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的国际化之路
吉利——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之路

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之路——吉利并购福特沃尔沃第一部分:企业基本情况介绍企业一:吉利控股集团一、企业简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
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超过200亿元,连续七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五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济南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年产40万辆整车、40万台发动机、4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集团现有吉利熊猫、帝豪、TX4以及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上海华普及中国龙等10余个系列,30多款整车产品;拥有1.0L-1.8L全系列发动机及相匹配的手动/自动变速器,通过收购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快速丰富了吉利自动变速器的产品线,为提升产品竞争力提供重要保障。
集团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拥有全球鹰、帝豪、英伦三大子品牌的500多家4S店和近千家服务站;投资数千万元建立了国内一流的呼叫中心,为用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快捷服务;率先在国内汽车行业实施了ERP管理系统和售后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了用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和市场信息快速处理。
吉利汽车累计社会保有量已经超过150万辆,吉利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二、企业的创立、成长、发展历程及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2003年,逐步进入汽车行业(起步阶段)1986年11月6日,李书福以冰箱配件为起点开始了吉利创业历程1994年4月,进入摩托车行业,1994年6月,中国第一辆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诞生1994年6月,中国第一辆豪华型踏板式摩托车诞生1996年5月,成立吉利集团有限公司,走上了规模化发展的道路。
1997年,进入汽车产业。
1998年8月8日,第一辆吉利汽车在浙江省临海市下线2001年11月9日和12月26日JL6360、HQ6360、MR6370、MR7130四款车登上国家经贸委发布的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公告,使集团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
吉利发展史简介

吉利发展史简介
1.创业初期
1997年,吉利汽车成立,初期主营业务是小轿车和皮卡车的生产
销售,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浙江嘉兴、上海、江苏、浙江温州等地。
2.国内销售稳步增长
2003年,吉利汽车实现首个年销售突破10万辆的目标,随后吉利汽车在国内一直保持着稳定的销量增长趋势,2009年销售达到了32万辆。
3.品牌国际化
2011年,吉利汽车推出了全新的品牌战略——全球化品牌“LEO”,并在巴黎车展正式对外发布。
此后,吉利汽车开始全面推动品牌国际
化和海外市场拓展。
4.并购沃尔沃
2010年,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球著名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并启动了吉利品牌全球化的计划。
收购沃尔沃是吉利汽车
进军高端汽车市场的重要策略之一。
5.全球化布局
2016年,吉利汽车进一步推动全球化布局,与多家国际企业签署
合作协议,加速海外市场拓展。
同年,吉利汽车推出了全新的高端品
牌Lynk&Co,标志着吉利汽车开始进军全球高端汽车市场。
6.智能驾驶和新能源车研发
随着汽车行业不断向智能化和新能源化的方向发展,吉利汽车也不断加大对智能驾驶和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投入。
吉利汽车于2017年成立了“蓝色基地”,专门研发智能驾驶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旨在推动吉利汽车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吉利汽车的品牌国际化

吉利汽车的品牌国际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汽车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逐渐增强。
吉利汽车作为中国知名汽车品牌之一,积极推动品牌国际化战略以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本文将分析吉利汽车的品牌国际化策略,并探讨其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一、品牌全球化的背景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迅速发展,吉利汽车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作为一个全球化的汽车生产企业,仅仅在国内市场上取得成功是远远不够的。
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吉利汽车必须通过品牌国际化来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高的利润。
二、吉利汽车的品牌国际化策略1.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吉利汽车积极与国际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合作,通过技术和资源的共享来加快自身的品牌国际化进程。
例如,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在技术共享、研发合作、市场推广等方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使吉利汽车得以借助沃尔沃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先进技术来提升自身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2. 市场份额扩大与品牌形象提升并重吉利汽车通过不断扩大在国际市场的市场份额来提升品牌的国际化程度。
除了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外,吉利汽车还通过参与国际知名赛事(如F1)、赞助国际体育赛事(如欧洲冠军联赛)等方式提升品牌形象,增强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3. 产品创新与技术升级吉利汽车注重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在设计、品质、性能等方面与国际汽车品牌保持竞争力。
