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管理到全球共治_互联网治理的历史变迁与未来趋势
2022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套卷(A卷)2

2022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套卷(A卷)2022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A卷)一、留意事项1.申论考试是对报考者阅读理解力量、综合分析力量、贯彻执行力量、提出和解决问题力量、文字表达力量的测试。
2.参考时限:建议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根据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
4.请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上或其他地方作答一律无效。
5.全部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
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严禁折叠申论答题纸!二、给定资料材料1黛瓦白墙风剪剪,彩帆碧水网连连。
2022年10月20日,世界互联网又如约进入了乌镇时间。
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来贺信,“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了更加强劲的进展动能和更加宽阔的进展空间。
……进展好、运用好、治理好互联网,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类,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各国应顺应时代潮流,勇担进展责任,共迎风险挑战,共同推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努力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的殷切盼望在会内会外引起热闹反响。
回望历史,中国互联网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对社会进展和人们生产生活的深刻转变清楚可辨。
1994年4月20日,一个注定被载入中国互联网史册的日子。
当天,通过一条网速64K/秒的网线,北京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完成了与国际互联网的连接,中国成为全球第77个有网络的国家,正式加入了国际互联网的大家庭。
如今被称为互联网元老的张朝阳回忆,当时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就读,意识到互联网的本质是“超链”,这也是搜狐成立的初衷。
随后几年里,腾讯和京东诞生,百度开启搜寻,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萌芽,中国互联网从仿照到孕育内生力气,从少数人使用到慢慢飞入“寻常百姓家”。
当时的网速给老网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上世纪90年月,“上网冲浪”是用“猫”拨号上网的,用户需要将调制解调器连接上电话线,通过拨打互联网服务商的接入号连接到互联网上,全国平均网速只有每秒14.4~56K,换算成下载速度是每秒7K。
网络治理研究的变化趋势

网络治理研究的变化趋势
网络治理研究的变化趋势如下:
1. 多边主义的兴起:网络治理不再是国家单独决定的事情,而是涉及到各方的利益和意见,需要多边合作来解决。
多个国家和组织之间通过协商和合作来制定网络治理规则和标准。
2. 控制力的转移:网络治理之前主要由国家来控制,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个人和组织也参与到网络治理中。
网络治理的控制力从国家向个人和组织转移,需要建立起合作和平衡的关系。
3. 私人和公共部门的合作:网络治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包括技术标准、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等。
私人和公共部门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网络治理的发展。
4. 社会参与的增加:网络治理不再是一种单向的决策过程,而是需要考虑到各方的意见和需求。
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意见也越来越重要,包括民间组织、学术界、企业界等等。
5. 保护个人权利和隐私的需求: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个人权利和隐私的保护变得更加重要。
网络治理的研究趋势之一是如何平衡网络治理的需要和个人权利的保护,确保网络治理的公平和公正。
6. 技术创新的推动:网络治理的研究也需要紧跟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新的技术可能会带来新的挑战和问题,网络治理的研究需要适应和应对这些变化。
