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综合治疗新进展祥解
经尿道电切加膀胱灌注综合治疗难治性膀胱癌的临床观察

留取切缘组织行病理检查。T R t 否达到 肉眼及显微 镜下 U B是
均无肿瘤 残 留直 接影 响 患者 的预 后 , u s 等 研 究 表 明 j D nt , TRt U B 切除完整 的 T 期 与 期 患 者 的生 存 率 是相 近 的。 3 术毕 留置 F 2三腔二囊 导尿管 3~ , 2 5d 手术时间控制在6 i 0mn
ln h u v v lt . o gtesria i me Ke o d : B a d rc n e ;n r v sc l h moh r p T yW r s ld e a c r I ta e ia e te a y; URB ; y t e zn r ame t c t S n h s i gte t n
c n e ainste td b URB rm a u r 0 9 t u e 2 1 ,h nrv s a h moh rp a v n a al s p sil f r a c rp t t rae y T e tfo Jn ay2 0 oJ n 0 te it eil c e tea y w s 1 a c e e r a o s e at s y b e
scino ld e mo )a dita ei l h moh rp et f a d rt r n r v s a e tea y o b u n c c
C i s Mei n ,uh 3 70 C ia hn e d i Ysa34 0 , h ) e ce n
T N i,H i x Y hnHsil ai nl O GY Z UY g— i  ̄ a o t T di a n n n( pa o r t f o
的顺序进行 , 切除 由浅入深 , 边切边 止血 , 切除深 度应达到肌 层 或膀胱壁 外脂 肪层 , 至可 以达到局部 穿孔 ] 甚 。肿瘤 边缘
2022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综合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2022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综合治疗专家共识(全文)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主要手术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
但RC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会有一定的围手术期病死率。
另外,部分患者可能不愿意或不能耐受RC o保留膀胱综合治疗可以作为不愿意接受或不适合行根治手术的MlBC患者的一种替代治疗方案。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和中国膀胱癌联盟推出了《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综合治疗专家共识》,医脉通整理如下。
MIBC保留膀胱的理想人群选择对于身体条件可耐受Ru依从性好的MIBC患者,96.10%的专家认为cT2N0M0期患者可根据自身意愿选择保留膀胱,达成共识;40.30%的专家认为cT3aN0M0期患者亦有保留膀胱机会,仅有极少数专家认为≥cT3bN0M0期患者可主动选择进行保留膀胱治疗。
81.8%的专家同意综合应用新型生物标志物以指导筛选保留膀胱治疗的理想患者。
多数专家认为合并肿瘤相关肾积水、合并膀胱原位癌、合并前列腺部尿道肿瘤、膀胱鳞癌、神经内分泌肿瘤、膀胱腺癌、尿路上皮癌伴鳞状分化、尿路上皮癌伴腺性分化的患者不适合保留膀胱治疗。
MIBC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方案MIBC保留膀胱的手术方式主要有两种最大限度经尿道膀胱治疗切除术(CTURBT)和膀胱部分切除术(PC)oCTURBT指对肉眼可见膀胱治疗的彻底切除,是MlBC保留膀胱综合治疗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92.2%的专家认为CTURBT须完全切除肉眼可见病灶,切缘.基底、可以病灶活检均需阴性。
对于无法通过CTURBT彻底切除的肿瘤,在特定患者中可考虑行PC o相对于TURBT,PC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能提供更精准的分期和对手术切缘的充分评估。
MIBC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保留膀胱治疗的具体实施方案目前仍无统一标准,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实施单位的技术条件等综合选择。
保留膀胱综合治疗强调在手术彻底切除肿瘤的基础上联合放疗、化疗,其中CTURBT联合系统化疗和局部放疗的TMT是目前循证医学证据最充分的方案。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治疗进展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治疗进展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膀胱癌类型,通常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来控制病情,并保留膀胱功能。
近年来,针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手段不断取得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机会。
本文将介绍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治疗的最新进展和相关内容。
1. 微创手术治疗微创手术治疗是现代医学中的一大进步,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经过微创手术治疗后,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恢复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较少。
腹腔镜手术和Robotic辅助手术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微创手术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并尽可能保留膀胱功能。
