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古诗词赏析曹操《短歌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赏析曹操《短歌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9分)《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4. 下列对《短歌行》有关诗句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诗歌开头四句由景中的朝露经风吹日晒转瞬即逝,想到自己年华过半,壮志未酬,心中涌起无限忧虑,是对时光易逝、人才难得的焦虑。

B.“青青子衿”以下八句写思念贤才忧思绵绵;“明明如月”以下八句写得到贤才,热情款待。

两部分,一正一反抒发了对贤才的渴望。

C.本诗主要抒写诗人对岁月流逝而功业未就的消极心情,吐露了诗人为实现统一全国的政治理想而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和宽广胸怀。

D.通篇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

诗中比喻用得多而贴切,化用《诗经》成句自然而不露痕迹。

15.作者在诗歌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两例结合诗句分析。

(6分)16.课文内容理解性默写(共8分,每空1分)(1)《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4)《短歌行》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句子以高山大海比喻自己广纳14. C【解析】C项“主要抒写诗人对岁月流逝而功业未就的消极心情”有误,“主要的情感”还是求贤若渴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15.①比喻,(1分)乌鹊比喻贤才,绕树三匝比喻贤才寻找归宿,尚在徘徊选择,无所依托的情景(1分),表达诗人唯恐贤才不来依附的焦急心情;②用典,(1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典故(1分),表明诗人对人才的渴求永不止步(1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明诗人与周公一样有求贤若渴、建功立业的心思。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练习及答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练习及答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练习及答案关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练习及答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阅读练习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回答下列问题。

(4分)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一个是。

(2分)(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分)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参考答案:(1)又恐何似(2)①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②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只要答对一点即可)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红苹果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黄苹果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青苹果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扩展】水调歌头渡江【I】赵善括山险号北固,景胜冠南州。

洪涛江上乱云,山里簇红楼。

堪笑萍踪无定,拟泊叶舟何许,无计可依刘[2]。

金阙自帷幄,玉垒老貔貅【3】0问兴亡,成底事,几春秋。

六朝人物,五胡妖雾不胜愁。

休学楚囚垂泪[4],须把祖鞭先著【5】,一鼓版图收。

惟有金焦石【6】,不逐水漂流。

注释:【l】这首词约为赵善括在南宋孝宗乾道年间任润州(今江苏镇江)通判时所作。

【2】依刘:东汉末年,长安扰乱,王粲赴荆州依附刘表。

【3】玉垒、貔貅:玉垒喻指军事要塞,貔貅喻指军士。

【4】楚囚垂泪:喻怆怀故国、无力回天的处境。

【5】祖鞭先著:喻指抢先做出成绩。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题及情景默写练习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题及情景默写练习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题及情景默写练习卷一、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

诗作通过对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的描写,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愤慨和不平,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2、诗中引用了哪些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诗中借用了姜尚垂钓在碧溪,伊尹梦舟过日边等典故,寄寓了诗人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古人那样为统治者重用,建立伟业的愿望。

【默写考点】1.诗中通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

2、诗中形象生动地描写“行路难”的句子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诗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鉴赏品析】1、主题概述。

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用典(闻笛赋、烂柯人)。

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默写考点】1、诗中饱含诗人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诗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古代诗歌赏析刘克庄《贺新郎》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刘克庄《贺新郎》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贺新郎刘克庄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①。

岂有谷城公付授②,也不干曾遇骊山母③。

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

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④?快投笔,莫题柱⑤。

[注]①韩五:指韩世忠,他是抗金名将,排行第五,嗜酒豪纵,人呼“泼韩五”。

②谷城公:亦称黄石公。

《史记·留侯世家》载,圮下老人传授张良兵书,曰:“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③骊山母:《集仙传》载,唐将军李筌在嵩山得黄帝《阴符经》,不解其义,后在骊山下遇到一老母,为他讲解。

④张许:张巡和许远,唐代安史之乱中守睢阳的名将,后战死。

⑤题柱:《华阳国志》载,司马相如初次入长安,离开成都时,途径升仙桥,在送客观门柱上题词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即是形象的比喻,国脉存续,宛若游丝,说明国势危急,千钧一发。

B.本词议论较多,如上片以问句形式表达了大敌当前应放宽尺度、重用人才的观点。

C.用“舞”字形容敌方攻城用的冲车云梯,写出了敌军攻势凶猛张狂之情态。

D.末两句句短气促,感情喷涌,是对读书人国难当头依旧无聊题字的愤慨。

15.本词大量用典,却不显累赘,请选择一处,分析用典的作用。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已。

