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证明判定方法分类总结材料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几何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
全等三角形指的是具有相同形状和大小的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分别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对于解题和证明都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
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包括以下几点:(1)对应边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的对应边相等。
(2)对应角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的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的面积相等。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有以下几种方法:(1)SSS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SAS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夹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ASA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对角和夹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4)AAS判定法,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对角和一条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 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在解题和证明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几何证明中常常会用到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例如,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推导出它们的其他性质,进而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此外,在实际生活中,全等三角形的知识也有着一定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工程等领域,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以进行测量、设计和施工等工作。
总之,全等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对于学习和应用几何知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五种的证明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五种的证明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全等三角形(即三角形的所有对应边和角都相等)在几何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有着很多共性特征和性质。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常常需要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以便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下面我们将介绍五种判定方法,并给出它们的证明。
一、SSS法则(边边边全等)首先我们来介绍SSS法则,即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设有两个三角形ABC和DEF,已知AB=DE,AC=DF,BC=EF。
我们要证明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DEF。
【证明过程】由已知条件可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的三边分别相等。
所以可以得到以下对应关系:AB=DEAC=DFBC=EF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我们有以下结论:AB+AC>BCDE+DF>EF由于AB=DE,AC=DF,BC=EF,所以根据上述两个不等式可得:AB+AC>BCAB+AC>BC所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全等。
由于∠C=∠F,所以我们有以下结论:∠A+∠C+∠B=180°∠A+∠F+∠E=180°由于∠C=∠F,所以可以将两个等式相减,得到:∠B-∠E=0∠B=∠E四、HL法则(斜边-直角-斜边全等)由于∠A=∠D,∠B=∠E,所以可以使用AA法则证明三角形ABC 与三角形DEF全等。
我们介绍了五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它们的证明。
这些方法在解决几何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如果遇到类似的题目,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判定三角形的全等关系。
通过不断练习和思考,相信大家能够在几何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000字】第二篇示例:全等三角形是指具有完全相同的三边和三角形的一种特殊情况。
在几何学中,全等三角形之间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关系。
正确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关键。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归纳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解决几何问题有着关键作用。
下面就来对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一个全面的归纳。
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也就是说,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相对应的边的长度是一样的。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对应角的度数完全相同。
