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操作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课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课
在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课中,您可能会涉及到以下内容:
1、实验设计: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设计实验,包括指定实验目的、确定因变量和自变量,以及设置对照实验等。
2、实验操作: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包括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记录实验数据,以及分析实验结果等。
3、科学方法:学生需要学习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分类、归纳和演绎等方法。
4、科学探究: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和交流结论等。
关于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课,我建议您:
1、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
2、注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数据分析能力。
3、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结果与科学原理之间的关系。
4、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和进行探究。
5、注重与生活实际的,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步骤总结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步骤总结实验一:物质的热传导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物质的热传导现象,了解不同物质导热性质的差异。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
包括:烧杯、水、铜棒、铝棒、木棒、塑料棒等。
2. 取一个烧杯,加入适量的水。
3. 在同样的时间内用铜棒、铝棒、木棒和塑料棒分别搅拌水中的某一位置。
4. 观察烧杯中不同位置水温的变化。
记录每个位置的时间和温度。
5. 总结实验结果,比较不同材料导热性的差异。
实验二:声音的传播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方式和速度。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
包括:铃铛、钢索、手电筒等。
2. 将铃铛高高地吊起来。
3. 一人用手电筒照射铃铛,另一人拉动钢索以产生铃铛的声音。
4. 依次将钢索放在不同介质中,如空气、水、金属等。
5. 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实验三:光的折射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研究光的传播方式。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
包括:玻璃杯、水、透明纸等。
2. 将玻璃杯倒置在透明纸上,并且用透明纸围成一个较高的边缘。
3. 在玻璃杯中注入适量的水。
4. 从上方倾斜地注入一束光线,观察光线在水中的传播情况。
5. 按一定角度改变入射光的方向,观察光线的折射情况。
实验总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了解了物质的热传导、声音的传播以及光的折射。
这些实验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了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式,丰富了我们的科学知识。
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不同材料的导热性、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以及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情况存在差异,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些现象的理解。
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课《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操作手册

11
合上开关,用电磁铁(钉头或钉尾)去吸引大头针,然后断开开关,数一数被吸大头针的数量,并记录(0.5);重复2次,记录好数据(0.5)。
1分
12
比较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电池节数会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电池节数多,电磁铁的磁力就大,电池节数少,电磁铁的磁力就小。
1分
备注
拓展学习资料:电磁铁的磁力和电流大小成正比,电流越大,磁力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磁力越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和铁钉粗细也有关系,铁钉越粗,磁力越大,但是铁钉粗细有限度的,达到一定的直径,磁场就饱和了,必须增加电流来增加磁力。
