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毛刺的形成及其控制

冲压毛刺的形成及其控制
冲压毛刺的形成及其控制

冲压毛刺的形成及其控制

摘要:冲压加工中产生毛刺最明显的工序是冲裁,冲裁为冲压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应用最广泛,其质量对后道工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极大地左右着最终成品的性能,为掌握有关毛刺形成及其控制的知识,必须充分了解影响冲裁过程及产生毛刺原因。

关键词:冲压加工毛刺形成及其控制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毛刺,对零件的加工精度,装配精度.使用要求,再加工定位.操作安全与外观

质量等许多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对去毛刺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用去毛刺的技术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冲压加工中产生毛刺最明显的工序是冲裁,冲裁为冲压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应用最广泛,其质量对后道工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极大地左右着最终成品的性能,为掌握有关毛刺形成及其控制的知识,必须充分了解影响冲裁过程及产生毛刺原因。

1.冲裁过程及断面情况

下图所示为冲裁过程及冲裁断面各部位的名称。

图1 (a)冲裁过程(b)冲裁断面

2.毛刺产生的原理

由冲裁过程知在凸模刃口附近,由于位于凹模上面的被加工材料向上反弹,使其内部的拉应力有所缓和,因此凸模刃口附近的拉应力比凹模刃口附近的拉应力要小,即裂纹首先从拉应力大的凹模一侧发生。随着凸模继续下降,凸模一侧也开始发生裂纹。两刃尖附近处于好像打入一斜楔的状态。加工材料与斜楔中心线越是近于直角,其斜楔的效果越大,料断裂所必需的力也越小。因而间隙大,发生裂纹的时间要早。由于凹模刃口附近发生裂纹的时间先于凸模,因此,零件断口剪切面的长度比孔的剪切面长度短。刀尖附近为拉应力和压应力的分界处,但最大拉应力发生在距刃尖附近的刃口侧面。这正如图1Ⅳ所示,裂纹不是产生于刃尖,而是在其侧面。这个裂纹的发生点至刃口端面的距离被称为毛刺高度。随着间隙增大,凹模上面的被加工材料的反弹增大,发生裂纹的位置朝着远离刃口端面的位置移动,因此毛刺增大。图2定性地说明了毛刺随间隙面变化的趋势。

同时,由于发生裂纹位置随刃口的磨损而远离其端面,因此随冲数量的增加,毛刺也要增大。如果冲头继续下降,由于应力集中效应的作用裂纹继续扩展,从此时起,剪切力减小。另外,由于冲头侧面裂纹和凹侧面裂纹会合,使被加工材料断裂面分离。但是,对于加工硬化系数大的因在裂纹扩展过程中裂纹顶端产生强烈的加工硬化,其强度明显增加,致使裂纹扩展受到限制(如图3所示),从而会在新的位置产生新的裂纹。这种微小的裂纹由于凸模的摩擦成为微细的粉末而脱落。裂纹沿板面连成一长线一般称之为“胡须现象。这种现象常见于质软的铝板、铜板和纯铁等。

图2间隙与毛刺高度图3微小裂纹的产生

3.控制毛刺的原理

最好抑制材料的延展性,使拉力集中便于产生裂纹。控制的主要因素是间隙,若间隙过小,压缩力增大,就出现延展性,毛刺增大。若间隙过大,拉力不集中,仍然使毛刺增大。

选择适当的间隙最好,另外,刃口越锋利,拉力越集中,毛刺也就越小。磨损变圆的刃口使压缩力增大,毛刺也增大。此外,冲模上装备可靠的压料板效果好,脆性材料效果好。

4.控制毛刺的措施

综上分析,导致毛刺产生的原因很多,在不能改变加工对象材料性能的情况下,生产中常采用以下措施控制毛刺的产生。

(1)选择合理的间隙值。在影响冲裁件质量的诸多因素中,间隙是主要因素。因断面质量与裂纹的走向有关,而裂纹的走向与间隙有关。间隙大小决定着凸、凹模刃口附近板料产生的上、下裂纹是否重合。只有凸、凹模间隙适当时,裂纹才重合,此时零件断面斜度很小,并且比较平直光滑、毛刺小。适当间隙值见附表1(单侧%)。

(2)控制模具刃口的磨损程度。刃口磨损或损坏会变圆,间隙也会由于侧面的磨损而增大,毛刺也就相应增加。生产过程中模具一般经过初期磨损、正常磨损和异常磨损三个阶段。各种模具在异常磨损之前,其使用情况是理想的,但常受到冲压制品所要求精度的限制。很多情况下是在正常磨损区域内即达到所允许的毛刺高度,此时必须再一次进行修磨。

(3)选择合适的加工条件。冲压加工条件包括以下内容。

模具材料:选择耐磨性好、硬度高的材料。模具淬火硬度越高,模具刃口的硬度越高,毛刺高度越小。

模具结构:模具导向装置具有较高的精度,则可保证冲裁时间隙合理,毛刺相应减小。

压力机:冲压设备的静态精度和动态精度与毛刺的高度都有很大关系,在静态精度低的冲床上,冲制的冲件毛刺增加程度明显增大。

一方面,由于偏心载荷的作用,滑块垂直运动精度受到破坏,冲压时滑块要倾斜,模具刃口间隙发生变化,致使模具损伤或者卡死,这时毛刺会急剧增长。为此,冲压过程中要测定滑块倾斜量,并通过调整滑块调节螺栓和滑板来修正其倾斜值,这样可以控制毛刺异常发生。

润滑情况:润滑油对毛刺高度有很大影响。它可缓和加工材料与模具刃口之间的磨擦,同时还可防止剪切变形所引起的温升,而且可以防止被加工材料粘附在模具刃口上。因此好的润滑情况可以减小毛刺的产生。

5.结束语

上面阐述了冲压毛刺形成的原因及其控制技术等,但在一般的冲裁加工中很难做到完全不产生毛刺。但是如能选择最适当的条件,可将产生的毛刺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

表1适当间隙值C表(单面间隙C=%)(略)

表2 刃口磨损要素及其影响项目(略)

冲裁间隙对于断面质量影响较大。当冲裁间隙适当时,凸、凹模刃口附近产生的裂纹在冲裁过程中能重合,此时尽管断面与材料表面不垂直,但还是比较平直、光滑的。而且毛刺较小,制件的断面质量较好。如图(中)所示。

当冲裁间隙过小时,变形区内弯矩小、压应力成分高。上、下裂纹不重合。在两条裂纹之间的材料被第二次剪切。当上裂纹压入凹模时,受到凹模壁的挤压,产生第二光亮带;同时部分材料被挤出,在最后分离时,在表面形成尖锐的挤出毛刺。如图(左)所示。

当冲裁间隙过大时,因为弯矩大,拉应力成分高,易产生裂纹,塑性变形阶段较早结束。同时上、下裂纹也不重合。分离后得到的断面斜度增大、光亮带窄、断裂带宽,且毛刺又高又厚、圆角大、拱弯大、冲裁件质量不理想。如图(右)所示。

