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常见问题的处理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作者:廉东延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10期[关键词] 恶性;梗阻;介入[中图分类号] R5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a)-022-05恶性梗阻性黄疸(m 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是一组由胆管系统管腔内、外或管壁本身的恶性病变引起的胆管机械性阻塞,包括胆管癌、胆囊癌、原发性肝癌、壶腹癌、胰头癌及转移癌等,常伴有阻塞近端的胆管扩张、胆道感染。
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变深、粪色变浅呈陶土色,全身皮肤瘙痒,伴或不伴肝区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实验室检查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可造成胆管内压力增高、胆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胆红素进入血液,发生脓毒血症、胆汁性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肝肾综合征等,病情凶险,足以致命。
一般来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外科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最重要和根治的方法。
手术的方法主要为切除病变、胆管改道。
但恶性梗阻性黄疸被发现时已多属晚期,能作外科根治术仅占7%,姑息行胆肠吻合术也仅适用于19%的病例, 而且胆肠吻合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病死率较高[1~3]。
不宜手术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不足3个月[4]。
近年来,由于介入治疗方法和器材的不断进步,使其取代了部分外科手术疗法,或成为外科手术前、后的重要协助手段。
尤其对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胆管梗阻患者,无疑介入治疗的微创性、可重复性、易于操作、安全准确以及不受梗阻部位限制等优点使其成为解除梗阻的首选疗法[5~8]。
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为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着重于胆道系统的再通,并不能对肿瘤本身起直接的治疗作用,但对于减轻梗阻所致的黄胆、提高患者晚期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以及为放、化疗创造条件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9~11]。
早在1921年,Burkhardt及Muller等就对胆管造影术进行报道,但在1952年以前,各种胆管造影技术由于受到设备条件的限制,未被广泛认识和利用。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双介入治疗

【 e r 】 B iy utt o; J n c; Ie etn em n Ky Wod i r dc r a d e n r noata et s l su a m ui tv i lr t
19 9 8年 3月 至 2 0 年 1 我科 血 供 的 动脉 主 干 , 选 择 插 管 灌 注 化 疗 药 物 或 超 栓 塞 , 次间 隔 3 每 ~4周 。灌 注 药 物 : 一 脲 嘧 啶 、 5氟 阿 霉 素或 表 阿霉 素 、 裂 霉 素 、 铂 或 卡铂 , 用 其 中 丝 顺 选 的 2种 或 3种 联 合 应 用 , 6例 加 用 白介 素 一 0 Ⅱ2 0~ 5 0万 单 位 给 予 辅 助 治 疗 。 栓 塞 药 物 选 用 超 化 碘 0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环节。
关 键 词 梗 阻性 黄 疸 ; 入 治疗 ; 流管 ; 介 引 护理
中图 分 类 号 R 7 ; 7 5 5 5R 3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0 — 6 9 2 1 )— 7 6 0 0 0 2 6 (0 16 0 2 — 3
NURS NG I oF DRAI NAGE TUBE’ S AFTER NTERVENTI I ONAL
t n s t o c s s h d c i s a d f v r 6 c s s we e d s h r e i u e a d t e r ma n n a e r i— i t , w a e a h l n e e ,2 a e r ic a g d w t a t b , n h e i i g c s s we e d s e l h
c ag d atrse t g a d e tb t n h re f tni n xu ai .Co cu in h ri a e tb ’n rig atrp rua e u r n h p t e n o n lso :T e d an g u e u sn f ec tn o sta s e ai e c
rg td a d ma a e ,n h ou n c aa trsiso ed an g u d w r e od d iae n n g da d te v lme a d h rceit ft ria ef i ee rc r e .Re ut : 6 p — c h l s l Of4 a s
浅析介入技术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600 引言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消化科比较多见的一类疾病[1],我院于2016年1至8月期间,选择68例确诊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住院患者,就其介入技术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将具体的报告如下呈现: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6年1至8月期间在我院被确诊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住院资料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经MRI、B超等检查,被确诊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
利用计算机数据库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为34例。
观察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为45至79岁、平均年龄为(65.5±3.2)岁;病程为1至5月、平均病程为(3.3±0.3)月;对照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为46至79岁、平均年龄为(65.8±3.4)岁;病程为1至6月、平均病程为(3.4±0.5)月。
