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辅导常用理论

合集下载

生涯辅导相关理论介绍(20181024新)(1)

生涯辅导相关理论介绍(20181024新)(1)

动态的 ● Chance:机遇 ● Choice: 选择 ● Change:改变 =持续发展就业力
人生/事业设计: ——人生与事业是相连,不可分割 ——生涯是要设计的,要自我参与
构筑 ——是个不断的过程
蓝图: ——有意识的 ——目标 ——计划 ——系统
Phil Jarvis 的“人生蓝图”
生涯发展教育的重要原则: ● 变幻原是永恒 ● 不断学习 ● 焦点在旅程 ● 随心而行 ● 建立伙伴 → 建立个人发展档案
分发挥,完成梦想。
霍兰德的性格与工作环境类型理论
应用的效果
优点:
● 简单易明 ● 受学生欢迎 ● 大概是使用率最高的工具 ● 分析报告包括可能匹配的
职位和课程
缺点:
● 太简单 ● 没有立体的考虑生涯的变数 ● 分析报告通常含超过100个
可能的职位,对同学来说太多
理论二:生涯发展心理学
● 相信:生涯对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意义 ● 任务:厘清角色、舞台和剧情的关系和冲突 ● 过程:按当下的特点作决定(依据旧有的方法想要有
Or services (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方法)
Products or services That you provide
(你能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Roles of students(学生的角色)
Students as Learning experience Designers (学习经验设计者)
Why
● 多元活动,制造多元成功经验 ● 处理抉择/行动伴随的焦虑 ● 学做最好的准备,有最坏的打算,避免脱离
实际的结果预期
理论八:信息加工理论(CIP)
后设
执行领域
认知
抉择能力
决策技能领域

第三章 生涯规划的理论

第三章  生涯规划的理论

E: 显 赫 富 庶 的 岛
屿。居民善于企业经 营和贸易,能言善道。 经济高度发展,处处 是高级饭店、俱乐部、 高尔夫球场。来往者 多是企业家、经理人、 政治家、律师等。
S: 友善亲切的岛屿。
居民个性温和、友善、 乐于助人,社区均自 成一个密切互动的服 务网络,人们重视互 助合作,重视教育, 关怀他人,充满人文 气息。
23
A艺术型人(creator)的特点





直觉敏锐 善于表达 有想象力 追求美感价值 创造性的 无拘无束 艺术、文学、音乐 编辑、作家 工艺美术工作者
S社会型人(helper)的特点

对人感兴趣 关心自己与他人的感受 对人和善 不喜竞争 帮助他人成长 社会服务、个人服务 教师、医护 社会工作
霍兰德的类型论
虽然我们做了几十年的 研究,但预测个人职业选择 最有效的方法却是询问这个 人自己想做什么。 --约翰· 霍兰德 John Holland
霍兰德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美国文化中,大多数人可以被区分为6种人格类 型 有6种相应的环境类型 人们寻找这样的环境:可以让其施展才能、表达其 态度和价值观、解决其愿意解决的问题、担当适当 的角色 人的行为表现由人格类型和其所处的环境相互作用 决定的
27
E企业型人(persuader)的特点

好冒险竞争 追寻领导与社会影响 有抱负 言语说服能力 商业、劝说、管理 销售 管理 司法
微软总裁 鲍尔默
29
C事务型人(organizer)的特点
讲求规矩和精确 个性谨慎 喜欢结构性、程序化的工作 被描述为负责并可信赖的 喜欢运用并依循尝试、试验过的程 序来解决问题 文书工作、计算 会计、金融 秘书、职员 系统分析师

大学生职业发展理论体系

大学生职业发展理论体系

一、理论基础(一)职业生涯选择理论1.特质-因素理论。

美波士顿大学帕森斯创立,是人们依据人格特征及能力特点等条件,寻找具有与之相应因素的职业。

2.人格类型理论。

20世纪60年代,霍兰德,是在特质-因素理论基础发展起来的人格与职业类型相匹配的理论。

3.社会学习理论。

库伦波茨探讨割个人的教育与职业偏好和技能是如何形成的。

认为影响职业生涯选择的因素包括:遗传素质和特殊能力、环境条件、学习经验、工作取向技能。

4.择业动机理论。

美心理学家佛隆认为,个体行为东地的强度取决于效价的大小和期望值的高低。

5.心理动力理论。

美心理学家鲍亭以佛洛依德的个性心理分析为基础,吸取特质-因素理论和心理咨询的一些概念和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个人内在动力和需求等动机因素决定职业生涯选择。