总体来说,网络治理研究的变化趋势是朝着多边主义、合作、民主参与和个人权利保护的方向发展。
网络治理的主要成就与未来趋势

细化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 管理规定 》
互联 网信 息安 全 管理 :管理监 督从 办积极 采取专项 整治行 动,严厉 打击了
的有关条 款。
业 人 员,安 全 评 估新技 术 新应 用。2017 网络谣言 、网络水军 、网络色情 、网络 赌
互 联 网信 息发布 、跟帖评论服 务管 年 lO,aJ3oH,国家网信 办公布了 《互联 网 博 等污染 网络 环境 、扰乱 社会 秩序 的行
从严 查处 违法违规 直播 网站。2017
提供者主体责任。2017年9月7日,国家 网 点 :一是对未成年人身 【 健 康的保护 ;二 年 4月,国家网信 办开展 专项 整治行 动,
信办连发 《互 联 网群组信息 服务管 理规 是要 预 防和干预 未成年人沉迷 网络,明 共 查 处 关 停 了18家 违法 违 规 直 播 类 应
应用带来的一些新问题 、新挑战。总休来 程度 可以将其 视为有害信息并没有统 一 及完善治理体 系作f}{了巨大贡献。
说 .网络治理 而临的问题可 概括 为以下 的标准 ;另—方而,随着移动短视频 、网
互 联 网 新 闻信 息服 务 箭 理 :重 新
几 个方 而 。
络直 播等 新型媒 体形式的兴起 ,网络 有 定 义网络 “新 闻信息”,凋 许 可 事项
结发现 网络 发展规律 ,对 潜在 问题有更 值得 注 意 的是,一方而,虽然 之前 已经
(一 )治理新规密集发布
多预 见性 、主动性 、系统性 的作为。
存在种种立法,但 “有害信息”的概念始
2017年 ,国 家 互 联 网信 息 办 公室 密
终宽泛而 模糊,例如,《计算机信息 网络 集 、连续地发布了多项规 苗 文件, 了
全球互联网治理的现状与未来

全球互联网治理的现状与未来从1995年全球互联网开始商用,到2021年的今天,在短暂的25年时间里,互联网已经成为贯穿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基础设施,跨越了国界、地域、语言的限制,让人们在信息流通、社交交往、商业交易等方面有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但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全球互联网治理也愈发凸显其重要性,而这项工作却长期处于争议和困顿之中。
一、全球互联网治理的现状全球互联网治理的现有机构及其角色全球互联网治理主要由以下几个有关机构(包括联合国、非政府组织、商业公司等)来进行:联合国:联合国下属有关部门负责国际协调和互联网政策倡议的活动,例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等,这些部门通常将互联网安全、知识产权和经济领域内与互联网相关的问题纳入日常工作中。
互联网名字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它是一家非营利的私人公司,成立于1998年,负责互联网域名和IP地址的管理、维护和分配。
目前,ICANN被认为是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最重要和核心机构之一。
国际电信联盟(ITU):ITU是一个在联合国系统中的国际组织,专门负责各种与电信和信息技术有关的事务,如无线电频谱分配、互联网协议和编号分配、4G和5G等通信技术的标准制定等。
ITU也涉及全球网络安全、数据保护等问题。
互联网政府论坛(IGF):IGF是联合国秘书处于2006年设立的一个论坛,宗旨为促进各界共同探讨互联网治理的问题,帮助国际社会制订政策和相关标准,以便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来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IGF的关注点包括知识产权、网络安全、网络中立性、监管、技术标准等。
全球企业:许多企业也参与到全球互联网治理中来。
例如,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公司Facebook已经成为了全球网络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所反应出来的网络社交问题,也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
另外,企业如Google、亚马逊、微软等科技巨头也参与到全球互联网治理中来,成为在某些方面有决策力的利益相关方。
2018信息网络安全——互联网安全内容管理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互联网信息内容安全管理概述一、判断题1、国家信息,是指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以数字表现的一切情报、资料、数据等,涉及金融、医疗、教育、军队等关键部门,可以划分为国家内部信息和国家外部信息。
()2、国家外部信息,是指国家在对外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关系国家安全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家贸易、战争等信息。
()3、组织内部信息主要包括市场环境信息和用户信息。
()4、市场环境信息包括国际动向、国民动向、产业界动向和竞争态势等信息资源。
()5、个人信息包括位置数据、宗教信仰、网络标识符、金融、基因、生物特征等。
