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与分析
市政工程规范要求道路交叉口信号灯的设置与配时

市政工程规范要求道路交叉口信号灯的设置与配时交通拥堵是城市面临的一个常见问题。
为了有效管理交通流量并提高交通安全性,道路交叉口信号灯的设置与配时成为市政工程规范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市政工程规范要求道路交叉口信号灯的设置与配时的相关要点。
一、道路交叉口信号灯的设置道路交叉口信号灯的设置需要根据交通流量、可行驶速度和交通安全需求来确定。
常见的道路交叉口信号灯包括直行、左转和右转灯,其中直行灯和左转灯较为常见。
设置信号灯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交通的有序流动,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规划道路交叉口信号灯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交通流量:根据交通流量的大小来确定信号灯的数量和类型。
交通流量大的交叉口通常需要设置更多的信号灯来分流车辆,保证交通的顺畅。
2. 可行驶速度:根据交通流速来确定信号灯的间隔时间,以确保车辆能够及时通过交叉口。
3. 交通安全:根据交通事故的发生情况,对交叉口的信号灯设置进行调整。
例如,在事故高发地段,可以增加信号灯的数量,设置右转箭头灯等措施。
二、道路交叉口信号灯的配时道路交叉口信号灯的配时是指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情况来设置信号灯显示的时间长度。
信号灯的配时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1. 绿灯时间:绿灯时间需要根据交通流量来确定。
交通流量大的道路,绿灯时间应该适当延长,以确保车辆能够顺利通过交叉口。
同时,绿灯时间也应该根据不同时间段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整,例如高峰时段和非高峰时段。
2. 黄灯时间:黄灯时间是指红灯过渡到绿灯的时间。
黄灯时间需要足够长,以给驾驶员提供减速和停车的时间。
根据交通流速和视距,黄灯时间通常设置在3-5秒内。
3. 红灯时间:红灯时间需要根据交通流量和其他道路情况来确定。
红灯时间的设置应保证车辆能够安全停下来,并给其他方向的车辆提供通过的机会。
除了上述要求,道路交叉口信号灯的配时还需要考虑行人信号灯的设置。
行人信号灯的时间应与车辆信号灯协调,以保证行人的交通安全。
总结:道路交叉口信号灯的设置与配时是市政工程规范中的重要内容。
道路平面交叉口信号配时计算

四、交通设计与改善方案4.1 交通设计方案4.2 交通组织改善4.2.1 信号配时的计算(1)迎江路与和州大道交叉口相位方案为:①南北向直行和右转②南北向专用左转③东西向直行和右转④东西向专用左转。
交叉口信号相位如图4.1所示,交叉口信号相位配时如图4.2所示。
图4.1 迎江路与和州大道交叉口信号相位图图4.2 迎江路与和州大道交叉口现在信号相位配时图交叉口各进口道的流量及通行能力如表4.1所示。
流量比q y s=,式中q-小时流量,s-通行能力。
经计算,各进口道的流量比如表4.2所示。
根据图4.1、表4.2,可以得出:第一相位的流量比取0.2352,第二相位的流量比取0.1415,第三相位的流量比取0.1991,第四相位的流量比取0.0945。
总流量比:12340.23520.14150.19910.09450.6703Y y y y y =+++=+++= 已知起动损失时间3s L s =,黄灯时长3A s =,绿灯间隔时间3I s =。
信号周期内总的损失时间1()(333)12ns kk kL L I A ==+-=+-=∑∑s因此,最佳信号周期0 1.55 1.5*1252370110.67030.3297L C Y ++====--s 一个周期总的有效绿灯时间为:0701258e G C L =-=-=s 第一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为:110.235258200.6703e e y g G Y =⨯=⨯=s 第二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为:220.141558120.6703e e y g G Y =⨯=⨯=s 第三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为:330.199158180.6703e e y g G Y =⨯=⨯=s第四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为:440.09455880.6703e e y g G Y =⨯=⨯=s 第一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11203320e s g g L A =+-=+-=s 第二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22123312e s g g L A =+-=+-=s 第三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33183318e s g g L A =+-=+-=s 第四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448338e s g g L A =+-=+-=s 第一相位的显示红灯时间:1017020347r C g A =--=--=s 第二相位的显示红灯时间:2027012355r C g A =--=--=s 第三相位的显示红灯时间:3037018349r C g A =--=--=s 第四相位的显示红灯时间:404708359r C g A =--=--=s 交叉口信号相位配时如图4.3所示。
交叉口信号配时