排除标准:(1)代谢功能表现出严重的缺陷;(2)心脏功能表现出严重的缺陷;两个组别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对比(P>0.05),表现出平衡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采取介入技术对患者进行医治,首先使患者保持平卧位置,接下来在利用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然后再借助X线在其胆管内部置入导丝导管,再将其复方泛影葡胺注入其中[2],对其梗阻的位置、范围以及严重程度进行全面观察,接下来在应用条扩张器对其狭窄(阻塞)的位置进行扩张,再对其支架进行选择,顺着其导丝的位置将其置入胆管的内部,对其相应的位置进行释放,保证其支架远端位于狭窄位置外边1-2cm的位置,近段则位于乳头侧方0.5-1cm的位置,待其流出胆汁后,则预示着手术顺利完成。
手术完成后需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并对其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避免出现意外事故[3]。
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
1.3 观察项目记录并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AI9-9、TBIL以及GGT指标,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护理_0

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护理标签: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护理经皮经肝胆道外引流术(简称PTCD)在临床开展已近30年,我科与介入放射科配合开展PTCD已近10年,主要用于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治疗。
由于该技术能有效解除梗阻性黄疸的梗阻症状,为手术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寿命,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1],因此PTCD的临床应用越来越普及。
2000年8月~2013年4月我科为8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PTCD,临床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86例,男39例,女47例,年龄36~87岁,平均62岁。
其中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8例,肝门肝细胞癌侵及膽道6例,肝门胆管癌31例,其他肿瘤肝脏转移伴梗阻性黄疸4例,胆囊癌伴梗阻性黄疸2例,胆管结石伴梗阻性黄疸25例。
有26例恶性肿瘤患者经过外科手术治疗,有病理诊断为依据。
临床均表现为腹痛、腹胀、高热、黄疸进行性加重、皮肤瘙痒、食欲减退、消瘦、恶心、呕吐、等。
1.2 手术方法术前先行CT检查或MRCP检查,以了解胆道梗阻的部位及胆管扩张情况。
常规消毒、铺巾后,应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X线透视下确定进针点,嘱患者屏气后迅速进针进入肝脏,一定要避免穿刺针划破肝包膜表面,进针到达预定深处后,嘱患者平静呼吸,退出针芯,用5ml注射器抽稀释的造影剂,边注入边后撤穿刺针,直至胆管显影,成功后继续加注10-20ml造影剂,至主要胆管显影。
确认穿刺位置合适后送入细导丝至胆道远端,经逐级扩张穿刺通道后,顺导丝置入引流管,撤除导丝后注意观察引流液体的颜色、性状,同时抽取一针管胆汁作细菌培养。
置管成功后仔细固定好引流管,严防脱出、折叠。
2 术前护理2.1 心理护理由于本组患者长期受疾病折磨,高热、疼痛、皮肤瘙痒常致患者彻夜难眠,患者基本上处于烦躁、易怒等负性情绪状态。
护士应着重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对持续外引流的不接受。
介入治疗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及术后护理

介入治疗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疗效及术后护理孙静【摘要】目的总结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 年10 月至2010 年10 月收治的肝癌合并梗阻性患者30 例,全部行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或胆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介入治疗后密切观察黄疸症状,做好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引流管护理,监测肝功能指变化.结果本组2 例患者治疗前后血胆红素无明显变化,术后因肝性脑病死亡.其余患者治疗前后,黄疸明显减退,胆红素和丙氨酸转氨酶明显降低,前后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 <0.05);存活患者中,2 例患者出现血性引流液,5 例患者出现血淀粉酶升高,3 例患者出现引流管周围渗漏腹水,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后好转.结论介入治疗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可以较好的降低患者血胆红素,但术后血胆红素未明显变化者应警惕肝性脑病的出现;及时做好的并发症的治疗及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1(009)028【总页数】2页(P12-13)【关键词】肝癌;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护理【作者】孙静【作者单位】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一科,河南商丘,47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肝癌晚期肿瘤浸润、增大、压迫可引起胆管阻塞,造成梗阻性黄疸,短期内可引起肝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
对于肿瘤晚期不能手术治疗的胆管梗阻,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及胆管内支架植入是治疗胆管梗阻的一种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1]。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近年行介入治疗的肝癌和并梗阻性黄疸患者30例,术后给予系统有效地护理后,各并发症都在早期得到控制并好转,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肝癌合并梗阻性患者30例,肝癌均为原发性,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4~73岁,平均(58.5±2.3)岁。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及护理

术前护理
• 术前向病人说明手术的目的、意义及术中 注意事项,争取病人密切配合
• 皮肤护理:勿搔抓 • 术前常规做造影剂过敏试验。 • 术前禁食4小时 • 术前半小时肌注安定10mg • 术前用物准备:造影剂、2%利多卡因、肝
素、生理盐水
.
