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平方差公式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5《平方差公式》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5《平方差公式》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5《平方差公式》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平方差公式》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章第5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平方差公式的概念、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平方差公式是初等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公式,它不仅在代数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二次方程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对因式分解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并掌握平方差公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概念和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求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挑战、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

2.教学难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平方差公式。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结合几何画板等软件,直观展示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际问题,鼓励他们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和思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讲解与示范:教师对学生的方法进行点评,并进行平方差公式的讲解和示范。

5.练习与反馈: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6.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七年级数学乘法公式-教案

七年级数学乘法公式-教案

1欢迎。

下载乘法公式【知识梳理】 (一)平方差公式1.平方差公式: a b a b a 2 b 2 2.平方差公式的特点:( 1) 左边是两个项式相乘,两项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 ( 2) 右边是乘式中两项的平方差(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3) 公式中的a,b 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是单项式或多项式表达式3. 平方差公式 语言叙述用于计算 逆用公式二)完全平方公式22ab b 22.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号内而像是种每一项的平方,中间一项为左边二项式中两项乘积的 式可由语言表述为:首平方,尾平方,两项乘积在中央 . 3.公式的恒等变形及推广:222( 1) a b b a a b22( 2)a b a b4.完全平方公式的几种常见变形:2 2 2 2 ( 1) a 2 b 2a b 2ab a b 2ab在公式 a b a 2 2abb 2中, 左边是一个二项式的完全平方,右边是一个二次三项式 . 其中有两项是左边括 应用1.完全平方公式: a2b 22ab b 22 倍,其符号由左边括号内的符号决定 . 本公a b 2 a b a b a b2(2) ab2 2(3) a b 2a b 2 4ab(4) 2 2a b a b 4ab(5) a 2b c 2 a b2c22ab 2ac 2bc5•其他:(拓展内容)a b 3, a b 3 ,a3b3, a3b3完全平方公式的表示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典型例题分析】(一)平方差公式题型一:【例1】请根据下图图形的面积关系来说明平方差公式【例2】判断下列各式能否用平方差公式计算,如果不能,应怎样改变才能使平方差公式适用?1 1(1) 2a b a 2b ( 2) 2a 3b 2b 3a ( 3) 3m 2 3m 23 3【分析】应用公式时,应首先判断能不能运用公式,必须是两个二项式相乘;这两个二项式要符合公式特征,公式中的“ a”,“b”与位置、自身的符号无关,观察的要点是“两因式中的两对数是否有一对完全相同,另一对相反” •不能盲目套用公式6.完全平方公式【答案】(1)不能,若改为2b ^a ^a 2b就可以应用公式3 3(2)不能,若改为2a 3b 3b 2a就可以应用公式【例4】类型2: abbab 2 a 2(1) (2xy+1 ) (1-2xy ) (2) (3x-4a ) (4a+3x ) (3) (3 2a)( 32a)(4) (b 2 2a 3)(2a 3 b 2)(3)不能,若改为 3m 2 3m 2就可以应用公式【借题发挥】1 •试判断下列两图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否相等【答案】相等2 •下列计算中可以用平方差公式的是()11 (A ) a2 a 2(B )abba 22(C )x y x y(D ) x 2 y x y 2【答案】B题型二:平方差公式的计算及简单应用【例3】类型1: a b a b a 2 b 2 (1)1 2a 1 2a(2) (1 5y)(15y)(3) (3m 2n)(3m2n)1 21 12 1x — x — 2 3 2 3【答案】 (1)原式=1 4a 2; (2)原式=125y 2; 2 2(3)原式=9m 4n ;(4)原式」X 2-4 9(4)【答案】(1)原式=1 4x2y2;(2)原式=9x216a2;(3)原式=4a29 ; (4)原式=4a6b4(1) ( 2x25)( 2x25)(2) ( 2a 3)(2a 3)(3) (-5xy+4z ) (-5xy-4z )(4) 2x2y 3z 2x2y 3z【答案】4 2 2 2 2 2 42 2 (1)原式=4x y 25 ; (2)原式=9 4a ; (3)原式=25x y 16z ; (4)原式=4x y 9z【例6】类型4:ma mb a b m a2 b2(xy+xz) (y-z )【答案】原式=xy2 xz2【方法总结】为了避免错误,初学时,可将结果用“括号”的平方差表示,再往括号内填上这两个数如:(a + b) (a - b)= a2 -b2J计算:(1 + 2x)(1 - 2x)= ( 1 ) 2- ( 2x ) =1-4x【例7】___________ m 2 4 m2.【借题发挥】1. ,括号内应填入下式中的(A.攵―令2 B . 4八拧C .■圧D .須+ 4于【答案】A【例8】运用平方差公式化简:(1) abab a 3b a 3b(2) x2 2 x2 2 x 2 x 2精品文档25欢迎下载(3) 1 x 1 x 1x 2 (4)【例8】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式 2 1 (1) 91 89(2)59.8 60.2(3)-0 39 3 3【答案】(1) 原式= =901 90 1902 128099(2) 原式= =60 0.2 600.2602 0.223599.96【方法总结】 用乘法公式计算,首先要把需要计算的算式写成乘法公式的形式,一般地,给出的算式是可以写成 公式所要求的形式的,利用乘法公式能简化计算。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2.1《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2.1《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2.1《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平方差公式》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2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平方差公式的概念和应用。

