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部分总结

合集下载

西方音乐通史

西方音乐通史

西方音乐通史1.格利高利圣咏: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皇格利高利一世为了统一教会仪式,将各教会所用的教仪歌曲、赞美歌等收集选编成《唱经歌集》,称为格利高利圣咏。

它形成于8、9世纪,其基本特征为:无伴奏的纯人声(男声)歌唱的单声部音乐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即兴式而无明显节拍特征,建立在单纯的自然音阶基础上。

主要是在日课和弥撒仪式中使用,具有很强的宗教观念和功能。

2.附加段:兴起于9-10世纪,11世纪兴盛,12世纪逐渐衰落。

附加段是在原有的格利高利圣咏基础上进行附加或插入新的材料,形成圣咏的扩展。

附加段有引入式的,即在原圣咏前附加新的段落,也有中间插入式的,在圣咏中间插入新的内容。

附加和插入的目的在于对原圣咏内容进行说明、解释、引申。

就具体附加手段来看,可以是附加新的歌词,或附加新的旋律材料,也可以二者同时附加。

3.继叙咏:产生于9世纪左右,10-13世纪达到顶峰,但在16世纪大部分继叙咏被排除出宗教仪式。

弥撒礼拜中,继叙咏紧接在“哈利路亚”之后,开始是在“哈利路亚”的花唱旋律上附加歌词,最后脱离哈利路亚,成为一个独立的形式。

从手法上继叙咏可以认为是附加段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通常包括一系列的乐句,除首尾两句外,中间乐句的音乐均为反复的,构成一种典型的继叙咏的曲式。

4.奥尔加农:西方最早有记载的复调音乐出现于9世纪末,称为奥尔加农。

初期的奥尔加农是在格利高利圣咏的下方,一音对一音地附加上一个平行四或五度的声部。

之后,附加的声部移至圣咏的上方,并与圣咏形成反行或斜行。

12世纪初又出现了一种花唱的奥尔加农,圣咏的音符拖得很长,每一个圣咏长音的上方对以几个或十几个音符,形成一个二声部的装饰性花唱歌调,这种风格被称为华丽奥尔加农。

5.第斯康特:12世纪或13世纪初,出现了一种被称为第斯康特风格的复调音乐,它与奥尔加农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第斯康特是音对音的织体形态,运用节奏模式,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这与奥尔加农即兴式的松散结构有很大区别。

初中音乐西方音乐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音乐西方音乐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音乐西方音乐史知识点总结西方音乐史知识点总结西方音乐史是指欧洲和美洲等地区的音乐发展历程。

在音乐史上,西方音乐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创新的形式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古典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等多个时期对西方音乐史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古典音乐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最早的时期之一。

这个时期的音乐多以宗教音乐为主,包括教堂音乐和合唱音乐。

著名的古典音乐作曲家包括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等人。

古典音乐以其富有律动感和优美旋律而受到世人喜爱。

巴洛克音乐时期是古典音乐之后的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特点是复杂和华丽。

重要的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包括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等人。

巴洛克音乐中的管风琴和大提琴等乐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巴洛克音乐强调对位法和装饰音的运用,给歌曲增添了一种独特而迷人的韵味。

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是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特点是简洁和平衡。

著名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包括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和路德维希·范·贝多芬等人。

古典主义音乐注重对称性和结构性,创作的曲子通常包含开头和结束的重复段落,以及两段或三段的中间部分。

古典主义音乐的节奏稳定而规律,给人以舒适和平静的感觉。

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是古典主义音乐之后的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的音乐特点是情感丰富和个人表现。

浪漫主义音乐作曲家注重以音乐表达情感和想法,他们通过创造性的旋律和丰富多变的和声来吸引听众。

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作曲家包括弗雷德里克·肖邦和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等人。

浪漫主义音乐具有浓厚的个人风格和情感冲击力,常常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类情感等主题。

除了这些时期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音乐流派和风格。

例如爵士乐是20世纪初在美国产生的一种音乐风格,以其独特的节奏和即兴表演而闻名;摇滚乐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以其强烈的节奏和吉他演奏而受到全球年轻人的喜爱。