PTCD的器械准备
• 穿刺针:COOK18G针,套管针 • 导丝 • 扩张球囊导管 • 胆道引流管
.
.
.
.
PTCD的术后常规护理
术后需卧床24小时,每2小时观察血压和脉搏1 次,观察1日
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腹痛及上腹部有无进行 性增大的肿块及腹膜刺激征
注意观察体温,术后3天每日测体温4次,遵医 嘱应用广谱抗生素、止血药和维生素K,注意 补充电解质3-5日,必要时给予输血
观察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及患者精神状态改善 情况
对这些少见并发症应警惕,及时发现, 采取措施,减少死亡率
.
带管出院指导
长期保留外引流管的自我护理: 避免提取重物或过度活动,以免牵拉引
流管而致脱出。 尽量穿宽松柔软的衣服,以防引流管受
压。 忌盆浴,沐浴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引流管
以防增加感染机会。
.
带管出院指导(续)
隔日用抗生素盐水冲洗一次,严格无菌 操作,以防逆行感染
.
.
效果
• 据Nayakama报道,恶性肝外胆管梗阻行根治术 或姑息手术,术前行PTCD使血清总胆红素低于 86µmol/L,可使手术死亡率由28%降至8%。由 于PTCD简单实用,创伤性相对小,成功率高, 疗效显著、迅速,可重复操作,可做长期胆汁 引流,使之成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治疗手 段,甚至部分取代了外科手术治疗,成为恶性 梗阻性黄疸姑息性疗法的最佳选择
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附32例分析)

梗 阻性 黄疸 可 由 多种 原 因 引起 , 般 可 分 成 恶性 病 变 和 良性 病 变 。 ~ 目前采用 的 治疗方 法 主要有 外科 、 入治 疗及 经 内镜 治疗 。据 文献 报 道 , 介 临 床估计 有 2 的患者 采用 了介 入治 疗 ( 皮经 肝 穿刺 胆 汁 引 流术 )1。 o 经 [】 这 样看来 不 论是什 么 原因 引起 的梗 阻性 黄 疸 的患 者 , 入 治 疗 是 一 种 已 介 被 临床广 泛 应用 的姑 息性 治疗 手段 , 在 临 床工 作 中取 得 了令 人 鼓 舞 的 并 结果 。 我 院介 入 科 总 结 2 0 — 2 0 0 0 0 8年 诊 治 的 3 2例 梗 阻性 黄疸 患 者 资 料 , 梗阻 性黄 疸介入 治疗 的一 些 问题进 行复 习和分 析 。 对
医 学 信 息
2 - 1 月 第2 卷 第1期 mo  ̄ 2 3 2
临床报道
梗 阻性 黄疸 的介 入 治 疗 ( 3 附 2例分 析 )
滕 松 刚 田 野。 杨 雨 春 李 树 斌 范 宏 宇 张 淼 戚 业 香 。
【 键 词 】 阻 性 黄 痘 ; 入 治 疗 关 梗 介
【 中图分 类号] 5 . R6 7 4
【 献标 识码】 文 B
【 文章 编号 】 D 6 9 9 2 1 2 1 7 1 1 o —1 5 ( 0 0 1 —0 7 —0 J 患 者要 特别 谨慎 , 类患 者 因免 疫 力较 差 , 这 机体 代 偿 能力 较 弱 等 因素 , 介 入 治疗 后住 院病 死 率 高达 2 。所 以梗 阻 性 黄 染这 一 l 较 为常 见 病 4 临床 症, 为其做 出正确 的诊断并 提供 行之 有效 的治 疗方 法 就显 得 格外 重 要 , 介 入 治疗 这一 微创 技术 能够直 接 、 有效 地解 决这 一难 题 , 该 得 到临 床 的深 应 刻 认识 和广 泛应 用 。 3 2 介入 治疗梗 阻性 黄疸 引流 方式 的选择 在 治疗 中具有 重 要 意义 , . 也 可 以说是 决定 患者 预 后 的 重 要 因素 。首 次 治疗 宜 选 择 单 支 胆 汁 外 引 流 , 内胆 管 多支梗 阻 , 肝 可采 用 2 引 流作 为术前 减 黄或 是 良性 病变 所 致 支 黄染, 常规 选用 单纯 经皮 经肝 穿 刺胆 汁外 引 流术 。如 预 计较 长 期 的 胆 汁 外 流或 高位 胆管梗 阻常 采用 胆 汁 内外 引 流 术 , 般 肝外 胆 管梗 阻和 肝 门 一 区胆 管梗 阻均 可行 支架置 人 。对恶 性梗 阻预 计生存 期 在 3个 月 以上 的患 者有 条件 时 可考虑 放置 金属 支 架 内 引流 代替 引 流 管 引流 ; 预计 生 存 期少 于 3 月者, 个 根据 患者 要求尽 量满 足但 应更 考虑 其 性价 比 , 院共 放 置支 我 架・ , 8枚。 7例患者 生存 期均 大于 6个月 。 3 3 梗阻性 黄疸 介入 治 疗 常见 并 发症 的 处 理 。引 流管 引 流 出 m性 . 