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有机合成材料 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和方法:1、参与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2、通过调查、上网等方式了解白色污染的现状、形成原因及其危害,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了解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环境的影响;二、教学难点:1、通过学习有机合成材料,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PPT课件,聚乙烯塑料的热塑性的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图片] 不怕火烧的猫,生活在水中的金丝雀[提问]这只小猫咪为什么能在火上安稳的站立,鱼和鸟怎么生活在一起了?[引入]人们的衣食住行中,我们用得最多的是有机合成材料。
如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有机合成材料的诞生,结束了人类只能依靠天然材料的历史。
到底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呢?要找到答案,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过渡:到底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呢?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是有机化合物。
2、引导探索,感受新知一、有机化合物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学生预习的表格完成情况:化合物化学式组成元素相对分子质量甲烷CH4C、H 16乙醇C2H5OH C、H、O 46葡萄糖C6H12O6C、H、O 180淀粉(C6H10O5)n C、H、O 162n蛋白质C、H、O、N 几万到几十万硫酸H2SO4H、S、O 98氧氧化钠NaOH Na、O、H 40氯化钠NaCl Na、Cl 58.5组织学生根据表格内容,讨论下列问题:(1)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什么共同点?(2)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相比有什么不同?交流讨论结果:[评价]大家回答得很好!(1)甲烷、乙醇、葡萄糖、淀粉和蛋白质中都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初中化学教案有机合成材料

初中化学教案有机合成材料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有机合成材料
教学目标: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分类和应用
教学重点: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教学难点:有机合成材料的合成过程和应用
教学准备:PPT、实验材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展示一些有机合成材料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合成材料是什么?有哪些种类?有什么用途?
二、讲授(15分钟)
1. 有机合成材料是指由碳元素构成的物质,包括有机溶剂、基础化学品和高分子材料等。
2. 有机合成材料可分为有机溶剂、有机酸碱、有机醇醛、有机酯酰胺和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等几类。
3. 有机合成材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塑料、纺织、建材等行业。
三、示例讲解(15分钟)
老师通过展示几种常用的有机合成材料,如丙烯酸、二甲苯、聚乙烯等,讲解它们的合成过程和应用领域。
四、实验操作(15分钟)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有机合成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合成一种有机合成材料,体验有机合成的过程。
五、总结(5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有机合成材料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应用以及合成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也能够感受到有机合成的过程,更加深入地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原理和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
九年级《有机合成材料》教案、教学设计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巩固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反应类型和制备方法。
-注意: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注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正确表达。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有机合成材料在促进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3.引导学生关注有机合成材料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为实现我国有机合成材料领域的自主创新而努力学习。
5.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品质,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九年级《有机合成材料》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分类及其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2.掌握有机合成反应的基本类型,如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
3.学会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有机合成反应,并能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
4.掌握有机合成材料制备的基本方法,如化学合成、聚合反应等。
3.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有机合成材料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4.重视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有机合成材料制备的基本方法。
5.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有机合成反应类型的理解,有机化合物结构式的书写,有机合成材料制备方法的应用。
2.针对难点内容的突破: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有机合成反应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反应机理。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2认识合成材料的开发、利用和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3、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
过程与方法:利用网络信息、图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学习化学的价值,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激发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2 、树立学生辩证的看问题的观点,认识到虽然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不合理使用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用途的基本观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电脑网络,制作的网页课件,有保鲜膜的、无保鲜膜的两个水果学生准备:1、课前完成书P99页的活动与探究表格;2、收集一些服装标签,完成<< 评价>>P71页【问题导航】、【探索旅行】、【探索日记】3、书P99页的实验12-1,给一开裂的电木插座加热;教师引入有机合成 材料(一)(二)有机合成材料r 塑料1、 三大合成材料合成纤维 [ 合成橡胶2、 合成材料使用的利弊及解决方法 【课件设计】见网页【课堂评价练习】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 达标检测(单项选择)1、 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其主要成分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大理石 B. 白糖C •酒精 D. 蛋白质2、 下列物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气车轮胎 B. 瓷碗 C •木桌 D.铝合金门窗3、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人们常说的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学生 查找、浏览资料入塑料的世界,研究塑料的有关问题示、、/ 1、 三大有 性能和用途; 塑料 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览资料,上网点击查找、浏 学生注册登陆参加网上论坛2、 方法。
版书设计料一:有机化合 二:有机高分师生共同小结论题 教师:引入合成纤维【本课总 结】由学生得 出: 机合成材料的 用的利弊及解决 课题3有机合成材物 子材料学生探究实验并小结合成纤维的性能()A 、棉花、羊毛、天然橡胶B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C 棉花、羊毛、塑料 D、棉花、合成纤维、合成橡胶4、 多数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A 、热固性B 、热塑性 C•稳定性D. 氧化性5、 当前,我国急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是指 ()。
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使学生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制备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与特点2. 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3. 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制备方法4. 有机合成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有机合成材料的相关问题。
2. 通过实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 利用实验演示法帮助学生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PPT课件,展示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应用。
2. 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进行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实验。
3. 收集生活中的有机合成材料实例,用于教学实例分析。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产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的共同特点和作用。
2. 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与特点: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特点(如高分子化合物、合成性、广泛应用等)。
3. 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讲解按原料来源和化学结构分类的有机合成材料,如石油基合成材料、生物基合成材料等。
4. 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介绍聚合、缩合、置换等有机合成材料的制备方法,并通过实验演示其中的一个方法。
