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院公园解说系统研究
北京紫竹院公园鸟类群落多样性分析

北京紫竹院公园鸟类群落多样性分析郭铁英;杨均炜;曲媛媛;陈卫【摘要】2004年9月~2005年6月在北京紫竹院公园进行鸟类群落调查.共记录到鸟类52种,隶属于11目26科.其中夏候鸟17种,冬候鸟4种,旅鸟28种,留鸟13种.鸟类的种类和数量随季节变化有明显差异.春、秋季鸟类种类丰富,秋季达到最高;冬季鸟类数量达到最高.优势种有灰椋鸟Sturnus cineraceus、麻雀Passer montanus、喜鹊Pica pica、厌喜鹊Cyanopica cyana、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鸳鸯Aix galericulata等.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类似,春、秋季高,冬季低,而优势度指数的变化是冬季最高,春、秋季低.鸟类多样性增加主要是由于春、秋季的候鸟迁徙.保证一定的公园面积、增加空间异质性、合理配置资源,有利于保护鸟类的多样性.【期刊名称】《四川动物》【年(卷),期】2010(029)006【总页数】6页(P975-980)【关键词】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北京【作者】郭铁英;杨均炜;曲媛媛;陈卫【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048;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福建泉州362000;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048;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59.7%Q958.15Abstract:Diversity of birdswas surveyed at the Black Bamboo Park in Beijing during September 2004 to June 2005.A total of 52 species of birdswere recorded,belonging to 11 orders and 26 families.There were 17 species of summer breeders,4 winter visitors and 28 species travelers among 38 migratory species,and the remaining 13 species were residents.Species and number of birds varied with the seasonal changes.A wide variety of birds appeared in spring and autumn,and the highest in autumn.The greatest number of birds occurred in winter.Dominant species were starlings(Sturnus cineraceus),sparrows(Passer montanus),magpies(Pica pica),azure-winged magpies(Cyanopica cyana),mallards(Anas platyrhynchos),and mandarin ducks(A ix galericulata).The diversity index trend of the bird community was similar with the evenness index.Both were high in spring and autumn and low in winter,while the dominance indexwas the highest in winter and lowest in spring and autumn.The increase of bird diversitywas primarily due to migration in spring and autumn.Increasing the area and heterogeneityof the park and ration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will facilitate the preservation of bird diversity in the Black Bamboo Park.Key words:bird community;diversity;Beijing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也越来越为人们重视,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引起了生态学家的关注 (杨萌等,2007)。
八大处公园旅游解说系统特点及其完善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八大处公园旅游解说系统特点及其完善的研究的开题报告1. 选题背景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解说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八大处公园作为北京市重点公园之一,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游玩。
然而,在公园游览中,游客往往会遇到迷路或不能理解景点的相关信息等问题。
因此,设计一款旅游解说系统,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全面的服务,成为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2. 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次研究旨在设计一款八大处公园旅游解说系统,以满足游客对景点信息获取、导游服务等方面的需要。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对旅游解说系统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探讨其优缺点。
