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维护人身权教案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1.2积极维护人身权利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是民法的重要内容。
科学精神:人们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也要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
法治意识:侵犯他人人身权利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公共参与:在社会生活中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互联网活动中善于依法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
二、重点难点:1.重点:人身权利的分类及内容2.难点:辨别不同的人身权利三、教学过程:导入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既包括直接欺凌也包括间接欺凌。
校园欺凌不等同于校园暴力,校园暴力包含校园欺凌,而校园欺凌是最常见的一种校园暴力。
当前我国和全球的校园欺凌现象都十分严峻,各国政府和各国际组织也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文件以应对校园欺凌。
那么,我国法律是如何应对校园欺凌的呢?让我们议一议:校园欺凌中的民事法律关系。
在某些未成年人心里,欺辱同学只是同学之间的纠纷,不算什么大事,不受法律约束,故肆无忌惮!真是这样吗?议题一:校园欺凌违法吗?现实中校园欺凌太沉重,就让我们看看电影中的欺凌事件吧播放《校园欺凌电影混剪》得出具体议题:①视频中存在哪些校园欺凌的行为?②这些行为是否违法,如违法,侵犯了受害人哪些人身权利?③防范校园欺凌,保护人身权利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由学生讨论归纳,老师作总结。
违法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下面,我们看看上面提到的真实案例中,警方是如何依法处理的!议题二:如何依法处理和防范校园欺凌案例:媒体报道河南封丘一女生被多人逼着脱衣服拍照,不脱就用烟头烫。
河南封丘县公安局通报称,封丘县发生一起未成年人被欺凌案件,受害人报警后,我局王村派出所会同刑侦大队迅速组织警力进行调查,并将涉案违法行为人刘某(女,14岁)等6人全部予以行政拘留处罚,并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随后,封丘公安局还发布警情通报,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对受害者进行安抚疏导,为防范二次伤害,对潜在违法行为进行告诫。
《维护人身权利》教案

《维护人身权利》教案一、教材分析:重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难点:人格尊严的理解;道德高尚的人能自觉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二、学生分析:1、针对的问题: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对人格尊严权的认知较差,对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件,中学生甚至不懂得判断是否侵犯他人或自己的人格尊严。
2、学生的需要:学会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严,形成和发展尊重人格尊严的情感,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道德和法律素质。
三、综合设计思路:(一)课前准备:教师:1、根据教材的需要收集案例、新闻,并制成。
2、编制小品《为什么会这样》3、认真学习有关人格尊严的法律条文,收集法律依据。
学生:1、寻找发生在身边的有关侵犯人格尊严的事件。
2、查找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二)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新闻前后导入新课①新闻评析:对此,你有何看法?内容:广州一家韩国公司女老板,为了惩罚迟到的中方雇员,竟令中方雇员向她集体下跪,以满足她的虐待淫威心理。
②新闻后续:此刻你的心情又是如何?内容:大多数中方雇员为了一份有限的薪水,做出了牺牲人格的尊严和民族气节而向恶人下跪的选择。
这当中,只有一名从河南来的打工青年,毅然做出了辞职不跪的义举,令韩国女老板目瞪口呆,淫威之心顿减。
这位河南打工青年的行动受到了所有知情者的高度称赞。
很快,另一家中国公司破格录用了这位铮铮硬骨的男子汉。
小结:这不仅是给这位外国女老板的威慑,而且也是对国家尊严的维护,他自己人格尊严维护。
设计意图:通过新闻对比,引发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振动,从而为下文在法律上认识人格尊严打下基础。
2、引题识题:维护人格尊严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师: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权利?(肖像权、姓名权、荣誉权、名誉权、隐私权……)图片展示补充说明(宪法的规定,增加了学生维权的信心,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人格尊严权了解的要求。
《维护人身权利》教学教案设计

《维护人身权利》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人身权利的概念和内容,掌握我国法律对人身权利的保护。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人身权利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学生的人身权利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人身权利的概念和内容。
2. 我国法律对人身权利的保护。
难点:1.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
2. 如何在尊重他人人身权利的基础上,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和相关法律条文。
2. 教学PPT。
3. 情景模拟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人身权利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身权利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分享人身权利受到侵犯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对人身权利的保护。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人身权利的理解和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
4. 情景模拟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尊重和保护他人人身权利。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尊重和保护人身权利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六、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人身权利的定义与范围我国法律对人身权利的保护措施实际案例分析2. 教学步骤:a. 引入人身权利的概念,解释其含义和重要性。
b. 详细介绍人身权利的范围,包括生命权、身体权、隐私权等。
c. 解读我国法律对人身权利的保护措施,如宪法、刑法、民法等。
d.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人身权利侵犯的情况及法律后果。
七、教学互动与讨论1. 教学互动:提问学生对人身权利的理解。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涉及人身权利的问题。
2. 讨论:a. 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
教学设计1:2.2 积极维护人身权