5.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如塑料袋、合成纤维衣物、橡胶轮胎等,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合成材料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分类和制备方法。
七、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特点、分类和制备方法。
2. 调查生活中还有哪些有机合成材料,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2.3《有机合成材料》教案1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2.3《有机合成材料》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2.3《有机合成材料》是本册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特点和应用,以及有机合成材料的相关概念。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知识,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化学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等基础知识,对于有机合成材料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特点和应用,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2.难点:有机合成材料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有机合成材料的相关资料,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
3.准备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塑料瓶、合成纤维衣物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属于什么材料,引出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特点和应用的PPT,让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判断它们属于哪一类有机合成材料,并总结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介绍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
2. 解释有机合成材料的分类,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
3. 探讨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如可塑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4. 举例说明有机合成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有机合成材料。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有机合成材料的了解。
3. 教师讲解有机合成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4.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特点。
5. 举例说明有机合成材料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章节二:塑料教学目标:1. 了解塑料的定义和制作方法。
2. 掌握塑料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介绍塑料的定义和制作方法,包括聚合和塑化过程。
2. 探讨塑料的特点,如可塑性、轻便性和耐腐蚀性。
3. 举例说明塑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制品。
2. 教师讲解塑料的定义和制作方法。
3.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塑料的特点。
4. 举例说明塑料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章节三:合成纤维教学目标:1. 了解合成纤维的定义和制作方法。
2. 掌握合成纤维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介绍合成纤维的定义和制作方法,包括聚合和纺丝过程。
2. 探讨合成纤维的特点,如强度高、耐磨损性和透气性好。
3. 举例说明合成纤维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合成纤维制品。
2. 教师讲解合成纤维的定义和制作方法。
3.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合成纤维的特点。
4. 举例说明合成纤维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章节四:合成橡胶教学目标:1. 了解合成橡胶的定义和制作方法。
2. 掌握合成橡胶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内容:1. 介绍合成橡胶的定义和制作方法,包括聚合和硫化过程。
2. 探讨合成橡胶的特点,如弹性好、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九年级化学下册《有机合成材料》教案、教学设计

3.有机合成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分析是实践环节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并能分析实验结果,为后续实验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有机合成材料的概念。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让学生认识到有机合成材料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5.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产权,遵循学术道德,养成良好的学术风气。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1.学生对有机物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生活经验层面,对有机合成材料的科学概念和性质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引导他们将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相结合。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堂所学,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2.作业量适中,保证同学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实践。
3.鼓励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查阅资料、开展讨论,提高作业质量。
4.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指导同学们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
2.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提高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及其反应类型的认识。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整合跨学科知识,提高学生对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环境、能源等方面的应用与发展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合成材料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课题3有机合成材料【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2、认识合成材料的开发、利用和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3、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如腈纶)织
成的布料。
过程与方法:利用网络信息、图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学习化学的价值,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激发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2、树立学生辩证的看问题的观点,认识到虽然有机合成材料的发
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不合理使用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用途的基本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电脑网络,制作的网页课件,有保鲜膜的、无保鲜膜的两个水果
学生准备:1、课前完成书P99页的活动与探究表格;
2、收集一些服装标签,完成<< 评价>>P71页【问题导航】、【探索旅行】、
【探索日记】
3、书P99页的实验12-1,给一开裂的电木插座加热;
【本课
总结】由
学生得(一)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二)有机合成材料
塑料
1、三大合成材料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2、合成材料使用的利弊及解决方法
【课件设计】见网页
【课堂评价练习】课题3 有机合成材料达标检测(单项选择)
1、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其主要成分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大理石
B.白糖 C.酒精 D.蛋白质
2、下列物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气车轮胎
B.瓷碗 C.木桌 D.铝合金门窗
3、有机合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人们常说的三大合成材料
是指()
A、棉花、羊毛、天然橡胶
B、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C、棉花、羊毛、塑料
D、棉花、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4、多数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因而具有()性。
A、热固性
B、热塑性 C.稳定性 D.氧化性
5、当前,我国急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是指()。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未
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材料
6、下列对于废弃塑料制品的处理方法中,最为恰当的是()。
A.将废弃物焚烧
B.将废弃物倾倒在海洋中
C.将废弃物应用化学方法加工成防水涂料或汽油
D.将废弃物切成碎片,混在垃圾中填埋于土壤中
7、制造下列物品应用热固型塑料的是()
A、雨衣
B、炒菜用的铁锅手柄 C.食品保鲜膜
8、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比,优点是:()
A、透气、
B、保暖
C、弹度高,耐磨性
D、缩水
9、科技文献中经常引用下列词汇,其中与相关物质的颜色无关的是()
A、赤色海潮
B、绿色食品
C、白色污染
D、棕色烟气
10、见右图,一只小猫安祥的坐在用高温火焰加热的玻璃板上,制备该玻璃板的材料必须具备的性质是()
A、透气
B、导电
C、绝热
D、透水
【课后拓展活动】
1、你认为“白色污染”会造成哪些主要危害?调查你周围的生活环境中“白色污染”情况,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寻找解决的途径。
2、整理“使用塑料的利与弊”讨论稿
3、家庭小实验(把三只梨子,一只露天放置,一只用纸包,一只用保鲜膜包,并放两个礼拜后打开比较)
【资料链接】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化学
【教学反思】
由于这节课的内容多,又较杂,而且多数只要求了解,根据这些和网络的特点,我觉得采用网页形式比较合适,因为它可以补充一些图片以较强地联系生活,并容易增加拓展性内容。
附: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
A A
B A
C C B C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