西方音乐史归纳

西方音乐史归纳

西方音乐史归纳第一编古代希腊和罗马音乐一、音乐思想1 和谐论(1)毕达哥拉斯认为:“什么是智慧呢?是数。

什么是最美的呢?是和谐。

”“和谐”是事物结构之中内在秩序的表现。

凡是和谐的秩序,恰当的比例,不仅是有价值的、美的和有用的,而且也是客观事物的属性。

他认为宇宙、人体美、音乐的美是最高的美,而且美就在于其中的和谐。

毕达哥拉斯学派首先运用辩证思想从数学与声学的观点研究音乐中的和谐,发现声音的质的差别(音高、音长、音量、音质等)都是由发声体方面数量的差别所决定的。

他们认为:“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音乐美是不同高低、强弱、快慢及不同色彩的声音的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

(2)柏拉图在和谐论方面继承并发扬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说。

他主张和谐是对立面的调和、融合,而不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他认为音乐能体现灵魂的和谐,并且认为与灵魂相比而言,具体乐曲的和谐是暂时的,与理念相联系的和谐才是永不消亡的。

认为音乐的和谐是对和谐理念的模仿,音乐因而与灵魂有相同之处,其共同点就是和谐的理念,音乐能体现灵魂的和谐。

和谐和美、善一样都是理念,是单纯的、真实的、自在自为的、非物质的、美丽的、神圣的和永恒的。

(3)扎尔林诺(1517~1590年)意大利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美学的中心人物。

他提出的音乐和谐论是基于他的哲学思想“小宇宙论”。

扎尔林诺认为宇宙充满和谐,人是宇宙的中心,也具有这样的和谐。

人本性中的和谐与宇宙和谐相一致。

可以说宇宙是“大宇宙”而人是“小宇宙”,都具有和谐。

而灵魂是人本身具有和谐的原因。

就音乐而言,他认为:人的和谐与音乐的和谐相适应或近似时,就能获取快乐。

音乐的和谐受人自身的“小宇宙”各因素的对比关系决定。

音乐是人类的认识与自然存在相适应,而人又认识到这种和谐产生的。

2 西方音乐艺术的“净化论”(1)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音乐特别能促进灵魂的净化。

他们认为“用某些旋律和节奏可以教育人并回复内心能力的和谐。

西音史总结

西音史总结

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音乐古希腊音乐特征:音乐以单声部声乐曲为主,采用字母记谱法;古希腊音乐具有综合的性质,同宗教祭祀仪式、诗歌、舞蹈密切相关;希腊人重视音乐特质的理论,他们认为一定的系列音的组合可以引起人的一定的情感共鸣。

第二章中世纪音乐格里高利圣咏的特点:又叫《素歌》,内容选自《圣经》,用拉丁文演唱,为单声部歌调,它吸收古代东方、古希腊音调和民间歌曲旋律的特点,用8种教会调式,用纽姆谱记录,没有小节线和拍子记号。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音乐1论述文艺复兴时期新艺术的发展状况:音乐创作趋向自由和灵活,不限于宫廷仪式和宫廷生活范围,世俗内容日益增多,有一些作曲家表现出个人的创作风格;音乐内容世俗化,导致作曲技巧不断丰富和发展,出现多种多样的曲式题材。

马肖是14世纪法国新艺术的代表人物,他写了许多世俗音乐,继承了法国游吟歌手的传统主张---用灵感进行创作。

也写了许多经文歌和宗教音乐。

14到16世纪“新艺术”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城市迅速发展。

牧歌是此时发展的世俗复调音乐形式,内容多些爱情。

除牧歌外世俗的复调音乐体裁还有猎歌、巴拉塔。

2试论马丁路德的宗教音乐改革16世纪,因罗马教廷在德国扩展政治和经济势力,他们巧取豪夺大量的财富,使得德国社会各阶层对现状不满。

神学教授马丁路德提出95条论纲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提出音乐应该具有“仅次于神学的地位和最高荣誉”。

