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与人体健康
钙与人体健康

2 长期缺钙造成骨质疏松和增生
钙 摄 入 不 足 直 接 后 果 是 引 起 血 钙 降低 ,血 钙 降 低
引发一系列严重 的病 理反应,例如肌 肉、神经兴 奋增 强 ,出现明显的激 惹、惊 厥等症状 。因此 ,维持 血钙 的稳定性实质就是维持生命。在漫长 的生物进化 过程 中,人类 已经获得 了高超 的抗缺 钙本领 。一个正常人 钙代谢,在 短时期 内缺钙 并不 影响血钙 降低 。当钙摄
危险并不是钠盐过 多。有资料表明,解决高血压的关
键不是钠、镁或其它矿物质 ,而是钙 。美国俄勒 冈卫
生大学高血压 防治规划 主任 麦克卡伦博士 曾对补钙对
度 的表现 ,也是衰老的一个典型特征 ,常见老年人不 仅 甲状腺旁索分泌 过盛, 同时降钙素分泌量 也明显增
加 。前者促进骨质 疏松 ,后者促进骨质增 生,这正是 骨质疏松和增 生并 存的激 素基础 。 降钙素 的增加 是抗
重要保护机制之一 ,这个 自动补偿 血钙 过程是一瞬间
完成 的,速度之快 ,功效之高 。据研 究表明当人体长
期缺钙 ,则血钙 自稳定系统 出现偏移 。即 甲状 旁腺素 长期受缺钙的刺激 ,过量分泌 甲状腺旁 素,致 使 甲状 腺旁素逐渐 进入亢进状态 。进而造成骨钙减少 ,血钙
和软组织 内钙含量 的增高是人体对长年缺钙 的代偿过
则 会 发 生 严 重 骨 质 疏 松 。医 学 研 究 表 明人 衰 老 最 早 是
骨组织 ,骨衰老 的表 现是骨质 脱钙所致 。严重的骨质 脱钙就形成骨质疏松 。 由于骨 质疏松致使骨质密度 降 低 ,骨皮质变薄 ,骨骼 的韧性 和弹性降低,这最 易导 致骨折,而且骨折后 常不宜愈合或影响关节的功能。
人 体 需 钙 量 据 研 究 报 告 ,认 为 青 年 日 需 要量
钙与人体健康

钙与人体健康钙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不可缺少的常量元素。
大家都知道,小儿因正在生长发育,对钙的需要量较大,每天要自饮食中取得1克以上的钙才行;如果缺乏钙,会得佝偻病,俗称软骨病。
另外,正常孕妇的骨骼变化一般不大,但要是孕妇饮食中经常缺乏钙质,或者母体吸收钙质的机能减低,不能满足胎儿的需要,那么母体就会发生骨骼脱钙,用脱落的钙质来满足胎儿的需要。
这样母体骨骼就会变得疏松,发生软化,甚至出现牙齿脱落。
孕妇每天需钙约1.5克,乳母每天需钙约2克。
维生素D能促进钙、磷的吸收,能保持人体中钙,磷比例的平衡,并能使钙、磷在骨骼上沉积,所以当维生素D缺乏时,骨骼中的钙、磷均减少,因而骨骼不能进行钙化,结果骨质就软化。
所以,治疗和预防上述疾病的办法是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的来源。
人体中的维生素D主要是由皮肤经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而产生的,所以要多在户外活动、多晒大阳,还要多吃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蛋黄、动物肝脏、乳类、肉类等,必要时可服用鱼肝油或维生素D制剂。
为了增加钙质,应多吃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黄豆及其他豆类、粗粮、水果、荠莱、雪里蕻、苋莱、花菜(花椰莱)、鱼类、蛋类、乳类、虾以及各种动物骨骼(如虾皮、酥鱼骨、酥排骨等)。
在这些食物中,以牛奶中的钙质最易被吸收,其次为豆腐,绿叶蔬菜和水果等。
必须注意的是菠莱中含有许多草酸,草酸遇上钙质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钙,后者不能被人体吸收,所以豆腐、牛奶等不宜与菠菜同煮,孕妇、乳妇和小孩也不宜多吃菠莱。
烹调含钙的食物时,适当加点醋倒是有益的,因为醋酸能使食物中所含的钙质和铁质容易溶解出来,以利于人体吸收和利用。
钙在体内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绝大部分(约占99%)构成骨盐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1%左右的钙则主要分布于各部分体液中,其量虽少,生理功用却很大。
分布于体液中的钙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下述四个方面:①维持细胞正常的通透性,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②抑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钙与人体健康PPT课件

