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IPO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巴菲特投资中国石油经典案例

巴菲特投资中国石油经典案例

巴菲特投资中国石油经典案例
咱来唠唠巴菲特投资中国石油这个超经典的案例。

你想啊,巴菲特就像一个特别精明的老猎手,在投资的大草原上到处寻觅猎物。

中国石油呢,就像一只隐藏在草丛里的潜力股巨兽。

当时的中国石油啊,那是有不少闪光点的。

它家的油储量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库,地下全是黑色的金子。

而且中国石油在国内的市场那是相当大,就好比一块超级大的蛋糕,自己占了很大一块份额。

巴菲特眼睛多毒啊,他一看这情况,心里就琢磨开了。

这中国石油成本控制也有一套,开采啊、运输啊啥的,虽然花钱但也花得比较合理。

就好比一个人过日子,虽然花钱但每一笔都花在刀刃上。

然后巴菲特就开始买入中国石油的股票了。

他这一买,就像是在这只巨兽身上拴了根绳子,开始跟着中国石油一起赚钱。

随着中国石油的业务发展得越来越好,在国际上也越来越有影响力,股票价格就像火箭一样往上蹿。

巴菲特呢,他可不会贪得无厌。

等到他觉得这股票价格已经到了一个很理想的位置,就像果子熟透了一样,他就果断地把股票卖了。

这一卖,那可赚得盆满钵满。

这整个过程啊,就像是巴菲特跟中国石油跳了一场完美的华尔兹,舞步踩得准准的,入场时机好,离场也恰到好处,真不愧是投资界的传奇操作。

中国石油IPO案例分析

中国石油IPO案例分析

中国石油IPO案例分析第一篇:中国石油IPO案例分析中国石油IPO案例分析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11月5日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组过程中成立。

中石油集团向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注入了与勘探和生产、炼制和营销、化工产品和天然气业务有关的大部分资产和负债。

中石油是中国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商,2004年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46位,该年净利润突破1000亿元,达到1045亿元,是中国利税总额最大的公司。

公司广泛从事与石油、天然气有关的各项业务,包括原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生产;原油和石油产品的炼制、运输、储存和营销(包括进出口业务);化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天然气的输送、营销和销售。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美国存托股份及H股于2000年4月6日及4月7日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

中石油聘请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作为IPO联席全球协调人,保荐人及配售承销商,于2000年3月27日公布招股说明书。

详细说明其全球发售的结构:由香港公开发售,亚洲发售,北美发售和欧洲发售组成;发售H股和美国托存股份,全球总计发售17,582,418,000股H股;全球购买发售股份的时间及条款等。

首次公开发行(IPO)过程一般要经历准备,实施和发行后三个阶段,执行以下四大任务:重组、尽职调查和估值文件起草、上市申请审核和批准、交易促销。

而对于中国公司尤其是国有企业来讲,IPO 是进行改革和实施广泛重组,进而提高在行业内的竞争力的良机。

同时,上市还有其他一些的益处,包括提供收购所需货币,拓宽融资渠道,公司亦可藉以建立员工激励机制等。

上市为中石油集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2004年中石油股份的净利润率已高达26.9%,在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只有2.25%且还要上缴20%利息税的情况下,这样高的净利率促使拥有大量资金的中石油集团迅速开展收购与回购业务,不仅可迅速完成产业链整合,提高公司资本利用率,高盈利还可以采取更高的财务杠杆。

中国石油IPO上市分析

中国石油IPO上市分析

一.公司简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是中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是中国销售收入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

中国石油成立于1999年11月5日。

中国石油发行的美国存托股份及H股于2000年4月6日及4月7日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挂牌上市(纽约证券交易所ADS代码PTR,香港联合交易所股票代码857),2007年11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601857)。

截至2007年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拥有公司86.29%的股权二.上市原因“巨无霸”上市在“先境外,后境内;先分拆,后整体”的上市思路的指引下,一批“航母极”蓝筹公司在中国证券市场上不断浮现,得到了国内外投资者的认同。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大型国有企业上市改制的主要目标之一。

股权结构决定着公司控制权的分布,并是影响公司治理健康有效的最重要因素,而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而言,大力引入战略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对构建多元制衡的股权结构大有帮助。

