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拌冷再生应用研究
厂拌冷再生基层技术在公路大修中的应用研究

当沥青 路 面的技 术状况 下 降到一 定程 度 ,仅依
靠 小修 小补 或进行 表 面处治 已不 能满 足要 求 ,必须
外 掺剂 (Βιβλιοθήκη 如水 泥 、石灰 、泡 沫沥 青或 乳化 沥青 ) 和适
量 的水 ,在 自然 环 境 下 连 续 完 成 材 料 的铣 刨 、破
进 行改 建或 重建 ,以此 来提 高路 面 的使用 功能 ,但 是 重建 往往 是成 本最 高 的维 修方 法 。 因此 ,在 改建
Ab t a t T e t c n l g fc l l n - x d r c ci g b s a h d a t g s o i l yn o s u t n sr c : h e h oo y o o d p a t mi e e y l a e h s t e a v n a e fs n mp i i g c n t c i f r o p o e s a i g ma e il,s o t n n h o sr ci n p r d r t c i g e v r n n n O o . a i g t e o e — r c s ,s v n t ras h r i g t e c n t t e i ,p oe t n i me ta d S n T k n h v r e u o o n o h u i g e g n e i g o rt c a s h g w y f re a l , h e e h o o i s o o d p a t mi e e y l g b s a l n i e r fa f s- ls i h a o x mp e t e k y tc n l ge fc l l n — x d r c ci a e n n i n o s h l p v me t r t d e . h e e r h r s l r e p u rt e f r e e e a iai n a d a p i ai n o fa p at a e n e su i d T e r s a c e u t a e h l f lf h u t r g n r l t n p l t f a s o h z o c o t e t c n lg f od p a t mi e e y l g b s . h e h o o y o l l n - x d r c ci a e c n Ke r s o d p a t mie e y l g b s ; x p o o i n d t ci n c n t c i n y wo d :c l ln — x d r c ci ; a e mi r p r o ; ee t ; o sr t n t o u o
高性能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技术研究

础 上 , 过使 用 高性 能 乳 化 沥青 和 优 化 混合 料 设 计 体 0 %~1 %, 通 . 5 . 新石 料用量 少 , 5 总成本 下降 2 O%~3 0%; 系 , 用 专 用 设 备进 行 拌 和 , 格 控制 施 工 _ , 混 在 冷 拌过 程 中 , 少 了 生产 过 程 中能 量 的消 耗 和 污 染 使 严 T艺 使 减 合 料 整体 性 能 达 到 或超 过 热 拌 沥青 混 合 料 的 性 能 , 在 气 体 的排 放 , 大 改 善 了施 工 条 件 , 利 于施 工 人 员 极 有
Zha e ha Zh n f i Ta u h ngW n o, a g Kee , oZh o ui
目前 , 国在 2 我 O世 纪 9 0年 代 后 建 成 的 高 速公 路 1 2 技术 特 点 . 沥青 路 面 都 将 陆续 进 入 大 中修 期 , 青 旧料 废 弃 量 每 沥 的速 度增 长 , 如果 还采 取 以往 单 一 的挖除 重建 方 式 , 显 1 混 合 料 拌 和均 匀 后呈 全 裹 覆 状 态 , 度 形 成 机 ) 强 2 形 成 的结构 层 为 柔性 , 全 部 或部 分 替 代 热 拌 ) 可 年达 30 0万 t 多 ,而且 这 个 数字 每 年还 在 以 1 0 之 5% 理 与 热拌 沥青 混合 料 胶结 形式 相 近 。
技 术 以特 有 的 性 能优 势 很 好地 解 决 了这些 问题 , 由 但 层, 以及其 他 等级 公路 的各结 构层 。
于 乳化 沥 青 冷 再 生技 术 涉 及 到化 学 、 料 、 备 、 工 材 设 施
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技术的应用

