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而不传丹道绝学
“固精秘功”,道家不传之法

“固精秘功”,道家不传之法
本功能壮肾补精、益气健齿、对痔疮及牙齿冷热过敏、阳萎、早泄等疾患有立竿见影之效;还可防止练功过程中不利的“元精”走漏,对巩固练功成果,加快练功步伐大有好处。
已婚、未婚学员均可练习,每日练习至少1—2次,多多益善。
姿势不限,随时随地均可练习。
方法—:
1.端坐、站立、行走、仰卧、侧卧均可,双眼可睁可闭。
2.鼻吸气(缓慢、均匀、细长),引入小腹丹田内,然后收缩肛门(即提肛,如忍大便状)、上下齿用力咬叩(即叩齿,不可出声),意想小腹内。
注意:提肛、叩齿须同时进行各49次。
3.收功:口呼浊气,拍打小腹9次即可。
方法二:
1.仰卧、站立、端坐均可,先除下裤权。
2.一手食、拇、中三指轻捏睾丸81次,另一手掌在下腹部作顺时钟方向按摩81次;然后换手再捏、按81次。
此即古人所谓“一兜一擦,左右换手,九九之数,真阳不走”的
神奇功法,号称“铁档功”。
3.用食指尖点按会阴穴49次。
每天可行2—4次。
张三丰就是靠这招练就童子身,活到了149岁,这样也可以增强内力。
本法至简至易,效力宏大,不占用任何生活时间,任何人行之皆有奇效,向来为道家秘不外传的珍贵功法,实乃固肾之法宝,强精之捷径,望习者珍之,万不可看其简单而小看!。
陈抟老祖指玄篇里授功法

陈抟老祖指玄篇里授功法《指玄篇》里授功法陈抟传授《无极图》,意在剖示修炼内丹的基本原理及其步骤,从图上看是五个层次;就内丹原理而言,是讲修炼的四个阶段:即“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①。
或“得窍”、“炼己”、“和合”、“得药”、“脱胎求仙”五个步骤。
可见陈抟不止剖示内丹原理,更注意具体修炼方法。
在这方面,他写有两种著作,一是《九室指玄篇》(简称《指玄篇》),一是《阴真君丹诀注》(或称《阴仙丹诀注》)。
前一种,《宋史·陈抟传》有记述:“(抟)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引及还丹之事。
宰相王溥亦著八十一章,以笺其旨。
”《指玄篇》由一位宰相为之作笺注,可见其影响之大。
关于第二种著作,周敦颐读到过,并予以称赞。
南宋咸淳元年(1265)眉山人杨栋在《东阳楼记》中说:“余曩登平都山,访濂溪周子旧游,乱碑中得小片周子题两绝句。
……其一咏《阴仙丹诀》云:‘始观丹诀信希夷,盖得阴阳造化机;子自母生能致立,精神合后更知微。
’③陈抟在一首诗中,提倡炼内丹,不赞成炼外丹。
诗云:求仙不识真铅汞,闲读丹书千万篇。
内里明来是至真,外边入者即非亲。
关于内丹的秘奥,他在《指玄篇》中说:“邈元踪迹归玄武,潜有机关结圣胎这种精神状态,朱熹描述:“空山初夜子鹕,唤得形神两超越,不知底是断肠声。
梦(鸿蒙子)、陈景元(碧虚子)、刘海蟾得其秘传。
海蟾弟子张伯端(紫阳真人)著《悟真篇》,继承、发展《指玄篇》思想,全面阐述道教内丹理论,宣传内丹修炼方法,成为内丹学重要著作。
张伯端在《悟真篇》中称颂陈抟及《指玄篇》云:“梦谒西华到九天,真人授我《指玄篇》。
其中简易无多语,只是教人炼汞铅。
”①《指玄篇》并没有许多精言妙语,无非教人“炼汞铅”的新方法。
这汞与铅不再是山中出产的矿物,是人体自备的“五行真气”。
《悟真篇》写一首诗说得明白:“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尽非铅。
此般至宝家家有,自是愚人识不全。
”◎“五行真气”是人人具有的“至宝”,是炼制仙丹的大药,只有愚人不识身中“至宝”,才到深山去找炼丹材料汞与铅。
探索发现|丹道界公认“最牛逼”的门派是文始派,它的“独门功法”就在这儿!

