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人教九上7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香菱学诗》课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香菱学诗》课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香菱学诗》课文香菱学诗[1]曹雪芹一个孤苦的女子,痴心学诗,是对艺术的崇拜,还是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你从中得到些什么样的启发呢?香菱见过众人之后,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

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

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

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

你可不许腻烦的。

”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2],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

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3]’。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4]’,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

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5]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6]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7]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8]等人的一看。

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

”黛玉听说,便命紫鹃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PPT课件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PPT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0课
第 一 课 时
香 菱 学 诗
江西省新建县第五中学·张同平
有同学知道刚听到 的歌的歌名吗?
刚同学们听到的这首歌 的歌名叫《叹香菱》,香菱就是我们今 天要学的《香菱学诗》中的主人公,《香 菱学诗》出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红 楼梦》,今天我们就借《香菱学诗》来认 识这部中国古典小说中的极品之作,感受 世界文学之宝的魅力吧。
香菱被薛蟠强买为 妾后,被改名为香 菱。当薛蟠外出经 商时,香菱得以跟 宝钗一起住进了大 观园。后来在园子 里 ,周瑞家的问她: “你 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在 那里呢?今年十几了?本处是那里的人 ?”香菱只摇头说:“不记得了。”
下一页
香菱生得袅娜纤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静 。但后来薛蟠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 就更为不堪,备受夏金桂的折磨,不仅名 字被改为秋菱,还险遭谋害。薛蟠出狱后 ,把香菱扶了正,后难产而死。
鉴赏文学作品
1、香菱学诗过程共三稿,跳读课文找 出香菱所作的前两稿及黛玉的评价指点 第一稿:4节
第一稿只是说月儿美丽而又明亮, 可供观赏,意思浅显,无余味可寻 ,“诗人助兴”二句确如黛玉所说 ,措词不雅。记练习三
1、香菱学诗过程共三稿,跳读课文找 出香菱所作的前两稿及黛玉的评价 第二稿:6节
第二稿语言近乎诗,虽用了铺陈手法, 但说来说去,无非是月色很美的意思,黛玉 批评它“过于穿凿”,可谓一语道破。 这两首诗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没有把 自己放到诗中去,其实是为写诗而写诗,读 起来难免使人感到淡而寡味,即只有“景” ,没有“情”。接记练三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及《红楼梦》的相 关知识 2、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 3、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 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阅读与美文赏读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阅读与美文赏读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阅读与美文赏读习题(附答案)[课内语段精读]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 吃过晚饭,宝钗等都往贾母处去了,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笑道: "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疑惑. 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 这叫做`不以词害意'."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 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场,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 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黛玉听说,便命紫娟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 "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 倒象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再还有`日落江湖白, 潮来天地青':这`白'`青'两个字也似无理.想来,必得这两个字才形容得尽,念在嘴里倒象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还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这`余'字和` 上'字,难为他怎么想来!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象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1、写出文中提到的几位诗人所处的朝代极其原名:陆放翁是指(朝代)的王摩诘是指(朝代)的“老杜”是指(朝代)的李青莲是指(朝代)的2、唐代的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结合第一段,说说黛玉替香菱解了什么“疑惑”?3、黛玉说香菱“不出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她是不是把写诗看的太简单了?结合课文谈谈,她为什么这样讲?4、黛玉对香菱的学习进程按程度的深浅作了合理的安排,其表现在文中哪些词语上?5、第二段中,作者一共写了八处“笑”,一处“笑吟吟”,七处“笑道”,这是否太罗嗦了?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谈谈你的认识(至少两处):6 、第二段香菱所引的王维的三联诗句印证了宋代(人名)对王维诗和画的评价,“,”,请在下面默写一首你所喜欢的古代诗歌,并谈谈你的体会:诗歌:,。

