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 详解总结 元素化合物知识整合化合物知识点总结(使用新)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必修一基础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一基础知识点

高一化学必修一基础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

高一的化学学习是化学知识的起点,必修一中包含了一些基础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一化学必修一中的一些基础知识点进行介绍和解析。

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围绕核外轨道运动。

2.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

元素由元素符号表示,如氢元素使用符号H表示。

化合物由化学式表示,如水使用化学式H2O表示。

3. 原子序数和原子量原子序数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表示了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

原子量是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在标准情况下用相对原子质量表示。

4. 原子和离子的电荷原子中质子和电子数量相等,电荷平衡。

当原子失去或得到一个或多个电子时,形成了离子。

失去电子的离子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离子带负电。

5. 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电子结合力。

常见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

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形成的。

6. 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分子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可以通过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加得到。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

7. 配位数和配位键配位数是指一个中心离子周围配位体的个数。

配位键是由配位体和中心离子之间的共享电子形成的。

8.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形成的,具有独立存在和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分子的结构可以通过分子模型或结构式表示。

9. 摩尔和摩尔质量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摩尔质量是一个物质摩尔的质量。

摩尔质量可以通过将物质的质量除以物质的摩尔数得到。

10. 绝对温度和气压绝对温度是摄氏度温度加上273.15K,用Kelvin(K)表示。

气压是气体对单位面积施加的力,常用单位是帕斯卡(Pa)。

高一化学第一课知识点梳理

高一化学第一课知识点梳理

高一化学第一课知识点梳理高一化学第一课主要涉及物质和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包括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定义与特征,以及物质的宏观与微观描述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梳理。

一、物质的分类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类。

1. 元素: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目的原子组成的,不能被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的物质。

元素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和特征,如金属元素的导电性和硅元素的半导体性等。

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化合物的组成比例是确定的。

化合物具有一系列固定的化学性质,如水(H2O)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一种无色无味液体。

3.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混合物的组成比例可以不固定。

混合物的性质和组成成分的性质相互独立,如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气体混合物。

二、物质的宏观与微观描述物质的宏观描述是指对物质进行肉眼观察和感知,主要描述物质的状态(固体、液体、气体)、颜色、形状、质地等特征。

物质的微观描述是指从微观角度来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可以将物质分为原子、分子和离子三种。

1.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每种元素的原子都具有独特的质量和性质。

2. 分子: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而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独立存在的结构。

3. 离子:是原子或原子团通过损失或获得电子而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粒子。

阳离子带正电,阴离子带负电,它们通过离子键结合在一起。

三、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固有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物质不改变组成和性质的条件下可以观察到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熔点、沸点等。

物理性质可以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测定。

2.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如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等。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 化学的定义及其对象: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物质。

2. 物质的概念:物质是组成万物的基本实体,具有质量和占据空间的特征。

3.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4.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分解的基本物质。

5. 化合物的概念: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纯物质,是化学变化中可分解的基本物质。

6. 混合物的概念: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物理混合而成的物质,是化学变化中不可分解的基本物质。

二、化学元素与周期表1. 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元素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简化符号,元素名称是对元素的正式命名。

2. 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原子序数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号,原子质量是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3. 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的,具有周期性的特点。

4. 元素的主要类别和性质: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元素三类,不同类别的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

三、物质的量和摩尔1. 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物质的基本特征之一,用摩尔(mol)表示。

2. 摩尔质量的概念:摩尔质量是一个物质中的摩尔数与质量的比值,单位为g/mol。

3. 摩尔质量的计算:摩尔质量等于该物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或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4. 摩尔与质量的转化:摩尔与质量之间可以通过摩尔质量进行转化。

四、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的概念:化学式是用来表示化合物和元素的组成式。

2. 氧化数的概念:氧化数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相对电荷状态。

3.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变化关系。

4. 平衡反应式的概念:平衡反应式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摩尔比保持不变的关系。

5.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需要满足质量守恒和摩尔守恒的要求才能平衡。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500字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主要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化学反应以及化学计算等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常见的化学基本概念有:物质、质量、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化合物、分子、同位素、摩尔、物质的四态、分子式、结构式等。

二、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表现出来的性质,如与氧气反应产生氧化物等。

2. 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形态或外部特征上的变化,如物质的状态变化、溶解等。

(2)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变成新的物质,如燃烧、腐蚀等。

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过程,根据反应物的数量可以分为定量反应和非定量反应。

1.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

2. 反应的类型:(1)合成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2)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3)置换反应:一种物质中的元素与另一种物质中的元素互换位置,生成新的物质。

