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乙铁松派“大字桩”练法

合集下载

武当太乙门密传丹法太极桩功

武当太乙门密传丹法太极桩功

武当太乙门密传丹法太极桩功论太极桩功千百年来,传统武术在漫长的历史流传的过程中,从零星闪烁的远古,到群星光芒的今天,形成了当今的众多的门派。

能够使他们延续、发展到今天的动力是什么呢?内功!内功是传统武术的精华所在,而内功的具体修炼是以站桩功的方式来完成的。

站桩功是传统武术内练能力的基础。

习练者在站桩中,通过思维意识的运用,而进入意识相对的静止状态,从中实现人体的阴阳平衡、开通经络、调和气血、补养元气,达到培本固元地目的。

通过在桩功中的锻炼,才能使体内的真气运动自如,通过心法的应用才能进入静定的状态,才能达到天地人三合一的境界。

在众多的桩法中,首当典范的是太极桩,在很多的门派中都有太极桩之名,然而,名虽相同,而实质的内容却各有所别。

一般的太极桩强调:在站桩过程中,要调身型,使肢体放松,消除体内僵硬之劲。

而武当太乙密传丹派的太极桩则强调:松紧有度,更强调意识的运用。

笔者就武当太极桩的内涵论述于下:一、浅谈太极理法“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

”阴阳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本性。

它既相对,又相溶。

相对者:阴极必反,阳极必变者是也。

相溶者,阴阳相抱,则万物必昌。

此乃万古不变之理也。

也是道的基础。

这就是道家著名的太极理论之精髓。

太极之名由来已久: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中所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清代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都说出了太极的含义:即太极是由无极演化而生,是阴阳的本性。

在自然界的表象即是天地,白天,黑夜。

所以古人在不断地总结完善这一学说,最终得出:“天下万物皆可分阴分阳”。

并且用它来帮助人们观察和了解、认识事物及其发展。

把阴阳对立统一的辨证理论体系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

太极理法主要讲的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应当说它适合任何一个领域,包括武术技击。

在武术技击中更注重阴、阳、虚、实、动、静的变化。

比如技击中的动,桩功中的静等无不体现了太极理法。

谈到武术技击,更要讲桩功!桩功的修炼包含静桩、动桩,两种方式,由于练功的形式不同,具体要求也有所区别,要根据自我修炼的目的而定。

武当大力重手法

武当大力重手法

武当大力重手法武当大力重手法全称“武当太乙混元大力五行重手法”,传说为武当山镇山绝技。

该功法以道教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而定名,据传系明代宣德年间武当太乙真庆宫掌教坤仑道长所传,据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