(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1.舒伯职业生涯发展五阶段理论。

美职业心理学家舒伯提出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阶段。

2.格林豪斯职业生涯发展五阶段理论。

准备、进入、早期、中期、后期五个阶段。

3.加里德斯勒五阶段模型。

成长、探索、确立、维持和下降二、职业生涯选择与决策(一)初步测试1.气质及其类型测评p50气质是个体生来就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总和。

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和粘液质2.人格及其测量人格是一个人区别另一个并保持相对稳定的非智能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的总和,心理性上成为个性。

卡特尔16pf量表;艾森克人格测试问卷(EPQ)3.性格评估考察个人与职业相关的性格特点,“我是怎样一个人”p144MBTI性格测评4.能力评估德能:道德修养、道德实践、道德影响力、道德选择智能: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创新能力技能: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交往能力、写作能力、学习能力、专业技能、特殊技能体能:生理、心理的健全程度5.施恩职业锚测评问卷,40个问题,测评出8类职业锚。

P17技术/职能型(TF)、管理型(GM)、自主独立性(AU)、安全稳定型(SE)、创业创造型(EC)、服务型(SV)、挑战型(CH)、生活型(LS)职业锚以习得的工作经验为基础,不取决于潜在的才干和动机;不是依据测评出来的能力、才干或动机、价值观,是依据自省和已被证明的才干、动机、需要和价值观,切实选择职业定位;是个人稳定的职业贡献区和成长区,但也可以变化和发展。

生涯辅导重点整理

生涯辅导重点整理

生涯的定义:✓舒伯的论点: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是统合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

除了职业之外,还包括任何与工作有关的角色,如学生、退休者,甚至包含了家庭和公民的角色。

✓【辅助理解】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型态。

生涯也是人自青春期以至退休后,一连串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

除了职业之外,还包括任何与工作有关的角色,如学生、退休者,甚至包含了家庭和公民的角色。

所以,“生涯”可以理解为介于“生命”和“职业”之间的概念,它的外延并未大到与“生命”等同,但也未小到与“职业”等义,其内容是比较宽泛的,具有丰富的内涵与特性。

生涯的几个特性:终身性、独特性、发展性、综合性决定生涯的因素:✓个人的特质和经验:心理特质(如能力、能力倾向、人格特质、自我概念、成就动机);生理特质(如健康程度、形体容貌、性别、精力等);经验(如教育程度、受过的训练、掌握的技能、工作经历、休闲活动、社会活动、社交技巧等。

)✓个人的背景状况:父母的家庭背景、自己的家庭背景、一般状况✓个人的环境状况(包括所处的社会经济状况、职业变化趋势、技术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面临的国家政策等。

)✓不可预期的因素(包括地震、意外、疾病、死亡等难以预期的事件。

)生涯辅导(career guidance )是指依据一套有系统的辅导计划,通过辅导人员的协助,引导个人探究、评判并整合运用与下列有关的知识、经验(麦克丹尼尔斯1978)而开展的活动。

这些知识经验包括:对自我的了解;对职业世界及其他有关的影响因素(如工作者的态度、训练等)的了解;对休闲活动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与重要性的了解;对生涯规划和生涯决定中必须考虑的各种因素的了解;对在工作与休闲中达到成功或自我实现所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的了解。

舒伯认为人的生涯发展,是由三个层面构成的:生涯发展的时间(生长期0-14岁,探索期15-24岁,建立期25-44岁,维持45-64期岁,衰退期为65岁以后)、广度(一个人一生所要扮演的各种不同的角色)、深度(个体扮演每一个角色所投入的程度)。

第3讲 职业生涯基本理论

第3讲 职业生涯基本理论
帮助别人与劝说别人的不同
E企业型人(persuader)的特点 • • • • • 追寻领导与社会影响 有抱负 言语说服能力 销售 管理
E型代表人物
微软总裁 鲍尔默
30
C事务型人(organizer)的特点
• • • • • • 讲求实际 可以被控制 保守 喜欢结构性、程序化的工作 职员 会计
课堂讨论: 你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人格类型)
你喜欢做什么?你在休闲与业余生活中有什么嗜好? (兴趣) 你能够做什么?(能力与技能) 你最愿意做什么?(价值观) 兴趣、能力与价值观到底哪个更重要?
链接:霍兰德理论的应用
职业自我探索量表 (SDS)的使用 自我实施、自我评分、自我解释;1971年第一版, 最近一版在1994;以霍兰德的RIASEC类型为框架; 共228个题目,约30分钟完成,分为4部分,每部分 的题目都以RIASEC分组,产生6个分数,每个分数 代表一种类型,得出3字母的霍兰德代码,与《职业 索引》一起使用。 登陆作网上测评
I型代表人物
25
A艺术型人(creator)的特点
• • • • • • • • 自我表达 有想象力 内省 追求美感价值 创造性的 感觉寻求 编辑、作家 工艺美术工作者
A型代表人物
27
S社会型人(helper)的特点
• • • • • • •
社会相互作用 对人感兴趣 良好的人际沟通技能 社区服务取向 教师 护士 学校辅导员
E岛上的人喜欢与他人一 起工作,影响、说服、管 理和领导别人,为工作单 位争取经济回报
六种人格类型
Realistic(技术型/实用性) Investigative(研究型) Artistic (艺术型) Social(社会型) Enterprising(企业型/管理型/功利型) Conventional(传统型)

