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走进爱迪生详解
关于课文爱迪生的教学教案

关于课文《爱迪生》的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爱迪生的生平事迹和伟大成就。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和创新精神的热爱。
3. 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爱迪生的生平简介。
2. 爱迪生的发明和创新。
3. 爱迪生的人物特点和品质。
三、教学重点1. 爱迪生的生平事迹和伟大成就。
2. 爱迪生的人物特点和品质。
四、教学难点1. 爱迪生发明和创新的过程及其意义。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爱迪生的生平事迹和伟大成就。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爱迪生的人物特点和品质。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爱迪生的发明和创新过程。
第二章:爱迪生的生平简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爱迪生的出生背景和家庭状况。
2. 掌握爱迪生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经历。
二、教学内容1. 爱迪生的出生背景和家庭状况。
2. 爱迪生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经历。
三、教学重点1. 爱迪生的出生背景和家庭状况。
2. 爱迪生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经历。
四、教学难点1. 爱迪生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对他人生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爱迪生的出生背景和家庭状况。
2. 图片展示法:展示爱迪生的家庭照片,增加学生对爱迪生的了解。
第三章:爱迪生的发明和创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爱迪生的主要发明和创新。
2. 分析爱迪生发明和创新的过程及其意义。
二、教学内容1. 爱迪生的主要发明和创新。
2. 爱迪生发明和创新的过程及其意义。
三、教学重点1. 爱迪生的主要发明和创新。
2. 爱迪生发明和创新的过程及其意义。
四、教学难点1. 爱迪生发明和创新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爱迪生的主要发明和创新。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爱迪生发明和创新的过程及其意义。
第四章:爱迪生的人物特点和品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爱迪生的人物特点和品质。
2. 引导学生学习爱迪生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爱迪生的人物特点和品质。
《爱迪生》的教学教案

《爱迪生》的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爱迪生的生平事迹和伟大成就。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和创新精神的认识。
1.2 教学内容爱迪生的生平背景简介。
爱迪生的重要发明和创新。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1.4 教学资源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
多媒体教学设备。
1.5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的表现。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第二章:爱迪生的生平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爱迪生的家庭背景和个人成长经历。
培养学生对爱迪生奋斗历程的认同和尊重。
2.2 教学内容爱迪生的家庭环境和童年经历。
爱迪生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图片展示,生动形象地介绍爱迪生的生平。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深入了解爱迪生的成长历程。
2.4 教学资源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
爱迪生生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5 教学评估学生对爱迪生生平的了解程度。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
第三章:爱迪生的创新发明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爱迪生的重要发明和创新成果。
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爱迪生的主要发明和创新,如电灯、留声机等。
爱迪生发明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爱迪生的发明和创新。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爱迪生发明背后的创新思维。
3.4 教学资源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
爱迪生发明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实验器材进行展示和操作。
3.5 教学评估学生对爱迪生发明和创新的理解程度。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第四章:爱迪生的创新思维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爱迪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尝试的精神。
4.2 教学内容爱迪生创新思维的特点和表现。
爱迪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爱迪生的创新思维。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体验爱迪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4.4 教学资源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
语文课《爱迪生》教案