修炼本功法时,须采五方五行之气助功,通过特定的动作、呼吸、口诀,采五方正气为我所用,以外气补充内气,扶正气祛邪气,从而达到内壮外强的目的。

修炼本功有成者,不但臂力大增,手重如铁,而且整个身体如铁布裹身,不畏拳打脚踢,具有很强的应战价值。

临敌技击,不惧击打,出手击人,立见伤亡。

故请习功者慎用。

歌诀曰:大力重手法,势势皆可夸。

虔诵真言诀,五气显光华。

朝朝须采气,三年功到家。

一掌运五行,霹雷震天涯。

一、无极站桩(预备式)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

上身正直,松肩垂肘,两手自然垂于体侧,手心朝里,指尖朝下,头虚领顶劲,舌抵上腭,两眼平视前方,思想集中,鼻吸鼻呼,一任自然,渐渐入于无人无我之境。

练功要点:全身放松,心无杂念,呼吸自然,渐而达到深、长、匀、细。

若心不静,可内敛神光,返照丹田,以意守之,杂念自除。

此式练十分钟为宜。

二、双龙出洞(金手)1、面西而立,凝神静息。

默念口诀“西方白气入吾身、助吾行法显神功”。

念完三遍后,深吸一口气。

吸气时意念西方之白气如云雾状从头顶百会而人,进人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处)。

同时两臂向前平伸,掌心相对,五指指尖朝前。

两臂平行,肩手同高。

2、两臂内收至胸前,与肩同高不变,肘尖朝外,掌心向下,手指相对。

同时意念丹田之气沿任脉上行至膻中,分两股入腋下,沿手臂内侧之手三阴经注入掌心劳宫穴。

3、两手外展,变手指朝前,沿两肋缓缓下按至小腹前,意念内气由掌心劳宫穴奔泻而出,入地三尺,同时呼气。

如此反复练习9次。

练功要点:动作要舒展大方协调自然,柔中有力不可蛮劲。

吸气要深长,气贯丹田,呼气时小腹外挺,同时提肛、五趾抓地。

三、白虎亮爪(木手)1、而东而立,凝神静息。

默念口诀“东方青气人吾身,助吾行法显神功”。

武当太乙五行拳教学

武当太乙五行拳教学

武当太乙五行拳教学一、手型1、八字掌:五指微曲,拇指外展,其余四指自然靠拢,虎口要圆,形如八字(图1)。

2、劈空掌(扣指掌):拇指曲扣,其余四指伸直并拢(图2)。

3、虎爪掌(虎掌):拇指外展弯曲,其余四指并拢,使第二第三节指骨弯曲,但不得曲拢(图3)。

二、手法1、劈掌:自上向下或自下向斜上方侧掌劈击,劲贯掌外沿(图4之①②,图5之①②)。

2、戳掌:臂由屈到伸,直腕向前顶击,劲贯指尖(图6之①②)。

3、按掌:自上向下按,手心朝下,劲贯掌心(图7之①②)。

4、插掌:臂由屈到伸,直腕向下或斜下插,劲贯指尖(图8之①②)。

5、砍掌:仰掌或俯掌,自右向左或自左向右横击,劲贯掌外沿(图9之①②)。

6、缠手:(一)以腕关节为轴,手掌由里向上向外向下缠绕的同时,前臂外旋,使虎口朝上封闭(图10之①②③④)。

(一)手掌自里向下向外向上缠绕的同时,前臂内旋,使掌心朝下封闭(图11之①②③)。

(三)、擒扑手:以手擒肩扛,自上向前下方扑按摔出(图12之①②)。

(四)、靠肘:臂略曲,内旋上举向后靠压,手心朝外,劲贯肘尖(图13)。

各种手法的变换都要划弧走圆,同时,前臂做相应旋转,腕部要松活,讲究两手(臂)曲如环抱式。

要注意手法与步法身法等动作的协调配合。

三、步型1、虎步裆(马步):两脚左右开立,相距同肩宽,脚尖微向内扣,两足跟与两肘尖(以屈肘贴肋为准)上下相对,屈膝略蹲(图14)。

2、熊步裆(弓步):前脚微内扣,全脚着地,屈膝略蹲,膝部与脚尖垂直;另一腿在后自然挺膝蹬直,脚尖内扣,斜向前方,全脚着地(图15)。

3、狮步裆(仆步):一腿屈膝沉坐,膝与脚尖稍向外展;另一腿挺膝伸直仆出,全脚着地,脚尖内扣(图16)。

4、鸦雀裆(虚步):后脚斜向前,屈膝略蹲,全脚着地;前腿自然挺膝伸直,脚尖内扣,全脚着地(图19)。

5、含鸡裆(丁步):两腿略蹲或半蹲并拢,一脚全脚着地支撑,另一脚以脚尖在支撑脚内侧点地,相距约一拳(图18)。

6、歇步:两腿交叉屈膝全蹲,前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后脚脚跟离地,臀部坐于小腿上,接近脚跟(图19)。

