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词研究

合集下载

铜仁方言语气词研究

铜仁方言语气词研究

铜仁方言语气词研究摘要:铜仁古有“山国”之称,近代冠有“温泉之乡”、“苔茶之乡”、“矿泉水之乡”的美誉。

铜仁历史悠久,截至目前,已有多名人士分析了铜仁方言语音的主要特点,并整理了同音词汇。

随着普通话在全国的推广和普及并成为了一种占据主导性地位的语言,各地方言也就随之逐渐淡化,甚至处于濒临绝迹的境地,然而许多民族文化的传承,尤其是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需要用本民族的语言来作为支撑。

作为一个地道的贵州铜仁人,有责任、有义务来记录、拯救本地方的方言并将之传承下去,让铜仁民族文化得以弘扬光大。

此外,也希望通过对铜仁方言的研究能够为黔东方言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语料。

一.铜仁方言语法语气词的分类(一)体态语气词铜仁人为了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总是会使用一些语气词来帮助自己表情达意,而这部分语气词能够体现出说话人的体态,如商量、命令、催促、恳求、提醒等体态,笔者把这类语气词称为体态语气词,如“嘛[ma]”、“哈[xa]”、“喽[lou]”。

说话人在做某件事的时候希望对方能够等等自己,体现出想与对方商量或恳求对方能够满足自己的一种体态,或者是长辈对晚辈的某种行为表现出一种命令、提醒、催促的体态。

例:(1)你莫忙嘛,等我弄好了着喽。

(你不要着急嘛!等我弄完了你再弄。

) (2)做完作业才准看电视哈。

(3)他们快吃完了,你还不来嘛。

(4)等我想哈再告诉你。

(5)要想以后过得安逸点,现在就要好好读书哈。

哈”在铜仁方言中释义为“一下”或“一会儿”。

此处不是语气词,为“一下”的意思。

本文“哈”出现在句中都为“一下”或“一会儿”之义,当两个“哈”连在一起即“哈哈”时,前一个“哈”意思为“一下”或“一会儿”,后一个“哈”为语气词。

例(1)表示说话人快要完成某件事提醒对方不要着急,希望对方能够等一等自己,不会耽搁太久。

例(2)、(5)的说话主体一般是长辈,例(2)表示一种命令和提醒,例(5)也表示一种善意的提醒和忠告,都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怀和疼爱。

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浅析

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浅析

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浅析摘要:现代汉语语气词属于虚词范畴,过去人们往往对之研究较少。

但随着语气词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人们近来开始注重相关的研究。

虽然我国的语气词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

文章从语气词的名称来源分析了归类标准,并对其语义意义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也研究了其语用功能。

目前的语气词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有待后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现代汉语; 语气词; 研究评析我国对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研究起步较晚。

这是因为语气词属于虚词,数量不多,且表达的意义较为灵活多变,语法功能也较为复杂,算是比较封闭的词类,人们一般不把语气词单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入挖掘。

我国对于语气词的研究,早期只是出现在一些语法论著和教材中,随着语气词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人们对于它的认识和研究才逐渐深入,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语气词的名称起源汉语中语气词的名称起源很早,但在我国古代汉语中,其仍然在“虚词”这个大家庭之中。

真正使用“语气词”这个名称,是在近现代汉语中。

当然,有人称之为“语气词”,也有人称之为“语气助词”。

比如杨树达的《高等国文法》把语气词称为“语末助词”,丁声树等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把语气词称为“语助词”。

尽管“语气词”或“语气助词”这两个名称在我国语法学界没能达成一致,但是,我国主流的观点是将其作为语气词看待的。

本文认为,“语气词”和“语气助词”这两个不同的名称,不能简单地随意选择,它体现了词类归属、词类体系和术语规范等一系列差异。

由于我们所研究的词是可以粘贴在句子之后并可以连用的,而一般的助词只能粘贴在词和短语之后且不可以连用,因此,本文倾向于将这些词称为“语气词”,而非“语气助词”。

二、语气词的归类虽然语气词数量不算多,但其归类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事实上,语气词的界定一直都存在着争议。

有的学者认为“语气词常用在句尾表示种种语气,也可以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也有人认为: “语气词的作用是附着在整个句子的末了,表示语气”。

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综述近年来,现代汉语语气词的研究受到了学者的广泛重视,从基本语法到自然语言处理,从文字类型到对话模式,都对该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上取得的有关研究成果,以期提高学界对该研究领域的认识,并指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的内容。

