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
银行间债券市场风险定义

银行间债券市场风险定义
《银行间债券市场风险定义》
银行间债券市场是中国国内主要的债券市场之一,由于规模庞大、交易活跃,因此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银行间债券市场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
首先,信用风险是指债券发行方不能按时足额支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
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风险,尤其是对于一些信用较差的公司或者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投资者需要审慎评估发行方的信用状况,以避免因信用违约而遭受损失。
其次,流动性风险是指在交易时,无法快速以合理价格买卖债券的风险。
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由于某些债券的交易量较小,或者受到市场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债券的流动性不足。
投资者在需要变现债券时,可能会面临较大的买卖价差或者无法及时成交的情况。
最后,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波动导致债券价格变动的风险。
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的债券价格会受到市场利率变动的影响,一般来说,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会下跌,反之亦然。
投资者在持有债券时需要考虑到持有期间的利率变动对其投资收益的影响。
总之,银行间债券市场风险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合理分散投资、增加交易策略,以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
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促进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SCP分析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SCP分析前言: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指由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组成的债券发行与交易市场。
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是金融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发挥着扩大信贷、补充长期资金、优化资金配置等作用。
本文将运用SCP分析方法,对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分析。
产业结构(Structure):银行间债券市场具有较为完善的市场结构。
首先,市场参与主体多样化,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其次,市场竞争程度较高,各参与主体之间通过发行债券融资、进行买卖交易等方式展开竞争。
再次,市场基础设施健全,包括债券登记结算系统、债券交易系统等。
总体而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市场结构较为完善,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行为(Conduct):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参与主体都遵守市场规则,进行合法合规的行为。
首先,发行方会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准则发行债券,并披露相关信息。
其次,投资者会进行债券的评估,根据市场行情进行买卖交易。
再次,市场中不存在严重的操纵行为,各参与主体以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为原则。
总体来看,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都能维护市场秩序和参与者的权益。
绩效(Performance):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绩效表现较好。
首先,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债券品种更加丰富,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
其次,市场流动性不断提升,交易活跃度高,价格发现功能有效。
再次,市场利率和信用风险的传导效应良好,能有效反映市场信息。
总体而言,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绩效良好,为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和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有效支持。
结论:综上所述,从SCP分析来看,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市场结构较为完善,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符合规则,市场绩效表现良好。
然而,也需要注意,银行间债券市场在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和提高金融体系稳定性方面,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和规范。
补充内容:1. 市场结构的优势: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多元化参与主体和竞争程度较高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
不同的金融机构拥有不同的资源和投资需求,通过参与债券市场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浅析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处于快速扩张阶段,但随着市场规模的增大和参与者的日益增多,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市场结构的不完善我国债券市场参与者众多,但市场结构仍未完全建立。
当前,主要市场参与者包括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但中小投资者的参与程度较低。
此外,市场中机构之间的竞争格局尚未形成,市场的集中度较低。
对策:引导中小投资者参与市场,并加强对市场参与者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市场的集中度。