06
钙与人体健康的总结
钙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钙是维持骨骼和牙齿健康的关键元素,有助于维持骨骼密度和预 防骨质疏松。
维持生理功能
钙对于维持神经传导、肌肉收缩、血液凝固等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 用。
降低慢性疾病风险
钙的适量摄入有助于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风险。
如何保持钙的平衡摄入
关注儿童和老年人的钙摄入
儿童
儿童期是骨骼发育的关键时期, 应保证钙的充足摄入,促进骨骼 正常生长。
老年人
老年人对钙的吸收和利用能力下 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应特别 关注并保证钙的充足摄入。
THANKS
感谢观看
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矿物质, 有助于维持骨骼和牙齿的结构和功能。
神经传导与肌肉收缩
钙在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过程中起到 关键作用,参与神经冲动的传递和肌 肉纤维的收缩。
血液凝固
钙参与血液凝固过程,是凝血过程中 必不可少的元素。
维持细胞膜通透性
钙离子对维持细胞膜通透性和细胞内 外物质交换具有重要作用。
02
钙与骨骼健康
骨骼的结构与功能
骨骼是人体的重要组织,具有保 护内脏器官、维持身体姿势、造
血和免疫等多种功能。
骨骼由矿物质(主要是钙)和胶 原蛋白构成,具有硬度和韧性的
特点。
骨骼通过骨细胞和骨胶原等成分 进行新陈代谢,维持其结构和功
能。
钙在骨骼中的存在与作用
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矿物质,占骨骼 重量的30%-40%。
钙与人体健康
目录
• 钙的简介 • 钙与骨骼健康 • 钙与心血管健康 • 钙与神经健康 • 钙的摄入与补充 • 钙与人体健康的总结
01
钙对健康的重要作用与补钙的好处

钙对健康的重要作用钙对人体至关重要,不但关系到骨骼健康,而且可能与高血压、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等有关。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趋关注,很多人希望通过补钙来保护健康。
然而,当人们面对众多补钙品时,常感到难以选择.有的自称含钙量高,有的说吸收好,真让人不知如何是好。
事实上,选择补钙品的关键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含钙量二是在肠道中的溶解度,因为钙溶解后才能被吸收。
补钙品的含钙量是指元素钙的含量,而不是钙化合物的含量。
目前,在有补钙作用的保健食品中,一部分产品的含钙量不足,钙值大大低于产品标准值.还有一些标明的是钙化合物含量,而不是元素钙含量,所以看似含钙量很高,实际并非如此。
因此,在选择补钙品时,应追究其含元素钙的量到底有多少。
影响补钙效果的另一个关键,是补钙品在肠道中的溶解度。
钙化台物只有在肠道内呈溶解状态,即不被其他物质结合或沉淀的情况下,才能被吸收,否则就从肠道直接排出。
以下几种因素,可影响钙在肠道内的溶解度,并进而影响钙的吸收。
(1)膳食组成膳食中过多的膳食纤维,如存在于菠菜、苋菜、笋类等植物中的草酸,可以与钙结合成难溶解的钙盐,阻碍钙的吸收。
膳食中过多的脂肪或脂肪消化不良时,也可使钙吸收减少。
(2)维生素D的参与维生素D3可以作用于小肠粘膜细胞,促进钙结合蛋白的合成,而钙结合蛋白可以与钙结合成一种可溶性复合物,加速钙的吸收。
体内维生素D3的合成,大部分来自体内,即在室外紫外线的照射下,人体皮肤中维生素D前体物可合成维生素D,再经肝脏和肾脏中酶的活化,成为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3。
维生素D3对钙的吸收是不可或缺的,任何钙的吸收都依赖维生素D3。
(3)其他因素蛋白质、乳糖、某些氨基酸等,可以与钙整合形成低分子量的可溶性络合物,也有利于钙的吸收。
乳糖经肠道细菌的作用后酵解产酸,使肠腔处于酸性状态,钙呈离子状态,容易被吸收。
酪蛋白磷酸肽(CPP)是一种能提高钙溶解度的营养物质,添加到钙剂中,可增加钙的吸收。
影响人体对钙吸收的因素,除了上述影响钙化台物溶解度的因素外,还与人体需钙量和补钙量有很大关系。
人类缺钙对健康有何影响?

