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基础知识
彩电基础知识及常见故障

彩电基础知识及常见故障章节•1、电视机工作原理•2、常见故障•3、数字电视术语•4、电视机分类及LCD显示原理•5、等离子电视机显示原理•6、液晶背投显示原理一•7、液晶背投显示原理二•8、液晶背投显示原理三•9、复习一、电视机工作原理:•电视机的准确的名称为电视接收机。
电视机从结构上分为电路、显象管、喇叭、机壳几大部分电路部分由电源、中央处理器、接收电路、图象处理电路、声音处理电路、行扫描电路、场扫描电路等组成。
接收电路图象处理显象管声音处理中央处理器电源电路偏转线圈行/场电路基本方框图电台搜索及存储•电台搜索及存储方式分为机械调谐和电子调谐两种。
•机械调谐式——使用寿命短,预置频道数少,容易出现接触不良,主要用于早期的机型。
•电子调谐式——使用寿命长,预置频道数多,频道信息存储在存储集成电路(MEMORY)。
可以实现远距离控制(遥控)换台、音量、选台等。
电子调谐式•在按下自动调台键(AUTO PRO)或手动调台(MANUAL PRO)后,CPU (中央处理器)控制高频头搜索并接收,然后将搜到的电台存储在存储器(俗称记忆块)中。
在搜到台后,清晰的图象会停留1-2秒,然后再寻找下一个台。
常见机型的频道预置数•预置的频道数是指电视机最多能够存储电台的数目。
每种电视不一样,早期的存台较少,近几年的均能存储100个台。
常见电视的存台数目如下:8个台:多数为机械调谐式及1400等12个台:2182等18个台:2553等30个台:1882、2092、2189、2565、S29等100个台:K29、F29及以后的机型。
电视制式•在发射时,各国采用的编码方式不一样,分为不同的彩色制式和伴音制式,近年生产的电视均为多制式彩电,以适合在不同的国家使用。
多制式彩电在使用中应注意:将彩色制式和伴音制式的设置为当地的制式(中国——PAL,D/K)。
彩色制式(C O L O R S Y S T E M):•分为三大类:PAL、NTSC、SECAM •PAL——主要应用于中国、德国地区•NTSC——主要应用于日本、美国地区•SECAM——主要应用于法国地区•※注意:彩电无彩色可能是彩色制式不对造成的。
数字电视基础知识

数字电视基础知识数字电视,也称作数字化电视,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传输并接收图像及声音信号的电视系统。
它通过将图像和声音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使用数字信号传输的方式,实现高清晰度、高音质和更多功能的电视观看体验。
数字电视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方式:数字电视信号主要通过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和数字地面电视等方式进行传输。
有线电视通过有线传输网络将数字电视信号传送到用户家庭电视机;卫星电视通过卫星上行和下行方式实现信号传输;数字地面电视通过地面传输网络将数字信号传送到用户电视机。
2. 数字电视信号编码:数字电视信号主要通过压缩技术进行编码。
常见的数字电视信号编码标准有MPEG-2、H.264(MPEG-4 AVC)和H.265(HEVC)等。
这些编码方式可以将原始的图像和声音信号进行压缩,减小信号数据的大小,提高传输效率。
3. 数字电视信号解码:数字电视信号在接收端需进行解码才能还原为图像和声音信号。
接收端的电视机或机顶盒等设备负责解码信号,并通过电视屏幕和音频设备播放解码后的信号。
解码后的信号质量决定了观看体验的清晰度和音质。
4. 数字电视的高清晰度和多媒体功能:与传统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拥有更高的画质和音质。
高清晰度(HD)电视能够提供更细腻、清晰的图像细节,使观众能够享受到更真实的观看体验。
此外,数字电视还具有多媒体功能,例如可进行电子节目指南、录制和回放节目、网络连接等。
5. 数字电视的互动功能:数字电视通过网络和交互设备,使用户能够与电视节目进行互动。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或语音指令进行点播、上网、游戏、购物等操作。
数字电视的互动功能丰富了观众的电视观看体验,增加了其参与度。
总的来说,数字电视基础知识涉及数字信号传输、编解码方式、高清晰度和多媒体功能、互动功能等方面。
数字电视的发展不仅为观众提供更高质量的电视观看体验,还为广电产业和相关技术领域提供了新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电视机基础知识

电视机基础知识1、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2、1884年,德国人保罗·尼普科夫发明了机械电视扫描盘,当这种打上了螺旋线状的一列小孔的圆盘转动时,影像即被分解成单个像点,逐一出现。
在人的眼中,这个快速扫描的过程,又被融合为一个个完整的图像。
我们今天的电视是在“尼普科夫转盘”的原理上发展起来的。
3、1887年,德国人赫兹首先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和接收,从而为电磁学的发展和无线广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4、1906年圣诞之夜,加拿大人费辛顿从美国马萨诸赛州的布兰特罗克镇广播的圣诞歌曲和路德圣经,被行驶在大西洋上的轮船报务员接收,被认为是广播时代的开始。