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技术的应用【摘要】沥青路面在服务几年后,其破坏速度会大大加快,但通过人为的及时维修,如重新罩面或循环利用等方法可以保持路面的质量并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由于我国还没有完全掌握旧沥青路面的再生技术,也没有可供工程应用的沥青再生设备,一些为数巨大的旧沥青混凝土层翻挖后只能白白废弃掉。
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采取合适的再生技术妥善应用旧混合料,对降低改造工程的造价、减少废弃混合料对环境的污染和堆放土地占用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因此,我省今年在S201线马黄段养护维修工程中首次采用厂拌乳化沥青再生技术进行路面修补施工试验,这对指导这项技术在全省的全面推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技术1 前言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路面是采用铣刨、开挖等方式从沥青路面上获得的旧沥青面层材料,同时用石油沥青与水在乳化剂、稳定剂等的作用下,经乳化加工制得的均匀沥青乳液,并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运至拌和厂,经破碎、筛分,以一定的比例与新集料、沥青类再生结合料、活性填料(水泥、石灰等)、水进行常温拌和,常温铺筑形成路面结构层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2 工程概况S201线马黄段地处永登县境内,由于多年未经大规模的改建,加之行车量大,在重载、超载车辆的反复碾压下,路面破损严重,网裂、坑槽等病害突出,部分路段的沥青表层已经完全消失。
夏天尘土飞扬,冬天泥泞不堪,给沿线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给行车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图1-2所示:3 施工过程3.1 试验路段选择S201线原路整体结构承载力偏低,面层龟网裂、松散病害严重,为节省材料的运输、加工成本,且使原路面能有效的重复利用,对部分路段采取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后用于下面层结构处理。
由于S201线K24+000-K25+000段位于兰州高养中心树屏拌合场附近,可以充分利用拌合厂大量的铣刨料,同时运输距离短,因此选择此段落作为冷再生的试验段。
沥青混合料厂拌冷再生技术的应用

第二批节能减排示项目推广材料之十一——沥青混合料厂拌冷再生技术在昌九高速公路技术改造项目中的应用项目实施单位赣粤高速公路股份综合点评目前,传统的基于“强基薄面”设计理念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是我国高速公路路面的主要结构形式,这种路面虽然减少了初期投资,但是由此也带来了早期损坏严重的弊端。
因此,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全国有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面临大修或改建工程,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新基层和面层材料,另一方面还有因翻新而废弃的渣料需要环保处理,公路运营养护面临重大技术难题。
赣粤高速公路股份经营管理省的高速公路达558公里,且均系国家及省高速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公司结合昌九高速公路技术改造项目,使用经过自主改造的国产水泥稳定拌合设备,利用厂拌冷再生技术实现了对原半刚性基层的柔性化转换,将厂拌冷再生层作为高速公路的上基层,实践了“长寿命沥青路面”的设计理念,经过2年多的特重交通考验证明,不但使用效果良好,而且还表现出优异的环保性能。
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合料与传统的热拌沥青碎石(ATB-25)混合料相比,在不影响路面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可节省50%以上加热能源,减少的C02排放量也大于50%。
昌九高速公路利用厂拌冷再生技术进行技改的路段90公里,与热拌沥青碎石(ATB-25)混合料相比可节省沥青7845吨、柴油418.4万升、电59.622万度,CO2排放减少4707吨。
此外,还减少了路面翻修过程中废弃渣料的排放,取得了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
公司在厂拌冷再生上基层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法,可操作性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沥青混合料厂拌冷再生技术在昌九高速公路技术改造项目中的应用”推广材料——交通部节能减排专家工作组一、概况昌九高速公路是省首条高速公路,是国家干线公路网规划福银(至)高速公路在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向4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00km/h,全长约133.4km。
论高性能半柔性厂拌冷再生面层的应用研究