去毛刺除披锋清夹缝倒角洗净一次完成

去毛刺、除披锋、清夹缝、倒角、洗净一次完成 价格特优—质保六年—终身维护 科技改变你的生产工艺:科技为你实现去毛刺自动化;科技为你提高经济效益,专业铸就品质;品质铸就品牌。有毛刺找国林;国林为你解决精密去毛刺困惑。公司专注于五金件表面处理研究事业的最前沿,我司专业提供磁力抛光机,磁力研磨机,磁力去毛刺机,精密去毛刺设备,振动研磨机,离心光饰机,螺旋光饰机,烘干机等各种研磨抛光设备与研磨材料。价格便宜,质量保证,专业解决精密内孔去毛刺,表面光亮,除油去污等问题。 磁力抛光机工作原理: 1、研磨速度快,平均一次研磨时间约5分至15分钟左右,配双价格槽替换工 件快,可在机器运转中交换研磨零件。 2、操作简单,绝对安全,一人可操作数台机器。 3、成本低,不锈钢针为半永久性磨材,消耗极低、唯一的耗材为研磨液。 4、无污染,研磨液是含97%水分,姑无毒性及发生火灾之虞,完全符合环保排 放标准。 5、研磨完成后,工件好处理,可用筛网,筛桶,电磁力,或分离机轻易将工件 及不锈钢针分离。 6、不锈钢针有直径0.2—5mm至1.2—10mm可供选择。 磁力去毛刺机优点: 1、相比其他布伦抛光机等抛光设备,磁力去毛刺机可批量工件抛光处理,完成 抛光后可用筛网批量和钢针分离开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2、磁力去毛刺机针对小五金件,小饰品等死角,内孔处理效果极佳。可达到清 除灰尘,去除毛刺,提高产品表面光亮度,这是其他类型抛光设备无法比拟的特点。 3、磁力去毛刺机操作简单,可一人同时操作多台设备,节约成本。 4、磁力去毛刺机采用抛光液和钢针,再加上适当自来水来批量抛光工件,其钢 针为半永久性耗材,磨损少。 磁力抛光机去毛刺工艺是机械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是用一种叫去毛刺磁力研磨机产品。突破传统振动抛光理念,采用磁场特有的能量传导不锈钢针磨材产生高

五金冲压标准华为内部标准

DKBA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技术规范 2003 DKBA4031-2003.06 钣金结构件可加工性设计规范 2003-06-30发布2003-07-XX实施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布

目次 前言 (5) 1范围和简介 (6) 1.1范围 (6) 1.2简介 (6) 1.3关键词 (6) 2规范性引用文件 (6) 3冲裁 (6) 3.1冲裁件的形状和尺寸尽可能简单对称,使排样时废料最少。 . 6 3.2冲裁件的外形及内孔应避免尖角。 (6) 3.3冲裁件应避免窄长的悬臂与狭槽 (6) 3.4冲孔优先选用圆形孔,冲孔有最小尺寸要求 (7) 3.5冲裁的孔间距与孔边距 (7) 3.6折弯件及拉深件冲孔时,其孔壁与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7 3.7螺钉、螺栓的过孔和沉头座 (7) 3.8冲裁件毛刺的极限值及设计标注 (7) 3.8.1冲裁件毛刺的极限值 (7) 3.8.2设计图纸中毛刺的标注要求 (8) 4折弯 (8) 4.1折弯件的最小弯曲半径 (8) 4.2弯曲件的直边高度 (9) 4.2.1一般情况下的最小直边高度要求 (9)

4.2.2特殊要求的直边高度 (9) 4.2.3弯边侧边带有斜角的直边高度 (9) 4.3折弯件上的孔边距 (9) 4.4局部弯曲的工艺切口 (9) 4.4.1折弯件的弯曲线应避开尺寸突变的位置 (9) 4.4.2当孔位于折弯变形区内,所采取的切口形式 (10) 4.5带斜边的折弯边应避开变形区 (10) 4.6打死边的设计要求 (10) 4.7设计时添加的工艺定位孔 (10) 4.8标注弯曲件相关尺寸时,要考虑工艺性 (10) 4.9弯曲件的回弹 (11) 4.9.1折弯件的内圆角半径与板厚之比越大,回弹就越大。.. 11 4.9.2从设计上抑制回弹的方法示例 (11) 5拉伸 (11) 5.1拉伸件底部与直壁之间的圆角半径大小要求 (11) 5.2拉伸件凸缘与壁之间的圆角半径 (11) 5.3圆形拉伸件的内腔直径 (11) 5.4矩形拉伸件相邻两壁间的圆角半径 (11) 5.5圆形无凸缘拉伸件一次成形时,其高度与直径的尺寸关系要求 12 5.6拉伸件设计图纸上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 (12) 5.6.1拉伸件产品尺寸的标准方法 (12)

