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及护理

合集下载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1. 引言1.1 胆道梗阻性黄疸概述胆道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通常由于胆道内结石、胆道狭窄或胆道肿瘤等因素引起。

胆道梗阻导致胆汁不能正常排泄,进而造成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使患者皮肤、巩膜、尿液等变黄。

其他症状还包括皮肤瘙痒、腹部不适、恶心、体重减轻等。

对于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来说,及时进行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是至关重要的。

术前的充分准备和了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护理措施、并发症及处理方法、以及患者教育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将详细介绍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术后的护理措施和患者教育内容。

1.2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介绍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用于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性手术方法。

在内镜下进行此类手术可以避免传统开放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的原理是通过内窥镜引导下,在胆道梗阻部位放置支架,从而解除胆道梗阻,恢复胆汁的通畅排泄,进而缓解黄疸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种手术方法因其微创性、可靠性和疗效显著而受到广泛应用,成为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方法之一。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需要具备一定的内镜技术和操作经验,医护人员在操作时需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在术前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能够为患者带来明显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技术。

1.3 术前准备术前准备是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在进行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前,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术前检查: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胆囊超声、CT或MRI等,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确定手术方案。

2. 术前禁食:患者需严格按照医嘱规定进行术前禁食,一般要求至少禁食8小时以上,以避免手术中出现误吸或其他并发症。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a h re he l n t fh s iaia in. nd s o n t e gh o o p tlz to t Ke y wor Bi a y o sr to ;n e e to ds l r b tuci n I t r n in;Dr i a e t be i v a n g u ;Nu sn rig
环节。
关 键 词 梗 阻性 黄 疸 ; 入 治疗 ; 流管 ; 介 引 护理
中图 分 类 号 R 7 ; 7 5 5 5R 3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0 — 6 9 2 1 )— 7 6 0 0 0 2 6 (0 16 0 2 — 3
NURS NG I oF DRAI NAGE TUBE’ S AFTER NTERVENTI I ONAL
t n s t o c s s h d c i s a d f v r 6 c s s we e d s h r e i u e a d t e r ma n n a e r i— i t , w a e a h l n e e ,2 a e r ic a g d w t a t b , n h e i i g c s s we e d s e l h
c ag d atrse t g a d e tb t n h re f tni n xu ai .Co cu in h ri a e tb ’n rig atrp rua e u r n h p t e n o n lso :T e d an g u e u sn f ec tn o sta s e ai e c
rg td a d ma a e ,n h ou n c aa trsiso ed an g u d w r e od d iae n n g da d te v lme a d h rceit ft ria ef i ee rc r e .Re ut : 6 p — c h l s l Of4 a s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

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术护理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性手术,该手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黄疸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手术后患者需要得到细心的护理。

本文将从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三个阶段为您介绍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的护理要点。

一、手术前的护理1、术前准备:术前应加强对患者的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过敏史等,保证患者出入科室时的安全。

患者应禁食禁饮8小时以上,以保证手术过程中不出现误吸风险。

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化验和检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心理护理: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往往会有一定的紧张和焦虑心理,医护人员应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安慰,帮助患者放松心情,缓解紧张情绪。

1、手术协助:在手术进行期间,护士需要协助医生完成一系列的操作,包括递送工具、保持术野清洁整洁、协助医生抽取标本等。

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2、神经阻滞:手术可能需要对患者进行神经阻滞,这就需要护士的配合协助医生进行操作,并且在手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野情况,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1、术后观察: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被送到恢复室进行观察。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情况,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

2、疼痛管理:术后患者可能会有一定的疼痛感,护士需要及时进行疼痛评估,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必要的止痛药物,确保患者的舒适度。

3、药物护理:术后患者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护士需要对药物的使用剂量、频率等进行严格把控,确保患者能够按时按量使用药物。

4、并发症预防:术后患者需要防止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观察,并且做好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5、营养支持:术后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情况,护士需要做好患者的营养评估,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营养支持,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