施工 , 结果表明该冷再生混合料具有良好 的路用性能 , 可大幅提高铣刨料的利 用率 , 节约资源 , 具有 良好 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关键词 : 厂拌冷再生 , 原材 料性能检测 , 配合 比设计 , 施 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 : U 4 1 6 . 2 6 文献标识码 : A
1 工程 概 况
日0—5 1 o 0 l 0 o 1 0 o 1 0 o 1 0 o 1 o 0 9 9. 2 4 1 . 9 2 2 . 1 1 2 . 4 5 . O 2 . 2 1 . 4
1 6 —3 0 l 0 o 9 8 . 4 1 7 . 2 2 . 8 0 . 7 0 . 3 O . 3 0 . 3 0 . 3 O . 3 O . 3 O . 3 0 . 3 1 O 一2 0 1 o o 1 0 o 9 7 . 1 7 5 . 8 4 1 . 9 3 . 1 3 . 0 3 . O 3 . 0 3 . O 3 . O 3 . 0 3 . 0 0— 5 1 o 0 1 o o l 0 o 1 0 0 l o o l 0 0 9 7 . 3 6 9 . 9 5 2 . 2 3 9 . 1 2 8 . 1 2 1 . 0 1 5 . 9
裂缝 、 纵 向裂 缝 、 龟裂 、 车辙 、 壅包 等多种病 害 , 严 重影 响 了交 通安
全, 急需对该 路段进行维修改造 。
日 5— 2 0 1 0 0 1 0 o l 0 0 9 6
8 2 4 9 . 4 2
0 . 4 0 . 3 O . 2 O . 2 0 . 2 O . 1
第3 9卷 第 5期 2 0 1 3年 2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I ECTURE
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应用浅析

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应用浅析发表时间:2019-07-25T09:16:02.3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作者:王国强[导读] 摘要: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在国内的深入研究也只是刚刚起步。
山东省公路桥梁建设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摘要: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是一门新兴技术,在国内的深入研究也只是刚刚起步。
因其相对于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来说不需要加热且产量更高,还可以提高废旧路面材料的利用率,随着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必将给社会节约大量的资金,减轻环境污染,给我国旧沥青路面的改扩建和养护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应用我国公路建设近1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按照沥青路面设计寿命15~20年算,从现在起全国每年约有10%的沥青路面需要养护,旧沥青层的废弃量将超过每年1000万吨。
如能加以利用,每年可节省材料费用几十亿元。
面对目前资源匮乏的形势,积极发展环保路面施工技术,节能增效路面施工技术,走资源节约将是交通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施工的特点1、原路面铣刨料(RAP)可全部回收利用、降低公路建设养护成本同时降低环境污染。
2、用乳化沥青和水泥作为再生剂,冷再生混合料生产无需加热,施工简便、易于控制。
3、对原有拌和设备的改造简单、不需要太大投入。
本工程中我们对原有WCB700型水泥稳定土拌和站加以改装仅增加乳化沥青储存罐和乳化沥青计量喷洒装置,技术改造简单,额外增加成本较低。
4、冷再生基层养生周期短,仅5天左右即可,可以缩短路面开放交通周期,此次在G20济青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中,在试验段试铺结果符合各项要求的前提下,左幅主线段总长10公里的段落仅用13天时间全部完成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施工,在节约大量原材料费用的前提下对施工工期的影响很小。
5、施工工艺简单、质量易控制。
6、乳化沥青冷再生材料具有较好粘弹性质,抗疲劳性好,同时能提高路面抗裂能力。
厂拌冷再生泡沫沥青混凝土配比及应用技术