二、市场风险尚未得到充分评估在我国债券市场中,存在着一些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
特别是在信用风险方面,目前市场缺乏有效的评估手段,且信用评级公司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也存在疑问,这给投资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对策:加大在市场风险评估方面的投入,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完善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并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能力。
三、市场流动性不足当前,我国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仍然较低,市场变现难度较大。
这与市场规模和机构投资者数量的快速增长不相适应。
大量的长期资金流入市场,但市场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导致市场流动性的短缺。
对策:推进市场化债务重组,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完善市场流动性的渠道,提高市场容量,并逐步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
四、市场法律法规尚待完善当前,我国债券市场的反欺诈、反洗钱等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市场监管和维权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才能更好地保障投资者权益。
对策:完善市场监管法规,建立强有力的投资者保护机制,推进市场法制化建设。
综上所述,我国债券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众多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提升市场能够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水平。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三篇

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三篇篇一: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状况分析1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分析中国现阶段的证券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各个相关行业的发展。
债券市场作为一个证券市场中非常重要的子市场,起到深化金融结构改革、完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和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的进步是突飞猛进的,发行的总额不断增大,市场的交易主体不断的增多,对我国社会资金流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但我国债券市场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体系尚未完善、各项制度也不健全。
1.1债券发行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但与股票发行市场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把债券发行市场同股票发行市场相对比就会发现依然存在一些差距。
20XX年进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复就达到94家,此外还有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增发和配股来筹集资金,但是其规模远远大于债券发行市场。
1.2我国交易债券市场层次丰富,债券品种多样,供投资者选择的空间很大债券的交易市场按市场层次可分为场外市场和场内市场。
场外市场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银行的柜台交易市场。
银行间市场是金融机构之间大宗债券交易的主要场所,是场外交易市场,实行报价驱动交易方式。
银行的柜台市场,也是场外市场,主要交易品种是国债。
其特点是便捷、分散、覆盖面广,是对上述两个市场的有益补充。
场内市场为XX证券交易所和XX证券交易所,实行报单驱动交易方式。
主要交易品种有国债、一般企业债和可转换公司债。
1.3银行的“预算软约束”依然存在在国有银行还没有真正转变为商业银行的情况下,拖欠银行贷款所可能受到的惩罚并不是很重,况且银行为追求账面利益最大化,可以对还不了贷款的企业继续贷款,使该企业通过归还旧的贷款和利息等种种方式实现账面盈利。
基于此,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无论是在借款还是还款条件上,其预算约束都远远小于发行企业债券直接面对广大债权人的硬约束。
这样,企业获得贷款还本付息的压力就比发行债券还本付息的压力要小得多。
1.4相对于股票而言国债交易不活跃,市场流动性差我国企业债券一级市场发展比较缓慢,致使二级市场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交易所挂牌交易数量不多,场外交易也不发达。
浅谈公开市场业务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影响

浅谈公开市场业务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影响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央行通过在开放市场上买入或卖出国债等政府债券,以调节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利率和经济运行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具有重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公开市场业务直接影响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
当央行通过购买债券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时,银行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其中一部分可以通过购买债券来获取固定利息收入。
这将增加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的买盘,推动债券价格上涨,利率下降。
反之,央行通过售出债券收回流动性时,银行体系的资金供应减少,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的卖盘增加,债券价格下跌,利率上升。