人类缺钙对健康有何影响?2011级土木工程二班邢佳伟钙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是机体新陈代谢的源泉,人的生命活动如神经物质的传递、心脏搏动、肌肉收缩等等都是在利用、消耗钙。
人从20岁开始就会出现负钙平衡(钙消耗量大于钙摄入量),造成总骨钙量以每年1%的速度丢失,50岁后总骨钙量可以减少30%,70岁以后减少50%,造成人体缺钙。
缺钙的早期症状为乏力多汗、心慌气短、注意力不易集中、食欲不振、便秘腹泻、失眠、腿抽筋等。
早期症状出现后,若钙仍得不到补充,就会严重影响健康,可诱发各类不同的疾病。
一. 长期缺钙可能引发下列症状儿童:夜惊、夜啼、烦躁、枕秃、方颅、鸡胸、“X”形腿、“O”形腿、佝偻病、骨骼发育不良等。
青少年:腿软、抽筋、体育课成绩不佳、疲倦乏力、烦躁、精力不集中、偏食、厌食、蛀牙、牙齿发育不良、易感冒、易过敏等。
青壮年:经常性的倦怠、乏力、抽筋、腰酸背疼、易感冒、易过敏等。
孕产妇:小腿痉挛、腰酸腿疼、关节疼痛、浮肿、妊娠高血压等。
中老年人:腰酸腿软无力、小腿痉挛、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骨质软化、各类骨折及结石症、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
二. 钙的吸收——世界性的难题长久以来,钙的吸收问题,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各国医药学家都在想方设法研制出吸收率更高的钙制剂,以满足人体对钙的需求。
人体对钙质的吸收主要是在小肠液中进行的。
在吸收前,食物或药物首先必须经过消化,使其中的钙质溶解于小肠液中,形成单分子或离子才能被吸收。
但是,大部分钙离子只能溶解于酸性溶液环境中,当PH值超过7.0时则无法溶解而形成沉淀。
人体小肠内的PH值在7.2—7.8之间,因此大部分钙质在此条件下很容易形成不溶性、胶稠样的氢氧化物,并附着于肠壁的表面,这不但使钙质无法被人体吸收,还会造成肠道功能的紊乱,发生腹泻或便秘,甚至影响人体对其它营养成份(特别是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吸收。
此外,部分钙质还会和食物中的碳酸化物、磷酸化物、草酸化物、植酸化物等发生置换反应形成不溶性的化合物,更加阻碍钙质在人体小肠内的吸收。
钙与人体健康_孟惠平

质疏 松 、腿 抽 筋 、动 脉硬 化 、高 血 压 和 冠 心病 、糖 尿
病 、尿路结 石等 。
老年 缺钙 老年人 骨骼 中的钙受 到机 体代 偿 调节 后而源 源 不断 地游离 到血液 中 , 以满足血 液 中钙 代谢 的需 要 , 从而 导致 了老年人 骨骼缺 钙现象 的发 生 。 人体在 长
科学 补钙
钙乃生 命之本 , 但正 常人 没 有必 要补钙 , 因为补 钙过 多反 而会在体 内形成 结石 ,食 用 化合钙 过 量 , 还 会 导致 人体 磷 的缺 失 。 然 而 由于 饮 食 习惯 的限 制 , 现今不 同年龄 段 的人 都 或 多 或 少 存 在缺 钙 的现 象 。 在对钙 有 了充分 的认 识 之 后 , 我 们 就 应 该 在 机 体缺 钙 时及时 、 科 学 的补钙 。 乳类 及 乳制 品含 钙 丰富 , 牛 奶 的钙含量 较高 , 而且容 易被 人体 吸 收 , 它是 最好 的 钙源 。 另外 , 羊奶 、酸奶 、草鱼 、蛙 鱼 、黄 鱼 、虾皮等 也 含 有 丰 富 的钙 。植 物 来 源 的食 品 中 , 芝 麻 、花 生 、 葵 花 子 、油菜 、冬菜 、 葬菜 、 菠 菜 、黄 豆 、 绿豆 、 蚕豆 、 红小 豆 等 含 钙也 较高 。 水 果 中 , 柑 桔 、葡 萄干 、山植 等也 含钙 丰富 。 我们在 饮食 中适 当注意 多 吃上 述食 品就
钙的机理 至今 还 不 是 很 清楚 , 如何 科 学 的 补 钙 引起 了研究 者 的普遍 关 注 。 本 文就钙对人 体健 康 的影 响 及如何 科学 补充 钙质 进行 阐述 。
钙对 人体 健康 的 影 响