3、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因为对应边相等,所以三条边相加的总和也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由于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所占的空间大小也就一样。
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比如有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DEF,如果 AB = DE,BC = EF,AC = DF,那么三角形 ABC ≌三角形 DEF。
2、“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如在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DEF 中,AB = DE,∠A =∠D,AC = DF,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假设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DEF 中,∠A =∠D,AB = DE,∠B =∠E,那么三角形 ABC ≌三角形 DEF。
4、“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比如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DEF 中,∠A =∠D,∠B =∠E,BC = EF,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的。
5、“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在直角三角形 ABC 和直角三角形 DEF 中,如果斜边 AC =斜边DF,直角边 BC =直角边 EF,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四、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的方法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
例如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ABD,AB 就是两个三角形的公共边,是对应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五种证明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五种证明方法一:SSS判定法(边边边判定法)该方法基于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即三角形的三边相等。
假设有两个三角形ABC和DEF,若AB=DE,BC=EF,AC=DF,则可以得出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假设有两个三角形ABC和DEF,且已知AB=DE,BC=EF,AC=DF。
通过图形可以发现,若容器DAB将图形DEF旋转并平移后完全重合于ABC,则两个三角形全等。
因此,通过旋转和平移操作,将DEF旋转至直线AC上的点F与C匹配,同时将点F移动至点C。
由于线段DE和线段AC相等,而由已知条件可知线段DF与线段AC相等,所以线段DC也与线段AC相等。
因此,可以得出点C与点D重合,即三角形DEF重合于三角形ABC,证明了两个三角形全等。
方法二:SAS判定法(边角边判定法)该方法基于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即当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分别相等时,它们全等。
假设有两个三角形ABC和DEF,若AB=DE,角A=角D,BC=EF,则可以得出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假设有两个三角形ABC和DEF,已知AB=DE,角A=角D,BC=EF。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得出角D与角A相等,以及线段DE与线段AB相等。
通过这两个已知条件可以得出点D与点A重合,即三角形DEF与三角形ABC重合,证明了两个三角形全等。
方法三:ASA判定法(角边角判定法)该方法基于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即当两个三角形的两角和一边分别相等时,它们全等。
假设有两个三角形ABC和DEF,若角A=角D,角B=角E,AB=DE,则可以得出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假设有两个三角形ABC和DEF,已知角A=角D,角B=角E,AB=DE。
根据已知条件可以得出角D与角A相等,角E与角B相等,以及线段AB与线段DE相等。
通过这三个已知条件可以得出三角形DEF与三角形ABC完全重合,证明了两个三角形全等。
方法四:HL判定法(斜边和高判定法)该方法基于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即当两个三角形的斜边和高分别相等时,它们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HL)(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人教版)(学生版) 24-25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

专题12.7全等三角形的判定(HL)(知识梳理与考点分类讲解)第一部分【知识点归纳】【知识点一】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斜边、直角边(HL)(1)判定方法: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2)书写格式:如图,在Rt△ABC 和△Rt DEF 中,AB DE AC DF=⎧⎨=⎩ABC DEF ∴∆≅∆(HL)【知识点二】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全部适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HL”“SSS”“SAS”“ASA”“AAS”这五种方法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知识点三】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思路(1)已知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可用判定方法“SAS”“HL”“ASA”或“AAS”;(2)已知斜边对应相等,可用判定方法“HL”“AAS”;(3)已知一锐角对应相等,可用判定方法“ASA”或“AAS”.