语文课《爱迪生》经典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课文《爱迪生》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爱迪生的背景和成就。
教学内容:1. 介绍爱迪生的生平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爱迪生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教学活动:1. 播放爱迪生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 教师简要介绍爱迪生的生平背景和成就。
3. 学生分享他们对爱迪生的了解和印象。
4. 引导学生思考爱迪生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品质对他们的启示。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收集学生的思考和感悟。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爱迪生》的内容。
2.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爱迪生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教学内容:1. 课文《爱迪生》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爱迪生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教学活动:1. 学生阅读课文《爱迪生》。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细节。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爱迪生的创新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4. 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的课文阅读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情况。
第三章:词汇与语法学习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语法结构。
教学内容:1.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课文中的语法结构。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复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学生进行词汇练习,如填空、选择等。
3.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课文中的语法结构。
4. 学生进行语法练习,如句子构造、短文写作等。
教学评估:1. 检查学生的词汇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的语法运用情况。
第四章:口语表达与讨论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就课文内容进行口语表达。
2. 学生能够参与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的口语表达。
2. 小组讨论和观点提出。
教学活动:1. 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口语表达,如复述故事、描述爱迪生的品质等。
爱迪生课程教案

爱迪生课程精选教案(第一至第五章)第一章:认识爱迪生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爱迪生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人类的贡献。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和创新精神的敬佩。
1.2 教学内容爱迪生的生平介绍爱迪生的发明和创新爱迪生的名言和故事1.3 教学方法讲述:教师通过讲解,介绍爱迪生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人类的贡献。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爱迪生的信息,互相交流。
1.4 作业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爱迪生的发明,进行研究和介绍。
第二章:电灯的发明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灯的发明过程,以及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2 教学内容电灯的发明过程爱迪生的电灯实验和改进电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讲述:教师讲解电灯的发明过程,以及爱迪生在其中的贡献。
实验:学生进行简单的电灯实验,了解电灯的工作原理。
2.4 作业学生设计一个关于电灯的家庭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第三章:声音的记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记录过程,以及爱迪生在录音机发明中的贡献。
培养学生对音乐和科技的兴趣。
3.2 教学内容声音的记录原理爱迪生的录音机发明录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3.3 教学方法讲述:教师讲解声音的记录原理,以及爱迪生的贡献。
互动:学生分组,尝试使用录音设备进行录音和播放。
3.4 作业学生制作一个关于录音技术的简单小项目,如自制录音机等。
第四章:电影的发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影的发展历程,以及爱迪生在电影技术中的创新。
培养学生对电影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电影的发展历程爱迪生的电影摄影机发明电影技术的发展和应用4.3 教学方法讲述:教师讲解电影的发展历程,以及爱迪生的贡献。
观看:学生观看一些早期的电影作品,了解电影技术的发展。
4.4 作业学生写一篇关于电影发展的短文,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五章:爱迪生的创新精神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爱迪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其对当代科技发展的启示。
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爱迪生》的教案设计