科学实验操作手册(教师版)(六年级来自册)课题电磁铁
教材页码
P12
实验名称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实
验
目
的
1.学会制作一个电磁铁。
2.能够用对比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3.知道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线圈匝数有关。
实
验
器
材
教师演示
大铁钉1个、长细导线或漆包线1根、电池3节、电池盒3个、开关1个、大头针1盒、导线若干
1分
8
将刚才的装置(铁钉上均匀的缠绕细导线30匝),与2节电池、2个电池盒、1个开关、导线若干,组成电路。
0.5分
教师自制实验记录表;
9
合上开关,用电磁铁(钉头或钉尾)去吸引大头针,然后断开开关,数一数被吸大头针的数量,并记录(0.5);重复2次,记录好数据(0.5)。
1分
10
将刚才的装置(铁钉上均匀的缠绕细导线30匝),与3节电池、3个电池盒、1个开关、导线若干,组成电路。
学生分组
大铁钉1个、长细导线或漆包线1根、电池3节、电池盒3个、开关1个、大头针1盒、导线若干
六年级下册实验操作步骤

六年级下册实验、活动、制作及仪器认识使用实验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课细胞)实验目的: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各有什么不同。
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放大镜等。
实验步骤:(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2)将洋葱切开,掰下一块嫩的鳞叶,用小刀在洋葱鳞叶片内壁划一个“井”字,用镊子取下“井”中洋葱内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3)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如水不足,可沿盖玻片边缘滴加;若水分过多,可用吸水纸吸掉;(4)从盖玻片的一边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在盖玻片的另一边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5)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做成可进行观察。
趣味制作1 制作细胞模型(第一课细胞)制作材料:一包无色明胶一个长方形或圆盒子,各种颜色的橡皮泥或塑料泡沫。
制作方法:1、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种细胞的样子画在纸上。
2、名叫溶解在温水中,再把它倒进一个长方形的盒子里(模拟植物细胞)或一个圆形盒子里(模拟动物细胞)。
3、用橡皮泥把或塑料泡沫模拟某种植物或动物细胞中的结构,在明胶凝固之前把它插在明胶中。
实验2: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第六课摆的秘密)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摆摆动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实验材料:细线、钩码、铁架台、秒表。
实验过程:实验一: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摆幅大小、摆绳长短不变)1.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
(测量3次,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3.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锤的重量增加。
然后,测量新摆摆动十秒摆动几次,并进行记录。
(测量3次)4. 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锤的重量再增加。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1—4单元实验操作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1—4单元实验操作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实验操作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实验器材:显微镜、池塘水、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实验过程:1、制作装片1)准备好一块载玻片;2)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3)在池塘水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4)轻轻盖上盖玻片;5)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2、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1.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2.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清楚的物体影像;3.辨别是否是生物;实验结论:水中有微生物。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实验操作一:白糖的加热实验实验材料:汤匙、蜡烛、火柴、糖实验过程:1、取一小匙白糖用蜡烛加热;2、白色固体颗粒白糖先化成液体白糖;3、继续加热颜色逐渐加深,直至炭化,闻到焦味,甚至燃烧;实验结论:白糖加热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然后发生了化学变化。
