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贺铸诗歌用典的特色
浅论贺铸词中的《世说新语》典故

古代文学浅论贺铸词中的《世说新语》典故张娜南宁师范大学摘要:化用典故入词是贺铸词的一大特点,贺铸词中引用《世说新语》典故多达41处,借着这些典故贺铸抒发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词中塑造了种种风流形象也为自己的词添上了色彩艳丽的一笔。
这一现象的出现还当与贺铸与苏轼的交游,与北宋末年文人士大夫间普遍存在的忧患意识以及隐逸之风的兴起有关。
关键词:贺铸词;《世说新语》;原因关于贺铸词中的用典问题,很多学者都有关注,且评价不一。
李清照《词论》曰:“贺苦少典重”①。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则评价其用典“比兴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己出。
”②刘体仁《七颂堂词绎》又说其:“词有警句则全首俱动,若贺方回非不楚楚,总拾人牙慧何足比数。
”③钟振振先生的《北宋词人贺铸研究》中讲:“其一字不改地嵌用前人成句即达二十八家五十七句,用前人句而增损变化者更多达九十馀家二百数十句,分布面为一百四十馀首,超过了其词总数的二分之一。
”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更是将其词贬为下流,称:“北宋名家以方回最次。
其词如历下、新城之诗,非不华赡,惜少真味”。
⑤化用前人成句入词是贺铸词用典的最大特点,也是他为人所诟病之处,但实际上贺铸词用典来源十分广泛,遍布经史子集各部。
据梁玉龙的《贺铸词用典研究》⑥中贺铸词中的用典多达997处,其中数量之最的为前人成句(包括汉魏晋南北朝诗、唐诗、唐五代词、宋诗、宋词),然后是《楚辞》,紧随其后的便是《世说新语》。
该文章关注到了贺铸词中偏爱《世说新语》典故的现象,并对这一现象做了简要分析,但关于《世说新语》典故本身的分析还是稍显薄弱。
另有谭子夜的《北宋词中世说新语典故研究》⑦对贺铸词中《世说新语》典故的使用做了个案分析,指出了贺铸词中多用《世说新语》典故与其怀才不遇的仕宦经历有关,但其关于贺铸词中《世说新语》典故共27例的统计与实际并不相符。
故当前关于贺铸词中《世说新语》典故的使用数量以及使用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详细研究。
近十几年来贺铸词研究综述

近十几年来贺铸词研究综述®炼文被<学教育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摘要:贺铸是北宋词人,他的词作留下来的有286首,数量仅次于苏轼,位居北宋词人之亚。
作为北宋词 坛的重要作家,贺铸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研究价值。
本文通过归纳总结的方法,对自2000年至2017年间的100篇(部)左右研究贺铸词的文章(包括专著)进行综述,并通过归纳分析的方法,将研究成果分为贺铸词的人物形 象、风格特征和表现手法三个方面。
本文以贺铸词为基础,分析其关注度不足的原因,以强调贺铸词在文学史上 的重要性。
关键词:贺铸词女性形象风格多样化表现手法贺铸是北宋词人,出身贵族 的他,大半生都在羁旅漂泊、沉寂 下僚。
贺铸有286首词流传至今,从作品数量来看位居北宋词人之 亚。
作为北宋的一大名家,贺铸在 词坛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梳 理研究史可见,学界对贺铸词的 研究,已经取得了若干进展。
2000 年至2017年,贺铸词研究主要集 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贺铸词人物形象研究贺铸词中的人物形象十分丰 富,尤其以女性形象的塑造最具 特色,学界对此较为关注。
赵晓辉 (2003)提出:“贺铸词中不仅有符 合传统体性特征的侑酒侍宴的歌 儿舞女,还出现了更多富有新质 特色的女性形象:有感发幽远、深 得风骚之皆的凌波美人的形象,有情感深切的亡妻形象,还有反 映社会问题的征人思妇与怨妇形 象。
”他对于贺铸笔下多重女性形 象的原因进行研究,最终归于词 人广泛的现实关怀与理想胸襟。