2. 新型化疗药物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化疗药物的问世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些靶向治疗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较低的毒副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3. 辐射治疗技术的改进辐射治疗作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其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3D-CRT、IMRT和IGRT等新型辐射治疗技术的应用,使得肿瘤组织受到更准确的照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和器官,降低治疗副作用,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
4.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个体化治疗是近年来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的一个重要趋势。
通过对患者的基因信息、肿瘤特征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出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可以提高治疗的精准度和针对性,有效地引导临床治疗,为患者争取更多的生存机会。
5. 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应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即将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有效的协作和配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疗服务,已成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的重要模式。
外科医生、放疗医生、化疗医生等专家之间的密切合作和交流,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治疗的全面性和综合性,提高治疗的疗效。
6. 生物标志物的应用7. 术中冰冻切缘技术的应用术中冰冻切缘技术是一种在手术过程中采用的新型技术,可以在术中即时检测切缘组织是否有癌细胞残留,有助于保证手术的彻底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膀胱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

膀胱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都较高。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患者症状,甚至能够将肿瘤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然而,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索膀胱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局面。
本文将介绍膀胱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
一、膀胱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作为一种恶性肿瘤,膀胱癌的发病机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得到明确的了解。
但在近年来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分子生物学家开始发现,膀胱癌与某些特定的基因突变息息相关。
针对这些基因突变,许多研究者开始探索相应的药物靶向治疗方法。
例如,TP53、RB1、CDKN2A等基因的突变在膀胱癌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一项近期的研究发现,针对CDKN2A基因突变的分子靶向药物能够抑制膀胱癌的生长和扩散,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除此之外,FGFR、EGFR等分子的突变也被证实与膀胱癌的发生和进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基于这些发现,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分子靶向治疗在膀胱癌中的应用。
二、膀胱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现状与未来目前,膀胱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目前,针对FGFR、EGFR、CDK4/6等分子靶向药物已经被开发和应用于实际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此外,一些新型的免疫治疗药物也日益受到关注。
未来,膀胱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
在药物研发方面,研究者将继续探索各种新型靶向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以及药物的剂量和治疗时间等因素的优化。
同时,膀胱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深入,从分子水平上了解膀胱癌的发生机制,为新药物的研发和治疗方法的优化提供更加精确的基础。
三、膀胱癌分子靶向治疗的前景和挑战膀胱癌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前景看好,但也存在着一些挑战。
首先,膀胱癌具有明显的异质性,针对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法存在差异,这就要求研究者在针对不同基因的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还需要深入下去。
《2023版CSCO膀胱癌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06
患者心理支持与生活质量提升策 略
患者心理需求分析及干预措施
膀胱癌患者心理需求分析