实验操作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实验材料:小苏打、白蜡、玻璃杯、小勺、木条、火柴、蜡烛实验过程:(1)、取一只玻璃杯,倒入(3)匙醋,然后小心地倒入(1)匙小苏打;我们会听到(嗤嗤的响声),看到( 冒气泡),说明(有气体产生);(2)、盖上一块玻璃片;用手触摸玻璃壁外壁,感觉(有点凉);(3)、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中,看到(火焰熄灭);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会看到(蜡烛的火焰熄灭),说明产生的气体可以(灭火);(4)、杯中的液体是(醋酸钠);实验结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物质——二氧化碳,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实验操作三:铁生锈实验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钉在木板中的部分没有生锈;实验材料:3个盘子、3枚铁钉、水、菜油;实验方法: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实验现象:铁钉在空盘子中有点生锈,在油盘子中没有变化,在水盘子中锈更多;实验结论: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原因分析:空气中有水分,水中也有空气,铁钉在空盘子和水盘子中都生锈了,所以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
部编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必掌握实验

部编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必掌握实验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掌握下册科学教材中的必要实验,加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培养动手实践和观察实验结果的能力。
实验材料- 水杯- 水- 铅笔- 磁铁- 沙土- 情景卡片实验一:水的长途运输1. 实验步骤:- 准备两个水杯,一个装满水,一个空杯。
用铅笔在两个水杯上画上标记线,以便比较观察。
- 拿起装满水的杯子,将它经过不同的路线慢慢地倒入空杯。
- 观察水的流动情况以及杯子中的水位变化。
2. 实验结果:- 观察到水可以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杯子,形成水的流动和传输。
- 观察到杯子中的水位变化。
实验二:磁铁的吸引力1. 实验步骤:- 准备一个磁铁和一些小物件,如铁钉、纸夹等。
- 将小物件放在桌子上,将磁铁慢慢靠近小物件,并观察发生了什么。
2. 实验结果:- 观察到磁铁对铁质物体具有吸引力,可以吸引住铁质物体。
实验三:沙土中的生物1. 实验步骤:- 准备一些沙土和情景卡片。
- 将沙土放入透明中,并用情景卡片装饰,模拟沙土中的生物栖息环境。
- 观察内部的沙土以及情景卡片所呈现的生物栖息环境。
2. 实验结果:- 观察到沙土中存在着多样的生物,它们栖息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了一个小生态系统。
实验四:光线的传播1. 实验步骤:- 准备一张纸和一个小孔。
- 将纸放在平整的桌面上,用小孔让光线透过纸。
- 观察光线透过纸的情况。
2. 实验结果:- 观察到光线可以透过小孔传播,形成明亮的影子或光斑。
实验五:热的传递1. 实验步骤:- 准备一个热水杯和一个冷水杯。
- 将热水倒入热水杯,冷水倒入冷水杯。
- 用手同时触摸两个杯子的外部侧面,并观察感受。
2. 实验结果:- 观察到热水杯比冷水杯的外部侧面更热,热的传递可以通过接触的方式进行。
实验六:受力的影响1. 实验步骤:- 准备一些小物体,如玻璃球、小车等。
- 将小物体分别放在不同的位置,如平地、斜面、坡道上,并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
2. 实验结果:- 观察到小物体在不同位置受到不同的力的影响,其运动情况不同。
(2024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总览

(2024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总览实验1: 植物的光合作用- 目标: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 材料:小苗、太阳能灯、黑纸、透明塑料袋、水、测量器。
- 实验步骤:1. 将小苗放在太阳能灯下,测量并记录其初始高度。
2. 在小苗的一半叶片上覆盖黑纸,放在太阳能灯下,测量并记录其高度。
3. 将小苗放在透明塑料袋中,放在太阳能灯下,测量并记录其高度。
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小苗生长情况,得出结论。
实验2: 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 目标:观察和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探究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
