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程序
民事诉讼程序有哪些

民事诉讼程序有哪些民事诉讼程序是指当发生民事纠纷时,当事人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诉讼,并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和手续的总称。
以下将详细介绍民事诉讼程序的具体步骤和各个环节。
一、诉前程序1. 调解阶段:当事人在提起诉讼之前,可以自行或通过法院的调解,尝试以和解的方式解决争议,减少诉讼成本,促进双方达成协议。
2. 诉讼前准备:在正式提起诉讼之前,原告需要对相关事实进行证据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决定合适的诉讼请求和诉讼请求的事实、依据和法律适用。
3. 起诉阶段: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交起诉状,并缴纳诉讼费用。
法院会进行受理审查,并发出受理通知书。
二、庭前程序1. 答辩阶段:被告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法院提交答辩状,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抗辩理由,并提交证据。
2. 举证阶段:由原告先举证,提供与诉讼请求有关的证据;被告在原告举证完毕后,可以提供抗辩证据,反驳原告的主张。
3. 质证、质询和辩论:法庭上,双方当事人和法官可以对证据进行质证、质询,并进行辩论,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理由,并向对方当事人提问。
三、庭审程序1. 开庭审理:法院根据案件情况和法定程序,依法组织开庭审理,法官向当事人宣布庭审程序和权利义务,并进行案情调查、审查相关证据。
2. 举证、质证和辩论:各方当事人可以在庭审中提出新的证据,进行质证和辩论。
3. 休庭和复庭:在庭审过程中,由于证据调取或其他需要,法庭可能会宣布休庭,待问题解决后复庭继续审理。
四、判决程序1. 合议庭讨论:在庭审终结后,合议庭成员根据案件事实、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讨论,研究案件裁判结果。
2. 宣判:法院根据合议庭讨论结果,依法宣判判决结果,并向当事人宣布判决书。
五、执行程序1. 判决书送达:法院将判决书送交给双方当事人,并通知当事人履行判决义务。
2. 强制执行:当判决一方拒绝履行判决或无力履行时,另一方可以申请执行,通过法院强制执行程序追偿。
3. 申请再审:当一方对判决不满意,认为判决违法时,可以在法定期限内向上级法院申请再审。
一般民事诉讼流程

一般民事诉讼流程民事诉讼是指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私人之间的争议或纠纷的过程。
在这个流程中,有一系列的步骤和程序需要遵循,以确保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下面将介绍一般民事诉讼的流程。
一、起诉阶段1. 提起诉讼:当一方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起诉状应当包括起诉的请求、事实和理由以及所依据的法律依据。
2. 确认受理:法院接到起诉后,需对起诉状进行审查确认是否符合法律要求,并对案件进行立案登记。
3. 送达通知:法院根据诉讼参与人的地址,将起诉状副本送达给被告,并通知被告在一定期限内作出答辩。
二、答辩阶段1. 提交答辩状:被告在规定的时间内应该提交答辩状,其中包括对起诉内容的回应、争议事实的陈述、法律依据的提供等。
2. 质证和辩论:双方将在法庭上就争议的事实和法律进行质证和辩论,以阐明各自的观点和证据。
法院会对双方的辩论进行记录和审查。
3. 应诉状况说明:双方可以向法院提交状况说明书,对案件的争议焦点进行阐述,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三、审理阶段1. 协商调解: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也会鼓励双方进行协商调解,以达成和解协议,尽可能减少诉讼纠纷。
2. 举证: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诉讼参与人有举证的义务,即提供与案件事实争议相关的证据。
法院会对证据进行审查和采纳。
3. 证人出庭:如果需要,当事人可以要求法院传唤证人出庭作证,以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
4. 法庭调查: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有权进行调查,可以调查案件的相关事实和证据。
5. 结案审理: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可以陈述最后意见,并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审判和判决。
法院会对判决结果进行宣判。
四、诉讼结果1. 判决结果:法院在审理完毕后,会对案件进行判决,并将判决书送达给当事人。
判决书是法院对案件争议的解决意见和法律裁定。
2. 上诉程序:如果一方对判决结果不满意,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
以上是一般民事诉讼的流程概述,不同案件可能会有些许差异。
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应当尊重程序规定,合理行使权利,并积极履行法律义务,以实现公正和公平的诉讼结果。
民事诉讼流程全解析从起诉到判决

民事诉讼流程全解析从起诉到判决民事诉讼流程全解析:从起诉到判决民事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民事权益纠纷,通过司法机关解决争议的一种途径。