(4)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或分子之间结合成为化合物。

(5)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物中的元素的氧化态发生变化,且伴随着电子的转移。

四、化学计算化学计算是通过计算来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

常见的化学计算包括:1. 质量计算:根据给定物质的质量和相应的摩尔质量计算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2. 体积计算:根据气体状态方程,通过体积、温度和压强的关系计算气体的摩尔数或质量。

3. 摩尔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摩尔比关系计算物质的摩尔数或质量。

4. 反应完全性计算:根据给定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和反应式的摩尔比关系来计算反应完全性。

5. 浓度计算:根据溶液中溶质质量、体积或摩尔数计算溶液的浓度。

化学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化学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化学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基础性科学,是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变化规律的学科。

高一化学必修一主要涉及了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化学反应、化学能与热、气体状态和溶液等内容。

下面是对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的总结。

一、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概念包括元素、原子、分子、离子等。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即其化学符号表示的是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同种原子。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以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可用化学式表示。

离子是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离散超微粒子,可用化学式表示。

二、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是指物质的基本成分以及这些成分间的联系。

具体包括化合物、混合物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其组成不可改变。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其组成可改变。

物质的结构则与分子、键合等有关。

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有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两种。

化合反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个或几个新物质的反应,如氧化反应。

分解反应是指一个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如热分解反应。

四、化学能与热化学能是指物质分子内部因化学键合作用所带的能量。

化学能在化学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化学反应是化学能转化的现象。

热是指物质分子内部运动所带的能量。

化学反应可能会产生热。

热量的传递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五、气体状态气体状态是指气体的基本特征,包括气压、温度、体积、摩尔等。

并且利用气体状态方程以及理想气体方程等来计算气体之间的相关性质。

六、溶液溶液是指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是指在溶剂中能够发生微小分子级别的混合,而溶剂是指能够溶解溶质的物质。

通过描述浓度等来判断溶液的特性等。

综上所述,高一化学必修一主要围绕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化学反应、化学能与热、气体状态和溶液等方面的知识展开。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一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一门科学课程,主要涉及基本化学知识、化学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方法。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原理,为进一步学习深入的化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针对高中化学必修一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1.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物质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构成,而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以一定的比例组成。

物质的性质可通过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描述,如颜色、气味、熔点和沸点等。

2. 原子与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的核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则以能级的形式围绕核心运动。

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而原子的原子序数等于质子的数目。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可以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是指元素的电子层次,而族是指具有相同电子外层结构的元素。

通过元素周期表,可以了解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4. 化学键与分子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结合力,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共价键中,原子通过共享电子来结合,形成分子。

分子是具有一定稳定性和独立性的化学物质。

5. 化学方程式与化学计量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过程。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位于方程式的左侧,而生成物位于方程式的右侧。

化学计量是指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关系,可以通过摩尔比例进行表示。

6.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涉及电子的转移。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则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接受电子,而还原剂失去电子。

7. 酸碱与盐酸是指能够产生H+离子的物质,而碱是指能够产生OH-离子的物质。

酸和碱反应会生成盐和水。

盐是由酸的负离子和碱的阳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8. 溶液与化学反应速率溶液是指溶质溶解于溶剂中形成的均匀混合物。

化学反应的速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的物质量。

2024年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2篇)

2024年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2篇)

2024年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____年高一必修一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____字)1. 化学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包括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

2.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电子带负电荷,围绕原子核的能级中运动。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而成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数表示原子层次,族数表示原子的外层电子数。

4. 化学键:化学键是由原子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连接。

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静电力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化学键;共价键是由电子的共用而形成的化学键;金属键主要存在于金属元素中,是由自由电子形成的。

5.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反应物位于化学方程式的左边,产物位于化学方程式的右边。

在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可以用系数表示物质的摩尔比例。

6.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的量或产物生成的量。

速率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来确定。

7. 摩尔质量和化学计量:化学变化中物质的量的变化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摩尔比例来确定的。

摩尔质量是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摩尔数之比。

8. 气体:气体是一种物质状态,其特点是体积可压缩,容易扩散。

气体的性质可以通过状态方程来描述,最常用的状态方程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9. 溶液: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一种混合物。

溶剂是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

10. 酸碱中和与pH值:酸碱中和是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pH值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pH值越小,溶液越酸;pH值越大,溶液越碱。

高一化学必修一 详解总结 元素化合物知识整合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 详解总结 元素化合物知识整合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化合物知识点总结一.金属钠(一)钠1.物性金属钠是一种柔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比煤油的密度大,熔点为℃、沸点为℃2.化性(1)跟非金属反应:4Na+O2=2Na2O,(空气中钠的切面变暗 2Na+O2Na2O2(黄色火焰) Na2O2比Na2O 稳定 2Na+Cl2 NaCl(白烟) 钠与水反应:2Na+2H2O =2NaOH +H2↑现象:①浮:钠投入水中并浮在水面上②声:钠立即跟水反应,并放出热量,发出嘶嘶响声,产生气体。