5、被称之为“电视之父”的是英国工程师贝尔德。
1925年4月,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机械电视机。
6、电视的三基色是:红、绿、蓝。
7、世界上第一家电视台是1936年开办的英国广播公司BBC8、第一位在电视上出现的总统,是美国总统罗斯福。
9、世界主要电视台:英国广播公司———BBC全美广播公司———NBC美国广播公司———ABC美国有线电视网———CNN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日本广播协会———NHK日本广播电视网———NTV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10、1954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的国家。
11、1959年,美国的安培公司研制出4磁头录象机,是电视历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12、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到达月球,世界上共有7.2亿人通过卫星转播收这一人类的壮举。
13、1958年5月1日19时,中国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正式播出,第一台电视是由天津无线电厂生产的“北京牌”电视。
14、我国播出的第一部电视剧是《一口菜饼子》15、1974年10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播出彩色节目。
16、1978年1月1日,《全国电视台新闻联播》简称《新闻联播》正式设立。
17、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称“中央电视台”。
第一课电视基础知识和频道概况

电视频道的运营模式
广告模式
大部分电视频道的收入主要依靠 广告投放,广告主通过购买电视 频道的广告时间,向观众传递产
品或服务信息。
付费模式
部分电视频道采取付费订阅的方 式,观众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才 能收看特定频道的节目,以保障
频道的收入。
合作模式
电视频道与相关产业进行合作, 如与电影制片方合作推出电影频 道,与音乐产业合作推出音乐频
电视频道分类
根据节目内容、受众群体、播放时间等不同标准,电视频道 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新闻频道、娱乐频道、体育频道、 少儿频道等。
电视频道的收视率
收视率定义
收视率是指一定时间段内收看某一电视节目的观众数量所占所有观众数量的百 分比。
收视率调查方法
通过专业的调查公司采用随机抽样、电话访问等方式,对特定区域的观众进行 调查,以获取节目收视情况的数据。
电视频道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视频道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如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政策支持力度加 大、新技术不断涌现等,为电视频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挑战
同时,电视频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市场竞争激烈、观众口味变化快、广告收入不稳定等,需要电 视频道不断创新、提高质量,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挑战。
跨国传媒集团的崛起
跨国传媒集团如迪士尼、新闻集团等在全球范围内扩张,通过兼并、收购和合作等方式,抢占市场份额,对国际 电视频道形成巨大竞争压力。
本地电视频道的竞争优势
本地电视频道在熟悉当地市场、了解观众需求、拥有地域文化优势等方面具有优势,能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环境 。
国际电视频道的发展趋势
01
02
电视频道的融合与发展
媒体融合
TV基础知识

V-Chip :
V-Chip 中文称为暴力防治芯片或称为亲子保护芯片,由美 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制定,主要用来防止儿童收看暴 力、粗俗、色情节目。其做法为父母可于电视机设定能够 接收的节目等级,电视广播业者须于节目讯号中加入节目 等级讯号,当电视机收到的节目等级大于电视机所设定的 节目等级,电视机应该要把所收到的讯号block掉,并要求 输入密码,若密码正确才允许收看节目。分为电视和电影 两种标准:
一般电视频道分为VHF-Low, VHF-High, UHF三段. 美国频道:
V-Low: CH2-6,由CH2影像射频55.25MHz及声音射频 59.75MHz开始.
V-High: CH7-13,由CH7影像射频175.25MHz及声音射频179.75MHz开 始(每一频道增加6MHz).
UHF :CH14-69,由CH14影像射频471.25MHz及声音射频475.75MHz开始 (每一频道增加6MHz).
