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胆道金属内支架介入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胆道金属内支架介入治疗【摘要】目的评价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效果及价值。
方法对80例恶性胆管梗阻患者选择适当的胆管穿刺,成功后利用导丝引导置入胆管支架。
术前术后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
结果术后造影所有病例胆道均开通, 术后2周TBIL由36~410 mol/L降至16.2~53.8 mol/L,较术前有明显下降,AKP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结论经皮肝穿刺置入内支架是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创伤小,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关键词】亚性梗阻性黄疸;金属内支架恶性胆道梗阻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无法切除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是一种较好的姑息性介入治疗方法,它创伤小,对患者损伤小,避免了由于引流导管引起的各种不便与并发症。
我们自2002年起开展此项目,到现在共完成80例经皮肝穿国产胆道支架置入术,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39~89岁,平均年龄59.1岁。
术前至少2种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得出诊断,明确胆管扩张范围及梗阻部位,并对梗阻原因做出临床诊断。
18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
所有患者均有皮肤巩膜重度黄染,60例有全身瘙痒。
血清总胆红素(TBIL)为36~410 mol/L,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碱性磷酸酶(AKP)明显升高,达180~2200 IU/L。
胆道梗阻部位于胆总管65例,肝门部15例,其中肝总管阻塞4例,累及左或右肝管11例。
梗阻的原因包括胆管癌40例,胆囊癌9例,胰腺癌19例,转移性肿瘤12例。
1.2 操作方法①采用DSA监视,先行PTC了解胆管扩张程度、梗阻部位及范围;②选择适当的胆管穿刺,成功后将导丝通过狭窄段,并使之进入十二指肠;③沿导丝送入球囊导管,对狭窄段进行充分扩张,依据病变对球囊的压迫进行精确定位;④置入胆管支架。
支架主要为国产镍钛合金网状支架,直径8~10 mm,支架释放套管6~8.5 F。
介入疗法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

数 为 卵 巢 轻 度增 大 、饱 满 多呈 圆球 形 或椭 圆体 ,失 去正
致 ,不 但 要 观察 子 宫 内膜 的厚 度 ,还 需要 注 意 其 形 态 以 及 内部 回声 等 。超 声 根 据 子 宫 内膜 厚 度 、 回声 、卵 巢 卵 泡 囊 肿 或 黄 体囊 肿 、子 宫均 匀 性 增 大 、 两侧 卵 巢 或 一侧 卵巢 饱 满 或 稍大 结 合 临 床表 现 一 般 可 诊 断功 能 失 调 性 子 宫 出血 ,最 后诊 断则 需 要 依靠 诊 断 性 刮 宫病 理 检 查 见增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男 3 0 例 ,女 1 2 例 ,年 龄 4 1 8 2 岁。
主 要 临 床 症 状 为 黄 疸 ,皮 肤 和 巩 膜 黄 染 。 尿 黄 、 大 便 颜 色 为 陶 土 色 、 皮 肤 瘙 痒 。 实 验 室 检 查 :4 2 例 患
者 TBI L 为 ( 3 1 5. 1 ±1 9 8. 1 ) I . t mo l・ L一1 , DBI L为
个 月。结 论 :介 入疗 法 治疗 恶性胆 道梗 阻性 黄 疽 效 果 良好 。 【 关键 词 】 介 入疗 法 ; 胆 道梗 阻 ; 黄疸 ; 恶性 肿 瘤
胆 道 梗 阻 主 要 是 由 于 胆 管 系 统 管 壁 本 身 或 者 内管 腔 、外 管腔 的恶 性 病变 或 者 良性病 变 造 成 的 ,常常 合 并 胆 道 感 染 以及 胆 管 近 端扩 张等 症 状 。 一旦 梗 阻的情 况无 法 得 到 有 效 的 治 疗 ,则 会 出 现 肝 肾综 合 征 、肝 功 能 衰 竭 、胆 汁性 肝 硬 化 、脓毒 血 症 等 严 重 并 发症 ,临 床上 最 为 常 见 的 是胆 道 梗 阻所 致胆 汁瘀 积 性 黄疸 症 状 ,内 外科 治疗 效果 往往 不佳 …。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作者:廉东延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第10期[关键词] 恶性;梗阻;介入[中图分类号] R5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a)-022-05恶性梗阻性黄疸(m 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是一组由胆管系统管腔内、外或管壁本身的恶性病变引起的胆管机械性阻塞,包括胆管癌、胆囊癌、原发性肝癌、壶腹癌、胰头癌及转移癌等,常伴有阻塞近端的胆管扩张、胆道感染。
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变深、粪色变浅呈陶土色,全身皮肤瘙痒,伴或不伴肝区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实验室检查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可造成胆管内压力增高、胆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胆红素进入血液,发生脓毒血症、胆汁性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肝肾综合征等,病情凶险,足以致命。
一般来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外科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最重要和根治的方法。