(《论语·学而》)衣》)江花月夜》)白《将进酒》)城子》)传》)史伶官传序》)行并序》)瑟》)14.D15.示例:上片引用韩世忠、谷城公、骊山母的典故,说明没有名人传授、神仙指点,依然可以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表达了刘克庄希望统治者能够不拘一格重用人才,解救国家危难的愿望。

古诗词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念奴娇•登多景楼陈亮(宋)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①。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②。

小儿破贼②,势成宁问强对!(注)①前三句用新亭对泣故事,“王谢诸人”概括东晋世家大族的上层人物,说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

②淝水之战,谢安之侄谢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达,谢安方与客围棋,看书毕,缄默无语,依旧对局。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两句,凌空而起。

撇开登临感怀之作先写望中景物的俗套,大笔挥洒,直抒胸臆,一个问句,传达出复杂情感。

B.“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写出了镇江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理形势,说明镇江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作为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凭借。

C.“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作者希望以长江为天险,把广大的中原地区作为收复的目标,根本就不把异族统治者放在眼里。

D.“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化用了祖逖统兵北伐的典故。

在词人看来,南宋统治者应该像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

15.刘熙载曾在《艺概》中将陈亮与辛弃疾相提并论:“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

”请简析本词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相似之处。

六、情景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和《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都透露出作者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愿望。

(2)《诗经•氓》中运用“比”的手法表现女子的不幸生活无边无涯,同时又写出男子反复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1)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1)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1)一、诗歌鉴赏1.阅读《黎明的通知》中的选段,回答问题。

①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②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③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④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⑤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⑥借你正直人的嘴请带去我的消息⑦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⑧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中国现代诗人。

(2)“黎明”的任务是:________诗人的任务是:________(用文中原话回答)。

【答案】(1)艾青;蒋正涵(2)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解析】【分析】(1)《黎明的通知》是艾青创作的一首现代诗,他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

(2)诗人把黎明拟人化,以黎明的口气把人们的期盼道出,“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就是黎明的任务。

诗人是传达黎明的祈愿的使者,“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就是诗人的任务。

摘抄下来即可。

故答案为:⑴艾青;蒋正涵⑵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作家作品的把握,注意把握《黎明的通知》的作者。

⑵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得出“黎明”的任务及诗人的任务。

2.阅读《黎明的通知》中的选段,回答问题。

①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②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③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④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⑤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⑥借你正直人的嘴请带去我的消息⑦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⑧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1)用文中原话回答。

①“黎明”的任务是:________。

(完整版)锦瑟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锦瑟练习题附答案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驻马(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杜鹃(子规)B.无端(没有由来地、无缘无故地)锦瑟(一种管弦乐器)可待(可以)C.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惘然(迷惘、茫然)莫愁(不要愁苦)D.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华年(青春年华)2.对李商隐的《锦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由锦瑟引起的诗人对华年所历纷繁人生境遇与人生感受的追怀。

B.颔联用庄周梦蝶、杜宇化鹃的典故表达失落、困惑之感。

C.颈联描写了沧海之中,明月之下,鲛人滴泪,化为明珠。

D.尾联“此情”与“惘然”照应,“惘然”因“思华年”而产生,末两句表达了全诗主旨。

3.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

休,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泪变珍珠的传说和狄仁杰沧海遗珠的典故,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

D.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4.对李商隐的《锦瑟》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春”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

C.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强烈的对比。

诗人以为阴阳冷暖、美玉明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D.尾联明确提出: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限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

以多层曲折来说明那种怅惘的痛苦心情。

二、简答题1、阅读李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2、《锦瑟》用典比较多,请你找出来并分析一下这些典故的运用对表现人物心情有什么作用?(选择一两处即可)答:3、理解诗歌颔联的含义,并说明句中“迷”、“托”二词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试题及答案(三)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试题及答案(三)

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试题及答案(三)古代诗歌鉴赏25.(2015·湖北省八市联考)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陵峡孙原湘一滩声过一滩催,一日舟行几百回。

郢树①碧从帆底尽,楚台②青向橹前来。

奔雷峡断风常怒,障日峰多雾不开。

险绝正当奇绝处,壮游毋使客心哀。

[注]①郢:古代楚国的地名,郢树指江岸上的树木。

②楚台:古代楚国地名。

在今湖北秭归县东。

(1)“郢树碧从帆底尽,楚台青向橹前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

_________(2)本诗是如何体现“壮游”的?试以诗歌后两联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1)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将静态的“郢树”“楚台”写为动态,而将动态的行船写为静态,表现诗人舟行峡中的独特感受,新颖别致。