平方差公式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公式,它对于解决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平方差公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完全平方公式等基础知识。

但是,对于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掌握平方差公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概念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概念和应用。

2.难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方差公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发现平方差公式的规律。

3.巩固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平方差公式的课件,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元素。

2.练习题:准备一些关于平方差公式的练习题,以便在课堂巩固环节使用。

3.板书:准备黑板,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引出平方差公式的概念。

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公式表示正方形的面积?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平方差公式的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方差公式的表达式。

同时,解释平方差公式的含义,以及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推导平方差公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初中七年级数学平方差公式

初中七年级数学平方差公式

●内容全解
1.平方差公式
(1)公式:(a+b)(a-b)=a2-b2
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
(2)特征:
①左边:二项式乘以二项式,两数(a与b)的和与它们差的乘积.
②右边:这两数的平方差.
(3)找a与b的简便方法
由于(a+b)(a-b)可看作(a+b)[a+(-b)],所以在这两个多项式中,a是相同的,而b与-b 是互为相反数,那么a2-b2就可看作是符号相同的项(a)的平方减去符号相反的项(b与-b)的平方.
因此,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关键
..是找出两个相乘的二项式中相同的项作为a,互为相反的项作为b.
如(3-m)(3+m)中,“3”与“3”相同,作为a,而“-m”与“m”相反,任选其一作为b,那么
(4)平方差公式中的a和b可以代表一个字母,一个数字或单项式.
注意:当a或b代表单项式时,进行平方时底数一定要打括号.
2.用拼图解释平方差公式
图1-4
左图阴影面积是a2-b2,而右图的阴影部分是长方形,长为(a+b),宽(a-b),阴影面积为(a+b)(a-b),由于左右两图的阴影部分面积相同,所以a2-b2=(a+b)(a-b),再次验证了平方差公式.。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1《平方差公式》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1《平方差公式》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5.1《平方差公式》一. 教材分析《平方差公式》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完全平方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平方差公式是代数中的一个重要公式,它不仅涉及到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还涉及到平方差公式的应用,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完全平方公式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代数运算能力。

但是,对于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突破重难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含义,能够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2.难点:平方差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完全平方公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应用实例等。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复习有理数的乘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呈现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平方差公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2.平方差公式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件2.平方差公式
(3)51×49; =(50+1)(50-1) =502-12=2 Nhomakorabea00-1
(2)(3+2a)(-3+2a); =(2a+3)(2a-3) =(2a)2-32 =4a2-9.
(4)(-2x2-y)(-2x2+y);
=(-2x2 )2-y2
=4x4-y2.
=2499. (5)(3x+4)(3x-4)-(2x+3)(3x-2).
课堂小测
4.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a-2)(a+2)(a2 + 4) 解:原式=(a2-4)(a2+4)
=a4-16.
课堂小测
5.化简: (x-y)(x+y)(x2+y2)(x4+y4). 解:原式=(x2-y2)(x2+y2)(x4+y4) =(x4-y4)(x4+y4) =x8-y8.
③(2m+ 1)( 2m-1)=4m2 - 1 ④(5y + z)(5y-z)= 25y2 - z2
(2m)2 - 12 (5y)2 - z2
想一想:这些计算结果有什么特点?
新知探究
归纳总结 平方差公式 (a+b)(a−b)= a2−b2 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 公式变形: 1.(a – b ) ( a + b) = a2 - b2 2.(b + a )( -b + a ) = a2 - b2
新知探究
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①(x + 1)( x-1); ②(m + 2)( m-2); ③(2m+ 1)(2m-1); ④(5y + z)(5y-z).
新知探究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平方差公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平方差公式》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7章第二节引入。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结构及应用。

