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常见经济业务类型
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

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经济业务是不可避免的,而会计处理则是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分析和报告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会计处理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帮助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保障企业的经营稳健发展。
本文将从经济业务的分类和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出发,探讨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经济业务的分类经济业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主要包括收入、成本、费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方面。
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收入业务:指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取得的经济利益,如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
2. 成本业务: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3. 费用业务: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
4. 资产业务:指企业购置、处置和使用各类资产的活动,如购买固定资产、投资证券等。
5. 负债业务:指企业借款、应付款项等所形成的债务,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
6. 所有者权益业务: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投资和取得的利润分配等活动。
二、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在进行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主要的会计处理原则包括:1. 会计等式原则: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保持会计等式的平衡,确保资产的来源等于资产的运用。
2. 会计实体原则:企业应当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进行会计处理,与所有者及其他企业个体进行区分。
3. 会计持续经营原则:假设企业将会持续经营下去,即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当基于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进行。
4. 会计成本原则:会计处理应当以成本为基础,即资产的初始确认成本应当是企业为取得该资产所付出的成本。
5. 会计货币计量原则:会计处理应当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将各种经济业务转化为货币金额进行记录和报告。
6. 会计核算期间原则:企业应当按照一定的会计期间进行会计核算,通常为一年,以便及时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会计科目名词解释大全

会计科目名词解释大全
会计科目是指在会计核算中用于记录和分类经济业务的一种分类方式。
会计科目通常以名称和编码的形式存在,用于识别不同类型的资产、负债、权益、收入和费用等项目。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会计科目及其解释。
1. 资产类科目:用于记录企业拥有的可预期未来经济利益的项目,如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等)、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
2. 负债类科目:用于记录企业所欠的债务或承担的义务,如应付账款、借款、应交税费等。
3. 权益类科目:用于记录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投资和其他利益,如股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等。
4. 收入类科目:用于记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得的经济利益,如销售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等。
5. 费用类科目:用于记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资源消耗,如人工费用、材料费用、广告费用等。
6. 成本类科目:用于记录企业生产或购买产品所发生的成本,如原
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7. 准备科目:用于记录可能发生但尚未确定金额的损失或负债,如坏账准备、税金准备等。
8. 待摊费用科目:用于记录已经发生但尚未使用或未消耗的费用,如广告宣传费待摊、研发费待摊等。
9. 待处理科目:用于记录尚未明确归属于其他科目的经济业务,如待处理收入、待处理费用等。
10. 损益类科目:用于记录企业收入和费用的变动,如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等。
以上仅为部分常见的会计科目,不同企业根据其经营特点和会计制度的要求,还可以设置其他特定的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的正确设置和使用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和报告。
公司业务类型分类

公司业务类型分类企业经济业务的基本类型有以下四类:1、资产和权益等额同增,总额增加;2、资产和权益等额同减,总额减少;3、资产内部金额此增彼减少,总额不变;4、权益内部金额此增彼减少,总额不变。
经济业务经济业务(Economicmatter)又称会计事项:是指在企业、行政事业等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或业务执行过程中发生的,能引起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事项。
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使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的交易或者事项。
可分为对外经济业务和内部经济业务两类。
业务详解1.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2.资产增加,负债增加;3.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4.资产减少,所有者权益减少;5.资产减少,负债减少;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7.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8.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9.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不论企业的经济业务多么复杂,都可归纳成上述九类经济业务中的一种,而且,其增减变动规律是:经济业务总是引起同类(资产类或权益类)项目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等。
不同类(资产类和权益类)项目同增同减,增减金额相等。
无论哪一类型,都不影响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
即: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业务分类及定义对外经济业务是指企业与其他企业或单位发生交易行为而产生的经济事项。
比如,向投资者筹集资金、向供货方购货、向银行归还借款、向购货方销货等。
对内经济业务是指企业内部成本、费用的耗用,以及因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调整而产生的经济事项。
比如,生产经营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机器设备的折旧、工资的分配及收入与费用的结转等。
会计科目所涵盖的经济业务类型

