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中后浇带施工工艺

合集下载

后浇带施工工艺流程

后浇带施工工艺流程

后浇带施工工艺流程引言:后浇带施工工艺是建筑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进行的关键工序。

后浇带施工工艺流程的合理设计和精细施工,对于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后浇带施工工艺流程,并分析各个环节的作用和注意事项。

一、施工现场布置在正式进行后浇带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布置。

首先,要保证施工场地的平整,并清理掉场地上的杂物,确保施工区域干净整洁。

其次,应设置好施工所需的围栏和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

同时,需要摆放好施工所需的设备和工具,并配备足够的材料,以便施工顺利进行。

二、模板搭设后浇带的施工需要使用模板来固定浇筑的混凝土,因此,在施工前需要进行模板搭设。

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确定模板的尺寸和形状。

然后,将模板按照预定的位置和顺序搭设好,并加固牢固。

在搭设模板时,要注意模板的平整度和垂直度,以确保后续施工的准确性和质量。

三、钢筋布设在模板搭设完成后,需要进行钢筋布设工作。

首先,根据设计要求和构造图纸,在模板内部设置好钢筋的位置和排列方式。

然后,将钢筋条按照预定的长度和形状剪切好,并依次放置在模板内。

在放置钢筋时,要保证钢筋的间距和链接处的连接牢固,以确保后浇带的强度和稳定性。

四、混凝土浇筑钢筋布设完成后,就可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了。

首先,需要将混凝土搅拌均匀,并控制好混凝土的配合比,以确保施工质量。

然后,使用泵车或人工方式将混凝土输送到模板内进行浇筑。

在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的连续性和均匀性,并防止混凝土渗漏出来。

完成浇筑后,需要进行充分的振捣和修整,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平整度。

五、养护和拆模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和拆模工作。

养护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一般可以采用喷水养护或铺设湿布等方法。

养护时间一般为7-14天,具体根据气候和混凝土类型而定。

养护期过后,可以进行拆模工作,将模板逐一撤除。

在拆模时要小心操作,以免对混凝土造成损坏。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浇带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艺,主要应用于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

它是指在混凝土浇筑后,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其湿润,确保混凝土的正常硬化和强度发展。

以下将详细介绍浇带施工技术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浇带施工技术的操作步骤如下:1. 施工前准备:在浇筑前,必须将施工现场清理干净,确保没有垃圾和杂物。

还需检查模板是否牢固,支撑是否稳定,以及模板表面是否平整。

施工前还需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定位和标线等工作。

2. 浇筑混凝土:在进行浇筑前,需要将混凝土搅拌均匀,确保其质量达到要求。

然后,将混凝土倒入模板中,逐层均匀浇筑,确保整体密实。

浇筑完毕后,需进行振捣作业,以使混凝土中的气泡排出,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3. 安装浇带:浇筑完毕后,需要立即安装浇带。

浇带一般采用塑料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可防止混凝土中水分蒸发过快。

在安装浇带时,需确保其与混凝土紧密贴合,无任何间隙或破损。

4. 浇注养护剂:安装完浇带后,需及时浇注养护剂。

养护剂具有保湿、抗裂和提高混凝土强度等功能,可有效延缓混凝土的水分挥发和提高其抗裂性能。

浇注养护剂时,需注意将其均匀地涂覆在浇带表面,并避免过量使用。

5. 维持湿润状态:在浇注养护剂后,需要采取措施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

一般可采用喷水、覆盖湿布或使用三防膜等方法,确保混凝土表面不受干燥和高温的影响。

还需定期检查混凝土的湿润程度,并进行补充养护,保证施工质量。

浇带施工技术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施工速度:在混凝土浇注完成后,需尽快安装浇带和浇注养护剂。

因为混凝土的初凝和强度发展速度较快,如果不及时进行浇带和养护,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和强度不达标。

2. 浇带质量:浇带必须严密贴合混凝土表面,确保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不能蒸发出去。