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护理_0

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护理_0

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护理标签: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护理经皮经肝胆道外引流术(简称PTCD)在临床开展已近30年,我科与介入放射科配合开展PTCD已近10年,主要用于梗阻性黄疸的姑息性治疗。

由于该技术能有效解除梗阻性黄疸的梗阻症状,为手术赢得宝贵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寿命,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1],因此PTCD的临床应用越来越普及。

2000年8月~2013年4月我科为8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PTCD,临床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86例,男39例,女47例,年龄36~87岁,平均62岁。

其中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8例,肝门肝细胞癌侵及膽道6例,肝门胆管癌31例,其他肿瘤肝脏转移伴梗阻性黄疸4例,胆囊癌伴梗阻性黄疸2例,胆管结石伴梗阻性黄疸25例。

有26例恶性肿瘤患者经过外科手术治疗,有病理诊断为依据。

临床均表现为腹痛、腹胀、高热、黄疸进行性加重、皮肤瘙痒、食欲减退、消瘦、恶心、呕吐、等。

1.2 手术方法术前先行CT检查或MRCP检查,以了解胆道梗阻的部位及胆管扩张情况。

常规消毒、铺巾后,应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X线透视下确定进针点,嘱患者屏气后迅速进针进入肝脏,一定要避免穿刺针划破肝包膜表面,进针到达预定深处后,嘱患者平静呼吸,退出针芯,用5ml注射器抽稀释的造影剂,边注入边后撤穿刺针,直至胆管显影,成功后继续加注10-20ml造影剂,至主要胆管显影。

确认穿刺位置合适后送入细导丝至胆道远端,经逐级扩张穿刺通道后,顺导丝置入引流管,撤除导丝后注意观察引流液体的颜色、性状,同时抽取一针管胆汁作细菌培养。

置管成功后仔细固定好引流管,严防脱出、折叠。

2 术前护理2.1 心理护理由于本组患者长期受疾病折磨,高热、疼痛、皮肤瘙痒常致患者彻夜难眠,患者基本上处于烦躁、易怒等负性情绪状态。

护士应着重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对持续外引流的不接受。

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64例的护理

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64例的护理

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64例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梗阻性黄疸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和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我院对64例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情况。

结果:64例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后,63例患者黄疸明显减退,肝功能明显好转,腹胀得以缓解,仅1例患者黄疸减退较慢,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在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过程中,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加强引流管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提高梗阻性黄疸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黄疸梗阻性介入治疗护理黄疸是一种胆管疾病最常见的症状。

梗阻性黄疸多是由恶性肿瘤引起,常出现腹水、血清胆红素升高、严重腹腔感染等症状,进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胃黏膜损害、肝肾功能损害、免疫功能低下等全身严重并发症。

对于梗阻性黄疸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肿瘤切除加胆肠吻合术;若肿瘤无法切除,介入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胆管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 具有操作简捷、退黄明显、微创、有效、安全的优点, 可有效缓解胆管梗阻情况,并使各种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但是介入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支架和引流管阻塞、胆道或全身感染、胆道出血、胆汁外溢、膈下积液等并发症。

因此术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包括心理护理、术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加强对引流管和并发症的护理,是非常必要的[2]。

现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进行介入治疗的6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4 例患者,男38 例,女26 例,年龄42~80岁,平均55.8岁。

综合临床症状、生化检查结果并结合B超、CT、胆道造影检查确诊,其中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4例、胆管结石并感染14例,胆管癌18例,肝癌21例,胰头癌5 例,转移癌2 例。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胆道出血护理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胆道出血护理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胆道出血护理摘要:目的:观察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胆道出血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胆道出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监护与住院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监护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采取预见性护理手段,缩短了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上有一定推广意义。

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接入治疗;弹道出血护理我国近年来发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人数在不断增多,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术的应用可高效治疗由不同因素造成的梗阻性黄疸及其症状[1]。