- 材料:冰块、水、锅、火源、温度计、玻璃杯。
- 实验步骤:1. 将冰块放在玻璃杯中,测量并记录其温度。
2. 加热锅中的水,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记录温度。
3. 继续加热,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记录温度。
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实验3: 磁铁的吸引与排斥- 目标:观察和了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探究磁性的基本原理。
- 材料:磁铁、纸片、铁钉、铜钉。
- 实验步骤:1. 将磁铁静置在桌面上,观察并记录其属性。
2. 使用纸片将磁铁的一极标记出来,放置在桌面上。
3. 将铁钉靠近磁铁,观察并记录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4. 将铜钉靠近磁铁,观察并记录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5.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磁铁的吸引和排斥规律。
实验4: 音的传播- 目标:观察和了解声音的传播,探究声音的基本特性。
- 材料:玻璃杯、水、锤子、弦。
- 实验步骤:1. 拿起锤子敲击玻璃杯,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传播情况。
2. 用手指沾湿水后轻轻摩擦玻璃杯边缘,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传播情况。
3. 拨动弦,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传播情况。
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
实验5: 电的通路- 目标:通过搭建电路实验,了解电的通路和导体的特性。
- 材料:电池、电灯泡、导线、开关。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实验一: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材料:1. 手电筒2. 不同颜色的透明玻璃板3. 毛玻璃4. 透明水杯5. 水实验步骤:1. 将手电筒对准墙壁,打开手电筒让光照射在墙壁上,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并在记录本上写下你的观察结果。
2. 将透明玻璃板放在光线上,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并记录下你的观察结果。
3. 用毛玻璃挡住光线,再次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并记录下你的观察结果。
4. 倒入透明水杯里的水,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并记录下你的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1. 光在直线上传播,没有发生弯曲。
2. 光通过透明玻璃板后,路径发生了弯曲。
3. 光经过毛玻璃后,路径变得模糊不清。
4. 光通过水杯里的水后,路径发生了弯曲并且发生了色散。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在真空和同种介质中传播是直线传播,不发生弯曲。
2. 光通过透明玻璃等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作用,光线会发生折射并改变传播方向。
3. 光通过毛玻璃等粗糙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散射作用,光线会被散射而路径变得模糊不清。
4. 光经过水等介质时,由于介质的折射和色散作用,光线会发生折射和颜色分离现象。
实验二:探究空气的压缩性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证明空气是有弹性的,即具有压缩性质。
实验材料:1. 空气压力计(可以使用注射器)2. 水杯3. 水实验步骤:1. 将水倒满水杯,确保水杯里没有气泡。
2. 将空气压力计的注射器插入水杯中的水中,并确保注射器里没有气泡。
3. 慢慢把空气压力计的注射器缓慢抽出一部分空气,观察水面上方是否会出现气泡,并记录下你的观察结果。
4. 再次慢慢抽出一部分空气,观察水面上方是否会有更多的气泡,并记录下你的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随着空气被抽出,开始观察到水面上方出现气泡,当继续抽出一部分空气时,水面上方的气泡也变多。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空气具有压缩性,当空气被抽出时,水杯中的水会受到外部压强的减小而膨胀,从而产生气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一、实验题目: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二、实验要求:说明植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三、实验器材:显微镜、洋葱、镊子、滴管、载玻片、针、盖玻片、吸水纸、纱布。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用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
3、用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4、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片表皮。