胆 汁或是 全血是 行介 入治 疗 后患 者 常 见 的一 种 现象 , 量血 性 胆 汁 可 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动停 止 , 如大 量血 液流 出则提 示有 活动 性 出血 , 提高 警惕 除 了给 予相 应 应的 止血 药外 , 在透 视下观 察 引流管 的侧 孔是 否完 全 在胆 管 内 , 应 如果 部 分侧 孔暴 露在穿 刺 道中应 立 即纠正 , 果确 认侧 孔在 胆 管 内 , 如 可试 行关 闭 引流管 2 小 时 , 4 出血 量如果 较大 造成 血压 下降 应 给予 补充 血 容量 和 输入 红细胞 , 必要 时行肝 动 脉造影 以确 认动 脉出血 , 严密 观察 患 者血 压 和血 红 蛋 白下 降 情况 , 本组 共 3 2例 患者 中就 有 1 例 出现 引流 管 置 人后 引 出血 6 性胆汁 , 占患 者总数 的 5 , O 一般 2 —3天 自行 停 止 。有 2 经 引 流管 注 例 入止血 药 ( 止血 1 u , 管 2 h , 立 k )闭 4 后 出血 才停 止 , 无一 例 出现 出血不 止须 行 肝动 脉造 影 。另外 急性胰 腺炎 也是 P c 内外引流 的另 一项 常 见并 发 T D 症 , 是一 般为 水肿 型胰 腺炎 , 现为 一 过性 血 清 淀 粉酶 增 高 , 症 状 血 但 表 无 清 淀粉 酶增 高发生 率 z ~4 , o O 可伴 有 腹痛或 背痛 、 恶心 、 吐等症 状 , 呕 给 予禁 食 、 止痛 剂 、 抗生 素 、 曲肽等 治 疗 患 者 一般 在 2 5天 内恢 复 , 奥 — 无 须其 他治疗 , 必要 时 可行 胃肠 减 压 处 理 , 流术 后 胰 腺 炎 发 生 原 因 不 引 明, 多数学 者认 为多 与引 流 管刺 激壶 腹 有 关 。部 分病 例 需 将 内外 引流 改 为单 纯外 引 流 , 避免壶 腹持 续刺 激 , 临床 症状很 快 得 到缓 解 。本组 病 例 中 有 2 单 纯 内外 引 流的患 者 。 例 出现 上述 临床 症状 后 , 整 引流 管 为单 纯外 调 引流 后 , 床症状 很快 缓解 。 临 综上 所述 , 入治 疗这 一微 创 技术 能 够 有效 解 决 大 多数 梗 阻 性 黄疸 介 患 者 的 痛 苦 , 其 适 应 证 广 , 发 症 少 被 临 床 广 泛 应 用 。 随 着 介 人 技 术 的 以 并 不断发 展 , 入治疗 在梗 阻 性黄痘 患者 的治 疗过 程 中会不 断 成 熟 , 介 相关 的 技术 规范 , 发症 的处 理等 一 系列 问 题 也必 将 系统 化 、 并 规范 化 , 好地 为 更 患者 服务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常见问题的处理翟仁友,黄强【摘要】介入治疗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的治疗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我们总结12年来800余例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病例的经验;详细分析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研究介入治疗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详细讨论胆管引流方法和胆管支架植入的时机和适应证;提出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抗生素和止血药物的应用等见解;总结止痛剂的术前术后临床应用;对术后胰腺炎的发生和处理方法以及围手术期病死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希望我们的经验和教训能够对介入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735;R735.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794X(2007)-10-0649-03InterventionalradiologyofmalignantbiliaryobstructioncomplicationandtreatmentZHAIRen-you,HUANGQiang.DepartmentofRadiology,BeijingChaoyangHospita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20,China【Abstract】Intervetionaltherapyasanimportanttherapeuticmethodformalignantbiliaryobstructionhasbeenusedextensively,buttherestillremainsomeproblemsworthyforouremphasisandresearch.Weretrospectivelyreviewedmorethan800patientswithmalignantobstructivejaundiceduring12years.Indications,contraindications,complicationsandcorrespondingtreatmentmethodswerestudied.Furthermore,discussionincludingmethodsofbiliarydrainage,propertimeofstentimplantation,methodsofanesthesia,usageofantibioticsandhaemostatwerealsocarriedout.Useofanalgesics(pain-suppressal)pre-andpostprocedure,developmentofacutepancreatitisanditsmanagement,andperi-operativemortalitywerefurtherinvestigatedindetail.Wehopeourexperiencesandlessonswouldgiveinterventionaldoctorssomehelpintheircareer.