平方差公式的推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学习完全平方公式、多项式乘法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式的乘法、因式分解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推导平方差公式、理解公式内涵等方面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数学公式的记忆往往依赖于死记硬背,缺乏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发现并掌握平方差公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结构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2.难点: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内涵,掌握公式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发现并掌握平方差公式。

2.小组合作: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

4.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结构及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应用案例等。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平方差现象,如正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关系,引发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兴趣。

提问:你们能找出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吗?2.呈现(10分钟)展示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总结规律。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课件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课件
9.4 乘法公式(2) ——平方差公式
环节一 复习回顾
完全平方公式:(a b)2 a2 2ab b2 (a b)2 a2 2ab b2
计算: (x 2 y)2 解:原式 x2 2 x 2 y (2 y)2
x2 4xy 4 y2
做一做
a
a
a-b
将图中纸片只剪一刀,
再拼成一个长方形.
(x)2 (3y)2 x2 9y2
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通常叫做乘法公式。
环节四 释疑、运用
1.计算: (a b c)(a b c) 解法一:原式 a2 ab ac ab b2 bc ac bc c2
a2 2ac c2 b2
解法二:原式 (a c b)(a c b)
2.填空:
(1)(x __6_)(x _6__) x2 36;
x2 62
(2)(m _5_n_)(m _5_n_) m2 25n2; m2 (5n)2
(3)(a b)(__b__a__) b2 a2;
(4)(___x_2 __1_)(1 x2 ) x4 1. (x2 )2 12 (x2 )2 12例1.Fra bibliotek平方差公式计算:
(1)(5x y)(5x y);
解:原式 5(5xx2 )2 y2y2
25x2 y2
(2)(m 2n)(2n m)
解:原式 (2n m)(2n m) (2n)2 m2 4n2 m2
环节三 例题讲授
例2. 计算: (3y x)(x 3y) 把-x、3y分别看成a、b 解:原式 (x 3y)(x 3y)
布置作业:
(1)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的__积__,在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a)完全_相__同__,
另一项(b与-b)互为_相__反__; 右边为这两个数的_平__方__差__即右边是完全相同的项的平方减去符号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a-b)
∴ a2-b2 = (a+b)(a-b)
想一想:
随堂练习:
计算:
1. (a+2)(a-2) 2. (3a+2b)(3a-2b) 3. (-x+1)(-x-1) 4. (-4k+3)(-4k-3)
=a2-4 =9a2-4b2 =x2-1
=16k2-9
小结:
作业:P10习题1.11
平方差公式(2)
平方
复习平方差公式
请回答: 1. 复述平方差公式 2. 公式的语言描述 3. 字母a,b的含义
平方差公式(1)
平方
计算下列各题:
1. (x+2)(x-2) =x2-4 2. (1+3a)(1-3a) =1-9a2 3. (x+5y)(x-5y) =x2-25y2 4. (y+3z)(y-3z) =y2-9z2
平方差公式
(a+b)(a-b)=a2-b2
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