职业生涯规划-五大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五大理论

生涯咨询与辅导论文职业发展理论述评学校:宁夏大学学院:教育学院年级:07应用心理(师)姓名:***学号:***********职业发展理论述评金琳微(宁夏大学宁夏银川750021)摘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如何在就业指导工作上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教育,使之在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已日益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本文就对职业发展理论中比较重要的几个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述评。

关键词:类型论生涯发展理论特质-因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动力论引言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增加很快,我国的就业制度又进行了的改革,使我国的毕业生的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

给社会个人带来了严重的压力,所以,在我国进行适当的生涯咨询与辅导成为当务之急。

所以,本文就对职业发展理论中几个比较著名的理论进行述评,从而为毕业生及其他需要了解职业发展理论的人们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1.霍兰德的类型论1.1霍兰德的类型论概述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Holland)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创立的“人格类型论”。

其理论源于: (1)人格心理学概念,认为职业生涯的选择为个人人格的反应与延伸,企图以职业的选择及过程来表达自己、说明个人的兴趣和价值,事实上,Holland认为兴趣就是人格,兴趣量表的结果也可以代表一个人的人格特质。

(2) Holland本身的职业咨询经验及研究所形成的职业辅导模式,即由职业与人格类型的分析,协助个人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该理论简单易懂,应用相当广泛,美国劳工部最新出版的职业分析沿用了此理论。

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有以下基本原则: (1)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延伸和表现。

(2)个人的兴趣组型即是人格组型。

(3)同一职业团体内的人有相似的人格,因此他们对很多情境与问题会有相类似的反应方式,从而产生类似的人际环境。

(4)人可区分为六种人格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个人的人格属于其中的一种。

生涯理论总结

生涯理论总结

生涯理论总结1. 引言每个人都面临着生涯规划和选择,而生涯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框架来理解和管理个人的生涯发展。

生涯理论涵盖了个体在不同生涯阶段所经历的发展过程和变革,帮助个人在职业发展中做出有针对性的决策。

本文将综述一些常见的生涯理论,分析其优点和局限性,并探讨如何应用这些理论来实施个人生涯规划。

2. Super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Super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将个体的职业发展划分为多个阶段,包括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衰退期。

这一理论将个体的职业发展与他们的生活角色和个人认同联系在一起,强调了职业决策和发展在个体整个生涯中的重要性。

然而,该理论可能无法适应现代职业发展的快速变化和不确定性。

3. Holland的职业兴趣理论Holland的职业兴趣理论将个体的职业选择与兴趣类型联系在一起,包括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该理论认为,个体更倾向于从事与其兴趣类型相匹配的职业,从而提高职业满意度和成功感。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兴趣和职业并不总是完全匹配,因此这一理论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4.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强调社会因素对职业发展的影响。

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职业决策和发展是由他们对职业的知识、能力和经验的主观认知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共同决定的。

这一理论指出了个体在选择和发展职业过程中所面临的社会压力和期望,并强调了个人的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5. 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根据以上生涯理论,个人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来实施职业生涯规划:1.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能力,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2.职业探索:研究不同的职业领域和机会,通过实习、志愿服务或兼职工作来获取实践经验。

3.目标设定:设定具体的职业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时间表。

4.职业发展:通过教育培训、专业认证和职业网络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

5.适应变化:职业生涯是一个不断变化和适应的过程,个体需要学会灵活应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重新规划。

CIP理论在大一学生生涯辅导中的应用

CIP理论在大一学生生涯辅导中的应用

CIP理论在大一学生生涯辅导中的应用CIP理论,即心理学专业的职业发展理论,是指导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和选择上的重要理论之一。

CIP理论主要关注个体自我认识与职业生涯决策之间的关系,强调个体的自我探索和个性特质发展。

本文将探讨CIP理论在大一学生生涯辅导中的应用,以期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顺利度过大一新生活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CIP理论的基本原理CIP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职业兴趣、自我认识、职业信息和决策制定。