(JInterventRadiol,2007,16:649-651)【Keywords】Biliaryobstruction;Interventionalradiology;Complication梗阻性黄疸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和经内镜治疗。
据临床估计约有20%的黄疸病例选择采用手术治疗,约20%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选用经内镜治疗,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约占60%,是最常采用的姑息治疗方法。
我院介入放射科从1994年1月至今共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800余例,先后分组分段进行了总结研究,共发表相关论文16篇。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临床上所见的各种临床问题和采取的应变措施进行总结,供同行们参考。
1介入治疗适应证的选择一般认为,Karnofsky评分≥50分者(需要很多的帮助,并时常需要医护治疗),可以耐受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术。
对评分在20~40分的病例,术后预计病死率高达50%以上,应和家属充分讨论,权衡利弊,达成共识后,方可实施。
黄疸水平是决定减黄的重要指标,血清总胆红素≥70μmol/L,已达到施行介入减黄的要求;在≥140μmol/L时必须进行减黄处理,否则肝功能迅速受到影响。
此外,肝内胆管扩张,急性胆管炎也是重要指标之一。
部分病例虽能手术治疗,但由于一般情况较差,承担手术风险较大,可先行介入胆汁引流,纠正一般情况后,再行外科手术治疗。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课题资助项目(2007BAI05B06)作者单位:100020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放射科通讯作者:翟仁友・述评Comment・2引流方式的选择患者年高体弱时介入治疗操作应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伤。
首次治疗宜选择单支胆汁外引流。
肝内胆管多发性梗阻,可采用2支引流。
胆管有炎症时不主张立即进行金属内支架植入,应在外引流数日,炎症消退后进行。
作为术前减黄治疗,常选用单纯经皮肝穿刺胆汁外引流术。
预计较长期的胆汁引流或高位胆管梗阻常采用胆汁内外引流术。
无论是胆汁外引流或内外引流,由于体外有引流管,常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生活不便。
一般肝外胆管梗阻和肝门区胆管梗阻均可行支架植入。
通常对于瘢痕狭窄,手术无法纠正者可以考虑支架治疗;对于恶性梗阻,预计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的患者有条件时应考虑放置金属支架内引流代替引流管引流;预计生存期少于3个月者,根据患者要求可尽量满足,但应更考虑其性价比。
3多支引流时机的选择出现多支肝内胆管梗阻,原则上应进行多支引流。
但应根据患者身体承受能力进行,常可根据最大引流原则,首先选择1、2支穿刺引流,观察引流情况,等病情稳定后再作多支引流。
宜在1周后作第2次置管引流。
4经胆管内组织学活检时机的选择不能手术切除的胆管癌常难获得病理组织学诊断依据。
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内活检是重要的检查手段,多数患者可在初次胆管造影后进行。
高危重症患者,应避免在初次胆汁引流时作此项检查,待患者接受引流、病情缓解后可再行活检,同时可植入金属支架。
5胆管支架的应用原则和存在问题一般认为,支架植入数目越多支架内再狭窄出现得越早,应避免放置3枚以上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出现的时机常在术后半年左右。
多枚支架会使再狭窄出现时间提前。
金属支架在胆管炎症急性期内不宜使用,应先作引流控制感染后再放置支架。
金属支架放置后不能移动或拔出。
出现支架内狭窄后常可在支架内再放置支架。