武当太极桩的详细练法,功效显著

武当太极桩的详细练法,功效显著

武当太极桩的详细练法,功效显著【橙语】不自责,自责是自己给自己的再次伤害。

能自省,方成长!多爱己,有勇气。

正确的行功桩架是保证功夫上身的基本条件,架势的体悟则体现了心性、慧根的高下。

太极桩是武当太乙密传丹派的入门功夫,对桩架、结构也有特定的要求。

现论述于下:(1)太极桩(一):行功姿势:身体自然站立,两脚横开与肩同宽,成11字形。

头正身直,二目垂帘向前下方斜视,从头到脚,进行周身放松。

两手自然下垂,贴于大腿两侧。

舌抵门牙牙龈。

心法:身体放松后观想自身与茫茫宇宙混然合为一体进入忘我境界。

(2)太极桩(二)1、两脚横开,比肩略宽一脚,两脚成11型站立,从头到脚依次放松,然后两腿微屈,成高马桩,有圆裆之意。

含胸拔背。

两臂慢慢抬起与肩平,肘略低于肩,两肩胛骨用力贴向前胸,两臂在胸前成环形。

(以身体感觉舒适为度)。

2、两手十指自然张开,弯曲,形似虎爪,两手相距2寸,手心向内,距胸前一尺三寸左右,成扁圆状。

3、头项不偏不斜,项部直立,以头部舒适为度。

4、两眼开目平视两手间(也可平视远处一定目标)。

眼不可睁太大。

心法:1、肩井与涌泉成一线1–2分钟,找放松的感觉,涌泉有麻、热、胀即为正确。

2、肩井、曲池、合谷放松。

3、肩胛骨前贴。

4、臀部前贴。

5、膝关节外撑。

6、手臂外撑(即要外撑又要内抱有挟球感)。

7、意守丹田呼吸气沉丹田。

1–7每个动作1–2分钟,一个轮回8–10分钟,能做几轮回做几个,一般8–10个轮回。

(3)太极桩(三)(收式):行功姿势:由原式起,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小腹丹田处抱合,双手重叠一处,左手内劳宫扣于右手外劳宫,扣于丹田处,头正体直,目视前方。

心法:意想周身真气通过肢体经脉回收丹田。

太极桩的动作要求(1)头易正:头居人体最高处,为人身之君,是一身之主宰,不宜倾斜,俗语讲:“上不正,则下斜”,头正神清,神态端庄,收颏直颈而其头必正直,大有统领全身之意。

(2)肩易顺:顺肩者,两肩向左右的方向平而顺之,意在肩骨均衡、平行、舒展的向左右伸张,毫无拘禁、高耸之状,以合出劲之态,此势乃此桩基本架式要求。

二、武当太乙五行拳套路动作图解

二、武当太乙五行拳套路动作图解

二、武当太乙五行拳套路动作图解预备势(无极势):设面南背北方向两脚并步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肘微屈(肘肋相距约一拳宽),两手掌指自然分开成八字掌,中指贴对裤缝,掌心朝里,虎口朝前;上体沉肩、平胸、直背,头部下颚内收,虚灵顶劲;眼平视正南。

(图1)起势:混元一气旋转乾坤①两脚尖外展如“V”字形,宽与肩同,继之两脚跟外转,与两肘尖上下相对,脚尖微向内扣如“八”字形,两脚成开步站立,膝部微屈;上体与两手臂仍成上势不变。

(图2)。

②两脚不动,两臂由体侧向前向上屈腕,徐徐提起,高与胸平,两臂屈肘成圆弧形,两掌松垂,掌指朝下,掌心朝里,虎口相对,与胸同宽;眼平视前方。

(图3)。

③上动不停,两肩向后松沉(即肩关节微向上提起约三分,复向后沉,使肩胛自然缩靠贴近),同时两掌上翻,坐腕、翘指,高与肩平,掌心朝前,拇指相对,两臂仍成圆弧形;眼平视前方。

(图4)。

④上动不停,两腿屈膝下蹲成马步,同时两掌下按,掌心朝下(意在中指),虎口相对成圆,高与上腹平,两臂仍成圆弧形;眼平视前方。

(图5)。

⑤上动不停,胯向左旋,两腿由马步转换成左弓步,上体随胯转向正东;同时两臂仍成圆弧形向左划弧摆动,两掌随之由八字掌变为扣指掌(劈空掌),手腕内扣,中纸相对,掌心朝下,高与腰平;眼平视前方。

(图6、7)。

⑥上动不停,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成左虚步,同时两肩后沉,两臂由前向后分开至身体两侧,两掌随之按至胯旁,手腕内扣,掌指斜朝前方,掌心朝下,面朝正东;眼平视前方。

(图8)。

⑦、⑧动作与⑤、⑥相同,惟左右方向相反。

(图9、10、11)。

⑨上动不停,胯向左旋,两腿成半马步,上体随胯转向西南;同时两臂仍成上动姿势,随胯向左转动,两掌仍于两胯旁,掌心朝下;眼平视西南。

(图12)。

⑩动作与⑨相同,惟左右相反,眼平视正南。

(图13)。

一、白猿出洞双峰拜日①承上势,胯稍向左旋,左脚向后、向右脚内侧作()括弧式收步,脚尖点地,脚面绷平,成左丁步;同时两臂不动,两掌由扣指掌变八字掌,在胯旁以腕为轴向后旋转上翻,掌心朝上,掌指对胯;上体随胯右旋遂仍转向东南;眼平视正南。