探索发现|丹道界公认“最牛逼”的门派是文始派,它的“独门功法”就在这儿!隐仙派又名文始派。
又称隐派,犹龙派,楼观派,内丹派等流派。
历史记载隐仙派源于老子,后由老子传关令尹子﹙喜﹚开派。
文始派很早就开派,但因秉持祖师教义,无门无派,故而所知人甚少,故名隐仙。
隐,密而不知也。
后因正一天师府统领天下道教,成为万法宗坛,文始派也被归入正一派中。
现有泰山玉虚宫为文始派传承。
隐仙派,其大要在贵本重神,澹然无为,清静自守,独任虚无,随物因应。
以“关尹子”尹喜为宗祖。
关尹子名喜,曾为关令,与老子同时,人称“文始先生”。
老子之道德经五千言,系应其请而撰著。
文始派功法以虚无为本,以养性为宗。
修炼下手即以炼神还虚做起,主张修一己真阳之炁,以接天地真阳之炁;盗天地虚无之机,以补我神炁之真机。
教人无所有,无所为,无所执,虚之极而无之极,从而上不见天,下不见地,内不见我,外不见人,一无所见,则我通天地,天地通我,我与天地,似契似离,同于大通,“浑入我,同天地”。
尹子喜曰:“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譬如万水可合为一水。
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譬如万火可合为一火。
以我之魄,譬如金之为物,可合异金而镕之为一金。
以我之魂,合天地万物之魂,合天地万物之魄譬如木之为物,可接异木而生之为一木。
则天地万物,皆吾精吾神吾魄吾魂。
何者死?何者生?”此为“合大造化于一身”之丹法,其修练则在合思虑情识知意而一归于虚无。
《仙学真诠》云:“盖三关自有为入无为者,渐法也。
修上一关兼下二关者,顿法也。
今只须迳做炼神还虚工夫,直到虚极静笃处,精自化气,气自化神,把柄在手,命由我造。
炼神还虚一关,最简易,最直捷。
”“炼神还虚”,很抽象,过程又很长,只有“合思虑情识知意而一归于虚无”和“浑人我,同天地”等原则性的指导,常人不易了解。
当代道学大家萧天石说:“道门丹道派中,以重阳派最大,而以文始派最高。
衡之曲高和寡之理,历代修文始派者自当寥若晨星,而其不盛也亦宜。
张三丰注吕祖《百字铭》,经典!

热⽓,上冲⼼府,情来归性,如夫妇配合,如痴如醉,⼆⽓氤氲,结成丹质;⽽⽓⽳中⽔⽕相交,循环不已,则神驭⽓,⽓留形,不必杂术⾃长⽣。
诀⽈:⽿⽬⼝三宝,闭塞勿发通,真⼈潜深渊,浮游守规中,直到丹⽥⽓满,结成⼑圭也。
阴阳⽣反复,普化⼀声雷注⽈:功夫到此,神不外驰,⽓不外泄;神归⽓⽳,坎离已交;愈加猛烈精进,致虚之极,守静之笃。
⾝静于杳冥之中,⼼澄于⽆何有之乡,则真息⾃住,百脉⾃停,⽇⽉停景,璇玑不⾏;太极静⽽⽣动,阳产于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名曲江;忽然⼀点灵光,如⿉⽶之⼤,即药⽣消息也。
赫然光透,两肾如汤煎,膀胱如⽕炙,腹中如烈风之吼,腹内如震雷之声,即复卦天根现也。
天根现即固⼼王,以神助之,则其⽓如⽕,逼⾦上⾏,穿过尾闾,轻轻运、默默举,⼀团和⽓,如雷之震,上升泥丸,周⾝踊跃,即天风妬卦也。
由⽉窟⾄印堂眉中,漏出元光,即太极动⽽⽣阴,化成神⽔⽢露,内有⿉⽶之珠,落在黄庭之中,点我离中之汞,结成圣相之体,⾏周天⽕候,⼀度烹之、炼之,丹⾃结矣。
⽩云朝顶上,⽢露洒须弥注⽈:到此地位,药即得矣。
⼆⽓结⼑圭,关窍开通,⽕降⽔升,⼀⽓周流,从太极中,动天根,过⽞⾕关,升⼆⼗四椎⾻节,⾄天⾕关,⽉窟阴⽣,⾹甜美味,降下重楼,⽆休⽆息,名⽈“⽢露洒须弥”。
诀⽈:⽢露满⼝,以⽬送之,以意迎之,送下丹釜,凝结元⽓以养之。