第二部分【题型展示与方法点拨】【题型1】用“HL”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例1】(23-24八年级上·广西南宁·期中)已知,如图,点A 、E 、F 、B 在同一条直线上,CA AB ⊥,DB AB ⊥,AE FB =,CF DE=(1)求证:CAF DBE ≌ ;(2)若25AFC ∠=︒,求D ∠的度数【变式1】如图,已知AB BD ⊥,CD BD ⊥,若用HL 判定Rt △ABD 和Rt BCD 全等,则需要添加的条件是()A .AD CB =B .AC ∠=∠C .BD DB =D .AB CD=【变式2】(23-24八年级上·北京朝阳·阶段练习)如图,BD CF =,FD BC ⊥于点D ,DE AB ⊥于点E ,BE CD =,若145AFD ∠=°,则EDF ∠=.【题型2】全等的性质与“HL”综合【例2】(23-24八年级下·山东青岛·期中)已知:如图AD 为ABC 的高,E 为AC 上一点,BE 交AD 于F 且有BF AC =,ED CD =.(1)问BF 与AC 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分别是什么?并说明理由.(2)直接写出ABC ∠的度数.【变式1】(23-24八年级上·山东菏泽·期末)如图,Rt ABC △中,90ACB ∠=︒,CD AB ⊥于点D ,EF AB ⊥于点F ,交AC 于点E ,BC BF =,连接BE 交CD 于点G .下列结论:①CE EF =;②CG EF =;③BGC AEB ∠=∠.其中正确的有()A .0个B .1个C .2个D .3个【变式2】(23-24八年级上·吉林·期末)如图,在ABC 中,M 为边BC 的中点,ME AB ⊥于点E ,MF AC ⊥于点F ,且BE CF =.若25BME ∠=︒,则A ∠=°.【题型3】全等三角形的综合问题【例3】(23-24七年级下·广东佛山·阶段练习)如图,ABC 中,AC AB >,D 是BA 延长线上一点,点E 是CAD ∠的平分线上一点,过点E 作EF AC ⊥于F ,EG AD ⊥于G .(1)求证:EGA EFA ≌△△;(2)若2BEC GEA ∠=∠,3AB =,5AC =,求AF 的长.【变式1】(23-24八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如图,EB 交AC 于点M ,交FC 于点D ,90E F ∠=∠=︒,B C ∠=∠,AE AF =,给出下列结论:12∠=∠①;②BE CF =;③ACN ABM ≌;CD DN =④,其中正确的有()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变式2】(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京·阶段练习)如图,ABC 中,AH BC ⊥,BF 平分ABC ∠,BE BF ⊥,EF BC ∥,以下四个结论:①AH EF ⊥,②ABF EFB ∠=∠,③AF BE =,④E ABE ∠=∠.正确的是.第三部分【中考链接与拓展延伸】1、直通中考【例1】(2023·陕西·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中,50B ∠=︒,20C ∠=︒.过点A 作AE BC ⊥,垂足为E ,延长EA 至点D .使AD AC =.在边AC 上截取AF AB =,连接DF .求证:DF CB =.【例2】(2023·山东·中考真题)如图,在正方形方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一个单位长度,点A B C D E ,,,,均在小正方形方格的顶点上,线段,AB CD 交于点F ,若CFB α∠=,则ABE ∠等于()A .180α︒-B .1802α︒-C .90α︒+D .902α︒+2、拓展延伸【例1】(23-24八年级上·广东汕头·期中)如图,从点O 引射线OM ,ON ,点A ,B 分别在射线OM ,ON 上,点C 为平面内一点,连接AC ,BC ,有ACB O ∠=∠.(1)如图1,若AO BC ∥,则AC 和ON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2)如图2,若ABC ABO ∠=∠,AC OM ⊥,请求出CBD ∠和O ∠的度数的等量关系式;(3)在(2)的条件下,过点C 作CD OM ∥交射线ON 于点D ,当8CDN CBD ∠=∠时,求ABC ∠的度数.【例2】(22-23九年级下·山东滨州·期中)(1)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120AB AD BAD =∠=︒,,90ABC ADC ∠=∠=︒,且60EAF ∠=︒,求证:EF BE FD =+.(2)如图2,若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180B D ∠+∠=︒,E F 、分别是BC CD 、上的点,且12EAF BAD ∠=∠,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知识点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知识点
总结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观察以及一定的几何定理来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根据边和角的关系,我们可以有以下几个判定方法。
1. SSS判定法(边边边)
SSS判定法是通过三边的长度来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2. SAS判定法(边角边)
SAS判定法是通过两边的长度和它们之间夹角的大小来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度相等,并且这两边夹角的大小也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3. ASA判定法(角边角)
ASA判定法是通过两个角和它们之间的边的长度来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并且它们夹着的边的长度也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4. AAS判定法(角角边)
AAS判定法是通过两个角和它们对应的边的长度来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并且它们对应的边的长度也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除了上述判定法,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注意: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 RHS判定法(正弦定理)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相等,而这个角的两边分别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
个边成正比,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总的来说,通过这些判定方法,我们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从而