《爱迪生》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了解爱迪生的生平事迹和伟大发明培养学生对科学创新的热情和勇气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1.2 教学内容爱迪生的生平介绍爱迪生的重要发明和创新爱迪生对世界的影响和意义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爱迪生的生平事迹和发明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爱迪生的创新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小组合作法:分组研究爱迪生的某个发明,进行分享和讨论第二章:爱迪生的生平介绍2.1 教学目标了解爱迪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掌握爱迪生的学习态度和勤奋精神2.2 教学内容爱迪生的家庭背景和童年经历爱迪生的学习态度和勤奋精神爱迪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追求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爱迪生的家庭背景和童年经历案例分析法:分析爱迪生的学习态度和勤奋精神的具体事例小组讨论法:讨论爱迪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追求对学生的启示第三章:爱迪生的重要发明和创新3.1 教学目标了解爱迪生的主要发明和创新成果分析爱迪生发明和创新的过程和方法3.2 教学内容爱迪生的主要发明和创新成果爱迪生发明和创新的过程和方法爱迪生对发明的改进和完善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爱迪生的主要发明和创新成果案例分析法:分析爱迪生发明和创新的过程和方法小组合作法:分组研究爱迪生某个发明的改进和完善,进行分享和讨论第四章:爱迪生对世界的影响和意义4.1 教学目标了解爱迪生对世界的重要影响和意义思考爱迪生的创新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示4.2 教学内容爱迪生对世界的影响和意义爱迪生的创新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示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爱迪生对世界的影响和意义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爱迪生的创新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案例研究,探讨爱迪生的创新精神在现代社会的应用5.1 教学目标反思爱迪生的创新精神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5.2 教学内容反思爱迪生的创新精神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5.3 教学方法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反思爱迪生的创新精神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案例研究,分享对爱迪生创新精神的理解和应用第六章:爱迪生的家庭教育与自学能力6.1 教学目标了解爱迪生早期的家庭教育环境分析爱迪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引导学生从中汲取自我提升的方法和技巧6.2 教学内容爱迪生早期的家庭教育环境爱迪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爱迪生自我提升的方法和技巧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爱迪生早期的家庭教育环境及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案例分析法:分析爱迪生自我提升的方法和技巧的具体事例小组讨论法:讨论爱迪生的自学能力对学生的启示第七章:爱迪生的团队合作与领导才能7.1 教学目标了解爱迪生与团队的合作关系分析爱迪生领导才能的发挥引导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爱迪生与团队的合作关系爱迪生领导才能的发挥团队合作的重要性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爱迪生与团队的合作关系及领导才能的发挥案例分析法:分析爱迪生领导团队的具体事例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第八章:爱迪生的商业智慧与市场策略8.1 教学目标了解爱迪生创办公司的经历分析爱迪生的商业智慧与市场策略引导学生理解商业成功的重要因素8.2 教学内容爱迪生创办公司的经历爱迪生的商业智慧与市场策略商业成功的重要因素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爱迪生创办公司的经历及商业智慧与市场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爱迪生商业成功的事例小组讨论法:讨论爱迪生的商业智慧与市场策略对学生的启示第九章:爱迪生的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9.1 教学目标了解爱迪生的创新思维方式分析爱迪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9.2 教学内容爱迪生的创新思维方式爱迪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爱迪生的创新思维方式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爱迪生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的具体事例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创新思维训练,解决实际问题10.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将爱迪生的创新精神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10.2 教学内容实践拓展:将爱迪生的创新精神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10.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讨论如何将爱迪生的创新精神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实践作业法:布置相关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爱迪生的创新精神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爱迪生的生平介绍需要重点关注爱迪生家庭背景和童年经历对其成长的影响。
语文课《爱迪生》教案

语文课《爱迪生》经典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课文《爱迪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爱迪生的背景和成就。
