.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音调C.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能分辨出《二泉映月》是用二胡演奏的,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声时音色不同6.(2019咸宁,14)远古时代,鼓被赋予神秘色彩。
如图是湖北崇阳出土的商代铜鼓史。
关于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能在真空中传播B.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C.鼓声的音色与鼓的材料、结构无关D.区分鼓声和其他乐器声是根据音调不同7.(2019绵阳,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桌边。
先用较小的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位置不动,再用较大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A.响度变大B. 响度变小C. 音调变高D. 音调变低8.(2019赤峰,5)关于图中的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中敲打鼓面,附近的烛焰跳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乙中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丙中弹吉它时,增大拨动弦的力度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D.丁中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钟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振动减弱9.(2019东营,7)如图所示,我国自主研发的彩虹﹣4无人机正在进行航空物探试验飞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人机在空中飞行时,始终受到平衡力的作用B.无人机匀速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C.地面操作人员通过超声波向无人机传递信息D.试验飞行中的无人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10.(2019东营,2)如图所示,目前声纹锁在门禁系统得到很好的应用,实现了传说中“芝麻开门”的神话。
专题01 声现象

专题01 声现象★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发声的物体是否在振动B.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C.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D.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答案】A【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2.北宋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提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可尽早听到来袭敌人的马蹄声。
这样做能尽早听到马蹄声的主要原因是()A.声音在土地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B.使马蹄声的音调变高了C.改变了马蹄声的音色D.提高了士兵的听力【答案】A【解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当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可以通过大地和空气同时向外传播,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所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时可以提前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做好准备,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3.在如图所示的小实验中,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甲图:时轻时重地拨动钢尺B.乙图:正在抽气的真空罩中的手机铃声C.丙图:改变塑料片划过梳子的速度D.丁图:发声的音叉弹开小球【答案】B【解析】A、如图,探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轻重拨动钢尺,钢尺的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A错误。
B、逐渐抽出瓶内的空气,瓶内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传声能力越来越差,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可以推知当瓶内是真空时,不能听到声音,说明声传播需要介质,故B正确。
C、如图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改变塑料片划过梳子的速度,改变梳子齿的振动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
D、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音叉的微小振动引起乒乓球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4.2022年4月16日我国的“神舟十三号”已成功返回,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乘坐着宇宙飞船“神舟十三号”邀游了太空。
专题1 声现象 (解析版)

B. 表演中的女高音和男低音指的是两者的响度不同;
C. 某同学发现音箱上小纸屑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D. 在教室中唱歌的声音比在教室外显得更加洪亮,是由于教室中有回声的缘故
【答案】B。
【解析】A.某同学弹奏吉他时,不断改变手按压弦的位置,改变振动的弦的长度,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弦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因此其目的是改变音调,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考点2
【经典真题】
(2022·湖南郴州)为了使所有学生都能更清楚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老师上课时常常使用扩音器。扩音器改变了声音的( )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频率
【答案】B。
【解析】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音调是声音的高低,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老师上课时常常使用扩音器,扩音器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A. “水瓶琴”的“琴声”因为振动产生;
B. 敲击不同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C. 敲击同一个瓶子,用力越大响度越大;
D. “琴声”通过水传播到小芳的耳朵
【答案】D。
【解析】A.“琴声”是瓶和水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不同的瓶子中水量不同,敲击不同瓶子时,瓶和水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因此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歌声通过空气传到观众耳朵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甲乙两人在月球上进行考察,若甲向上发射信号弹,则乙()