CIP理论认为职业兴趣是一个人在特定领域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自我认识包括自我了解、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对于职业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职业信息是指与职业选择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职业领域、职业类型、就业前景等。

决策制定则是指在职业规划中做出具体的职业选择。

根据CIP理论,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基于对自己的深入了解、对职业信息的全面了解以及对职业兴趣的明确认识。

在大一学生生涯辅导中,应用CIP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提高职业规划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 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试在大一学生生涯辅导中,可以利用各类职业兴趣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

通过测试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领域,为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依据。

2. 提供职业信息指导大一学生通常对职业领域了解不深,需要学校提供丰富的职业信息指导。

学校可以邀请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来为学生进行职业介绍,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景,帮助他们作出更加明智的职业选择。

3.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定位大一学生通常对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认识不够清晰,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定位的引导。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测评活动,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自己的定位。

4. 开展职业规划指导课程5. 提供职业发展辅导服务学校可以设立职业发展辅导服务机构,为大一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职业发展辅导服务。

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涯辅导常用理论
生涯理论起源于美国,最早是以“职业辅导”形式出现的。

职业辅导是指由专业的机构帮助择业者确定职业方向、进行职业选择、并谋求职业发展的咨询指导过程。

1908年,“职业辅导之父”——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Parsons)创办了“波士顿职业局”,从事职业指导工作,并于1909年撰写了《选择职业》著作。

该书第一次运用了“职业辅导”这一专门学术用语,建构了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以及人职相配的职业指导模式,标志着职业指导活动的历史性开端。

帕森斯的理论成为以后职业指导理论的基石。

20世纪60年代以来,职业生涯理论和实践获得蓬勃发展。

90年代中期由欧美国家传入中国,并为人们所接受。

综合具有代表性的职业生涯管理理论,按其历史的演进大致可划分为四个流派,即:特质论、生涯发展论、适应论、建构论。

一、特质论
全称为“特质因素论”(Trait-and-Factor theory),“特质”是指能够心理测验所测得的特征;“因素”,是指能够胜任工作表现必须具备的特征。

特质因素论就是研究个人心理特质与职业因素相匹配的理论。

这个理论的代表人物为:帕森斯(Parsons)、霍兰德(John Holland)。

霍兰德将美国社会中的职业归纳为六大类型,在1971年提出的类型论是特质因素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理论。

这个理论所关心的问题,在“职业选择”这个焦点上。

适合使用特质论的有两类人:一类是学生,适合做生涯教育,展望未来时可以把视线放窄,做更高概率的事情。

第一类是上班后三年左右,他在第一段生涯已经完成社会生存和职场适应话题,但又不太满足原来职业的生态,所以适合用特质论做一个全面的梳理,把已经形成的特质做一个自我认知,同时给他更好的定位。

特质论不是把你定死在一个职业,而是帮助你找到成功更高概率的地方。

二、生涯发展论
关注的焦点是生涯发展问题。

舒伯理论观点雏形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他认为“生涯选择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事件”。

(从1953到1990期间的系列成果)提出的生涯发展理论,让生涯发展的概念替代了职业辅导的模式。

其主要观点是,生命可以分为成长、探索、建立、保持、衰退5个阶段,个体在生命全程要扮演孩子、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持家者6个,每个角色所要付出的时间和努力会随着生命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淋漓尽致地过平衡满足的人生。

可以参见生涯彩虹。

28-40之间的女性,80%都是面临着很多职业生涯平衡的问题;对于生涯角色剧增的35-45岁男性,也是有特别的指导意义。

三、适应论
克朗伯兹、伦特等提出的学习适应论。

适应与发展:设定自己想要的方向,盯紧和校准目标,不断的自我提升与修炼,最终达成结果。

人们提出了人和职业的关系,这个问题就好像是树,同样是树,长的不一样,因为环境和树的适应能力不同。

有CIP理论、SCCT理论等。

适用人员:当代大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和适应,让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活下去。

今天大学生遇到的是就业率低的问题,应该通过学习和适应,提高就业机会。

特质论做减法,适应论做加法。

对完美工作的标定有问题,初级的工作可能不是特别有趣。

四、建构论
诠释与创造生命:察觉、理解并接纳自己,找到生命的意义和使命,把生活当成一种创造性的自我表达。

进入信息时代以后,我们不再是树,也不是齿轮,而是艺术家,一笔画下去,不知道好不好,但是一个机会和一种尝试。

建构论:成功人士,财物自由,有物质资源;00后,有时间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