③游:同时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水面上向各方迅速游动最后消失,④红:反应后的水溶液使酚酞变红。

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2H2O+CuSO4=Na2SO4 +Cu(OH)2↓+H2↑3.钠的制取和存放(1)制备:2NaCl(熔融) 2Na+Cl2↑(2)钠的存放:少量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里。

(3)用途:强还原剂,工业用它还原金属钛、锆、铌等;如:4Na+TiCl4(熔融)=Ti+4NaCl,钠和钾的合金在常温下呈液态,是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钠也可用于制高压钠灯(二).钠的化合物1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3.氢氧化钠(NaOH)是常见的强碱,是一种白色片状晶体,。

极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热),易吸水而发生潮解,在空气中还易变质,反应为:2NaOH+CO2=Na2CO3+H2O。

俗名:苛性钠、烧碱、火碱,氢氧化钠有很强腐蚀性,具有碱的通性。

保存:密封保存。

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应用橡皮塞。

因为烧碱能与玻璃成分中的SiO2发生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生成的Na2SiO3使玻璃塞与瓶口粘结。

二、镁的性质(1)物理性质: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小,只有铝密度2/3,熔点较低,硬度较小,镁合金的强度高、机械性能好。

金属镁有“国防金属”的美誉。

在冶金工业上,金属镁常做脱氧剂和还原剂。

(2)化学性质(还原性)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2Mg + O2点燃2MgO3Mg + N2点燃Mg3N2 Mg + Cl2点燃MgCl2②与酸反应与镁与非氧化性酸如稀硫酸、盐酸等反应生成氢气:Mg + 2H+=Mg2+ + H2↑与镁与氧化性酸,如浓硫酸、硝酸等反应,但不生成氢气:Mg + 2 H2SO4(浓) = MgSO4 + SO2↑+ 2H2O③与某些氧化物反应2Mg + CO2点燃2MgO + C现象:燃着的镁条在CO2中继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在集气瓶的内壁有黑色固体附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合物知识点总结一.金属钠(一)钠1.物性金属钠是一种柔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比煤油的密度大,熔点为97.81℃、沸点为882.9℃2.化性(1)跟非金属反应:4Na+O2=2Na2O,(空气中钠的切面变暗 2Na+O 2Na2O2(黄色火焰) Na2O2比Na2O稳定 2Na+Cl2NaCl(白烟) 钠与水反应:2Na+2H2O =2NaOH +H2↑现象:①浮:钠投入水中并浮在水面上②声:钠立即跟水反应,并放出热量,发出嘶嘶响声,产生气体。

③游:同时钠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并在水面上向各方迅速游动最后消失,④红:反应后的水溶液使酚酞变红。

钠与CuSO4溶液反应2Na+2H2O+CuSO4=Na2SO4 +Cu(OH)2↓+H2↑3.钠的制取和存放(1)制备:2NaCl(熔融) 2Na+Cl2↑(2)钠的存放:少量金属钠可保存在煤油里。

(3)用途:强还原剂,工业用它还原金属钛、锆、铌等;如:4Na+TiCl4(熔融)=Ti+4NaCl,钠和钾的合金在常温下呈液态,是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钠也可用于制高压钠灯(二).钠的化合物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比较内容Na2O Na2O2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氧的化合价—2价—1价(过氧离子O22—)稳定性较不稳定较稳定生成条件通过钠的常温氧化生成通过钠的燃烧生成物质类别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与水反应Na2O + H2O==2NaOH 2Na2O2 + 2H2O==4NaOH + O2↑与CO2反应 Na2O + CO2==Na2CO32Na2O2 + 2CO2==2Na2CO3 + O2与盐酸反应 Na2O + 2HCl==2NaCl + H2O 2Na2O2 + 4HCl==4NaCl + 2H2O + O2↑用途用于少量Na2O2制取强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保存密封保存密封保存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3.氢氧化钠(NaOH)是常见的强碱,是一种白色片状晶体,。

极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热),易吸水而发生潮解,在空气中还易变质,反应为:2NaOH+CO2=Na2CO3+H2O。

俗名:苛性钠、烧碱、火碱,氢氧化钠有很强腐蚀性,具有碱的通性。

保存:密封保存。

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应用橡皮塞。

因为烧碱能与玻璃成分中的SiO2发生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生成的Na2SiO3使玻璃塞与瓶口粘结。