大字桩法

大字桩法

龙源期刊网
大字桩法
作者: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2016年第07期
大字桩法是完成喝水也就是跳禅以后的进一步锻炼内容,也是跳禅经络锻炼三部曲之后的辅助练法之一。

(图4)
锻炼方法:
两脚分开约一脚宽,两脚尖朝前,两臂向两侧平举,两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呼吸平稳。

要求两臂向两侧伸直,双肩自然下沉,两手在两臂伸展的基础上再下垂一点。

这是一种自然的下垂,切忌有意使力。

这种下垂就好像有淋浴浇在肩上,顺着手臂一直流到指尖,沿指尖滴落的感觉。

做大字桩的时间不必太长,有3分钟~5分钟,感到肌肉有些发酸就可以了。

结束站桩后,可以稍微活动一下双臂,以缓解肌肉的酸胀感。

武当太乙铁松派功法

武当太乙铁松派功法

武当太乙铁松派功法武当太乙铁松派功法并非社会上的流行气功,而是明代武林九脉合真后,融汇了各大名门正派内功精华而成的武功与修真一体的传统内功。

这里记载的只不过是本门功法的九牛一毛,但如习练有成,亦足以惊世骇俗。

静功(太素练形法)一、元明执印姿式:自然盘坐,单、双盘、散盘均可,坐椅、凳、沙发亦可。

两手重叠,掌心向上,两手大拇指相对。

男左手在上,女右手在上。

置于下丹田(大腿根部、小腹处)。

意念:不做任何观想,无有意念。

注释:元明,即指体内的元阴元阳。

此功则是以先天肾水为元阳动力,运化于全身。

此式中两大拇指相对,调动手太阴肺经,肺主平衡,起于寅时,合于身中气机交注的十二时之运化;调动自身的元气,使真元之气的阴阳两大脉得到充实。

因手印的姿势作用启动了肺金。

祖国医学中子水来顾金田,气功的传统用语为水撞金轮。

其作用即是传统功中的脉轮修持,使**常转。

溶于内景,调节了气肺交注过程中的动中八触,演示了脏象。

二、坎离印姿式:自然盘、单盘、双盘均可。

两手掌分别扶在两脚掌心处。

意念:无需意守。

注释:此式为心肾相交内气循行法。

劳宫与涌泉相合,调节自身气机合顺,使体内“离火为心”的气机下注,“坎水为肾”的气机上腾,阴阳二气交注周宫行于自身。

故名坎离印。

三、日月合机印姿式:自然盘坐。

单、双盘,散坐皆可。

两手仰放于腿上,掌心向上,五指自然屈伸,大拇指和中指相扣;腕部放于膝盖弯曲处。

意念:意守虚无,不做任何观想。

注释:日月代表阴阳,日月合机喻为阴阳两大气脉,在行功调节时,运化交注平衡,故名日月合机。

此姿式手的大指与中指扣合,是传统气功中的金乘火相产真形的内景行功。

掌心向上以启动气机,调动大拇指行太阴经脉,合于中指心火,调节全身气脉,以顺阴阳之道,用来启动内景与内气循行相合,达到修真的某个层次。

四、子午结印坐式姿式:自然盘坐。

单、双盘,散坐皆可。

坐椅、凳、沙发亦可,最好是双盘入坐。

两手环扣,左手大拇指扣在左手的中指指尖处。

右手大指插入左手虎口,扣在左手无名指指根纹处,右手中指扣在左手无名指根节处。

武当太乙铁松派“大字桩”练法

武当太乙铁松派“大字桩”练法

桩 。一 直 以来 , 辈 们往 往 以大 字 的 微 调 , 用 “ ” 诀 , 就 是全 处不作 一一列 举 。 先 先 铺 字 也 桩 的站 桩 修 为 来 检 验 习 功 者 事 武 脚掌铺 地 ,重 心在 整个脚 掌 ; 用 次 大 字 桩 以桩 形 视 之 ,可谓 静 修 道之心 , 断定 其 自身隐存 的韧性 “ ” 诀 , 膝微 内扣 一 下 , 夹 字 双 然后 桩 。 站 时 , 桩 形 不 可 动 而 “ 其 身不
心 字桩 、 掌运 太极 、 熊荡 背 、 鸶 石 ( 黑 鹭 习练者 ) 能否成 金 ( 否 可入 道 是
桩作为太乙门的宗传课业, 为太 乙 年, 时的度秒 也绝非 易事 。 是 而此 这 门入 门之 必修桩法 , 有专 修桩 法 对 习练 者 心理 与 生理 的极 限 挑 战 , 并
与倦 怠 。武 当历来 留有 “ 以武 挡 天 放松; 三要 “ ” 顶 字诀 , 大椎 穴 向上提 动 ”依 心法则 实现 “ 自固” , 精 。精乃 下求 道者 ” 之戒 之 旨。以武挡道 , 即 下, 然后 放松 。此应 依 师所 授心 元气 之 根 , 既 固, 可 依 心 法 “ 精 则 练 以武来 磨练求 道者 之意志 , 测其 法而定 , 检 这样 基本 已成 大字桩 桩形 精 化 气 ” 气饱满 , 意相 助 。“ , 元 有 意