Closed Caption利用VBI (Vertical Blanking Interval) 期间传送数据,以NTSC系 统为例,其数据在Odd Field Line 21(Line 21)或Even Field Line 21(Line 284)间传送。
Closed Caption定义了4个channel及Caption、Text两种模式,总共有8种型式整理 如下表:
Channel
Field
First Control Code
CC1/T1
ODD
CH Bit = 0
CC2/T2 CC3/T3
ODD EVEN
CH Bit = 1 CH Bit = 0
CC4/T4 EVEN CH Bit = 1
电视基础产品知识(康佳)汇总

电视基础知识(康佳)目录一、电视基本信息1、平板电视主要技术参数2、液晶屏的种类二、LCD电视与LED电视1、LCD与LED的区别2、LED液晶电视的优势三、3D基础知识1、3D电视的定义2、3D电视的工作原理3、3D电视的分类四、康佳电视命名规则1、康佳产品命名规则2、康佳电视性能参数详解*电视基本信息平板电视主要技术参数平板电视面板信息(一)平板电视主要技术参数1、尺寸常见尺寸:55、47、46、42、40、37、32、26、24、22、19英寸。
注:尺寸指的是对角线长度,1英寸≈2.54厘米32寸≈81.28厘米屏幕比例:即液晶屏长度与宽度的比例,常见比例为16:9。
2、可视角度注:可视角度是指用户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清晰地观察屏幕上所有内容的角度。
可视角度包括垂直可视角度及水平可视角度。
可视角度大小决定了用户可视范围的大小以及最佳观赏角度。
在可视角度之外,电视对比度严重降低,影响观看。
现在,我们的电视基本上都是178°3、色彩度注:指液晶电视最多可以显示多少种颜色的总数。
液晶电视的色彩数由两个方面因素决定。
一个是液晶面板可表现的色彩数,一个则是内部电路可处理的色彩数。
色彩度用bit(比特)来计算,bit越高,色彩度越高,能表现的颜色就越多,越接近大自然的色彩。
例:康佳电视采用了新一代的色轮技术,能够显示的色彩是12bit,即686亿色。
4、分辨率注:通常我们所指的分辨率是指面板的物理分辨率,即画面显示的点数,是水平和垂直像素值,这个数值决定了液晶屏幕的清晰度。
全高清为1920*1080P,即每一条水平线上包含有1920个像素点,共有1080条线。
常见分辨率:1920*1080(全高清)1366*768(高清5、刷新率注:刷新率就是屏幕每秒钟画面被扫描的次数。
刷新率越高,所显示的图像(画面)就越稳定,越流畅。
特别是运动画面,就不会拖尾、残影等现象。
刷新率从高到低有以下:240Hz、120Hz、60Hz,这也是衡量一款液晶电视性能的重要参数6、功率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或单位时间内转移或转换的能量。
推荐-电视知识基础版 精品

1、基础部分1)显象管成像原理。
电子枪发射电子束轰击荧光屏,使荧光粉受热发光而成像。
2)什么是行扫描?什么是行扫描线?电子枪发射电子束轰击荧光屏,从左到右轰击一次为行扫描。
轰击后形成的带有图像信息的线叫做行扫描线。
3)什么是隔行扫描?什么是逐行扫描?隔行:隔开一行扫描。
每帧画面进行奇数场和偶数场共两幅图片扫描完成(即1帧=2幅,例100HZ隔行即50帧画面由100幅(场)图片组合而成)逐行:按自左到右,自上而下的扫描顺序进行扫描。
一帧画面由一幅(场)图片扫描组成(1帧=1幅)4)什么是频率(HZ)?什么是倍频?什么是变频?频率(HZ):每秒钟连续扫描几幅(帧)画面。
倍频:把频率提高一倍。
可以减少闪烁,减轻人眼疲劳。
将场频加倍(同样的图像扫描两遍)。
变频:提高场频或行频、或场频和行频一起提高,使闪烁减少,分辨率提高。
(变频比倍频效果好)5)什么是行频?什么是场频?行频:每秒钟完成的行扫描次数。
提高图像画面的分辨率,使图像更清晰,画面更细腻。
例:在数字信号图像格式下1920*1080/60HZ隔行下计算行频,即1080*30*1.085(系数)=35.15KHZ。
场频:每秒钟扫描几场(帧)画面。
6)什么人眼所能见的图像画面是连续的整幅的图像?因为扫描速度快,显像(显现图像)时带有余辉(类似于拖尾),而且人眼在眨眼间会有视觉残留,因而人眼所见的图像画面是连续的整幅的。
