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免疫调节(一)
免疫调节

体 液 免 疫 过 程
吞噬细胞(处理) 感应 阶段 T细胞(呈递) B细胞(识别)
增殖、分化
淋巴因子
记忆细胞 反应 阶段 效应 阶段 二次 免疫
效应B细胞 (浆细胞) 抗体
抗原抗体结合
吞噬细胞消化
细 胞 免 疫 过 程
感 应 阶 段 反 应 阶 段 效 应 阶 段
抗原(病毒) 吞噬细胞(处理) T细胞(识别) 增殖、分化 记忆细胞
产生效应T细胞(可 存活数月至数年) 产生记忆细胞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 抗原 (靶细胞) 作用 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 1.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 方式 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接触 2.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 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
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及其功能
来源 吞噬细胞 B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移植的器 官死亡, 手术失败
抗原
1、概念: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2、性质: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 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 性结合. 由抗原决定簇 决定
3、举例: 病原体、外毒素、蛋白质毒素、异型血细
胞、异体组织细胞、异种动物血清等。
特异性、异物性、大分子性
• 抗体的定义: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
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 HIV:
艾滋病
• 致病机理:
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
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 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
失一切免疫功能,对病原体及多
种疾病的易感性增加而致人死亡。
四、 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预防 2.免疫治疗 3.器官移植
㈣免疫学的应用:免疫学应用范围十分广阔。下面仅从 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和器官移植三方面简要介绍。
免疫调节PPT课件(1)

)
D.皮肤和黏膜的屏蔽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
[名师点拨]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 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C
【达标训练 2】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
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 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 C.B 淋巴细胞 B.T 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1)组成:主要由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 循环而组成。 (2)作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 肿瘤 等。 (3)方式 1)体液免疫——产生抗体
T
浆细胞 (效应B细胞)
注:抗原是能引起机体产生
特异性免疫 反应的物质。
抗体是专门抗击抗原的 蛋白质 。
2)细胞免疫——直接接触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①
发作迅速 、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和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③有明显的 遗传倾向 和个体差异。
(3)艾滋病 1)概念: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病, 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HIV 攻击的目标:
T
细胞。
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以及免疫学的应用 1.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 胞,以及 癌变 的细胞。 2.免疫学的应用
3.免疫活性物质
(1)含义 由 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实例: 抗体 、 淋巴因子 、溶菌酶等。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
(1)组成 ①第一道防线: 皮肤 、 黏膜 。
②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 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和 吞噬 细胞。
(2)特点: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
第二章 第四节_免疫调节

时间 初次抗原刺激 二次抗原刺激
细 胞 免 疫 过 程
抗原
直 接 刺 激
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 呈递 T细胞(识别后增殖分化)
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
同种抗原 与靶细胞结合并 再次刺激 释放淋巴因子 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 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 抗原暴露,与抗体作用 被吞噬细胞消灭
【注意】 (1)无论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大体上都可 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应阶段 对抗原处理、传递和识别; 第二阶段:反应阶段 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包 括二次免疫应答); 第三阶段:效应阶段 效应T细胞、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免疫调节的作用: (1)消灭入侵的病原体; (2)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细胞.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等)
2免疫细胞
:体液中各种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3免疫活性物质
1.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 胸腺、骨髓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免疫细胞定居、繁殖的场 所,也是对抗原发生免疫反 应的场所
1)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免疫中起作用。( × )
2)淋巴细胞只有在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 效应细胞。(√ ) 3)只要接触一次某抗原,记忆细胞就能长期记 住该抗原的特征。(× )
4)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练 习一
5)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 疫反应 C、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 疫反应 D、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 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4节 《免疫调节》 课件(共30张PPT)

三、特异性免疫:
抗原
概念: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举例:细菌、病毒、癌细胞、衰老细移植的器官 特性: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
概念: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生
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
抗体
特性:特异性
分布:血清、组织液、淋巴
体液免疫: B细胞主要依靠产生抗体来消灭抗原、
有特异性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四、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自身免疫病
免疫功能过高
2)过敏反应 3)免疫缺陷症等 免疫功能过低
五、 免疫学的应用
• 免疫学应用在三个方面: 1.免疫预防(接种疫苗) 2.抗原检测 3.器官移植
1、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A.脾 B.淋巴结 C.扁桃体 D.肝脏
2.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A.皮肤、黏膜 B.T细胞 C.吞噬细胞 D.B细胞
3.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 正确的是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 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 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早、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 疫出现晚、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12.现有一幼鼠,先天无胸腺,此鼠的免疫状况是 A.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 B.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C.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 D.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13.下列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的处理 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 C、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灭抗原 D、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值分化
第四节免疫调节