首先,关于学界如何确定、归类现代汉语语气词的声音、义项、文字形式,以及语用学角度对该类词的分析,学者已经有了一系列的成果,最值得一提的是伊顿、张榕等学者的研究,他们探讨了现代汉语语气词的基本特征,并将之分类为六类,具体为积极、负向、表达担忧、表示揶揄、表示没有/委婉、反转义词。

同时,还借助计算机、统计学等技术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证实其分类结果,使现代汉语语气词的划分更加客观、准确。

此外,现代汉语语气词也受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提法,认为它们不仅是表达情感、情绪的工具,也是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建构的媒介,研究者们将其定义为“具有情感加工功能的词汇——它们既表达情绪,又传达关系。

”从这一角度来看,语气词的实际用途大大超出了其基本的语法功能,是参与者之间构建关系的重要媒介,从而为汉语交际提供了自然、流动的气氛。

另外,也有一些值得一提的研究结果,如查昆林研究者提出的“三维语气模型”,它关注“对对象、对形势、对场景”三方面的表达,以便更好地把握汉语的非正式、口语语体的特征;另一方面,张榕等学者将语气词中的“情感”细分为多种,具体包括愤怒、安慰、礼貌、焦虑等,以便更精准地掌握汉语语气词的表达功能。

总之,近年来研究现代汉语语气词的学者均对该领域做出了重要、深入的贡献,为我们理解、掌握汉语礼貌语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目前学界仍有很多薄弱环节需要完善,如研究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汉语语气词的差异、以自然语言处理的方式建立语气词模型等,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加入这一充满挑战的领域,将对该研究带来新的洞察和贡献。

北京话句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

北京话句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

北京话句中语气词的功能研究语气词在北京话句中的作用研究一、语气词在北京话中的重要性北京话是中国特有的大陆方言,在普通话基础上以及本地方言文化为基础,具有特色而独特的语言特点。

语气词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改变说话者的语调,表达出他们的情绪。

语气词也经常用于表达褒贬、否定、询问等信息,帮助说话者表达他们的情感。

二、语气词在北京话中的使用情况1、褒贬功能在北京话中,语气词经常被用来表达褒贬的意思。

语气词的正负面意义可以根据每一句的上下文来判断,也可以由说话者的语气来提示。

比如,“呜呜,你这人真不地道!”“哎呀,你这么会说话,太棒了!”,这时候“呜呜”和“哎呀”都是表达褒贬的语气词。

2、否定功能对于不认可的情况,语气词也经常用来表示否定。

比如,“哎呦,有谁敢做这么不讲原则的事!”,此处的“哎呦”暗含着一个否定的含义。

此外,有的语气词也具有明显的否定表达。

比如,“哦耶,你又在胡说八道,真是不知好歹!”,在这里,“哦耶”有着明显的否定表达。

三、语气词在北京话中的语境化1、在问候中在问候他人时,北京人经常会加上各种语气词来表达自己的热情,比如,“哎呀,你来啦,好久不见!”,“耶~有你在,晚上可以玩个痛快!”2、在神态表述中在表达自己的神态时,北京人也会使用语气词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比如,“伤心地嘤~有什么事情?”,“激动地哇!真是太棒了!”。

3、在惊奇中在表达惊奇的情景中,北京人也会加入语气词来加强情绪氛围,比如“感到惊讶地咦!这件事情怎么会发生?”,“好奇地呦,你在做什么呢?”。

四、语气词对于表达的角色语气词在北京话句中不仅可以表达出褒贬、否定或肯定的意义,同时也能够起到加强语气、替代表述的作用。

与普通话中的语气词有所不同的是,北京话中的语气词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这样可以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深深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也使整句话显得格外生动有趣。

因此,由以上研究可以发现,语气词在北京话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帮助说话者更加准确地表达出他们的感情,同时可以使得整句话显得更有意思,更有生动性。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呢,吧,啊,吗”的研究201404...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呢,吧,啊,吗”的研究201404...