探究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行使姓名权?
例题或练习。
根据学生解答情况进行讲解。
教师补充:《姓名登记条例》规定姓名不得含有的内容。
讲解关于肖像权的相关内容。
观看视频,读课本,学生看书自学,小组讨论关于肖像权的相关内容。
通过“疑误指津”进行释疑解惑或对知识外引内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板书设计
人身权
(1)人身权的内涵
(2)人身权的地位和作用
(3)人身权的类别
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
教学反思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播放视频《孕妇被拒绝刨腹产跳楼》
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看书,并思考讨论探究问题。
事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代入本节课的内容。
知识点一
生命健康俱可贵。
展示中国传媒大学女研究生周云露被杀一案。
探究问题:
1、李斯达侵犯了周云露的什么权利?
2、你如何理解这个权利?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教案

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教案
一、课程安排
1.课前预习:
A.学生自学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和句子结构。
B.复习巩固本单元所掌握的有关词汇和词组,做好课前准备活动。
2.设计意图:(1)激发学生学习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的热情,增强护卫人身权利的意识。
(2)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来表达对人身权利的保护和维护的看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热身:复习本单元的重点词汇。
2.朗读课文。
3.分析课文:(1)了解课文内容,并回答问题;(2)分析课文中出现的重点知识点及表述方式;(3)说出课文中的新词汇和短语。
4.导入:
A.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对人身权利的看法,交流自己的体会。
B.教师利用导入活动分析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的必要性。
5.口头练习:
A.教师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
B.学生根据问题讨论,并运用所学知识及句型,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6.巩固和拓展:
A.教师指导学生作口头练习,巩固课文内容;B.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案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的重要性。
三、教学评价
1.综合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学生编写一篇关于维护人身权利的短文,对这篇短文进行互评,并向全班进行展示。
2.自我评价: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找出自己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
《2.2 积极维护人身权》教学设计3

《2.2 积极维护人身权》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能说出人身权的含义、内容以及侵害人身权要承担的法律责任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理解保护人身权的有关法律规定以及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增强依法保护人身权的意识,崇尚公平正义。
3.运用学会自我保护,提高维权意识,逐步培养自我防范的能力,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尊重他人的人身权。
【学习重点】学习人身权的内容,侵害人身权要承担法律责任。
【学习难点】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权。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情景体验导学法,联系实际思考分析具体的事例。
【学习过程】【导入新课】【视频材料】新闻评论,郑州街头痛打小偷问:你会打小偷吗?你如何看待痛打小偷现象?是否会侵权?侵犯那种权力?学生合作探究一看图说法:用课件展示侵害人身权的图片:●图片1.工人排队接受搜身●(1)上面图片侵害了哪项人身权?●(2)我国民法是保护这项人身权?●(3)侵权人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图片 2.“恶作剧”致人伤残●(1)上面图片侵害了哪项人身权?●(2)我国民法是保护这项人身权?●(3)侵权人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图片 3.网上说人坏话●(1)上面图片侵害了哪项人身权?●(2)我国民法是保护这项人身权?●(3)侵权人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图片 4偷看他人信件●(1)上面图片侵害了哪项人身权?●(2)我国民法是保护这项人身权?●(3)侵权人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学生合作探究二:断案说法:案例分析1、用明星的照片做论坛、QQ头像或类似的一些软件的头像,是不是侵犯了他们的肖像权呢?为什么?案例分析2:2011年4月13日,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大四女生王慧突然接到学校通知,她的身份证信息在教育部网站已经被人注册,注册者在新疆大学,王慧将无法办毕业证。
原来,2006年王慧考上了新疆大学,她没去报到复读后于2007年又考上了中南林业大学,山东人张玲冒名顶替她上了新疆大学并于2010年毕业,以她的名字领取了毕业证。
1.2积极维护人身权利教案-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提高人身权利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同时,我也将加强对学生作业的指导和反馈,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4.巩固练习(5分钟)
教师布置一道关于人身权利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完成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一些关键性问题,检查他们对人身权利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解答。
1.理解人身权利的概念、内容和特点,增强对法律保护人身权利的认识。
2.学会正确行使人身权利,并在遭受侵犯时采取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
3.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的公民责任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和维护他人的人身权利。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法律基础知识,对人身权利的概念有初步了解。他们知道人身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但可能对具体的人身权利内容和维护方法不够清楚。
-隐私权:公民享有个人隐私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
-荣誉权:公民享有自己的名誉和荣誉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
3.维护人身权利的途径
-正确行使:在合法范围内行使人身权利,不侵犯他人人身权利。
-合法维权:在人身权利受到侵犯时,采取合法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如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
4.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学生因被同学嘲笑外貌而受到心理健康影响,如何维护自己的名誉权?
依法保护人身权教案