求道 之虔 诚度 与勤 奋度,观其 品格 了 。如 此 平心静 气 地站 下 去 , 自会 者 , ” 意不 动, 自灵 ”“ 神也 。“ 神 ,神气

8.
偏废其余 桩法 。因为一桩一式 构不 体 、 部 , 至一 腿 一足 为 “ 胯 再 一撇 ” 差, ; 是还原法, 是引气归元法 。十二 成完整 的修为 , 中必会 有所缺 陷 。 而 与 其 另 一 腿 一 足 则 构 成 为 “ 其 一 正 经 、 脏 六腑 、 络 毛 络 因练 功 五 孙 全 面 系统 习练 太 乙 十三 桩 之 桩 法 捺 ” 练时两脚 分开 , 。 双臂侧 平举 , 双 出现 偏差 , 可用大 字桩来 纠错 “ 均 杀 并研 习其 理法 , 是真正 的坦途 。 才 掌 心 向下 , 双足 左 右 开 立 , 双 足 毒 ” 其 。依笔 者所 知, 大字桩 能纠正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当太乙铁松派“大字桩”练法
南京郭连成
武当太乙铁松派“大字桩”归属武当太乙门十三桩,即大字桩、虎踞、龙盘、山猿守门、抱圆归一、心字桩、掌运太极、黑熊荡背、鹭鸶学步、铁翅神鹰陆地飞腾法、千斤坠、九九回阳、混元一气。

大字桩为太乙十三桩之首桩。

作为太乙十三桩之首桩,大字桩功法的修炼是为太乙门其它桩法及功法奠定基础的,其桩的武学作用与内功技法在十三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然,太乙十三桩作为太乙门的宗传课业,为太乙门入门之必修桩法,并有专修桩法列入其中。