冲压模具的冲压精度分析

冲压模具的冲压精度分析 2008-10-16 15:04来源: 对冲模投产至失效报废各个时期冲件的实际误差分析,可以看出其增大的时期及趋向,从而分析其增大的因素。新冲模投产至第一次刃磨前冲制冲件的误差即所谓的初始误差;冲模经过20次左右刃磨至失效报废前冲制的冲件误差称之为常规误差;而冲模失效报废前冲制的最后一批合格冲件的允许最大误差称之为极限误差。在现场,确定冲模刃磨寿命的依据是冲件冲孔与落料的毛刺高度。由于任何成形件都具有冲裁作业(毛坯落料或冲孔),对于复合模尤为如此。所以,冲件毛刺高度的触模检查和测量并按企业标准或JB4129-85《冲压件毛刺高度》对照检测就显得十分重要。 冲模的初始误差通常是冲模整个寿命中冲件误差最小的。其大小主要取决于冲模的制造精度与质量及冲件尺寸、料厚以及间隙值大小与均匀度。冲模的制造精度及质量又取决于制模工艺。对于料厚t≤1mm的中碳钢复合冲裁模冲件,实验结果与生产实践都证明,电火花线切割制造的冲模冲件毛刺高度比用成型磨或NC与CNC连续轨迹座标磨即精密磨削工艺制造的冲模冲件要高25%~30%。这是因为后者不仅加工精度高,而且加工面粗糙度Ra值要比前者小一个数量级,可达到0.025μm。因此,冲模的制造精度与质量等因素决定了冲模的初始冲压精度,也造就了冲件的初始误差。 冲件的常规误差是冲模经第一次刃磨到最后一次刃磨后冲出最后一个合格冲件为止,冲件实际具有的误差。随着刃磨次数的增加,刃口的自然磨损而造成的尺寸增量逐渐加大,冲件的误差也随之加大。当其误差超过极限偏差时,冲件就不合格,冲模也就失效报废。冲件上孔与内形因凸模磨损尺寸会逐渐变小;其外形落料尺寸会因凹模磨损而逐渐增大。所以,冲件上孔与内形按单向正偏差标允差并依接近或几乎等于极限最大尺寸制模。同理,冲件外形落料按单向负偏差标注允差并依接近或几乎等于极限最小尺寸制模。这样就使冲件的常规误差范围扩大,冲模可刃磨次数增加,模具寿命提高。 冲件的极限误差是具有极限偏差的冲件所具有的实际允许的最大尺寸误差。这类冲件通常是在冲模失效报废前冲制的最后一批合格冲件。 对各类冲模冲件误差在冲模整个寿命中出现的波动、增减趋向及规律等进行全面分析便可发现:冲件误差的主导部分是不变的;因刃口或型腔的自然磨损而出现的误差增量随冲模刃磨冲数增加而使这部分误差逐渐加大;还有部分误差的增量是非常规的、不可预见的。所以,各类冲模冲件误差是由因定误差、渐增误差、系统误差及偶发误差等几部分综合构成。 1、固定误差 新冲模在指定的冲压设备上投入使用至失效报废的整个(总)寿命过程中,其合格冲件误差的主导部分固定不变即所谓固定误差。其大小就是新冲模第一次刃磨前冲制的合格冲件的偏差,也即冲模的初始误差,而此时的冲模具有初始冲压精度。刃磨后的冲模,因其工作零件(凸、凹模)磨损而改变尺寸误差,使冲件识差增量随刃磨次数增加而逐渐加大,故冲模刃磨后的冲压精度亦称“刃磨精度”比其初始精度要低。冲模冲件的固定误差取决于以下各要素: (1)冲件的材料种类、结构(形状)尺寸及料厚 冲裁间隙的大小及其均匀度对冲裁件的尺寸精度有决定性的影响。不同冲裁工艺、不同材料种类与不等料厚,间隙相差悬殊,冲压精度差异很大。同一种模数m=0.34的2mm的料厚、中心有孔的H62黄铜材料片齿轮复合模冲件,当取间隙C=0.5%t(单边),用复合精冲模冲制,冲件尺寸精度达到IT7级,冲件平直无拱弯,冲切面垂直度可达89.5°,其表面粗糙Ra值为0.2μm;而用普通复合模冲制,间隙C=5%t(单边),冲件初始误差亦即冲模的初始冲压精度为1T9级,冲切面粗糙度Ra值为12.5μm,毛刺高度为0.10mm;还是这个冲件用连续模冲制,间隙C=7%t(单边),初始冲件精度为IT11级,冲切面更粗糙,甚至有肉眼可见的台阶。通常情况下,冲件材料及其厚度t是选取冲裁间隙的主要依据。一旦选定间隙就确定了冲件的平面尺寸的固定误差的主体;冲件结构刚度及立体形状则影响其形位精度。

高压气体去毛刺抛光机

高压气体去毛刺抛光机 原理: 利用创新专利磁场和高压气体力量,引导不锈钢磁针产生快速旋转运动研磨工件,高压气体提高不锈钢磁针做到研磨工件全方位去毛刺抛光,无需人工翻动,做到大工件一次性去除毛刺抛光高效率达到包括内孔死角去除毛边,抛 光,洗尽研磨效果,且不影响工件精密度。 比传统的磁力抛光机,能更加全方位对工件去毛刺抛光。传统磁力抛光机做不到去毛刺效果,气体磁力去毛刺抛光机更好 ●适用于轻铁类金属,非铁类金属,硬质塑胶等精密零件 ●适用于大型铝合金,钛合金,锌合金,镁合金等压铸件及深腔体精密去毛刺抛光 ●不影响工件尺寸 ●实现除毛刺,倒角,抛光,洗净等多重功效 ●对于不规则状零件,孔状、管状等死角,夹缝等均可去毛刺抛光 ●定制时间,加工速度快捷,操作简单安全 ●可变频率调节,满足各种匀毛刺抛光需求 ●抛光无死角 ●可一人操作多台,无需人工翻面。 ●电压、电流、频率、时间均可监控,简洁明了 ●抛光过程无需人工干预 ●机种齐全,可设计专用机种。 ●工件,磨料自动分离,自动进出产品。 用途:

●去除毛边精密研磨。 ●成品表面抛光处理。 ●去除氧化薄膜工作。 ●锈蚀去除处理。 ●烧结痕迹处理。 ⊕不锈钢件⊕汽车零配件⊕电子零件⊕精密铸造件⊕仪器仪表⊕纺织器材 ⊕医疗器械⊕工艺品⊕武器装备⊕机械零部件⊕五金冲压件⊕宇航航天 说明: 研磨速度快,平均一次研磨时间约3分至20分钟左右,替换工作快,可在机器运转中替换研磨零件。 操作简单,绝对安,完全免技术,一人可操作数台机器。 成本低,不锈钢针为半永久性磨材,消耗极低,唯一的耗材为研磨液。 无污染,研磨液是含90%水分,故无毒性及发生火灾之虞,完全符合环保排放标准。 研磨完成后,工作好处理,可用筛网,筛筒或分离机轻易将工件及不锈钢针分离.

过程检验指导书

0.1引用标准: GB/T 3797-2005 电气控制设备 GB/T 10223-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电控设备基本实验方法 GB 5226.1-2008 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 50171-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 19862-2005 电能质量监测设备通用要求 1.0目的: 为了规范产品的检测控制流程及检测人员对产品过程的符合性判定工作,同时加强对产品制造过程的品质把控,以避免过程中不合格项造成的产品品质减低以及整改、检验成本提高,做到提前预防而编制此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电气系统产品的过程检验指导。 3.0定义: 工序检验:针对已识别的对产品品质有直接影响需重点关注且在下道工序难以实现检验,或在后续检验执行过程中对前工序品质有影响时开展的定工序检验。 巡检:检验员在生产现场随机抽查在制产品质量以及作业资料、工具所开展的检验工作。 4.0职责: 品管部负责公司内在制产品的过程检验,按照检验标准及技术要求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判定,妥善处理品质异常情况,填报相应记录,并承担本检验作业指导书及过程检验方法、标准改进建议的反馈工作。 5.0控制程序(即检验方法): 检验前,仔细阅读项目图纸、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 5.1线缆制作检查: 5.1.1 线缆的使用,线缆必须使用无任何破损,线径必须符合各项目工艺要求的导线。 5.1.2 导线线号的使用,线缆两端必须使用线号(除特殊要求外),线号字迹效果不得有歪斜、残缺、污垢、 管长不均匀、字体不统一、线号标示不居中、用笔涂改或添写等均不能使用,6 mm2以上线缆采用扎带辅助固定在线缆端头处。

冲压件通用检验规范

1.目的: 制定试模样品的一般检验准则,在规格、客户之外观规范及产品蓝图等没有明确规定时,以此作为检验之依据。 2.范围: 适用于本厂所有冲压件。 3.特殊规定: 3.1本文件若与蓝图及客户检验规范发生冲突,以蓝图和客户要求为准。 4.检验规定: 4.1毛刺的规定: 4.1.1所有冲制件的毛刺高度不得超过板厚的5%,不允许有毛刺的地方,必须有压毛边工 站,压完毛边后,不得有刮手的感觉。 4.1.2对于0.15~0.4MM 4.1.3 4.2平面度的规定: 4.2.1 4.2.2 量。 4.2.3 4.3由于冲孔引起的凸起。 在冲孔边缘会引起突起或凹陷,当超过尺寸界限时拒收。