祝云珠(2009)将贺词中女性形象 的丰富性归因于词人的复杂个性,指出贺铸笔下不同的女性形 象是由不同的表现手法展现的,由此归结出“工笔细描的艳冶佳 人”“淡笔写意的白衣素女”“简笔 白描的勤劳妇女”三类形象。
齐晶 (2011)的研究着眼于女性之苦,她强调:“贺铸从女性的视角层层 递进地映射了男权社会下女性的 艰难处境及封建意识对女性和人 道的蔑视……他笔下的女性悲剧024从个人到社会都承载着作者对那个时代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反思。
贺铸《水调歌头V南国本潇洒台城游》赏析

贺铸《水调歌头V南国本潇洒台城游》赏析贺铸《水调歌头V南国本潇洒台城游》赏析贺铸《水调歌头V南国本潇洒台城游》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
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
云观登临清夏,璧月留连长夜,吟醉送年华。
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
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
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
商女篷窗罅,犹唱《后庭花》!这是一首金陵怀古之作。
台城,原是东吴后苑城。
晋成帝咸和年间改建作新宫,遂成为宫城。
宋、齐、梁、陈皆以此为宫。
晋宋年间谓朝廷禁省为台,故称禁城曰台城。
故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
开首两句,地而言南国,时而言六代,纵横时空,高屋建瓴,起笔壮阔。
句中“潇洒”二字,常被诗人们用来写秋景的神韵。
如杜甫《玉华宫》诗云:“万籁真笙竽,秋色正潇洒。
”宋孙浩然《离燕亭》云:“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这里,一二句是说南国风景疏爽秀丽,而偏安金陵的六代君王一个比一个更豪华奢侈。
“六代浸豪奢”滥觞于刘禹锡《台城》诗句,“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而且贺词融含了刘禹锡两句诗的全部诗意。
“结绮”、“临春”是陈后主所建的两座宫中楼阁,而陈后主是著名的亡国之君,是六代君王中最荒yin奢侈的一位。
这样,“六代浸豪奢”一句,不仅统摄全篇,而且自然巧妙地逗起下文,历数陈后主的劣迹。
陈后主荒yin无度,不理朝政,终日与嫔妃佞臣聚宴取乐。
据《南史陈本纪》记载,后宫“美貌丽服巧态以从者千余人,常使张贵妃,孔贵人等八人夹坐,江总,孔范等十人预宴,号曰‘狎客’。
先令八妇人襞(襞,折迭。
)采笺,制五言诗,十客一时继和,迟则罚酒。
”“襞笺能赋属宫娃”一语说的便是此事。
“云观登临清夏”是说夏日登临齐云观消夏避暑,云观即指陈后主所建的齐云观。
陈后主君臣嫔妃酬唱的诗中有“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之句,句中的“璧月”,一者指月圆如璧,再者指张丽华等宠姬的花容月貌。
“璧月留连长夜,吟醉送年华。
”正是说陈后主沉溺于酒色之中,流连忘返。
浅论贺铸词的风格特征

泽之清” 嘻 沉郁者论其词 日 :前辈云 :《 骚》 。 “ ‘离 寂寞千年后 ,戚 《 氏》 凉一 曲终 。’戚氏》 凄 《 柳所作也。 何敢知世间有《 柳 离骚 》 惟 贺 ? 方 回、 周美成时时得之 。” 大体 说来 , 日 人们评价 贺铸词 , 对其婉约 、 旷放 词风的继承和发扬都 比较 赞赏。虽然有 少数评论 家对其词作 略有不满 , 但这并不影响贺方 回在北宋词坛上 的重要地位 。 词发端于梁 , 兴于唐而盛于宋 , 就其本来 的作用和风格而言 , 多
影张先 、 山抹微云秦学士 、 晓风残月柳 屯田齐名 。
2 豪迈 悲壮 的“ 贺鬼头”
自晚唐到北宋 , 词坛向来是婉 约词 的天 下 , 后来虽 有苏轼发起 豪放之风 , 积重难返 , 无奈 就连 他的得意 门生秦观也续 写着婉约之 风 。在这种情况下 , 贺铸 的豪放词创作就难能可 贵了。贺铸 与苏轼 交往甚密 , 在贺铸的仕宦生涯 中, 苏轼 曾经起到引荐人 的重要作用 。
用于酒前筵上 , 格调婉媚裱丽 , 多写男女之情 , 偏重于阴柔之美 。苏
比重 。 出身于行伍之家 的贺铸也不例外 。 贺铸一生所作词约五百余