1、免疫器官
淋巴结 胸腺
骨髓
2、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Βιβλιοθήκη 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胸腺
T细胞
转移到淋巴器官中
B细胞
转移到淋巴器官中
HIV的侵入与体内T淋巴细数量的变化
可见人体第三道防线在抵抗外界病原体有 十分重要的作用
抗原和抗体
抗原 定义:可使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如病毒、细菌及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或肿瘤细 胞等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 是越强越好呢?那么太弱?
三、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自身免疫病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 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发生免疫反应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 疫性疾 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 ,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
抗体
定义: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 的球蛋白。 抗体在机体内的分布:血清(主要)、组织液 、外分泌液
二 .免疫作用的过程
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作战”, 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 T淋巴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 “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特异性免疫
(获得性)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
人体的皮肤和黏膜等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三道防线)
人体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 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第4节 免疫调节

(3)下列细胞中,能处理并呈递抗原的是 A ,不能 识别抗原的是 ,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是 。 E (填下列代号) BCDF A.吞噬细胞 D.记忆细胞 B.T C.B细胞 E.浆细胞 F.效应T
(4)效应T细胞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生“某 物质”,并通过它们加强各种有关细胞的作用来发 挥免疫效应;二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 致 靶细胞裂解死亡
(5)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物质主要存在于 中, 在多数情况下,该物质的作用是与 抗原 结合,形成 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 吞噬细胞 吞噬消化。
血清
课堂小结
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第一道防线
免 非特异性免疫 疫 第二道防线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调 体液免疫 节 特异性免疫
免疫失调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细胞免疫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 思考与讨论:
• 我们教室的空气中有流感病毒 吗?为什么我们没有感冒呢?
有,我们没有感冒是因为有免疫系统在保护 着我们
第四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防卫功能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图标解读能力;培养观察、比较分 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 防;珍爱生命,认同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 【学习重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学习难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艾滋病
查阅各种有关免疫学应用的 的知识,了解其最新进展。
• 图10
• 象征着对艾滋病患者和 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 • 象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 对和平的渴望; • 象征着要用“心”来参 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第2章 第4节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免疫调节》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掌握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 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
二、教学重难点1.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机制。
2.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用于诠释和演示。
2. 准备免疫调节的实验材料,如抗原、抗体、细胞等。
3. 设计互动式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 制作PPT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和案例等素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调节机制,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和机制,并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为《免疫调节》的第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实验探究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进一步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免疫调节的机制和原理。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免疫调节与人体健康的干系。
一、导入新课:起首,我们会提出一些关于免疫系统的问题,例如:“免疫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免疫失调会导致哪些疾病?”等等。
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新课的探索欲望。
二、讲授新课: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我们将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然后,我们会详细讲解免疫调节的机制和原理,包括抗原的识别、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等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观点,我们会应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
三、实验探究:学生将有机缘亲自观察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如淋巴细胞和脾脏等。
他们需要记录观察结果,并尝试诠释这些器官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免疫系统的运作方式。
四、小组讨论:在学生对免疫调节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我们会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免疫调节与人体健康的干系。
第四章 免疫调节(单元知识清单))