把自已的理想告诉同伴时,立刻招来同伴们的嘲笑:“瞧瞧,什么叫心比天高,这就是啊!”“真是异想天开!”┅┅这块石头不去理会同伴们的闲言碎语,仍然怀抱理想等时机。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这里,它知道这个人有非凡的智慧,就把自已的梦想告诉了他,庄子说:“我可以帮助你 实现,但你必须先长成一座大山,这可是要吃不少苦的。”石头说:“我不怕。”于是,石头拼命地吸取天地灵气,承接雨露惠泽,不知经过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于是,庄子招来大鹏以翅膀击山,一时间天摇地动,一声巨响后,山炸开了,无数块石头飞向天空, 就在飞的一刹那,石头会心地笑了。但是不久,它从空中摔了下来,仍旧变成了当初的模样,落在原来的地方。庄子问:“你后悔吗?”“不,我不后悔,我长成过一座山,而且体会过飞翔的快乐!”石头说。 石头的理想最终实现了,它靠的是 “异想天开”产生的力量。请以“异想天开的力量” 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提示] 人的一生就像石头一样,最初的开始和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的,但过程却各各不同。一个人的目标定得高,他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辛劳和汗水,即使经过全力打拼仍不得实现,但至少 也比他人走得远、实现得多。林肯总结自已一生的经历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界里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最终能取得的成就不会超过他的信念。 八、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乡下人在城里一条商业街开了家店铺。刚来时,他发现这条街坑坑洼洼,到处是残砖乱石, 他觉得很奇怪。邻街的商家告诉他,这些石头有用,街上的生意不好做,石头可以使经过的路人或车辆慢下来,人们走进店铺的几率就会增加,这样才能有商机呀。 乡下人对这种逻辑颇不以为然,他不听周围人的劝阻,坚决搬走路上的石头,并找人将路面修平。这以后,这条街人车畅流,呈现出 一派繁华景象,商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增。众人疑惑不解地问乡下人:路畅其流,人们驻足停留的机会少,何以商机反倒增多了呢?乡下人答曰:路不好走,人们心生抱怨,便不愿走此路,多选择绕道而行。经过的行人少了,商机怎么能多?搬走石头修平路面,使其畅达,绕道的人自然便回来 了。 你如何看待这个乡下人的论述?请以“石头与商机”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 [提示] 许多时候,人们习惯怨天由人,在正途之外动心思。其实,这是在自已的心里摆放了石头,使自已的心灵凹凸不平。如此 这般,往往与愿望背道而驰,会使他人离你远去,怎能不出问题呢?若要别人接受你,走近你,必须搬走摆放在心里的石头,敞开纯善的心灵,用真诚面对世界,做生意做人莫不如此。 ? 九、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老铁匠,打铁技艺有口皆碑,因为他木讷寡言,所以生意并不红 火。同样一个物件,别人敲打打一上午就能完工,他非要认认真真干上两天才行。人们都说他心眼太死,像个榆木疙瘩。但他不管这些,仍旧一丝不苟地锻打着每个物件。有一年,他打了一条船用巨链,被用作一艘大海轮的主锚链。但在以后的日子里,这条巨链并没有派上用场,被搁置在船上形同 一堆废铁。几年后的一天晚上,海上突然风暴骤起。在风急浪高的海面上这艘巨轮像一叶浮萍, 随时都有可能被冲到礁石上。紧急关头,船长果断决定紧急抛锚,但被抛下去的锚链都像纸做的一样,根本经受不住风浪,全都被挣断了。就在大家感到绝望的时候,有人突然想起了那条锈迹斑斑的锚 链,赶紧把它抛下海去。全船一千多名乘客的生命系在了这条铁链上。 一分钟、十分钟、一小时过去了……当一切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发现,坚不可摧的铁链依然像只巨手一样紧紧地拉住船体。全船的人为此热泪盈眶,欢腾不已…… 其实,人生也需要这样的一条铁链,用它来抵挡每一场突如其 来的风暴。请以“生命铁链”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 [提示] 人生需要打造坚不可摧的铁链来护卫自已的生命。每个人打造的铁链不尽相同,有的用能力与知识,有的则用毅力与才华锻造它的每一环。但是,更 多的时候,我们却在敷衍着每一锤的起点与落点。原因很简单,平静如水的生活让我们对它的价值充满怀疑,一帆风顺航程很容易让我们把周围潜伏的危机误认成美丽的风景。当不可预知的浊风恶浪排山倒海般袭来时,你会发现这种链条多么重要。我们必须像那位老铁匠一样,懂得扎实地打好每一 锤,竭尽全力地打造属于自已的坚韧。忍受一次淬火,善待每一轮锤打,只有这样,才能铸就坚不可摧的生命链条。当恶浪袭来时,命运的巨轮才不会倾覆。 ? 十、阅读下面两则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在1519年,当时达·芬奇正客居法国,他的生命走到了尽头。眼看着自已的时间不多了,自已 有很多的理想不能实现了,他很痛苦地对身边的人说,我的一生,不过是利用白天酣睡罢了,我一生一事无成。 ②荷兰杰出画家梵高给我们留下的《向日葵》,是人类历史上的经典作品。他的许多作品在今天都是价值连城。但是,他在自已的最后时刻,一直在为自已没有什么成就而痛苦。他甚至 因为自已一直画不出他心中认为的杰出作品而烧掉了很多画作。