篇, 今存 26 , 8 首 其作品数量上仅次于苏轼 , 其在词坛上 的影响在生 前也 已经“ 倾倒一世 ” 。具有文人兼侠者特质 的贺铸 , 在词作 中自觉 将词 的抒情特 质加以发扬 , 留下来 的作 品多为婉约之作 , 中最 他 其 负盛名的词作为《 横塘路》 :
凌波不过横塘路 , 目送 , 但 芳尘去。 瑟年华谁与度? 锦 月桥花 院, 琐窗朱户 , 只有眷 知处。 碧 云冉冉蘅皋暮 , 笔新题 断肠句。试 问 彩
阂愁都 几许?一川烟草 , 满城风絮 , 梅子黄时雨。
贺铸及其词风的独特性探析

贺铸 及其词 风 的独特性探析
苏 静
( 西安 欧亚学 院 , 陕西西安 7 0 6 ) 10 5
摘 要 : 铸 是 一 位 个 性 和 词 风 都 非 常 奇 特 的 词 人 , 然 对 立 贺 截
的两面在 他身上和 词 中都能得到 和谐 的统一。他 一方 面沿着 苏
一
论钱 , 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谁 酌 大斗 , 更为寿 , 青鬓 常青古 无有 。笑嫣然 , 舞蹁 然 , 当垆秦 女 十五语如 弦。遗音能 记秋风 曲 , 去千年犹恨 促。揽流 光 , 事 系 扶桑 , 争奈愁来一 日却为长。
词人认为 自已论武则能 “ 虎” 论文则 口若 悬河 , 缚 , 却过着穷 愁潦倒 的生活 。风尘' , , ff 奔走 于浊世间 , lb , 不得舒展才能 , 空有报 国凌 云志 。词人藉古 事 以抒 发世 路 多艰 , 怀才 不遇 , 人生 在世 “ 不称意 ” 的积郁愤 懑。在 内心极 度苦痛 的折 磨下 , 词人便 欲大杯 喝酒 , 与歌女舞伎 为伍 , 在酣饮与声 色中消磨愁苦 。词人企 图借
助这些表层次的手段来解除痛苦当然是徒劳的 , 酒醒人散之后又 怎么办呢?即使 在故作放浪形骸 之时 . 内心的痛苦依然要不时地 翻 腾 上 来 。所 以 , 的结 尾 转 为 对 时 光 无 端 流 逝 的 愁 恨 。功 业 未 词 立, 逝者如斯 . 词人恨 不得能拖 住匆 匆流逝的岁月 的脚 步: 苦纠 愁 缠 , 法 打 发 一 天 的光 阴 , 人 又感 觉 到 时光 的漫 长 , 知 如何 消 无 词 不 磨 。词人就是在 这样 焦灼矛盾 中度 日如年 。这首词 毫无花前 月 下的脂 粉气 , 直抒胸臆 , 内心的痛苦 滔滔 而来 , 不可断绝 。陈廷焯 谓“ 掇拾古语 , 运用人化 , 他人之酒 杯 , 自己之块 垒 。赵 闻礼 借 浇 所谓‘ 酒酣耳热 , 浩歌数 过 , 亦一快也 … 。 @夏敬观称 “ 稼轩豪迈之 处, 从此脱胎 。豪而不放 , 稼轩所不能学也” ‘ 。 不放” 便积郁 , , 便窒 闷, 便胸有块垒 , 此亦是贺铸与北宋及苏轼豪放词之大不 同。 再 如 《 城游 ・ 调歌 头》: 台 水 南 国本潇洒 , 六代 浸豪 奢。台城游冶, 襞笺能赋属宫娃。云观 登临清夏, 璧月留连长夜, 吟醉送年华。回首飞鸳瓦 , 却羡井 中蛙。 访乌衣 , 白社 , 成 不容车。旧时王谢 , 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 河横斗挂 , 淮上潮平霜下 , 樯影落寒 沙。商女篷 窗罅 , 犹唱《 后庭 花》 ⑦ 。
贺铸词的愁与梦

贺铸词的愁与梦广电1302 1704130215 缪繁荣摘要:贺铸个性鲜明,词作也是极富特色。
他的词取材广泛,风格多样,辞面往往典雅华丽,且善于炼字炼意,追求意新语工。
本文将简单的探讨一下其词作的两大特色:愁的千姿百态与梦的缠绵曲折。
关键字:贺铸愁梦东山词导语:贺铸是一位个性和词风都非常奇特的词人,截然对立的两面在他身上和词中都能得到和谐的统一。
他长相奇丑,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铁,眉目耸拔,人称“贺鬼头”;其词却“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
为人豪爽精悍,如武侠剑客,“少时侠气盖一座,驰马走狗,饮酒如长鲸”;却又博闻强记,于书无所不读,家藏书万卷,而且手自校雠,“反如寒苦一书生”。
由于耿介豪侠,入仕后喜论当今世事,不肯为权贵屈节,因而一生沉于下僚,郁郁不得志。
晚年退居苏州,著有《东山词》,现存词280余首。
他独特的性格与人生经历恰好给了其不同于他人的笔触,写出了自己的风格。
正文:一、愁生百态,愁入万物愁情虽是宋词中常表现的内容,但如贺铸笔下的愁情词能有如此众多面貌的倒也并不常见。