通过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与国际知名设计公司合作,吉利汽车不仅在外观设计上做出突破,同时还通过提升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节能环保性能来满足国际市场对汽车品质的要求。
三、吉利汽车品牌国际化的成就与挑战1. 成就吉利汽车的品牌国际化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与沃尔沃汽车的合作,吉利在欧洲市场扩大了市场份额,并提升了品牌形象。
同时,吉利汽车还在澳大利亚、中东和南美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2. 挑战尽管吉利汽车在品牌国际化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吉利集团发展史

吉利集团发展史1. 创业与初期发展(1986年-2003年)吉利集团成立于1986年,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
创始人李书福先生以其敏锐的商业眼光和创新精神,带领吉利集团从一个小型机械厂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汽车制造企业。
在创业初期,吉利集团主要从事农用车辆的生产和销售。
然而,李书福意识到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并决定将公司的战略方向转向乘用车领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着手推动吉利汽车品牌的建设。
1997年,吉利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轿车——吉利美日。
虽然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和技术落后等挑战,但吉利凭借着实惠的价格和良好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2. 转型与国际化发展(2004年-2010年)进入21世纪后,吉利集团加速了转型和国际化的步伐。
2004年,吉利成功收购了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并成为中国首家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汽车制造商。
这次收购使吉利集团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内市场的地位。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吉利集团开始向海外市场拓展。
2006年,吉利汽车首次出口到欧洲,并在英国成立了自己的销售分公司。
此后几年间,吉利相继进军北美、南美等地区,并取得了一定的销售业绩。
3. 创新与品牌建设(2011年-至今)进入2011年后,吉利集团开始注重创新和品牌建设。
为了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吉利加大了研发投入,并与全球顶尖供应商合作,引入先进的技术和零部件。
2017年,吉利推出了全新品牌“Lynk & Co”,旨在打造高端智能互联汽车。
Lynk & Co以其前卫的设计、智能化的功能和卓越的性能,吸引了全球消费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此外,吉利集团还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早在2008年,吉利就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电动车型。
如今,吉利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之一,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应用。
4.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吉利集团一直致力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
吉利汽车-国际化分析

品牌战略
吉利旗下的车型是分品牌销售,在服 务上以技术服务平台化、品牌服务差 异化的模式来开展服务的。
帝豪,英文是EMGRAND,传递 “豪华、稳健、力量”的产品理 念,已上市车型包括帝豪 EC718,EC718-RV,EC715, EC715-RV,2010年上市车型是 EC825。
华普 民用小轿车
李书福 现任吉利集团董事长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 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 兰州、湘潭、济南等地建有 汽车整车和动力制造基地, 拥有年产40万辆整车、40万 台发动机、40万台变速器的 生产能力。 在乌克兰 科威特 印尼 设有工厂生产金刚、远景 等小型轿车
现有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吉利熊猫、上海华普、中国龙等八大系列30多个品 种整车产品;拥有 1.0L-1.8L八大系列发动机及八大系列手动与自动变速器。上述产品全部 通过国家的3C认证,并达到欧Ⅲ排放标准,部分产品达到欧Ⅳ准,吉利拥有上述产品的完全 知识产权。
吉利的诞生与发展,就如同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自主品牌制 造时代的曙光。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发展之路仍然漫长,所以吉利 更需要得到宽容、呵护与支持。从挑战者到突破者,吉利用技术 创新树立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竞争力,用“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 车”的企业理念推动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而 这就是吉利对于中国汽车工业乃至整个企业界的意义。
海外扩张战略
由于国内竞争激烈,吉利计划积极寻 求出口。 吉利高层表示,到2015年,吉 利在中国的年产量将由目前的30万辆增加 到170万辆。去年,吉利全球共销售了24 万辆汽车,包括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等海 外市场。据透露,随着产量的增加,吉利 还将在欧洲、非洲、美洲等地陆续开设新 工厂。
吉利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吉利汽车:从民营小企业到全球500强

吉利汽车:从民营小企业到全球500强作者:王深圳来源:《销售与市场·营销版》2019年第09期作为中国第一家民营轿车生产企业,吉利开启了中国民营企业造轿车的先河。
1998年,首辆吉利汽车在中国台州临海基地下线,2018年,吉利全年累计销量达150万辆,全年总收益达到1066亿人民币,市场占有率升至6.2%,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
仅用了20余年的时间,吉利便从地方民营小企业,发展成为全球布局的世界500强企业,旗下更是拥有吉利、沃尔沃、领克、宝腾、路特斯等诸多品牌。
吉利是如何做到的?面对未来,面对新形势,吉利又有哪些布局?价格屠夫,像卖白菜一样卖汽车当1998年李书福决定造汽车的时候,他身边的很多人,包括家人和董事会都觉得他是个疯子,没有人相信他能造车成功。