()6、信息的共享不仅不会降低信息的价值,在共享过程中的信息交流反而会增加信息量,衍生出更多的资源。
()7、在我过现有的互联网管理实践中,对管理作了扩大理解,基本将“管理”与“治理”作同义词用。
()8、《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加强互联网管理”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九大保障措施之一。
()9、早期互联网治理的重点是互联网结构层面的治理,如对域名的管理、对IP地址分配的管理、对网络之间的费用结算等问题。
()10、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的网络渗透是互联网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不想影响之一。
()11、在互联网治理中,结构层面治理的生命周期最长,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呈绝对上升的趋势。
()12、在信息安全保障的三大要素(人员、技术、管理)中,技术要素居主导地位。
()13、信息的机密性,是指保留授权访问的信息披露限制,包括个人隐私和私有信息的保护。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发布的《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交互式服务安全保护要求》(GA 1277—2015)强制性标准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15、仿冒、假借国家机构、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法人名义散布的信息属于我国现阶段监管的违法有害信息。
()二、单选题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作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九大保障措施之一。
2024年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新方向

加强跨国企业在数据隐私保护 、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合作与自 律,维护全球互联网的安全和 稳定。
2023
PART 03
新方向二:保障网络安全 与数据隐私保护
REPORTING
制定全球统一网络安全标准和规范
建立国际网络安全合作组织
01
联合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企业等共同制定全球统一的网络安
全标准和规范,确保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稳定。
加强各国在互联网治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网络安全、数据隐私、网络犯 罪等全球性挑战。
鼓励各国政府、企业、技术社群和民间社会等多方参与全球互联网治理,实现共同 治理和多方共赢。
加强跨国企业合作和信息共享
鼓励跨国互联网企业在全球范 围内加强合作,共同打击网络 犯罪、网络恐怖主义等跨国威 胁。
推动互联网企业加强信息共享 和技术交流,提高全球互联网 治理的效率和水平。
建立数据隐私保护的国际法律框架,明确数据隐私保护的原则和要求,
保障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
02
完善国内数据隐私保护法律法规
各国政府应加强国内数据隐私保护法律法规的建设,确保法律法规的完
善和执行力度。
03
加强跨境数据流动监管
建立跨境数据流动监管机制,加强数据流动的监测和管理,防止数据泄
露和滥用。
提升网络安全技术防范能力
2023
REPORTING
THANKS
感谢观看
XX
协助机。
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 络犯罪的定义、处罚和管辖权等问 题。
提升技术能力
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提高打 击网络犯罪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规范信息传播秩序,防止虚假信息泛滥
01
02
国际Internet政策与治理

国际Internet政策与治理随着全球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对于Internet政策和治理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Internet政策和治理涉及到国家、企业、个人的权利、责任以及自由等方面,因此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国际Internet政策和治理的现状、争议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国际Internet政策和治理的现状在全球互联网普及的同时,各国对于Internet政策和治理的看法也各不相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国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国际组织相继成立了相关机构。