本文将全面解析民事诉讼的流程,从起诉到最终判决。
一、起诉阶段起诉是民事诉讼的第一步,起诉的目的是向法院申请进行诉讼,并将自己的诉求告知被告。
起诉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起诉状的递交起诉状是起诉方向法院提交的正式文件,包括起诉人的基本信息、被告的基本信息、案件的事实、请求以及证据等。
起诉方需填写完整并签署起诉状,然后通过递交给法院。
2. 立案受理法院收到起诉状后,将进行立案受理。
立案程序中,法院将核实起诉状的合法性和完整性,如果符合立案条件,则会受理此案并发出立案通知书。
3. 送达被告立案通知书生效后,法院将正式送达起诉状给被告,被告收到起诉状后,可以选择自行应诉或委托辩护人应诉。
二、应诉阶段被告收到起诉状后,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对起诉状做出回应,即进行应诉。
应诉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答辩被告在规定的时间内需要向法院提交答辩状,即回应起诉状中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
答辩状应包括被告的基本信息、对起诉状中的事实和请求的回应,以及相应的证据等。
2. 反诉被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提出反诉。
反诉是指被告针对原告提出自己的诉讼请求,要求法院裁决另一项诉讼争议。
被告需要在答辩状中清楚陈述反诉的内容和依据。
3. 举证双方当事人在应诉阶段需要提交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
被告要在答辩状中陈述自己的证据,如果有需要,可以提出证人出庭作证、申请鉴定等。
三、审理阶段在起诉和应诉阶段后,案件将进入审理阶段,由法院根据双方的诉讼请求、事实和证据等进行审理。
审理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庭审在庭审中,法院将组织双方当事人出庭,进行案件辩论。
庭审过程中,法院将审查双方的证据,听取双方的陈述和辩论意见,并进行质证等。
2. 调解在庭审过程中,法院可以提出调解建议,帮助双方当事人寻求和解。
民事诉讼程序从起诉到判决的详细流程

民事诉讼程序从起诉到判决的详细流程民事诉讼程序是指在民事纠纷解决过程中,当一方起诉另一方后,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和步骤最终判决的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民事诉讼程序从起诉到判决的整个流程。
一、起诉阶段1. 提出起诉起诉人提起诉讼,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明确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2. 确认立案法院收到起诉状后,进行立案审查,确认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并发出立案通知书,确定案件受理的法庭和法官。
3. 送达被告法院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并给出被告应诉的期限和应诉地点。
二、答辩阶段1. 被告答辩被告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法院递交答辩状,明确辩称和举证要求,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
2. 可能的庭前调解法院可以在此阶段进行庭前调解,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尽量减少诉讼纠纷。
三、举证阶段1. 举证质证在庭审过程中,当事人互相质证证据,并接受法院的质证询问。
2. 证据鉴定当事人对某些争议事实的证据有异议时,可以申请法院进行证据鉴定,鉴定机构将出具鉴定书。
四、开庭审理阶段1. 庭前准备法院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对庭前准备工作进行安排,包括确定庭审时间、地点,组织庭前会议等。
2. 开庭审理庭审过程中,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对争议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争论,法官对案件进行逐条质询,并听取证人证言、鉴定人意见等。
五、判决阶段1. 审议判决庭审结束后,法院对案件进行审议,并由承办法官拟写判决书。
2. 公告判决法院将判决书送达各方,并公告判决结果,宣告案件结束。
六、执行阶段1. 自愿履行判决生效后,败诉方应主动履行判决,履行义务。
2. 强制执行如败诉方不履行判决,胜诉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并由法院进行执行程序。
以上便是民事诉讼程序从起诉到判决的详细流程。
每个阶段都有着具体的步骤和程序,通过这些程序和步骤,法院将在公正、公平的原则下,解决民事纠纷,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民事诉讼流程

民事诉讼流程一、立案阶段(一)起诉1. 起诉条件:原告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围及管辖。
2. 起诉材料:起诉状、身份证明、相关证据材料等。
3. 递交法院:将上述材料递交至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二)受理1. 审查:法院对起诉材料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在七日内立案;不符合的,应告知原告不予受理的理由。