钙对 人 体骨 骼 的影响 正 常人 体 的钙 主要 存 在于 骨骼 中 , 骨 骼 不仅 是 身体 的框 架 , 起支 撑身 体 的作用 , 而且 是一 个 巨大 的 储钙 库 , 机 体缺 钙 时随 时可 以从骨 骼钙 库里 提取 钙 。 钙是 骨骼 的 主要组 成部 分 , 钙 的摄 人充 足与 否 , 直接 影响 骨 的形 态 与质 量 。 钙从摄人 体 内到沉积 到骨 骼 中 , 是 一个 缓慢 的 过 程 , 同样 , 骨骼 的形 成 也 是 一 个
微量元素钙与人体健康

那么如何科学补钙呢?
1、补钙应以食补为首选
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多吃绿色蔬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吃含钙高 的食物,如乳制品、豆及豆制品、蛋黄、虾皮等。
2、适当锻炼身体有利于钙的吸收利用
减少尿钙的排泄,增加骨的钙储留。此外经常接触阳光,可提高体内维生素C的合成,以促进钙的 吸收。
一、钙在人体中的存在形式
钙是骨骼和牙齿最基本的构成成分。骨中的钙主要以磷酸盐,其次以碳酸盐、柠 檬酸盐以及少量氯化物和氟化物的形式存在。磷酸钙有两种,一种是不定形或非 晶相体,含有水合的磷酸三钙和次磷酸钙,另一种是粗糙的结晶相,通常是以羟 磷灰石的形式存在。骨晶格的统一单位是一个含有18个离子的结构,但在对生物 体中的羟磷灰石的研究中发现,骨矿物质的羟磷灰石部分并不一定具有理想化学 计量构成的完整性。 如锶(Sr)、镭(Ra)、钚(Pu)、铅(Pb)和氟(F)也可以被吸收并结合到晶体中。人牙齿 表面的牙釉质,除5%水外,全部由嵌入有机基质中的无机物-羟磷灰石及氟磷酸 石组成。其中羟磷灰石所占比例超过98%,结构非常致密,成为人体中最硬的部 分。牙本质、牙骨质的结构与骨相似。 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的钙以游离的或结合的离子状态存在,称为混 溶池钙。血浆中的钙,一半以离子形式存在,另一半的大部分以与蛋白相结合的 非离子形式存在。通常血浆中钙的浓度为9~11mg/100ml(无年龄、性别差异)。
3、保持平和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开朗的性格
提醒大家,补钙还应该讲究时间,饭前补钙效果较好。但是补钙也有限度,而不是越多越好,超 过了需要钙就会随粪便排出来,不但浪费而且影响镁、铁、锌、铜等的元素的吸收。
科学补钙
补钙的方式有两种,钙剂和饮食补钙。
最常用、最传统的补钙食物莫过于奶类及奶制品,这类食物不仅含钙丰富,而且 容易吸收。奶和奶制品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其中的维生素D,可以促 进钙的吸收和利用。酸奶也是一类非常好的补钙食品,它不仅可以补钙,其中的 有益菌还可以调节肠道功能,适合于各类人群。对于那些不喜欢牛奶或者对牛奶 不耐受的人来说,可以多食用一些替代食物,如牡蛎、紫菜、大白菜、花椰菜、 大头菜、青萝卜、甘蓝、小白菜等。 适当锻炼身体有利于钙的吸收利用,减少尿钙的排泄,增加骨的钙储留。此外经 常接触阳光,可提高体内维生素C的合成,以促进钙的吸收。不过,补钙也应适 量补之,过量则有害,所以补钙一定要在监测骨钙的基础上补才安全,且应以食 补为主。
矿物质与人体健康(钙)

矿物质是人体内无机物的总称。 矿物质是人体内无机物的总称。是地壳中自然 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矿物质和维生素一样, 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矿物质和维生素一样, 是人体必须的元素, 矿物质是无法自身产生、 是人体必须的元素, 矿物质是无法自身产生、合 成的,每天矿物质的摄取量也是基本确定的, 成的,每天矿物质的摄取量也是基本确定的,但 随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环境、 随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环境、工作状况等因 素有所不同。人体内约有50多种矿物质, 50多种矿物质 素有所不同。人体内约有50多种矿物质,虽然它们 在人体内仅占人体体重的4%, 4%,但却是生物体的必需 在人体内仅占人体体重的4%,但却是生物体的必需 组成部分。 组成部分。