教学内容:1. 向学生简单介绍爱迪生的生平事迹。
2. 引导学生关注爱迪生的创新精神和毅力。
教学活动:1. 播放爱迪生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 教师简要介绍爱迪生的生平,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学生分享他们对爱迪生的了解和印象。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爱迪生》的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爱迪生的品质和成就。
教学内容: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爱迪生》。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主题。
1. 学生阅读课文,注意理解关键词和句子。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3. 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记录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第三章:词汇学习与拓展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2. 学生能够运用这些词汇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教学内容:1. 学生学习和复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2. 学生通过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运用这些词汇。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复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
2. 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的词汇。
3. 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彼此的表达和写作。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词汇掌握程度。
2. 记录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内容。
第四章:课堂讨论与思考1. 学生能够思考和分析爱迪生的品质和成就对他们自己的启示。
2. 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教学内容: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思考爱迪生的品质和成就对他们自己的启示。
2. 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教学活动: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思考。
2.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思考,进行交流和辩论。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程度。
爱迪生课程精选教案

爱迪生课程精选教案一、第一章:认识爱迪生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爱迪生的生平事迹和伟大发明。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和创新精神的认识。
1.2 教学内容:爱迪生的生平简介:出生背景、成长经历、工作生涯等。
爱迪生的主要发明:电灯、留声机、电影机等。
1.3 教学活动:观看关于爱迪生的纪录片,了解他的生平事迹。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爱迪生发明的故事和感受。
展示学生自己制作的关于爱迪生的手工作品或海报。
二、第二章:电灯的发明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灯的发明过程和原理。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2.2 教学内容: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背景和动机。
电灯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2.3 教学活动:观看关于电灯发明的视频资料,了解电灯的发明过程。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尝试制作简单的电灯。
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电灯的工作原理。
三、第三章:留声机的发明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留声机的发明背景和原理。
培养学生对音乐和技术的兴趣。
3.2 教学内容:爱迪生发明留声机的动机和过程。
留声机的工作原理和音乐记录方式。
3.3 教学活动:观看关于留声机发明的视频资料,了解留声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尝试制作简单的留声机。
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录制,体验留声机的工作过程。
四、第四章:电影的发明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影的发明过程和原理。
培养学生对电影艺术和科技的兴趣。
4.2 教学内容:爱迪生发明电影机的动机和过程。
电影的工作原理和制作过程。
4.3 教学活动:观看关于电影发明的视频资料,了解电影的工作原理。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尝试制作简单的电影。
学生进行剧本创作和拍摄,体验电影制作的过程。
五、第五章:爱迪生的创新精神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爱迪生的创新精神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
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态度。
5.2 教学内容:爱迪生对科学的热爱和不断尝试的精神。
爱迪生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故事和态度。
5.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创新人物和故事。
《爱迪生》教学教案