例如,国际电信联盟(ITU)就是一家旨在协调、规范全球电信行业的国际性组织。
此外,因为互联网的全球特性,各国政府需要对网络中的内容、用户数据等进行管理和监管。
为此,一些国家成立了类似于中国的“网监局”等机构,用来管理网络内容和监管用户。
而一些国家则采用更开放的政策来促进互联网的发展。
在国际Internet政策和治理方面,尤其是对于互联网内容的管理,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例如,中国在管理网络内容方面采取了较为严格的措施,包括封锁一些国外的网站和应用。
这些措施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但是同时也被一些人批评为限制了互联网上的自由和开放。
另外一个影响国际Internet政策和治理的因素是国家之间的利益和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倾向于保护自己的国家安全和利益,采取了保守、保护主义的策略。
例如,美国针对华为等中国科技公司的封锁措施就引发了许多争议。
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的Internet政策和治理将会受到许多新因素的影响。
首先,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Internet的应用场景将会越来越广泛,涉及到更多的行业和领域。
这也将给Internet政策和治理带来更多的挑战。
其次,数字化生活成为趋势,更多的数据和信息被数字化传输,这也加剧了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问题。
因此,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未来Internet政策和治理的重点之一。
全球互联网治理的现状与未来

全球互联网治理的现状与未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治理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然而,互联网本身的开放性也为该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本文将从全球互联网治理的现状、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要机构以及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未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全球互联网治理的现状全球互联网治理的现状可以说是非常复杂和多元化的。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参与到互联网治理中来,导致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日益增加。
一方面,全球互联网治理缺乏全球一致的标准和规范,因此,有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例如信息流通,网络安全,数据隐私等。
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经济、政治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各国在互联网治理上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二、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要机构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有几个与互联网治理密切相关的主要机构,这些机构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首先,互联网协会(ICANN)是全球互联网治理中最具权威性的机构之一。
ICANN负责颁发IP地址,管理域名系统和管理互联网标准等方面工作。
此外, ICANN还负责处理诉讼和协调各个域名注册组织之间的合作等工作。
其次,国际电信联盟(ITU)也是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要机构之一。
ITU负责推行新的互联网标准并协调各国在互联网治理领域指引的统一。
另外,除了 ICANN 和 ITU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机构,如网络安全论坛和互联网联盟等,都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全球互联网治理的未来随着互联网进一步发展,全球互联网治理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挑战。
未来,全球互联网治理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强:第一,加强国际合作,制定更加严格的国际标准和规范。
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建立更为稳定和安全的互联网。
第二,提升互联网治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各国应该充分开放,倡导信息共享,加强互联网多边治理,不断完善互联网治理体系。