贺铸的矛盾性格使得其善写幽思怨情之类的词。
而之所以善于写此类词,且写得备受后人称赞,多是因他贺笔下的愁不再是单面的抽象化的情感,而具有生命力,且有着不同的面貌。
以颜色写愁,以水喻愁,以舟载愁,以斛量愁的艺术手法都体现了他对愁情面貌多元的理解,以特定的动作表愁情更是贺铸对愁情词的创新,也是他对愁情的独特感受的产物。
“愁”本是内在的情感,郁结于心难以言说的,然而在贺铸的笔下,愁情词是多面貌的,不单单以一两种面貌呈现出来:有“浓愁”,如《断湘弦》“漫写浓愁幽恨,封寄鱼笺”;有“闲愁”,如《独倚楼》“无际恨,见闲愁,侵寻天尽头”;有“清愁”,如《付金钗》“吟警句,写清愁,浮骖为少留”;“愁”不仅有浓闲清浊之分,还可以听,如《潇洒雨》“愁听,樯影外,繁声骤点”;“愁”还有生命,如芳草遍地不断蔓延,如《宛溪柳》“波天渺,兰舟欲上,回首离愁满芳草”。
简述贺铸词的艺术特色

简述贺铸词的艺术特色
贺铸的词作艺术特色丰富多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贺铸的词取材广泛,涵盖了个人情词、抒怀壮词、非战争词以及一些秀丽的咏物词等。
他的词作内容丰富,既有寄情山水、感叹人生的主题,也有对乡愁、羁旅生活的描绘,以及对北宋人们面对徭役的痛苦、离别的心酸、缺衣御寒的社会现状的反映。
2. 情感真挚,感同身受:贺铸的词作情感真挚,能够让人感同身受。
他的个人情词以写实见长,写女子贯穿其中,景色融于文字之中,读完让人感到景美情深。
他的词中汇聚了悲痛孤寂、难言空灵、感伤情愁的情感,体现了词人是一位多愁善感的文人。
3. 现实意义,思想性高:虽然贺铸的非战争词数量不多,但能够说明其词的现实意义和思想性。
他的《捣练子》将爱情与历史背景相结合,既写出思妇想念戍边夫婿,表达相思之苦和真挚的爱情,又表现出北宋人们面对徭役的痛苦、离别的心酸、缺衣御寒的社会现状,另一方面表露出作者厌战的情绪。
4. 豪放中见细腻,境界浪漫:贺铸的抒情壮词是关于英雄情怀的词,这类词风格豪放,气势恢宏。
然而,他的词虽然豪放,但不粗狂,能够鲜明的体现出一位文人的细腻和境界的浪漫。
他善于组合意象,让词人的审美感受充分体现,也能够领略到词人的内心感受,更是能够彰显出创作功底之深。
5. 艺术审美价值极高:贺铸的词作结构匠心独运,是绝代佳品。
他的词作在艺术审美价值上极高,既有传统的婉约之美,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词句精炼优美,语言生动形象,意境深远悠长,让人感受到美的享受。
综上所述,贺铸的词作具有广泛的艺术特色,包括情感真挚、现实意义、豪放中见细腻、境界浪漫以及艺术审美价值极高等方面。
《宋词鉴赏辞典贺铸》(贺铸)诗句译文赏析

《宋词鉴赏辞典贺铸》(贺铸)诗句译文赏析宋词鉴赏辞典贺铸贺铸系列:宋词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贺铸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1。
锦瑟华年谁与度2?月桥花院,琐窗朱户3,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4,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5,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1「凌波」二句:写与美人离别。
凌波,形容女子步履轻盈。
横塘,地名,在苏州城外。
芳尘,美人经过的尘埃,借指美人。
2锦瑟华年:指青春年华。
3琐窗:雕花的窗子。
4蘅皋:长满香草的水边高地。
5一川:满地。
【词意】你那轻盈的步履不肯来到横塘,我依旧伫立凝望,目送你带走了芬芳。
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这锦瑟般美好的时光。
在那修著偃月繁花锦簇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花格的琐窗。
可这只能是我的想像,只有春风才能知道你生活的地方。
满天碧云轻轻飘扬,长满杜蘅的小洲已暮色苍茫。
佳人一去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这伤心的诗行。
