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负数的复习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负数的复习)教案

六年级数学(负数的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运用正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能够熟练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负数。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正负数的教学PPT、例题、练习题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学习小组。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负数的意义,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新课:教师通过PPT展示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讲解并示范例题。
3.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运用正负数解决问题,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
2. 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正负数解决,并在下一节课分享。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写在日记中。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练习题,评估其对正负数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3. 实际问题解决: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负数的能力,以及解题思路的清晰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回顾课堂教学,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八、拓展活动:1. 组织一次正负数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正负数运算能力。
2. 邀请数学专家或有经验的老师进行讲座,分享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负数复习课》示范教学方案

第1单元负数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梳理本单元知识点,掌握负数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分层次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在练习中及时查漏补缺。
3.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读题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师: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负数,你还记得哪些关于负数的知识呢?请你结合下面的提纲,回忆一下吧。
1.负数的意义。
师: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负数展开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一下这个单元的主要知识。
首先,我们来认识正负数的意义。
生:正负数表示两种意义相反的量。
像3、500、4.7、38这样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正数,前面的+号也可以省略不写。
像-3、-500、-4.7、-38这样的数,前面带有负号,我们把它叫做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
师:在读写正负数时,我们要注意什么?生1:写正数时,带“+”或省略“+”两种形式都可以,但是。
读正数时,带“+”的,一定要读出“正”字;省略“+”的这个“正”字就不读出来。
生2:写负数时,一定要写出“-”,读负数时,也一定要读出“负”字。
生3:读正数和负数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去读,即先读“正”或“负”,然后再读正、负号后面的数。
3.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负数。
师:刚才同学们回答得真不错,我们该如何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负数呢?生:0左边是负数,右边是正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在直线上右边的数永远大于左边的数。
在直线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教师出示课件。
师:大家总结的非常棒,我们一起回顾了本单元的知识点,请大家牢固记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引起学生回忆,师生一起总结学过的知识,巩固相关概念,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基础练习1.填一填。
(1)+28读作(),-23读作()。
(2)向东走300 m,记作+300 m,那么-200 m表示向()走()m。
(3)某企业营业额第一年下跌 4.6%,可记作(),第二年上涨5.01%,可记作()。
第一单元负数(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一单元负数(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负数的概念、负数的表示方法以及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包括负数的定义、负数的表示、负数的运算以及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概念,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负数进行运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负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负数的运算规则。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负数教学挂图。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负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负数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负数的运算规则。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在生活中遇到的负数实例,讨论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负数的定义:小于零的数为负数。
2. 负数的表示:在数字前面加上负号“”。
3. 负数的运算规则:负数与正数相加,结果的符号取决于绝对值较大的数;负数与负数相加,结果为负数;负数乘以正数或负数,结果为负数。
作业设计1. 填空题:填写负数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运算规则。
2. 计算题:计算给定的负数运算题目。
3. 应用题: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负数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运算规则,让学生掌握了负数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1. 负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负数的概念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抽象概念,它不仅是一个数学符号,更是一种新的数学思维方式。
因此,理解负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负数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如温度的负数表示、银行账户的负余额等,帮助学生建立起负数的直观印象。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一单元《负数》全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一单元《负数》全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正、负数的基本概念及运算法则。
–熟练进行正、负数的混合运算。
–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勇于面对困难,乐于思考。
–培养学生认真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掌握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
•熟练进行正、负数的混合运算。
2. 难点•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负数运算。
三、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导入,让学生思考正数、负数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负数。