(2)了解八大处公园游客的需求,综合考虑其文化背景、行为特点等因素,设计出一款符合用户需求的旅游解说系统。
(3)研究并解决八大处公园旅游解说系统的技术难题,如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问题。
(4)通过实地调查和用户反馈,分析系统的效果,并提出完善建议,优化系统的用户体验。
3. 研究方法和步骤(1)文献调研法。
对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运用这些研究成果进行调研分析。
(2)实地调查法。
通过走访游客,了解其对旅游解说系统需求的具体情况,对游客需求进行分类分析。
(3)系统设计方法。
根据游客需求,设计出一款符合用户需求的旅游解说系统。
(4)实验法。
通过实地测试和用户反馈,分析系统效果,提出完善建议,并通过反复试验进行优化。
4. 研究意义(1)提高八大处公园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和门票收益。
(2)满足游客对旅游解说系统的需求,提高游客满意度和重复消费率。
(3)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5. 预期成果(1)设计出一款符合游客需求的旅游解说系统。
(2)解决旅游解说系统的技术难题,如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问题。
(3)优化旅游解说系统的用户体验,提高旅游的品质和效益。
6. 研究难点(1)如何根据游客需求设计出一款符合用户需求的旅游解说系统。
(2)如何解决旅游解说系统的技术难题,如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面的问题。
环境设计苏州园林实习报告

环境设计苏州园林实习报告环境设计苏州园林实习报告1短短的九天实习很快就在火车的汽笛声中结束了, 满载着大家的欢快和丰收的喜悦步入正轨——开始了新的学习。
很显然这次实习是轻松的快乐的, 但我们没有因为轻松和快乐而乐不思学, 实习的结果还是硕果累累的, 我们见识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我们见到了美丽的西湖, 我们体会了麻雀虽小五味俱全的苏州园林, 更有现代化的大都市上海留给我们的震撼, 并身临其境的体验了一番现代化大都市的生活。
当然还有博物馆带给我们的深思。
令我们耳目一新, 意犹未尽。
当然作为学习室内设计的一群人, 实习的目的和实习后留给我们的任务才是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回味分析一下两类几乎完全不同性质的建筑环境特色, 以及博物馆展厅设计的技巧和方法, 这也是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有效阅历和实践内容, 从中去领略实习带给我们知识和阅历。
从苏州园林说起。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 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 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 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 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 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 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
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 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 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 使人于栖息游赏中, 化景物为情思, 产生意境美, 获得精神满足。
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 又是珍贵的艺术品, 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另外, 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 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 是了解和讨论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 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的辟疆园, 当时号称“吴中第一”。
以后历代造园兴盛, 名园日多。
长河明珠人间福地——紫竹院公园历史文化初探

韵、斑竹麓这些蕴涵了历史文化和园林意境的景点,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于 一体,既促进了园林意境的延伸,又加强了竹子造景的艺术感染力,还拓宽了 竹子造景的审美信息量。在确立了“以竹造景,以竹取胜,突出竹文化的建园 方针"后近十多年来引进竹品种80余个,经过精细的养护管理,目前存活品 种有71个,全园竹子共计为86.8万株,植物品种丰富。为丰富公园的文化活 动,陶冶人们的情操,公园历年来举办了书画展、集邮展、菊花展、恐龙展、 风车展、蝴蝶展等,其中具有较高影响的竹文化节已举办15届。园内还设有 游船,电动游艺,冬季冰场等文化活动30余项,每年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 已成为市民喜爱具有江南特色的自然式山水园林。