公开市场业务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状况产生直接影响。
公开市场业务还会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产生影响。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购买债券时,实际上是向市场上的金融机构提供了融资支持,增强了其信用风险容忍度。
这将提高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降低其发债的成本,促进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行债券。
相反,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售出债券时,减少了对金融机构的融资支持,降低了其信用风险容忍度。
这将降低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增加其发债的成本,使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发债的动力减弱。
公开市场业务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产生间接影响。
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行为往往会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市场预期产生影响。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频率、规模、目标等方面的调整,向市场传递着一种货币政策的预期信号。
央行通过购买债券提供流动性支持时,市场预期货币政策相对宽松,利率下行的预期增强,债券价格上涨。
反之,央行通过售出债券收回流动性时,市场预期货币政策相对紧缩,利率上升的预期增强,债券价格下跌。
公开市场业务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心理和市场预期产生重要影响。
公开市场业务还会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市场结构和交易行为产生影响。
央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的购买和销售行为,直接参与市场上的债券交易,引导市场定价和流动性。
金融机构流动性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金融机构流动性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将极大的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特别作为一家地方性的城商行,流动性的变化严重影响到机构的稳健发展,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地方金融市场的稳定。
鉴于银行的行业特点,防范流动性风险是法人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中的永远课题。
流动性是指金融机构为满足日常经营活动顺利进行所需要储备的现金以及可随时变现的资产,是金融机构以合理成本来满足其现金支取和债务偿付的能力。
自从贷款利率管制在2013年年中取消之后,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成为完成利率市场化的最后关键一跳,而利率市场化这个大环境对于金融机构流动性变化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
本文将影响银行流动性的因素来源大致划分为内部因素、货币政策因素以及宏观经济因素三类。
下面让我们具体来分析这三类影响因素各自的特点。
首先,内部因素侧重银行自身业务的发展和管理, 是相对微观的视角。
从这个角度看, 银行流动性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资产与负债结构、表外业务发展以及流动性管理水平等因素。
通常说来, 不同的业务模式下, 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特征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
此外, 从微观角度考察银行流动性, 还应关注其他风险的转化问题。
在实践中, 多数流动性危机都是由其他风险( 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或声誉风险等) 引发的, 是银行综合经营管理失败在流动性上的反映。
其次,货币政策因素侧重的是基础货币供给机制以及货币政策操作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 是相对宏观的视角。
对银行间的交易来说, 可用于清偿和使用的资金, 并非一般社会意义上的货币( 如或M2 ) , 而仅限于中央银行的负债( 即基础货币) 。
在这个意义上, 如果把银行业看作一个整体, 影响其流动性松紧状况最重要和直接的因素, 无疑就是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供给机制及其货币政策操作。
最后,除以上两大方面外, 宏观经济状况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比如, 经济增长速度会直接影响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需求, 通货膨胀预期可能会影响银行储蓄资金来源和稳定性等, 因而都可能对银行的流动性产生间接的影响。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的现状及完善措施首先,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规模相对较小,流动性不够充裕。
这导致非金融企业在债务融资时选择有限,难以满足其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因此,应该通过加大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支持力度,提高其市场流动性,吸引更多的非金融企业参与其中。
可以通过推动债券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开放更多的债券品种,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增加投资者的选择空间。
其次,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涉及到的风险较大,需要有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来保障债权人的权益,提高债券市场的信誉。
因此,应该加强对银行间债券市场风险管理的监管,完善风险评估、风险缓释和风险处置机制,提高债券市场的风险管理能力。
同时,应该加强对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的监管,加大对企业的披露要求,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市场参与者的信心。
再次,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制度性障碍。