因为从当时的背景来看,无论是技术、政策,还是资金、人才,都存在着各种制约。
但李书福就是如此执拗,没有技术人才,他就找到公司3个有过汽车改装经验的员工,买下奔驰、宝马、丰田等各种车型拆解研究;没有国家准入,他就买下四川一家监狱的汽车厂;没有资金,他开创了“老板工程”,将汽车制造厂分成若干分厂,并承包出去。
“在我看来,汽车不过就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
”那句让他被奉为“汽车疯子”的狂言正是对当时处境的倔强回应。
那时,李书福打出了“造中国最便宜轿车”“造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的口号,并在一开始就扮演了价格屠夫的角色,用廉价轿车打开了国内市场。
这一点在“豪情”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1998年8月,在经历种种困难之后,吉利汽车自主研发的第一台轿车豪情在浙江临海正式下线。
随着豪情的面世,汽车的价格从神坛跌落,其3万元左右的超低价位引发了同类经济型轿车市场的降价潮。
凭借民营企业灵活的机制,吉利将家庭轿车的价格门槛一路拉低,企业销量也实现了快速增长。
战略转型,内外兼修双驱动2007年,吉利实现汽车销售21.8万辆,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二。
但繁荣背后,李书福也看到了低价策略的潜在危机:合资品牌的价格正在不断下探,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若不及时调整策略,中国自主品牌的低价优势迟早丧失殆尽。
加快吉利汽车国际化发展的建议

加快吉利汽车国际化发展的建议吉利汽车是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近年来开始着手实施国际化战略。
为了加快吉利汽车的国际化发展,以下是一些建议:1. 提升品牌形象:吉利汽车需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通过有效的广告和宣传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国内市场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塑造出品质可靠、性价比高的形象。
2. 优化产品设计:吉利汽车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设计和技术水平,以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与国际知名设计机构或设计师进行合作,引入前沿的设计理念和流行元素,提升产品的时尚感和吸引力。
3. 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吉利汽车需要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与国际著名的汽车制造商合作,借鉴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吉利汽车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4.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吉利汽车应当积极参与国际性汽车展览和汽车赛事,通过展会和比赛等活动,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积极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把握其潜在的消费需求和增长机会。
5. 建立全球销售网络:吉利汽车需要在国际市场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通过与当地经销商合作,建立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
培养和提升海外销售团队的能力,争取更多的销售机会。
6. 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吉利汽车应根据国际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定制化服务。
开发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色车型和配置,满足消费者对于个性化、独特品味的需求。
7. 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吉利汽车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确保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售后服务的及时性。
完善售后服务网络,提供优质的保修和维修服务,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和满意度。
8. 重视环保和节能:吉利汽车需要注重环保和节能,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开发出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满足国际市场对环保和节能的需求。
9.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吉利汽车需要加强对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
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培养高素质的研发和管理人才,提升吉利汽车的国际竞争力。
吉利汽车品牌发展史

吉利汽车品牌发展史吉利汽车是中国的一家知名汽车品牌,成立于1986年,总部位于浙江省宁波市。
吉利汽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从那时起,吉利汽车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逐渐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吉利汽车的创始人是李书福先生,他在1986年创办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始了吉利汽车的创业之路。
当时,吉利汽车主要从事摩托车和三轮车的生产和销售。
然而,李书福先生意识到汽车市场的潜力巨大,于是决定将公司的业务重点转向汽车制造。
在1990年代初,吉利汽车开始了自主研发和生产汽车的尝试。
1994年,吉利汽车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轿车——吉利美人豹。
虽然这款车在外观和性能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但它标志着吉利汽车进入了汽车制造领域。
此后,吉利汽车相继推出了多款轿车和SUV车型,逐渐扩大了产品线。
2001年,吉利汽车推出了自己的首款自主研发的轿车——吉利帝豪。
这款车在外观和性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吉利帝豪的成功使吉利汽车在国内汽车市场上崭露头角,并开始向国际市场拓展。
2003年,吉利汽车开始了国际化战略,与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合作,成立了吉利沃尔沃汽车有限公司。
这一合作使吉利汽车获得了沃尔沃汽车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