生变形。 4.7紧固件 4.7.1紧固件须与基材紧密相连,符合安装程序及制程中尺寸。 4.7.2紧固件在安装中不能变形或挤压变形。 4.7.3基材安装中不能变形或凸出。 4.8螺柱(standoff) 、螺母(nut) 、螺钉(screw)压合的规定: 4.8.1所有的螺柱、螺母、螺钉与冲压件母面压合时,必须压牢,不得压偏,螺母(nut)压合 后不得与母面有间隙存在。螺柱(standoff) 、螺钉(screw)不允许高出母面。 4.8.2螺柱或螺母与冲压件母面的结合力必须符合客户规格或蓝图要求,并作推力、扭力、 拉力测试。 4.8.3螺母(nut) 、螺柱(standoff) 、螺钉(screw),进料时除按规定对尺寸,外观检查外,还 应对其硬度进行测试,硬度依据蓝图或规格。 4.8.4螺柱(standoff)、螺母(nut)与冲件基体压合后,必须用牙规检验,检验数与频率依

个别SPEC之要求。 4.9 4.10字模: 4.10.1字模清晰完整,距离460mm目视可识别清楚。压印之每一个单个字体深度一致, 深度差距在0.1mm。有疑议时送检测剖开测量。 4.10.2不允许缺齿,缺角。 4.10.3版次与蓝图及ECN版次一致。 4.10.4字模在零件中的位置及方向必须与图面一致。 4.10.5字模面之背部不能有凹陷及凸出手感,弹片例外。 4.10.6字模中每一个单个字体所使用之字型格式一样。 4.10.7上盖商标的压字深度必须在0.4±0.1mm。 4.11色拉孔: 所有的色拉孔,不允许偏位,要有倒角,其深度H要在规格之内。如图所示(图6),若有怀疑时,需用实物实配。

冲压件的缺陷及检验标准

冲压件的缺陷及检验标准 1、目的 本标准旨在明确制造过程中对各种冲压件质量的描述、检验方法、判定标准、及对冲压件固有缺陷记录和使用标准,为制造过程质量检验提供依据。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制造事业部职责范围内生产的冲压件半成品和成品。 3、术语 3.1 关键冲压件 对整车的结构、装配、生产工艺、使用性能、安全等方面有重要影响的冲压件。 将这一类冲压件作为过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去加以控制,列为关键冲压件。 3.2 固有缺陷 针对前期产品开发过程中,因技术、工装及设计等原因导致的冲压件存在一些工艺上无法彻底整改的缺陷。制造过程对这些缺陷进行固化和稳定。 4、冲压件质量检验标准制定原则 一个车身上的冲压件繁多,但每个冲压件的质量要求是不一样的。为了在提高整车质量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生产技术条件和质量成本等因素,以便能够充分提高整车生产的综合效能。 因次,制定冲压件的质量检验标准需要结合生产工艺技术条件和车身的使用性能等要求,对不同类别的冲压件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4.1 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功能尺寸等作用 分为:关键件和非关键件。 4.2 根据冲压件在车身上的位置不同及客户的可视程度 分为:A 、B 、C、D 四个区域。 4.3 根据冲压件上孔在车身装配及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孔、定位孔、装配孔。 4.4 根据冲压件上料边在车身焊接、压合等工艺要求 分为:一般料边、压合料边、焊接料边。 5、冲压件在整车上分区定义 5.1 (A 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上部位,不包括当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2 (B 区) 车身腰线装饰条或防擦条的下边线、前翼\后翼轮罩边线等以下部位。 车身前后风挡玻璃上边缘的顶盖和天窗区域。 5.3 (C 区) 打开车门上车时能看到的部位;坐在司机或乘客座位上,关上车门后能看得见的部位; 车身发动机盖、行李盖打开后看得见区域;天窗窗框,油箱加注孔入口等其他区域。5.4 (D 区) 除A 、B 、C 三个可视区域,车身上被内饰件等覆盖的、客户一般所不能察觉或发现的部位。 6、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 冲压件质量缺陷类型一般分三类。 6.1 外观缺陷

冲压毛刺的形成及其控制

冲压毛刺的形成及其控制 摘要:冲压加工中产生毛刺最明显的工序是冲裁,冲裁为冲压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应用最广泛,其质量对后道工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极大地左右着最终成品的性能,为掌握有关毛刺形成及其控制的知识,必须充分了解影响冲裁过程及产生毛刺原因。 关键词:冲压加工毛刺形成及其控制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毛刺,对零件的加工精度,装配精度.使用要求,再加工定位.操作安全与外观 质量等许多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对去毛刺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用去毛刺的技术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冲压加工中产生毛刺最明显的工序是冲裁,冲裁为冲压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应用最广泛,其质量对后道工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极大地左右着最终成品的性能,为掌握有关毛刺形成及其控制的知识,必须充分了解影响冲裁过程及产生毛刺原因。 1.冲裁过程及断面情况 下图所示为冲裁过程及冲裁断面各部位的名称。 图1 (a)冲裁过程(b)冲裁断面 2.毛刺产生的原理