2. 通知:立案后,法院在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并告知其提交答辩状。
二、审理前准备(一)答辩1. 答辩期限:被告自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2. 答辩内容: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及事实理由进行反驳或承认。
(二)举证与交换证据1. 举证期限:当事人应在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供支持其主张的证据。
2. 证据交换:双方当事人在法院主持下相互交换已收集到的证据材料。
(三)庭前会议1. 目的:明确争议焦点,促进和解或为庭审做准备。
2. 内容:讨论案件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问题。
三、开庭审理(一)宣布开庭1. 核对身份:确认到庭人员身份。
2. 宣布纪律:宣读法庭规则。
(二)法庭调查1. 原告陈述:原告陈述诉讼请求及事实依据。
2. 被告答辩:被告进行答辩。
3. 举证质证:双方出示证据并互相质询。
(三)法庭辩论1. 顺序:先由原告发表意见,再由被告反驳,依次循环。
2. 重点:围绕争议焦点展开。
(四)最后陈述1. 原告:总结陈述,强调诉求。
2. 被告:总结陈述,反驳或承认。
四、宣判与执行(一)宣判1. 时间:当庭宣判或定期宣判。
2. 形式:口头宣告判决结果或发送书面判决书。
(二)上诉1. 权利:不服一审判决的,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提起上诉。
2. 程序:向上级人民法院提交上诉状及相关材料。
(三)执行1. 自动履行:判决生效后,义务人主动履行判决内容。
2. 申请执行:义务人未履行时,权利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流程

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流程一、立案阶段:民事诉讼程序的第一步是立案阶段,该阶段包括以下步骤:1. 历史背景:在民事案件的被告与原告之间存在争议或冲突时,原告可以向法院递交起诉状,请求法院处理该争议或冲突。
2. 起诉状的编写:原告需要准备起诉状,详细陈述争议的事实、法律依据和请求法官做出的裁决。
3. 起诉状的递交:原告将起诉状递交给管辖案件的法院,并支付起诉费用。
4. 立案:法院根据起诉状的内容,决定是否受理该案件。
如果法院接受立案,则会签发立案通知书,并将起诉状送达给被告。
二、答辩阶段:答辩阶段是针对原告提起诉讼的被告的回应阶段。
该阶段包括以下步骤:1. 受理通知:被告收到立案通知书后,法院将给予被告一定时间来准备答辩材料。
2. 答辩状的编写:被告需要准备答辩状,回应原告提出的指控,并提供相关证据辩护。
3. 答辩状的递交:被告将答辩状递交给法院,并向法院支付答辩费用。
4. 庭前调解:法院可能会安排双方当事人进行庭前调解,以寻求争议的和解。
如果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案件可能会在此阶段结束。
三、审理阶段:审理阶段是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决的阶段。
该阶段包括以下步骤:1. 举证:在此阶段,原告和被告都需要提供证据支持其主张,并进行质证和反驳。
2. 证据交换:双方当事人可以互相提供证据,并对对方的证据进行质证和反驳。
3. 证人传唤:双方当事人可以传唤证人出庭作证,并就证人的证言进行质证和反驳。
4. 律师辩论:如果当事人委托了律师代理,律师将进行辩护并对对方的主张进行质证和反驳。
5. 法庭辩论:双方当事人或其律师可以在法庭上进行陈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就案件争议进行辩论。
6. 判决:法院在审理完所有证据和听取各方辩论后,将做出判决,并以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
四、执行阶段:执行阶段是指将判决结果付诸实施的阶段。
该阶段包括以下步骤:1. 判决生效:判决生效后,执行程序正式开始。
2. 执行申请:判决的获胜方可以向法院递交执行申请,要求法院执行判决。
民事诉讼流程和费用

民事诉讼流程和费用
一、起诉阶段
1. 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
2. 法院受理诉讼,分配法官并通知被告。
3. 法院审核起诉状和相关材料,决定立案或者不予受理。
二、答辩阶段
1. 被告收到法院的通知后,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法院提出答辩状和相关证据材料。
2. 法院审核答辩状和相关材料,决定是否召开庭前会议进行调解。
三、庭前准备阶段
1. 法院组织庭前会议,双方当事人可以就案件进行调解和达成和解协议。
2. 如果庭前会议未能达成和解协议,法院将组织当事人举证和质证的准备工作。
四、开庭审理阶段
1. 法院依法组织开庭审理,双方当事人按照法庭程序进行陈述和质证。
2. 法院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论意见,进行法律适用和事实认定。
3. 法院最终作出判决或者裁定,并告知当事人有关上诉程序。
五、费用相关
1. 起诉费用:起诉费用根据案件性质和争议金额等因素而定,原告需要根据法院规定缴纳起诉费用。
2. 律师费用: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代理诉讼,律师费用由当事人与律师自行协商,律师费用一般由当事人承担。
3. 证人费用:如果需要传唤证人作证,根据法院规定,需要支付证人的交通费、住宿费等费用。
4. 执行费用:如果判决生效后需要进行执行程序,执行费用由申请执行人承担,如果申请执行人获得全部或部分执行结果,可以从被执行人财产中扣除相关费用。