手术的方法主要为切除病变、胆管改道。
但恶性梗阻性黄疸被发现时已多属晚期,能作外科根治术仅占7%,姑息行胆肠吻合术也仅适用于19%的病例, 而且胆肠吻合术后并发症和术后病死率较高[1~3]。
不宜手术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不足3个月[4]。
近年来,由于介入治疗方法和器材的不断进步,使其取代了部分外科手术疗法,或成为外科手术前、后的重要协助手段。
尤其对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胆管梗阻患者,无疑介入治疗的微创性、可重复性、易于操作、安全准确以及不受梗阻部位限制等优点使其成为解除梗阻的首选疗法[5~8]。
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为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着重于胆道系统的再通,并不能对肿瘤本身起直接的治疗作用,但对于减轻梗阻所致的黄胆、提高患者晚期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以及为放、化疗创造条件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9~11]。
早在1921年,Burkhardt及Muller等就对胆管造影术进行报道,但在1952年以前,各种胆管造影技术由于受到设备条件的限制,未被广泛认识和利用。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双介入治疗

【 e r 】 B iy utt o; J n c; Ie etn em n Ky Wod i r dc r a d e n r noata et s l su a m ui tv i lr t
19 9 8年 3月 至 2 0 年 1 我科 血 供 的 动脉 主 干 , 选 择 插 管 灌 注 化 疗 药 物 或 超 栓 塞 , 次间 隔 3 每 ~4周 。灌 注 药 物 : 一 脲 嘧 啶 、 5氟 阿 霉 素或 表 阿霉 素 、 裂 霉 素 、 铂 或 卡铂 , 用 其 中 丝 顺 选 的 2种 或 3种 联 合 应 用 , 6例 加 用 白介 素 一 0 Ⅱ2 0~ 5 0万 单 位 给 予 辅 助 治 疗 。 栓 塞 药 物 选 用 超 化 碘 0
探讨介入灌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

改善生活质量 ,保 持胆道再通有重 要意义 …。但 由于肝 内胆 管发育变异,胆管扩张度差等因素,不能或不愿做Pc T治疗者 。 有文献报 道 ,由于早期诊断 困难 而失去外科根 治性 切除的 机会 ,且放、化疗等治疗效果亦令人失望 。也有学者认为 , 化疗灌注 具有肿瘤组织血 药浓 度高 ,正常组织血 药浓 度低 的 特 点,化 疗药物直接在肿瘤 的供养动脉 内灌注 ,充分利用 了 药物 的首 过效应,它能够有效地 作用于肿瘤 ,全 身反应小 , 尤 其 适 应 于 梗 阻性 黄 疸 患 者 。 采 用 经 皮 经 肝 穿刺 胆 汁 引 流 ,可 解 除病 人 黄 疸 , 但 是 大 量胆汁 的丢失易造 成 电解质紊 乱,携带引流管有 的患 者精 神 上 不 易 接 受 , 也给 患 者 带 来 诸 多不 便 , 感 染 、 引流 管 堵 塞 、 脱落等并发症 。 内支架置入使黄疸 的引流基本接近 正常人体 的生理功能, 对肿 瘤的治疗创造 了机 会 ,但是置入 内支架 是根据肿瘤发 生 的部位、大小 、梗 阻程 度来决定 ,而不 是每例均可置入 。经 皮肝穿胆道 内、外 引流, 内支架置入作 为一种姑息性减轻梗 阻性黄疸 手段,对肿瘤 不起治疗作 用 ,只 能起 到减压 、 退黄 作用 ,起不到对肿 瘤的控制、缩小 ,不 能完全达到治疗 的 目的。能改善肝功 能,提高生存质量 ,为放疗化疗创造条件 有 意 义 ,关 键 是如 何 合理 选 择 治疗 方 法来 进 一 步提 高疗 效 。 恶性梗 阻性黄疸 ,根据肿瘤来源于 不同部位 ,造影显示 时有 部 分 是 少 血 供 ,血 管表 现 有 受 压 、 牵 拉 、狭 窄 , 因 而 我 们 选 择 插 管 时 尽 可 能 插 入 供 血 动 脉 进 行 灌 注 治疗 , 而 且 要 强 调 治 疗 次 数 和 掌 握 化 疗 间 隔 时 间 , 第 一 疗 程 间 隔4 , 以 后 周 可 延 长 至 8 1周 再 行 治 疗 , 对 生 存 期 、提 高生 存 质 量有 利 。 一0 本组 以经股动脉插 管灌注化疗为主 ,依然有 效,而且肝 功能 、总胆 红素明显好转下 降,最长者 已存活 l个 月,这种 8 方法对 晚期恶 性梗阻性黄疸 可有 效抑制 ,缩小肿瘤 生长,临 床症状 明显 改善,有效改善 患者 生存 质量,延长生存 时间, 是除手术外非常有效可 具选 择的临床 应用价值 。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放射学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周金彬许成平江苏省第二中医院210017 【摘要】目的提高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方法根据上腹超声及增强CT确诊的18例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o choledochal drainage PTCD)术。
结果穿刺置管引流手术成功率100%。
术后患者的皮肤巩膜黄染及皮肤搔痒迅速消退;1周内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明显下降;病情好转。
5例患者在PTCD术中即成功植入胆道内支架;6例患者在PTCD1周后经原引流管植入胆道支架;7例患者终身携带胆道外引流管。
结论 PTCD是微创、快速、安全有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方法,其中60%的患者可以通过PTCD植入胆道内支架,提高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非血管性;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
肝总管癌、胆总管癌、胆囊癌、壶腹部胰头癌及肝门部转移癌等肿瘤所致的胆道梗阻,往往导致不可逆性梗阻性黄疸,严重降低晚期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