面对疾病,患者可能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需要得到及 时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个性化心理干预措施
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如认知行 为疗法、心理疏导等。
定期心理评估
对患者进行定期心理评估,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及时调整干预措施 。
放疗与手术结合
放疗与手术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如术前新辅助放疗联合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已成为肌层浸 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
放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
近年来,放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也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为膀胱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 疗选择。
放射治疗联合其他治疗手段效果评价
放疗与化疗联合
放疗与化疗的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提高膀胱癌患者的生存率 ,尤其是对于局部晚期患者,术前同步放化疗已成为标准 治疗方案之一。
《2023版CSCO膀胱癌诊疗指南》 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3-11
目录
• 膀胱癌概述与流行病学 • 2023版CSCO膀胱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 手术治疗原则与技巧进展 • 药物治疗方案优化与调整
目录
• 放射治疗地位与作用认识深化 • 患者心理支持与生活质量提升策略
01
膀胱癌概述与流行病学
尿常规检查是膀胱癌的初步筛查方法 ,可发现尿液中的异常成分。
影像学检查
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 膀胱内的肿瘤病变,评估肿瘤的分期 和浸润深度。
膀胱镜检查
膀胱镜检查是确诊膀胱癌的金标准, 可直接观察膀胱内的肿瘤病变,并取 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02
2023版CSCO膀胱癌诊疗指南 更新要点
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化疗现状及进展

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化疗现状及进展膀胱癌是泌尿外科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根据进展程度,膀胱癌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ls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
对前者的治疗目前存在争议不多,而对MIBC患者即使进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疗效亦难以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在于手术治疗前机体已经存在微转移灶。
而化疗可以清楚体内微转移灶、减少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
本文就浸润性膀胱癌化疗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标签:膀胱癌;膀胱肿瘤;化疗膀胱癌是一种泌尿外科常见病的和多发病,是世界范围内第六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膀胱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按肿瘤的进展程度,膀胱癌分为浸润性膀胱癌和非浸润性膀胱癌。
对于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盆腔区域淋巴结清扫术是标准的治疗方式。
但术后复发率高,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且创伤大,易感染,导致患者难以接受[2]。
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在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盆腔区域淋巴结清扫术后,如肿瘤局限且淋巴结阴性者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但如果发生膀胱壁外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后则降至15%~30%。
这是由于肿瘤的高复发性和高转移风险,同时发现远处转移明显多于局部复发,表明肿瘤复发可能与手术前机体已存在微转移灶有关[3,4]。
故在围手术期进行化疗以尽可能清除微转移灶从而控制远处转移、预防复发和改善预后成为治疗的重要一环。
现就浸润性膀胱癌化疗现状及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1 浸润性膀胱癌的化疗方案对膀胱癌患者的化疗始于20世纪60~70年代,早期多为单一用药,但临床发现单一用药的有效率低,肿瘤临床缓解时间及患者生存时间均不能令人满意,在20世纪80年代发现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高,临床可以广泛应用,代表的一线化疗方案为MV AC方案(甲氨蝶呤、长春新碱、阿霉素加顺铂)。
膀胱癌诊疗技术创新及临床应用