由冲裁过程知在凸模刃口附近,由于位于凹模上面的被加工材料向上反弹,使其内部的拉应力有所缓和,因此凸模刃口附近的拉应力比凹模刃口附近的拉应力要小,即裂纹首先从拉应力大的凹模一侧发生。随着凸模继续下降,凸模一侧也开始发生裂纹。两刃尖附近处于好像打入一斜楔的状态。加工材料与斜楔中心线越是近于直角,其斜楔的效果越大,料断裂所必需的力也越小。因而间隙大,发生裂纹的时间要早。由于凹模刃口附近发生裂纹的时间先于凸模,因此,零件断口剪切面的长度比孔的剪切面长度短。刀尖附近为拉应力和压应力的分界处,但最大拉应力发生在距刃尖附近的刃口侧面。这正如图1Ⅳ所示,裂纹不是产生于刃尖,而是在其侧面。这个裂纹的发生点至刃口端面的距离被称为毛刺高度。随着间隙增大,凹模上面的被加工材料的反弹增大,发生裂纹的位置朝着远离刃口端面的位置移动,因此毛刺增大。图2定性地说明了毛刺随间隙面变化的趋势。 同时,由于发生裂纹位置随刃口的磨损而远离其端面,因此随冲数量的增加,毛刺也要增大。如果冲头继续下降,由于应力集中效应的作用裂纹继续扩展,从此时起,剪切力减小。另外,由于冲头侧面裂纹和凹侧面裂纹会合,使被加工材料断裂面分离。但是,对于加工硬化系数大的因在裂纹扩展过程中裂纹顶端产生强烈的加工硬化,其强度明显增加,致使裂纹扩展受到限制(如图3所示),从而会在新的位置产生新的裂纹。这种微小的裂纹由于凸模的摩擦成为微细的粉末而脱落。裂纹沿板面连成一长线一般称之为“胡须现象。这种现象常见于质软的铝板、铜板和纯铁等。 图2间隙与毛刺高度图3微小裂纹的产生 3.控制毛刺的原理 最好抑制材料的延展性,使拉力集中便于产生裂纹。控制的主要因素是间隙,若间隙过小,压缩力增大,就出现延展性,毛刺增大。若间隙过大,拉力不集中,仍然使毛刺增大。 选择适当的间隙最好,另外,刃口越锋利,拉力越集中,毛刺也就越小。磨损变圆的刃口使压缩力增大,毛刺也增大。此外,冲模上装备可靠的压料板效果好,脆性材料效果好。 4.控制毛刺的措施 综上分析,导致毛刺产生的原因很多,在不能改变加工对象材料性能的情况下,生产中常采用以下措施控制毛刺的产生。 (1)选择合理的间隙值。在影响冲裁件质量的诸多因素中,间隙是主要因素。因断面质量与裂纹的走向有关,而裂纹的走向与间隙有关。间隙大小决定着凸、凹模刃口附近板料产生的上、下裂纹是否重合。只有凸、凹模间隙适当时,裂纹才重合,此时零件断面斜度很小,并且比较平直光滑、毛刺小。适当间隙值见附表1(单侧%)。 (2)控制模具刃口的磨损程度。刃口磨损或损坏会变圆,间隙也会由于侧面的磨损而增大,毛刺也就相应增加。生产过程中模具一般经过初期磨损、正常磨损和异常磨损三个阶段。各种模具在异常磨损之前,其使用情况是理想的,但常受到冲压制品所要求精度的限制。很多情况下是在正常磨损区域内即达到所允许的毛刺高度,此时必须再一次进行修磨。 (3)选择合适的加工条件。冲压加工条件包括以下内容。 模具材料:选择耐磨性好、硬度高的材料。模具淬火硬度越高,模具刃口的硬度越高,毛刺高度越小。 模具结构:模具导向装置具有较高的精度,则可保证冲裁时间隙合理,毛刺相应减小。 压力机:冲压设备的静态精度和动态精度与毛刺的高度都有很大关系,在静态精度低的冲床上,冲制的冲件毛刺增加程度明显增大。 一方面,由于偏心载荷的作用,滑块垂直运动精度受到破坏,冲压时滑块要倾斜,模具刃口间隙发生变化,致使模具损伤或者卡死,这时毛刺会急剧增长。为此,冲压过程中要测定滑块倾斜量,并通过调整滑块调节螺栓和滑板来修正其倾斜值,这样可以控制毛刺异常发生。 润滑情况:润滑油对毛刺高度有很大影响。它可缓和加工材料与模具刃口之间的磨擦,同时还可防止剪切变形所引起的温升,而且可以防止被加工材料粘附在模具刃口上。因此好的润滑情况可以减小毛刺的产生。 5.结束语

汽车冲压件焊接检验指导书

汽车冲压件焊接检验指 导书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焊接检验指导书QR- 8.3-13 一、检验标准内容 1、焊接质量检验方法 2、外观检验标准 3、焊点质量标准 4、焊接尺寸精度 二、焊接质量检验方法 1、直观检查 用普通、无辅助设备的视力观察,检查车身分总成的外观、焊点(缝)数量、位置和成形质量。 2、试片的性能试验 用与正常生产相同的焊接参数,对与产品同材料、同厚度、同层次的试板进行焊接,试验完成后出具相关试验报告。将试验报告提交至技术部、质量部存档,试验标准参见表3 a、调试完成后,所有工位试板需进行试板的性能试验,并提供试验报告。 b、正式生产后,需每三个月提供一次所有工位试板5组的性能试验报告 c、每次对焊钳进行参数调整,需提供相应焊钳的试板性能试验报告。 3、半破坏试验检查 将专用的工具或装置插入焊接部件以及临近焊缝的部件之间,施加一个外力后,不破坏元部件,观察焊点(缝)的成形质量。 a、检查对象 1)焊接件焊点及关键焊点、易出现缺陷的焊点;

2)半破坏检查前先进行目视检查,检查焊接和工件是否异常。 b、检验频次: 抽检:每批次1次,一次3件。 c、检验内容: 将被检查的部件放至规定的检查区域: 1)清点焊点个数; 2)检查焊点位置; 3)检查是否存在不可接受的焊点。 d、检验方法: 对焊缝中具有特征代表性的焊接点进行检验,将专用凿子和锤子进行在离焊点规定处插入一定的深度(与被检查焊点内端齐平),到达要求的尺寸范围后,上下扳动凿子,直到焊接点材料屈服或严重弯曲,检查焊点是否松动。 f、检验注意事项: 1)如果发现有焊点拉长而焊缝无断裂或损坏,应停止检验。对于两个以上工件之间的焊缝,应在每对相邻工件之间进行检验。对于两端焊点,必须检验。 2)当进行半破坏检查时应注意:别让凿子接至焊接部位,这可能会导致衔接部位被切断; 3)当进行半破坏检查时,插入凿子的位置和深度做如下要求:A=1.0mm~ 2.0mm(尽量同焊接部位靠近),B=5.0mm以上。半破坏检查的操作示意图; 4)拔出凿子,用0.5~1镑锤子还原零件。 5)半破坏焊点检查的数量,不少于焊接焊点总量的30%。 g、记录

去毛刺作业规范

去毛刺作业规范 (试行)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北京纵横机电技术开发公司技术中心工艺技术部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机械、电子、电气零部件去毛刺作业的一般通用要求。本规范与产品图样和相关技术要求文件配合使用。 本规范适用于北京纵横机电技术开发公司所有自制件产品,对于外协产品也具有指导意义。由于产品的特殊性,不适用本标准的,允许制定相应作业指导书。二、引用标准JB 4129冲压件毛刺高度 DIN 6784各种工件的棱边标注 GB/T 4127.13立式砂轮机用去毛刺和荒磨砂轮 三、去毛刺定义及方法分类 1、去毛刺定义 广义去毛刺流程如图1所示,是包含从设计去毛刺、机加工去毛刺、过程去毛刺、专门去毛刺到清洗工艺的一个完整过程。狭义去毛刺工艺主要指专门去毛刺工序。 2、去毛刺方法分类 2.1 无毛刺或少毛刺设计和加工 零部件经过加工后在其相交棱边处会产生大小不同的毛刺,通过改变设计结构和加工工艺,可以达到零件无或少毛刺,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和人工去毛刺强度。因此,无毛刺或少毛刺设计及加工是一种主动去毛刺方法。表1为无或少毛刺设计及加工典型实例。