(从情景交融、夸张和比拟等角度分析亦可。

)(2)“壮游”体现在诗人摹壮景、抒壮情。

通过描绘峡断风怒,江水咆哮,山高岭峻,云遮雾障的西陵峡险绝风光;表达了对奇绝壮观大自然的惊奇、赞叹的豪壮之情。

_________26.(2015·贵州省联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送客归京唐·白居易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①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

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②春。

东城送客马上宋·贺铸向午孤烟起客樯,一陂春水两鸳鸯。

渔童解唱沧浪曲③,应笑尘埃马上郎。

[注]①九衢(qú):纵横交错的大道;繁华的街市。

②曲江:唐长安城曲江池,为京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每逢科考放榜,皇帝常于此召集上榜举子举行宴会,饮酒赋诗。

③沧浪曲,即《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即盛世施展才华,乱世独善其身。

(1)白诗中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2)两首诗都写了“送客”,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①本联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②“有”与“无”形成强烈对比,“有”是为了反衬“无”,③以此体现自己失意落魄、渴望得到君王赏识重用的复杂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鉴赏古诗中的用典 用典,也叫“用事” ,指在诗歌的语言中直接或间接地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

常见的古代诗词用典有四个种类

1.明用。直接引用典故原事,诗人感情和所用典故思路一致。

例如:曹操《短歌行》结尾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 归心”之句。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原诗用周公姬旦辅佐年幼成王一事, 说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曹操用此典,表达了招贤纳士、礼遇天下人才的诚心。 再如:李白在《塞下曲(其一) 》中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句 子 。《汉书·傅介子传》中提到楼兰王为匈奴所反间,多次杀害汉朝使者, 大将军霍光利用楼兰王贪财的弱点, 派遣傅介子带去金帛, 在酒席间埋伏勇士取其首级。李白这二句,便是化用这个典实,直接点出边塞将士激昂的报 国壮怀。

2.暗用(化用)。间接引用典故,即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含蓄隽永,天然浑成,不饰雕琢。行文流畅贯通,辞若己出,即使不知其中用典,也可领会诗 意;知道出典则更觉意味深长。所以暗用又叫化用。例如:鲁迅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暗含“孺子 牛”典故。 “孺子牛”一词出自《左传》。相传齐景公晚年宠爱幼子荼,荼又 名孺子。孺子撒娇,要老父装牛让他牵着玩。景公应允,口衔绳,手着地,不停地学牛叫。齐景公年岁已老,一不小心,栽倒在地上,磕掉门牙一颗。 于是“孺子牛”的故事便广泛流传。鲁迅用典充分表达了他甘做人民大众的牛,抒写了鲁迅先生对人民大众的忠诚和热爱。 再如: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隋宫》,也是暗 ( )用典故的名句。这两句诗讽刺隋炀帝荒淫奢侈、腐朽糜烂的帝王生活。隋炀 帝曾叫人搜集大量萤火虫,在夜间游山时放出,使满山都是萤光。他为到江都(今扬州)行乐,又下令开凿运河,并在河边遍栽杨柳。李商隐借用这两 个故事,说明豪华生活都会烟消云散,只能在身后留下凄凉的景象,寓讽于景,手法巧妙。前人论及诗中用典时强调以“不隔”为佳。暗用(化用)典 故,便是一种高明的手法。 3.侧用。是指从典故侧面意义取用典实,即故意避开典实的正面与反面意义,而另外选取典实的某一个侧面,借事起兴,旁敲侧击,显现作者自 己的用意。能起到切中肯綮、言简意赅之效。例如:宋梅尧臣《田家》诗是这样写的: “南山尝种豆,碎荚落风雨; 空收一束萁,无物充煎釜。 ”诗歌借用曹植《七步诗》之典: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写《七步诗》 ,诉说的是同室操戈、手足相残、相煎太急之悲苦。梅尧臣借以描写农夫生计之艰难。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里评述说: “农民虽然有豆萁可烧,却没有豆子可煮,锅里空空的,连‘煮豆燃萁’都不可能了。 ”农夫生计之艰难可想而知。