依法保护人身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身权的概念和内容,认识人身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人身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法律对人身权的保护,提高法治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人身权的定义和分类2. 人身权的重要性3. 我国法律对人身权的保护4. 侵犯人身权的法律责任5. 学生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身权的概念、分类和重要性,我国法律对人身权的保护。
2. 教学难点:人身权的具体内容和侵犯人身权的法律责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身权的概念、分类和重要性,我国法律对人身权的保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侵犯人身权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责任。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权,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人身权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人身权的关注。
2. 讲解人身权的分类:介绍我国法律对人身的保护,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等。
3. 分析案例:选取侵犯人身权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责任。
4. 讨论如何保护人身权: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措施。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案例,思考如何正确行使人身权,防止侵犯他人人身权。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人身权的概念、分类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我国法律对人身权的保护的认识情况。
3. 考查学生对侵犯人身权的法律责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保护人身权的措施和观点的合理性。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提供相关的人身权法律知识内容。
2. 案例材料:选取典型的侵犯人身权的案例。
3. 讨论指南:提供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提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人身权的概念、分类和重要性。
2. 第二课时:讲解我国法律对人身权的保护。
3. 第三课时:分析侵犯人身权的案例,讲解法律责任。
4. 第四课时:分组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积极维护人身权
一、选择题
1.某超市因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致使一些顾客的身体出现过敏、腹泻等不良反应。
从法律角度看,超市的行为侵害了顾客的()
A.人身权B.生命健康权
C.肖像权D.隐私权
2.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为了躲避国民党政府的书报查禁,他在发表文章时变换使用不同的笔名。
据考证,他的笔名多达128个。
从法律角度看,这体现了()
A.公民可以任意变换姓名
B.公民可以改变自己的姓名
C.公民有权使用笔名或者其他别名
D.笔名体现了个人的人格特征
3.陈星夫妇在儿子陈华周岁生日时到红星照相馆为儿子拍照纪念,摄影师刘某翻拍了陈华的底片后,将其卖给个体户张某做挂历用。
张某又将该底片卖给蓝星香皂厂做婴儿香皂广告用。
在本案中,侵犯陈华肖像权的侵权人是()
A.刘某和张某,不包括蓝星香皂厂
B.张某和蓝星香皂厂,不包括刘某
C.刘某和蓝星香皂厂,不包括张某
D.刘某、张某和蓝星香皂厂
4.陈诗喜好文学,不仅是学校“小草”文学社的骨干,且经常有佳
作见诸报刊。
投稿时陈诗常以“郑义”署名。
陈诗以“郑义”做笔名行使了公民的()
A.肖像权B.名誉权
C.荣誉权D.姓名权
5.小虎和王军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但后来因一件小事两人产生了隔阂。
这之后,王军便到处向别人述说小虎的隐私,最终引起了小虎的极度不满。
上述事实中,王军侵害了小虎的()
A.名誉权B.隐私权
C.姓名权D.肖像权
6.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身体和健康是每个人从事一切活动必不可缺的物质条件。
这说明,一个人最基础的人身权利是()
A.姓名权B.肖像权
C.隐私权D.生命健康权
7.关于肖像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A.肖像权是人们对其外部形象所享有的人格利益
B.法律禁止一切使用公民肖像的行为
C.即使经过公民同意也不能用其肖像做广告
D.公民对自己的肖像不享有复制权
8.2012年5月,甲医院依防疫部门文件对驻地单位乙饭店的10名女职工进行身体检查,其中5人被诊断为患有性病。
此消息使乙饭店职工负担很大的心理压力,使饭店遭受损失数万元。
同年8月,经丙权威医院复查,无一人得此病。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医院侵害了女职工的身体权
B.甲医院侵害了女职工的名誉权
C.甲医院侵害了乙饭店的财产权
D.甲医院的行为不构成侵权
二、非选择题
9.中新网报道:公安部2011年11月13日,发出A级通缉令,缉拿特大杀人犯罪嫌疑人王玉忠。
通缉令显示,王玉忠系云南省文山州麻粟坡县八布乡荒田村人。
2010年12月以来,王玉忠伙同杨明正、杨廷志、侯正明等人涉嫌在中越边境地区实施杀人案件5起,造成7人死亡,1人重伤,2人轻伤。
现该犯罪嫌疑人在逃,并可能随身携带手榴弹。
对提供线索的举报人、缉捕有功的单位或个人,公安部将给予人民币5万元奖励。
阅读上述材料,请你探究:
(1)公安部将杀人犯罪嫌疑人王玉忠的照片在网上发布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
(2)我国法律在保护公民肖像权方面是如何规定的?
(3)哪些行为是合理使用肖像的行为?(两到三种即可)
答案
1.B2.C3.D 4.D5.A6.D7.A 8.D
9.(1)警方发布通缉令使用犯罪嫌疑人的照片不构成侵权。
因为,这是为了打击犯罪,保护受害人利益,维护社会稳定而使用犯罪嫌疑人的照片,是合法行为。
(2)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
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如不准擅自将他人的肖像用做广告或杂志封面,或印在挂历上;不得恶意损毁、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等。
我国法律也规定,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因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可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而使用公民肖像。
(3)如新闻报道中报道政治活动时使用政治家的肖像;为记载或宣
传特定公众活动使用参与者的肖像;为医学实验在课堂上向学员展示病人的肖像;旨在行使正当的舆论监督而使用公民的肖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