信号配时课程设计题目: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职称:起止时间:课程设计任务及评语院(系):教研室:目录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课程设计的目的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是交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一部分,是交通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进行的专业实践课程。
课程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交叉口信号灯配时的设计和优化方法,巩固课堂上所学过的交通管理与控制知识,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进行交通设计,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使我们具备简单的工程设计及实践动手能力。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对象为锦州市某一实际道路交叉口进行交通设计,要求我们进行实际交通数据调查,独立完成设计的各部分内容。
并进行相关资料查阅,有自己的见解,在课程设计结束时交一份详细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2 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交通设计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简介本小组进行的是锦州市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的交通设计,中央大街地处锦州市商业繁华地带。
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四周分布着交通银行、中大购物广场和中国银行以及锦州华联家具广场的,交叉口交通较为复杂,是一个比较旧的交叉口。
中央大街和南宁路的路面标线很难看清。
经过实地调查和观测,中央大街为双向四车道,对向行驶的机动车分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没有分离,道路宽度为30m ,南宁路是双向二车道,对向行驶的机动车没有分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也没有分离,道路宽度为9m 。
中央大街正在修路,使现有的道路宽度变窄,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是一个无信号控制的交叉口,仅在早、晚高峰时才产生一些轻微的拥堵。
比较特殊的是,南宁路在6点以后为锦州古塔夜市,此时南宁路已无机动车行驶,而中央大街由于南宁路过往人流非常大,而导致过了晚高峰以后造成拥堵现象。
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数据调查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几何数据通过我们对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的步行测量和观测得知该交叉口的几何数据如下表所示: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图1 交叉口示意图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交通数据通过对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的实地调查可以得到以下几方面:1)当前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车辆到达情况。
1交叉口渠化和信号配时设计发展分析

1交叉口渠化和信号配时设计发展分析1.1 国外研究状况国外对交叉口渠化设计的研究较为成熟,一般都形成了相关规范或手册。
如美国的《交通管理设施手册》(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MUTC ),详细介绍了交叉口各种渠化措施以及设施的尺寸、颜色和使用时需注意的问题,对车道宽度、车道功能划分、左转车道以及进口车道数等做了大量的研究。
美国将交叉口渠化设计作为NCHRP研究项目,并在1985年出版了NCHRP第279号报告,提出了交叉口渠化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NCHRP第225 号报告对交叉口如何处理左转进行了全面剖析。
日本的《平面交叉路口的规划与设汁》”作为日本国内道路设计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对交叉口渠化设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认为渠化设计是交叉口优化设计中非常有效的措施。
在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方面,国外大多采用Webster的理论与方法。
该理论以交叉口延误时间作为唯一的衡量指标,对信号配时方案进行优化,Webster理论未能考虑车辆、行人在交叉口受阻而被迫停候、排队以及由此所带来的油耗。
澳大利亚学者阿克塞力克提出了“停车补偿系数”的概念,并将它与车辆延误时间合在一起,用以评价信号配时方案。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国外先后编制了种交叉口信号配时手册,对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操作流程、维护更新等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如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Federal Highway Administration,FHWA)组织编写的《交叉口信号配时指导手册(TSTM)》,德国道路与交通工程研究学会编写的《交通信号控制指南一—德国现行规范(RILSA)等。
除了各种信号配时手册外,国外还先后研制了一系列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配时仿真软件,较为著名的有英国的SCOOT系统,澳大利亚的SCATS系统,以及用于的交通配时仿真的VISSIM、SYNCHRO、CROSIM等软件。
1.2国内研究状况我国在交叉口信号控制和设计相关各个领域的研究均晚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不过目前也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昆明交叉口单点信号配时设计方案