⾃饮长⽣酒,逍遥谁得知注⽈:养⽓到此,⾻节已开,神⽔不住,上下周流,往来不息,时时吞咽,谓之长⽣酒。
诀⽈:流珠灌养灵根性,修⾏之⼈知不知。
坐听⽆弦曲,明通造化机注⽈:功夫到此,⽿听仙乐之⾳,⼜有钟⿎之韵,五⽓朝元、三花聚顶,如晚鸦来栖之状。
⼼⽥开朗,智慧⾃⽣,明通三教经书,默悟前⽣根本,预知未来休咎,⼤地⼭河如在掌中,⽬视万⾥,已得六通之妙,此乃实有也,吾⾏实到此际,若有虚⾔以误后学,天必诛之,遇之不⾏,罪遭天遣,⾮与师遇,此事难知。
都来⼆⼗句,端的上天梯注⽈:⾃养⽓忘⾔⾄此⼆⼗句,皆是吕祖真正⼝诀⼯夫,⽆半点虚伪,乃修⾏上天之阶梯。
李谨伯老先生的道家秘传

阳生炁发的根源。通过坐功入静增长元炁,亏损的元炁得到补充。静极而动,脑中的先天炁走大脑、小脑、延髓、脊髓,到大推下第七脊骨节夹脊关;夹脊往内通心,心正中有一门,道家称之为戊门,气到门开,直达外阳。外阳得到真气,立刻勃然兴起。这时如果不管不问,也可自消自灭,但是,通过静功得来的养生至宝,就会付之东流。这即是只知修性,不知修命。凡讲性命双修者,无不百倍地珍惜它。故吕洞宾祖师对此写过这样一首诗:“一阳炁发用功夫,日月精华照玉壶,到此关头休妄动,恐防堕落洞庭湖。”性命双修的修性,实际命在其中。当静极而动一阳炁发即是命功。心动收心是修性,炁动收炁、精动收精是修命。
筑基炼己全赖此,静极而动一阳现。
功法详解
收心求静,是道家的修身养性、打坐参禅,也是性命双修基本功。入坐前,先将衣服上的钮扣解开,宽衣解带,全身内外放松,心里预先要有一种愉快感,用舒畅愉快、乐在其中的情绪来帮助入静。
取坐势,在床上、沙发上、椅凳上皆可。身上披的衣服应根据自己的身体以及气候变化增减,慎勿着凉感冒。
三花聚顶秋月圆:三花即精花、炁花、神花。只有精炁神修足,才有三花聚顶秋月圆的现象。秋月即玄关。玄关与祖窍同样都是过去道家三口不说、六耳不传之秘。玄关与祖窍往往连在一起,实际玄关是玄关,祖窍是祖窍。可以说:祖窍是玄关出人的门户。玄关不在身上,祖窍不在身外。玄关者乃玄妙之机关也,不在身上,离身难寻。《节要篇》云:“一窍玄关要路头,非心非肾最深幽。膀胱谷道空劳力,脾肾泥丸实可羞。神气根基常恍惚,虚无窟穴细搜求。原来只是灵明处,养就还丹跨鹤游。”又道:玄关不在心肾,不在口鼻,不在肝肺,不在肚轮,不在尾闾,不在谷道,不在两肾中间一穴,不在腰间脐后,不在明堂泥丸,不在关元气海,不在脐下一寸三分。又道:“道发三千六百门,门门各执一苗根,惟有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又说,此玄关一窍乃人生死之穴,无极之根,太极之母,是父母未生前先天真一之炁。过去把玄关说得神乎其神,玄之又玄,好像谁能知道玄关所在之处,就能立地升仙似的。玄关到底是何物,又在何处呢?根据余祖师千峰老人及父亲继承道教龙门派传统的说法,通过收心求静,静极而动,炁发则收炁,精动则下手炼精化炁,补脑养神,精炁神足,坐静时,眼前出现一圆光,这即是玄关,又叫慧光、神光、灵光。历代修持者都把玄关看成超凡入圣的阶梯,故不轻易传人。虽然从经书上偶有透露,也只是一些不易看懂的隐语,况且其说不同,使人无所适从。
陈先生内丹诀

陳先生內丹訣序先生名朴,字沖用,唐末五代初人也。
五代離亂,避世入蜀,隱居青城大面山,受道於鍾離先生,與呂洞賓同師也。
先生才質奇偉,德行高妙,積年累功,今不知其幾百歲。
或出世間,為性不常,以歌酒為樂。
元豐戊午年間遊南都,宋城張方平官保,以其年高,傳接氣之術,延壽一紀。
盤桓南都,不啻半載。
携一無底土罐,遊於市,人少有識之者,淮南野叟敬信尊崇,或師事之。
先生憐其至誠,授以內丹訣,因以記之。
先生內丹之訣,直指玄關,九轉成道。