第四章免疫调节必备知识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安全保卫部”,它拥有一支强大的“部队”,主要包括、、。
2.免疫器官是指免疫细胞的场所,主要包括、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包括、、,其中,淋巴细胞又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B 细胞在中成熟,T细胞迁移到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包括、、等。
3.病原体在进入机体后,其表面一些特定的等物质,能够与免疫细胞表面的结合,从而引发免疫反应;这些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成为,其大多数是,它既可以游离,也可以存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胞上。
4.B细胞、和都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给其他免疫细胞,因此,这些细胞统称为细胞。
5.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成为抗体,抗体是在(细胞器)合成。
6.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如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起作用,因而具有性,叫做。
第一、二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是先天遗传下来的,不针对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属于免疫,7.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共同实现免疫系统的、和三大功能,其中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
第2节特异性免疫1.在人体所有细胞膜的表面,都有多种不同的,其中包括作为分子标签来起作用的一组,他们就像身份标志,能背自身的所识别。
病毒、细菌等病原体也带有各自的身份标签,当它们侵入人体后,能被免疫细胞识别出来。
免疫细胞是靠细胞表面的来辨认它们的。
2.人体内的B细胞激活后可以产生抗体,由于抗体存在于中,所以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称为免疫。
3.当流感病毒突破了机体的前两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的“部队”就会紧急动员起来,产生免疫。
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次抗原刺激
时间
二次免疫的特点:比初次反应快、强烈,能在抗 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 体液免疫
2.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细胞免疫
1.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D.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 失
抗原
吞噬 细胞
T 细胞
B
浆
细胞 细胞
抗体
记忆 细胞
体 液 免 疫
浆细胞
作战部队——B细胞 武器—— 抗体
战场—— 细胞外液中 作战方式—— 体液免疫
免疫应答
记忆细胞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对抗原的记忆可保持数月甚至终生。
抗 体
记忆细胞迅速分裂产生新的 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
数
量
初次抗原刺激
2.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细胞,产生浆细胞 B.抗体是由 B 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 D.记忆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
B细胞
3.表中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抗原特异性方面 存在显著不同。此外,这两者的主要区别还表现在( B )
——钱三强
4、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 疫反应 C.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 疫反应 D.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 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把自学成才的钥匙,这 就是:理想、勤奋、毅力、虚心和科学方法。
溶菌酶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2.特异性免疫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三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如何起作用
有人说,如果把人体比作 一座城堡,非特异性免疫
就像厚厚的城墙,特异性
免疫就像是城中巡逻的作
作战部队
战部队。
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 T细胞
武器 战场
B细胞
作战方式
(1)抗原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重点)。 2.体液免疫的过程(难点)。
免疫的概念
概念: 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并清 除“非己”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
功能: 通过免疫消灭入侵的病原体,消除体内衰老、 破损或异常细胞,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阅读教材完成下面内容的填写: 1.组成:免疫器官、免__疫__细__胞___和_免__疫__活__性__物__质__
【例1】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 所 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 中成熟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 的物质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生来就有,不具有特异性,而是对 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吞__噬___细胞等 2.免疫细胞 淋___巴__细胞 T细胞(在_胸__腺__中成熟)
B细胞(在_骨__髓__中成熟) 3.免疫活性物质:_抗__体__、_淋_巴__因__子___、溶菌酶等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胸腺
T细胞 转移到淋巴器官中
B细胞 转移到淋巴器官中
• 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抗原物质表面
具有的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这些化学 基团叫做抗原决定簇,是免疫细胞识别 抗原的重要依据。
大分子性:通常是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 000。
特异性: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 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 抗原决定簇:
(1)不同抗原的决定簇数目不同。 (2)抗原决定簇大多存在于抗原表面。 (3)有的决定簇隐藏在抗原内部,需暴露才能发挥作用。
思考:与抗体合成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哪些?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人体抵御病原体攻击的三道防线
组成
功能
类型
第一道 第二道
皮肤和黏膜
阻挡和杀灭病原 体,清扫异物
体液中的杀菌 物质(如溶菌酶) 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 和消灭病菌
非特异性 免疫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 免疫细胞
产生抗体,消 特异性 灭病原体(抗原) 免疫
• (2)抗体: • ①抗体的概念:
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该抗原发 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 ②抗体的化学本质: 球蛋白
• ③抗体的性质(特点): 特异性
抗体的分布: (1)血清(主要)。 (2)组织液及外分泌液。如乳汁中,所以新生儿在 一定时间内可由于获得母体乳汁内的抗体而获得免 疫。
第4节 免疫调节(一)
1971年,他出生在美国。从出生那一 刻起,他就生活在一个无菌透明的塑 料隔离罩中,因为他患有一种极其罕 见的基因缺陷疾病——“重症联合免 疫缺陷病(简称SCID)”。他的体内 没有任何免疫系统,没有任何抵御细 菌、病毒的能力。 1984年 “泡泡男 孩” 离开了人世。
思考:你知道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吗?
人体的三 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某种 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非特异性免疫
唾液、胃液等也属 于第一道防线。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
皮肤的保护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二道防线)
区别 ① ② ③
④
非特异性免疫 具有免疫持久性
对抗原缺乏记忆功能 涉及吞噬细胞的吞噬作 用
包含抗原诱导的 细胞增殖与分化
特异性免疫 具有免疫短促性 对抗原具有记忆功能 不涉及吞噬细胞的功能
不存在免疫细胞 的增殖与分化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持续终生;特异性免 疫可以产生记忆细胞,并具有持久性;特异性免疫涉及 吞噬细胞的功能;非特异性免疫不存在抗原诱导的细 胞增殖与分化。
★特别提醒:判断三道防线时,要注意黏膜的分泌物,像 胃液、唾液、泪液中的杀菌物质应属于第一道防线。
处理
Y抗原
暴露抗原
吞噬细胞
传递抗原 被
吞
噬
T 细胞 (特异性助T细胞)
细 胞
传递抗原
吞
噬
B 细胞 增殖
活化B细胞
B 细胞
B 细胞 分
浆细胞
抗体
、 消 化
化
B 细胞
体液免疫的过程
记忆细胞 长期记忆
体液免疫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