在安装浇带时,需要注意检查其是否损坏或有缺陷,确保其完整性。

3. 养护剂选择:在选择浇注养护剂时,需根据混凝土的特性和施工环境来确定。

一般应选择具备良好防水性能和抗裂性能的养护剂,以满足混凝土的养护需求。

后浇带施工工艺

后浇带施工工艺

后浇带施工工艺一、施工工艺1.后浇带应按设计要求予留,并按设计规定的时间先浇筑混凝土,一般宽度为800mm—-。

l000mm,间隔一般为30——40m,贯通整个结构的横截面,将结构划分为几个独立区段,但不定直线通过一个开问,以避免钢筋100%有搭接接头。

后挠带一般从粱、板分跨部通过或纵横墙相交的部位或门洞口的连粱处通过,板、墙的钢筋格接长度为45d,梁的主筋可以不断开,使其保持一定联系。

2。

若上述部分设计有明确要求的;严格按图纸施工。

3.后绕带共有四种形式:平直缝b阶梯缝、凸形缝和凹形缝。

若设计无明确要求,采用何种形式应视具体情况定,其中地下室外墙一般采用平直缝,并安装钢板止水带.4.在施工基础垫层时,宜将后挠带处基础垫层降低50”100gBm,以便处理施工缝、清除垃圾和排除积水。

雨期施工时,后挠带应每间隔50m设置集水坑,以便及排除雨水和养护用水。

5。

后挠带四周应砌砖围护,顶部应遮盖,以防施工过程中垃圾等污染钢筋及施工缝结合面.6。

后挠带施工缝一般采用快易收口网、钢丝网或培头板作侧模,培头板应按钢筋间距上下刻槽.7。

后挠带混凝土施工前,应清除钢筋表面锈层,混凝土表面凿毛(若采用快易伽网或钢丝队网械陈稽解)。

朗混盼的钠,细办水冲洗。

8。

钢筋若采用断离法,则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搭接接长或焊接,有加强附加钢筋的,还需视附加钢筋具体位置穿插施工。

9.后浇带两姻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龄期后,按照册规定的施工腑和规定的时间,挠筑后挠带混凝土。

“混胜挠筑蹦度应尽量低于主体混凝土挠筑时触。

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统。

10。

后浇带施工缝处理自下而上逐层进行,后挠带混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视工程特点按规定逐层拆除模板。

11。

后挠带混胀初凝后,应在12h内覆盖挠水养护14d,养护期间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12。

冬季施工:水和砂子根据冬季施工方案规定加热并加夕内脐队提高强凝土入模朗,宜采用综合蓄热法养护.降温不宜超过5℃/h。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后浇带施工技术贯穿整个建筑工程的过程,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结构的安全与稳固。

在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是指在楼板、楼梁与柱子的交接处,为了满足建筑设计要求,在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上,多数时候会在已浇块体构件上方增加新的现浇混凝土,这种新增的浇筑称之为“后浇带”。

后浇带施工技术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安全,也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下面,我们将就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准备工作、工艺流程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一、准备工作1. 施工方案设计:在进行后浇带施工前,首先需要进行施工方案设计,包括后浇带的结构形式、浇筑顺序、工艺要求、材料规格等。

施工方案设计需要满足建筑设计图纸的要求,并且要经过相关技术人员的审核确认。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施工方案,包括选用合适的浇筑方式,避免出现浇筑不牢固、浇筑分层等质量问题。

2. 材料准备:后浇带的浇筑材料应该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水泥、砂、石子等混凝土配合材料,以及钢筋、模板等。

在进行施工时,还应该按照设计要求提前准备好模板和支撑等工具,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 施工人员培训:施工人员应该接受相关的技术培训,了解后浇带的施工工艺和规范要求,确保施工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

4. 安全防护: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包括检查施工现场的材料堆放是否合理、施工设备是否完好等。