解决与全等三角形相关的各种问题。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判定方法进行判断,进而得出结论。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知识清单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知识清单一、三角形全等的概念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就说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边边边”(SSS)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如:在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DEF 中,AB = DE,BC = EF,AC = DF,那么三角形 ABC 全等于三角形 DEF。
这个判定方法是三角形全等判定的基础,因为三条边确定了,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确定了。
2、“边角边”(SAS)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比如:在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DEF 中,AB = DE,∠A =∠D,AC = DF,那么三角形 ABC 全等于三角形 DEF。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角必须是两条边的夹角。
3、“角边角”(ASA)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假设在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DEF 中,∠B =∠E,BC = EF,∠C =∠F,那么三角形 ABC 全等于三角形 DEF。
同样,这里的边必须是两个角的夹边。
4、“角角边”(AAS)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如:在三角形 ABC 和三角形 DEF 中,∠A =∠D,∠B =∠E,BC = EF,那么三角形 ABC 全等于三角形 DEF。
这一判定方法是由“角边角”推导而来的。
三、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判定方法1、“斜边、直角边”(HL)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如果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比如在直角三角形 ABC 和直角三角形 DEF 中,∠C =∠F = 90°,AB = DE,AC = DF,那么直角三角形 ABC 全等于直角三角形 DEF。
四、三角形全等判定的应用1、证明线段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证明判定方法分类归纳

全等三角形证明判定方法分类归纳一、直接证明法直接证明法是指通过对已知条件进行计算和推理,直接得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
常用的直接证明法有以下几种:1.SSS判定法SSS判定法是指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思路:设两个三角形ABC和DEF,已知AB=DE,BC=EF,AC=DF,要证明ΔABC≌ΔDEF。
通过SSS判定法可知,只需要证明∠ABC=∠DEF,∠BAC=∠EDF,∠ACB=∠DFE即可。
这个可以通过角的和为180°进行计算和推理得到。
2.SAS判定法SAS判定法是指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边分别相等,并且这两个边夹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思路:设两个三角形ABC和DEF,已知AB=DE,∠ABC=∠DEF,AC=DF,要证明ΔABC≌ΔDEF。
通过SAS判定法可知,只需要证明BC=EF即可。
这个可以通过边与角关系进行计算和推理得到。
3.ASA判定法ASA判定法是指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相等,并且这两个角的夹边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证明思路:设两个三角形ABC和DEF,已知∠BAC=∠EDF,AC=DF,∠ABC=∠DEF,要证明ΔABC≌ΔDEF。
通过ASA判定法可知,只需要证明AB=DE即可。
这个可以通过角与角关系进行计算和推理得到。
二、间接证明法间接证明法是指通过假设两个三角形不全等,然后推出与已知条件矛盾的结论,从而得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
常用的间接证明法有以下几种:1.矛盾法假设三角形ABC和DEF不全等,然后通过对已知条件进行计算和推理,得出一个与已知条件矛盾的结论,进而推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
2.割取法假设三角形ABC和DEF不全等,然后取一个边分别作其平行线或垂线,进而构造出等腰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从而推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
三、利用全等条件证明法利用全等条件证明法是指在已知两个三角形之间有一个或多个角、边、角边相等的关系时,可以根据全等条件推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7 题图
8 . 如 图 , 若 AB=AC, BE=CD, AE=AD, 则 A B E
, D
A F
E
第 9 题题图
ACD , 所 以
AEB
, BAE
, BAD
.
9.如图, ABC ≌ DEF , C 90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C与 F互余 B 、 C与 F互补 C、 A与 E互余 D B与 D 互余
)
A 、 7cm B 、 5cm C 、 8cm D 、无法确定
2.如图, ABC ≌ DCE , A 48 , E 62 ,点 B、 C、E 在同一直线
上,则 ACD 的度数为( A 、 48 B 、 38
)
C 、 110
D 、 62
3.如图, ABC ≌ DEF , AF=2cm,CF=5cm,则 AD=
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与成“边 边边”或“ SSS”.
【典型例题】 A
例 1.如图, ABC ≌ ADC ,点 B 与点 D是对应点, BAC 26 ,
且 B 20 , S ABC 1 , 求 C A D, D , A C D的 度 数 及
ACD 的面积.
C
B
6.如图, ABE ≌ DCF ,点 A 和点 D、点 E 和点 F 分别是对应点,则
AB=
,A
, AE=
,CE=
,
AB//
,若 AE BC ,则 DF与 BC的关系是
.
7 .如图, ABC ≌ AED ,若
B 40 , EAB 30 , C 45 ,则 BAC
,D
DAC
.