首先,我国的债券市场法律框架体系相对不完善,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债务融资行为。
因此,应该加快完善债券市场的法律法规,确保债务融资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同时,还应该和完善相关的市场制度,推动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建立健全的债券市场交易制度,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最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过程中,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的质量对投资者的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该建立健全债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推动企业提供准确、及时、完整的信息披露,提高投资者对市场的判断能力。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提高信用评级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防止信用评级失灵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在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方面面临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加以完善。
通过加大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支持力度,提高市场流动性;加强对债券市场的风险管理监管;完善债券市场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强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作用,满足非金融企业多样化的债务融资需求,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流动性研究

也 持有 同样 的观 点 ,并 对 美 国 股票 市场 的整 体 流 动 性
进 行实 证 研 究 ,发 现 长 、短期 利 率对 市 场 流 动 性 也 有 着 显著 影 响 。还 有 学 者 以市 场具 体 债 券 品 种 为分 析 对 象 ,考 察 不 同债 券 的流 动 性 影 响 因 素 .如 S g t ua o和 Asn(9 9对 美 国债 券 市 场 上 的 同 债 、金 融 债 和 公 司 a i1 9 ) 债 进 行 分 析 .发 现交 易量 对 i种 债 券 的 流 动 性 均 有 正 向影 响 ,但不 同类 型 债 券还 有 着 不 同的 影 响 因素 。 国 内有 关 市 场 流 动性 的研 究 主 要 集 中在 股 票 市 场 上 ,对 于 债 券 市 场 的 流 动 性 以 及 影 响 因 素 探 讨 较 少 顾 纪生 (0 2 采 用 定 性 方 法 定 义 流 动 性 ,描 述 其 影 响 20)
二 、相 关 文 献 回顾
因素 ,并 给 出政 策 建 议 ;朱 世 武 (04以 圉 债 为 代 表 , 20 )
对 银 行 间 债 券 市 场 的 流动 性 进 行 分 析 ,发 现平 均 每笔
交 易 量 、风 险 、剩 余 期 限和 发 行 规 模 对 市 场 流动 性 均 有 显 著 影 响 ,且 市场 流动 性 无 周 内效 应 ,但 当 时做 市
消 了做 市 商最 大 报 价 价 差 的 限 制 ,使 得 做 市 商 的报 价 反 映 了 自身 的真 实 风 险 态 度 和 做 市 意愿 .对 市 场 研 究 具 有 较 高 的参 考 价 值 根 据 国外 学 者 对 债 券 市 场 流 动 性 的 研 究 ,买 卖 价 差 很 好地 反 映 了市 场 的 流 动性 .因此 本 文 重 点 关 注 银 行 问债 券 市 场 的 紧 度( g tes.选 取 买卖 价 差 作 为 t hn s) i 流 动 性 的 度量 指 标 ,分 别 以 同债 、金 融 债 和 企 业 债 三 个 子 市场 为分 析 对 象 ,从 交 易 成本 的角 度 进 行 研究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债、央票、政策性银行债三足鼎立。
信用类债券(广义企业债)托管余额突破万亿,较2006年增长3196.61亿 元,增长幅度高达38.8%。
2.5% 3.6%2.6%
国债 央行票据 政策性银行债券 商业银行债券 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 证券公司债 企业债券 短期融资券 资产支持证券 外国债券
23.3%
非银行金融机构债券 记账式国债 国际机构债券 证券公司债 政策性银行债 企业债券 商业银行债券 央行票据
2006年狭义换手率 2007年狭义换手率
短期融资券 注:记账式国债换手率基数为剔除央行持有的 13500亿元特别国债后的托管余额
19
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券种(二) 从广义换手率(现券与质押式回购交易量之和/债券存量)来看:
1
2
2007年宏观经济
GDP增速11.4%,投资出口拉动作用明显 全年CPI同比增幅4.8%,创1997年来新高 房产、股票等资产价格大幅上涨,风险累积 货币信贷增速高位运行,储蓄资金分流明显 人民币加速升值,国际热钱流入加剧
2007年货币政策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0次5.5个百分点 提高存款利率6次1.62个百分点 发行特别国债8期1.55万亿元 发行央票4.07万亿元 进行质押式回购操作15383.03亿元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2006 2007 2008年一季度
换手率
17
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期限
一年以下短期品种换手率高达2.7倍,较2006年几近翻番。 1-3年品种换手率大幅增长,超过3-5年期品种。
BP
平坦化趋势明显
2007年至今中国债券市场走势——收益率曲线变动特点(二)
与此同时,2年期收益率连连走高。此状态是否反映出市场短期通胀预 期较为强烈而对长期预期较为稳定?
2007年11月以来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曲线10年期-2年期利差围绕50BP 变动,为近两年来最低点。
2年期收益率 10年-2年利差
2008-03-13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7
5 4.5 4 3.5 3 2.5 2 1.5 1 0.5 0
2007-01-04
%