膀胱癌诊疗技术创新及临床应用提名奖种:科技进步奖提名者:云南省提名意见:该项目组以改善膀胱癌综合诊疗方案为目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多个部门的支持下,历经25年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在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进,形成三个突出创新点,一是鉴定了全新膀胱癌标志物“AG-CD71抗原”,阐明了KMT1A-GATA3-STAT3信号通路促进BCSCs自我更新的机制,揭示了LASS2在预测膀胱癌患者预后和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中的作用;二是制备了ABC71单抗,建立以AG-CD71抗原与ABC71单抗为基础的体外诊断系统,开发了抗人膀胱癌的靶向治疗药物;三是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新膀胱术及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并进行了系列临床技术创新。
该项目建立了完善的膀胱癌诊疗体系,在云南多个地州成立专家工作站,为我国偏远地区泌尿外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成果在北京、四川、上海等省份广泛应用,100余万人次受益,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该项目发表论文253篇,其中SCI收录57篇(影响因子累积190.224);创新膀胱癌诊疗相关技术,申请33项专利,其中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2项;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培养博士研究生等人才7000余人次。
同意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新增的膀胱癌病例数接近500,000例。
目前对于膀胱癌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及膀胱镜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结合放化疗。
但目前膀胱癌缺少高特异度和灵敏度的无创性筛查方法,早期诊断及术后监测困难,如能对膀胱癌进行筛查,就能实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此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较多,如能在手术中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控尿功能、性功能和肠道功能,就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该项目组以改善膀胱癌综合诊疗方案为目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多个部门的支持下,历经25年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在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进,形成了以“AG-CD71抗原与ABC71单抗”为核心的体外诊断系统和靶向治疗方法,以及以“乙状结肠原位尿流改道术”为基础的一系列的手术规范与技术创新。
吉西他滨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进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11期107投稿邮箱:zuixinyixue@·药物与临床·吉西他滨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进展孔祥丰,陈国俊(通讯作者)(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青海 西宁 810000)0 引言张鑫[1]等在《探讨吉西他滨与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中对吉西他滨治疗膀胱癌的方式和应用过程展开了讨论,并且对临床价值予以分析,作者认为吉西他滨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且提升膀胱保存率。
1 吉西他滨应用在膀胱癌灌注化疗中的临床效果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应用吉西他滨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其本身和常见的灌注类药物药效较为相似,且肿瘤的一年复发率大约为25%。
另外,利用吉西他滨合并卡介苗也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愈效果,降低复发率。
需要注意的是,卡介苗治疗失败后,要对复发效果和时间等进行集中分析,若是从安全层面对吉西他滨药效进行分析,相较于丝裂霉素,吉西他滨具有更加突出的应用优势,能降低药物性膀胱炎和排尿困难等问题,有效提升治疗的综合水平。
徐峰等[2]等在研究中表示,118例患者中,利用吉西他滨能使得两年复发率降低到20%左右,并且仅仅存在轻度膀胱刺激症状,其他不良反应较为少见。
2 吉西他滨应用在膀胱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效果2.1 术前新辅助化疗。
目前,在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要对术前辅助化疗予以关注,利用吉西他滨进行治疗时,五年整体生存率会有所提高。
尤其是四个周期GC 手术前,新辅助化疗中应用吉西他滨能提升病理学完全缓解率,且无复发水平也能维持在14个月左右,和甲氨蝶呤、长春碱等进行联用效果更好。
2.2 术后新辅助治疗。
对于淋巴阴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而言,利用吉西他滨能提升根治性膀胱手术的几率,且五年后的OS 率得以提高。
若是淋巴结受到累及,在术后生存率也会有所提升,术后辅助化疗能消除残余肿瘤细胞。
并且,借助吉西他滨就能合理性延长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膀胱癌综合治疗新进展
邯郸市中心医院
膀胱癌的流行病学
1946 泌尿外二科 Urology
(一)流行病学 世界范围内,膀胱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 第九位,在男性排名第六位,女性排在第 十位之后 。 在我国,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位居全身肿瘤 的第八位,女性排在第十二位以后 。发病 率远低于西方国家。 膀胱癌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3~4倍。
适应症掌握好与膀胱 部分切除疗效相当
TURBT手术适应症及特点