他在最后时刻对自已的弟弟说,我很痛苦,我一生一事无成。 就是这样两个为自已没有成就而痛苦,认为自已一事无成的人,几百年来一直影响着整个世界,成为全人类的自豪和骄傲。请以“一事无成”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写一篇文章。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 [提示] 两个取得了杰出成就的人,都说自已的一生一事无成,绝对不是矫情和谦虚,是因为他们心中的目标更加宏伟和遥远,他们对自已有更高的要求,他们希望自已更加完美。我想,这也许正是他们之所以名垂青 史的原因吧。我们中的许多人,本来也是很有才华的,但是为什么一生真的平平庸庸一事无成?有了一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有了一点小收获就妄自尊大,刚刚走了几步就以为海阔天空了,就不可一世了,所有的才华都淹没在骄傲自大里,都被自已扼杀在摇篮里。只有想着攀登世界最高峰的人,才 会对于踏在脚下的山冈不以为意,才会对一时的坎坷和逆境不屑一顾。 十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寺院有两棵树,一棵是高大挺拔的梧桐,一棵是干朽瘦弱的女贞。它们之间有一根粗黑的单杠,女贞树那端和梧桐树这端用螺丝和铁箍固定在树干上。平时,这儿虽游人如织,但很 少有人注意。直到写有生命树的一块牌子挂在梧桐上,它才成为寺院的一道风景。原来,60年代,这个寺院曾被接管过,所有的房舍都被改做了囚室,专门关押那些被打倒的人。据说,在这儿被关押的人很少有活着出去的,因为这个地方的改造力度比其它地方都严厉。然而,有一个人,虽然在这儿 蹲了十二年监狱,却站着出去了,这个人就是这个市的市长。他在非正式场合总是说,他能活到现在,全靠寺院里的那棵梧桐树。他被关押进寺院时,那棵梧桐树有茶杯那么粗,正对着囚室的窗口。有一天,看管他的人在这棵树与女贞树之间架了一根系沙袋用的单杠。起初铁箍是紧紧勒在梧桐树上 的,第二年树长粗了就勒出一道沟,三年后一半的铁箍勒进了树里。已被囚禁了近四年且经常挨打和批斗的老市长正被折磨得万念俱灭。他看到这圈铁箍,心想明年这棵树的生命也许就要结束了。然而,就在第五年春天到来时,那棵梧桐树的生命不仅没有结束,而且还把那个铁箍完全吞了进去。后 来,老市长回忆说,面对此情此景,我也能平静地对待囚禁中的生活了。 在人的一生中,有时会遇到一些令人难以忍受的事情,它们不是贫困,也不是疾病,而是外界强加给你的一种桎梏。请以“桎梏与生命”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 拟。4.不少于800字。 [提示] 生命中的桎梏有时是偏见和歧视,有时是打击和嘲讽,有时是压迫和摧残,它们就像勒在树上的铁箍一样紧紧地勒住你,让你挥之不去。面对这种遭遇,人最容易厌弃生命。然而,你不能否认,这种桎梏有时也是人生的一块试金石,在这块试金石下,强者让桎梏在自 已的生命中淹没,弱者则让生命在桎梏中枯萎。 ? 十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让被试者回答这是什么。当问到机关干部时,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用求救的目光看着上级。局长沉默良久,气呼呼地 说:“没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解答你们的问题呢?”而当问到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时,他们哄堂大笑,并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子才回答的问题。当问到初中学生,一个尖子生举手回答:“是零。”一个调皮的学生大喊道:“英文字母的O!”却遭到了班主任的白眼。当最后问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 们,他们异常活跃地举起了小手回答:“是月亮”、“是乒乓球”、“是烧饼”、“是李谷一唱歌时的嘴巴”、“是老师发脾气时的眼睛”┅┅事后,电视台的工作人员给这个节目起了个名字——“人的想像力是怎样丧失的?”我们看到: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所受教育越多,人的想像力就越贫乏 苍白,甚至于非要研究一下才能回答。难道是现代教育扼杀了他们的想像力? 像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你如何看待这则材料?请以“想像力的缺失”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提示] 人的思维 就像物理学中的惯性定律一样,也是有某种惯性的。久而久之,人头脑中就会形成思维定势,但现实环境在不断变化着,要不断适应变化着的现实环境就必须创新。一些怪异的、幼稚的、异想天开的问题可能存在着一些错误,但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像对待异类一样一棍子打死,而应该积极地引导回答 者去实践和探索,要知道“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你的白眼里有爱因斯坦”。 ? 十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家牙膏公司,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营业额蒸蒸日上。记录显示,前十年每年的营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