《爱迪生》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爱迪生的生平事迹和他在发明领域的贡献。
(2)学习爱迪生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了解爱迪生的人生经历。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爱迪生的发明成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学习爱迪生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爱迪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发明。
(2)爱迪生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
2. 教学难点:(1)爱迪生发明背后的科学原理。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爱迪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爱迪生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设计教学活动,准备相关问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教材,了解爱迪生的基本信息。
(2)搜集有关爱迪生的发明和创新故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爱迪生的照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简要介绍爱迪生的生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爱迪生的生平事迹。
(2)学生分享搜集到的爱迪生的发明和创新故事。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爱迪生的发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 知识拓展(1)引导学生了解爱迪生发明背后的科学原理。
(2)学生举例说明其他科学家的创新精神。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学习爱迪生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五、课后作业1. 编写一篇关于爱迪生的小论文,内容包括:爱迪生的生平、主要发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
2. 设计一个以“爱迪生创新精神”为主题的黑板报。
3. 家庭作业:观看有关爱迪生的纪录片,了解爱迪生的一生,下周分享观后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言 (1)第一课自己动手制作指南针 (2)第二课自制捕蟑螂器 (6)第三课简易孔明灯 (9)第四课自制潜望镜 (12)第五课切皮蛋器 (14)第六课会动的纸鱼 (16)第七课带刷子的干净橡皮擦 (19)第八课带磁性的橡皮 (21)第九课干湿双用抹布 (23)第十课自控水拖把 (25)前言―――走近爱迪生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美国人,尽管小时候只上了几个月的学,被辱骂为“蠢钝糊涂”的“低能儿”,退学了。
他眼泪汪汪地回到家,要妈妈教他读书,并下决心:长大了,要在世界上做一番事业。
爱迪生在家里喜欢捣鼓一些奇奇怪怪的小试验,有时免不了要闹点笑话,出点小乱子。
父亲就不许他再搞小实验,爱迪生急得直说,说:“我要不做实验,怎么能研究学问?怎么能做出一番事业来呢?”爸爸、妈妈听了他的话,感动得只好收回“禁令”。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发明了电灯、电报、留声机、电影等一千多种成果,成为著名的发明家,被誉为“发明大王”,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说智商为160。
爱迪生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企业家,1879年,爱迪生创办了“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1880年,白炽灯上市销售,1890年,爱迪生已经将其各种业务组建成为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
1891年,爱迪生的细灯丝、高真空白炽灯泡获得专利。
1892年,汤姆休斯顿公司与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合并成立了通用电器公司,开始了通用电气在电气领域长达一个世纪的统治地位。
同学们,想不想做一个像爱迪生一样的大发明家?如果想,那么这本教材就领我们共同走近爱迪生,从小做一个爱动手,喜欢“捣鼓”的小发明家。
希望你们学的愉快!第一课自己动手制作指南针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同样也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郑和下西洋,麦哲伦发现新大陆都离不开它。
同学样想不想做一个指南针?下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做一个简单的指南针:材料:针、蜡烛、铁丝、冷水、透明塑料瓶、铁锥、细木棒制作方法:1.用铁丝缠住缝衣针,然后放入火中烧红,之后马上放入冷水中冷却。
你要记住:浸的时候一定要使针成南北方向,这样针才能变成小磁针。
还有,你一定要小心,别烫着!2.把塑料瓶剪去口,用铁锥在底部的中央扎一个孔,然后把细线一端拴在小磁针的中部,再把线从孔中穿过。
倒立塑料瓶,使小磁针吊在瓶的中部。
让小磁针慢慢静止,这时你会发现,小磁针的一端指向的是南方,一端指向的是北方。
见图:其它做法:1.用一根缝衣针的一头在磁铁的一面磳两下,将缝衣针穿在一块泡沫上,然后放在盛水的碗中,针的方向就能指示南北。
2.用一根缝衣针的一头在磁铁的一面磳两下,然后穿在按扣的母扣上,再找一个针顶起母扣,就做成了一个指南针。
想一想:你知道磁铁有两极吗?针南针会什么会指示方向?做一做:选用一种做法,做一个指南针。
你知道吗?电话的发明如今,电话走进了千家万户,你知道电话是谁发明的吗?贝尔,就是发明电话的人。
他1847年生于英国,年轻时跟父亲从事聋哑人的教学工作,曾想制造一种让聋哑人用眼睛看到声音的机器。
1873年,成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贝尔,开始研究在同一线路上传送许多电报的装置—多工电报,并萌发了利用电流把人的说话声传向远方的念头,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人能如同面对面的交谈。
于是,贝尔开始了电话的研究。
那是1875年6月2日,贝尔和他的助手华生分别在两个房间里试验多工电报机,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启发了贝尔。
华生房间里的电报机上有一个弹簧粘到磁铁上了,华生拉开弹簧时,弹簧发生了振动。