5、将撕下的表皮放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针将其展开。
6、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先将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边缘再慢慢把盖玻片放平,制成临时切片。
7、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置,调好后组织学生顺序观察。
8、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A、要尽力选薄一些的洋葱表皮,制成临时切片。
B、为了看得清楚,可用红墨水染色。
方法是:将一滴红墨水滴到盖玻片的边上。
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水。
红墨水就被吸了过去,表皮就被染色了。
2、观察口腔粘膜细胞一、实验题目:观察口腔粘膜细胞。
二、实验要求:说明动物身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
三、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食盐水溶液、滴管、牙签、高锰酸钾溶液、镊子、纱布。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擦净载玻片、盖玻片,在载玻片上滴一滴食盐水溶液。
3、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的牙签,在口腔壁上轻轻刮几下(牙签上就附着一些口腔粘膜细胞)。
4、把牙签上附的口腔细胞在载玻片食盐水中涂一下,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口腔粘膜切片。
5、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好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
6、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3、测定食物营养成分一、实验题目:测定食物营养成分。
二、实验要求:认识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三、实验器材:米饭、瘦肉、肥肉等多种食品。
纸、镊子、小刀、火柴、酒精灯、污物桶、稀释的碘酒。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将某食品用小刀分割成三小块。
3、第一块滴上碘酒;第二块放在纸上,用小刀用力向下碾压;第三块放在火上烧。
观察分析该食物主要含有什么营养?根据是什么。
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A、测定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脂肪时,要在垫纸上用力碾压。
B、测定含不含较多淀粉时,要将碘酒加水进行稀释。
4、检验唾液消化作用实验一、实验题目:检验唾液消化作用实验。
二、实验要求:了解唾液的消化作用三、实验器材:烧杯(500毫升)、冷水、热水、百度计、试管①、试管②、试管③、淀粉、烧杯(50毫升)、试管架、稀释的碘酒、滴管。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将烧杯(500毫升)中倒入冷水,再倒入热水,用温度计测量调至42℃备用。
3、取试管③,装入少许淀粉,倒入适量冷水摇匀。
稍加沉淀后,分别等量倒入试管①、试管②,放入备好的热水中。
4、取烧杯(50毫升),收集一些学生的唾液。
倒入试管②中、摇匀。
5、将试管①、试管②,放入备好的热水中。
6、约几分钟后,用滴管在试管①、试管②中,各滴入1至2滴稀释了的碘酒。
7、稍加摇动后,即可清楚地看到实验效果。
8、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A、烧杯(500毫升)可改用保温杯,效果会更好。
B、热水温度要调至稍高于40℃的温度。
C、试管①、试管②加入的淀粉量要少。
D、碘酒要稀释。
E、向试管①、试管②中加入稀释的碘酒时,应在2滴左右,不可多加。
5、体验呼吸一、实验题目:测定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
二、实验要求:知道人体需要氧气。
三、实验器材:水槽、皮管、集气瓶两个、方玻璃片两片、火柴、带提柄的小蜡烛、污物桶、手表。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用集气瓶①、取一瓶外界空气,盖好备用。
3、用水槽、皮管、集气瓶②、方玻璃片取呼出气体一瓶,盖好备用。
4、点燃蜡烛,手拿提柄,送入集气瓶①,迅速盖好。
并同时测定,蜡烛从放入到熄灭,所需时间为多少秒钟,记录下来。
5、再点燃蜡烛,放入集气瓶②,同上法测定从放入到熄灭,所需时间为多少秒钟,记录下来。
6、研究分析两次实验结果。
7、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A、往集气瓶①、集气瓶②中放蜡烛,打开和关闭口时,要横向拉推玻璃片。
实验中各动作要稳、要快。
打开瓶口的空隙要尽量小。
B、取呼出气体时,将空气吸入肺内后,多憋一会儿(尽量多消耗些氧气)再呼出,这样实验效果会更好些。
测定集气瓶①、集气瓶②中蜡烛燃烧时间时,要尽量准确。
6、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一、实验题目: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二、实验要求:测一测自己的肺活量三、实验器材:胶皮管、2500ml大瓶子(可用大可乐瓶代替)、200ml 烧杯、水、水槽、笔、胶条。