第三,加强互联网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 年 10 月 1 日,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 (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简称 ICANN) 在其官网上发布声明,宣布该机构与美国商务部 关于互联网数字分配局 ( 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简称 IANA。 它有三项 主 要 职 能: 1. 管 理 全 球 域 名 系 统; 2. IP 地址的分配; 3. 根服务器协议的协调。 用一句话 概括,即掌管着全球互联网的关键资源) 的管理权合同正 式到期。声明称,这是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历史性时刻,标 志着自 1998 年以来将互联网关键资源协调和管理的权力移
④ ③
理” ( Internet Governance ) ,从字面上看,似乎囊括了互联 网领域的所有政策法规、 监管措施、 技术标准、 行业规范 和网络伦理,但作为最早由国际电信联盟于 1998 年正式提 出的概念,2005 年 联 合 国 互 联 网 治 理 工 作 组 将 其 界 定 为 “政府、私人部门和公民社会根据各自的职能,制定并应用 影响互联网发展与使用的共同原则 、 规范、 条例、 决策流 , “互联网治理 ” 有其特定的内涵,主 程与纲领” 。因此
81
现代传播 2017 年第 1 期( 总第 246 期)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前沿
邹 军: 从个人管理到全球共治: 互联网治理的历史变迁与未来趋势
机构也可以利用这个机制表达意见。这将大大促进互联网治 理以必要的灵活性去适应网络生态环境的变化,由此实现创
瑩 瑏 新的最大化和市场的自由开放。 总之,相较于 ICANN 的管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前沿
邹 军: 从个人管理到全球共治: 互联网治理的历史变迁与未来趋势
从个人管理到全球共治 : 互联网治理的历史变迁与未来趋势
■ 邹 军
*
【内容摘要】
全球互联网治理在经历了个人管理到以互联网名称来自数字地址分配机构为核心的 “网
络化治理” 后,正在迈向 “赋权社群” 主导的、基于 “多利益攸关方” 模式的全球共治。 它呈现出以 : “赋权社群 ” 将取代美国商务部成为互联网关键资源新的管理者 ,各利益攸关方的博弈局面 下趋势 ; “全体共识” 原则和 “回避政策 ” 提高了政府干预的门槛 , 国家间合作被提上议程 ; 私 将更加复杂 人部门在治理架构中占据有利地位 ,互联网治理模式维护了旧有的权力结构 。 全球共治为新兴互联网 大国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 【关键词】 互联网治理; 多利益攸关方; 赋权社群; 全球治理
⑧
— — — “突尼斯峰会 ” 期间,与会首脑要求联合国秘书 半段 长召集 “一 个 为 多 边 利 益 攸 关 方 开 展 政 策 性 对 话 的 新 论 ,即 “互联网治理论坛 ” 。 此后,一年一度的互联网治 坛”
瑏 瑣
理论坛成为多边主体共同协商、 国际社会利益相关方各抒 己见的机制化平台,一些国家和地区还自发地举办自身的 互联网治理论坛。 总之,以 ICANN 为中心的 “网络化治理” 模式既被认为 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从诞生伊始也伴随着各种质疑和 挑战。但由于不同国家对于互联网治理的关切不同,特别是美 国与部分发展中国家在是否应该由联合国或国际电信联盟这样 的专门机构来取代 ICANN 的问题上针锋相对,导致此领域的 制度建设难有成果,ICANN 亦得以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里继续发 挥作用。 、“多利益攸关方” 模式的引入 二 ICANN 治理 模 式 注 定 是 互 联 网 治 理 的 过 渡 模 式。 自 ICANN 成立之日起,美国政府就一直计划在条件成熟时将 , “一是 ICANN 作为一个机构要走向 其私有化。 所谓条件 成熟,可以脱离美国政府独立管理域名系统; 二是国际社会 Stake要理解并接受互联网治理的 ‘多利益攸关方’ ( Multi瑤 瑏 holder) 模式” 。本来,IANA 职能合同在 2018 年会自然到
— — — “阿帕网 ” 诞生于 “冷战 ” 时期的美 为互联网的雏形 国,在其建立之初,能够接入 “阿帕网 ” 的仅仅是美国国 防部下属或关联的研究机构和人员,而负责管理这一网络 的当初就是少数几位相关科研人员。 直到 1989 年 “万维网 ( World Wide Web ) ” 的发明,互联网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扩
②
有研究者指出,在互联网大部分发展历史上,网络都 处在美国工程师与学者的管理之下。 比如,在域名系统成 功地实现商业化和私有化之前,就是由南加州大学的乔恩 · 布鲁斯·波斯特尔 ( Jonathan Bruce Postel) 个人来负责管
⑤ 理的,他后来成为 IANA 的创始人。 这本身并不奇怪,因
⑨