以上是民事诉讼流程和费用的大致过程和相关规定,具体的流程和费用标准可能根据地区和案件的特殊情况而有所不同,请根据实际情况咨询当地法律专业人士。
民事诉讼流程图解

民事诉讼流程图解民事诉讼是指以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产生的民事纠纷为争议对象,通过法院诉讼程序解决的一种方式。
下面将为您详细解析民事诉讼的流程图解。
第一步:起诉起诉是民事诉讼的第一步,起诉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编制起诉状:原告需要以书面形式提交起诉状,明确提出争议的事实和理由,附上相关证据材料。
2. 提交法院:原告将起诉状提交给符合管辖权的法院,并缴纳相应的诉讼费用。
3. 法院受理:法院对起诉状进行审核,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将被立案并分配给具体的审判庭。
第二步:庭前准备庭前准备是为了进一步明确争议的事实和证据,为庭审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
主要环节包括:1. 双方举证:原告和被告双方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提交证据材料,并交换对方的相关证据。
2. 调解:法院可以根据案件情况安排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3. 庭前会议:法院可以召开庭前会议,与原告、被告及其代理人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协商,确保庭审的顺利进行。
第三步:庭审庭审是民事诉讼的核心环节,通过法院的公正审判解决争议。
庭审程序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1. 开庭:法院在指定日期和地点,公开开庭审理案件,由合议庭或单一审判人员主持庭审。
2. 举证质证:各方当事人依次进行举证和质证,通过传唤证人、鉴定、调取相关证据等方式,充分阐明事实和证明自己的主张。
3. 辩论:原告和被告及其代理人在法庭上进行辩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争取支持法庭判决的利益。
4. 判决:法庭根据庭审的结果和质证的证据,最终做出判决或裁定,解决争议并给出法律效力。
第四步:上诉如果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满意,可以依法提起上诉。
上诉程序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1. 提交上诉状: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将上诉状书面提交给二审法院,并缴纳上诉费用。
2. 审查上诉状:二审法院对上诉状进行审查,确保符合法定条件。
3. 二审庭审:二审法院根据上诉请求,重新审理案件并进行新的庭审程序,包括重新举证和质证环节。
4. 二审判决:二审法院最终做出新的判决,并确定案件的法律效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我国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 改革和完善
一、我国民事诉讼简易程序运行中存在的 问题
(一)立法上无系统规定 繁简分流” (二)“繁简分流”缺乏统一规定 (三)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的界限不清 (四)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太小
二、改革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 建议
(一)增设简易程序的专门机构和人员 (二)进一步简化诉讼程序 (三)减少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的诉讼收费 (四)简易程序与相关民事诉讼程序的进一步 分化 (五)我国简易程序适用范围的扩大
民事诉讼程序
民事审判程序 民事争议案件 的审判程序 第一审程序 民事执行程序 民事非争议案件 的审判程序 特别程序 民事诉讼附属程序
普通程序
督促程序
简易程序
第二审程序
公示催告程序
破产程序
第十二章 简易程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简易程序概说 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简易程序的特点 简易程序中的几个特殊问题 我国民诉简易程序的改革和完善
三、当事人对简易程序的选择(程序选择权) 当事人对简易程序的选择(程序选择权)
(一)程序选择权的理论基础:诉讼契约 程序选择权的理论基础: (二)确立程序选择权的意义
1、体现了司法民主 2、尊重了当事人的处分权 有效地保护了当事的合法权益。 3、有效地保护了当事的合法权益。
(三)程序选择权的法律规定
(二)调解协议和调解书的效力 调解书的领取与发送 (三)调解书的领取与发送 (四)调解书的补正
三、程序转换(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 程序转换(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
(一)法律规定:《若干规定》第3条 法律规定: 若干规定》 (二)程序转换的条件
1、当事人就适用简易程序提出异议,人民法院认为 当事人就适用简易程序提出异议, 异议成立
特点之四: 特点之四: 实行独任制审判
普通程序
简易程序
合议制
独任制
特点之五: 特点之五: 开庭审理的程序简便 普通程序