有条件可直接用肺活量计四、操作步骤:1、选一个尽可能大的透明瓶子作为测量瓶,将胶条垂直贴在瓶上。
2、用200ml的烧杯向测量瓶中加水,每加200ml在胶条上做一刻度标记,直至加满测量瓶,做出完整的刻度标记。
3、找一个大水槽,向水槽中加入3/4容量的水。
4、将装满水的测量瓶倒扣在水槽中,不让瓶中的水流出来。
5、深吸一口气,然后通过胶皮管用力向倒置的测量瓶中呼出,呼气过程中不要停顿。
呼气完成时,迅速封住管口,记录瓶中气体的容量,这就是自己的肺活量。
7、做个生态瓶一、实验题目:模拟池塘生态系统二、实验要求:探究池塘生态系统的平衡三、实验器材:有盖的2l以上的透明广口瓶,小鱼(或小虾)两条、田螺两个、水草(如金鱼藻)两棵、洗净的沙砾、河水。
四、操作步骤:1、洗净玻璃瓶,并用开水烫一下瓶子和瓶盖。
在瓶子中放入3cm厚的沙砾,再将河水倒入瓶中至瓶口6cm左右。
2、待瓶内水澄清后,放入水草和水生动物,拧紧瓶盖,并在瓶子上贴标签,注明制作日期、制作者姓名。
3、将制作好的小生态瓶放在不直接被阳光照晒的窗台上,或有其他光源照射的地方。
4、在一周内,每天观察自制的生态瓶,将瓶内情况记录在下面的表8一、实验题目:制作自己的望远镜二、实验要求:制作自己的望远镜三、实验器材:胶带、剪刀、硬纸、透镜。
四、操作步骤:1、用硬纸片制作两个纸筒,使其中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在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在其中自由滑动。
2、将两片透镜分别固定在两个纸筒上。
3将安装好透镜的两个纸筒插合在一起,就制成了自己的望远镜。
4、用眼睛靠近纸筒的一端,观察远处的物体;滑动纸筒,直到物体清晰为止。
注意:千万不要用望远镜观察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9、火箭飞行原理(一)一、实验题目:反冲现象(一)。
二、实验要求:认识反冲现象。
三、实验器材:长气球、铁丝、粗细合适的塑料(其他材料也可)管一段、胶条。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将小而长的气球,装上粗细合适的塑料管作为喷嘴。
3、在喷嘴及气球上方,用胶条各粘一个细铁丝弯成的小环。
4、将铁丝穿入粘在气球上的小环内。
5、架好铁丝,吹鼓气球,放气,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6、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A、气球皮要选小而长的,这个形状吹鼓后便于架设。
B、铁丝架设坡度,应随反冲力大小加以调节,反冲力大,坡度可大一些。
10、火箭飞行原理(二)一、实验题目:反冲现象(二)。
二、实验要求:认识反冲现象。
三、实验器材:塑料瓶一个、铁架台、线绳、水、水槽。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取塑料瓶,剪去瓶口。
在瓶底上方约一厘米处,扎四个洞,扎通后将锥子向同一方向用力,使孔歪向同一边。
在瓶上方,离边半厘米处,扎两个洞,拴上线绳,吊于铁架台的铁环上。
将水槽放在瓶下。
3、实验时,将水倒入吊起的塑料瓶中,水即从瓶下部的洞向同一角度喷出。
在反冲作用下,瓶会向反方向转动。
停止后,即可进行二次实验。
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A、为延长实验时间,瓶可稍大一些,喷水孔可稍小一些。
B、拴绳时要调节好重心,使瓶旋转平稳。
11、火箭飞行原理(三)一、实验题目:反冲现象(三)。
二、实验要求:认识反冲现象。
三、实验器材:注射器、皮管、玻璃弯管、橡胶管垫。
四、操作步骤: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将注射器与玻璃弯管分别接在皮管两端。
在玻璃弯管旁边放一纸条,向下推注射器活塞,可见纸条被吹动,说明有气从弯管喷出。
从纸条弯的方向可知吹喷气的方向。
3、竖拿注射器,使皮管自然下垂。
4、反复上下拉推注射器,可看见在反冲作用下玻璃弯管被推向喷气方向的相反方向。
用力推活塞,排气速度加快,反冲力加大,弯管的动作幅度也跟着加大。
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A、注射器内一定要放入橡胶管或塑料管垫,以防推力过猛,毁坏注射器。
实验后将橡胶管垫取出。
B、若把玻璃弯管装在飞机模型内,就可以说明喷气产生冲力使飞机前进的原理;装入火箭模型内,也可以说明火箭发射原理。
12、做个火箭工程师一、实验题目:做个小火箭二、实验要求:做个小火箭三、实验器材:剪刀、长条形气球、硬纸板、不干胶、彩色笔。
四、操作步骤:1、在硬纸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剪下来,粘贴成圆筒。
2、在硬纸板上画出一个扇形,剪下后把它卷成圆锥形,固定在圆筒顶端。
3、在硬纸板上画出火箭尾翼,并用剪刀剪下来,用不干胶把它们粘在圆筒下端。
这样,火箭就做好了。
4、装饰自己的火箭,并给自己的火箭命名。
5、把自己的火箭带到室外。
将长条形气球装到火箭里,向气球内吹气,捏住气球的开口;把火箭顶端朝上放稳后,迅速松手,火箭会被射出。
估计自己火箭发射的高度。
6、重复上面的过程,改变向气球内吹气量的大小,看看火箭飞行的高度是否有变化。
7、调整火箭的尾翼,看看飞行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13、模拟人造卫星的飞行一、实验题目:模拟人造卫星的飞行二、实验要求:模拟人造卫星的飞行三、实验器材:乒乓球、1m长的线、胶带、锥子。
四、操作步骤:1、在乒乓球上扎一个小孔。
2、将线的一端系上一个小木棍,将小木棍送入乒乓球内,拉紧线。
3、把线的另一端捏在手中,并举过头顶,让乒乓球做圆周运动。
注意:要站在离同学远一些的地方。
旋转的乒乓球不要击伤同学或自己,不要让线绳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