如果要问我的伤心多深多长,就像这烟雨笼罩的满地青草,就像这满城随风飘转的柳絮沸沸扬扬,就像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迷迷茫茫。
【赏析】这是一首构思新巧、颇具浪漫色彩的小词,是贺铸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词表面上看好似抒写相思之情,实际则是表达自己郁郁不得志的「闲愁」。
上阕写情之间阻;下阕写愁之纷乱。
结尾连用三个比喻表现「闲愁」,十分精彩生动。
周紫芝《竹坡诗话》载:「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可见他在修辞上是很有特色的。
浣溪沙贺铸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
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拼君镇1。
物情惟有醉中真。
【注释】1镇(zhen):生气,同「嗔」。
【词意】我不相信春天会讨厌老年人,老年人还要送走几个残春?尽情地惜春行乐吧,且不要嫌沉溺行乐太多太频。
美丽的笑容,艳情的歌曲,都特别符合我的情味。
我爱花爱酒简直要爱得发狂,也不怕你嗔怪责备。
因为物性人情,只有在大醉中才最纯真可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贺铸诗歌用典的特色摘要:长期沉沦下僚的人生经历和特殊的政治环境,对贺铸诗歌创作产生重大影响,其诗作中儒、释、道并存。
他的诗在宋诗中独具特色,贺铸素以博闻强记、喜校雠著称,故而其诗用典很多,涉及面也很广,或直接引用,或巧妙化用,或多方糅合,无不出神入化,亦折射出贺铸儒、释、道并存的思想。
关键词:贺铸;诗歌;用典《宋史·文苑传》记载贺铸“博学强记,工语言,深婉丽密,如次组绣”,贺铸尝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
”其实,贺铸笔端驱使的何止是李商隐、温庭筠,以其“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无一字误”来说,史传人物、儒家经典、佛教道义、前人诗文等等,皆是贺铸创作诗歌旁征博引的源泉。
综观贺铸的诗作,其典故涉及《诗经》、《楚辞》、《论语》、《孟子》、《庄子》、《列子》、《墨记》、《易》、《国语》、《战国策》、《淮南子》、《左传》、《史记》、《汉书》、《后汉书》、《魏书》、《晋书》、《梁书》、《宋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吴越春秋》、《三国志》、《世说新语》、《昭明文选》、《丹阳记》、《梦溪笔谈》、《唐诗纪事》、《传灯录》、《艺文类聚》、《六一诗话》、《本草纲目》、《山海经》、《太微灵书》、《金光明经》、《法华经》等。
由于受宋代以才学为诗的影响,贺铸诗作也常常表现出这样的风格。
《宋史·文苑传》:“(贺铸)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隐括,皆为新奇。
”难得的是,这个评价用之于贺铸的诗也同样恰如其分。
然而学术界论及贺铸,多关注他的词作而对诗重视不足,更没有专门论及其诗歌用典特色的文章。
本文试图对其用典特色进行分析和考察,以期补贺诗研究之空白。
对于贺铸来说,用典是诗歌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也是他展现才学的用武之地。
在贺铸之前,诗歌经过唐诗的繁荣,在用典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或直接引用,或巧妙化用,或多方糅合。
贺铸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加以隐括点化,常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而“皆为新奇”。
一、直接引用在贺铸诗中,直接引用或沿袭前人的典故入诗是最基本的范式。
多数的沿袭是把前人的字句略加改动,以使得诗歌意蕴更为丰富、生动、形象,古人称之为“偷语”。
只是贺铸的用典较前人更为广博,他用典已达到了“用巧而不见巧,锻炼而不着痕迹”的境界。
昨日春游咏白蘋,后夜秋风悲鵩鸟。
(《黄楼歌》)其中,“白蘋”出自《楚辞·九歌》:“登白蘋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悲鵩鸟”则出自贾谊的《鵩鸟赋》。