其还将有助于企业按照惯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并通过独立董事制度、审计委员会制度、监事会制度、内部监控制度等办法,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

战略投资者——上市催化剂对已经或拟上市公司进行投资的的法人投资者一般包括战略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两类。

战略投资者是指那些与发行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或与其重要业务拓展有密切联系,社会形象好、规模较大,并愿意大比例、大额、长期持有发行企业股票的企业法人。

而那些与发行企业无紧密联系的法人,则称为机构投资者。

引入战略投资者是大型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重要环节,其意义重大:1.战略投资者可以帮助企业改善股东结构,打破国有独资局面,同时建立起有利于上市的治理结构、监管体系、法律框架和财务制度。

2. 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国际战略投资者)所提供的市场视野、产业运作经验和战略资源可以帮助发行企业更快地成长和成熟起来。

案例4: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两次上市的洗礼

案例4: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两次上市的洗礼

案例四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两次上市的洗礼1999年10月20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油”)一次特殊的最高管理层会议正在深圳举行,室内弥漫着沉重的气氛。

卫留成,中海油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CEO),以锐利的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

与会的是中海油的核心管理人员,也是首次公开募股(IPO)路演团的主要成员。

5天前,距最终上市前55个小时,当主承销商所罗门美邦(Salomon Smith Barney)建议因定单不足而放弃IPO计划时,路演团成员在纽约四季饭店的房间中除了沉默就是啜泣。

所有人都懵了——大家太自信了,以至于谁也没考虑过失败的可能性,毕竟中海油被誉为中国“体型最佳”、“容貌最美”、“魅力最大”的大型国企。

而且从9月24日到10月15日,路演团在10个国家和地区的21个城市与130个机构投资者进行了一对一会面,并举行了15场推介会,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对待这次失利,下一步如何走?”卫留成的问题让大家争论起来。

会议上的悲观论调甚至开始动摇卫留成靠着几年来的非凡业绩所积累起来的自信。

但卫留成告诉自己,作为公司的核心人物,自己必须冷静地分析形势,安抚员212'隋绪,尽快消除上市失利的阴影,并明确下一步的计划,否则公司长期以来的改革努力可能付诸东流。

想到这里,卫留成猛醒了,他拍着桌子说:“改革的路子要往前走,该走的、该做的绝对不能停!”“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2001年2月,卧薪尝胆14个月的中海油再次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结果大获成功:平均认购率5.3倍;首日收盘逆市劲升17.6%,为近年来中资股海外上市所罕见。

中海油上市被纽约股票交易所(NYSE)评为首季全球IPO最佳表现第2名,被《国际股本资本市场》杂志评为“亚太地区本季最佳IPO"。

尽管股票市场低迷,但到2002年6月底,中海油股价累计升幅逾80%。

更为难得的是,中海油上市仅5个月就被豁免上市两年的最低标准而入选恒生指数成分股。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05
中航油事件对监管机构的启示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01
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能源市场的监测 和预警,及时发现和纠正市场异常行为。
02
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形成 有效的威慑力。
03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市场透明度,防止信息不 对称导致的市场风险。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 确监管职责和法律责任,为市
03
时性和有效性。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1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维护 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02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能源监管经验和技术,提高 我国能源监管水平。
03 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和规则制定,提升我国在 国际能源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THANKS
感谢观看
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中航油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未能对衍生品交易进行有效监控和 管理。
内部控制失效
控制环境薄弱
中航油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要 性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内部控 制文化,导致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缺乏有效监督
中航油内部审计部门未能对衍生 品交易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审查, 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控制环境
企业应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明确各部门职责权限,规范业务流程,确保内部控制的 有效实施。
控制活动
企业应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制约和监督,防止舞弊和错误的发生。
信息与沟通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息与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以便管理层及时掌握企 业运营状况,做出科学决策。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董事会建设
企业应建立健全董事会制度 ,明确董事会的职责权限和 工作程序,确保董事会能够 对企业重大事项进行科学决