新人教版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ppt课件

新人教版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ppt课件

其四,香菱不但好学乐学,而且善学苦学。
香菱虽贱为人妾,但她骨子里却流着诗书翰墨人 家的血液,对于诗歌,她早就有着真情的向往和 学诗的愿望,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 诗,偷空就看两首,因而她的内心也存有“重帘 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一类的诗句。她 的学诗绝不同于无聊贵族的闲情逸致和鄙俗之徒 的攀附风雅,而是一种执著顽强的自我回归,是 一个诗性女儿对诗性情怀和诗性人格乃至诗性理 想的执著追求。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香菱学诗,既好之又乐之, 因而也便有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 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 理有情的。”
在刚起步的第一阶段,她就悟到了诗的滋味和 真谛。其言简朴,其理精深。她把诗歌意象和 生活经验有机结合,通过联想、想像这诗的两 翼,让自己的朴素感性升入高深的理性殿堂, 表现出自己独有的诗歌领悟能力。其重意轻物、 重悟轻解的取向又直追“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的空灵诗境。
香菱,一个苦命的女子。
呆 香菱学诗很_____ 疯 魔 诚
品味语言
“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 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这些句子表现了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 “出神”说明她此刻已是浮想联翩; “抠 土”有费尽心力之意,写她在立意构思时反 复斟酌之态;“含笑”,大约是有了奇句, 因而感到满意。
香菱非常善于学习,她不但认真听老师讲课,
按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而且注重把老师所教 的内容加以整理归纳,及时消化。在学习过程 中注重品读、理解和感悟,注重积累和运用。 读诗、悟诗、谈诗之后自然还得作诗,香菱通 共将一首咏月诗写了三次,前两次要么滞涩生 硬,要么穿凿单一,但她不灰心丧气,认真总 结写作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终于捕捉到新 鲜的意象,写出鲜活的诗作来。且看香菱是如 何悟诗的——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香菱学诗》PPT课件
香菱学诗
• 教学目标: • 1、鉴赏香菱的三首
咏月诗,探讨诗歌创 作的一般规律。 • 2、培养学生主动 学习的习惯,体味研 究性学习的乐趣。
-
PPT模板下载:/mob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素材下载:/sucai/
资料下载:/ziliao/
PPT课件下载:/kejian/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
电视剧
-
黛玉的性格
练习一:
多愁善感、羸 弱多病、 孤傲尖 刻是林黛玉主要 的 性格特征,但 在本文中她……?
-
黛玉的双重性格
-
香 菱咏月诗(一)的鉴赏
月挂中天夜色寒, 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 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 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 晴彩辉煌映画栏。
PPT背景图片:/beijing/ PPT图表下载:/tubiao/
优秀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Word教程: /word/
Excel教程:/excel/
-
探讨诗歌创作的一般规律
练习二: 以“香菱学诗的启示”
为题,讨论一下: 怎样学习语文?
-
布置作业
从身边选 取一物作为意 象,写一首简 短的咏物诗。
-
再见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 21/5/12 021/5/1 Saturd ay , May 01,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 1/5/120 21/5/12 021/5/1 5/1/202 1 3:08:20 PM •11、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 学和教 育学的 人。202 1/5/120 21/5/12 021/5/1 May -211-May -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 也是学 生的教 育者, 生活的 导师和 道德的 引路人 。2021/5/12021 /5/1202 1/5/1Sa turday , May 01, 2021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5/12021/5/1202 1/5/120 21/5/15/1/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 1年5月 1日星 期六202 1/5/120 21/5/12 021/5/1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5月20 21/5/12 021/5/1 2021/5/15/1/20 21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5/12021 /5/1May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 1/5/120 21/5/12 021/5/1 2021/5/1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香菱学诗》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香菱学诗》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第六页,共25页。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A.三昧.(mèi) 仄.声(zè)
揣.摩(chuāi)
) 蘅芜苑.(yuàn)
B.姊.妹(zǐ) 怔.怔(zhèng) 腻.烦(nì) 李纨.(wán)
C.庾.信(yǔ) 画缯.(céng) 鳏.鳏(guān) 暖香坞.(wù)
D.颦.儿(pín) 抠.土(kōu) 胡诌.(zhōu) 沁.芳亭(xīn)
20*.香菱学诗
第一页,共25页。
◆走近作者 曹雪芹(1715-1763),名雨沾,字梦阮,号雪芹,祖籍今辽宁省辽阳市, 生于南京。《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 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贾、史、王、薛)的 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fēngjiànshèhuì)晚期的广阔的社会现实,有“中国 封建社会(fēngjiànshèhuì)的百科全书”之称。
第十七页,共25页。
温馨提示 赏析人物外貌(肖像)描写 定义: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姿势、风度等方 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miáo shù)出来。 作用:通过外在表现反映出人的喜好、身份、生活态度、生活境遇、社会地位 等,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答题模式:交代了(暗示了)人物________的身份、________的地位、________ 的处境、________经历,反映了人物________的心理状态,表现了人物______的 性格特点。
第二十页,共25页。
14.填空。 (1)在《红楼梦》中,大观园里成立了一个诗社,倡议者是____探__春__, 在 秋爽斋 (填地点)成立,诗社的名字叫____海_棠__(_h_ǎ_it_á_n。)诗社 (2)仿照示例写出下列人物在诗社的别号。 例子(lìzi):稻香老农:李纨 ①怡红公子:___宝__玉__(bǎo yù) ②蕉下客:__探__春___ ③潇湘妃子:___黛__玉____ ④蘅芜君:__宝__钗____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香菱学诗》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香菱学诗》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