二、镁的性质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苏打、纯碱小苏打色、态白色粉未白色粉未水溶性易溶于水溶解度较碳酸钠小热稳定性稳定,受热不易分解2NaHCO3 Na2CO3+CO2↑+H2O与盐酸反应慢 Na2CO3+HCl=NaCl+NaHCO3Na2CO3+2HCl=2NaCl+CO2↑+H2O快NaHCO3+HCl=NaCl+CO2↑+H2O 与碱反应Na2CO3+Ca(OH)2=CaCO3+2NaOH NaHCO3+NaOH= Na2CO3+H2O 用途重要化工原料,制玻璃、造纸发酵粉(1)物理性质: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小,只有铝密度2/3,熔点较低,硬度较小,镁合金的强度高、机械性能好。

金属镁有“国防金属”的美誉。

在冶金工业上,金属镁常做脱氧剂和还原剂。

(2)化学性质(还原性)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2Mg + O2点燃2MgO3Mg + N2点燃Mg3N2 Mg + Cl2点燃MgCl2②与酸反应与镁与非氧化性酸如稀硫酸、盐酸等反应生成氢气:Mg + 2H+=Mg2+ + H2↑与镁与氧化性酸,如浓硫酸、硝酸等反应,但不生成氢气:Mg + 2 H2SO4(浓) = MgSO4 + SO2↑+ 2H2O③与某些氧化物反应2Mg + CO2点燃2MgO + C现象:燃着的镁条在CO2中继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在集气瓶的内壁有黑色固体附着。

四、铁FeFeHCl、H硫等CZ2+Fe3+CuFe2S等2Br2HNO3浓硫酸等C l2B r2、N O3、浓酸S、I2、H+、u2+、F e3+等Z n、A l、C O、H2等n、A l、C O、H2等1.原子结构:地壳中含量居第四位,其常见离子有Fe2+、Fe3+。

2.物理性质:⑴纯铁呈银白色,抗蚀能力强;常用铁含碳等杂质熔点降低,抗蚀力减弱。

⑵具有一般金属的物理通性: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较好。

它还有与其它金属不同的物理性质,能被磁铁吸引。

3.化学性质(较活泼)⑴铁与非金属单质反应①与O2反应:a:常温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腐蚀,其腐蚀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2Fe+O2+2H2O=2Fe(OH)2;4Fe(OH)2+O2+2H2O=4Fe(OH)32Fe(OH)3=Fe2O3·xH2O+(3-x)H2Ob:铁在氧气中燃烧,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Fe+2O2点燃Fe3O4②铁与S反应:Fe+S FeS ;③铁与Cl2反应:2Fe+3Cl2点燃2FeCl3⑵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汽反应:3Fe +4H2O高温Fe3O4+4H2↑⑶铁与酸的反应①与非氧化性酸(如HCl、稀H2SO4等)反应:Fe+2H+=Fe2++H2↑②与氧化性酸反应(如HNO3、浓H2SO4)反应:与足量稀HNO3反应:Fe+4HNO3=Fe(NO3)3+NO↑+2H2O与少量稀HNO3反应:3Fe+8HNO3=3Fe(NO3)2+2NO↑+4H2O③常温下,浓H2SO4、浓HNO3能使铁、铝钝化。

⑷铁与盐溶液的反应与CuCl2溶液反应:Fe+CuCl2= Cu+FeCl2与FeCl3溶液反应:Fe+2FeCl3 =3FeCl2☆知识运用1.把金属铁加入含FeCl3、FeCl2、CuCl2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不溶物有铜,则滤液中肯定有阳离子Fe2+,肯定不存在阳离子Fe3+,可能有阳离子Cu2+(若铁过量呢?)2. 2.8克铁与160ml 1mol/L稀硝酸作用放出NO气体,则在反应中HNO3共得电子0.12摩。

★考点二铁的氧化物化学式FeO Fe2O3Fe3O4俗称-------------- 铁红磁性氧化铁颜色状态黑色粉末红棕色粉末黑色晶体溶解性不溶不溶不溶铁的化合价+2 +3 +2、+3稳定性FeO不稳定,在空气里受热,就迅速被氧化成Fe3O4与H+反应FeO+2H+=Fe2++H2O Fe2O3+6H+=2Fe3++3H2O Fe3O4+8H+=2Fe3+ + Fe2++4H2O与稀HNO3反应3FeO+10HNO3=3Fe(NO3) 3+N O↑+5H2OFe2O3+6 HNO3=2Fe(NO3) 3+3H2O3Fe3O4+28HNO3=N O↑+9Fe(NO3) 3+5H2O碱性氧化物是是不是与CO或H2反应FeO+CO=Fe+CO2Fe2O3+3CO=2Fe+3CO2Fe3O4+4CO=3Fe+4CO2与铝的反应3Fe x O y+2yAl= yAl2O3+3xFe用途Fe2O3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是炼铁原料★考点三铁的氢氧化物1.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实验3-9:在2支试管内分别加入少量FeCl3和FeSO4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