剖腹胆肠吻合等外科治疗多有手术禁忌,创伤大,风险高,尤其是左右肝管汇合处的胆管癌,外科手术难于进行胆肠吻合引流。
收集1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并接受PTCD及胆道内支架植入术患者,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68.5岁(年龄60-84岁).其中胆管癌6例,壶腹癌6例,胰头癌3例,肝癌2例,胃癌肝门部转移1例。
均有剑突下及右上腹胀痛不适、食欲减退及消瘦症状,总胆红素136.8一547.2umol/L (平均为321.6umol/L),其中8例伴有重度皮肤巩膜黄染及皮肤搔痒。
经皮经右肝管至胆总管穿刺引流14例,经左肝管至胆总管穿刺引流2例,分别经左右肝管穿刺引流2例。
其中5例患者在PTCD术中即成功植入胆道内支架;6例患者在PTCD 1周后经原引流管植入胆道支架。
患者取仰卧位,消毒铺巾,局麻下在于患者平静吸气后憋气时透视确定右腋中线肋隔角以下的肋间隙、肋骨上缘为穿刺点。
一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新方法-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射频消融内支架置入术

一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的新方法-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射频消融内支架置入术何国林;徐小平;周陈杰;程远;潘明新;高毅;蒋泽生【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a new approach to the management of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using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radiofrequerncy and endoprothesis. Methods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radiofrequemcy and endoprothesis were performed in 2 cases of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including 1 of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and 1 of pancreatic head carcinoma. The tumor was ablated with radiofrequency followed by placement of matched metal stents into the biliary duct. Results The surgical procedures were carried out smoothly in the 2 cases. The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after the operation with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serum levels of total bilirubin, and CA-199 level decreased to the normal level in 1 case. Conclusions This new approach is safe for management of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Compared with the more convention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 radiofrequency can reduce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nd arrest the local tumor growth to promote the patency of the stent as well as 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of the patients.%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新方法:经皮肝穿刺胆道射频消融内支架置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经临床筛选2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其中肝门部胆管癌1例,胰头癌1例.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肿瘤射频消融,然后置入相匹配的金属内支架.结果 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其中一例CA-199降至正常,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射频消融内支架置入术率先在国内开展,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新的手术方式.相对于传统的介入治疗方式,射频消融能减少操作时肿瘤的出血,进一步阻止肿瘤的局部增长,从而延长内支架的通畅期和患者的存活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期刊名称】《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1)004【总页数】3页(P721-723)【关键词】恶性梗阻性黄疸;胆道内;射频消融术;支架【作者】何国林;徐小平;周陈杰;程远;潘明新;高毅;蒋泽生【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肝胆二科,广东广州510282;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肝胆二科,广东广州510282;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肝胆二科,广东广州510282;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肝胆二科,广东广州510282;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肝胆二科,广东广州510282;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肝胆二科,广东广州510282;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肝胆二科,广东广州51028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6恶性肿瘤所致的胆道梗阻引起黄疸的患者经常处于晚期,基础状况较差,甚至呈现恶病质表现,外科手术切除率较低,约10.4%[1]。