昆明交叉口单点信号配时设计方案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拥堵,交通信号灯的配时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昆明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城市,其交叉口单点信号配时设计方案尤为关键。
本文将从提高交通效率、保障行人安全、优化路口通行能力等方面探讨昆明交叉口单点信号配时的设计方案。
提高交通效率是交叉口单点信号配时设计的重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用阶段绿灯时间的逐步增加方式。
即在交通流量较小的时段,可以将绿灯时间设置较短,以减少车辆等待时间,提高行驶效率。
而在交通流量较大的高峰时段,则可以适当延长绿灯时间,以增加车辆通过的机会,减少交通拥堵。
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方向的交通流量设置不同的绿灯时间,避免因为某个方向的交通流量过大而导致其他方向的车辆长时间等待。
保障行人安全也是交叉口单点信号配时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为了保证行人的安全通行,我们可以设置适当的行人过街时间。
在交通流量较小的时段,行人过街时间可以适当缩短,以减少行人等待时间。
而在交通流量较大的高峰时段,则应适当延长行人过街时间,确保行人有足够的时间安全通过。
此外,还可以设置行人信号灯的倒计时功能,提醒行人剩余的过街时间,增加行人的安全意识。
优化路口通行能力也是交叉口单点信号配时设计的重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左转弯车辆优先的配时策略。
即在交通流量较小的时段,可以将左转弯车辆的绿灯时间适当延长,以减少左转弯车辆的等待时间,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
而在交通流量较大的高峰时段,则可以适当缩短左转弯车辆的绿灯时间,以保证其他方向的车辆也能够顺利通过。
昆明交叉口单点信号配时设计方案需要综合考虑交通效率、行人安全和路口通行能力等因素。
通过合理设置绿灯时间、行人过街时间和左转弯车辆的优先配时策略,可以有效提高交通效率,保障行人安全,优化路口通行能力。
当然,针对不同的交叉口情况,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希望昆明交叉口单点信号配时设计方案能够为城市交通带来更大的便利和效益。
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实验心得

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实验心得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是城市交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信号配时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拥堵。
以下是一些实验心得,供参考:1.数据收集与分析:在进行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包括道路流量、车辆类型、行驶速度等。
这些数据对于进行合理的信号配时方案很重要。
同时,对原有信号配时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点。
2.多方面考虑:在设计信号配时方案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道路交通流量的峰值时间、不同方向的流量比例、行人流量、公交优先等。
合理平衡不同交通参与者的需求,尽量减少交通拥堵和延误。
3.交通仿真模型:在信号配时设计之前,可以利用交通仿真软件模拟不同的配时方案,并评估其效果。
通过模拟可以预测交叉口的交通流量、延误时间等指标,为实际设计提供参考。
4.配时参数优化:选择合适的信号配时参数是关键。
研究不同的信号相位时长、绿灯时间、黄灯时间和红灯时间的组合,进行多次实验或仿真,以找到最优的配时参数组合。
5.实地验证与调整:将设计的信号配时方案在实际交叉口进行试验,并及时收集数据进行效果验证。
根据实地验证的结果,及时调整配时方案,优化交通流动。
6.经验积累与持续改进: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需要积累经验,并根据实际效果进行持续改进。
持续监测和评估交通状况,对信号配时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同条件和需求的变化。
请注意,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和变量,单次实验可能难以得出完全准确和适用于所有情况的结果。
因此,建议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信号交叉口信号配时

右转车道
1550
S S f f 左转专用车道饱和流量: = × ×
L
bL
w
g
S ―左转专用车道有专用相位时的基本饱和流量,pcu/h bL
饱和流量: S d = ST + S L
②计算流量比,公式如下。
yi=qi/si
③计算流量比的总和,公式如下式:
Y=Σmax[yj,yj……]= Σmax[(qd/sd)j, (qd/sd)j……]
2 交叉口渠化设计及优化组织方案设计.................................................................................................. 4 2.1 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案....................................................................................................................... 4 2.2 交叉口设计相位方案....................................................................................................................... 5
1
目录
1 交叉口现状调查及数据分析............................................................................................................... 2 1.1 解放路/长征路交叉口现状概况..................................................................................................... 2 1. 2 交叉口设计交通流量数据.............................................................................................................. 3 1.3 交叉口各进口道大车率................................................................................................................... 3
交叉口信号协调配时设计