A.有可能看到闪光,但听不到响声B.有可能听到响声,但看不到闪光C.有可能先看到闪光,后听到响声D.有可能先听到响声,后看到闪光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1-声现象简答题(解析版)

2023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练习1-声现象简答题1.如图是家庭使用的高频声波驱鼠器,工作时,10m范围内的老鼠会被声波吓跑,而人却没有察觉,请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当距离超过10m时,驱鼠效果逐渐减弱,请解释原因。
【答案】见解析【解析】家庭使用的高频声波驱鼠器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老鼠能够听到,人耳听不到,所以老鼠会被声波吓跑,而人却没有察觉;当距离超过10m时,距发声体的距离变大,响度变小,所以驱鼠效果逐渐减弱。
2.小红用水壶向暖水瓶中灌注热水,小刚在一旁提醒她:“听,水快满了”,说话间暖水瓶中的水真的满了,小红疑惑的问小刚: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请你帮助小红解释其中的奥秘。
【答案】见解析【解析】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水越多,瓶内的空气柱越短,空气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来越高,就是凭借这一点,知道水快满了的。
3.在一次魔术表演中,一名驯兽师问他的小狗:“2+2等于几?”小狗立即叫了四声,观众为这条聪明的小狗所倾倒。
小狗真的会做算术题吗?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提示:在后台的助手有一个高频口哨)【答案】见解析【解析】小狗不会做算术题,在后台驯兽师的助手,吹了四下哨声,由于哨声频率太高,人类的耳朵听不见(人听不见高于20000Hz的超声波),而狗可以听到高达50000Hz的声音,它听到四下哨声,故立即叫了四声。
4.晚上在房间学习时,爷爷在厅堂看电视的声音很大,干扰了你的学习。
为保障你的学习,请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至少写出两种不同途径下减小干扰的方法。
【答案】见解析【解析】为保障学习,可利用以下减小干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比如让爷爷把电视的音量调小;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如关闭门窗;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比如戴上耳罩。
5.蝴蝶在花丛中飞行,它的翅膀不停地振动,我们却听不到声音,而蜜蜂飞行时我们却能听到声音,这是为什么?【答案】见解析【解析】人耳听觉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的频率在350Hz左右,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而蝴蝶飞行时,扇动翅膀的频率在5Hz左右,低于20Hz,所以人能听到蜜蜂飞行的声音,而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现象专题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有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它发出的声音B .月球上的宇航员可直接用语言交谈C .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能够传播声音D .以上说法都不对2、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A .岸──空气──水──鱼B .空气──水──鱼C .岸──空气──鱼D .岸──水──鱼3、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它的声学原理是( )A .声音的反射B .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C .声音在墙壁内传播D .利用回声加强原声4、一般说来,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似的,这样做是为了( )A.减弱声音的反射B.增强声音的反射C.提高声音的音调D.为了美观好看 5、医用听诊器的作用是( )A .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B .使振幅增大,响度增大C .减少声音的分散D .缩短听者距发声体距离6、(2011•北海)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 .宇航员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交谈D.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7、(201l•荆门)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下列说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B .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 .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8、经超声波探伤仪检测,刚竣工的三峡大坝坝体无一结构性裂缝,创造了人类水利建筑史上的奇迹.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听觉,原因是超声波的( )A .速度太快B .响度太小C .频率太高D .频率太低 9、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在远离地震中心、人无震感的区域, 次声波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由右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心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 )A .蝙蝠;B .海豚;C .猫;D .大象.10.如果用手按在自行车车铃的金属盖上,无论你怎样用力打铃,铃声也不会清脆。
这是因为手按在车铃上时( )A .影响了车铃的正常振动B .车铃就不会振动C .没有铃声传出D .车铃周围就没有了传声介质11、在敲响大古钟时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 A.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B.是大钟的回声 一些动物听觉的频率范围 蝙蝠 1000Hz~120000Hz 海豚 150Hz ~150000Hz 猫 60Hz~65000Hz 大象 1Hz ~20000HzC.大钟仍在振动D.大钟虽停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12.下雨打雷时,每一次雷电后,雷声总是隆隆不绝于耳,这是因为()A.声音的反射B.多次打雷的原因C.双耳效应D.雷声分裂所致13、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C.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14、如右图1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15、(2011宿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耳听不到16、(2011衡阳)使用随身听(MP3、MP4……)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就是改变了声音的()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17、(2011成都)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吉他声具有能量18、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A.