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标准地调查

合集下载

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调查内容

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调查内容

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调查内容(一)农村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包括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调查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县级为单位实施。

1、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调查农村土地调查范围内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以相关权利人认定的权利界线进行调查。

第一次土地调查时已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且权属无变化,经核实无误的,可继续使用;已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经核实无误的,可继续使用,权属发生变化的,重新进行调查,并签署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土地权属有争议的,须进行调处,达成一致的,签署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达不成协议的,搁置争议,按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并填写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

2、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类调查范围包括县级行政区范围内的所有土地。

其中,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和特殊用地单独作为图斑处理,具体地类按《土地利用分类》标准细分。

3、调查方法农村土地调查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在调绘中,采用实地定性、影像定位相结合的原则,在计算机上,以影像为依据,将实地调查信息进行整理入库。

对于影像没有显示或影像不够清晰的地物,根据地物的多少、难易、大小等情况,可采用直接补测法、间接补测法、仪器补测法等方法,进行地物的位置、形状、范围补测。

(-)基本农田调查将划定和调整的基本农田图件上的基本农田位置、范围等,标绘在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统计汇总出各级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分布、面积、地类等状况,并登记上证,造册。

(三)城镇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包括对已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地区的变更地籍调查和对未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地区的地籍调查,并对各类数据进行汇总统计。

具体调查执行《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

对已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宗地,经核实无误的,可继续使用。

权属发生变化的,重新进行调查,并签署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1、调查范围城镇土地调查包括城市建成区、县城所在地建制镇的地籍调查,按城市建城区和建制镇图斑划分原则确定范围界线。

标准地调查要点

标准地调查要点

标准地调查要点1、准备工作。

工具:罗盘、三脚架、皮尺、围径尺、GPS(标明编号)、角规、鱼竿、钢卷尺、测高仪、坡度仪、1.3M杆、砍刀、相机及影像图;2、定位。

先用导入标准点的奥维地图浏览器确定标准点大致方向,选择路线,待接近标准点后打开输入标准点坐标的GPS,确定标准点位置,标号钉桩;(a若样地坡度≥45度,或处于悬崖边缘等险要地带,可先向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请示,经同意后允许目测测树因子,但必须标明目测位置及其坐标,b样点钉桩不要钉在路中位置,c可以采用明显地标物作为样点位置,标号注明)3、样地调查。

以样地中心位置为圆心,按树种计量,用角规对胸径≥5cm的样木绕测,用围尺测量依次测量样木上坡位1.3M处胸径,(a 如有采脂木,则分实测胸径和恢复树皮,样地内样木要用蜡笔按检尺顺序标记胸径测量位置和样木号,如果样木胸径小于临界胸径,则标明测量位置,然后在样木显眼位置打×;b对生长不正常的样木,可上下移动至生长正常的部位测量胸径,并标注测量位置;c样木在1.3M以下分叉的,达检尺的有一株检一株,但应从分叉处起测1.3M,正好在1.3M处分叉的,可上移至能检尺到分叉树为准,在1.3M以上分叉的,算一株;d对于断干木,当保留部分达该树高一半以上的要检尺),清除样木和中心点间的杂草,用皮尺丈量距离,并测量其倾斜角,若倾斜角≥5度需改平。

用公式D=2L判断样木临界胸径,D i>2L,计1,D i=2L计0.5。

4、利用角规控制检尺样地记录表计算树种平均胸径、每公顷蓄积,在样地范围内按树种平均胸径(接近平均胸径)选择三株正常生长的优势树种实测树高,次要树种测1株,计算平均树高,详细记录填表。

5、用相机对样地的周围环境、木桩和GPS拍照,要求样地木桩能清楚地显示样地编号和GPS坐标读数。

6、经济林不计算蓄积,但如果经济林周边有未经人工断干生长正常的散生木,需要检尺,枯死木、枯立木不检尺。

7、当天测量过的标准样地需要在当天整理保存好,对照片进行分类整理备份。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整体规划、分层规划、精准把握、分层监管”的要求,制定出有关技术要求。