吉利沃尔沃汽车的成立标志着吉利汽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者对品质和安全的要求提高,吉利汽车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2007年,吉利汽车推出了自己的首款自主研发的豪华轿车——吉利帝豪GL8。
这款车在外观、内饰和配置方面都达到了国际水平,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2010年,吉利汽车收购了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品牌和技术,成为中国第一家拥有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的企业。
这一收购使吉利汽车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也为吉利汽车进军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吉利汽车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新款车型,提升产品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利汽车的国际化之路研究97目录:一、公司简介 (2)二、吉利汽车国际化战略年表 (3)三、吉利的国际化之路 (5)寻找国际资本 (5)寻找国际市场 (7)寻找合作伙伴 (9)寻找国际发展壮大的机会 (11)四、吉利国际化进程中的人力资源策略 (11)五、吉利的战略性人力资本开发体系与内生性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分析与展望 (12)六、吉利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15)七、吉利收购沃尔沃后的品牌升级策略 (16)八、结语 (17)参考文献: (18)一、公司简介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
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超过200亿元,连续七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五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临海、宁波、路桥和上海、兰州、湘潭、济南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拥有年产40万辆整车、40万台发动机、4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集团现有吉利熊猫、帝豪、TX4以及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上海华普及中国龙等10余个系列,30多款整车产品;拥有1.0L-1.8L全系列发动机及相匹配的手动/自动变速器,通过收购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快速丰富了吉利自动变速器的产品线,为提升产品竞争力提供重要保障。
0 集团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拥有全球鹰、帝豪、英伦三大子品牌的500多家4S店和近千家服务站;投资数千万元建立了国内一流的呼叫中心,为用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快捷服务;率先在国内汽车行业实施了ERP管理系统和售后服务信息系统,实现了用户需求的快速反应和市场信息快速处理。
吉利汽车累计社会保有量已经超过150万辆,吉利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二、吉利汽车国际化战略年表2002年12月23日,吉利集团与韩国大宇国际株式会社在宁波正式签定全面技术合作协议。
2004年6月18日,吉利汽车一批共320辆吉利及华普轿车于上海外高桥沪东码头装船出口运往中东。
至此,吉利旗下豪情、美日、优利欧、华普、美人豹均已进入国际市场。
2005年5月30日上午,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会大厦同IGC集团隆重举行了整车项目合作及CKD项目合作签约仪式。
2006年10月24日,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英国伦敦皇家花园酒店,代表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上海华普,与英国锰铜控股公司(MBH)正式签署合资生产名牌出租车的协议。
这是吉利向海外迈出的重大一步。
2006年12月,吉利签署海外第一个SKD组装项目--俄罗斯项目。
首批300辆自由舰将在07年一季度正式投产,吉利海外扩张战略终于迈出坚定的一步。
2007年,在尼日利亚上市的是吉利旗下的自由舰和吉利金刚,市场反应较为热烈,投放市场的近千台吉利汽车被一抢而空。
2007年底,吉利汽车与俄罗斯罗里夫(ROLF)公司签订了价值15亿美元的整车供货合同,5年内向其供货20万辆汽车。
另一方面,吉利汽车还在继续加大与俄罗斯另一汽车公司因科姆公司的汽车组装合作。
2008年8月,吉利宣布投资2.7亿美元在墨西哥León城建立一座汽车组装工厂,另外围绕汽车工厂吉利还将投资2.3亿美元建造一座工业园。
吉利在墨西哥建成的汽车工业园最终将提供2000个工作岗位,整车年产能将达30万辆。
2009年12月23日,吉利与福特同时宣布就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的所有重要商业条款达成一致。
2010年3月28日,吉利汽车在瑞典哥德堡与福特汽车公司签署了正式收购沃尔沃的协议18亿美元的收购价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至今为止金额最大的海外汽车收购案。
收购将在三季度完成。
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和福特首席财务官刘易斯·布思在英国伦敦共同出席交割仪式。
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日在伦敦宣布,已经完成对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
到2015年,吉利汽车将拥有以左、右舵兼顾,满足各国法规和消费习惯的15个系列42款整车;拥有满足国内外法规要求的汽、柴油兼顾的8个系列发动机、7个系列MT手、自动变速器、3款ECVT无级变速器;开展混合动力轿车研发和吉利方程式赛车项目。
到2015年,在海外建成十五个生产基地,实现三分之二外销的目标。
使吉利汽车成为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品牌。
三、吉利的国际化之路寻找国际资本吉利汽车作为一家生产自主品牌轿车的民营企业,发展初期不被社会认可,在国内寻找资本更非易事。
但是吉利汽车渴望通过资本市场和多种融资渠道来推动自身更快更好地发展。
经过努力,吉利汽车在2003年—2008年期间,通过部分参股上市公司之控股公司并与上市公司合资,进而全面收购控股公司及向上市公司注入核心资产,最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实现整体上市。
1、参股与合资:2003年初,吉利汽车确定了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国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 )作为上市合作者,开始了一系列的资本运作。