跨壶腹放置支架需注意胰腺炎的发生,术后禁食,6h后抽血检查血清淀粉酶,如有升高,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跨壶腹放置支架还可导致十二指肠液逆流至胆管内,增加胆道感染机会。
支架内再狭窄胆汁引流不畅时,可出现发热和黄疸,应给予抗生素,必要时行再次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
6术中麻醉方法的选择和镇痛剂的应用常用局部麻醉,多数患者可以接受,对于重症或高龄患者和恐惧手术者可约请麻醉师进行全身麻醉,不需要采用肌肉松弛药物,麻醉比较安全。
术中剧烈的疼痛可导致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变,影响术后恢复。
有条件时可适当放宽全麻的使用范围。
PTBD引起局部疼痛或术中、术后少量胆汁渗漏引起局限性刺激疼痛很难避免。
术前给予吗啡镇痛,必要时加用镇静剂,对术中平稳度过和术后恢复都十分有益。
术后常由于肿瘤生长、支架植入后刺激壶腹等导致持续腹痛,一般采用镇痛剂对症处理。
7引流管不通畅的处理、更换引流管及更换技术和时机引流管放置后,由于胆汁中的碎片、胆泥和上皮坏死组织、感染的脓性物质等杂质,常造成引流管不通畅,引流效果下降,出现黄疸和胆道感染。
更换引流管常在置入后2~4个月内进行。
如果黄疸或发热发生时间较早,可用空针抽吸引流管观察是否通畅,如果不通,可用抗生素盐水冲洗导管(敏感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需要提醒的是术后可能出现菌血症。
更换时常因原引流导管固定丝线不易打开,造成撤出困难,所以应在插入导丝前剪断导管再行更换导管的操作。
但仍需观察引流管是否在皮下或腹腔内盘绕,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应先将引流管顺直,避免导丝、导管从穿刺道脱落。
8支架内再狭窄胆管支架植入后由于肿瘤生长,黏膜炎性水肿,胆汁内残留杂物,坏死组织和胆管内膜增生等,可导致支架内闭塞。
在合并胆道炎症时不宜立即放置胆管支架,应先作胆汁引流,感染控制后再植入支架,否则可能在短期内出现支架再狭窄。
为防止肿瘤生长或胆管内皮增生造成支架内狭窄,支架植入后在黄疸消退至血清总胆红素≤70μmol/L时,尽可能采用针对肿瘤的治疗,如局部调强适形放疗、近距离照射或介入灌注化疗等,抑制肿瘤生长和内皮增生,延长支架通畅时间。
一旦出现支架再狭窄,可行第2次引流治疗。
9胆汁引流出血的处理胆汁引流液可出现血性胆汁或全血,少量血性胆汁可经过观察自动停止。
大量血液流出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原因可能是肿瘤组织出血或穿刺道出血。
除了给予药物止血外,应在透视下观察引流管的侧孔是否完全在胆管内,如果部分侧孔暴露在穿刺道中应立即纠正。
如果确认侧孔在胆管内,可试行关闭引流管24h。
出血量较大时如造成血压下降应给予补充血容量和输入红细胞,必要时行肝动脉造影,以确认动脉出血。
应严密观察患者血压和血红蛋白下降情况。
10合并胰腺炎的处理急性胰腺炎是PTBD内外引流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但是多为较轻的水肿型胰腺炎,表现为血清淀粉酶一过性增高。
无症状的血清淀粉酶增高发生率高达20%~40%。
可伴有腹痛或背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应给予禁食、止痛剂、抗生素、奥曲肽等治疗。
患者常在2~5d内恢复;个别病程较长者,应行腹部CT检查了解胰腺有无渗出水肿情况,必要时应放置胃肠减压。
引流术后胰腺炎发生原因不明,多与引流管刺激壶腹有关。
部分病例需将内外引流改为单纯外引流,避免壶腹持续受刺激。
11胆汁培养和抗生素的使用由于梗阻性黄疸合并感染机会较多,介入减黄术中或术后采集胆汁送细菌学培养和药敏试验很有必要。
部分高热不退或白细胞计数较高的患者应及时采血作血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在细菌培养结果未报告前,可预先给予喹诺酮类或第二代头孢类抗菌药抗感染,待结果报告后根据敏感试验选择用药。
12围介入手术期死亡原因分析术前严密观察病情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之一。
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并发症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积极处理出血,包括抗休克、输血、止血治疗等,恰当的应用抗菌药物,及时控制胆管感染,减少围手术期死亡。
13高龄黄疸患者的介入治疗风险出现梗阻性黄疸后需要进行介入减黄,一般没有年龄的限制。
但对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要特别谨慎。
这类患者免疫力较差,因机体代偿能力较弱等因素,介入治疗后住院病死率高达24%。
对于老年患者的介入治疗操作应尽可能坚持简化的基本原则;加强支持治疗的力度等是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