C
B
A
E
D
C
B
D
E
C
B
A
第 8 题图
)
A 、6 B 、 5
C
、4
D
、3
C
E
A
B
AE
A B
D
B
C
D
第 5 题图
F
C
第 4 题图
5.如图,要使 ACD ≌ BCE ,则下列条件能满足的是(
F E
D 第 6 题图
)
A 、AC=BC, AD=CE, BD=BE B 、 AD=BD, AC=CE, BE=BD
C 、DC=EC, AC=BC, BE=AD D 、AD=BE,AC=DC, BC=EC
实用标准文档
【知识要点】
全等三角形(一) SSS
1.全等图形定义: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2.全等图形的性质:
( 1)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 2)全等图形的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 1)表示方法:两个三角形全等用符号“≌”来表示,读作“全等于”
A
D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例 5.如图,在 ABC 中 C 90 , D、 E 分别为 AC、 AB 上的点,且 BE=BC,
DE=DC,求证:( 1) DE AB ; ( 2) BD平分 ABC
A E
D
B
C
【巩固练习】
1.下面给出四个结论:①若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则它们形状一定相同;②
若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则它们一定是全等图形;③若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
B
7.如图,已知 AB=AD, AC=AE, BC=DE,求证: BAD CAE
文案大全
A
B E
C D
实用标准文档
文案大全
全等三角形(二)
【知识要点】
定义: SAS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
几何表示
A
D
B
CE
F
如图,在 ABC 和 DEF 中,
AB DE BE
如
ABC 与 DEF 全等,记作 ABC ≌ DEF
( 2)符号“≌”的含义: “∽”表示形状相同, “ =”表示大小相等,合起 来就是形状相同,大小也相等,这就是全等.
( 3)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 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 4)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 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D
的度数及 CF的长.
例 3.如图,已知: AB=AD, AC=AE,BC=DE,求证: BAE
CAD
A
例 4.如图 AB=DE, BC=EF,AD=CF,求证:
( 1) ABC ≌ DEF
( 2) AB//DE, BC//EF
B E
A
B E
D C
D C F
例 2.如图, ABC ≌ DEF , A 50 , BC 9cm,CE 5cm ,求 EDF
BC EF
ABC ≌ DEF (SAS)
【典型例题】 【例 1】 已知:如图, AB=AC, AD=AE,求证: BE=CD.
A
D
E
实用标准文档
AD=AE,∠ 1=∠ 2,由此你能得出哪些结 AE=AF,AB=AC,∠ A=60°,∠ B=24°,求∠ BOE的度数 . B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10.如图, ACF ≌ DBE , E 30 , ACF 110 , AD 9cm,CD 2.5cm,
求 D 的度数及 BC的长.
E
F
11.如图,在
A
BC
D
ABC 与 ABD 中, AC=BD,AD=BC,求证: ABC ≌ ABD
D
C
A
B
全等三角形(一)作业
1.如图, ABC ≌ CDA ,AC=7cm, AB=5cm.,则 AD的长是(
则它们一定是全等图形;④若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则它们的大小一定相同,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2 .如图, ABD ≌ CDB ,且 AB和 CD是对应边,下面四个结论中
不正确的是(
)
A、 ABD和 CDB 的面积相等
A
D
B、 ABD和 CDB 的周长相等
C、 A ABD C
.
4.如图, ABE ≌ ACD , A 100 , B 25 ,求 BDC 的度数.
A D B
E C
5.如图,已知, AB=DE, BC=EF, AF=CD,求证: AB//CD
A
B
F
C
E
D
6.如图,已知 AB=EF, BC=DE, AD=CF,
求证:① ABC ≌ FED
②AB//EF
E
D A
F C
D、 AD//BC 且 AD=BC
CBD
B
C
3 .如图, ABC ≌ BAD , A 和 B 以及 C 和 D 分别是对应点,如果
C 60 , ABD 35 ,则 BAD 的度数为(
A、 85 C、 60
B 、 35 D 、 80
) A
DC
B 第 3 题图
4 .如图, ABC ≌ DEF , AD=8, BE=2,则 AE等于(
E O
A
F
C
【例 4】 如图, B,C, D 在同一条直线上,△ ABC,△ ADE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① CE=AC+D;C ②∠ ECD=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