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二、工艺流程1. 模板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先将后浇带的模板设置好,并且调整到正确的位置。

模板的搭接应该牢固,确保浇筑时不会漏浆或出现变形。

2. 钢筋加工:根据设计要求,将后浇带的钢筋进行加工,包括切割、弯曲等。

在进行钢筋绑扎时,需要按照设计要求正确放置钢筋,并且进行绑扎牢固。

3. 浇筑混凝土: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根据设计要求控制浇筑厚度和坡度,确保后浇带的强度和平整度。

4. 养护处理: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养护处理,包括保持适当的湿度、温度,确保混凝土的充分硬化和强度。

后浇带施工工法

后浇带施工工法

后浇带施工工法一、引言后浇带是建筑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程环节之一。

它位于楼板和楼板之间,是一层混凝土带,通常用来增强楼板的承载能力,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后浇带施工的一般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常见的后浇带施工工法。

二、后浇带施工的一般步骤1. 测量与定位:在实施后浇带施工前,需要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定位工作,确定后浇带的位置和尺寸。

这是保证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关键步骤。

2. 清理和准备:在施工区域清理完毕后,需要进行后浇带的施工准备工作。

这包括清除杂物、打磨墙体等工作,以确保混凝土能够牢固附着于墙体表面。

3. 安装支撑模板:在施工区域设置适当的支撑模板,以确保后浇带的浇筑高度和形状符合设计要求。

4. 铺设钢筋和安装模板边框:根据设计要求,将钢筋网铺设在支撑模板上,并安装模板边框,以便浇筑混凝土时保持后浇带的形状。

5. 浇筑混凝土:将混凝土逐层浇注至支撑模板之上,同时使用振动器和敲打器将混凝土均匀铺实,并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和质量。

6. 抹平和养护: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进行抹平和养护。

使用抹光机将混凝土表面抹平并进行养护,以保证后浇带的平整度和强度。

7. 拆除模板和清理:在混凝土充分凝固后,拆除支撑模板和模板边框,并清理施工区域,以便后续施工工序的进行。

三、常见的后浇带施工工法1. 手工施工工法:手工施工工法是较常见的后浇带施工方法之一。

它主要依靠工人的操作,通过人工振捣混凝土、抹平混凝土表面等来完成后浇带的施工。

这种工法操作简单,但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适合工程量较小的情况。

2. 机械施工工法:机械施工工法采用机械设备来完成后浇带的施工,相比于手工工法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常见的机械设备包括混凝土泵车、抹光机等。

这种工法适合工程量较大、工期较紧的情况。

3. 预制施工工法:预制施工工法指的是将后浇带预先制作好,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

这种工法的优点是施工速度快、材料利用率高,但需要提前进行制作,需要充分考虑尺寸和安装的准确性。

后浇带专项施工方案

后浇带专项施工方案

后浇带专项施工方案
《后浇带专项施工方案》
一、施工准备工作
1.确定后浇带的位置和尺寸,与设计图纸进行核对。

2.清理后浇带位置,确保表面平整、无杂物。

3.准备混凝土原材料,包括水泥、砂、骨料等。

4.搭建支撑架,确保后浇带施工时支撑稳固。

二、混凝土浇筑
1.按照设计要求将水泥、砂、骨料按比例混合。

2.在浇筑前进行充分的搅拌,确保混凝土均匀。

3.将混凝土倒入后浇带位置,同时采取振捣、夯实等措施,确
保混凝土浇筑均匀、密实。

4.在浇筑过程中,进行及时的检查和调整,确保混凝土浇筑效
果良好。

三、养护
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立即进行养护工作,包括覆盖塑料薄膜、喷水养护等。