一、目的和要求1 、目的:通过本文规程的制定,实现以下目的:(1)进一步梳理国土资源总体信息;(2)深入开展国土资源总体调查;(3)筹划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规划;2 、要求:本文规程的制定应体现下列要求:(1)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综合利用、保护、有偿转让及相关管理方面,实行科学精准的调查管理;(2)结合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双重要求,实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3)形成完善的持续发展机制,促进国土资源合理有效利用;(4)根据国家统一规划,增强国土调查工作的统一性。

二、调查范围和内容1 、调查范围:国土调查范围包括新调查、补充调查与修订调查,其中新调查包括土壤资源调查、湿地调查、产属性调查、地表功能分区调查及基本农田保护调查等。

补充调查指发现的任何发生变化的土地,以准确确定其现状和变化后的情形,作为填补调查结果的辅助性调查。

修订调查指建设前的有关地域的考核、升格、缩小地区范围等。

2 、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以下这些:(1)描述性调查: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和植被的形态、类型、水位、荒漠地貌、沙漠化等;(2)分析性调查:其主要内容包括地貌、水源、土壤、植被、气候、仪器设备、导航定位、地形图绘制、航空影象技术和GIS等;(4)保护性调查:其主要内容包括土壤质量、水质体系、地形分布、環境要素方面的检测与监测等。

三、调查方法1 、土地调查应采用综合科学手段,推广现代技术,按照统一要求,完善各段调查规程,利用地面调查、测量、野外实践、技术研究以及卫星技术等各种方法,了解土地状况,精确绘制、编订图表,使其有一定的识别性、数理表达性。

2 、土地调查技术要求应体现精准性和科学性,要求调查单位根据调查范围,建立国家标准文档;严格控制调查的准确性和附加值;采用GIS、遥感等先进技术,收集、整合、应用、维护地理信息;实行信息循环、分步调查,不断完善调查结果;根据特定的调查方法对调查设施、设备、仪器等进行适当测试和验收。

林分调查—标准地调查(森林调查技术)

林分调查—标准地调查(森林调查技术)

6.2标准地的实测方法01 02 03 04每木检尺树高测定测定郁闭度测定林分年龄 目录 05其他因子测定01每木检尺每木检尺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径。

每木调查的主要工作是分别林层、树种、起源、年龄(或龄级)、活立木、枯立木测定每株树木的胸径、并按整化径阶记录、统计各径阶林木株数,取得林木株数按直径分布序列的工作。

每木检尺的步骤用轮尺或围尺测定每一株树的胸径,按实测直径或按径阶记录;径阶大小的确定:我国(2003)规定,林木调查起测胸径为5.0㎝,视林分平均胸径以2㎝或4㎝为径阶距并采用上限排外法。

径阶阶距越大,平均直径越小,调查误差越大。

Dg>12cm时,4㎝为一个径阶距6<Dg<12cm时,2㎝为一个径阶距Dg<6cm时,1㎝为一个径阶距每木检尺的步骤3)起测径阶:起测径阶是指每木检尺的最小径阶。

胸径为5.0㎝)。

4)划分材质等级:(1)商品用材树:用材部分占全树高的40%以上(2)半商品用材树:用材部分长度在2m(针叶树)或1m(阔叶树)以上,但不足全树高的40%(3)薪材树:用材部分长度在2m(针叶树)或1m(阔叶树)以下每木检尺的步骤5)注意事项①测定者从标准地的一端开始,由坡上方沿着等高线按“S”形路线向坡下方对每棵树先进行标号,然后进行检尺;②正好位于标准地境界线上的树木,本着一边取另一边舍(北要南不要,舍东取西)的原则,确定检尺树木;③要防止重测或漏测:一般每木检尺时,测者每测定一株树,应高声报出该树的树种、林木质量等级和直径大小,等记录者复诵后再取下测尺。

记录者及时在每木调查记录表的相应栏中记入。

6)计算林分平均直径。

02树高测定树高测定Array测高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林分条件平均高或各径阶平均高。