期初:(期初)资产=(期初)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期内:资产(变动)+费用(发生)=负债(变动)+所有者权益(变动)+收入(取得)期初:(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末)所有者权益一、资产类1001 库存现金企业的库存现金。
企业有内部周转使用备用金的,可以单独现金。
1002 银行存款企业存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余额,反映企业存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1012 其他货币资金企业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卡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卡按照规定存入银行信用卡专户的款项)、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款(存出投资款是指企业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短期投资的现金)、外埠存款等其他货币资金。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其他货币资金。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企业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企业持有的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1121 应收票据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
1122 应收账款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而应该收取的款项。
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采用递延方式收取合同或者协议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在“长期应收款”科目核算。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期末贷方余额,放映企业预收的账款。
1123 预付账款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
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也可企业进行在建工程而预付的工程价款,也在本科目核算。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预付的款项;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补付的款项。
1131 应收股利企业应该收取的现金股利或者其他单位分配的利润。
会计科目和经济分类

会计科目和经济分类
在会计科目设置和使用时,应与经济分类相结合,做到分类注视费用性质和产生原因进行分类。
一、会计科目分类
会计科目分类是指按照预算编制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将会计业务进行分类,并编订相应的会计科目代码与名称的过程。
这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成本等类别。
1. 资产科目分类: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
2. 负债科目分类: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
3. 所有者权益科目分类:实收资本、未分配利润等
4. 成本科目分类:人工成本、物料成本、差旅费等
二、经济分类
经济分类是按照经济业务的性质进行分类,便于进行经济管理决策和业绩评价。
1. 收入分类: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等
2. 费用分类: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3. 资产分类:流动资产、定存资产等
4. 源动分类:营业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等
会计科目设置应兼顾会计和经济分类要求,分类必须科学,便于统计分析和决策。
经济业务的9种类型及举例(

一个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多种多佯的,但就它们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来看,可以概括为以下九种基本类型:(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3)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4)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减少;(5)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6)一项负债增加,一项负债减少;(7)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8)一项负债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9)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如下图所示:通过以下对每种经济业务类型的实例分析可以看出,任何交易、事项情况的发生,总是给会计恒等式带来双重影响,但都不会改变或破坏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种平衡关系,对后面复式记账法的学习非常重要。
举例:A 企业期初资产总额为800000元,负债为300000元,所有者权益为500000元.A 企业在2006年2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例1 以银行存款购入材料一批,价值为2000元。
这笔业务引起资产内部一个项目材料增加 2000元,同时又引起资产内部另一个项目银行存款减少2000元,对会计等式的影响表示如下: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800000=300000+500000+2000一2000800000=300000+500000例2 向银行借款20000元,存入银行。
这笔业务引起资产中银行存款增加20000元,同时又引起负债中银行借款增加了20000元。
对会计等式的影响表述如下: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800000=300000+500000 资 产 + 资 产 -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负 债 - 负 债 + ① ② ③ ⑥ ④ ⑤⑦ ⑧ ⑨图1 九种经济业务的类型+20000 +20000820000=320000+500000例3 接受B企业投入资金100000元,存入银行。
这笔业务引起资产中银行存款增加100000元,同时又引起投资者投入资本所有者权益增加100000元。
经济业务的9种类型及举例

一个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多种多佯的,但就它们对会计平衡公式的影响来看,可以概括为以下九种基本类型:(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3)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4)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减少;(5)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6)一项负债增加,一项负债减少;(7)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8)一项负债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9)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如下图所示:图1 九种经济业务的类型通过以下对每种经济业务类型的实例分析可以看出,任何交易、事项情况的发生,总是给会计恒等式带来双重影响,但都不会改变或破坏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种平衡关系,对后面复式记账法的学习非常重要。
举例:A企业期初资产总额为800000元,负债为300000元,所有者权益为500000元.A企业在2006年2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例1 以银行存款购入材料一批,价值为2000元。
这笔业务引起资产内部一个项目材料增加2000元,同时又引起资产内部另一个项目银行存款减少2000元,对会计等式的影响表示如下: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800000=300000+500000+2000一2000800000=300000+500000例2 向银行借款20000元,存入银行。
这笔业务引起资产中银行存款增加20000元,同时又引起负债中银行借款增加了20000元。
对会计等式的影响表述如下: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800000=300000+500000+20000 +20000820000=320000+500000例3 接受B企业投入资金100000元,存入银行。
这笔业务引起资产中银行存款增加100000元,同时又引起投资者投入资本所有者权益增加100000元。
对会计等式的影响表述如下: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820000=320000+500000+100000 +100000920000=320000+600000例4 以银行存款偿还以前所欠的账款5000元。
企业财务会计主要经济业务类型