介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

J M ,0 9V 1 0N . P I 0 ,o. ,o1 2 i
・
论 著 ・
介入 治 疗恶 性梗 阻性 黄疸 的临床 价 值
刘玉娥 , 波, 文恒 , 李志 唐 张婧娴 , 苏华 戴
( 山西省人民医院介入科 , 山西 太原 00 1) 302
穿刺引流成功 , 单纯外引流 1 例 、 引流 3 例 、 人金属支架内引流 3 例 。 4 内外 1 置 4 术后患者一般症状 、 肝功能血清学指标 , 较术前 明显
【 关键词 】 恶性梗阻性黄疸 ; 放射学 , 介人性 ; 胆道引流 【 中图分类号 】 85R 5. 【 R 1;67 文献标识码 】 A 【 4 文章编号 】 096 1(09O—080 10— 8720 )105— 3
d a n g o i e n e n la d e t r a r i a e o i a y d c t n l c me ta e M i g t r c ia t t f t e l so s r i a ec mb n d i t r a n x e n ld a n g r b l r - u ts e tp a e n c o n o p a tc lsa e o h e i n .Af r t e i i t h n— e t r e to a pe ai n , lt e p t n s we e f l we p wi iiu i e e n l i a v l a in Re u t l t e p t n s wh o e v n i n l o r t sa h a i t o l e r l d u t b lr b n l v l a d c i c le a u to . s ls Al h a i t o e m- o o h n e p i e 1 n e we t sn l xe a r i a e 31 u d r n o i e n e a n x e a r i a ea d 3 n e e t i tr a r a e rs d 4 u d r n i g e e t r ld a n g , n e we tc mb n d i t r la d e tr l d a n g ,n 4 u d r n n e n l d Mn g n n n w p u t l c se tp a e n c u r d s c e su r ame t at r t e i t r e to a p r t n . h o l s mea l t n l c me ta q ie u c s f lte t n fe h n e v n i n o e a i sT e c mmo y t ms a e u —i d c s i l o n s mp o nd s r n n ie o e h p tc f n t n i l p t n s we e mo e o v o s i r v me tt a r o e a ie t o e . e e we e n e e e c mp i a i n e ae ft e ai u c i n a l a i t r r b i u mp o e n h n p e p r t h s Th r r o s v r o lc t sr lt d h o e v o t h n e v n i n r c d r .Co l i n I e v n i n r a me ti a e a d ef c i e me n o o s r a i ey t a i g mai n n b o t e i tr e t a p o e u e ol ncuso ntr e t a te t n s a s f n fe t a s fr c n e v t l r tn l g a to - ol v v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发表时间:2011-10-14T16:46:09.7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1期供稿作者:付国文丁堃
[导读]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
付国文丁堃(江西省玉山县人民医院消化科 334700)
【中图分类号】R73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1-0180-02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对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胆道金属内支架置入术(PTIBS)或结合局部动脉化疗术,所有患者均经B超、CT或MRI明确诊断,并确定梗阻部位。
结果 23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外引流管及支架置入术。
术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均明显下降。
术后23例患者黄疸消退满意;16例黄疸消退,置入内支架术后4周在DSA下行局部灌注化疗术。
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外引流加内支架置入术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结合局部动脉灌注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胆管梗阻介入性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常由于胆管癌、胰头癌、原发性肝癌、肝脏转移瘤、肝门淋巴结转移等压迫和侵及胆管所致,外科手术切除率低,预后较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