中石油IPO上市的心得体会

中石油IPO上市的心得体会

中石油IPO上市的心得体会我们小组这次准备的案例是中石油的IPO上市。

说到中石油的上市,广泛引起关注的就是中石油股价的异常波动,中石油股价异常波动的原因也是我们此次案例分析的重点。

首先我们分析了中石油IPO上市发行价之高的原因。

一是由于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未改变“圈钱本质”的原因。

中石油A股发行价为16.70元,是H股发行价的13倍,发行市盈率为22.44倍。

从国际市场范围看,早已超出了同类股票价值投资的范围。

高倍市盈率溢价发行最大受益者当然首先是发行人,中石油由此而在未改变A股发行份额的前提下达到多融资的目的。

二是累计投标询价制度导致了中石油上市之后巨大的股价波动。

原因在于目前的询价路演主要是在券商和机构投资者中进行,在牛市的大背景下券商及机构为获取新股筹码,报价完全脱离了内在价值,不是进行公司的价格发现,而是演变成了拼抢新股的博弈报价游戏,这导致了询出的发行价格不能反映股票的投资价值,这使得中石油在上市伊始就面临着高估值风险,有股价下跌的潜在危险。

其次,我们分析了中石油发行价之高的原因。

一是中石油在上市之前,股市就已经洋溢在高调迎接中石油上市的热烈气氛中。

市场对中石油具有良好预期并且充满打新热情,这是导致它开盘价过高的主要原因。

二是开放式集合竞价规则在技术上会出现操纵的可能,开放式集合竞价制度在集合竞价期间,即时行情实时揭示集合竞价参考价格等信息,交易者在交易过程中可以了解其他交易者的实时报价和下单数量。

大资金机构可以利用其资金及持股优势,通过“自买自卖”等方式,从而创造集合竞价阶段“最大成交量”及其对应的成交价格,从而“创造”开盘价。

最后,我们分析的是中石油为何“走低”。

一是在2007年8月,市场进入了整体价值全面高估时代。

此后多家机构对A股已给出了看空的评价,但在流动过剩的资金带动下,散户、机构的牛市看涨心理不减。

在没有重大变动的前提下,股票在惯性带动下会不断创出新高,但在遇到中石油A股上市变动诱使下,机构及大资金果断变现,即使考虑股指期货推出的准备工作,但仍可以在曲线回归后逢低吸纳,而且加之年底基金的操作特征,这都导致了中石油上市后高开低走的格局。

审计失败案例及分析

审计失败案例及分析

“中航油”管理舞弊案例分析——《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唯一的一家海外公司——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油)。

在2004年11月29日发布了一个震惊的消息:这家新加坡上市公司因石油衍生产品交易,产生了5.5亿美元的巨额亏损,致使中航油向新加坡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最后发布公告申请停牌重组,这一重组事项涉及16000名股民,100多家债权人,是新加坡历年来债务金额巨大、债权人众多而复杂的一次重组,也是中国首例在海外上市的中资企业进行的重组。

该公司自1997年以来,凭借6年内净资产增长762倍,成为股市上的明星公司,其总裁陈久霖也被评为“亚洲经济新领袖”,因此,中航油事件也被认为是继1995年“巴林事件”后最大的经济丑闻。

1、公司发展历程和行业地位中航油的前身是1993年5月由中国航空油料总公司,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和新加坡海皇轮船有限公司出资在新加坡建立的一家合资企业,头几年经营状况一直不佳。

直到1997年7月,中航油总公司派出了陈久霖这个自称“打工的皇帝”,由后来的明星企业家一落成为阶下囚的人,带着49.2万新元,赴新加坡接管了当时濒临破产边缘的公司。

上任后不久,陈久霖就向总公司提出了把公司重新定位为石油贸易企业的转型方案。

在陈久霖的精心策划下,中航油于2001年12月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资产在国外上市的海外中资企业。

其净资产由1997年的16.8万美元猛增至2003年的1.28亿美元,市值超过65亿元人民币,曾被国内誉为继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之后的“第四大石油公司”。

中航油以突出的业绩被选入新加坡国立大学MBA课程教学案例;获颁新加坡上市公司“最具透明度”企业;被美国应用贸易系统(ATS)机构评选为亚太地区最具独特性、成长最快和最有效率的石油公司。

由于中国内地航空油的供应几乎被中航油的母公司中航油集团所垄断,所以内地航空公司需要以高于新加坡航空油市价6成至7成的价格,每月从中航油进口至少20万吨航空油,约占中国市场总需求的1/3。