2. 概念讲解(15分钟)1.正数、负数的概念及表示法。
2.正数、负数的大小比较。
3.正数、负数的运算规则。
3. 练习与讲解(20分钟)1.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正、负数运算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概念。
2.学生完成练习后,老师进行讲解并纠正错误。
4. 拓展应用(20分钟)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进行负数运用,如欠债、海拔等。
5. 合作探究(20分钟)学生分组,完成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鼓励学生合作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6. 总结与展望(10分钟)复习本节课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并展望下节课内容。
四、教学辅助工具•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五、板书设计•正数、负数的概念•正数、负数的大小比较•正数、负数的运算法则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大量的实例分析和任务型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负数的应用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实际案例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朋友们可以按照此教案进行教学实施。
六年级数学(负数的复习)教案

六年级数学(负数的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意义及其应用,能够进行负数的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负数的意义及其应用。
2. 负数的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1. 负数的运算。
第一章:负数的意义1.1 引入负数教学内容: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温度计、贷款等,引导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举例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步骤:1. 讲解负数的定义和意义。
2. 通过温度计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负数的表示方法。
3. 通过贷款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2 负数的表示教学内容:学习负数的表示方法,如在数轴上表示负数。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步骤:1. 讲解数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负数,并理解负数的位置。
第二章:负数的运算2.1 负数的加法教学内容:学习负数的加法运算规则。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步骤:1. 讲解负数加法的运算规则。
2.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负数的加法运算。
2.2 负数的减法教学内容:学习负数的减法运算规则。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步骤:1. 讲解负数减法的运算规则。
2.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负数的减法运算。
第三章:负数的应用3.1 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内容: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举例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步骤:1. 讲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贷款等。
2. 提供实例,让学生分析和理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3.2 负数在数学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学习负数在数学中的运用,如方程的解法。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步骤:1. 讲解负数在数学中的应用,如方程的解法。
2. 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负数解决数学问题。
第四章:复习与巩固4.1 复习负数的意义教学内容:复习负数的意义及其表示方法。
第一单元第一课《负数的认识》教案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负数的认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比零还要小的情况?”(例如:温度下降到零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负数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负数的基本概念。负数是用来表示比零小的数的,它是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计算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温度为例,当气温下降到零下时,我们用负数来表示,如-5℃表示温度比零低5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负数的读写规则和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负数的大小比较,我会通过数轴上的位置和实际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3.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要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进程,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拓展思路,提高讨论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努力提高同学们对负数知识的掌握程度,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负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温度、海拔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数轴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和比较方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第一单元第一课《负数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负数的认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理解负数的概念,掌握负数的读写方法;2.掌握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3.熟悉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高度等;4.学会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理解负数之间的比较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负数的概念及其相关性质,为后续学习正负数的运算打下基础。
六年级数学(负数的复习)教案

六年级数学(负数的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意义及其应用;能够准确地计算负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负数的意义及其应用。
2. 负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难点:1. 负数的乘除运算。
2. 负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一章:负数的意义1.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正数的概念,引出负数的概念。
1.2 教学内容:讲解负数的定义,负数的表示方法,负数的性质。
1.3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负数的填空题和选择题,巩固对负数的理解。
第二章:负数的加法2.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负数加法的规律。
2.2 教学内容:讲解负数加法的运算规则,如何进行计算。
2.3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负数加法的计算题,巩固对负数加法的理解。
第三章:负数的减法3.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负数减法的规律。
3.2 教学内容:讲解负数减法的运算规则,如何进行计算。