1)求林分平均高:在标准地内,随机选取25~30株林木测定胸径和树高,一般每个径阶内应量测3~5株林木,满足正态分布,并记入测高记录表中。

用图解法或数式法建立树高曲线,确定林分平均高和径阶平均高。

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调查

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专业三年级姓名日期2015/11/22实验二标准地调查一、标准地设置1.标准地:所谓标准地,即人为选定的、并且期望能够代表待测林分调查因子平均水平的典型地块。

2.标准地种类按设置目的与用途,标准地分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两类。

临时标准地是为临时满足需要能迅速提供资料而设置的,只进行一次调查。

固定标准地是在较长时间内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有系统地连续收集资料而设置的,要进行多次调查,测设要求更为严格。

二、标准地调查基本步骤(一)每木调查又称每木检尺,即测定标准地内每一株树木的胸高直径(可精确到0.1cm),这是标准地调查的最基本工作。

有时为简化记载和计算,每株树直径可按整化径阶记载在每木调查表上,我国常用划“正”字格式进行记录。

1. 径阶大小确定2. 确定起测径阶3. 其它注意事项调查记载需分别树种进行。

如果是复层异龄混交林而又能够划分出林层和年龄世代,则需分别林层和世代调查记载。

按整化径阶记载时,有时每株树还需要按照相应标准确定出它是用材树还是半用材树或薪材树,分别记入每木调查表各相应栏目。

(二)测树高目的是求林分平均高或径阶平均高。

本实习可沿标准地对角线随机选取25~30株,实测每株树的树高和胸径(精度均记载到小数后一位),中央各径阶需测3~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专业三年级姓名日期2015/11/225株,其它各径阶1~2株,根据树高和胸径实测值,采用适当模型或手工描绘调制树高—胸径曲线,根据每木调查算出的平均直径,代入树高曲线求出相应平均高。

次要树种只需测出与平均直径相近的3~5株平均木的树高,以其平均值作为平均高。

测定记录于表2。

(三)测定年龄可用生长锥、伐倒标准木查数根颈年轮数或查数轮生枝等方法查定(四)测定郁闭度可按测线、测点或树冠投影等方法测定。

(五)各项林分调查因子的计算包括平均直径、平均高、平均年龄、树种组成、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疏密度、蓄积量、出材等级等。

本次实习林分蓄积量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参见附录1)计算。

标准地调查方法

标准地调查方法

标准地调查方法
1. 问问自己,啥是标准地调查方法?就好比你找东西,你得有个系统的办法去搜寻吧!比如说咱要调查一块地的土壤情况,那咱可不能瞎弄,得有计划有步骤地来。

2. 标准地调查方法可不简单哦!就像解一道复杂的谜题,要一步一步地去揭开谜底。

好比你想知道地里有哪些植物,那得仔细地去观察、去记录呀!
3. 嘿,你想想,要是没有标准的调查方法,那不是乱套了吗?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比如统计树木数量,不得有个统一的标准来数数吗?
4. 标准地调查方法能随便乱来吗?当然不行啊!这就好比盖房子,要先把根基打牢。

就说调查野生动物踪迹吧,那可得用对方法,不然啥也找不到。

5. 你说什么样的标准地调查方法才好呢?一定要适合才行呀!就跟穿鞋子一样,合脚的才舒服。

好比测量地形,选对工具和方法才有效。

6. 标准地调查方法可太重要啦!不然怎么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呢?就像做饭,调料放得不对,味道能好吗?比如调查水源质量,方法不对能行?
7. 哎呀,要是不重视标准地调查方法,那可就糟糕了!就好像走路没了方向。

好比对土地利用情况的调查,不认真规划怎么能搞清楚呢?
8. 总之呢,标准地调查方法是我们做好一切的基础!我们可不能小瞧它呀!就像战士上战场,武器得选好。

只有用对了方法,我们才能真正了解那块地呀!
我的观点结论:标准地调查方法是进行相关研究和工作的关键,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并选择合适的方法。

标准地调查方法

标准地调查方法

《测树学实验》指导书李凤日编二00五年三月实验一测树工具的使用一、目的熟悉和掌握几种常用的测树工具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仪器、用具轮尺、围尺、勃鲁莱测高器、超声波测高器、DQW—2型望远测树仪、二米测竿、记录夹、记录用表、计算工具。