在适用普通程序审理 案件时,要严格按照法律 案件时, 规定的程序进行。 规定的程序进行。如对公 开审理的案件, 开审理的案件,要在开庭 3日前发布公告。在庭审 日前发布公告。 时要遵循法庭调查、 时要遵循法庭调查、法庭 辩论的顺序,上一个阶段 辩论的顺序, 的任务没有完成, 的任务没有完成,不能进 入下一个阶段的任务。 入下一个阶段的任务。
(二)简易程序的意义
1、有利于实现两便原则 2、有利于迅速及时地解决简单民事纠纷 3、有利于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 4、有利于民事诉讼机制的良性运行
二、简易程序的法理基础
(一)实现诉讼经济和诉讼效率 (二)实现司法大众化 (三)民事纠纷的程序设置应与案件类型相适应 (四)保障当事人的民事程序选择权
三、关于小额诉讼程序
提出异议的主体、时间、形式、内容、接受异议的主体ຫໍສະໝຸດ 提出异议的主体、时间、形式、内容、
2、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
(三)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后的审限计算
审理期限自人民法院立案的次日起开始计算, 审理期限自人民法院立案的次日起开始计算,包括 简易程序审理所花的时间。 简易程序审理所花的时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 件的若干规定【2003-09-10】 件的若干规定【2003-09-10】 第二条 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第一审普通程 序审理的民事案件, 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各方自愿选择 适用简易程序,经人民法院审查同意的, 适用简易程序,经人民法院审查同意的, 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 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 人民法院不得违反当事人自愿原则, 人民法院不得违反当事人自愿原则, 将普通程序转为简易程序。 将普通程序转为简易程序。
第二节 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一、适用简易程序的法院
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的法庭
二、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
(一)确定简易程序适用的案件范围的标准
从各国立法看,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的标准主要有 从各国立法看, 以下三种:数额式、 以下三种:数额式、概括式和列举式
(二)我国对简易程序适用的案件范围的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142条采用“概括式”规定:简易 民事诉讼法》 142条采用 概括式”规定: 条采用“ 程序只适用于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程序只适用于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 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民事案件。
第三节 简易程序的特点
(一)起诉方式简便 (二)受理案件的程序简便 (三)传唤当事人和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 的方式简便 (四)实行独任制审判 (五)开庭审理的程序简便 (六)举证期限和审结案件的期限较短
特点之一: 特点之一:
起诉方式简便 简易程序
普通程序
书面起诉为原则, 书面起诉为原则,口 原告本人不能书写起 头起诉为例外。( 。(起诉应 诉状, 头起诉为例外。(起诉应 诉状,委托他人代写起诉 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 状确有困难的, 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 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 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起诉。 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起诉。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 可以口头起诉, 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 院记入笔录, 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 当事人。) 当事人。)
简易程序
在庭审时, 在庭审时,不必拘泥 于各个阶段的先后顺序, 于各个阶段的先后顺序, 可以将法庭调查和法庭辩 论合并进行, 论合并进行,由审判员根 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灵活掌 握。
特点之六: 特点之六:
审结期限较短
简易程序
普通程序
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 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 个月内审结。 个月内审结。这3个月是 件的审限是6个月, 件的审限是6个月,并且 法定的不变期间, 法定的不变期间,不能延 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延长。 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延长。 长。