每一轉先述短歌,又託意於《望江南》欲後來學方外之道者,易曉也。
內丹訣陳朴沖用撰一轉歌一轉之功似寶珠,天一真水,藏之於膽,陰陽和合,降而為丹,狀如露珠一顆。
山河孙宙透靈軀,人因父精母血,交媾而生身形交也;丹因心火腎水交媾而丹降,氣交也。
丹降之時,神遊方外,陰陽太和,至忘其形。
天地山可,六合萬物,在我身之內,我身在天地之外,只覺此中一點光明,如日,乃丹降也。
紅蓮葉下藏丹穴,舌下兩竅,左通心,右通膽,真氣流注,以通神明。
故人身不孜,則舌下液乾,以其真氣耗也。
一轉之首,以舌閉其兩竅,使真氣不泄於外,以通其神水也。
赤水通流九候殊。
赤水液也九轉之首,每遇九日,細息九次,每次八口九口,自然津液通流,自舌而生,以灌下藏,乃九侯也。
望江南中黃寶須向膽中求,天一生氣,名曰中黃,其氣藏於膽,以為性命之根元。
其味苦,至如無知花木根蒂之味亦苦,乃知萬物非生氣不能生也。
內丹之藥,先閉舌下兩竅,內通膽中生氣,至喉舌之間,有微微苦味,是生氣通流,然後求神為丹也。
春帝令行生萬物,萬物得春氣方生,人能通膽之氣,然後內丹成就。
乾坤膝下與吾儔,百脉自通流。
生氣上行,口中覺苦,陽陰大和,神居天外。
則天地四海,如在吾膝下,浩氣塞乎天地,百脉流通,萬竅開張,內丹降也。
施造化,左右火雙抽,下手之初,先閉舌下兩竅,不令氣泄於外。
左右兩竅之氣,自內而上行,左貢左太陽,而入腦右;右俱過腦,至頂心泥丸宮,合成一處。
下重樓十二環,入心經,傳入膽,衝開膽竅,使膽中生氣上行,隨心膽之脉,貫於舌竅,使舌覺有苦味,乃是生氣流注,欲降丹也。
道家戒淫修持不传之秘

道家戒淫修持不传之秘万氏童子功为武林泰斗万籁声所传。
万老今年89岁,耳不聋,眼不花,两眼炯炯有神,真是神气逼人,特别是练起自然拳和太极拳来,更是别具一格。
万老身体如此康健,除他得益于他的拳术外,还有少林童子功.此法可固精固气,回精补脑!功效之大,比吃多少人参燕窝还强:可以控制性欲,治疗中气不足、身体衰弱等等症候。
我今行年八旬有一,除得力于自然门气功外,此功作用不小。
今天纸上传人,是出于不得已。
所以俟余著作出版后,要开训练班,口传面授,几句话就解决了!“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好的东西都不多。
这不是学武功,花头多;这是练身体的基本功夫,务要注意。
万老曾就童子功发表过两篇短文,万老指出:童子功,是门人为了通俗自编的。
实则名为:炼精化炁。
这炁字,即代表无形的气。
精在人身,有如汽油之在汽车内,为人身发动之本。
少林童子功练法很简单,侧身而卧,以左右食指塞两耳孔,以不透气为度,闭目,闭口,轻合齿,用鼻呼吸,吸气时不要管它,由鼻呼气时,想象气从肺部流到了两脚板,如此二、三次即可。
然后仍是自然呼吸,练至很舒适,三四分钟,觉口内生津,此时咽下。
如此积精充盈,身体自健了。
睡前、起前,均可习之。
中夜、午睡将起,亦可习之。
是很容易练习的。
不要故意呼吸鼓气,一练就半小时,反而练坏了!要注意一定要放松,任其自然.....一次练10分钟就可以.这一功夫,是以前道家修持之士不传之秘!一试便知。
未成婚的学生、青年,可在阳举时练,练至阳气安顿便可止。
慢慢松指放手,停一会儿或起或卧。
有家室之人,房事后练一次,即可及时复元。
古人云:“顺者凡,逆者仙。
”顺者纵欲者耗伤人生之精力,无益长寿。
逆者常人知之不多.人的性生活要有所节制,若房欲控制不住,可照上练少林童子功法,就迎刃而解。
逆者有利于心身健康,能练精化炁,将元精化为元气,而回精补脑。
故此功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而且还可以治遗精早泄和控制生理冲动。