但介入治疗无法避免会对肝内血管造成伤害,与胆道形成瘘道、血性胆汁或球囊扩张等引起胆道出血症状,当产生较大的出血量时可能会带来生命危险。

故有效处理术后胆道出血十分关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7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5例。

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6.3±5.4)岁;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6-64岁,平均年龄(55.8±5.1)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一般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胆道出血护理。

具体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使用引流管容易产生血性胆汁或血液,加上医生向患者说明并发了胆道出血,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突发性刺激,此时患者相对稳定的情绪形成较大波动,对自身的疾病感到忧虑。

护理人员对情绪起伏变化较大的患者进行安慰,及时为患者更换引流袋,向患者解释出血的原因,以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恐惧;鼓励家属陪伴患者,耐心为患者及家属分析疾病的进展情况,为其宣传之前治疗成功的典型案例,同时告知患者良好的心情有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并发挥较好的止血作用。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体会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体会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体会作者:张素芳,王志学,王华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0年第06期[摘要] 目的:总结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PTCD+胆道内支架术)术后的护理经验,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对我院3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本组术后5例出现血性胆汁引流液,4例血淀粉酶升高,3例发生胆系感染,1例支架管脱落,经积极正确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临床治愈出院。

结论:做好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并发症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

[关键词]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2(c)-096-02Intervention nursing experience for patients with m 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ZHANG Sufang1, WANG Zhixue2,WANG Hua1(1.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China;2.Medical College of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Summarize the postoperative nursing experience of m 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 in patients with interventional therapy (PTCD + biliary stenting), in order to reduc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quality of care. Methods: 34 patients with m alignantobstructive jaundice afte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car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Results: In this group bloody