7)显像时扫描顺序是怎样的?电视图像是由光点(电子束轰击荧光屏时形成的点,即扫描点)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扫描而成的。
8)什么是制式?制式的种类?制式是信号组成、放送的方式。
(组成方式决定多种放送方式。
一种放送方式即是一种制式。
)全世界共有28种制式。
分为三大类:PAL制、NTSC制、SECAM制。
(NTSC制分为:4.43MHZ、3.58MHZ)PAL制:中国、俄罗斯。
NTSC制:美、日、韩。
SECAM制:欧洲地区。
9)什么是PAL制?我国规定图像制式为PAL制50HZ隔行,声音是D/K制。
《电视基础知识》课件

04 定期关机
长时间不使用时,建议定
期关闭电视以延长使用寿
命。
电视屏幕的清洁与保养
使用专用清洁剂
使用专用的屏幕清洁剂擦拭电视屏幕 ,以防损坏涂层。
避免划伤
擦拭屏幕时应避免使用粗糙的布料或 硬物刮擦,以防划伤屏幕。
避免使用化学溶剂
避免使用酒精、氨水等化学溶剂擦拭 屏幕,以防损坏屏幕涂层。显 示效果。
《电视基础知识》 ppt课件
目录
• 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 电视的原理与技术 • 电视节目制作与播放 • 电视的接收与显示 • 电视的维护与保养
01
电视的发明与发展
电视的发明
1925年:约翰·洛吉·贝尔 德发明了机械电视。
1930年代:兹沃里金发明 了电子电视。
1940年代:电视开始在商 业上广泛使用。
综艺类节目
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节目 类型,包括音乐、舞蹈、 戏剧、相声等多种表现形 式。
电视剧
以叙事为主要目的的节目 类型,通过演员的表演和 剧情的展开来展现故事情 节。
纪录片
以记录真实事件和人物为 主要目的的节目类型,强 调纪实性和真实性。
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
筹备与组织
确定制作团队和人员分工,筹 备拍摄设备和场地,协调各方 面资源。
清理散热孔。
THANKS
感谢观看
1024x768)、WXGA(1280x800)、Full HD(1920x1080)等。
03
电视屏幕的刷新率
刷新率是指屏幕每秒钟更新画面的次数,刷新率越高,图像越稳定。常
见的电视屏幕刷新率有60Hz、120Hz、240Hz等。
03
电视节目制作与播放
电视节目的类型
新闻类节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1 无线电语音广播原理图
电视广播有开路与闭路之分。开路系统,即无线电 视广播系统,其原理与语音广播类似,但无论是发端还是 收端,都远比语音广播复杂。
闭路电视系统所不同的只是传送电视信号由同轴 电缆完成而已。
图1―2 无线电视广播系统原理方框图
1.1.1 像素的概念 像素的传送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是要求传送速度快。 第二是传送要准确。
图1―9 偏转线圈结构示意图 (a)行偏转线圈; (b)场偏转线圈
图1―10 扫描电流与重现图像的关系 (a)线性扫描,图像无失真; (b)行扫描非线性,产生左伸、右缩的非线性失真; (c)场扫描非线性,产生上拉、下压的非线性失真
图1―11扫描电流幅度不足时产生的失真 (a)行扫描幅度小;(b)场扫描幅度小
槽脉冲和均衡脉冲等叠加,即构成黑白全电视信号,通常 也称其为视频信号,其波形如图1―18所示。
图1―18 黑白全电视信号
各脉冲的宽度为:行同步4.7μs;场同步 160μs(2.5H(行));均衡脉冲2.35μs;槽脉冲4.7μs;场消隐脉 冲1612μs;行消隐脉冲12μs。
2.全电视信号的频谱
D光源:相当于白天平均照明光。 E光源:是一种理想的等能量的白光源。
图1―24 标准白光源的光谱
1.3.2 视觉特性 1. 相对视敏曲线 物质有选择地吸收、反射或透射不同波长的光,是
物体固有的物理特性,它决定了该物体的颜色;而人们感 觉到光的亮度和光的颜色却是人的眼睛的生理结构特 点所造成的。
令m=R+G+B,则r、g、b分别为
r R m
gG m
b B m
(1―9)
因为R、G、B三个色系数的比例关系与r、g、b的 比例关系相同,所以它们都可以表示同一彩色的色度,且