2.在养护期间,确保后浇带位置不受外力干扰,保证混凝土的
养护效果。

3.根据混凝土的养护标准,进行养护周期的调整,确保混凝土
的强度和耐久性。

四、验收
1.混凝土养护完成后,进行后浇带的验收工作,包括外观质量、
强度检测等。

2.根据验收结果,进行修补或整改工作,确保后浇带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通过以上后浇带专项施工方案的实施,可以确保后浇带施工质量,保证工程的施工效果和使用寿命。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是指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对结构进行处理的一种施工技术。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后浇带施工技术。

1.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对结构进行补强和加固,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具体而言,后浇带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1. 后浇带的材料选用:后浇带施工一般选用高强混凝土,以确保后浇带的强度和耐久性。

1.2. 后浇带的布置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后浇带布置方式,常见的有立柱后浇带、梁后浇带、板后浇带等。

每种类型的后浇带都有相应的施工要求和措施。

1.3. 后浇带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后浇带与主体结构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连接,以确保整个结构的一体化。

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螺栓连接等。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具体步骤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2.1. 后浇带施工准备:确定后浇带的类型、尺寸和位置,制定施工方案。

准备好施工所需的材料、设备和施工人员。

2.2. 后浇带模板的制作和安装:根据后浇带的形状和尺寸制作模板,并将模板安装到相应的位置上。

模板的安装要牢固、稳定,以确保后浇带的几何尺寸和表面平整度。

2.3. 钢筋的布置和焊接:根据设计要求,在后浇带的内部设置钢筋,不同类型的后浇带钢筋布置方式不同。

在焊接钢筋时,注意焊接质量和安全。

2.4. 混凝土浇注:在完成钢筋的布置和焊接后,进行混凝土浇注工作。

混凝土可以采用人工浇注或机械浇注,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2.5. 后浇带的养护:混凝土浇注后,及时进行养护,保持适当的湿润度和温度,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3.1. 施工顺序:后浇带施工应该在主体施工完成后进行,避免对主体结构施工的影响。

3.2. 施工质量:后浇带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

2、后浇带施工工艺标准
2.1总则
为使建筑工程的后浇带做到技术先进、工艺合理、施 工规范,满足建筑功 能要求,确保结构受力安全和后浇带 处无渗漏现象,避免不可预见因素对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影 响,杜绝后浇带施工质量通病的发生,特制定本工艺标准 。
2、后浇带施工工艺标准
2.1总则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的适用范围为:可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地下室底板、外墙、 内墙、顶板、楼层的楼板、房屋及大型构筑物的基础以及大型设备基础的 后浇带; 不适用于工程竣工后仍有可能存在变形的结构工程。
止水钢板处箍筋做法
2、后浇带施工工艺标准
2.6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
后浇带的留置
3.楼板面后浇带施工 后浇带模板支承(应独立支撑)→楼板钢筋绑扎→焊短钢筋应于板
面筋和 底筋上→绑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钢丝网放置在先浇砼一侧 →后浇带两侧 砼浇筑→后浇带处砼余浆清理→后浇带两侧砼养护→后浇 带盖模板保护钢筋。
侧先用短钢筋头(钢筋间距 400)与板筋点焊→绑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 钢丝 网放置在先浇砼一侧→钢板止水带安置→钢板止水带上侧短钢筋头点 焊及绑 扎双层钢丝网于钢筋头上→后浇带两侧砼施工→后浇带处砼余浆清 理→后浇 带两侧砼养护→后浇带盖模板保护钢筋。 注:若采用止水条时,模板采用木模支撑侧模,保证砼侧面平整、密实, 以使止水条与砼表面粘贴牢固,更好发挥止水条的止水效果。
1、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
1.2后浇带设置的若干要求:
1、后浇带的设置应遵循“抗放兼备,以放为主”的设计原 则。因为普通混凝土存在开裂问题,设置后浇缝的目的就 是将大部分的约束应力释放,然后用膨胀混凝土填缝以抗 衡残余应力。 2、结构设计中由于考虑沉降原因而设计的后浇带,在施工 中应严格按设计图纸留设;由于施工原因而需要设置后浇 带时,应视工程具体情况而定,留设的位置应经设计单位认 可。 3、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 为 30~40m,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 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 700 ~1000mm 为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屋建筑中后浇带施工工艺
房屋建筑中后浇带的施工工艺探讨
摘要:房建后浇带广泛应用于房屋建设行业中,它决定着建筑的质量。