表1 无毛刺或少毛刺设计及加工 典型结构 说明 增加倒角,去除毛刺。加工螺 纹前,在螺纹入口处加工90°至 120°倒角,使得螺纹入口处无毛 刺。 增加退刀槽,去除毛刺。在内 外螺纹根部,加工退刀槽,去除 螺纹外圆和内控交界处毛刺。 改进结构,减少毛刺产生外圆 或螺纹A与直槽交接处,应设计 成阶梯轴,铣槽时,外圆或螺 纹工作面A不会有毛刺。 改进结构,减少毛刺影响改进 焊接零件设计,减少和消除焊缝 对装配使用的影响。 增加槽边缘倒角,去除毛刺。在 挡圈槽和阶梯轴处加工倒角,倒 角15°或30°最佳,可以去除挡 圈槽与内孔交接处棱角以及阶梯 轴交汇处棱角的毛刺。 5

去毛刺作业规范

文件编号:IQMS/JLW-JS-066A 去毛刺作业规范 (试行)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北京纵横机电技术开发公司技术中心工艺技术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

一、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机械、电子、电气零部件去毛刺作业的一般通用要求。 本规范与产品图样和相关技术要求文件配合使用。 本规范适用于北京纵横机电技术开发公司所有自制件产品,对于外协产品也具有指导意义。由于产品的特殊性,不适用本标准的,允许制定相应作业指导书。 二、引用标准 JB 4129 冲压件毛刺高度 DIN 6784 各种工件的棱边标注 GB/T 4127.13 立式砂轮机用去毛刺和荒磨砂轮 三、去毛刺定义及方法分类 1、去毛刺定义 广义去毛刺流程如图1所示,是包含从设计去毛刺、机加工去毛刺、过程去毛刺、专门去毛刺到清洗工艺的一个完整过程。狭义去毛刺工艺主要指专门去毛刺工序。 图1、广义去毛刺流程 2、去毛刺方法分类 2.1无毛刺或少毛刺设计和加工 零部件经过加工后在其相交棱边处会产生大小不同的毛刺,通过改变设计结构和加工工艺,可以达到零件无或少毛刺,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和人工去毛刺强度。因此,无毛刺或少毛刺设计及加工是一种主动去毛刺方法。表1为无或少毛刺设计及加工典型实例。

表1 无毛刺或少毛刺设计及加工

2.2过程去毛刺 在机加工完成后,机加工人员对加工件进行简单去除毛刺的作业称为过程去毛刺。主要去除棱边和外圆孔边缘毛刺,去除方法如表2所示。 2.3专门去毛刺 本公司采用的专门去毛刺工序主要是指机械和工具去毛刺法。机械加工去毛刺技术,实质是利用切削刀具或工具(如,刷子、专用工具等)对零件毛刺进行切削

冲压件毛刺检验指导书

冲压件毛刺检验指导书 1.0 目的 本指导书旨在定义冲压件毛刺高度的可接受范围,验收标准以及去刺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冲压件的报表面质量 2.0 范围 适用于公司的所有冲压件 3.0 责任 工程部负责本指导书的维护与更新工作 质量部依据本指导书对冲压件(含去刺返工返修件)的毛刺进行验收 生产部依据本指导书对需去刺的冲压件进行去刺工作 4.0 程序 4.1 本指导书所列的数值在冲压公差的概验上是允许的,但是一般的冲压件都有不同程度的毛刺,毛刺的高度超过一定的范围将影响产品的质量。本指导书限于对于毛刺高度有一定要求的钢质冲压件,不适用于对毛刺有特殊要求的成品件、精冲件以及客户特别要求的产品。 4.2 定义冲压件毛刺,是指板料经冲压加工(冲裁等)留在板料断面上的毛刺 4.3 一般冲压件允许毛刺高度(mm) 对于料厚大于3mm的毛刺一般不超过料厚的1/10。 1.1毛刺的检验方法 1.目测:对比标准样件 2.手接触检查:用拇指轻轻押,沿着板厚移动,不刮手。或带上棉手套触摸,不刮住手 套棉纱

3.指甲检查:在指定的位置,以”卡”着指甲的状态进行判定. 确认位置以各表面进行.不可”卡”着指甲 4.过纸检查:在指定的位置,以A4纸作R部,约45o倾斜,以前端部”卡”着状态移 动,进行判定..前端不可”卡”着 F 5.卡尺测量(毛刺较大), 4.5毛刺的清除 1、对于小毛刺可以先用锉刀或刮刀修锉,然后用砂纸进行精砂;对于较大毛刺先采用旋转 研磨机去除毛刺,然后用抛光轮抛光但注意造成零件的变形量,更不能伤到产品 其它表面。注意在使工具手工去刺时,工具防向要与毛刺方向成一定的倾角。 2、喷砂

汽车冲压厂过程检验规范

汽车冲压厂过程检验规范 1.目的: 制定在试模样品或批量生产件的一般检验准则,在试模或批量生产时在技术规格和厂家及设计等没有明确规定时,以此规范作为检验的依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汽车冲压厂所有冲压件。 3.特殊规定: 本文件若与技术文件及工艺设计要求发生冲突,以技术文件及工艺设计为准。 4.规范性引用文件: 1、GB/T1800.3—1998标准公差数值 2、GB/T1031—1995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3、GB/T13914—2002冲压件尺寸公差 4、GB/T13915—2002冲压件角度公差 5、GB/T13916—2002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 5.相关参考标准: 1.《冲压件工艺》 2.《冲压件过程检验指导书》共143份 6.检验规定: 6.1毛刺的规定 6.1.1所有冲压件的毛刺高度不得超过板厚的5%,不允许有毛刺的地方,不得有刮手的感觉。 冲压件毛刺高度允许值 6.1.2弯曲时,弯曲角根部端面挤出的毛刺也应该在板厚的5%的规定之内(如图一)。

6.2平面度的规定 6.2.1冲压件平面不允许有与设计图纸不相符的严重翘曲。 6.2.2平面度不得大于零件的最大对角长度尺寸的0.4%,用游标卡尺,刀口尺及塞尺对其进行测量。 6.2.3图纸有特殊要求平面时,要以规格要求为准加以控制。 6.3由于冲孔引起的突起(图二) 6.3.1有时在冲孔边缘会引起突起和凹陷,当超出尺寸界限时不合格。 6.3.2对于车身冲压件RPS 定位系统确定的定位工艺孔,不论孔距尺寸的大小,其孔中心距的公差都规定为:±0.08mm 6.4拉深引起的凹陷 靠近切边边缘的拉深引起的凹陷,在不影响装配功能和强度的情况下,可以接受。 6.5定点检验和生产材料规定 6.5.1在拉深和整形工位定点关注抽检有必要时实行100%全检。 6.5.2每批次生产原材料要求预留20件为下一批次生产时做材料对比。 6.6冲压件折弯角度的控制 图一