2003年4月,董事长李书福协议收购PG公司32%股份,间接持有国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 )8亿股股份;同年5月和11月,国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的全资子公司Centurion Industries Limited和Value Century Group Limited分别与浙江吉利美日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合营成立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和上海华普国润汽车有限公司两家合资企业,股权比例中方53.19%,外方46.81%。
至此吉利汽车成功参股香港上市公司,完成资本运作第一步,集资近6亿元人民币。
2004年3月,国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更名为“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
2、收购上市公司2005年5月,浙江吉利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经国家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总局批准,以1.53亿港元即每股0.09港元收购Proper Glory Holdings Inc公司68%的股份,加之李书福已持有的32%股份,全面收购了PG公司,即时持有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25亿股,占60.68%股份,顺利完成控股上市公司的关键步骤。
3、发行可转换债券2006年4月,花旗环球金融有限公司受托成功发行了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1亿美元的五年期零息可转化债券。
至此,吉利汽车已在香港资本市场共募集了约13.6亿人民币的资金,使浙江吉利汽车和上海华普国润两家联营公司的总资本从港币10亿4仟6佰万元大幅增加至港币25亿7仟3佰万元,解决了吉利汽车未来两年新产品研发、新工厂建设和设备技术改造等重要投资计划所需的资金。
2006年12月至2007年4月,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 )的全资子公司Centurion Industries Limited与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分别成立了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浙江陆虎汽车有限公司和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等三家合资公司,股权比例中方53.19%,外方46.81%,至此吉利汽车控股在国内的合资公司增至五家,注册资本增至港币33亿5仟万元。
4、成功发行新股2007年2月,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 )实现配售现有股份及认购新股份6亿股,直接融资6.36亿港元,其中4.1858亿港元用于上海英伦帝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
通过上述资本运作,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 )总股本约从41.2亿股增至52.01亿股,PG公司占比从60.68%降为48.07%。
2003年-2008年间通过发行可转债、增发新股及历年分红再投资,合计融资超过27亿元人民币,并将该等资金全部投入国内汽车产业。
5、股权置换为了扩大上市公司规模,提升上市公司形象,增强上市公司的国际化融资能力,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再次大手笔运作,拟将五家合资公司中中方投资人持有的44.19%的股权转让给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0175.HK)的全资子公司(外方投资人),从而换取上市公司股份。
通过换股,使上市公司总股本达到64.89亿股,大股东持股比例从48%增至58%,再次确立控股地位,经过漫漫十个月的层层审批,国内首例跨境换股终于获批。
6、整体上市后的展望一是打造国际化的资本链条。
通过股权置换后,上市公司(0175.HK)将持有合资公司91%的股份,合资公司的资产和损益都能在香港上市公司(0175.HK)的年报中集中体现。
上市公司(0175.HK)将汽车业务精心梳理,让业务和资本密切结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体公司来从事汽车研发、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和整车销售业务,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资本链,为吉利集团的未来业务发展提供了国际空间。
二是打造国际化的融资平台。
香港作为国际性金融中心,吉利汽车通过在香港的上市与越来越多的国际跨国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财团等建立了密切关系,同时也在与他们加强包括资本合作在内的一切有可能的合作,这对吉利汽车资本国际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更将促进吉利汽车全面的国际化发展。
寻找国际市场目前,世界汽车行业排名前十位的跨国汽车巨头都已经进入中国。
国内汽车中高端市场以德系、日系为主的合资、进口品牌夺取了绝大多数的份额;经济型轿车与低端轿车市场层级,虽然是自主品牌目前唯一能站得住脚的领域,但合资汽车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与品牌号召力,同时也针对国人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文化,实行价格战,使得这一层级的市场竞争极为激烈,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只能在市场缝隙中艰难成长。
面对国内汽车市场这样的一个环境,吉利清醒地了解国内外汽车行业的格局,寻找突围的策略,选择市场国际化,打开一条光明之路。
首先,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但吉利毕竟在低端市场站稳了脚,这对吉利发展国际市场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次,全球一体化发展,国际投资、贸易等壁垒已经不断破除,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汽车消费迅速兴起,让已具备较高水平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之一的吉利汽车,有了切入国际市场的机会;再次,自主品牌汽车走出国门,建立全球品牌,通过树立国际品牌形象来提升品牌影响力,以一种更高的姿态与国际汽车巨头展开竞争,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走向海外过程中,吉利汽车品牌不断得到技术强化和品牌提升,反过来使国人改变了对吉利的成见。
这就是以另外一种形式参与国内的汽车市场竞争。
2003年,吉利汽车在上海设立国际贸易公司开始拓展国际市场。
2008年吉利汽车实现海外汽车销售出口达到37289台,比2007年的21111台增加16178台,增长77%,相比其他中国汽车企业,吉利汽车出口量排名第三,占到中国汽车出口总量约15%的份额。
吉利汽车在国际市场的运营中充分立足当地,实施本土化建设,积极利用集团的产品、技术、品牌等资源,通过与海外公司的合资、合作以及独资等模式,在多个国家建立起自己的组装生产基地、销售渠道、经销网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