1946 泌尿外二科 Urology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Ta、T1)
肿瘤的数目、大小、位置通常不影响手术进行
对于浸润深肌层的肿瘤(T2b),手术为姑息性
治疗
对于T1G3肿瘤,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初发、单发、
直径<3cm可以考虑行TURBT
手术后处理
1946 泌尿外二科 Urology
止血满意,尿液清亮者无需冲洗;如手术范围大,尿色较 红,可持续膀胱冲洗
尿管保留2-3天,肿瘤较大或切除较深者则可保留1周 术后延迟出血少见,多发生在术后1-2周,系创面结痂脱 落引起,清除血块后持续膀胱冲洗一般出血可止,必要时
需二次电凝止血
1946 泌尿外二科 Urology
膀胱浸润性癌,表面有坏死
膀胱癌的组织学类型
1946 泌尿外二科 Urology
尿路上皮(移行)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和腺细胞癌 其次还有较少见的小细胞癌、混合型癌、癌肉瘤及转移性 癌等。 膀胱尿路上皮癌最为常见,占膀胱癌的90%以上;膀胱 鳞状细胞癌比较少见,约占膀胱癌的3%~7%。膀胱腺 癌更为少见,占膀胱癌的比例<2% 。
手术技巧
1946 泌尿外二科 Urology
检查整个膀胱,确定肿瘤 数目、大小、位置及分布 情况 一般从肿瘤表面开始切除, 有蒂、较小的肿瘤也可直 接从根部切除 肿瘤切除完后,要将基底 部切除少许送病理以判断 肿瘤分期 术后(24h内)即刻行膀 胱灌注治疗
术中避免膀胱过度充盈、 否则易穿孔 压迫下腹壁可利于膀胱前 壁肿瘤切除 多发肿瘤应先小后大,先 易后难 肿瘤位于输尿管开口外上 时应采用“点切”,防止 闭孔反射造成膀胱穿孔 腹膜内型膀胱穿孔应开放 探查修补
1946 泌尿外二科 Urology
T2-T4a,N0-x,M0浸润性膀胱癌
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BCG治疗无效的Tis
反复复发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保留膀胱手术后的肿瘤复发
膀胱非尿路上皮癌
手术范围
1946 泌尿外二科 Urology
膀胱及膀胱周围组织,输尿管远端
男性包括前列腺及精囊;女性包括子宫及附件
膀胱部分切除术
优缺点
1946 泌尿外二科 Urology
优点 保留生理排尿功能
缺点 膀胱肿瘤复发 腹壁、切口种植转移 二次手术困难
手术适应症
1946 泌尿外二科 Urology
膀胱憩室内肿瘤
输尿管开口旁肿瘤
肿瘤位于TUR手术盲区,尿道狭窄,或不能取截
石位者
身体条件不能耐受根治性膀胱全切者
膀胱癌简介
1946 泌尿外二科 Urology
膀胱癌分期
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 (Tis、Ta、T1) 肌层浸润型膀胱癌 (T2及以上)
1946 泌尿外二科 Urology
绒毛状的膀胱肿瘤
带蒂的膀胱肿瘤
膀胱乳头状癌
1946 泌尿外二科 Urology
膀胱浸润性癌,大肿瘤 周围有多个小肿瘤
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原位癌
膀胱癌的诊断
1946 泌尿外二科 Urology
1.膀胱肿瘤患者需询问病史,做体格检查、尿常规、B超、 尿脱落细胞学、IVU检查及胸部X线片。 2.对所有考虑膀胱癌的患者应行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或 诊断性TUR。 3.对怀疑原位癌、尿脱落细胞学阳性而无明确粘膜异常者 应考虑随机活检。 4.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据需要可选择盆腔CT/MRI、 骨扫描。
不愿接受根治性膀胱全切者
手术技巧
1946 泌尿外二科 Urology
无论肿瘤位于何处,均需游离膀胱
注意用可吸收线缝合,缝合要确切,达到止血防
止尿漏目的
一般术中应用蒸馏水或化疗药物浸泡膀胱及切口,
以防肿瘤种植
手术后处理
1946 泌尿外二科 Urology
维持膀胱灌注化疗与TURBT相似
定期复查膀胱镜 复发后二次手术困难,实施手术前需综合考虑合 适的治疗方式
肿瘤累及男性前列腺部尿道或女性膀胱颈部则考
虑全尿道切除
盆腔淋巴结清扫
尿流改道术
1946 泌尿外二科 Urology
无标准治疗方案,与患者具体情况及手术医师观
点和经验相关
最终目的是保护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包括不可控尿流改道、可控尿流改道及膀胱重建
不可控尿流改道
回肠膀胱术 最常用的尿流改道方 式 优点:简单、安全、 有效 缺点:腹壁造口,终 生佩戴集尿器 输尿管皮肤造口 预期寿命短 有远处转移 姑息性膀胱全切 肠道病变 全身状态差
1946 泌尿外二科 Urology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概述
1946 泌尿外二科 Urology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盆
腔淋巴结清扫是浸润 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
手术较大,对患者体
质要求较高 一般改变需生理排尿 方式
可以提高浸润性膀胱
癌患者生存率、降低
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
手术适应症
膀胱癌的治疗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1946 泌尿外二科 Urology
TURBT
膀胱部分切除
膀胱全切
化疗
放疗
手术治疗
1946 泌尿外二科 Urology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TUR-BT)
1946
TUR-BT
一般不会 腹壁种植
泌尿外二科 Urology
不改变排尿方式 优点
可以多次手术
打击小、恢复快
1946 泌尿外二科 Urology
(二)致病的危险因素与病因学 膀胱癌的发生是复杂、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变化 过程,既有内在的遗传因素,又有外在的环境因素。 吸烟是目前最为肯定的膀胱癌致病危险因素,约30 %~50%的膀胱癌由吸烟引起,吸烟可使膀胱癌危 险率增加2~4倍 。 另一重要的致病危险因素为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 。 慢性尿路感染、残余尿及长期异物刺激(留置导尿管、 结石)与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的发生关系较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