rgb R G B 1 mmm
(1―10)
由于r、g、b三者之和为1,所以只要知道其中两个 的值,就可由式(1―10)确定第三个的值。因此,只要选两 个三基色相对系数,就可用二维坐标表示各种彩色光的 色度。RGB色度图就是在r—g直角坐标系数中表示各 种彩色光色度的平面图,如图1―29所示。
扫描,直到最下面的中点a为止,共计 5 1 行,完成了第一
场正程扫描。
2
第二场(偶场),扫描从a′点开始,先完成第一场扫描 留下的半行a′—11′行的扫描,接着完成2—2′,4—4′,…等 偶数行的扫描。
1.2 黑白全电视信号
1.2.1 主体信号——图像信号 1. 图像信号及其特征 图像信号是由摄像管将明暗不同的景像转变而得
图1―15 复合同步与复合消隐信号 (a)复合同步信号;(b)复合消隐信号; (c)复合同步与复合消隐信号
2. 复合消隐信号 3.槽脉冲和均衡脉冲 图1―15(a)告诉我们,行同步脉冲与场同步脉冲具有 相同的幅度,不同的宽度,因而分离行、场同步脉冲的方 法一般是借助于宽度分离电路——微分与积分电路的 组合,如图1―16所示。
经预失真校正(常称为γ校正),重现亮度Bd则为
Bd Kd ugk Kd (u01/ ) Kd K0B0 KB0 (1―3)
1.1.3 电子扫描
1. 逐行扫描
在电视系统中,摄像管和显像管的外面都装有偏转 线圈,当线圈中分别流过如图1―7所示的行、场锯齿波 扫描电流时就会产生相应的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偏 转磁场,在这两个磁场的共同作用下,使电子束作水平与 垂直方向的扫描运动。
(1―4)
1.2.2 辅助信号 1.复合同步信号 电视系统中,收、发扫描必须严格同步,即收、发扫
描对应的行、场起始和终止位置必须严格一致,否则就 会出现画面失真或不稳定现象。图1―14(a)为发端图像, 图(b)为相位不同步的情况。
图1―14 相位不同步产生的失真 (a)发端图像; (b)收端失真图像
(2)在不同的环境亮度下,同样的亮度,给人的主观亮 度感觉却完全不同。
(3)当人眼适应于不同的平均亮度后,可分辨的亮度 范围也不相同。
3. 人的彩色感觉
锥状细胞又分为三类,分别称为红敏、绿敏和蓝敏。 如果某束光线只能引起某一种光敏细胞兴奋,而另外两 种光敏细胞仅受到很微弱刺激,我们感觉到的便是某一 种色光。
的电信号。 由图1―13可见,图像信号具有如下特征: (1)含直流,即图像信号具有平均直流成分,其数值确
定了图像信号的背景亮度。
(2)对于一般活动图像,相邻两行或相邻两帧信号间 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2. 图像信号的基本参量 亮度、对比度和灰度是电视图像转换中三个十分重 要的参量。图像质量的好坏,可由它们给予完整的描述。 所谓亮度,通常是指单位面积的光通量。 亮度常以B表示,光通量的单位是烛光(cd),亮度的单 位是尼特(nit)或熙提(sb),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图1―3 顺序传送像素示意图
1.1.2 光电与电光变换 电视图像的传送,在发端是基于光电转换器件,在收
端是基于电光转换器件。实现这两种转换的器件分别 称为摄像管和显像管。
1. 摄像管与光电转换 图1―4为光电导摄像管,属电真空器件。它主要由 镜头、光电靶、聚焦线圈和偏转线圈组成。其工作原 理如下所述。
图1―20 各辅助脉冲信号的频谱
图1―21 全电视信号频谱示意图
1.3 彩色的基本概念
1.3.1 彩色和光密不可分 1.可见光的特性 光学理论告诉我们,光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存在的
物质,人眼可以看见的光叫可见光,它是波长范围为 380nm到780nm之间的电磁波,如图1―22所示。
图1―22 电磁波波谱及可见光光谱
1.3.3 彩色三要素和三基色原理 1.彩色三要素 对于彩色光通常可由亮度、色调和色饱和度三个
物理量来描述,这三个量常被称为彩色三要素。 2.三基色 三基色原理告诉我们: (1)三基色必须是相互独立的,即其中任一种基色都
不能由另外两种基色混合而产生。 (2)自然界中的大多数颜色,都可以用三基色按一定
2. 隔行扫描