因此,有必要对后浇带施工的技术进行探讨,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首先概要介绍了后浇带工艺在房屋建筑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对房屋建筑中后浇带的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

引言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是一项重要的施工内容,它在房屋建筑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后浇带工艺在房屋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施工进程的推进、使用时间的延长以及环境温度的变化,某些房屋建筑构件会发生变形产生应力,当应力达到构件受力极限时,就会导致构件破坏产生裂缝。

为妥善解决这个问题,经过长期摸索实践,后浇带施工技术逐步形成。

通过施工缝的预留,可以有效化解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硬结收缩形成的形变应力,而施工缝填充则可以确保房屋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和裙房结构的整体性。

通过采用后浇带施工工艺,先分别进行高层主楼和裙房建筑施工,再在二者间进行后浇带施工将各部分连成整体,可以有效防止沉降裂缝的出现,为建筑安全作出了保障。

二、房屋建筑中后浇带的施工工艺探讨
1、设置合理的宽度和间距
在房屋建筑中采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根本意义是要让建筑结构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整体性,并不是简单的将建筑施工结构整体分割为
相互之间没有关系的模块,如何划分结构,需要进行科学的考量。

比如,层数在22层以下的建筑,其楼板和基础中受力钢筋不能分割,否则就会破坏建筑物整体结构,对建筑施工安全也产生了威胁。

如果是建筑物后浇带跨度很大的情况,就必须对受力的钢筋实施断开、切割处理,等后浇带进行浇筑时实施焊接联接处理,这样处理后,可以有效巩固楼板结构,使之不会因其两头受力过大导致结构下垂弯曲。

这种情况下的建筑施工后浇带宽度通常要控制在7米以上。

关于建筑施工后浇带间距问题,要以施工图纸为准,当施工图纸有留设时,就必须根据施工图纸的留设施工。

相对而言,施工构建的间距,可以不按施工图纸的留设进行,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2、地下室顶板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对于地下室顶板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按照施工方案和相关规范要求控制混凝土浇筑时的厚度,不能过厚,浇筑厚度较大的情况下,钢丝网模板受到侧压力会明显增大,可能会引起钢丝网模板向外突出,造成建筑物局部的实际尺寸和设计的尺寸差别较大;其次,采用丝网模板进行混凝土浇筑和振捣的时候,一定要对建筑工程进行分层浇筑施工,控制好振捣器与钢丝网模板之间的距离,防止搅拌中水泥浆流失。

最后,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必须保证浇筑的混凝土密实度,特别是对垂直施工缝处进行浇筑施工时,要尽量采用钢钎进行捣实。

3、选择合理的时间以及断面形式
进行断面形式选择时,要参照混凝土结构断面实施,二者保持一
致,从而防止应力集中导致建筑结构发生变形,也有效避免了浇筑后浇带后直缝问题。

在后浇带施工的时间选择方面,由于混凝土结构完成构建的时间大约是两个月,对于层数低于22层的高层建筑和裙楼结构以及基础来讲,后浇带浇筑施工要在沉降完成后进行。

由于裙楼和层数低于22层的高层建筑同时进行主体结构施工,而裙楼施工总量明显小于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施工总量,从而出现现裙楼提前竣工时建筑主体尚未完工的情况。

这样一来,先竣工的裙楼形成沉降的时间要早于后竣工的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形成沉降的时间,且裙楼产生的沉降会小于建筑主体部分产生的沉降。

考虑到这一情况,后浇带的施工,要在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沉降全部完成后才予以实施。