4.反用。即对原来典故反其意用之,即典故义与自己的用意相反或相 对。通过暗示、 对比、 衬托等手法将典故具有的含义加以引申, 言此而意彼。 例如: 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 中有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之句,诗句表面是说自己垂泪,实际也是用典。春秋时,齐景公登牛山,北 望国都临淄而流泪,叹息道: “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杜牧难得欢愉,和朋 友登山,抒发感慨,认为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落泪,感慨人生无常,古往 今来尽皆如此,谁能幸免呢! 这样写已经和齐景公登牛山而流泪的感情迥然 不同了。 但诗人仍没有跳出惆怅、 哀怨、 郁闷的樊篱, 以人生无常聊以自慰,语似旷达,实则抑郁感伤。 再如:宋人朱熹却反用得更为彻底。他的《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以对人生的乐观精神,来否定人生无常的伤感情绪。词中写道: “无尽 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朱熹 认为,人生若能尽其意义,就是生得其所,应将有限的人生与无限的宇宙融为一体,让人生充满乐趣。这份乐观,和“齐景公登牛山”的典故立意完全 相反,和杜牧相比,也是言近而意迥。

【归纳】 好的诗词用典有以下原则:

首先, 采用熟悉、 具有借鉴意义的典故,而不用冷僻的典故;其次,灵活、贴切、生动是用典的最高目标;第三,典 随意出,不为用典而用典。

用典的作用: ①引前人之言之事,使立论有根据 ②诗中有不便于直接叙述的,借典故的暗示,委婉道出作者的心声 ③减少语词的累赘,使语言更精练(近体诗有字数限制,诗句应力求经济) ④使文辞典雅,加大历史的纵深感,丰富诗歌内涵(充实内容,美化诗句) 【答题步骤与提示】 首先找出用典的地方 其次对诗中用典的地方进行具体分析 第三是结合诗歌的中心思想分析诗人用典的作用高考诗歌鉴赏的选题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要想答题规范、切中要害, 思路必须围绕以下几点展开:

1.了解原来典故中的人、事的内容意义。必须了解典故原意内容,因为它和诗歌中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2.明确诗人对所引用的典故的态度。必须明确作者是明用还是暗用,是侧用还是反用,是正引还是化引等。明确这些,答题才有方向。不至于下笔千 言,离题万里。

3.体会诗人用典的用典意图。诗人对往事的重提,肯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情的媒介。也就是说,诗人用典是针对现实而来的,目的是借典抒怀。只同现实相结合,才能体味到诗人的情感所在。 4.答题时既要概括原来典故的内含意义,更重要的是揭示出诗人在这里引用典故的现实意义。这样答案才能完全而准确。

【例】 风 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注】宝剑篇:初唐将领郭震,向武则天呈《宝剑篇》“何言中路遭弃捐, :零落飘沦古岳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深得武则天赏识, 终于实现报国之志。新丰酒:唐代马周游长安,宿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酒店,店主人对他很冷淡。马周要酒悠然独酌。后唐太宗召对,授临察御史。

【题干表述】请对本诗中用典的手法进行鉴赏分析。

【答题示例】 本诗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 首联诗人通过引用唐代名将郭震向武则天呈《宝剑篇》并最终深得武则天赏识,实现报国之志的典故,表现 诗人对自己落拓不得志的遭遇的悲慨。 诗歌尾联用唐代马周游长安、宿新丰 酒店时,遭到店主冷淡,但最终被唐太宗授予监察御史的故事,来对比自己的不得志。由于用典,诗歌显得含蓄委婉,与全诗以“风雨”来比喻诗人所 处的环境的风格相吻合。

【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填空完成后面的题目。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 横槊曹公。紫盖黄旗, 多应借得, 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这首元曲以设问开头,以 为背景,人物的英雄业绩。 分层次地叙述了 其中“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说的是 ; “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是指 ; “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的诗句说明 的功绩。

二、阅读杜甫诗《春日忆李白》及其相关材料,按要求做题。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早年出入于梁朝宫廷,善作宫体诗,风格华艳。出使西魏,被强留北方,因有很高文学修养,得到优待,官至骠 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他虽居高位,却内心矛盾,作品中表现出浓厚的乡关之思和羁宦北国的悲愤感情。用语清新,风格也变得苍劲沉郁,与前期显著不同。 ②鲍照,字明远,东海人。出身贫寒,曾做过临海王萧子顼的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其诗善七言歌行, 情感充沛,形象鲜明,语言劲健,风格俊逸。 试说明《春日忆李白》诗中使用的典故,并指出其作用。 三、阅读元稹《离思》 (其四)诗和相关材料,按要求做题。

离 思(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注】①《孟子"尽心》篇: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 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 ②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 女所化,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

试分析该诗第一、二句的用典及其意义。 四、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和相关材料,按要求做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飞来峰上千寻塔,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闻说鸡鸣见日升。 三山半落青山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飞来峰 王安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