0引言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导致相邻的交叉口有着紧密的联系,只关注某一个交叉口的交通控制往往不能解决城市主干路的交通难题。
在城市内部,交叉口往往距离很近,在这些交叉口前等待红灯将会导致出行时间延长,降低出行体验,相应的停车次数也会增加,进而导致堵车,延误增加,干道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强劲手段。
设置信号协调控制的对象一般为城市的主干道,为了保证协调车队不分散,主线交叉口间距不宜过大,宜为800m 以内[1]。
1国内外研究现状Morgan 和Little 是最早开始做干道信号协调配时研究的专家之中的佼佼者,首次提出了绿波带宽的概念[2]。
他们无疑促进了交通控制的发展,也使得智慧交通萌芽。
Little 对绿波带宽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MAXBAND 模型[3]。
Gartner 等提出了可变绿波带宽的MULTIBAND 模型[3]。
Stamatiadis 提出的MULTIBAND-96模型优化了所有MAXBAND 模型中的相位长度、偏移量、周期时长和相位序列并且在干道的不同交叉口处生成可变的绿波带宽[3]。
卢凯针对进口单独放行的信号相位设计方式,遵循绿波带宽度最大化的设计理念,利用干道协调控制中的时距分析方法,给出了进口单独放行方式下的干道双向绿波协调控制数解算法[6]。
卢凯对于经典数解算法在理想交叉口间距取值范围的确定、通过带宽度的计算、最佳理想交叉口间距的选取、以及各交叉口相位差的设置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7]。
卢凯为了破解现有的绿波协调控制数解法不适用于采用进口混合放行方式或双向通行条件不对称的干道交叉口群的难题,使用相位组合以及变换速度的方式得到了非对称放行情况下的双向绿波协调配时的数解算法[8]。
卢凯针对绿灯终点型的线控绿波设计需求,改进了绿灯中心点型的双向线控绿波设计数解算法,得到了一种绿灯终点型双向线控绿波的数解算法[9]。
徐建闽为了优化存在瓶颈交叉口干道的协调效果,提出了干道瓶颈交叉口严重制约绿波带宽度的问题[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绩:
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与分析
专业年级:01140244 正 洪
指导老师: 日 期:
2017 年 1 月 2 日
1 / 19
摘要
随着城市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市道路拥堵问题也日益凸显,在解决道路拥堵问题上,除 了不断改进现有道路交通设施设备外, 设计交叉口良好的信号配时也是尤为重要的。 交叉口 的信号配时能很好的对来自不同方向的车辆进行分流, 缓解交通拥堵, 同时减少交通事故的 发生。 本文基于徐州市矿大老校区易初莲花交叉口交通量、 交叉口几何尺寸以及现有信号配 时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交叉口的运行状况和服务水平。针对现有信号控制方案存在的问题, 本文进行了相关的信号配时设计。
关键词:平面交叉口;交通量;通行能力;信号配时;最佳周期
2 / 19
目录
交叉口现状.........................................................................................................................4 1.1 道路状况..............................................................................................................................4 1.2 交叉口现有信号配时方案................................................................................................. 5 1.3 设计意义..............................................................................................................................6 2. 信号配时计算方法............................................................................................................ 6 2.1 相同流量交叉路口信号配时............................................................................................. 6 2.2 不同交通流量交叉路口信号配时..................................................................................... 7 2.3 行人过街时间......................................................................................................................7 3. 交叉口运行状况的调查.................................................................................................... 8 3.1 数据收集..............................................................................................................................8 3.2 数据处理与分析..................................................................................................................9 3.2.1 交通量的计算......................................................................................................... 9 3.2.2 通行能力的计算................................................................................................... 10 3.2.3 交叉口服务水平分析........................................................................................... 11 3.3 交叉口存在的问题........................................................................................................... 12 4. 信号配时方案设计.......................................................................................................... 13 4.1 信号相位的确定............................................................................................................... 13 4.2 最佳周期 的计算........................................................................................................ 13 4.3 绿灯时间的分配............................................................................................................... 14 4.4 行人过街时间................................................................................................................... 14 4.5 信号配时方案................................................................................................................... 15 5. 信号配时方案评价.......................................................................................................... 16 5.1 通行能力的计算............................................................................................................... 16 5.2 交叉口服务水平............................................................................................................... 17 5.3 设计信号配时方案总评................................................................................................... 18 6. 总结与心得...................................................................................................................... 18 参考文献:....................................................................................................................................... 1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