声音越来越大B.声音越来越小 C.声音大小保持不变D.音调越来越低19、扬声的喇叭常常做成圆锥形状,这是为了()A.减小声音的响度B.减小声音的分散C.增大声音的振幅D.增加声音的音色20、(2011•临沂)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21、(2011•清远)古筝是一种弦乐器,演奏者一只手不断地变换按弦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弦发声时的()A.振幅 B.响度C.音色 D.音调22、要想提高二胡的音调,胡琴的弦应当( )A.松一些B.紧一些C.松紧不变,但用力拉弦D.松紧不变,快速拉弦23、(2011•恩施)我们之中的小男生,成长时声音逐渐改变了,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声带振动变快 B. 声带振动变慢C.声带振幅变小 D.声带振幅变大24、(2011•张家界)如图所示,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塑料吸管做的响笛,并将它不断剪短.这是在研究声音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C.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长短的关系25、(2011•宁德)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音调 B. 响度 C.音色 D.声速26、(2011•攀枝花)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 )A.响度 B. 音调 C.传播声音的介质 D.音色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B.“细声细语”指的是音调C.“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是音调 D“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响度28、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
2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乐音就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它不可能是噪声B.打开门窗,加快空气的流动,可以减弱马路上的噪音C.噪声可以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学习,但不会影响健康D.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减弱噪音30、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
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31、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
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32、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图3,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3、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A.通过科学研究,使所有声源都不发生振动B.将所有噪声源都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传出C.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两旁植种树木花草D.规定建筑工地上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34、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图1-1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A.该地有乐队,可以出租B.道路弯曲,注意行车安全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35、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36、(2011•株洲)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哪个方法有效合理 ( )A. 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器装置 B.在教室周围植树C.每个学生都戴个防噪声耳罩D.将教室的窗户打开37、(2011•宜昌)声波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和能量,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 播放歌曲 B.教师讲课 C.超声波洁牙 D.敲打西瓜鉴别生熟3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39、图2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A B 图2 C D40、汶川发生大地震后,救援人员争分夺秒抢救被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时,使用了种先进的生命探测仪,这种仪器可以隔着厚厚的掩埋层探测到仅有微弱呼吸、心跳的人体,你认为这种仪器的工作原理最没有可能的是:【】A.碳-14测定B.声波探测C.电磁波探测D.红外线探测二填空题1、(2011南京)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产生的.我们听声音就能判断谁在说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2、人说话、唱歌时发出的声音是靠声带的 ,并靠作为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
一切、和物质都能传播声音,鱼会被水下的划桨声吓跑,表明能传声;“土电话”表明能传声。
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3.听到声音的条件是有、与。
4.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个管子,甲同学听到了两下响声。
那么,第一下响声是从传过来,第二下响声是从传过来的,说明声音在中比在中传播得得快。
如果这根管子长为1120m,两次响声相隔3s,当时的气温为15℃,则管中的声速为。
5、甲把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乙在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甲听到两次响声。
如果铁管长为L,铁和空气传播声音的速度分别为V1、V2,求两次响声相隔的时间t= 。
6.雨夜,一闪电过后8S才传来雷声,声音隆隆持续6S才停止,放电的地方与你的距离是。
7.空气中,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人若要听清自己讲话的回声,则必须距障碍物 m以上,如果不到0.1s,回声的作用是。
8. (2011烟台)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三个音阶,则与这三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 .9、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有关。
向一个空暖水瓶中灌水,有经验的人凭声音就可知瓶是否灌满。
这是因为水灌得越多,空气柱变得越 ,气柱发出的音调越。
10.乐音的三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男同学一般总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
即 一般比女同学的低,其原因是声带振动的频率比女同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