主张用德语唱圣经。

众赞歌是路德教创办的一种圣咏,是由信徒群众共同歌唱的赞美诗,用德语演唱,配置四部和声与复调,旋律优美,深受观众喜欢。

如他的作品《我们的主是坚固的堡垒》。

第四章清唱剧:清唱剧在17世纪,是宗教题材的音乐剧,《灵与肉的描写》为第一步清唱剧,后来作曲家卡里西米采用歌剧的形式和手法,大量运用合唱,与歌剧的区别就是清唱剧多用于音乐会演出,没有布景和服装,没有芭蕾舞,没有表演动作,纯粹只有一个讲述者来讲述情节。

第五章维也纳古典乐派及艺术成就:代表是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西方音乐总结(优秀5篇)

西方音乐总结(优秀5篇)

西方音乐总结(优秀5篇)西方音乐总结篇1西方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格里高利圣咏,经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等多个时期,至今已经有了很多变化和创新。

西方音乐在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爵士乐等领域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古典音乐是指欧洲主流的高雅音乐,通常包括交响乐、室内乐、歌剧等,古典音乐注重和声、旋律、节奏等方面的美感,强调音乐的完整性、经典性和传承性,古典音乐的发展史上出现了很多伟大的音乐家和经典作品,如巴赫、贝多芬、莫扎特、肖邦等。

流行音乐是指大众化的音乐,通常包括摇滚乐、流行歌曲、电子音乐等,流行音乐注重情感、节奏和旋律的感染力,强调与时代、文化和地域的联系,流行音乐的发展史上出现了很多杰出的音乐家和作品,如披头士、艾尔维斯、麦当娜等。

爵士乐是一种源于美国的非主流音乐,通常包括蓝调、摇摆乐、福音音乐等,爵士乐注重即兴、节奏和和声的变化,强调音乐的文化、历史和社会意义,爵士乐的发展史上出现了很多杰出的音乐家和作品,如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艾灵顿公爵、迈尔斯·戴维斯等。

西方音乐在近年来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发展趋势和流派,如后现代主义音乐、环境音乐、实验音乐等,西方音乐的发展离不开音乐家们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和大众的喜爱。

西方音乐总结篇2西方音乐的发展与演变:从文艺复兴到现代音乐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从早期的文艺复兴时期到巴洛克时期,再到古典音乐、浪漫音乐、现代音乐,西方音乐不断地演变和进步。

*将概述西方音乐的主要发展阶段,并对其主要特点进行简要介绍。

一、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音乐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追求和谐、平衡和理性。

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以旋律简单、和声严谨、节奏规整为特点,代表作曲家包括但丁、彼特拉克、拉斐尔等。

二、巴洛克时期巴洛克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追求速度、力量和动态。

西方音乐史 重点总结

西方音乐史 重点总结

交响诗: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

交响诗的形式不拘一格,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

合唱:多个相对独立的人声声部组成的演唱形式,属复调音乐形式,每声部3人以上,以区别重唱。

普通歌:也称通节歌。

旋律随每一句歌词变化而变化,音乐随着歌词充分展开,形成较大起伏,有利于创造丰富的艺术效果,多用于艺术歌曲。

分节歌:在一段固定的旋律下方加入不同的歌词,旋律不随着歌词变化,这种歌曲形式简洁容易记,便于流传,在民间歌曲,群众歌曲及通俗歌曲中大量存在。

偶然音乐:作曲家在一定程度上故意对作品的创作或演出不加控制的音乐。

十二音体系:现代派作曲手法之一。

作曲家放弃传统的调式、调性与和声体制,将半音音阶中的十二个音任意排成一年音列,然后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处理,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现过,否则任何一个音不得重复。