钣金冷冲压检验作业指导书样本

钣金冷冲压检验作业指导书 发行版本:V1.0 发行日期:2010.12.1 实施日期:2010.12.1 归口管理部门:品质部

起草:审核:批准: 钣金冷冲压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对钣金冷冲压件加工过程的监督及成品检验的要求。 2、适用围: 本标准适用于恒鹏公司及其外协加工的钣金冷冲压件。 3、引用标准 GB/T 13916-2002 冲压件形状和位置未注公差 GB/T 1804-2000 一般公差_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 13914-2002 冲压件尺寸公差 GB/T 13915-92 冲压件角度公差 GB/T 15055-2007 冲压件未注公差尺寸极限偏差 /T 8930-1999 冲压工艺质量控制规 /T 4129-1999 冲压件毛刺高度 /T 4381-1999 冲压剪切下料件未注公差尺寸的极限偏差 GB 2828—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验)4、检验容 4.1板材

4.1.1板材的选择 严格按图纸要求选材。 4.1.2板材允许缺陷 板材允许有个别轻微的擦伤、压痕、凹面、及清理痕迹,其深度不得超过板料厚度公差带的一半。 4.1.3板材的周边质量 所有切割周边均需齐平、无尖角、利边、无毛刺、无裂纹、转角处应圆滑。 4.2冲压件尺寸公差 4.2.1冲压件未注尺寸公差 图纸没有要求的(非配合)尺寸偏差按GB/T 15055—2007进行检验。该标准分为四级(f、m、c、v),采用f级,表示为GB/T 15055—f,见表1。 当冲压零件为精密冲压件和冷挤压件时,该标准不适用。应选用GB/T 1804—m(一般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进行检验,见本标准3.10的表6。

冲压件缺陷分析

冲压件缺陷分析 摘要:汽车冲压件产品种类丰富、形状复杂,在冲压生产时,经常会发生一些不良现象。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际,对如何避免在冲压生产时出现不良现象。 关键词:冲压件;缺陷;质量 冲压加工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关系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也得到普遍的运用。在我国汽车生产过程,如汽车车身、车架及车圈等零部件都是冲压加工出来的,而且汽车冲压件产品种类日趋丰富、形状日趋复杂,在冲压生产时,经常会发生一些不良质量现象,如何避免问题的产生,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对此做进一步探索。 1 冲压件质量缺陷 1.1 凸凹模间隙引起的冲裁断面质量缺陷 影响冲裁断面而引起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冲裁间隙。在冲压件加工过程中,冲裁间隙主要是由材料厚度、材料材质、初冲截材料的供应状态、润滑方式等等因素影响。由于生产过程中,冲压件设计精度要求、生产条件不同,在实际加工时,无法确定一个统一的间隙值。冲裁间隙对冲压件冲裁断面的质量、模具使用状况、冲压精度、力能消耗等多个工艺参数有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我们根据冲压件毛刺大小、冲压断面残余应力大小、模具使用时间的长短,来确定一个最佳间隙值,作为生产的一个指导值,从而保证冲裁断面质量。 1.2 凸凹模质量缺陷引起的冲裁断面质量缺陷 在冲裁断面时,若其所用刃口磨损,往往导致冲裁断面周边有二次剪切出现,因为裂纹产生的滞后的原因,有较高且薄的毛刺产生。再者因为在使用过程中,局部刃口塌边的出现,使局部出现超差间隙,从而冲压件出现高度不均、毛刺根部R增大。而导到局部刃口塌边出现,往往是因为局部刃口磨损或者是刃口热处理效果不良所到,需要对刃口做修复处理后,再开始生产作业。当全锥度凹模研磨超差或凹模垂直度降低时,也都会导到冲裁断面出现质量问题,一般表现为斜度变大、出现塌角等。当凸凹模硬度过高或定心严重超差时,容易出现卷刃和引起凸凹模局部缺口,这些,都直接导致冲裁面凸凹形线条出现。凹模孔表面精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避免因粗糙面的存在,导致冲压件质量缺陷。 1.3 其他质量缺陷引起的冲裁断面质量缺陷 这方面主要关注:凸凹模是否紧固,防止其出现松动导致冲裁出现塌角、毛刺等;润滑剂选用应按设计要求,同时不出现缺失;凸凹模保持干净,无异物附着或要切屑粘连;从而防止凸凹模发热膨胀卡死而损伤凸凹模;卸料板与凸模间隙正常,否则容易导致凸模回位时上拉使制件产生卷边。凸凹模定心是否超

冲压件常用公式及数据表

第三章常用公式及数据表 第四节冲压件模具设计常用公式一.冲裁间隙分类见表4-1 表4-1 冲裁间隙分类(JB/Z 271-86) 二.冲裁间隙选取(仅供参考) 见表4-2 (见下页)

表4-2 冲裁间隙比值(单边间隙) (单位:%t) (注: 1. 本表适用于厚度为10mm以下的金属材料, 厚料间隙比值应取大些; 2. 凸,凹模的制造偏差和磨损均使间隙变大, 故新模具应取最小间隙; 3. 硬质合金冲模间隙比钢模大20% 左右.) 注: 冲裁间隙选取应综合考虑下列因素: 1.冲床﹑模具的精度及刚性. 2.产品的断面质量﹑尺寸精度及平整度. 3.模具寿命. 4.跳屑. 5.被加工材料的材质﹑硬度﹑供应状态及厚度. 6.废料形状. 7.冲子﹑模仁材质﹑硬度及表面加工质量. 三.冲裁力﹑卸(剥)料力﹑推件力﹑顶件力 F冲= 1.3 * L * t *τ(N) (公式4-1) F卸= K卸* F冲(N) (公式4-2) F推= N * K推* K冲(N) (公式4-3) F顶= K顶* F冲(N) (公式4-4) 其中:

L ――冲切线长度(mm) t ――材料厚度(mm) τ――材料抗剪强度(N/mm2 ) 1.3 ――安全系数 K卸――卸(剥)料力系数 K推――推料力系数 K顶――顶料力系数 K卸K推K顶数值见表4-3 表4-3 卸料力﹑推件力和顶件力系数 注:卸料力系数K卸在冲多孔﹑大搭边和轮廓复杂时取上限值. 四.中性层弯曲半径 R = r + x * t (mm) (公式4-5) 其中: R――中性层弯曲半径(mm) r ――零件内侧半径(mm) x ――中性层系数

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 1.进货检验 1.1目的 进货检验就是为了有效控制供方不合格品进入仓库,确保供方所提供的产品能满足公司及客户的质量要求。 1.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外购或委外加工的原材料、零部(配)件、半成品、成品的检验1.3职责 负责供方物料的质量判定与质量状态的标识 1.4作业程序 1.4.1进货检验部分 1、进货检验根据采购部下发的物资采购订单每周汇总表做好检验准备,准 备好测量工具(游标卡尺,卷尺,角度尺等)、工艺、零件图纸、检具及检验标准等; 2、仓管员收到送货单后进行检验,根据送货单上的订单号,规格,核对产 品是否正确。核对无误后根据 MIL-STD-105E抽样标准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合格后在送货单上签字,并做好《进货检验记录》,次日交质管部; 3、产品经检验判定合格后须贴好合格标签,并做入库处理。产品不合格须 贴不合格标签,作退货或挑选处理,并立即开出《不合格品处理单》,经质管部长或以上领导审核签字后及时反馈供方、业务,检验员还须对退货的产品以及不良品挑选过程作好跟踪和验证; 4、对于供方送检的新产品的首件,进货检验员要填写《首件检验表》交研 发部门确认,最终由检验部门来判定该产品是否合格,确认后立即将确认结果传真供方。 5、各项记录要规范填写,数据要真实,特别是现象的描述要清晰、易懂,必要 事可以用简图来描述。 1.5检验方法 1.5.1外观检验:一般采取目测,手感,样板对照等; 1.5.2尺寸规格检验:卡尺,卷尺,角度尺,千分尺,螺纹环规等;