三、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一)测径器1.轮尺轮尺构造十分简单,如图1—1,可分为固定脚,游动脚和测尺三部分。

测尺的一面为普遍米尺刻度,一面为整化刻度。

在森林调查中,为简化测算工作,通常将实际直径按上限排外法分组,所分的组称为径阶,用其组中值表示。

径阶大小(组距)一般可以为1cm、2cm或4cm。

当按1cm、2cm或4cm分组时,其最小径阶的组中值分别为1cm、2cm或4cm。

径阶整化刻度的方法即是将各径阶的组中值刻在该径阶的下限位置。

图1—1 轮尺1.固定脚2.滑动脚3.尺身4.树干横断面使用注意事项:(1)在测定前,首先检查轮尺,必须注意,固定脚与游动脚应当平行,且与尺身垂直。

(2)测径时,轮尺的三个面必须紧贴树干,读出数据后,才能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3)测立木胸径时,应严格按照1.3m的部位进行测定。

如在坡地,应站在坡上部,确定树干上1.3m处的部位,然后再测量其直径。

树木若在1.3m以下分叉时,按两株测算。

(4)当树干横断面不圆时,应测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取平均数作为测定值。

2.围尺(直径卷尺)围尺有布围尺,钢围尺和蔑围尺三种,围尺上除标有普通米尺刻度外,还标有对应于圆周长空的直径刻度。

使用时,必须将围尺拉紧平围树干后,才能读数,应使围尺围在同一水平面上,防止倾斜,否则,易产生偏大的误差。

(二)测高器测高器的种类较多,但根据原理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几何相似形原理设计的,如克里斯顿测高器,圆筒测高器等;另一类是利用三角原理设计的,如勃鲁莱测高器等。

1.几何原理测高:如图1-2所示,当BC//B’C’时,则有:BC CBECCE' '' '⋅=若EC、B’C’,为定长(一般EC用2m测竿, B’C’用30cm测尺取代),则将BC(树高) 值代入上式,(树高)值代入上式,即可计算出相应的 E’C’值。

土地资源学—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土地资源学—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注: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时,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05、06、07、08、09一级类和103、121二级类按上表进行归并。
平谷县 国防镇
建制镇 (仓储用地)
顺义区 马坡镇
城市 (工业用地)
比例尺:
——农村土地调查以1:10000比例尺为主,也可采用 1:2000、1:5000、1:50000比例尺(也可多比例尺组合)。 ——城镇土地调查比例尺宜采用1:500。
▲航天DOM制作平面控制采用GPS实测,或从大于 DOM比例尺的现有DOM、地形图等上采集,高程控 制采用DEM。
DOM比例尺 1:5 000 1:10 000 1:50 000
DEM比例尺 1:10 000 1:10 000或1: 50 000 1:50 000
图像处理:
▲以景为单元,采用物理模型或有理函数模型进行几何纠正。 重采样方法采用双线性内插或三次卷积,重采样像元大小同 原始遥感影像。
平地、丘陵地 1.0 2.5 5.0 25.0
山地、高山地 1.6 4.0 8.0 40.0
数据源选择:
基于胶片相机航空摄影时, DOM比例尺与摄影比例尺 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DOM比例尺 1:500 1:1 000 1:2 000 1:5 000 1:10 000
摄影比例尺 1:2 000~1:3 000 1:4 000~1:6 000 1:8 000~1:12 000 1:10 000~1:20 000 1:20 000~1:50 000
▲ 建立县级行政辖区工程管理文件,管理标准分幅 调查底图。
农村土地调查:
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覆盖完整调查单位,其中 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风景名胜及 特殊用地等按单一“地类”图斑调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學實習報告
专业林学(水土保持与生态工程)班级 1301015 学号 130101524 姓名项颖
指导教师周春国
实验二标准地调查
1、定义:
在林分,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