《香菱学诗》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文本解读】“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香菱学诗》节选自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插曲,但联系香菱一生的遭际来看,这个插曲是作者颇具匠心的安排。

脂砚斋对此有精辟的分析:“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在情榜当中,香菱位居副册首位,可见是相当重要的人物。

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

这样,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悲剧性更强烈了。

《香菱学诗》是小说节选,小说三要素的核心是人物, 因为它是小说的灵魂所在,作者写香菱学诗这件事,是为塑造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服务的,所以,教学此课不应就事论事,而应在分析学诗过程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理解、把握人物形象上,并最终联系人物在小说中的命运,实现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

香菱是一个精华灵秀、悟性极强的人,也是一个极富文学气质的人,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自己弄本旧诗,偷空看两首。

进入大观园后,深藏在内心的精神饥渴一下子迸发出来,进园的当晚就来找黛玉,希望向黛玉学诗。

黛玉热情指导,列举名作让香菱阅读。

香菱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

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

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在黛玉的指导下,香菱的视野不断扩大,当她进人创作冲动状态时,形象光彩夺目:“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对这样一个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地描绘出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香菱学诗》香菱学诗山东诸城龙源学校李建秀【教学内容】九年级第一册《湘陵学诗红楼梦》第一集为《甄世音之梦·知·经》,第四集为《葫芦僧判葫芦案》【教学目标】1、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赏析香菱和黛玉的人物形象2、了解《红楼梦》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程:有人说“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的确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阅读欣赏,品鉴学习。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课文《香菱学诗》和《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来感受这部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

《祥陵学诗》选自《红楼梦》第48集。

原名为“乱七八糟的人情,误读娱乐,欣赏优雅女性的优雅收藏和朗诵诗歌”(show ppt)。

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好?(生思考)预设答案:1、“香菱学诗”更好,简单明了,点明了人物和事件。

2、“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更好,题目中点明了香菱学诗的一个特点:苦。

二、湘陵学诗的痛苦既然原题中点出了香菱学诗的特点是“苦”,请同学们速读原文,从文中找出能表现香菱学诗苦的句子,并做出批注,判断你找到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体现了香菱怎样的性格特点。

(生自由阅读,做批注)预设答案:1。

“香玲拿着这首诗,回到了陈屋花园。

不管怎样,她只是在灯下一首一首地读。

宝钗甚至劝他睡了好几次,但他都没睡。

”动作描写的运用,体现了祥龄学习诗歌的认真和勤奋。

2、香菱又逼着黛玉换出杜律来,又央黛玉探春二人:“出个题目,让我诌去,诌了来,替我改正。

”其中“逼”字和“央”字体现了香菱学诗的急切心情。

3.香玲听着,默默地回来了。

悦星甚至没有进入房间。

她只是在池塘边的树下,或坐在岩石上,或蹲在地上挖土。

来来往往的人都很惊讶。

李婉、宝钗、探春、宝玉等人听到这封信,都远远地站在山坡上看着他。

他皱起眉头,再次微笑。

通过表情描写和动作描写,展现了向玲对诗歌的执着和对诗歌的痴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菱学诗》人教九上7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东风中学邓夏芳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初步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进一步明确鉴赏人物的方法。