一、历史渊源紫竹院 追源澄鲜湖,溯流长河湾 紫竹院湖的历史源远流长,上可以追溯到周 朝。从西周到西汉时,紫竹院为永定河流泾的地方。东汉时,永定河向南摆动, 紫竹院成为古代高梁河的发源地,随着时代的变迁,北京成为政治中心,做为 高梁河源头的紫竹院湖不仅发挥了灌溉之作用,继而又成为航运、城市供水和 皇家御用水系。金代引昆明湖和玉泉山水济航,引水渠道就经过紫竹院,元代 设广源闸作为调节水量的人工水库。当时,紫竹院湖紧邻长河,水深、平静, 有如长河之港湾是藏舟和避风的好处所,遂有“别港"之名。据元《析津志辑 佚)载:“肃清门广源闸别港、有英宗、文宗二帝龙舟”。说明元代时皇帝即有 西郊泛舟之举,利用紫竹院湖做为停泊、存放龙舟之处。到清代紫竹院庙宇辟 为行宫,成为皇帝由水路去颐和园在此休息换船之所。清《日下旧闻考》记 载:“广源闸座、本朝以来频加修葺,恭值圣驾经行,于此地易舟,始达绣漪 桥至清漪园”。乾隆皇帝曾用“柳荫深处是蓬莱"比喻这里的景色有如仙境。 今日的紫竹院的长河观柳是长河游览的重要景观,紫竹院湖是市民从事水上娱 乐活动的重要场所。紫竹院的水系经两千年的积淀,成为今日紫竹院公园千年
紫竹院公园生态功能调研与分析

城镇规划62产 城紫竹院公园生态功能调研与分析王靖馨摘要:公园是城市的“绿肺”,紫竹院公园作为北京市中心较大的公园,在对北京城区生态环境改善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分析总结了紫竹院公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雨洪管理、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利用等生态方面的作用,为城市公园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紫竹院公园;生态功能;城市可持续发展1 概述紫竹院公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临首都体育馆,国家图书馆和动物园,西侧和南侧主要为公园,北侧有北舞和中央民族大学等学校,人流量较大。
园内景观节点星罗棋布,由多条园林小路串联组成一定的景观空间组团,各空间组团过渡自然,衔接流畅。
紫竹院公园对于改善北京城区内生态环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和自然生活,还可以改善局地小气候,降低城市热岛效应,调节空气湿度,促进局地气体环流,改善通风条件,并对城市产生的余热、噪音等污染物质起到一定程度的吸收、减弱作用,综合调节城市生态环境。
2 生态功能分析2.1 生物多样性紫竹院公园为动植物提供了相应的生存空间,使城市生态系统之中各个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制约,生物与其周围的环境也相互作用,保障生物群落、生存环境及其生态作用的丰富和多样化。
植物景观所承载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涵养水源暴雨缓排、降温增湿、平衡碳氧。
以植物为基础,为动物甚至微生物的生存提供条件,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
紫竹院公园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竹林观赏区,竹子种类繁多,包括斑竹、筠竹、金镶玉竹、金竹等 54 种竹类,其中又以紫竹最有名气。
竹子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四季常青,就算在冬天,也可以感受到竹子无穷的生命力。
除了竹子之外,紫竹院公园有植物近300种,乔灌木3.8万余株,竹子61种,草坪17万m2。
其中常绿乔木16种,主要有油松、雪松、白皮松、华山松、桧柏等;常绿灌木17种,主要有大叶黄杨、小叶黄杨、金叶女贞、万峰桧、沙地柏、粗榧等;落叶乔木84种,并引种了部分稀有树种。
北京紫竹院植物配置探析

北京紫竹院植物配置探析作者:吴思琦来源:《现代园艺》2016年第04期摘要:以紫竹院公园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查找文献的方法,统计其现有树种,并总结分析紫竹院公园的植物配置手法以及植物造景空间的组成,从中加深对植物配置手法的理解,并为以后更好地运用植物营造景观提供经验。
关键词:紫竹院公园;植物配置;设计1 北京紫竹院公园历史及发展概况紫竹院公园的所在地曾是高梁河的发源地,高梁河是北京重要的水源之一。
紫竹院公园的前身是万寿寺下院,修建于公元1577年,清乾隆年间,万寿寺下院修整并成为皇家苑囿,并改名庙名为“紫竹禅院”,紫竹院也因此而得名。
现今紫竹院公园位于北京海淀区西北近郊,始建于1953年,如今整个公园的面积约为140h㎡,其中水面约占1/3。
通过5座拱桥将园内的湖、岛、岸连为一体,形成三湖两岛——堤——河——渠的基本格局。
公园注重植物造景,大量种植竹子,形成一座以竹景取胜的自然山水园林。
2 紫竹院公园植物现状分析现今的紫竹院公园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竹林观赏区,竹子种类繁多,包括斑竹、筠竹、金镶玉竹、金竹等54种竹类,其中又以紫竹最有名气。
除了竹类,其他植物种类也很丰富,目前已经达到300种,常绿乔木约16种,包括雪松、白皮松、圆柏等常绿灌木约17种,包括大叶黄杨、小檗等落叶灌木约80种,包括海棠、紫薇、木槿、连翘、迎春等,还包括11种藤木植物。
3 紫竹院公园植物配置的原则好的公园设计离不开植物的运用,植物配置是指利用植物材料结合造园的其它题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各式的园林植物景色,以满足人们游憩观赏的需要。
植物配置不仅要注意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同时还要遵循一些生态学原则。
3.1 基调树种的运用紫竹院公园自建园以来就不断地从南方引进竹子,在公园的路边、山坡、河岸边等地大量种植竹,如今茂林的竹林已经成为紫竹院公园的典型特点,而紫竹院公园也渐渐向竹类公园发展。
紫竹院公园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公园调研---紫竹院公园一、基本介绍紫竹院公园位于北京西北近郊,海淀区白石桥附近,北京首都体育馆西侧。
因园内有明清时期庙宇福荫紫竹院而得名。
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大型公园,始建于1953年。