《企业财务会计》主要经济业务类型一、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1.将款项交存银行,根据有关凭证:借:其他货币资金—X X X贷:银行存款2.办理有关业务时:借:在途物资(采购材料物资时)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其他货币资金—X X X借:管理费用(购买办公用品)贷:其他货币资金—信用卡存款3.多余款退回时借:银行存款贷:其他货币资金—XXX二、库存现金长短款的业务处理1.库存现金长款时:借:库存现金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查明原因后处理:(1)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库存现金: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贷:营业外收入2.库存现金短款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贷:库存现金查明原因后处理:(1)属于应由负责人、保险公司赔偿或其他应收回的库存现金:借:其他应收款—XXX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2)属于由单位承担的或无法查明原因的库存现金:借:管理费用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第三章应收及预付款项一.应收账款的核算1.发生应收账款时:销售商品、材料或提供劳务发生应收款项时:借:应收账款(贷方合计数)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银行存款/库存现金(代垫运杂费)应收票据到期无法收回时:借:应收账款(票据金额)贷:应收票据(票据金额)2.收回应收账款存入银行时: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金额)贷:应收账款(实际收到金额)收到已承兑的商业汇票抵付应收账款时:借:应收票据(票据金额)贷:应收账款(票据金额)二.采用总价法计算库存现金折扣的核算1.销售实现时:借:应收账款(贷方合计数)贷:主营业务收入(总价收入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银行存款/库存现金(代垫运杂费额)2.折扣期内收到货款时:实际收到的金额为应收账款账面价值扣除折扣额后的金额。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金额)财务费用(折扣额=收入×折扣率)贷:应收账款(账面价值)3.超过折扣期后收回货款时:全额收回货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经济业务类型
一、筹集资金
(1)接受投资或捐赠时:
(2)借入资金时:银行存款
(3)短期借款利息的计提:
(4)归还借入资金时:
二、供应过程
(1)、购入材料物资时:
借:在途物资/原材料(买价+采购费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价款*17%+运输费的7%
预付账款等 (订货)
(2)若在途物资运达,验收入库时:
(3)偿还前欠货款时:
三、生产过程
(1)生产领料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应付职工薪酬
(2)工资的核算
A、提现备用:
借:库存现金 X
贷;银行存款 X
B、用现金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X
贷:库存现金 X
C、结算分配工资
借:生产成本――XX产品 X1
制造费用――XX车间 X2
管理费用 X3
销售费用 X4
(在建工程——基建工程)
贷:应付职工薪酬X
(3)计提福利费=工资总额*14%—建立福利基金
借:生产成本――XX产品 X1*14%
制造费用――XX车间 X2*14%
管理费用 X3*14%
销售费用 X4*14%
(在建工程——基建工程)
贷:应付职工薪酬X*14%
(4)水电费用的核算
(5)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贷;累计折旧
(6)支付办公维修费用时,按部门归集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贷;银行存款
(7)短期利息的计提与支付
A、按月计提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B、季末支付
借;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8)差旅费的借支与报销
A、预借时:
借:其他应收款
贷:库存现金
B、报销时,凭发票实报实销——成本费用按部门归集,多退少补
借:管理费用
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
贷:其他应收款
库存现金(+ -)
(9)预付报刊杂志费及保险费与租金时
先支付,后摊销——预付账款
借:预付账款——费用项目 M
贷:银行存款 M
借:管理费用
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
贷:预付账款——费用项目M/N
(10)月末分配结转制造费用(按一定标准分配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11)产品完工入库,结转生产成本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四、销售过程
1、销售收入的确认与结算
借: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2、销售成本的结转
借: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原材料
3、计算已销售产品应交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时
销售税金及附加——销售税金(营业税/城建税/资源税/消费税等)——教育费附加
借: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
4、投资收益
借:应收股利/银行存款
贷;投资收益
4、企业取得投资收益时
借:银行存款
贷:投资收益
5、营业外收入——长款收入/各种罚没收入/教育费返还款
借;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贷;营业外收入
6、营业外支出——各种罚没支出/滞纳金支出/对外捐赠/
借:营业外支出
贷: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
五、利润的形成与分配核算
1、月末结转损益类各账户时
A、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投资收益
贷:本年利润 M
B、借:本年利润 N
贷: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营业外支出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销售费用
2、按利润的33%计算应交所得税时
借:所得税费用 C=(M-N)*33%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3、结转所得税费时
借:本年利润 C
贷:所得税费用 C 4、上交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5、结转将利润时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注:如若亏损,分录反向
6、按净利润的10%计提盈余公积时
借:利润分配——计提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
6、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时
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贷:应付利润
7、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
借:盈余公积
贷:实收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