中国石化资本预算案例分析报告

中国石化资本预算案例分析报告

中国石化资本预算案例分析一、资本预算概述(一)资本预算的含义:资本预算是指关于企业资本支出的预算,是企业规划与控制资本支出的通称。

所谓资本支出,是指运用于资本资产的支出,以协助获得未来的营业收入,或减少未来的成本。

资本支出包括用于土地、房屋、设备等长期资产的新建、扩建、改建或购置的支出以及长期投资的支出。

资本预算中所用“资本”一词,系指企业现有用于被称为资本资产的长期资产,并对于其长期性以及数量具有永久性的承诺。

(二)资本预算的内容和步骤. 1寻找投资机会,设定决策目标2.提出各种可能的投资方案3.估算各种投资方案预期的现金流量4.估计风险程度5.根据项目决策方法方案比较并选优6.后期评估控制(三)资本预算的编制过程包括(1)资本预算编制决策方法的研究与选择,这些方法有回收期法、净现值法、内部收益法、投资报酬率法等(2)现金流量的估算分析,编制资金流量计划;(3)讨论投资项目的风险大小;(4)投资限额分配(四)资本预算的特点及其坚持的原则•资本预算的特点是资金量大、周期长、风险大、时效性强。

通过投资预算,可以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使投资方案更加科学和可行。

二是运用预算控制投资支出,检查投资方案实施后的收入和投资报酬的实现情况。

•在编制资本预算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第一,量力而行是资本预算的首要要求。

由于资本预算通常都针对企业资本扩增项目进行,所以首先需要确保公司拥有足够的生产或营运能力,可以用来应付销售及服务计划的需要。

第二,资本预算具有专项导向。

第三,资本预算应与企业发展战略和长期目标保持一致。

第四,资本预算应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三、资本预算管理过程从过程管理角度,它主要解决资本预算主体的定位及其相应的责权利对等关系。

这一点是与公司治理、公司管理相结合的。

从操作上,与企业重大投资决策相关的资本预算的基本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投资项目的提出应该把公司总体战略作为出发点对公司的投资战略进行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The Case Study o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of
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O案例分析
----------------------------------------------------------------
-----------------------------------------------------------------
一、中国石油基本情况简介及上市背景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简称:中国石油)于1999年11月5日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组过程中成立。

中石油是中国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气生产商,2004年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46位,该年净利润突破1000亿元,达到1045亿元,是中国利税总额最大的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美国存托股份及H股于2000年4月6日及4月7日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及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

合并募集后发行了17,582,418,000股股票,其中13,447,897,000股为H股,41,345,210股为美国存托凭证,通过该次发行本公司募集资金净额约203.37亿元。

2005年9月,公司又以每股港币6.00元的价格增发了3,196,801,818股H股。

通过该次增发本公司募集资金净额约为196.92亿元。

中国石油作为大型海外红筹公司,希望其回归A股市场的呼声很高,中石油的回归对国内股市的行业配置将产生积极作用,同时将进一步提高A股市场在亚洲乃至世界的地位和水准,将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关注中国,加入中国股市,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大支持。

2007年6月20号,中石油又一轮融资项目启动,建议发行A股。

中国石油A股于2007年11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二、中国石油首次公开发行A股(IPO)的流程时间总览
2007.06.20 建议发行A股
2007.06.29 宣布主承销商
2007.08.13 公告关于2007年8月10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投票结果
2007.09.21 公告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说明书(申报稿)
建议A股发行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报表与中国企业会计准则报表的调节表2007.10.22 中国证监会批准A股发行
A股发行进行询价
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意向书
2007.10.24 公告首次公开发行A股网上路演
2007.10.25 公告首次公开发行A股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
公告初步询价结果及发行价格区间
2007.11.02 发布招股说明书及A股发行完成公告
2007.11.05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三、中国石油首次公开发行A股(IPO)具体流程分析
(一)聘请中介机构
1、发行人与主承销商的双向选择
2007年6月29日,中石油宣布聘请了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其A股IPO的主承销商。

随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国际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也得到了此次IPO的承销资格。