”意淫对人的身体也有很大的危害。
古代武者不传之密惊人内劲的内功秘法

古代武者不传之密惊人内劲的内功秘法武者追求的是圆活灵巧、弹抖柔韧、一触即发之内劲,但内劲的发源之本则是内气,即通常所说的“内家真气”。
而要拥有充沛的内气并非易事。
本功是令你短期内修炼出内家真气并获得内劲的内功秘法,其练法之简、功效之宏令人惊奇,有缘者不妨一试。
一、入静放松:两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全身自然放松,舌抵上腭。
双目微闭,双臂自然下垂于体侧,呼吸深长匀细,无思无念,任其自然,保持5分钟。
二、丹田贯气:接上式,双手自体侧向外斜提起,至与肩同高时停止并成抱球状,同时深缓吸气一口,双手再向下向丹田收拢,十指相对收于丹田,意将环抱之气全部吸收于丹田,此时缓缓呼气。
然后吸气,双手上提又成环抱状,如此反复练习6次。
三、丹田聚气:接上式,双手重叠于丹田,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子相反),深缓呼吸,全身放松,静听自身动,意念天地之真气源源不断注入丹田并消融其中。
如此聚气20分钟。
四、接上式,双手缓缓撑向前方,同时吸气提胸,然后猛烈喷气:与此同时,双手变拳猛然向外分开,双臂紧夹双肋,拳面翻转向上,身体亦猛然下沉成高马步,全身绷紧,气沉丹田,然后缓慢吸气站起。
重复以上动作9次。
五、接上式,两手缓缓向两侧举起至头顶上方。
同时以鼻深吸气并提胸,然后猛烈喷气:与此同时,双手变拳,两臂带动双拳猛向内翻转并向体前快速做弧形运动,到身前20厘米左右时突然停止,两拳心向外,背部绷紧并有外拱之意,同时身体下沉成高马步,全身肌肉绷紧,气沉丹田,重心下降,然后缓慢吸气站起。
重复以上动作9次。
六、接上式,双手自体侧向上举起至头顶上方,两掌心向外相距一拳左右,同时双脚后跟抬起,重心上提,并深吸气且提胸,然后以鼻猛烈喷气:与此同时,双掌变拳并翻转,拳心相对,再猛然向后下方拉动,两臂与头部呈“山”字形,身体猛然下沉成高马步,两脚跟快速震地,全身肌肉绷紧、气沉丹田。
练毕缓缓起身并吸气。
重复以上动作9次。
七、收功:以起式为准,双手重叠于小腹丹田,并轻轻按顺时针转动按摩36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秘而不传丹道绝学:关键要“开窍”
《呼吸之间》为丹道高人李谨伯老先生数十年修道方法的真传,指导人们如何具体修道,以达到健康长寿,开发潜在功能,生发智慧,最终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
李谨伯老先生年届九旬依然鹤发童颜,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健步如飞,可见其修道体悟真实不虚。
若能按照李老的指导如实去修,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关键要“开窍”
修道的人远不止这么被动地接受“生气”,修道的人可以“开窍”。
开发人身上的窍门、窍点,相当于安装了“信号放大器”,不但能接受到天的“生气”、地的“地气”,还能接受人的“人气”。
修道必定要学会“开窍”。
全部修道不过就是修一个“静”字,心静意静。
但修静的方法是什么?静修的方法就是开窍,就
是学会开窍。
但是“开窍”这件事,古人叫“千圣不传”。
为什么不传呢?过去的说法是避免传给“非人”,非人当然不是指鬼神或者畜生,而是德行修养不好的人。