玛祖卡:原为波兰一种民间舞蹈,其形式现在仍保留在许多芭蕾舞舞剧中,其音乐经过肖邦等人的发展后,已成为古典音乐中一种经典舞曲。

无调性:现代主义音乐的创作手法之一。

用以指音与音之间、和弦与和弦之间无调性中心,没有功能联系,缺乏调性感觉的创作手法与音乐类型。

奏鸣曲:是种器乐音乐的写作方式,是西方音乐的主要表现方式。

一般分呈示,展开和再现三个部,一般包括两个主题,两个主题反复变化和相符对比是音乐的整体效果逐渐增强。

艺术歌曲:是音乐史上一种特定的体裁,一般短小精致,是一种高浓度的音乐小品。

是诗与音乐的结合,呈现作曲家对诗歌的主观看法,歌词采用诗人作品,内涵丰富,艺术价值高。

卡侬:一种骨雕音乐形式,以连续模仿为基础,当一个声部还未结束时,另一个声部就以模仿的形式开始。

组曲:由几首乐曲按照对比原则组成的一种器乐套曲,其中歌曲有相对的独立性。

歌剧:在乐队伴奏下,由多个演唱演员表演。

奥加农:是圣咏的一种即兴演唱方式,即在演唱同时唱两个不同声部。

布艮第乐派:15世纪文艺复兴音乐中最重要的艺术家是来自欧洲北方的作曲家。

西方音乐史知识点

西方音乐史知识点

西方音乐史知识点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音乐一、古希腊音乐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渊源。

与古希腊的哲学、文学、科学、建筑、美术和戏剧一样,音乐也是古希腊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古希腊流传下来的音乐作品很少,但是丰富的文字记述和雕刻向人们描绘了古希腊音乐文化的风貌。

在漫长的西方音乐历史中,古希腊音乐文化精神不断地影响和启发着后世的人们。

神话是古希腊艺术的丰富土壤,在古希腊神话中音乐是极富魅力的。

阿波罗不仅是太阳神,也主管音乐。

半神半人的底比斯国王安菲翁用琴声的魔力修筑了底比斯城堡。

色雷斯的歌手奥尔菲斯以音乐的魅力拯救出地狱中的妻子尤丽狄茜,后又得而复失。

这个故事体现出古希腊神话的人性特征,它被近百次地谱写成歌剧。

缪斯(Muses)是分别掌管文艺和科学的九位女神的统称,而“音乐”(music)一词还是由缪斯演化来的,足见在古希腊人眼中,音乐是与人类追求真和美的活动密切相关的。

西方最早的弦乐器是里拉琴(Lyre),又称诗琴。

神话中的众神的使者赫耳墨斯在龟壳上蒙上牛皮,支起两只羚羊角,架横木拉起琴弦便发明了里拉琴。

从文艺复兴开始,在西方的文学艺术中,里拉琴一直成为音乐的象征。

里拉琴后来演变成形状较大的基萨拉琴(Kithars)。

古希腊的管乐器是阿夫洛斯管(Aulos),一种芦管制成的单管或双管的竖笛。

里拉琴多用于独唱伴奏,史诗弹唱,它是祭祀阿波罗仪式中的主要乐器。

而在崇拜酒神的仪式中,及后来的酒神合唱和雅典悲剧合唱中,阿夫洛斯都是重要乐器。

在西方现代文化观念中,里拉琴和崇拜阿波罗的音乐与阿夫洛斯和崇拜酒神的音乐,已成为相互对立性格的两大类音乐的象征。

前者平静而节制,后者狂喜、放纵。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对音乐的论述,对于西方音乐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和启发。

毕达哥拉斯把音乐的音程与节奏的和谐与宇宙星际的和谐和秩序相联系,因而把音乐纳入他以抽象的数为万物之源的理论中。

然而他对弦长比例与音乐和谐关系的探讨已经带有科学的萌芽。

西方音乐史教研总结报告(3篇)

西方音乐史教研总结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西方音乐史是一门研究西方音乐发展历程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的音乐发展。

通过对西方音乐史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化内涵以及艺术成就。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校西方音乐史教研工作的成果与经验,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二、教研成果1. 课程建设与教材编写近年来,我校西方音乐史教研组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优化了课程设置,将西方音乐史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同时,我们组织编写了具有我校特色的西方音乐史教材,力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研究与实践教研组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了解西方音乐史研究的最新动态。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科研成果教研组成员在西方音乐史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0篇。

此外,我们还主持了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为我国西方音乐史研究做出了贡献。

三、教研经验1.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西方音乐史教研组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我们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 强化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我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3.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术交流与合作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积极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拓宽研究视野。