患者常由于早期诊断困难而失去手术机会,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发展,经皮肝穿刺引流术加内支架置入术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手段,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显著等优点,近年来已被临床医师和患者所认知和接受。
可缓解黄疸,改善由于梗阻性黄疸引起的种种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2]。
现将我们进行的23例资料完整的外引流加内支架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33~84岁,平均64岁;其中胰头癌3例,胆囊癌2例,肝门部胆管癌18例。
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小便赤黄、白陶土样大便、全身瘙痒、乏力纳差、恶心呕吐。
术前均经B超、CT、MRI影像学检查。
所有患者术前均查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和生化检查,心电图。
术前给予安定10mg肌注,术中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穿刺器械包括胆道穿刺套盒,超滑导丝、超硬导丝、5F Cobra或猎人头造影导管:内支架用10例。
1.2 PTCD并内支架置入术操作方法
患者仰卧于DSA检查床上,右季肋区消毒铺巾,局麻下,选用21G穿刺针,腋中线肋膈角下2cm左右的肋骨上缘进针,针尖向第11胸椎下缘方向水平穿刺,至距离胸椎2~3cm时停止进针,拨出针心,在透视下边退针边注射少量造影剂,证实穿刺针位于胆道系统后,多抽出一些胆汁,然后通过穿刺针注入稀释的造影剂,显示胆道系统。
为了保证安全,胆道进入点应距离阻塞上端4cm以上,否则需重新穿刺。
通过穿刺针置入0.018吋导丝,退出穿刺针后,顺细导丝置入穿刺套管针,套管针置入后,送入超滑导丝,变换导丝头端的方向使之通过狭窄段,沿导丝送入Cobra导管或猎人头导管,导管通过狭窄后,更换成超硬导丝,使其头端位于十二指肠内,退出导管,根据情况判断是否需要球囊扩张狭窄段。
撤出球囊,送入支架释放系统,准确定位后在透视监视下小心释放支架。
沿导丝送入外引流管,使引流管侧孔完全位于胆道内,然后固定外引流管。
2 结果
2.1 疗效本组23例外引流及内支架置入术均成功。
术中无胆道出血、胆瘘等并发症发生,而且无手术死亡病例。
2.2 不良反应情况 23例患者经皮经肝外引流术加内支架置入术后,全身皮肤瘙痒症状消失,大部份患者食欲明显改善,其中有2例胰头癌患者食欲无明显改善。
大部份患者术后1~3d有上腹部不适,轻度憋痛,未经处理自行缓解,余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5例患者在支架置入4周后进行了肝动脉或胃十二指肠上动脉灌注化疗。
3 讨论
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汁引流,可解除病人黄疸,但是大量胆汁的丢失易造成电解质紊乱,携带引流管患者精神上不易接受,也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及并发症[3]。
内支架的置入使黄疸的引流基本接近正常人体的生理功能,并为下一步针对肿瘤的治疗创造了机会[4]。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并内支架置入术的操作要点是:1.PTCD前准确定位,再决定皮肤进针点,避免发生气胸、血胸。
2.PTCD后,应选择外周二、三级胆管分支作为穿刺插管进入点,以便使导管有较大的活动余地和释放支架时近端有较多的空间,靶胆管直径应≥3~4mm,靶胆管与主肝管呈钝角延续。
穿刺过细胆管,当进行置入引流管时,引流管将堵塞靶胆管所属小分支造成局限性胆汁淤积而继发胆道感染。
3.在Cobra导管或猎人头导管和导丝配和下调整导管方向,打通梗阻段,将导丝送入十二指肠内。
操作中导丝应始终位于十二指肠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并发症。
4.选择的球囊直径应略小于支架直径。
在释放支架过程中及时调整支架位置,避免支架错位或滑脱。
内支架两端需超过狭窄1cm以上。
5.支架置入术后引流管应保留2~3周,待纤维窦道形成及无任何并发症出现时,关闭引流管2d,复查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如无升高患者无不适出现再拔出外引流管。
6.对低分化类肿瘤,为了预防胆道再狭窄应对肿瘤进行灌注化疗。
经皮经肝胆道外引流加内支架置入术对梗阻性黄疸的解除近期疗效满意,血清胆红素值下降明显,很少发生严重并发症,是姑息性治疗外科不能手术切除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且安全的方法,可以替代外科姑息性胆肠吻合术,但对肿瘤本身并无治疗作用,结合局部动脉灌注化疗,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延长生存期[5]。
参考文献
[1]姜卫剑,姚力,任安,等.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黄疸[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31(11):729-733.
[2]钱晓军,仁友,戴定可,等.老年人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回顾性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34(11):342-345.
[3]李麟荪,贺能树.介入放射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9-164.
[4]杨建勇,陈伟.介入放射学临床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09-119.
[5]翟仁友,戴定可,于平.金属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31(11):734-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