所谓隔行扫描,就是在每帧扫描行数仍为625行不 变的情况下,将每帧图像分为两场来传送,这两场分别称 为奇场和偶场。奇数场传送1,3,5,…奇数行;偶数场传送 2,4,6,…偶数行。
图1―12 隔行扫描光栅及电流波形 (a)每帧光栅;(b)行扫描电流波形;(c)场扫描电流波形
第一场(奇场),从左上角开始按1—1′,3—3′,…顺序
从电视角度看,可见光有如下特性: (1)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有限,它只占整个电磁波波谱 中极小的一部分。
(2)不同波长的光呈现出的颜色各不相同,随着波长 由长到短,呈现的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 紫,见图1―22。
(3)只含有单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包含有两种或 两种以上波长的光称为复合光,复合光作用于人眼,呈现 混合色。
1nit 1cd / m2 1sd 1cd / m2
图1―13图像信号 (a)正极性亮度递减信号; (b)负极性亮度递减信号; (c)一般的负极性图像信号
由于1m2=104cm2,所以
1sb=104nit
对比度是客观景物最大亮度Bmax与最小亮度Bmin 之比。当以K表示对比度时,有
K Bmax Bmin
图1―16同步分离原理框图及波形 (a)分离电路原理图; (b)各点波形
图1―17 复合同步脉冲及积分结果 (a)复合同步信号;(b)积分输出波形; (c)加有均衡脉冲的复合同步信号; (d)加有均衡脉冲后的积分器输出波形
1.2.3 黑白全电视信号 1.全电视信号波形 将以上介绍的图像信号、复合同步、复合消隐、
予以说明,如图1―27所示。
图1―27 色度三角形
1.3.4 计色制及色度图 1.配色实验 配色实验可通过比色来进行,示意图如图1―28
所示。
从基色调节装置上分别读出各个基色的数量,由此 可写出配色方程式
F=R(R)+G(G)+B(B)
(1―6)
图1―28 配色实验示意图
对于等能白光,R=G=B=1,即
图1―4 光电导摄像管
图1―5 光电转换原理示意图
2. 显像管与电光转换
如图1―6所示,在接收端重现图像的是显像管。显 像管也是电真空器件,主要由电子枪、荧光屏、偏转线 圈等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下。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摄像管来说,光电转换特性 可近似认为是线性的;而显像管电光转换特性则是非线 性的。显像管的显示亮度(以Bd表示),与其栅、阴极间 电压(以ugk表示)的γ次方成正比例,即:
所谓频谱,就是电信号的能量按频率分布的曲线。 全电视信号的频谱,应是它所包含的主体信号(图像信号) 与辅助信号的频谱之和。
图1―19 图像信号的频谱
归纳起来,图像信号的频谱具有如下特征: (1)以行频及其谐波为中心,组成梳齿状的离散频谱。 (2)随着行频谐波次数的增高,谱线幅度逐渐减小。 (3)实践证明,无论是静止或活动图像,围绕行谱线分 布的场频谐波次数不大于20(即图1―19中m≤20)。按 m=20计算,各谱线群所占频谱宽度仅为 2m×fv=20×20×50=2kHz,相邻两主谱线间距为 15.625kHz,可见各群谱线间存在着很大的空隙。
图1―7逐行扫描电流波形 (a)行扫描电流波形; (b)场扫描电流波形
由于在图1―7所示的锯齿波电流作用下,电子束产 生自左向右、自上而下,一行紧挨一行的运动,因而称其 为逐行扫描。
(1)电子束偏转的基本原理。 (2)扫描电流的非线性对显示图像的影响。
图1―8 光栅形状 (a)只有行扫描; (b)只有场扫描; (c)行、场扫描同时存在
2. 人眼的亮度感觉 亮度感觉,即包括人眼所能感觉到的最大亮度与最 小亮度的差别及在不同环境亮度下对同一亮度所产生 的主观亮度感觉。
图1―25 相对视敏曲线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人眼可以感觉到的亮度范围虽然相当宽,但当眼 睛适应于某一平均亮度后,能分辨的亮度范围就比以主 观感觉“亮”与“暗”为界的范围缩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