2、组建IPO小组
发行公司(中国石油)董事会秘书及助手
保荐人(瑞银、中信、中金)代表
主承销商(瑞银、中信、中金)辅导人员
注册会计师(普华永道中天会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律师(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
(二)改制重组
由于中国石油首次公开发行A股之前,已经在2000年4月7日首次公开发行H股,所以它的改制重组过程追溯到1999年,当时H股IPO的聘任的主承销商是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1、尽职调查
由中介机构在发行人的配合下,对发行人的历史数据和文档、管理人员的背景、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做全面深入的审核。

2、改制重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mpany Limited)(简称:中国石油)于1999年11月5日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组过程中成立,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独家发起设立。

公司改制重组主要从业务、资产、组织结构、人员、财务五个方面进行。

主要步骤:
(1)将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分开,同时将资产、机构、人员、财务分开。

(2)在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分开的基础上,继续按分立的要求进行重组和管理。

(3)在IPO小组成员的协助下进行了资产的评估与审计,油气储量和土地专项评估。

重组重新整顿了几乎整个中国石油工业,只保留了具有生产力的资产、以及不足三分之一的雇员,一百多万员工被分拆划出核心业务以外。

中国石油集团将经评估确认的后的21,308,642.20万元净资产按照75.09%的比例折为本公司股本,即1,600亿股(每股面值一元),由中国石油集团持有,股权定性界定为国家股。

(三)申报与核准
1、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包括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说明书、近三年财务审计报告、法律意见书及律师工作报告等其它相关文件。

2、发行的审核
2007年10月22日,中国证监会批准A股发行。

(四)发行上市
1、发行定价
(1)估值:采用可比公司估值法
(2)初步询价情况
发行人及其保荐人在估值的基础上,通过询价的方式确定A股的发行价格。

初步推介询价时间期间为2007年10月22日至23日每日9:00至17:00以及2007年10月24日9:00至 12:00。

10月22日至10月24日,发行人及联席保荐人(主承销商)在上海、深圳、广州和北京,组织了多场“一对一”和团体推介会,对询价对象进行了预路演推介。

进行了共有 175 家询价对象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了合格的初步询价表。

根据对询价对象提交的合格初步询价表的统计,报价区间总体范围为人民币 12.50 元/股-25.20 元/股。

(3)发行价格区间及确定依据
本次发行数量不超过 40 亿股。

回拨机制启动前,网下发行股份不超过 12 亿股,
约占本次发行数量的 30%;其余部分向网上发行,约为 28 亿股,约占本次发行数量
的 70%。

发行人和联席保荐人(主承销商)根据初步询价情况,并综合考虑发行人基本面、
H 股股价、可比公司估值水平和市场环境等,确定本次发行的发行价格区间为人民币
15.00 元/股-16.70 元/股(含上限和下限)。

2、路演(road show)
2007 年 10 月 25 日(星期四) 14:00-18:00进行网上路演(中证网),历时4个小时。

中国石油公司高管包括财务总监周明春、董事长秘书李怀奇、财务部副总经理柴守平以及资本运营部副总经理王征在内的一行9人,及保荐人代表围绕公司经营管理、
竞争优势、发展战略、未来发展空间等方面,与投资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路演期间投资者提问共计1000多个,其中热点问题主要集中在此次A股发行的价格、如何申购、公司在国内外同行业间的竞争优势、未来公司的发展战略、业绩的增长等。

3、发行方式
发行将采用网下向询价对象询价配售(下称“网下发行”)与网上资金申购发行(下称“网上发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本次发行网上发行和网下发行同时进行。

网下发行时间为2007年10月25日(T-1日)9:00至17:00 及2007 年10月26日(T 日)9:00至15:00;网上申购的日期为2007年10月26日(T 日),申购时间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证所”)正常交易时间(上午9:30至11:30,下午13:00至15:00)。

4、股票上市(Listing)
经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上字[2007]197号文批准,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代码:601857)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5、墓碑广告
注:此为2000年H股IPO的墓碑广告
主要参考资料:
(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

/PetroChina/tzzgx/zgsms/
(2)中国石油IPO案例分析。

/view/82f5471755270722192ef7f4.html
(3)中国石油集团资产重组与上市模式研究。

/p-29224698942.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