钙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钙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1、强健骨骼和健康牙齿。全身的钙99%在 强健骨骼和健康牙齿。全身的钙99% 99 骨骼及牙齿中, 存在于血浆和体液中。 骨骼及牙齿中,1%存在于血浆和体液中。 2、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维持心肌的正常 收缩, 收缩,维持有规则的心律 3、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 4、参与细胞分泌及凝血过程 5、 缓解失眠症 6、 帮助体内铁的代谢 7、 强化神经系统 降低血脂、降低胆固醇、 8、降低血脂、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 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9、促进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血糖
钙可以降低脂肪起到减肥作用
以前国外就有一些研究显示, 以前国外就有一些研究显示,饮食中的 钙摄入量和体重呈现负相关。也就是说, 钙摄入量和体重呈现负相关。也就是说, 吃进去的钙越多, 吃进去的钙越多,人体内的脂肪量就越 少。如果能在日常饮食中摄入足够的钙 那么血清里的钙质不会下降,相反, 质,那么血清里的钙质不会下降,相反, 体内的维生素D量会发生变化, 体内的维生素D量会发生变化,从而让 进入细胞里的钙减少。这样一来, 进入细胞里的钙减少。这样一来,人体 脂肪分解,产热就会变多, 脂肪分解,产热就会变多,而蓄积就会 减少,不仅可以预防肥胖,甚至对肥胖 减少,不仅可以预防肥胖, 还有一定的治疗改善作用。 还有一定的治疗改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shan University
营养学课题综述(论文)
钙与人体健康
学院:理学院
专业:化学()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摘要
本文阐述了钙与人体健康之间存在的关系,人体缺钙会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了人体的健康,除正常膳食补钙外,人应该适当选择补钙制剂及其用量,以达到补钙最优效果。
关键词:钙人体健康缺钙膳食补钙补钙剂
目录
1 引言 (1)
2 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2.1 骨骼与牙齿 (1)
2.2 酶的活性 (1)
2.3神经肌肉功能 (1)
2.4细胞膜 (1)
2.5心血管系统 (1)
3缺钙引发症状 (2)
3.1骨质疏松 (2)
3.2手足抽搦 (2)
3.3骨骼、牙齿发育障碍 (2)
3.4出血及血压升高 (2)
3.5各类疾病 (2)
4补钙途径 (2)
4.1膳食补钙 (2)
4.2钙强化食品与补充剂 (3)
参考文献 (3)
钙与人体健康
1 引言
钙是人体的生命之本[1],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金属元素。
成人人体内的钙含量约为1000-1200g,占体重的1.5%-2%,其中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
之外的1%的钙,有一半与柠檬酸螯合或蛋白质结合;另一半则与离子状态存在于细胞外液、软组织和血液中。
这些钙在人体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与骨钙保持动态平衡。