学位论文学生姓名:丁乂宇专业:对外汉语学号:导师姓名:陈克禄二〇一四年四月摘要以往关于对外汉语语气词“呢、吧、吗、啊”的分析研究存在过于概括和过于繁杂两种倾向。

本文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整理了“呢、吧、吗、啊”的意义、用法以及偏误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材编排建议和教学研究建议。

希望对对外汉语语气词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对外汉语语气词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呢,吧,啊,吗”的研究一、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语言是一门学科的同时更是一种交际工具,我们进行对外汉语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留学生提高使用汉语交际的能力。

不同于世界上大多数的其他语言,汉语中的虚词特别多,这是因为汉语既缺乏形态标志和曲折变化,同时也没有豁着形式。

因此,虚词便成为现代汉语中十分具有重要性的表达手段。

[1]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大多数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通常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越高的虚词,就越是难以讲清楚它的用法和意义,有时甚至因为给学生们讲得不准确而带来误导,从而引发新的错误。

如今,对外汉语的虚词教学己经逐步地从语法教学中单独被列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这体现了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的重要性,同时这也是对外汉汉语语气词教学的重大进步。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留学生虽然在讲汉语时字正腔圆,但是我们听起来依然觉得不地道、生硬。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地使用语气词。

由此可见,对外汉语语气词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加强对外汉语中语气词的教学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语感,同时还会使他们的口音听起来更地道。

1.2 研究范围和任务1.2.1研究范围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语气词有六个,它们分别为:了、的、呢、吗、啊、吧。

在本文中,我们将选择“呢”“吧”“吗”“吗”这四个使用频率最高,用法与意义相对较为广泛和复杂,而且具有一定相似性的语气词作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呢”“吧”“吗”“啊”这四个语气词的分析研究,来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及教学实践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四川方言语气词研究综述

四川方言语气词研究综述

四川方言语气词研究综述以四川方言语气词研究综述为题,本文将对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进行研究和分析。

四川方言作为中国方言中的一支,拥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其中语气词是四川方言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

一、什么是语气词语气词是一种用来表达说话人情感、态度、语气的词语。

在四川方言中,语气词起到了丰富表达情感和增强语言感染力的作用。

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不仅有丰富的种类,而且用法灵活多样。

二、四川方言中常见的语气词1. 呗(bèi)这是四川方言中非常常见的语气词之一。

它可以用来表示肯定、确认,也可以用来表示责备、质疑。

例如:“你吃饭了呗?”表示询问对方是否已经吃饭;“你怎么这么懒呗!”表示责备对方的懒惰。

2. 啦(lā)啦是四川方言中的一种语气词,它通常用来表示肯定、确认。

例如:“我知道啦!”表示对方所说的事情自己已经知道了。

3. 吧(bā)吧是四川方言中的一种语气词,它通常用来表示建议、劝告或请求。

例如:“我们出去玩吧!”表示建议大家一起出去玩;“帮我拿一下吧!”表示请求对方帮忙拿一下东西。

4. 嘛(mɑ)嘛是四川方言中的一种语气词,它通常用来表示解释、说明或请求理解。

例如:“我是这么想的嘛!”表示解释自己的想法;“你也要体谅一下嘛!”表示请求对方理解自己的困难。

5. 哪(ne)哪是四川方言中的一种语气词,它通常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或加强语气。

例如:“你怎么这样啊哪!”表示对方的行为感到不满;“你是不是不想去哪!”表示疑问对方是否不想去某个地方。

三、四川方言中语气词的特点1. 丰富多样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种类繁多,用法灵活多样,可以根据语境和说话人的情感进行变化和调整。

2. 强调情感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常常用来强调说话人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3. 增加语言亲切感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可以增加语言的亲切感和融洽感,使交流更加和谐和融洽。

四、四川方言中语气词的运用技巧1. 根据语境选择在使用四川方言中的语气词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语气词,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四川方言部分语气词的历时研究