所以要“慎传”,免得传给了心术不正的人。
但以我这一生的经验来看,人有一个毛病,就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不搞得神秘一点,隆重一点,人就觉得“便宜没好货”,反而不当回事。
另一方面,古人自称自己怎么怎么样,他们真的就那么境界高尚,所以才“自珍其宝”,门户森严?我现在觉得,这事也不一定。
我年事已高,我是无所谓,只要大家肯学,我没什么可藏着、掖着的。
真要修道,必先开窍。
开窍一定要“用诀”,这个诀是秘诀,一般人他是不传的,叫“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
古人说“给我十两金,不传一口意”啊。
诀是一种用“意”的方法,他为什么不传呢?因为他要传给有德者。
那修道怎么办呢?要开窍,得懂得秘诀啊。
其实诀大多只有几个字,非常简单。
大道至简,非常容易,上手容易坚持难,秘诀本身一点都不秘。
人身上有无数接受宇宙自然“生气”的地方,也有接受社会生灵“人气”的地方。
比如,凡是骨头连接的地方,都能接受天的“生气”,也就是关节都能接天的“生气”。
简单吧?简单——这就是一句秘诀。
我们身上的这些窍,不但有接受功能,而且还有发射功能,就是说还能发出“气”来。
有个修行不错的姓杨的老太太,如果活着的话今年将近100岁了,她甚至可以用屁股发功,有脚心发功。
这个功夫就深了,所谓人身无处不丹田了。
但是,我们大家
要特别注意,修道常用的窍位,它和经络学上的穴位是不一样的。
如果一样的话,也就没有“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的说法了,大家根据书本练习不就得了?不行,看书修道是不会成功的。
所以二者有相当大的差别,不要搞错了。
穴位是人体经络里面的小发电站,人身体的穴位相当于生物发电站,这些生物电在穴位里产生然后沿着经络运行,影响人体生化反应的方方面面。
它有一定运行周期,大约每昼夜运行五十二圈。
所以中医里用电的良导体——金属的针来针灸,道理就在这里。
修道要开的窍,则多半与人体产生激素的腺体有关。
大体上,我们修道常用的有九个窍,这九窍可不是穴位,它们大都跟人体里的激素,以及激素所在的腺体有关。
比如,这里四个窍,集中在脑袋上,这主要是接天的“生气”的。
这四个窍:一个是“顶窍”;然后是“意窍”,又叫“上丹田”;第三个叫“玉枕窍”,又叫“神窍”——注意啊,可不是玉枕穴;还有一个呢,叫总窍,是非常重要的窍,也叫“泥丸”。
这个就是有些道书上说的“泥丸宫”,实际上是人的脑垂体,统管我们的内分泌,可以自动调整我们身体的各项功能。
就人体激素分泌而言,它相当于中枢,它就像花生米这么大,但作用很大,所以这个又叫“总窍”。
这四个窍是接“天气”的,或者说接“生气”的。
前面我们讲过,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接宇宙天体的“生气”,天人是合一的,天人是互相感应的。
人类是离不开天体的“生气”的。
你能不能
进入修道的殿堂,要看你能不能大量高效地接受天上的“生气”。
打开这些窍,你才能大量地接天上的生气。
我们多数人,这四个窍,都相当闭塞,不是充分在起作用,所以必须要打开,开窍才能修道。
开了窍,当然能够身体好,气力足,才能脑子好使,才能长寿,甚至于开发我们的潜能。
天地天地,有天必有地,然后我们还要能够接受“地气”。
我们知道地下的磁场,是有脉络走向的。
我们把房子盖在这个地脉上,磁场就好;盖到那个地脉上,这房子就不好。
过去说阴宅、阳宅,看风水,找龙穴,就是找地磁场。