2007-01-19 2007-02-05 2007-02-25 2007-03-12 2007-03-27 2007-04-11 2007-04-26 2007-05-16 2007-05-31 2007-06-15 2007-07-02 2007-07-17 2007-08-01 2007-08-16 2007-08-31 2007-09-17 2007-09-30 2007-10-22 2007-11-06 2007-11-21 2007-12-06 2007-12-21 2008-01-08 2008-01-23 2008-02-05 2008-02-27 2008-03-13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1年以下 1-3年 3-5年 5-7年 7-10年 10-15年 15年以上 2006年发行占比 2007年发行占比
10
2007年至今中国债券市场走势——一级市场发行特点(二)
特殊结算成员 商业银行 信用社 非银行金融机构 证券公司 保险机构 基金 非金融机构 其它 合计
17,609.90 83,322.03 2,878.65 697.71 435.36 9,347.06 5,146.86 308.84 3,592.16 123,338.56
15
汇报要点
2007年至今中国债券市场走势 1、整体走势 2、收益率曲线变动特点 3、一级市场发行特点 4、债券市场托管情况
0.5 1 2 3 4 %
1.5
2.5
3.5
4.5
0
2007-01-04 2007-01-19 2007-02-05 2007-02-25 2007-03-12 2007-03-27 2007-04-11 2007-04-26 2007-05-16 2007-05-31 2007-06-15 2007-07-02 2007-07-17 2007-08-01 2007-08-16 2007-08-31 2007-09-17 2007-09-30 2007-10-22 2007-11-06 2007-11-21 2007-12-06 2007-12-21 2008-01-08 2008-01-23 2008-02-05 2008-02-27
收益率曲线大幅上移,扁平化特征显著 中债指数大幅下挫,年底筑底企稳,调控政策效果显现
3
2007年至今中国债券市场走势——整体走势(二)
中债综合指数(财富指数)走势情况 中债综合指数(财富指数)2007年初开盘于119.02点,2007年末收于 118.04点,全年投资回报率(指数增长率)-0.83%。2007年全年最高119.32 点,最低116.85点,振幅区间2.47点。
2007年中国债券市场运行分析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二○○八年五月 · 北京
1
汇报要点
2007年至今中国债券市场走势 1、整体走势 2、收益率曲线变动特点 3、一级市场发行特点 4、债券市场托管情况
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 货币市场与IPO相关性分析
2
2007年至今中国债券市场走势——整体走势(一)
占比(%)
19.59 12.54 39.89 13.02
面额(亿元) 32457.64
31848.06 12598.03 25269.72 21221.40
占比(%)
26.30 25.81 10.21 20.48
18117.56
11595.49 36899.89 12042.97 13838.46
14.96
BP 3年期政策性金融债国债点差 3年期央票收益率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政策性金融债国债利差放大 2007年11月以来政策性金融债和国债利差呈放大趋势。
2007年至今中国债券市场走势——收益率曲线变动特点(三)
原因在于3年期央票收益率保持稳定,使得政策性银行债收益率无法下 探,此现象彰显了央行高超的调控水平。
18
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券种(一) 从狭义换手率(现券交易量/债券存量)来看:
短期融资券平均期限较短,仍是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最好的券种。 央票换手率达到251.66%、记账式国债达到96.56%,两者均大幅增长。
政策性银行债流动性有所降低。
资产支持证券 2.98% 2.55% 38.29% 38.06% 59.73% 63.33% 24.74% 63.71% 117.53% 103.80% 111.04% 128.01% 141.45% 251.66% 419.18% 457.28% 170.06% 306.00% 96.56% 255.00%
11
汇报要点
2007年至今中国债券市场走势 1、整体走势 2、收益率曲线变动特点 3、一级市场发行特点 4、债券市场托管情况
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 货币市场与IPO相关性分析
12
2007年至今中国债券市场走势——债券市场托管情况(券种)
存量飞速增长,2007年末托管量12.33万亿元,全年增幅33%。 2008年一季度末托管量13.2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38%。
8
汇报要点
2007年至今中国债券市场走势 1、整体走势 2、收益率曲线变动特点 3、一级市场发行特点 4、债券市场托管情况
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 货币市场与IPO相关性分析
9
2007年至今中国债券市场走势——一级市场发行特点(一)
期限结构趋于平衡
7年期以上(不含7年)中长期债券发行占比达到27%,较往年有较大飞跃。15年以上 债券供给绝对量有所增长,但占发行总量的比重仍然没有起色。 长期债券发行量的大幅度增长主要由特别国债发行引致,预计 2008年去除此因素 后,长期债券的发行占比仍会降低到往年的低水平,希望有关发行人能增加长期债券 的发行频率,增强长期债券价格发现力度。
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 货币市场与IPO相关性分析
5
2007年至今中国债券市场走势——收益率曲线变动特点(一)
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曲线大幅度上行
2007年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各期限品种平均上移132个BP。
2008年第一季度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各期限品种平均下行41 个BP。
6
17.20
14
2007年至今中国债券市场走势——债券市场托管情况(投资者)
股市火爆的情况下,基金、证券公司、保险机构债券持有量仍然增长显著, 增持比例位居市场前三。
商业银行仍是主力投资机构,但持有量占比有所降低。
非银行金融机构减持力度明显。
2006年、2007年投资人持有结构对比
2007年末 持有量(亿元) 占比 14.28% 67.56% 2.33% 0.57% 0.35% 7.58% 4.17% 0.25% 2.91% 100.00% 2006年末 持有量(亿元) 3,756.07 65,824.71 2,710.36 6,039.23 147.67 6,812.00 2,852.99 244.35 4,064.70 92,452.08 占比 4.06% 71.20% 2.93% 6.53% 0.16% 7.37% 3.09% 0.26% 4.40% 100.00% 2007年增加 增加量 13,853.83 17,497.31 168.29 -5,341.51 287.69 2,535.06 2,293.86 64.49 -472.54 30,886.48 增加比例 368.84% 26.58% 6.21% -88.45% 194.83% 37.21% 80.40% 26.39% -11.63% 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