四川方言部分语气词的历时研究

四川方言部分语气词的历时研究(一)嗦查北大语料库,我们发现,“嗦”这一字最早出现在《祖堂集》中。

《祖堂集》是中国禅宗最早的史籍,出现于五代南唐。

而在这本史籍中,“嗦”实际是“索”的意思,意为催问、催请。

[7]例句:如是三度嗦后云:“明镜当台,请师一照”。

“嗦”字从口,在这里有“询问”的意思,再加上“三度”的强化和“速道!速道!”的语气,更显“催问”的意思。

到了清代,“嗦”这个字又有了新的意思。

例如《红楼梦》中“老嬷嬷道:‘我们小爷罗嗦,恐怕还有话问。

’”这句中的“嗦”表示说话烦多。

《七侠五义》(上)中“只冻得他哆哆嗦嗦。

”这里的“嗦”表示身体不由自主地颤动。

《七侠五义》(下)中“旁边又有一个喽兵说道:‘他既不肯将话告诉你,就将他打出去便了,何必在此同他罗嗦’。

”这里的“嗦”也是说话烦多的意思。

《狐狸梦全传》中“作什么多这一番罗嗦?”在这句中“嗦”既表示行为繁琐又有催促的语气在里面,和《祖堂集》中的“嗦”的意思有相似的地方。

《施公案》中“那龙爪断折在下面,嗦然一声,全行突下。

”这句中的“嗦”是一个拟音词,没有其他意思。

在现代白话文作品中,“嗦”有以下几个含义:(1)“嗦”表示身体不自主地颤抖。

例:陈白露注视着黄省三,注视着他的嘴唇无声地哆嗦了一下。

(曹禺《日出》)(2)“嗦”表示说话繁多。

例:我觉得无须在剧本上啰嗦。

(曹禺《日出》)(3)“嗦”表示音译,无实际含义。

“盘嗦里”指朝鲜族的说唱音乐。

(4)“嗦”表示声音,在这里是拟音词。

例:我又向老板娘要了一碟炒米粉,悉悉嗦嗦,风扫残叶一般,也卷得一根不剩。

(白先勇《孽子》)(5)“嗦”表示质问语气,这里与四川方言中“嗦”的功能相同。

例:我强行超车,听见后面警笛大作还在大喇叭里骂,龟儿子,你想死嗦,靠边,停车。

(李承鹏《寻人启事》)“嗦”在四川方言中有其独特的功能。

如:(1)“嗦”在现代四川方言中作为疑问语气词在句末,既能表明说话人自己的态度,向对方传达某种信息,也能传达由周围事物或对方的说话内容引起的不满、质问、征询、否定等情绪。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呢”“吧”“吗”的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呢”“吧”“吗”的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呢”“吧”“吗”的教学研究CATALOGUE 目录•引言•对外汉语教学概述•语气词“呢”“吧”“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语气词“呢”“吧”“吗”的教学策略与方法CATALOGUE 目录•实证研究与效果评估•研究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研究背景与意义对外汉语教学是推广和传播汉语的重要途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词是表达情感、态度和语气的重要语言单位。

因此,对这三个语气词的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呢”“吧”“吗”是汉语中最常用的三个语气词,但在教学中往往被忽视。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汉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教授汉语语气词“呢”“吧”“吗”以及它们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正确使用。

要点一要点二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

其次,通过实证研究法,对学习者进行调查和测试,了解他们在使用这三个语气词时的难点和问题。

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法,对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建议。

研究目的与方法对外汉语教学是指针对非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进行的汉语教学。

定义以培养学习者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为目标,注重口语和书面语的双重培养,强调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特点对外汉语教学的定义与特点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性提升个人竞争力掌握汉语能够提高个人在职场和学术领域的竞争力。

推动中华文化传播对外汉语教学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汉语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对外汉语教学对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现状与趋势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机构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国也在积极推广对外汉语教学。

起源与发展对外汉语教学起源于汉代,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逐渐发展壮大。

挑战与对策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着教材、师资、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挑战,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材,加强师资培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题理由语气范畴是语法范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人类语言交际过程中语气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语气范畴的研究也具有特别的意义。

要研究语气范畴,语气词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研究之一,因为语气词是语气范畴最基本的一种形式标志。

再说,在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语气词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由于上术的理由,我就决定选择研究"现代汉语语气词"该题。

二.研究目的本论文对语气词的语音、结构、作用等各种问题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作出合理的解释。

这些分析和考察不仅有利于对语气词本身的认识也有利于汉语信息处理和对外汉语教学。

本论文注意研究一些典型的语气词,如"了、呢、吧、的、吗"本文也把汉语语气词和越语语气词进行对比并分析越南学生在使用语气词的常见错误及提出纠正法。

四.研究任务第一:对语气词与语气系统进行比较全面考察第二:研究语气词的语音、结构、作用第三:研究语气词"了、吧、呢、的"第四:介绍越南学生在使用汉语语气词中常见的错误并提出纠正法。

六.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有许多,但因为本论文的特征所以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使用并结合这几个方法:收集、分析、综合、调查统计等研究方法。

七.论文结构: 本论文包括三章: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气词的概说第二章:语气词的语音、结构、作用的研究第三章:语气词"了、吧、呢`、的"的研究第一章:现代汉语语气词的概说1. 语气词的基本性质语言的基本功能是表情达意。