观察并描述发生的现象.2.铁的氢氧化物的性质化学式Fe(OH)2Fe(OH)3颜色状态白色固体红褐色固体溶解性不溶不溶稳定性Fe(OH)2△FeO+H2O 2Fe(OH)3△Fe2O3+3H2O与H+反应Fe(OH)2+2H+= Fe2++2H2O Fe(OH)3+3H+= Fe3++3H2O转化关系4Fe(OH)2+O2+2H2O=4 Fe(OH)3探究性学习:在实验3-9中,使Fe(OH)2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氧气来源有哪些?如何消除或减少氧气的这些来源,以确保Fe(OH)2不被氧气氧化,观察到持续时间长的白色沉淀?i.氧气来源有:FeSO4溶液及NaOH溶液及空气。

ii.消除或减少氧气来源的方案设计。

(1)实验3-9中减少氧气来源的方案:将装有NaOH溶液的滴管伸入到试管底部.目的是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接触空气中的O2。

(2)方案欣赏:仔细体会以下方案的设计原理与思路并回答相关问题用下面两种方法可以制得白色的Fe(OH)2沉淀:方案一:用不含Fe3+的FeSO4溶液与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NaOH溶液反应制备。

①除去蒸馏水中溶解的O2常采用煮沸的方法。

②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可采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

这样操作的理由是避免生成的Fe(OH)2沉淀迅速接触到空气。

方案二:在如图装置中,用NaOH溶液、铁屑、稀H2SO4等试剂制备。

①在试管Ⅰ里加入的试剂是稀H2SO4铁屑。

②在试管Ⅱ里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

③为了制得白色Fe(OH)2沉淀,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检验试管Ⅱ出口处排出的氢气的纯度。

当排出的H2纯净时,再夹紧止水夹。

④这样生成的Fe(OH)2沉淀能较长时间保持白色,其理由是:试管Ⅰ中反应生成的H2充满了试管Ⅰ和试管Ⅱ,且外界空气不容易进入。

3.Fe3+与Fe2+的鉴别:FeCl3溶液FeSO4溶液实验现象产生红褐色沉淀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反应原理Fe3++3OH-= Fe(OH) 3↓Fe2++2OH- =Fe(OH)2↓4Fe(OH) 2+ O2+2H2O=4 Fe(OH) 3方法溶液中含Fe2+溶液中含Fe3+观察法溶液呈浅绿色溶液呈棕黄色通入H2S 无现象有浅黄色沉淀析出加入KSCN 无明显变化Fe3++ SCN- = [Fe(SCN)]2+加入苯酚无明显变化溶液变为紫色加入碱液生成白色沉淀,并变为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生成红褐色沉淀加入淀粉碘化钾试液无明显变化溶液变蓝加入铜片无明显变化铜片溶解且溶液变为蓝色加入KMnO4KMnO4的紫色变浅无明显变化五、铜及其化合物(一)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可分为黑色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

(l)重要的黑色金属材料①黑色金属材料:通常包括铁、铬、锰以及它们的合金。

②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泛的合金。

(2)几种有色金属材料①有色金属材料: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各种金属材料及其合金。

②几种有色金属材料(二)、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1)物理性质:紫红色,不能被磁铁吸引。

(2)化学性质:反应物质化学方程式非金属O22Cu+O2 2CuO(黑色固体)Cl2、S Cl2+Cu CuCl2 ;2Cu+S Cu2S氧化性酸浓H2SO4Cu+2H2SO4(浓) CuSO4+SO2↑+2H2O浓HNO3Cu+4HNO3(浓)===Cu(NO3)2+2NO2↑+2H2O稀HNO3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盐AgNO3Cu+2AgNO3===Cu(NO3)2+2AgFeCl3Cu+2FeCl3===CuCl2+2FeCl22.氧化铜和氧化亚铜名称氧化铜氧化亚铜颜色黑红与酸反应CuO+2H+===Cu2++H2O Cu2O+2H+===Cu2++Cu+H2O与H2反应CuO+H2Cu+H2O Cu2O+H22Cu+H2O3.CuSO4·5H2OCuSO4·5H2O为蓝色晶体,俗称蓝矾、胆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