由于不同施工材料、不同季节都会对施工产生影响,所以后浇带施工时间可能会有所推迟,具体情况会在该项目的建筑施工图纸上进行详细说明。

4、地下室顶板混凝土后垂直施工缝浇筑的施工工艺。

首先,我们要在确认混凝土达到初凝状态的时候,及时清理表面的浮浆和碎片,检验是否达到初凝状态的做法是,用手指按压,看是否出现指纹,冲洗的时候要用具有一定压力的雾状水。

清洗以后,要尽量混凝土露出骨料,同时,及时拆除钢丝网,并将钢丝网片上的水泥等杂物用水冲洗干净。

其次,是对木模板处的垂直施工缝进行浇筑施工时,要事先用高压水将缝的表面冲得比较粗糙,也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尽早拆除木模版,用人工凿毛的办法将要浇筑的缝表面进行处理。

5、地下室顶板后浇带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首先对于不同类型的后浇带混凝土,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浇筑时间。

伸缩后浇带的施工时间应该根据先浇部分混凝土的收缩情况来判定,通常情况下,要在先浇筑部分施工后两个月以内完成,但最短时间要在40天以上;沉降后浇带的施工时间应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以后,在进行后浇带施工。

其次,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要认真用水冲洗施工缝,并且保持施工缝湿润一天,及时排除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同时,要在施工前在施工缝处铺一层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6、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首先模板支撑要尽可能地安装牢固,钢筋在浇筑以前要认真进行清理,施工的质量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也要保证混凝土密实不渗水,防止产生有害裂缝。

其次,所有膨胀剂和外加剂一定要符合工程质量的要求,在原材料采购的时候要通过试验的办法,对这些添加剂的质量进行审验。

最后,浇筑后浇带的混凝土必须按规范上关于试件留设的要求进行留置试块。

如果在工程的设计中,有抗渗的要求,要进行特殊的检验。

7、垂直施工缝的处理以及施工温度的控制
冲洗垂直施工缝,应在混凝土刚刚开始凝固时用压力水冲洗,去除杂质直至混凝土骨料显现,最后再把钢丝网冲洗干净。

要在施工设计时就作好计划安排,并由专门人员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才能有效保证在最适合的时间进行浇筑后混凝土冲洗,从而提高施工质量。

要严格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制,相关检查人员要对检查结果签字负责,以
保障检查质量。

后浇带施工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要选择适宜的温度进行后浇带浇筑,以保障后浇带与建筑构件间的连接强度符合要求。

从已有的结果上看,10?是最合适的施工温度,这也是热力学科里物体膨胀与收缩最佳的结合温度。

要保障浇筑后的后浇带混凝土在2至3d内完成硬化,以减少混凝土干裂现象的发生。

基于这个原因,早晨或者傍晚是完成这项工作的最佳时间段。

8、房建后浇带施工的注意事项
进行房建后浇带施工时,建筑物结构中的受力主筋尽量保持连接,不能断开。

如果因客观条件要求必须断开,则要使用长度超过主筋直径45倍的钢筋进行搭接,接头要求错开,同时按照设计要求增设附加钢筋。

要重视后浇带的保湿养护工作。

从完成房建后浇带混凝土浇筑起,12小时内实施覆盖处理。

要做好后期检测工作。

通过施工前预留的混凝土样本,对后浇带混泥土强度及防水防渗性能进行检测。

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后浇带的规范标准进行施工,防止意外发生。

要重视后浇带材料的选择,使用前进行必要的性能检测以保障建筑施工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房建后浇带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这一技术的重视,并在工程实践中切实的做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终建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陆子易.房屋建筑中后浇带的施工工艺探讨[J].科技创新与
应用.2015(03).
[2]郭玉龙.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2).
[3]李娜.后浇带设计和施工浅析[J].科技资讯,2011(06).
[4]葛经纬,马丹凤.房屋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01).
[5]马伟建.浅谈房屋建筑中后浇带的施工工艺[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