2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1骨骼与牙齿
钙是骨骼和牙齿的基本构成部分。
人体内99%的钙沉积在这些钙化的硬组织中,使骨骼具有特定的硬度、强度及机械性能,对机体起着支持、运动和保护作用。
骨钙在破骨细胞的作用下不断被释放入混溶钙池,混溶钙池中的钙也不断沉积于成骨细胞中,如此反复使骨骼不断更新。
骨骼的形成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2]。
此外钙对牙齿的构建与起着重要作用。
2.2酶的活性
钙能够直接调节参与细胞代谢的酶的活性,还能激活多种酶,比如腺苷酸环化酶、淀粉酶、鸟苷酸环化酶、淀粉酶及钙调蛋白等[3]。
钙离子在维持和调节体内许多生化过程中,大多数都是通过调节酶的活性来完成的。
2.3神经肌肉功能
钙对神经肌肉活动的影响,主要是它参与神经肌肉的应激过程。
钙作为神经兴奋和肌肉收缩之间的祸联因子,始终控制着肌肉收缩的起动和舒张的终止。
肌肉的收缩强度与钙离子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是密切相关的,严重缺钙时,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就会升高,随后出现部分肌细胞收缩。
因此,钙离子能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避免引起抽搐[4]。
2.4细胞膜
钙维持了细胞膜的完整,还控制了膜的通透性。
在红细胞、肝、心肌与神经等细胞膜上,都存在钙的结合部位,钙与其表面的阴离子结合,维持了细胞膜的完整性。
它可以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防止物质渗出,控制水肿等。
2.5心血管系统
钙参与心肌跨膜动作电位变化及心肌的收缩与舒张过程[5]。
钙是心肌收缩的触发物质,心
肌收缩力受钙离子的浓度的影响,高浓度的钙可导致心率失常,心肌收缩无力;而低浓度的钙会导致心肌过度兴奋,心肌疲劳做功。
经常摄人高钙食品的人群患高血压的可能性远远低于低钙食品摄人的人群,即高钙饮食能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3缺钙引发症状
3.1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降低、骨组织的化学成分正常、显微结构退行性变和骨折的危险性增高为特征[6]。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
成人骨钙沉积减少,钙丢失增加。
膳食钙缺乏,可加重骨钙丢失程度,发生骨软化和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多发生与老年人。
临床表现为软弱无力、腰背痛、骨疼、骨骼变形。
骨质疏松还与雌激素分泌减少、维生素D摄入不足和少运动有关。
3.2手足抽搦
手足搐搦主要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血清钙降低引起的,又称低钙性抽搐,多发生在4个月至3岁的婴儿。
婴儿缺钙使血钙过低,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手足因屈肌群兴奋亢进而手足抽搦。
为防止该现象,孕母和乳母应加强营养,多摄入含维生素D、钙和磷的食物,多晒太阳。
3.3骨骼、牙齿发育障碍
我们都知道钙是骨骼和牙齿的基本构成部分,如果长期缺钙,对骨骼、牙齿发育存在障碍。
这种现象多见于儿童,长期摄入钙不足,并伴随蛋白质和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儿童生长发育迟缓,骨钙化不良,软骨结构异常,牙齿不坚固,严重者骨骼变形,发生佝偻病[7]。
3.4出血及血压升高
钙是通过影响血管平滑肌来影响血压的。
高浓度钙能减少血管平滑肌收缩强度并引起已收缩的血管平滑肌松弛,从而避免高血压的发生。