通过设置标准地进行实测调查,可获得林分各调查因子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值。

根据标准地调查结果按面积比例推算全林分结果的调查方法称作标准地调查法。

标准地调查是林分调查的主要途径、手段或方法。

按设置目的与用途,标准地分临时标准地和固定标准地两类。

临时标准地是为临时满足需要能迅速提供资料而设置的,只进行一次调查。

固定标准地是在较长时间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有系统地连续收集资料而设置的,要进行多次调查,测设要求更为严格。

2、标准地设置
(一)选择标准地基本要求
1)必须反映待测林分的特征,对所预定林分要求有充分代表性,是林分的
“缩影”;
2)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不能跨越林分;
3)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隔离带,且应远离林缘(至少应距林缘为一倍林
分平均高的距离);
4)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分密度分布应均匀。

(二)标准地形状
为便于设置及面积计算,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带状),林分密度低、通视良好、地势较平坦时可为圆形。

(三)标准地面积(即大小)
为了能够反映林分的结构规律和保证一定的精度,标准地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林木株数,本次实习,要求设置正方形标准地,其林木株数不少于50株。

(四)标准地境界测量
传统的方法是用罗盘仪测角,皮尺量距,在坡地上量矩要做水平改算。

测线闭合差不超过1/200。

为使标准地在调查作业时保持有明显的边界,测量境界线时应代开灌木,清除蒿草对测线外树木,在面向标准地一面标出明显记号。

根据需要,标准低四角可埋设临时或固定树桩。

3、标准地林分因子调查与测定
(一)标准地每木调查
在标准地进行的每株树木的实测称为每木调查,也称每木检尺。

这是标准地调查的最基本工作,有时简化记载和计算,树木直径可按整化径阶记载在每木调查表上,我国常用划“正”字格式进行记录。

每木调查的工作步骤:
1)径阶大小的确定
径阶的多少直接影响平均直径及其有关调查因子的准确程度。

径阶是用组中值来表
示的,其径阶整化围过大或过小,都不能正确地反映直径分布的规律,因而需要确
定适当的径阶大小。

2)确定起测径阶
是指每木检尺的最小径阶。

根据林分结构规律,同龄纯林(或森林分子)的最小直
径近似地等于平均直径的0.4倍,通常可将其作为起测径阶。

一般,天然过成熟林,
起测径阶定为8㎝,中龄林定位4㎝,人工幼林1或2㎝。

3)划分材质等级
每木调查时,不仅要按树种记载,而且对于用材林近、成、过熟林还要按林木质量等级分别统计。

4)每木检尺的注意事项:
A.测定者从标准地的一段开始,由坡上方沿着等高线按S形路线向坡下方进行检尺
B.用整化径阶的轮尺或围尺测定每株树木的胸径,在坡地应站在坡上方测定,1.3
米以下分叉树应视为2株,分别检尺。

C.是用轮尺时必须与树干垂直,若遇干形不规则的树木应垂直测定两个方向的直径
或者量测胸径上下两个部位的直径,取其平均值。

D.正好位于标准地境界线上的树木,本着一边取另一边舍的原则,确定检尺树木。

E.要防止重测或漏侧。

(二)测树高
目的是求林分平均高或径阶平均高。

平均高又分为林分平均高和优势木平均高两种。

本实习可沿标准地对角线随即选取15~25株,实测每株树的树高和胸径(精度均到小数点后一位)中央各径阶需测3~5株,其他各径阶1~2株,根据树高和胸径实测值,采用适当模型或手工描绘调制树高——胸径曲线,根据每木调查算出的平均直径,代入树高曲线求出相应平均高。