贺铸用此二典故来强化徐州人民怀念苏轼之切。
半夜悲歌骓不逝,明日阴陵行路难。
(《戏马台歌》)其中,“骓不逝”引用项羽的《垓下歌》中的成句,第二句则是从《史记·项羽本纪》化出,这两句都是用项羽的典故,隐含着英雄失路的深沉悲哀。
浮名何啻如云薄,钟鼓爰居非所乐。
(《留别道士许自然》)其中,“爰居”用《庄子·至乐》中的典故:“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
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表示浮名之于自己和许自然,犹如九韶之乐和太牢之膳之于鲁郊的海鸟,皆不是己之所需。
类似这样直接引用前人语词的现象,在贺铸诗中举不胜举,不多作陈述。
还有些用典虽然也是直接引用前人的典故,但因其不常用而让人读起来难以理解,即使说是满头雾水不知所云也毫不夸张。
如“人忘枢机诫,鼓舌为祸萌”(《烹鸡叹》),其中“枢机”出自《易·系词》(上):“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这里借用枢机来警示世人在官场上应谨言慎行才不至于遭受杀身之祸。
又如“始验釜生鱼,还悲厕中鼠”(《送寇元弼王文举》),其中,“釜生鱼”出自《后汉书·范冉传》“(范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颜貌无改,闾里歌之曰:&acute;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acute;。
”釜中生鱼是说断炊已久,锅里的水都生出鱼来了。
“厕中鼠”出自《史记·李斯列传》,以厕中鼠与仓中鼠比较,李斯发出了“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的感慨,是说人的贤良不贤良是环境使然。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刚刚遭受了断炊已久的生活困境,现实状况又逼着人不得不屈从于环境,而无法像范冉一样安于清贫而颜貌无改。
这些用典今天读来若不借助相关资料,我们既不能体悟诗人的寄托,又很难理解其用法之高妙,但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
而在宋代诗坛以才学为诗的风气下,这些典故在宋人看来并不陌生。
正是基于此种诗坛环境,加之贺铸“家藏书万余卷”,对这些典故烂熟于心,所以运用起来轻车熟路,游刃有余。
也许在宋代,贺铸的诗并不像今天那么难以理解,也不像今人所评价的有“掉书袋”之嫌。
相反,叶梦得、程俱、杨时、陆游等都曾盛赞其诗。
在当时诗人普遍“掉书袋”的环境下,能够把典故用得如此浑然圆融、不着痕迹,而又能文从字顺、辞不害意,也算得上是贺铸用典的独到之处吧!二、巧妙化用贺铸诗歌用典的又一特色表现为对前人诗作的巧妙点化与翻案。
《广张衡四愁寄李惠》在《四愁诗》的基础上巧妙融合了《诗经》、《楚辞》、《洛神赋》、《庄子》等多篇作品中的典故:“夜如何其夜未央”,化用《诗经·小雅·庭燎》的原句“夜如何其,夜未央”;“爱而不见兮,衷难弭忘”化用《诗经·静女》中的“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纫兰为珮兮,集芰为裳”化用《楚辞·离骚》中的“纫秋兰以为珮兮”和“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胡不乘白云兮,归来乎帝乡”化用《庄子·外篇·天地》中的句子“乘彼白云,至彼帝都”;“明珰玉案兮,尔不我将”,“明珰”化用曹植《洛神赋》“献江南之明珰”,“玉案”化用自张衡《四愁诗》“何以报之青玉案”;“尔不我将”化用自《诗经·小雅·我行其野》“尔不我蓄,复我邦家”。
与此类似的还有《拟阮步兵夜中不能寐》、《拟鲍溶寒宵叹》、《拟王少伯新兴》等作品。
这些作品中引用的典故一般是对原作进行模仿或是合成,并借用作者原意。
此种点化常常在继承、借鉴前人的基础上真正有所创新。
贺铸诗歌里另一种巧妙化用典故的情况是翻案。
《艺苑雌黄》中有关于翻案的精当阐述:“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
李义山诗:&acute;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acute;虽说贾谊,然反其意而用之矣。