实验研究表明,人体血压的高低与钙摄取量有关,在高血压人群中确实与低钙摄量有联系,钙摄入量不足导致高血压的发生[8]。
3.5各类疾病
缺钙容易引起各类疾病,从而影响人体健康,如结石病、糖尿病、过敏性疾病和肝脏病变等。
这都是因为人体内钙的含量不足,不足以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导致机体失衡而引发的一系列疾病。
可见缺钙对人体的危害是极大的,不容小视。
4补钙途径
4.1膳食补钙
膳食是人体补钙的主要来源。
钙的膳食来源应考虑钙含量及吸收利用率。
其中以牛奶及奶制品为最好,牛奶及奶制品中不仅含钙量高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
同时奶制品还提供优质蛋白质、
丰富的维生素,可供其成长所需。
此外,大豆、豆制品、海产品、芝麻、绿叶蔬菜里均含有丰富的钙,尤以虾皮含钙量最高。
但是有一些品种因草酸含量过高而对钙的吸收有所影响,如菠菜、笋、莴苣、茭白等[9]。
4.2钙强化食品和补充剂
钙强化食品和补充剂顾名思义是用于补充人体的钙元素的东西,它是人体补钙的重要来源之一。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有所不同,因此,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在膳食以外适量补充钙剂。
同时应注意每天补充钙的剂量不宜超过2000毫克。
我们可选用钙元素含量高、吸收好、生物利用度好、制剂溶出度好的药品,如常用的补钙制剂有葡萄糖酸钙、乳酸钙和枸橼酸钙。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钙与其他东西的配伍,如钙制剂与皮质类固醇、异烟肼、四环素或含铝的制酸药合用,会减少钙的吸收;过多的草酸和磷酸盐,可与钙形成不溶性钙盐,使钙的吸收减少。
[10]。
综上所述,钙对人体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缺钙对人体存在极大的危害性,必须注意每天钙的摄入量要适当。
最佳的补钙方法是从膳食中摄入足够量的钙,以满足机体每日所需。
在必要的时候,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适当的钙制剂。
参考文献
[1]梁玉静. 钙与人体健康[J]. 化工之友,2001,08:19-20.
[2]孟惠平,李冬莉,杨延哲. 钙与人体健康[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0,05:65-67.
[3]高爱民.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钙[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5,22(5):66一68.
[4]查尔斯.W.梵卫.美国最新临床医学问答一营养学[M]. 香港:海洋出版社,2003.38一39.
[5]王玲,左明雪.人体及动物生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5一17.
[6]刘国宁. 钙与人体骨质疏松[J]. 化学教育,1997,02:2-4+7.
[7]张鹏鹏,陈莉莉,李颢,王束玫. 不同纬度下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佝偻病易感性关联性
Meta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03:191-197.
[8]周长钰,石毓澍. 钙与高血压[J]. 天津医药,1988,02:125-128.
[9]陈明之. 补钙的误区[J]. 食品与药品,2005,02:64-67.
[10]李炳云. 机体钙营养与合理补钙[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07:16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