fluid biliary drainage occurred in five cases, serum amylase occurred in 4 cases and biliary tract infectionoccurred in 3 cases,stenting off occurred in 1 cases. After active treatment and careful nursing,the patients were cured. Conclusion: Observation and care is very important for complications afte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m alignant obstructive jaundice.[Key words] M 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Intervention; Nursing恶性梗阻性黄疸(m 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是一组由胆管系统管腔内、外或管壁本身的恶性病变引起的机械性阻塞,而介入治疗的微创性、可重复性、易于操作、安全准确以及不受梗阻部位限制等优点,使其成为解除梗阻的首选疗法[1-2]。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及护理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及护理
.
术前护理
• 术前向病人说明手术的目的、意义及术中 注意事项,争取病人密切配合
• 皮肤护理:勿搔抓 • 术前常规做造影剂过敏试验。 • 术前禁食4小时 • 术前半小时肌注安定10mg • 术前用物准备:造影剂、2%利多卡因、肝
素、生理盐水
.
PTCD的器械准备
• 穿刺针:COOK18G针,套管针 • 导丝 • 扩张球囊导管 • 胆道引流管
.
.
.
.
PTCD的术后常规护理
术后需卧床24小时,每2小时观察血压和脉搏1 次,观察1日
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腹痛及上腹部有无进行 性增大的肿块及腹膜刺激征
注意观察体温,术后3天每日测体温4次,遵医 嘱应用广谱抗生素、止血药和维生素K,注意 补充电解质3-5日,必要时给予输血
观察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及患者精神状态改善 情况
对这些少见并发症应警惕,及时发现, 采取措施,减少死亡率
.
带管出院指导
长期保留外引流管的自我护理: 避免提取重物或过度活动,以免牵拉引
流管而致脱出。 尽量穿宽松柔软的衣服,以防引流管受
压。 忌盆浴,沐浴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引流管
以防增加感染机会。
.
带管出院指导(续)
隔日用抗生素盐水冲洗一次,严格无菌 操作,以防逆行感染
.
.
效果
• 据Nayakama报道,恶性肝外胆管梗阻行根治术 或姑息手术,术前行PTCD使血清总胆红素低于 86µmol/L,可使手术死亡率由28%降至8%。由 于PTCD简单实用,创伤性相对小,成功率高, 疗效显著、迅速,可重复操作,可做长期胆汁 引流,使之成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治疗手 段,甚至部分取代了外科手术治疗,成为恶性 梗阻性黄疸姑息性疗法的最佳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带管出院指导(续) 带管出院指导(
隔日用抗生素盐水冲洗一次,严格无菌 操作,以防逆行感染 在引流管上标出记号,以便观察是否脱 出;每日在同一时间更换引流袋,并记 录引流液颜色、量和性状,若发现引流 管异常,突然无液体流出或引流出血性 液体及出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诊
带管出院指导(续) 带管出院指导(
方法
穿刺成功后,注入少量造影剂确认针管 在胆管内,即从针管插入微弯曲的活动 芯导丝,使导丝穿过狭窄段进入十二指 肠,再由导丝引入8号导管通过狭窄段, 用同轴技术倒入12号导管,用力扩张狭 窄段,拔除12号导管。将12号内涵管套 在8号导管外,再用12号导管顶推内涵管 ,使内涵管达到预定部位。拔出12号导
概述
任何原因使胆管阻塞就会产生梗阻性黄 疸 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均可引起 良性病变常见于胆管结石、胆管狭窄 恶性病因常见于胆管癌、胰腺癌、壶腹 癌、肝门区转移肿瘤或淋巴结等各种恶 性肿瘤
梗阻性黄疸的良性病因
胆管结石或胆囊结石阻塞了胆管,造成 胆汁无法排入十二指肠 慢性胰腺炎病人形成胰头部假性囊肿, 从外而内压迫胆管 胆管因发炎或手术后造成之狭窄 其他:如罕见的胆道出血,血块堵塞了 胆管,造成黄疸;胆道的寄生虫等
PTCD的术前准备 PTCD的术前准备:
术前进行血常规、血生化与凝血酶原时间检查。 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增强CT扫描、 MRI,以了解胆道梗阻的程度和部位,梗阻的 原因以及相关脏器的解剖。尤其增强CT扫描, 对操作中穿刺途径和穿刺点的选择以及穿刺方 向的把握帮助较大。 对明确或疑有胆道感染者使用经胆道排泄的抗 生素。
效果
据Nayakama报道,恶性肝外胆管梗阻行根治术 或姑息手术,术前行PTCD使血清总胆红素低于 86mol/L,可使手术死亡率由28%降至8%。由 于PTCD简单实用,创伤性相对小,成功率高, 疗效显著、迅速,可重复操作,可做长期胆汁 引流,使之成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治疗手 段,甚至部分取代了外科手术治疗,成为恶性 梗阻性黄疸姑息性疗法的最佳选择
操作
操作方法与外引流大致相同,不同的是 引流管要进入十二指肠。 单纯外引流导 管长度25cm,内外同时引流导管长度 40cm
内引流术
又称为内涵管引流,主要用于肝外胆管癌 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引起的胆管梗阻。大 部分为姑息性治疗,少数病例为肿瘤根治 术作准备 用细针作PTC 后,根据病变的范围,选择 合适长度和管径的人工内涵管,由对人体 无害的材料如聚四氟乙烯制成,带有侧孔
PTCD的术后常规护理 PTCD的术后常规护理
术后需卧床24小时,每2小时观察血压和脉搏1 次,观察1日 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腹痛及上腹部有无进行 性增大的肿块及腹膜刺激征 注意观察体温,术后3天每日测体温4次,遵医 嘱应用广谱抗生素、止血药和维生素K,注意 补充电解质3-5日,必要时给予输血 观察皮肤、巩膜黄染情况及患者精神状态改善 情况
梗阻性黄疸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较高, 可达40%以上 PTCD术后胆道感染原因很多,十二指肠液 返流及引流不畅胆汁淤积是造成胆道感染 的重要原因。临床表现为寒颤,发热,体 温38-41℃,呈驰张热。在全身使用抗生 素基础上加抗生素液胆道冲洗以保持引流 管通畅,3-7天感染可得到有效控制,个 别最终拔管
若置入内涵管时不行外引流,粘稠的胆汁 可能堵塞内涵管 若导管、导丝或内涵管不能通过狭窄段, 则可分期进行,即先做外引流,隔3-6日 再做内引流。因此时病变部位的水肿可能 部分消退,较易插入取得成功
经皮穿刺胆道放置内支架引流术:
金属内支架置入技术和经皮肝穿内外引流术相 仿,在导丝通过狭窄段后,扩张进针道,再沿 导丝导入球囊导管扩张狭窄段,对狭窄段做好 标记后换出球囊导管,沿导丝置入支架释放系 统,在标记的指示下将支架准确置于狭窄段, 然后再置换入引流导管,保留24-48小时造影 证实支架通畅后即可拔去引流管。置入胆道支 架,可以去除携带的引流袋,减少心理负担和 生活不便,提高生活质量
梗阻性黄疸的恶性病因
胆管本身或胆囊的恶性肿瘤(胆管癌) 胰头癌 华特壶腹癌—即十二指肠乳头癌 肝门区肝癌压迫胆管造成的梗阻性黄疸 癌症病患胆管旁之肿大的淋巴结压迫胆 管造成胆管堵塞
胆囊、肝内、外胆管解剖图
胆囊 肝外胆管 解剖图
胆道是将胆汁输送至十二指肠的管道。 胆汁排泄途径: 肝细胞→肝内胆管→肝左右管→肝总管 →胆囊→胆总管→十二指肠大乳头→十 二指肠腔
谢谢!
术前护理
术前向病人说明手术的目的、意义及术中 注意事项,争取病人密切配合 皮肤护理:勿搔抓 术前常规做造影剂过敏试验。 术前禁食4小时 术前半小时肌注安定10mg 术前用物准备:造影剂、2%利多卡因、肝 素、生理盐水
PTCD的器械准备 PTCD的器械准备
穿刺针:COOK18G针,套管针 导丝 扩张球囊导管 胆道引流管
胆心反射
是在PTCD手术时牵拉或刺激胆管壁所 引起的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心跳 骤停等现象 表现为心率减慢为60次/分以下,血压 在正常范围低限,医生技术有关,给 予退出导丝,暂停手术操作,吸氧可 后缓解
胆漏、 胆漏、胆汁性腹膜炎
置管失败,引流管近期脱出,穿刺针直 接刺入肝外胆管,胆囊显著扩张误穿入 胆囊所致 表现为全腹疼痛,板状腹,腹肌紧张明 显。检查可发现患者出现腹水,使腹壁 与肝脏出现间隙肝表面穿刺点胆汁漏人 腹腔有关。给予大剂量抗生素治疗,症 状未缓解拔管
外引流术
一般在右腋中线第八肋间进针,B超引导 下穿刺肝内胆管。引入导丝,置入引流导 管。见胆汁从引流导管流出。用导管的内 固定装置将导管头固定在胆管内,并用蝶 形胶布将导管固定在皮肤上,连接导管与 引流袋,外引流即告成功
外引流示意图
内外引流术
单纯外引流虽然能达到减压的目的,但 大量胆汁不能流入十二指肠而丧失,留 在体外的部分也易造成感染或脱出 内外症
终末期患者 有明显出血倾向者 呼吸困难,不能很好屏气配合检查者 腹水贮留使肝脏与腹壁分离者 穿刺路径有占位性病变者或穿刺部位感染者 碘、麻醉药过敏者 以上除明显出血倾向经治疗不能纠正外均非绝 对禁忌症
方法