1.5.3承重测试:按指导书要求加载相应的重物作禁止和滚动测试; 1.5.4组装测试:与配套的产品进行组装。 1.6检验项目 1.6.1管材类 1、依采购订单型号,规格与送货单核对,有无质保书; 2、管材表面擦拭干净,检查表面有无焊道开裂、模具压痕及材质麻点、凹 坑等,方管四处R角是否一致; 3、检查尺寸是否正确,方管及圆管壁厚公差±0.05; 4、管材直线度、平面度、扭曲度能否满足加工要求,公差范围参照《管材 的质量要求》; 5、表面要求无严重的划伤,无明显的麻点凹坑,无锈斑等; 6、一般管材接头管≤2%, 如有特殊要求则不可有接头管; 7、特殊管材类检查捆包是否符合要求,有无因保护不当导致运输过程中造 成的划伤。 1.6.2冲压件 1、依采购订单型号,规格与送货单核对; 2、依零件图纸检验其尺寸,方向,材质等是否符合要求; 3、进行组装配合,以了解其功能是否可行; 4、检查毛边是否过大(落料毛边,剪板毛边,冲孔毛刺,攻丝毛刺等), 以不刮手为准。 1.6.3五金件、标准件:螺丝,螺母,铆钉,脚座等 1、依采购订单型号,规格与送货单核对,不锈钢系列须提供材质证明; 2、螺母片,管内套及各种螺母须用螺纹塞规检验,尺寸及螺纹垂直度是否 达到要求; 3、各类螺钉的螺纹须用螺纹环规进行测试检验; 4、铆钉系列要做好与配套产品的组装,并进行强度测试; 5、脚座和轮子的螺栓规格是否和订单一样,要用螺纹环规进行测试; 6、特殊螺丝要做好组配测试(例如:沉头螺丝等)。 1.7抽样检验标准

农具去毛刺装置的设计与开发

农具去毛刺装置的设计与开发 作者:李传波刘燕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第2期 李传波刘燕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摘要:由于农具冲压类零部件精度要求较低,人工去毛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设计一种去毛刺装置,通过对该装置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设计,分析该装置的优缺点及使用场合。 关键词:毛刺;装置;农具 一、技术背景 由于农具的使用场合和使用条件的原因,对农具的加工精度及成品粗糙度求比较低,但又由于农具在使用过程中受地域及气候等使用条件的影响,不同季节或地域,需要将装在同一驱动机构上的农具更换,人工装拆或检修农具的过程中发现现有农具的表面比较粗糙,毛刺、棱角锋利,经常出现误伤操作者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人身伤害。 由于农具的使用条件及使用要求,决定其供应量大、加工过程迅速和利润低的性质,农具零件加工完成后采用人工打磨的方式不能满足大批量供应市场需求,采用去毛刺、棱角机构,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利于企业利益最大化。 在北方寒冷地区,冻土的犁耕要求具有高强度和硬度的农具。为增强农具在低温状态下工作时的硬度,在加工完成后还需要淬火处理,淬硬后的农具表面处理毛刺的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对农具类零件进行批量化处理的去毛刺装置。 二、去毛刺装置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该去毛刺装置结构组成,是由支撑部分、驱动部分、安全防护部分三部分组成。如下图: 支撑部分包括底座,底座是由下部底板和与下部底板焊接的上部支架组成,支架采用矩形管或角钢或槽钢焊接组成,为增强结构稳定性,整个支架采用四周设加强筋的三角形结构。上部支架转动连接有横跨支架左右两侧的转轴,转轴的中间部分转动连接有主轴,其主轴的其中一端与驱动机构连接,主轴另一端设置有滚筒,在滚筒内装有石子和水等作为研磨材料。

JD15.Q0401(3.0) 冰箱金属冷冲压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物料类别钣金件物料名称金属冷冲压件共3页文件号JD15.Q0401(3.0) 类别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及技术要求检验器具质量特性抽样判定检验周期 标志★标志每批冲压件应有合格证,每转移批上要求标志清楚,标志主要内容为: a 产品名称、型号、物料编码、数量; b 对特殊要求进行补充检验的结论; c 质量检验合格印记。 d 符合 RoHS 要求的,应在产品包装上有 RoHS 标识。 目测 C S-2/2.5 每批 包装质量★包装质量冲压件需用专用器具装运,专用器具须结实牢靠。冲压件的装箱摆放须合理,堆放高 度要适合,以避免运输过程中碰伤、压坏、变形。 目测 D S-2/4.0 每批 外观 ★表面质量 表面应洁净,无油污、明显灰尘、黑斑、锈蚀、发白、脱锌现象及明显机械划伤痕和 严重拉伤痕,翻边孔无开裂,喷涂件用钣金毛胚半成品允许不生锈的打磨痕 目测 C S-2/1.5 每批★接地标志有接地标志的零件,接地标志应圆整,清晰可见,无明显歪斜目测 B S-2/2.5 每批★毛刺质量 冲压件切口允许有毛刺。非喷涂钣金件毛刺高度不大于 0.07mm;喷涂件用钣金毛胚 半成品毛刺高度不大于 0.05mm 目测 C S-2/1.5 每批★焊点质量 焊点的大小及排列应符合图纸要求;焊点应平整圆整,无焊穿、松焊、虚焊及周边严 重飞溅现象;非喷涂钣金件焊点应涂银油,无明显生锈现象;喷涂件用钣金毛胚半成 品焊点不涂银油 目测 B S-2/2.5 每批★粘贴件粘贴质量 冲压件上粘贴的海绵件、绒布等,应粘贴牢固平整,不得有变形、撕裂、破损、松脱、 翘起等现象. 目测 C S-2/1.5 每批★允许的外观瑕疵 冲压件允许有以下的外观缺陷: a 非喷涂冲压件,除电控盒、防火钣金以及图纸有明确要求的表面不允许有油外,其 它产品表面允许有不明显的冲压成型后残留的防护油; b 非喷涂冲压件表面允许有轻微且不密集未达基体的机械划痕; c 非喷涂冲压件冲裁截面允许有轻微的生锈,锈蚀面积不超过节切口截面积; d 非喷涂冲压件成型弯角位处允许有未达基体的拉伤痕,圆弧过渡处允许轻微的过渡 不圆滑; e 非喷涂冲压件表面允许有目视不明显的轻微凹凸和压痕,但喷涂用钣金毛胚件不允 许。 目测 C S-2/1.5 每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