全园占地近48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6公顷,南长河、双紫渠穿园而过,形成三湖两岛一堤一河一渠(长河与紫竹渠)的基本格局。
是一座幽篁百品,翠竿累万;为一座以水景为主,以竹造景,以竹取胜,深富江南园林特色的自然园林公园。
二、造景特点植竹造景突出主题夏天的紫竹院公园并不会完全暴露在阳光下,园中有大量竹子,即使是在炎炎烈日之下,公园仍旧清爽幽静,是避暑的好地方。
园中的竹子种类繁多,当清风拂过的时候,会有清脆的竹子发出的声音,让人觉得神清气爽。
引导与暗示大量植物中铺设石灰地面,暗示出一条道路。
道路两旁往往是一些灌木或者是地被植物。
增强层次感通过在道路中设置一个四角亭,透过小亭子看远处的事物就具有了一定的层次,亭子前后的事物相互渗透,并使眼前的景物增强了深远感。
同时也是游人休息的落脚点。
空间的对比与留园入口的手法相似,在通往一个较为开阔的场地时,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看似越来越窄的小路尽头,实际上是一个开阔的小广场。
在迈进这个空地的一瞬间,会有一种非常开阔的感觉。
仰视与俯视在某个地点,设立起一个高的平台,平台上面的人可以俯视下面的景色,对于在下面的人来说,凸起的平台也形成了一种景观,形成了看与被看的关系。
蜿蜒曲折的小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蜿蜒曲折的小路非常受到人们的欢迎,曲折的小路不仅具有一定的美感,也营造出了一种意境,有一种神秘性。
而平直规则的大路用在园林中只会显得呆板与单调。
构筑物—桥拱桥--造型优美的曲线,圆润而富有动感。
既丰富了水面的立体景观,又便于桥下通船。
为游客提供了各种不同角度的观赏点,桥本身又为水面增添了景致。
堆山叠石人工迭石而成供观赏的小山,与园林建筑、园路、场地和园林植物组合成富于变化的景致,借以减少人工气氛,增添自然生趣,使园林建筑融汇到山水环境中。
环境心理学调研紫竹院公园幻灯片

环境心理学调研紫竹院公园幻灯片紫竹院公园是北京市海淀区的一个公园,这个公园地处城市中心,交通便利,周围有许多公共设施和商业休闲场所。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对紫竹院公园的调研,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们在该环境中的感受和行为。
一、紫竹院公园的特点1.景观特点紫竹院公园占地面积较大,有多个景区,包括紫竹山、竹林仙境、半岛湖景区等。
这些景区之间连接紧密,景区内又有不同的活动空间和景观,包括休闲广场、人工湖、花坛、游乐场等。
其中,紫竹山是景区的主体,是一座仿古式的山丘,山顶上有宝塔和观景台。
竹林仙境是一片由百年竹林构成的区域,可以供人们散步、休息和欣赏景色。
半岛湖景区是公园的生态中心,展现了一些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2.人流和活动特点紫竹院公园是一个人流较大的地方,特别是在周末和节假日,游客经常排长队,有些志愿者还会在公园里辅导人们如何游玩。
在公园中,人们进行的主要活动包括散步、跑步、拍照、休闲、钓鱼、玩耍等。
公园中也有一些商业小店和餐厅,提供食物和饮料。
二、调查结果1.游客的活动偏好我们采用的调查方式主要是问卷调查和访谈。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大多数游客选择公园来散步、休闲和拍照。
其中,散步是最受欢迎的活动,有超过80%的游客选择步行。
第二受欢迎的活动是休闲,超过60%的游客表示他们会坐下来休息或看景。
还有一些游客会在花坛或人工湖边玩耍。
2.游客对公园环境的评价在对公园环境的评价中,我们问游客对紫竹院公园的整体印象、颜色、气味和声音有何感觉。
大多数游客对公园的整体印象都是积极的,认为它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景点分布合理,很适合休闲和放松。
至于环境的颜色,超过60%的游客认为公园色彩丰富,绿树和花坛让公园更加美丽。
但是,约20%的游客对公园的垃圾和杂物很不满意,他们建议加强管理和清洁工作。
对公园的气味,约70%的人认为空气清新,不会有异味。
而对声音的评价则更加复杂,有的游客希望公园里的声音更加安静,因为他们希望在公园里享受宁静和放松的氛围;而有的人则表示愿意看到活力和热闹的场面,例如孩子们的嬉戏声和音乐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紫竹院公园解说系统研究
作者:李宏, 武娟, 刘敏, Li Hong, Wu Juan, Liu Min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37
刊名: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8,29(1)
1.杨明贤解说教育 1999
2.Herbert,D.T Does interpretation helt 1989
3.张明洵;林玥秀解说概论 2002
4.杨正泰;张帆旅游景点景区开发与管理 2000
5.紫竹院公园管理处紫竹院公园志 2003
6.Yvete Reisinger;Carol Steriner Reconceptualising Interpretation:The Role of Tour Guides in Authentic Tourism 2006(06)
1.牛蓿.Niu Xu北京城市公园旅游解说系统研究——以陶然亭公园为例[期刊论文]-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6)
2.冯小虎北国江南翠竹诗意——北京紫竹院公园[期刊论文]-园林2011(1)
3.彭历.管岩岩浅析北京紫竹院植物配置[期刊论文]-现代园艺2008(10)
4.董文渊.邹彪.赵敏燕.段春香.DONG Wen-yuan.ZOU Biao.ZHAO Min-yan.DUAN Chun-xiang翠湖城市园林休闲公园环境解说系统构建研究[期刊论文]-林业勘查设计2009(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dsfdxxb-zr20080101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