特点之七: 特点之七:
裁判文书可以简化
简易程序
普通程序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 案件,符合法定条件 法定条件的 案件,符合法定条件的, 裁判文书有规定的格 人民法院在制作裁判文书 式 时对认定事实或者判决理 由部分可以适当简化。 由部分可以适当简化。
第四节 简易程序中的几个特殊问题
一、简易程序中的送达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 件的若干规定【2003-09-10】 件的若干规定【2003-09-10】 第三条 当事人就适用简易程序提出异议, 当事人就适用简易程序提出异议, 人民法院认为异议成立的, 人民法院认为异议成立的,或者人民法院 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 在审理过程中发现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 应当将案件转入普通程序审理。 应当将案件转入普通程序审理。
特点之三: 特点之三: 传唤当事人和通知其他诉讼参与 人的方式简便 普通程序 简易程序
必须依照法定的程序 可以随时 简便的方 随时用 可以随时用简便的方 和方式传唤当事人和通知 式传唤当事人和通知其他 其他诉讼参与人。 其他诉讼参与人。 诉讼参与人。 诉讼参与人。如口头传唤 和通知、捎口信、电话、 和通知、捎口信、电话、 传真、 传真、电子邮件等简便方 式。
简易程序
当事人双方可以同时到基 层人民法院或者其派出法 请求解决纠纷。 庭,请求解决纠纷。基层 人民法院或者其派出法庭 可以当即受理, 可以当即受理,也可以另 定审理日期。当即受理的, 定审理日期。当即受理的, 可将起诉、审查起诉、 可将起诉、审查起诉、受 理和审理案件一并进行。 理和审理案件一并进行。
第一节 简易程序概说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和意义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简易程序,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简易程序,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法 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庭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 件所适用的审判程序。 件所适用的审判程序。 简易程序不同于普通程序 简易程序不同于简易化程序 简易程序不同于特别程序
二、简易程序中的调解
(一)应当先行调解的简易案件
(1)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 (1)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 婚姻家庭纠纷和继承纠纷 (2)劳务合同纠纷 劳务合同纠纷; (2)劳务合同纠纷; (3)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引起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为明确的损害 (3)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引起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为明确的损害 赔偿纠纷; 赔偿纠纷; (4)宅基地和相邻关系纠纷 宅基地和相邻关系纠纷; (4)宅基地和相邻关系纠纷; (5)合伙协议纠纷 合伙协议纠纷; (5)合伙协议纠纷; (6)诉讼标的额较小的纠纷 诉讼标的额较小的纠纷。 (6)诉讼标的额较小的纠纷。
小额诉讼程序的基本特征: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 小额诉讼程序的基本特征: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 起诉状、答辩状可以格式化或者口头方式进行; 起诉状、答辩状可以格式化或者口头方式进行;法官 可以为非职业的;不进行证据开示; 可以为非职业的;不进行证据开示;不适用严格的诉 讼程序;无法庭记录;审理可以在晚间或假日进行; 讼程序;无法庭记录;审理可以在晚间或假日进行; 判决不必说明理由;一般不需要代理律师; 判决不必说明理由;一般不需要代理律师;诉讼费用 低廉;严格限制上诉等。 低廉;严格限制上诉等。 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没有规定小额诉讼程序。 我国民事诉讼法并没有规定小额诉讼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 件的若干规定【2003-09-10】 件的若干规定【2003-09-10】
传统民事诉讼制度的 三大弊端: 三大弊端:
诉讼费用昂贵 诉讼拖延 诉讼程序复杂化
——( ——(英国法 沃尔夫《接近正义》 官)沃尔夫《接近正义》
2000年至2002年 2000年至2002年,广州市基层法院新收和 年至2002 审结的民事一审案件平均以20.65 20.65% 审结的民事一审案件平均以20.65%和 13.62%的速度增长; 13.62%的速度增长;而广州市基层法院的 民事审判法官基本上维持在400人左右. 400人左右 民事审判法官基本上维持在400人左右. 据统计资料,2003年时全国适用简易程序 据统计资料,2003年时全国适用简易程序 审理的民事案件占基层人民法院受理民事 案件总数的71%,个别沿海发达地区已经 71%, 案件总数的71%,个别沿海发达地区已经 达到90 90%。 达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