PTCD目前主要包括外引流、内引流和内、外引 流三种方法 外引流是指通过引流管将胆汁引出体外 内外引流则是在外引流的基础上将引流管通过 胆管狭窄处送入十二指肠,胆汁既可以流入十 二指肠,也可以引流至体外 也可植入支架于狭窄部位进行内引流,避免胆 汁等营养物质丢失,有利于改善消化功能
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可分为病因治疗和对症 治疗两部分 病因治疗即针对肿瘤进行治疗,对症治疗主要 指采取各种方法解除黄疸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
由恶性肿瘤引起的胆道梗阻,最有效的治疗手 段是外科肿瘤切除加胆肠吻合术,但部分梗阻 性黄疸患者,往往全身情况较差,肝功能明显 异常,不能手术治疗。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 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percutaneous drainage,PTCD)是解 cholangiography and drainage,PTCD 除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姑息性介入治疗方法, 包括外引流、内外引流和内涵管引流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及护理
概述
梗阻性黄疸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 排泄障碍,从而引起胆汁在肝内淤积的 一种病变 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和巩膜黄染,血胆 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直接胆红素
概述
多伴有全身其他症状,如皮肤瘙痒、大 便呈白陶土色、尿黄等。 合并感染者可出现寒颤、发热、腹痛甚 至休克症状 同时由于胆汁不能进入十二指肠执行消 化功能,患者食欲减退、进行性消瘦、 衰竭,生活质量十分低下。
引流管的护理
①妥善固定 ②保持引流通畅 ③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状 ④预防感染 ⑤术后5-7日,每日用50-100ml等渗盐水加 庆大16万单位冲洗1-2次。胆汁慢慢从墨 绿色变清黄后,可以隔日冲洗1次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胆道感染 出血 胆心反射 胆漏、 胆漏、胆汁性腹膜炎 其他
胆道感染
1974年Molnar和Stocknm首先报道采用经皮穿 肝胆管引流术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以来,已成 为对该病姑息治疗的一种常用方法 1981年我国施维锦和范梅影首先报道PTCD 以后国内外学者作了大量研究,介入技术和介 入器械不断改进和提高,使PTCD成为目前最常 用的梗阻性黄疸治疗手段之一
出血
是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失血 性休克或者死亡 刺破肋间动脉、肝内或肝外血管均可引 起出血,梗阻性黄疸患者常常伴有维生 素K吸收障碍,肝内合成凝血酶减少,造 成凝血功能下降,可加重出血 血液可存于腹腔内、腹膜后、肝内、肝 包膜下等部位,也可从穿刺点、针管或 引流管流出
出血
有肝硬化者出血机会增多 危及生命的肝内或肝门处血管损伤罕见, 仅个别报道因胆道出血或腹腔大出血而死 亡。可给予予止血药如立止血肌肉注射, 或将引流管侧孔移至胆管内,出血可停止
PTCD的作用 PTCD的作用
解除胆道梗阻,使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全 身情况改善,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 质量。 可能使不能切除的肝门区肿瘤获得二期手术机 会。 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将有助于减少治疗后并 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
PTCD有关概念 PTCD有关概念
介入治疗:是指在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如X线透 医学影像技术 视、CT、超声波、磁共振)引导下,利 用穿刺针、导丝、导管 穿刺针、 穿刺针 导丝、导管等精密器械进行 治疗和获取病理材料的过程 其核心 核心是以微小的创伤获得与外科手术 核心 相似或更好的治疗效果
其他
有发生肝脓肿、胆汁瘤、气胸,胆汁性 胸腔积液及急性胰腺炎致死的报道 对这些少见并发症应警惕,及时发现, 采取措施,减少死亡率
带管出院指导
长期保留外引流管的自我护理: 避免提取重物或过度活动,以免牵拉引 流管而致脱出。 尽量穿宽松柔软的衣服,以防引流管受 压。 忌盆浴,沐浴时用塑料薄膜覆盖引流管 以防增加感染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