3.3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负数减法的计算题,巩固对负数减法的理解。
第四章:负数的乘法4.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负数乘法的规律。
4.2 教学内容:讲解负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如何进行计算。
4.3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负数乘法的计算题,巩固对负数乘法的理解。
第五章:负数的除法5.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负数除法的规律。
5.2 教学内容:讲解负数除法的运算规则,如何进行计算。
5.3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负数除法的计算题,巩固对负数除法的理解。
第六章: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6.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6.2 教学内容:讲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如温度、贷款等。
6.3 课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题,巩固对负数应用的理解。
《认识负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内容认识负数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与练习,进一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并熟练掌握比较正负数大小的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经历回顾与整理的过程,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概括、推理、数形结合等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感,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正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评价任务1、学生能否熟练正确完成正负数大小比较练习,能否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检测目标1)2、在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学生能否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检测目标2)3、学生谈一谈正负数的作用。
(检测目标3)所需条件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正负数整理与复习5、正数、0、负数大小比较:师总结板书思维导图。
二、整理本单元考点同学们,通过复习我们发现本单元的知识点不多且非常简单,那么本单元有哪些考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考点一:正负数的意义1.生活中的数,比0大的数叫(正)数,比0小的数叫(负)数,(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用正负数表示(1)平均每天卖出洗衣机多少台?(2)以平均数为标准,超过平均数的用正数表示,不足平均数的用负数表示,填在上表中。
(3)如果每台洗衣机盈利85元,那么这一周商场卖出的洗衣机共盈利多少元?考点四:在数轴上表示数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数。
2.写出A、B、C、D、E、F所表示的数。
考点五:正数、负数和0大小比较:1下面所给的数中,最小的是(C)。
A.0 B.-1 C.-8 D.22.比较大小:+2.5()+3 0()-3 -1.5()-2三、文化渗透中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
在东汉时期(公元25年一公元220年)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就出现了负数的思想。
到公元3世纪时,我国著名数学家刘徽(约公元225年一公元295年)进一步明确了负数的概念。
他把两种表示相反意义的算筹分别叫作正数和负数,并规定用红色的算筹表示正数,用黑色的算筹表示负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1、归纳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了哪些内容?说一说你的收获好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还要对学习态度和情感进行相应的评价)
2、课外延伸
布置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负数的复习教案
课题
负数的复习
重点难点
1、会用正负数熟练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能借助数轴熟练地学会比较正数和0、负数之间的大小。
教
学
步
骤
及
教
学Hale Waihona Puke 内容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师:我们第一单元学习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有关负数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和以前学习的内容联系不大,只要从现在开始,加油,就能把这部分知识学好!
+15,-2,+5,-1,+10,-3,-2,+12,+4,-5,+6,
求:(1)收工时检修小组在A地的哪一边,距A地多远?
(2)若每千米汽车耗油3升,开工时储存180升汽油,回到收工中途是否需要加油,若加油最少加多少升?若不需要加油到收工时,还剩多少升汽油?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等能力。)
3、判断对错。
(1)、0是正数。 ( )
(2)、没有最小的负数。 ( )
(3)、在8.2、-4、0、6、-27中,负数有3个。 ( )
(4)、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记作+400米。 ( )
(5)、所有的正数都比负数大。 ( )
4、提高练习
某检修小组乘一辆汽车沿检修路约定向东走为正,某天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行走记录如下(单位:km):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对本课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梳理,突出重点和难点,并注重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升,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五、布置作业。(完成学案上面的作业)
(2)一个数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则这个数是()。
(3)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的数总比() 的大。(用“左边”“右边”填空)
2、 解答题。
体育课上,某中学对七年级男生进行了引体向上测试,以能做7个为标准,超过的次数记为正数,不足的次数记为负数,其中8名男生的成绩为 +2,-1,+3,0,-2,-3,+1,0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 基本练习
填一填:
(1)如果向东走80米记作+80米,那么向西走100米记作()。
(2)如果水位升高5米时的水位变化记为+5米,那么水位下降5米时的水位变化记为(),水位不升不降时的水位变化记为()。
(3)如果本月收入3200元记作+3200元,那么支出1500元就记作
()。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师:刚才,我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老师感到很高兴,你真了不起。老师还为你准备了一组测试题,请你认真、独立的完成。 1、 填空题。
(1)设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则向东走38米记作()米,向西走30米记作()米,原地不动记作()米。记作-15米表示向()走15米,记作+40米表示向()40米。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创设了一个吃东西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回答,回忆再现新授课中有关的知识及方法,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情况作出诊断、点拨,同时也为后面的练习做好准备。) 2、 综合练习
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
-4○3-1○0.52○-3.50○-6-4.5○-1.55○-5
(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导交流)
(1)这8名男生的百分之几达到标准?
(2)他们共做了多少个引体向上?
3、下面是我国几个城市某年元旦那天的平均温度:
北京
沈阳
海
口
济
南
上
海
哈尔滨
-1℃
-8℃
20℃
4℃
9℃
-16℃
(1)把这些气温从高到低排为:
(2)从中国地图上找出这几个城市的位置,看看他们的气温和所处的地理位置有何关系?
4、评价完善
生汇报答案,老师批改,再纠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