3.学习香菱苦志学诗的勤奋与坚韧的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明确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教法学法设计: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浅近,人物形象鲜明,因此本文以自学为主,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合作交流来分析人物鲜明的个性,欣赏作品塑造人物的高超的方法。

进一步明确鉴赏人物的方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自学指要:1、收集有关曹雪芹资料。

了解《红楼梦》梗概。

2、阅读《红楼梦》中有关香菱的章回,全面了解香菱的身世遭遇。

3、观看录像《香菱学诗》
3、认真阅读《香菱学诗》,理清情节,把握主题。

4、分析人物形象,写阅读笔记。

教学步骤:
一、考一考,导入课文
1、被誉为我国“古代小说顶峰之作”的一部小说是
2、请说出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并说出一个与之相关的情节。

人物情节
3、(出示香菱图片)还记得她是谁吗?昨天我们看的是录像,是视觉的艺术,今天我们来欣赏文字的艺术。

二、理一理,故事情节
问:概述香菱学诗的过程。

拜师——读诗——论诗——写诗学生说出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即予肯定。

二、赏一赏,人物形象
理清了小说的情节,我们说人物。

人物是小说的重点,是作者传达心声的必需,关注人物,我们就会与作者贴得更近。

今天这节课,就是一节文学欣赏课,要赏的便是这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1、请拿出你的阅读笔记,说说你眼中的香菱。

学生交流:香菱聪明、悟性好,好学,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执着、可爱等等(此处把学生说的板书于黑板上,说得合理即鼓励)。

2、在学生分析人物的同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明晰: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3、议一议,问题探究(小组讨论)
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香菱的刻苦、黛玉的指导、大观园的环境)从香菱的学诗经历中,你有何所获?你觉得该怎样对待语文学习呢?
4、这样一个精华灵秀,可爱可敬的女子,在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却看到暗示她的一生的判词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香菱其实是《红楼梦》中出场最早的一个悲剧人物。

判词中说其“平生遭际实堪伤”。

你能说说香菱的“平生遭际”吗?
2019-07-11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东风中学邓夏芳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初步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进一步明确鉴赏人物的方法。

3.学习香菱苦志学诗的勤奋与坚韧的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明确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教法学法设计: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内容浅近,人物形象鲜明,因此本文以自学为主,让学生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合作交流来分析人物鲜明的个性,欣赏作品塑造人物的高超的方法。

进一步明确鉴赏人物的方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自学指要:1、收集有关曹雪芹资料。

了解《红楼梦》梗概。

2、阅读《红楼梦》中有关香菱的章回,全面了解香菱的身世遭遇。

3、观看录像《香菱学诗》
3、认真阅读《香菱学诗》,理清情节,把握主题。

4、分析人物形象,写阅读笔记。

教学步骤:
一、考一考,导入课文
1、被誉为我国“古代小说顶峰之作”的一部小说是
2、请说出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并说出一个与之相关的情节。

人物情节
3、(出示香菱图片)还记得她是谁吗?昨天我们看的是录像,是视觉的艺术,今天我们来欣赏文字的艺术。

二、理一理,故事情节
问:概述香菱学诗的过程。

拜师——读诗——论诗——写诗学生说出其他答案,只要合理即予肯定。

二、赏一赏,人物形象
理清了小说的情节,我们说人物。

人物是小说的重点,是作者传达心声的必需,关注人物,我们就会与作者贴得更近。

今天这节课,就是一节文学欣赏课,要赏的便是这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1、请拿出你的阅读笔记,说说你眼中的香菱。

学生交流:香菱聪明、悟性好,好学,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执着、可爱等等(此处把学生说的板书于黑板上,说得合理即鼓励)。

2、在学生分析人物的同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明晰: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