先祖留下太乙十三桩之十三个桩法供太乙学人习练,其每一桩皆有各自的作用与奥秘,不可漏缺一式。

先祖立意高远,绝无冗赘,此十三式已至简至极。

由此笔者提醒学人,习练太乙十三桩一定要全面,太乙十三桩每个桩法各有其内涵与功用,不能只专练大字桩而偏废其余桩法。

因为一桩一式构不成完整的修为,其中必会有所缺陷。

全面系统习练太乙十三桩之桩法并研习其理法,才是真正的坦途。

在铁松传统中,大字桩是门内单传“以武人道”首选功法之一,也是铁松派功法的试金石和试“心”桩。

一直以来,先辈们往往以大字桩的站桩修为来检验习功者事武修道之心,断定其自身隐存的韧性与倦怠。

武当历来留有“以武挡天下求道者”之戒之旨。

以武挡道,即以武来磨练求道者之意志,检测其求道之虔诚度与勤奋度,观其品格之优劣,察其身体素质之强弱(如同精选运动员),并探其是否心存师法祖之念。

大字桩如同试金石,以验石(习练者)能否成金(是否可入道修为);大字桩又是试心桩,试其学人心态能否端正。

大字桩难度虽在十三桩中远远不能称最,但亦不应小视。

大字桩桩架难度大,修炼过程异常艰辛。

在站大字桩过程中,随站桩时间的延长而产生身心内外的痛。

那是一种无可名状的痛,痛彻百骸,如裂肉刮骨。

人们常说度日如年,而此时的度秒也绝非易事。

这是对习练者心理与生理的极限挑战,是对习练者意志与恒心的绝对考验。

大道至简,然得道弥坚。

大字桩由此可以试“金”,可以试“心”。

一、桩形
大字桩,顾名思义,取汉字“大”字之形,由一横、一撇、一捺构成桩架。

在大字桩中,两臂伸直贯通胸背为“一横”;从头部始,连接颈部、上体、胯部,再至一腿一足为“一撇”;而与其另一腿一足则构成为“一捺”。

练时两脚分开,双臂侧平举,双掌心向下,双足左右开立,其双足之外缘与两手腕部垂直为一线,目光平视,或远及地平线,或目及身前稍远处,功架基本形成。

再进行身体的微调,先用“铺”字诀,也就是全脚掌铺地,重心在整个脚掌;次用“夹”字诀,双膝微内扣一下,然后放松;三要“顶”字诀,大椎穴向上提一下,然后放松。

此应依师所授心法而定,这样基本已成大字桩桩形了。

如此平心静气地站下去,自会产生诸多体内触感及排“湿毒”,壮内元。

千万不可以功法至简,而生轻视之心理。

太乙主字。

大字桩以“大”字成其桩形,是纳字人桩,以字为拳架之典型。

桩法似乎是教者易教,学者易学,教学皆易,但蕴涵在其简易桩形之理法的个中三昧却非数笔可言。

二、功用对于大字桩的功用,师尊李兆生先生曾说大字桩是万能校对表,它可校正自己因练功所带来的偏差,是还原法,是引气归元法。

十二正经、五脏六腑、孙络毛络因练功出现
偏差,均可用大字桩来纠错“杀毒”。

依笔者所知,大字桩能纠正的偏差有走火、宫冷、真气不归元、真气外游、经脉纠缠不清、元气未能温养四肢百骸而致手足冰冷等,此处不作一一列举。

大字桩以桩形视之,可谓静桩。

站时,其桩形不可动而“身不动”,依心法则实现“精自固”。

精乃元气之根,精既固,则可依心法“练精化气”,元气饱满,有意相助。

“意者,神也”。

“意不动,神自灵”,“神气相依为念”而呈现“周野合四极,元气润大干”,护体之气之力生之。

《道法会元·天罡说》中关于罡气之言,语切意真。

谓:“夫身中天罡,亦阳精也,真土也。

比内事为药物,为黄婆;丹田为黄庭,居于身中之中,为天罡气。

”护体凭借气之能,是有罡气之说。

站罢大字桩,体内威猛生之,罡气护体,稍作休息,叫力或行拳,顿感力大且无穷无尽,深刻体验武者之雄劲无畏,外静内动,静动相承,互为缘起。

如美妙之境,境中体悟出如此朴素的哲学理念,会令诸多入门学人为之忘我。

三、要点
大字桩修习者习功时间的长短,应依情况量力而行,但一般每次以四十分钟为宜。

习练时间段以宇宙真太阳时(习练者当地正午太阳顶悬为午时)为基准,寅卯时做早功,酉戌时做晚功,朝夕各习练一次,长期坚持。

习功完毕,需要再练练其它拳法,去去僵劲。

大字桩适合身强体健者,体质较弱者依照师授作相应取舍。

另外,大字桩的习练者随年龄增长而应做调整。

年少时基本可习练大字桩,青壮年更是习练大字桩的黄金期。

而人到中老年,其中若有身强力壮者亦不妨习练大字桩,但一定要遵师嘱。

因为大字桩习练有很大难度与强度,所以习练者随年龄增长习之应该慎重。

大字桩习练者对性别有绝对严格的要求。

大字桩与玉环桩作为铁松派的重要入门功法,男女习练有其分别。

女子多以玉环桩人手习练,而男子若中宫不足或先天体质赢弱亦可修玉环桩而窥其门庭。

大字桩为男子特有的桩法,女子不可习练。

这是因为男女生理有别。

女子不可习练大字桩,否则将有大毁的可能。

“‘扎马’,女子禁之。

”李兆生先生在其所著《真元宝笈》中有言:“让女学员站马步,流毒非浅。

”师尊李公又注解说:“传统理论讲‘乾道为男,坤道为女’,在气脉上则有‘男则左转,女则右旋’等规律;男女丹道上走的路子不同,功法特征也是有区别的。

”大字桩也通于此理。

体弱身衰者不可站大字桩,随年龄增长亦有所不适应者,皆应首先完善自己,修墙补屋,由师者授之以相应的桩法、动功、坐课或卧法,以使身体恢复康健,然后再授之其它课业。

此时亦可授之大字桩、玉环桩及其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