次要树种只需测出与平均直径相近的3~5株平均木树高,以其平均值作为平均高。

测树高的步骤:
1、找一个地势相对平缓的点,观测者与树在相对水平上。

2、测定者站在离树一定距离的位置,测定点到被测树木的距离符合测高器上的数目。

3、使得测高器上指针处于自由状态。

4、当测高器顶部的圈和待测树木顶端重合时,扣上测高器的开关,读出测高器上相应度盘上的读数。

5、树高为读数+观测人眼睛高度(瞄准树根读一个数,两数相加)。

(三)测定年龄
目的是求林分年龄。

在生产实践中,林分年龄是根据接近林分平均直径林木的不同年龄采用算术平均法或断面积加权平均法求算的。

林木年龄的测定方法:
1)直接查数年轮法:伐倒标准木,在截取根颈树干圆盘查数年
轮数,或者数伐桩上的年轮数,再加上树干长到此断面所需年
轮即为林木的总年轮数。

2)用生长锥法:该法用生长锥在树干上截取木芯,查数木芯之
年轮数,然后再加上树干长到此锥芯高度所需年数即为林木年
龄,用此法要注意假年轮、防止锥条断裂和挤压。

3)查数轮生枝法:有些针叶树,如马尾松杉木、云杉等,每年
自梢端生长出轮生顶芽,逐渐发育成轮生侧枝,当林木年龄不
太大或轮生枝脱落不严重时,可用查数轮生枝或轮枝痕加上达
到干基轮生枝痕不明显的高度所需的年轮来确定。

4)略测法:根据林木直径大小、树皮颜色和粗糙程度及树冠形
状等,辅助生长锥,伐桩等综合估测年龄。

在混交林中,只确定优势树种的年龄。

在无法划分世代的异龄林中,则无需确定林分的平均年龄,因为这没有实际意义。

(四)各项林分调查因子的计算
在标准地外业调查中,还要调查和计算林分平均直径、平均高、年龄、树种组成。

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疏密度(或郁闭度)、株数密度、
断面积、蓄积量、出材级、林木生物量等因子。

布鲁莱斯测高器测定树高方法
1.解析木的选择:选好测点,量水平距离。

观测点选在可以同时看到树
梢和树基的水平距离大于树高的地方;
2.按仪器背后的按钮,是指针自由悬垂,从瞄孔看树梢,待指针停止时,
按仪器前面的制动按钮固定摆针,从相应水平距栏读出指针所指高度h梢;
3.重复以上操作,瞄准树基的h基;
4.H=h梢+h基(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平均标准木法计算林分蓄积量
1.设置标准地,并进行标准地调查;
标准地设置为30x28㎡矩形。

2.由标准地每木检尺结果,计算出平均直径(Dg),根据所得树高
曲线,求出林分平均高(HD);
3.寻找1-3株与林分平均直径和平均高相接近且干形中等的林木作
为平均标准木,用区分求积法测算材积;
(步骤2中蓝色字体为综合平均直径和平均树高选出的3各平均标准木。


几何平均27.23 25.1
树干上部直径测定记录表1
胸径28.8cm,树高22.3m,测点至树木水平距离L=30m,观测仪器与树干交点高度hH=1.53m,树种为马褂木。

梢头

20.6m,因此梢头底部直径为(22.3-20.6)x3.5/(22.3-19.6)=2.2cm,梢头长1.7m
按照树干解析中的分部积分法求出该树干材积为:0.6818m³
树干上部直径测定记录表2
胸径28.85cm,树高28.2m,测点至树木水平距离L=20.1m,观测仪器与树干交点高度hH=2.15m,树种为马褂木。

因树叶遮挡严重,因此该梢头较长。

梢头底部高14.6,梢头下部直径为(28.2-14.6)x16.19/(28.2-13.6)=15.08cm
按照树干解析中的分部积分法求出该树干材积为:0.6922m³
树干上部直径测定记录表3
胸径28.65cm,树高27.5m,测点至树木水平距离L=22.5m,观测仪器与树干交点高度hH=1.58m,树种为马褂木。


树叶遮挡严重,该梢头较长,梢头底部高为16.6m,梢头下部直径为(27.5-16.6)x15.91/(27.5-15.6)=14.57cm
按照树干解析中的分部积分法求出该树干材积为:0.7170m³
4.按公式M=G*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计算标准地蓄积量,并根据标准
地面积换算为单位面积蓄积量。

测定标准木材积量之和为:0.6818+0.6922+0.7170=2.091m³
测定标准木断面积之和为:0.19498㎡
根据每木检尺得出的平均胸径:0.05935㎡因此,林分总的胸高断面积为0.05935x60=3.5612㎡
因此标准地蓄积量M=3.5612x2.091/0.19498=39.19m³
单位面积蓄积量=M/S=39.19/(30x28)=0.046m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