所以古人认为风水对我们一生的命运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甚至于子孙后代,对三代子孙都会起很大的作用。
地气和天上的“生气”有什么区别吗?其实一样,都可以补充我们的“元气”。
但是,“地气”跟天上的“生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它不像天上的星体,高悬于太空之中,它在地表上,所以有个奇妙的特性。
这个特性是什么呢?就是“遇风则散,遇水则聚”。
喜欢水把它包围住,遇水则截住它了,就把它给留住了,遇到风它就散了,因此民间管它叫做风水,这是它的特点。
其实它正式的学名不叫风水,它叫堪舆。
堪是什么?是天道;舆就是地道。
民间俗称为风水,因为这种地气“遇风则散,遇水则聚”。
那么,修道的人怎么接地气呢?接地气要开三个窍。
哪三个窍呢?人体背面的这一个是尾闾窍。
这个尾闾,本来是分为上尾闾和下尾闾的,中医主要用下尾闾,也叫长强穴。
那么下尾闾在
哪儿呢?在尾骨的第三节;可是我们修道的人用的尾闾窍跟这个下尾闾不同,它是在命门下一寸。
命门是和人体正面的肚脐相对的,尾闾窍就在命门下,和我们的“气海”相对。
它实际上是个什么东西呢?是人的肾上腺素比较集中的地方。
我们都知道,这个肾上腺素,它的作用非常强。
这个肾上腺素主要起什么作用呢?比如说,有个强盗在追我,我平时走10里路都很困难,可是他追我的时候,我可以一口气跑10里、20里、30里,甚至翻高墙都可以,因为只要有一滴两滴的肾上腺素,我立刻就能把无穷的潜力发挥出来。
大家都知道,在药房里可以买到这个肾上腺素,是专门用来抢救垂危病人的,或者是给重病病人用的。
所以,尾闾窍里面充满着肾上腺素,它是我们生命机能保持旺盛的“气血”,所以非常重要。
它相对的,人体正面的是“气海”,气海是储存人体“卫气”的窍位,也叫下丹田,这是正面背面相对的两个窍。
第三个窍就是我们的肛门前口,叫做“玄牝之门”,或者叫做“牝门”,也叫“会阴窍”,注意不是二阴中间的“会阴穴”。
会阴穴在两阴之间,而会阴窍是在肛门前口,所以也叫“阴窍”。
凡是修道的人,都需要接“地气”,因此必须打开这三个窍:尾闾窍,下丹田窍,阴窍。
下丹田大家可能听得比较多,因为这个地方是性激素的存储之地,所以叫“气海”。
人体的性激素虽然在全身的血液里都有,但是主要存储地是下丹田。
所以,修道所说的窍,大体上与人的激素是分不开的,它的
影响是全身的,穴位往往是影响一条经脉,它们的作用是不同的。
那么,头上四窍接“天气”,腰腹部三窍接“地气”,这是七窍。
修道开九窍,还有两个窍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中丹田和我们背后的夹脊窍。
夹脊窍在我们两胳膊的连接处,我们平常背后这两肩膀连接的夹脊窍是闭死的,修道的时候要打开它,打开以后和人体正面的中丹田来接“人气”。
夹脊窍的前面,相对的那个地方叫中丹田,又称为绛宫。
这里与心脏是有关系的,是人体胸腺所在地,也是与激素有关系的,也是激素所在地。
胸腺激素到年老以后,它的作用会慢慢减低,但是它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很重要,因为它是经络之气,它是走五脏,走血液,走组织液的。
它又叫“经气”,也叫“荣气”,又叫“营气”。
这种“气”其实是胸腺激素,走经络、血管,润泽五脏,是存储在中丹田里的。
我们讲精、气、神,“气”指的就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