不同的句子表示不同的意思,首先是凭借不同语义内容的词语。

语言还有转情的功能,比如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说出来情态和作用就不一样。

具有语气词使汉语有别于一部分印欧语系语言的一个明显特点。

在语气系统中语气词可以单独或与其他结构成分一起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气。

作为现代汉语中一个独立的词类语气词表现出来的语法性质可以归纳为三点:1.1.语气词后一般有语音停顿。

以前各位学者对语气词语法性质的论述总是强调"语气词一般位于句未"这一点。

近些年来,有学者再次提出了句中语气词的问题。

不管是句未语气词还是句中语气词都是用在语气的停顿处。

跟聪明的人啊,我也不抖机灵儿了。

1.2.语气词可以连用:语气词的连用涉及到好几个问题:(1)能够连用的语气词是指位于句未的语气词,位于句中的语气词一般都不能连用。

(2)能够连用的语气词主要是但音节的典型的六个语气词,即"的、了、吧、呢、吗、啊"双音节的语气词一般不能连用。

(3)语气词可以分为1级(的)、2级(了)、3级(吗、呢、吧)和4级(啊),语气词的连用要按照1+2+3+4的顺序排列,中间可以缺项,但不能错序,逆序的现象很少见。

(4)语气词的连用大都是两项连用,三项连用叫少见1.3.语气词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书面语中体现为:(1)同一个语气词会有不同的形式。

这与方言的影响有关,与使用者的习惯也有关。

(2)语气词"啊"在实际的语流中,用在句未的"啊"常常会受它前面音节最后一个因素的影响,产生连音或同化等变化。

"啊"音变用汉字表示就是就有"呀"、"哇"、"哪"等不同的写法。

(3)如果句未的两个语气词连用,由于语音上的原因会产生合音即合成一个音节,如"啦=了+啊"、"哪=呢+啊"等等。

2.语气词的历时变化汉语自从有了文字记载起,所有的词类都经历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语气词自燃不例外。

古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十分丰富,文言文常用语气词就很多,如:"也、矣、者、乎、已,耳、尔"但在现代汉语中,常用的语气词只是"的、了、呢、吗、吧、啊"六个。

第二章:现代汉语语气词的语音、结构,作用的研究1. 语气词的语音研究首先,根据音节中是否有辅音声母,可以分为辅音语气词和元音语气词。

其次,根据构成音节的多少,可以分为单音节语气词、双音节语气词和多音节语气词。

另外,语气词在语音上存在着一个特点,就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语音变化,即语流音变。

可以依据其形成原因的不同分为两种情况,即合音与变音。

合音是指语气词连用后,后一个语气词如果是元音开头的,通常是两个语气词融合成一个音节,写成一个字了啊(le a)——啦(la)、了哟(le yo)——喽 (lou)、了哦(le o)——啰(luo)、吧呕(ba ou)——啵(bo)、呢啊(ne a)——哪(na)而变音则是由语气词所处环境的不同造成的,最典型的是“啊”的变音2、语气词的结构研究2.1.句法分布从句法分布来看,语气词可以出现在句中和句末两个位置。

由此,我们可以将语气词分为两类:句中语气词和句末语气词。

位于句中的语气词虽然数量不多,只有“啊、呢、吧、么、嘛、呢”等几个。

但可以在句中出现的位置却是相当多的:既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句子成分之间,也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句法成分之间,还可以出现在同一个句法成分之内。

语气词用于句末是最常见的,所有的语气词都可以用于句末。

而且相当一部分如“来着、罢了”等只能用于句末。

可以用在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后面,表达一定的语气。

2.2.句法搭配2.2.1.语气词的连用从连用的数量来看,语气词可以连用,以两个连用最为常见,少数也可以是三个连用,但比较少见,且往往出现合音现象。

另外并不是所有的语气词都可以连用,双音节语气词“来着、罢了”等通常不与其他语气词连用。

2.2.2.语气词与其他语气成分的搭配使用在语气系统中,语气词可以和其他结构成分一起表示不同的语气。

所谓的其他结构成分,是指包括语调、语气副词、助动词、叹词、肯定否定重叠形式、时态成分等在内的各种成分。

语气词和这些成分经常搭配使用,其中主要是语气成分。

3.语气词的作用研究3.1.表达语气和口气我们平时说话,每一句都会带有一定的语气,如果没有语气,也就不成为句子了。

语气词是众多语气表达手段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分。

同时,语气又不同于口气。

语气只有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祁使语气、感叹语气四种;口气则是指句子中思想感情色彩的种种表达法,如肯定、否定、强调、委婉、活泼、迟疑等。