四、未来展望1. 深化课程改革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音乐史部分总结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西方音乐史
一古希腊音乐
1、历史概况:人类五大文明没有古希腊的文化,便没有欧洲的现代文明希腊是古代欧洲文化的发祥地,爱琴文明又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爱琴文明包括前期的克利特文化与后期的迈锡尼文化——古希腊的地理位置
2、古希腊的音乐观念:音乐是有魔力的,它能治病、净化肉体和灵魂,能在自然界产生奇迹。

音乐是宗教仪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人类发展轨迹:“蒙昧——野蛮——文明”人类处于蒙昧时期的音乐共性:巫术性、群体性、仪式性。

3、古希腊的历史分期:
(1)荷马时期B.C12世纪——B.C8世纪(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伊利亚特》《奥德赛》是古希腊公民教育的基本教材,是希腊人的圣经,也是整个西方文明人文主义精神的源泉。

《伊利亚特》写特洛伊战争最后一年中的战斗故事。

《奥德赛》描写战争结束后希腊英雄奥德赛在回途中的离线故事。

(2)古典时期B.C8世纪——B.C4世纪(奴隶制度巩固发展时期)城邦迅速形成,两百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中以斯巴达和雅典最大,成为古希腊历史上的繁荣、鼎盛时期。

合唱——古希腊悲剧的源头,古希腊音乐的首要特征。

抒情诗歌与三位着名诗人——泰潘德、阿西乌斯和女诗人萨福。

古希腊悲剧与三大悲剧诗人:“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殴里庇得斯。

(3)希腊化时期B.C4世纪——B.C2世纪音乐伦理观的改变。

4、古希腊的音乐理论:
(1)音乐与哲学:
音乐与宇宙的关系(宇宙cosmos在希腊语中就包含着“和谐、数量、秩序”等意义)
和谐学harmonic(和谐的、悦耳的、谐波、泛音)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协和音程,弦长比例:2:1时得八度,3:2时得五度,4:3时得四度,比例越简单声音越和谐。

欧几里德:《从弦音计求律》第一篇阐述“毕律”数学定理的着作。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哲学家、数学家、希腊音乐美学思想的奠基人。

毕达哥拉斯学派(偏重数学比率派)的美学观念:音乐美的本质在于数的和谐与感情的净化。

和谐不仅是音乐的本质,而且是整个宇宙的法则;不仅是外部世界的规律,而且也是人体内部世界(生理、心理)的秩序。

音乐对人具有一种神秘的“净化”作用。

偏重听觉经验派:阿里斯托克赛努斯——人对音乐的感受是以人的听觉能力为基础的,音乐美的原则是建立在音乐感性知觉的规律上的。

五度循环到同音——平均律。

音乐与道德的关系
伦理学ethos (社会或民族的精神特质)
柏拉图哲学家发展了毕达哥拉斯的“净化”理论,提出“音乐美育”的观念,认为艺术的美就是心理的善,要像通过体育来实现人的躯体一样,用音乐来净化人的心灵。

亚里士多德哲学家认为音乐直接模仿七情六欲,即灵魂所处的状态——温柔、愤怒、勇敢、克制及其对立面。

长期聆听诱发卑鄙感情的音乐,人就会被塑造成卑鄙的性格。

音乐技术理论:音程(弦长比例越简单,音程越协和)调式旋律(三类四音列:四音列两端的界音是固定的,中间两音可以位于适当的点上a、自然音b、变化音c、微分音)节奏(音乐节奏与诗歌的韵律相一致)记谱法(采用24个希腊字母记谱)
音乐实践:古希腊音乐大致分为两类:A、导致平静和升华的音乐,祭祀阿波罗乐器用里尔琴,相关的诗歌形式是颂歌和史诗。

B、产生刺激和热情的音乐,祭祀狄奥尼索斯(酒神)乐器用阿夫洛斯管,相关的诗歌形式是饮酒歌和戏剧。

(1)乐器。

Lyre(里尔琴) Avlos(阿夫洛斯管、象征酒神的乐器)Syrinx (西林克斯,类似排箫) Kithara (基萨拉琴、象征太阳神的乐器)
(2)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