与此同时,贝尔惊奇地发现自己房间里电报机上的弹簧颤动起来,还发出了声音,是电流把振动从一个房间传到另一个房间。
贝尔的思路顿时大开,他由此想到:如果人对着一块铁片说话,声音将引起铁片振动;若在铁片后面放上一块电磁铁的话,铁片的振动势必在电磁铁线圈中产生时大时小的电流。
这个波动电流沿电线传向远处,远处的类似装置上不就会发生同样的振动,发出同样的声音吗?这样声音就沿电线传到远方去了。
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电话吗!贝尔和华生按新的设想制成了电话机。
在一次实验中,一滴硫酸溅到贝尔的腿上,疼得他直叫喊:“华生先生,我需要你,请到我这里来!”这句话由电话机经电线传到华生的耳朵里,电话成功了!1876年3月7日,贝尔成为电话发明的专利人。
贝尔一生获得过18种专利,与他人合作获得12种专利。
他设想将电话线埋入地下,或悬架在空中,用它连接到住宅、乡村、工厂……这样,任何地方都能直接通电话。
今天,贝尔的设想早已成为现实。
第二课自制捕蟑螂器蟑螂栖息于厨房、食堂等阴暗处,夜间取食并污染人的食物,传播痢疾、伤寒、霍乱、结核等疾病,危害人类健康。
如何将蟑螂‘消灭’掉呢?用毒药?不好会给厨房的安全带来隐患。
那有没有一个干净、安全的方法呢?下面我有一个捕蟑螂的制作,你不妨来学习一下。
准备材料:塑料瓶、剪刀制作步骤:1、用剪刀将塑料瓶的瓶口部分剪下。
(下图)2、将剪下来的瓶口部分倒扣在瓶体,注意要扣的紧些不然蟑螂会逃跑。
(下图)好了,我们的捕蟑螂器制作完毕啦。
接下来就是如何放置捕蟑螂器了。
首先我们要找大蒜叶或者一些条形的植物叶,然后将条形植物叶的一端涂上香油、芝麻油(引诱油)也可以。
再接着把涂了引诱油的条形植物叶架在瓶口。
(下图)最后一步就是把我们制作的捕蟑螂器放在蟑螂经常出没的地方啦。
到了晚上蟑螂出没,它闻到引诱油的香味就会爬到瓶子口,当蟑螂掉到瓶子里面的时候它就出不来了。
怎么样?赶快动手自己亲手制作一个吧。
你知道吗?大禹与筷子这个传说流传于东北地区。
说的是尧舜时代,洪水泛滥成灾,舜命禹去治理水患。
大禹受命后,发誓要为民清除洪水之患,所以三过家门而不入。
他日日夜夜和凶水恶浪搏斗,别说休息,就是吃饭、睡觉也舍不得耽误一分一秒。
有一次,大禹乘船来到一个岛上,饥饿难忍,就架起陶锅煮肉。
肉在水中煮沸后,因为烫手无法用手抓食。
大禹不愿等肉锅冷却而白白浪费时间,他要赶在洪峰前面而治水,所以就砍下两根树枝把肉从热汤中夹出,吃了起来。
从此,为节约时间,大禹总是以树枝、细竹从沸滚的热锅中捞食。
这样可省出时间来制服洪水。
如此久而久之,大禹练就了熟练使用细棍夹取食物的本领。
手下的人见他这样吃饭,既不烫手,又不会使手上沾染油腻,于是纷纷效仿,就这样渐渐形成了筷子的雏形。
上古时代,因无金属器具,再因兽骨较短、极脆、加工不易,于是先民就随手采摘细竹和树枝来捞取熟食。
当年处于荒野的环境中,人类生活在茂密的森林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莫过于树木、竹枝。
正因如此,小棍、细竹经过先民烤物时的拨弄,急取烫食时的捞夹。
蒸煮谷黍时的搅拌等,筷子的雏形逐渐出现。
这是人类在特殊环境下的必然发展规律。
从现在筷子的形体来研究.它还带有原始竹木棍棒的特征。
即使经过4000余年的发展,其原始性依然无法改变。
当然,任何传说总是经过历代人民的取舍、剪裁、虚构、夸张、渲染甚至幻想加工而成的,大禹创筷也不例外。
它是将数千年百姓逐渐摸索到的制筷过程,集中到大禹这一典型人物身上。
其实,筷箸的诞生,应是先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并非某一人的功劳。
不过,筷子可能起源于禹王时代,经过数百年甚至千年的探索和普及,到商代成了和匕首共同使用的餐具。
第三课简易孔明灯孔明灯,民间是这样说出孔明灯的由来的。
当年孔明被司马懿围困,全军上下束手无策,诸葛亮妙计一出,命人拿来白纸千张,糊成无数个天灯,再利用烟雾向上的引力带着它们升空,一个个小小的天灯升起,加上营内的人咋呼着:“诸葛先生坐着天灯突围啦!”,司马懿竟然信以为真,被蒙骗了过去。
此计救了诸葛先生一命。
孔明灯又是怎样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做一种简单的孔明灯。
2.1取材和制作①取一只大号极薄的塑料手提袋,手提处剪平。
②取一根长约60cm的细铜丝(可用多股软铜线中的一股铜丝),两端分别系在方便袋口子两边。
③在细铜丝中间包上适量棉花,简易孔明灯便制成了。
如图。
2.2放飞选择没有风的地方(室内也可),一人两手分别捏住方便袋底部两角,使之开口朝下,并使包有棉花的细铜丝自然下垂。
再在棉花上倒上适量酒精,点燃酒精,几十秒钟后,孔明灯便会腾空而起。
2.3注意①酒精棉花不宜太重,一般可使总质量(方便袋、细铜丝、酒精棉花的总质量)在5g以下较易起飞。
②细铜丝长度要适当,以使酒精燃烧后不致溶化塑料袋为好,并注意防止失火。
③如果想把它拉下来,事先可在细铜丝中间再系一根细铜丝让它下垂。
想一想:孔明灯为什么能飞起来?查一查:孔明灯有很多种做法,查一查相关资料,了解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做一做:选一种做法,试做一个孔明灯,放飞的时候可要注意安全噢!你知道吗?肥皂是这样发明的肥皂源于古埃及。
在很早很早以前,埃及国王胡夫便设宴招待宾客,热情周到。
有一天,由于来往的客人较多,厨房里的物质散放在那里,人也难得转动身子。
可就是在忙乱中出差错,食品师不小心,一脚踢上了油凳,一盆满满的油碰翻了,洒满一地,伙夫们都赶来帮忙收拾场地。
他们用手将沾有油脂的灰捧到厨房外扔掉,再回到水盆里洗手,这时,他们意外地发现手洗得特别干净,比以往洗手要省时省水多了。
师傅们都觉得奇怪。
他们叫来主人,也用炭灰撮手再去洗手,用这种方式来除污,同样收到良好的效果。
有位喜欢讨好的监官,报告国王说厨师把油浪费了,应该定其罪过。
当国王知道他们发明了一种新洗手方式后,没有采纳监的进谏,还吩咐手下的人照厨师的办法做出沾有油脂的炭灰块饼,放置在洗漱的地方,供客人使用。
实际上这也就是肥皂的雏型。
到公元70年,罗马帝国学者普林尼,第一次用羊油和木草灰制取块状肥皂获得成功。
从此,罗马开始使用起肥皂来。
这项技术后来又传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下令建厂,世界上最早的具有规模的肥皂工厂便在英国的布里斯吐勒城建成了。
以后,法国化学家卢布兰通过自己的实验,由用肥皂作原料改用电解食盐的方法制取烧碱,成本大大低于英国人用煮化的羊脂混以烧碱和白垩土制肥皂的价格。
从此,肥皂才逐渐为人民大众所用,走进千家万户。
第四课自制潜望镜潜望镜的用途很广,在步兵的战壕里观察前方的战况以及在坦克的驾驶室及炮长的瞄准都用到了潜望镜。
同学们通过制作简单的潜望镜可以了解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路设计原理。
材料:纸筒、小镜子、双面胶等。
买两块小镜子。
用硬纸片做两个直角弯头圆筒,直径比小镜子稍大。
在纸筒的两直角处各开一个45度的斜口,将两面小镜子相对插入斜口内(如图所示),用纸条粘好,把两个直角筒套在一起,即成一个简单的潜望镜。
想一想:你知道潜望镜的原理是什么吗?做一做:试做一个潜望镜,了解平面镜折射的知识,增强动手能力。
你知道吗?拉链的发明拉链是1891年由美国芝加哥机械师贾德森最先发明的。
贾德森为了解除每天系鞋带的麻烦,就发明一种可以代替鞋带的拉链。
这种拉链是由一排钩子和一排扣眼构成,用一个铁制的滑片由下往上拉,便可使钩子与扣眼一个依次扣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