期,但一些突如其来的事件加快了这一进程 。 最为典型的 ,将 是 2013 年 5 月由 “斯诺登事件 ” 曝光的 “棱镜计划 ” 美国政府大规模监控互联网、 获取公民隐私的庞大计划暴 露在世人面前。 为了回应斯诺登事件,巴西总统迪尔玛 · 罗塞芙 ( Dilma Rouseff) 于 2014 年 3 月主持召开一个重估 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国际会议。 她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在这
瑢 瑏 并运用到互联网领域 ” 没有得到采纳; 再如,在峰会的后
个人管理模式。 ICANN 的设立是为了平息各国对于美国独掌互联网的 指责,也避免了个人管理的随意性。 长期关注全球互联网 政策的美国雪城大学教授弥尔顿 · 穆勒指出, ICANN 是互 联网改变公众和政府之间关系的最显著 、 最重要的表现形 式之一。首先,它是为满足在全球范围内对唯一的互联网 名称和数字地址加以协调的需要而设立的 。 它作为非盈利 性的国际组织,通过设立董事会和若干咨询委员会等方式, 在形式上实现了网络治理的国际化。 特别值得一提的 是, 其中有政府咨询委员会,主要成员来自于美国以外的其他 国家; 其次,它是全球性的协调机构; 此外,它代表了全 球治理职能的私有化。 当时的克林顿政府选择把制定互联 网政策的权力交给非国家成员,而不是通过国际协议或政 府间组织。美国计划阻止所有政府参与其中,甚至连自己 也不例外。
一情况下,国家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以便所有 政府 的 参 与 都 基 于 平 等 的 基 础 ( equal footing ) 。 但 正 如
瑥 瑏
ICANN 新章 程 的 关 键 设 计 师、 美 国 互 联 网 行 业 协 会 NetChoice 执行总裁戴尔比安科 ( Steve DelBianco ) 所言,斯诺 登泄密事件跟域名系统本身并无关系,各国的监控都是通 过截取通信来实现的,并不会牵涉到域名系统。 他声 称, “关于 IANA 职能管理权的去留问题,本来包括中国在内的 其他政府并不怎么在意,但是巴西把斯诺登泄密事件拎了 出来,宣称这是他们的关切,这件事情才引起大家的注意。 斯诺登泄密事件还为一些国家实施数据本土化提供了动机 。 在这个语境下,有一种观点认为,早点放弃 IANA 职能的管 理权或许会软化一些要求数据本土化的立场,还可避免联 合国接管美国政府的特殊角色” 。2014 年 3 月 14 日,美国 商务部宣布将放弃对 ICANN 的控制权,但明确拒绝由联合 国或其他政府间组织接管,只同意由 ICANN 董事会与全球 “多利益攸关方” 讨论接管问题。 , “多利益攸关方 ” 模式一 因此,在 ICANN 运行期间 直在酝酿当中。 管理 IANA 的美国政府在为 “多利益攸关 方” 模式创造条件,部分对 ICANN 机制表示不满的其他国 家政府也支持 “多利益攸关方 ” 模式,只是对于哪些是利 益攸关方,他们应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意见不一 。 在 2010 年 “信息社会世界峰会 ” 期间的多边对话中,互联网治理 — —政府、 私人部门和公民 工作组提出了三大利益攸关方— — —以及他们各自的角色。2014 年 3 月,澳大利亚宣 社会— 布支持一个由类似于 ICANN 的多利益攸关方组织,或者是 不由政府控制的其他多边或超国家的组织来管理互联网 。
⑦ ICANN 就是这样的网络化组织,它有别于此前纯粹的 标。 ⑥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前沿
⑩ 但无论如何,这样的制 来没有被赋予域名系统的管理之职。
度安排不仅让网络自由主义者不满,也成为保守主义者攻击 的对象。前者指责其集中管控互联网,背离互联网自由结 盟、自主治理和技术中立原则的早期模式; 后者则主张主权 国家应把传统的国家权力延伸至互联网,而不是像现在这
*
“手机舆情形成机制及应对研究” ( 项目编号:11BXW043 ) 的研究成果。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现代传播 2017 年第 1 期 ( 总第 246 期)
80
邹 军: 从个人管理到全球共治: 互联网治理的历史变迁与未来趋势
散,这种局面也未得到改变。 真正实现将互联网关键资源的管理从个人转移到机构 的标志是 ICANN 的成立。1998 年,一个 “互联网中技术、 商业、政治派别及学术团体的联合体,其内部存在众多行 为体,包括地区互联网地址登记机构、 技术联络组、 科学 ” , “全球性的、 不以营利为目 研究人员、利益集团代表等 — — — “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 的、谋求协商一致 ” 的组织 分配机构” ( ICANN) 正式诞生。至此,互联网治理建立了 。 所谓 “网络化治 以 ICANN 为核心的 “网络化治理模式 ” 理” 即治理组织的网络化,它包括组织与个人的相对松散 的联盟关 系,他 们 依 赖 有 规 则 的 交 流 互 动 来 实 现 合 作 目
要涉及互联网基础架构、 协议等关键性资源的界定 、 分配 和操作,与人们经常谈论的旨在规范网络内容和网络行为 的 “网络空间治理 ” ( Cyberspace Governance ) 不同。 在当 今的网络化时代,世界政治、 经济、 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 域莫不打上互联网的烙印,互联网关键资源愈发扮演着举 足轻重的角色,对其争夺也日趋白热化。 如今,美国政府 放弃对 IANA 的独家管理,是自上世纪 90 年代互联网兴起 以来全球互联网治理领域发生的巨大变革,不仅为未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