所以说,语气词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便是在帮助表达语气的同时表达口气。

3.2.预示停顿停顿是语句之间的一种间歇。

停顿可以是语法上的需要,也可以是语义表达上的需要,当然更主要的是说话时需要换气,一种生理上的需要。

在心理停顿中出现的语气词只有预示停顿的作用,强调下文的作用是靠停顿来实现的。

因为心理停顿是为了强调某个词语而有意安排的停顿,往往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而定。

3.3.完句作用有些语气词有完句的作用,这主要是就句末语气词而言。

一般说来,大多数实词和短语加上语调就能成为句子。

但有时候还要求加上语气词才能成为句子,否则站不住。

例如:“他做完作业”不成句子,说成“他做完作业了”,才能成为独立的句子。

第三章:语气词"了、吧、呢、的"的研究1.语气词"了"的用法1)"了"用于陈述句句未也可以表示对已然事实的却定和推断,"了"重在报告一个新的情况如:问题早已解决了。

2)."了"附在名词和名词性短语的后面,表示一种新情况的出现如:都高中生了还这么贪玩啊?能够被"了"附加的名词都是具有顺序义的系列名词。

任何一个名词后附了"了"就表明该名词所处的阶段已经=或将要到达或实现。

3)."了"有时可以用于疑问句或感叹句句未,以加强对某种新情况的现象"就说话人的角度看)的疑问和感叹。

比如:你读几年级了?4)."了"+"没有"/"是不是"多用于疑问句(包括反问),询问新情况。

如:我跟你讲的问题你考虑了没有?2.语气词"吧"2.1."吧"的意义的虚化分析从最初的实词"罢",一直到现代汉语中的"吧",历史上的每一次虚化在概念转换时都留下了痕迹。

这些痕迹导致了"罢(吧)"的虚化链的产生:→→→2.2."吧"的用法"吧"主要表示说话人对自己的看法不很肯定,在不同的句类中,其揣度性语气的强弱并不相等。

在陈述句句未,表示叙述不很肯定;在疑问句句未,希望对方给予证实;在祈使句句未可以使请求、命令、劝告、催促等的语气略为舒缓一些。

比如:工产大概已经停产了吧?"吧"还有还有一些其他的用法,用于表示例举、选择、让步、容忍等语气。

如:就说小张吧,他就是从小开始练的。

去吧,没有时间,不去吧就有点不甘心3.语气词"呢"3.1."呢"的意义分析我们认为"呢"的意义主要是"语气意义"。

对"呢"的意义的共同成分的提取,也要在语气意义的基础进行。

"呢"的意义和"呢"的用法有所区别意义数量有限而用法的范围可以扩大。

"呢"可以用在表示假定意义的句子中。

比如:不去呢,他必不肯善罢甘休;去呢,他也不肯定烧了你。

"呢"的各种意义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图表表示:→→→→→3.2.语气词"呢"的意义和表示方法1)表示疑问语气我这样作是不是比晓强笨呢?2).表示反诘语气你们何必大惊小怪呢?3)表示感叹语气我一天不得下去十来趟才怪呢!4)表示肯定的陈述语气。

我正疑惑呢,只听他添上一句:"我的命好苦哇"5)表示疑惑的语气我那大嫂呢?6).表示停顿我呢,在他们的带动帮助下,也由了一些进步。

4.语气词"的"的用法作为语气词,"的"用于陈述句句未,主要用以加强对事实的确定和未来的推断,表示一种明白无误、显而以见的语气。

如:我昨天问过吴先声的,这不可能的语气词"的"常和副词"是"配合使用。

如: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结论本文在以语音为纽带构建出语气词系统之后,进而提出了有关语气词的语音变化问题,并分出合音和变音两种情况进行分别论述。

在结构层面上,对语气词的句法分布和句法搭配进行了分析,并举出大量例子证明。

在作用层面上,提出了语气词的三个作用:表达语气和口气、预示停顿和完句作用。

本论文还对一些典型的语气词"了、呢、吧、的"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

最后本论文把现代汉语语气词跟越语语气词作个比较并分析一下越南学生在使用汉语语气词的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及纠正法。

本文借鉴了大量的前人研究的成果,对语气词做了一些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

由于时间所限,语音方面,结构方面和作用方面主要是对常用的语气词进行了研究。

不足之处还很多,有待于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我对科学研究还缺乏很多经验,自己的学识有限希望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提出宝贵的意见。

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不断得到黎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不管在自忙中老师还抽取时间指导我改正了不少错误。

借此机会我想向各位老师与同学们表示感谢。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