”翻案往往不是给人物或事件作客观的历史评价,而是通过翻案来寄托作者自己的抱负或感慨。
如“诗解穷人未必工,苦调酸声效梁父”(《留别僧讷》)。
“诗穷而后工”是欧阳修在《六一诗话·梅圣俞诗集序》提出的一种诗歌观念,在此贺铸反其意而用之,意即自己虽然是穷愁之人,然而诗并未因穷愁而达到“工”的水平,依然以苦调酸声模仿他人的诗作,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有才华,但无人欣赏。
这样就达到了语意翻新的效果。
三、多方糅合贺铸熟读经史子集,其诗实现了多个典故的广泛融合,一句诗糅合了两个甚至多个典故的现象屡见不鲜。
荧荧月落床,槭槭风入牖(《拟鲍溶寒宵叹》)。
这里,荧荧指月光闪烁的样子,出自晋代潘岳《悼亡赋》:“灯荧荧兮如故,帷飘飘兮若存”;槭槭是风吹叶动之声,出自唐代刘禹锡《秋声赋》:“草苍苍兮人寂寂,树槭槭兮虫咿咿”;“月落床”出自曹丕《燕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这几个典故合起来描写了一个静谧的夜晚,微明的月色透着清冷洒落在不眠人的床头,由于夜的宁静和月的清冷,连那吹入窗中的风都带了些许肃杀之气,而那槭槭的风声更显出了夜的宁静和月的清冷。
这清冷与宁静实在是不眠人的深切感受。
这两句诗其实就是表达一种淡淡的惆怅,被贺铸妙笔一挥,便产生了一种神奇的效果。
那风与月瞬间被赋予了善解人意的生命力而变得有些淡淡的忧伤,与不眠人一起惆怅。
再如“绿野相随一藜杖,青山相对两茅茨”(《答王文举》)。
“绿野”见于《旧唐书·裴度传》;“藜杖”见于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青山相对”见于李白《望天门山》;“茅茨”见于白居易《效陶潜体》“榆柳百余树,茅茨十数间”。
这些用典合起来颇具诗情画意:在绿野堂,两人各拄一支藜杖临水乘凉,随口吟哦便是文章;而那不远处的青山脚下的两间茅屋,便是他们的栖居之所,在这个充满生机而又人迹罕至的地方,只有两位至交好友比邻而居,没有功名利禄的斤斤计较,没有宦海沉浮的尔虞我诈,这不是陶潜的世外桃源又是什么呢?这不正是诗意的栖居吗?这就是用典的魅力。
贺铸的诗中有部分典故涉及历史名人和他们的作品,如伯夷、叔齐、屈原、郗超、梅福、严光、陶渊明、谢灵运、王羲之、阮籍、嵇康、裴度、孙绰、陆云、荀隐、道林、李白、贺知章、欧阳修等。
究其原因,首先是表达对仕途坎坷的慨叹和沉沦下僚的愤懑,如“白也遭时網,临年放夜郎”(《和邠老郎官湖怀古五首》其二)。
有时表达时光易逝而功业无成的感慨,如“坐指岁芳歇,羁人心骨惊”(《寄杜邯郸》)。
其次,抒写内心归隐的渴慕和放旷自适的襟怀。
有时他不免把对仕途的厌倦和归隐的愿望直接表达出来:“渊明不乐仕,解组归柴桑”(《题陶靖节集后》),“安知禄籍间,去就如樊笼”(《除夜叹》)。
有时他又想就此弃官而归隐,“行且置缨笏,庵栖宗大乘”(《飞鸿亭》)。
然而静心细思,也许闲适的农村生活比归隐山林更现实吧,于是贺铸又唱出了“西家一斛黄华酒,沉醉吴音贺季真”(《九日张谋父席上》)的心声。
从他的诗中不难看出,他与陶、谢一样,都曾有着出仕与归隐的强烈的内心挣扎。
若真要归隐山林,贺铸又不免发出生活清贫潦倒之叹:“寄声故国群儿辈,潦倒尘埃贺季真”(《送僧云还吴兴》),“谁谓南昌禄隐翁,伏枕呻吟四壁空”(《寄汉阳赵尉沔》)。
所以有人说他是禄隐,入仕只是口腹自役。
纵观贺铸的一生,儒、释、道纠缠不清,仕与隐同时存在,而究竟孰为伯仲,仅读其诗我们尚不能得出确切结论。
本文仅从其诗用典的特色进行简单分析,以期有助于贺铸诗歌研究,谬误与不足之处,尚祈指正。
参考文献:[1]王梦隐,张家顺.庆湖遗老诗集校注[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2]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3]魏庆之.诗人玉屑[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4]张家顺.庆湖遗老诗集校注序[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5]严有翼.艺苑雌黄[M].北京:中华书局,1980.[6]蒋绍虞.唐诗语言研究[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