厂拌冷再生泡沫沥青混凝土(下文简称冷再生泡沫沥青混凝土)是近年来在道路建设领域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材料,它能够在改善道路性能的同时实现资源再生利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冷再生泡沫沥青混凝土的配比及应用技术进行全面评估,以便读者能够全面理解这一主题。
一、冷再生泡沫沥青混凝土的配比技术1. 原材料配比冷再生泡沫沥青混凝土的配比涉及到多种原材料,包括再生骨料、粘结材料、填料和稳定剂等。
在实际配比中,需要根据道路工程的要求和再生材料的特性,精确计算各种原材料的比例,以确保最终混凝土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2. 泡沫沥青技术冷再生泡沫沥青混凝土中的泡沫沥青是关键原材料之一,其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性能。
在配比过程中需要注重泡沫沥青的发泡质量和用量控制,以及与其他原材料的匹配性。
3. 混凝土稳定性冷再生泡沫沥青混凝土的稳定性是指其抗变形和抗裂性能,在配比过程中需要考虑稳定剂的种类和用量,以增强混凝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二、冷再生泡沫沥青混凝土的应用技术1. 施工工艺冷再生泡沫沥青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温隔热、搅拌均匀、铺设平整等技术细节,以保证道路面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2. 养护方法冷再生泡沫沥青混凝土施工后需要进行一定的养护,包括喷洒养护剂、覆盖保温材料等,以确保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
3. 质量控制在冷再生泡沫沥青混凝土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原材料和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以确保最终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结与展望冷再生泡沫沥青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道路建设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配比及应用技术的全面评估,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特点和优势,为今后的道路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个人观点与理解我认为冷再生泡沫沥青混凝土的配比及应用技术对于提高道路工程质量、节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还需要加强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配比和应用技术,以满足道路建设的需求。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对厂拌冷再生泡沫沥青混凝土的配比及应用技术进行了全面评估,包括原材料配比、泡沫沥青技术、混凝土稳定性、施工工艺、养护方法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高性能半柔性厂拌冷再生面层的应用研究

文章编号:1009-6825(2013)05-0137-03论高性能半柔性厂拌冷再生面层的应用研究收稿日期:2012-12-10作者简介:马效东(1980-),男,助理工程师;闫威(1979-),男,助理工程师马效东1闫威2(1.山西运城路桥有限责任公司,山西运城044000;2.山西平阳路桥有限公司,山西临汾041000)摘要:依托G108山西段大修工程进行了以特种乳化沥青和水泥为胶结料的厂拌冷再生技术研究,通过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的设计、施工,结果表明该冷再生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可大幅提高铣刨料的利用率,节约资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厂拌冷再生,原材料性能检测,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中图分类号:U416.26文献标识码:A1工程概况G108山西段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及曲沃县境内,属霍州退沙至侯马凤城一级公路中重要的一段,原路段于1999年12月在原二级路上拓宽改建而成,其路面结构如图1所示。
拓宽改建通车10多年以来,由于原设计、施工原因以及多年来交通量和轴载增大等问题,导致该路段公路服务能力下降,路面出现了横向裂缝、纵向裂缝、龟裂、车辙、壅包等多种病害,严重影响了交通安全,急需对该路段进行维修改造。
为加强旧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循环利用,节约能源,降低工程造价,选取K918+160 K920+900和K931+200 K933+000段进行高性能半柔性厂拌冷再生技术施工,其大修路面结构如图2所示。
根据调研的交通量数据可知该路段在设计年限内将承受繁重的交通任务,属特重交通等级范畴。
4cm AC -168cm 半柔性厂拌冷再生混合料1cm 改性沥青同步碎石封层20cm 水稳碎石基层原路面4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20cm 6%的水稳砂砾上基层20cm 4%的水稳砂砾下基层33cm 干压砂砾底基层图1G108山西段原路面结构图2G108山西段大修路面结构2厂拌冷再生混合料目标配合比2.1原材料性能检测2.1.1双胶结料混合料的胶结料由特种乳化沥青和水泥共同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厂拌冷再生应用研究
【摘要】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开始研究沥青路面的再生技术。
但是真正的规模应用开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
目前,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公路假设与维修养护的最常用技术,普及程度高,技术成熟。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过旧沥青材料的再生技术研究,再生料一般只用于轻交通道路、道路的基层或者非机动车道等。
最近几年,伴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大量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需要进行翻修和重建,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问题重新得到了重视和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公路建设;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广泛关注
1.再生技术发展概况
按照每10年左右翻修一次,路面平均宽度22米、翻修厚度10厘米计算,8、5万千米的全国高速公路网平均每年产生接近5000万吨的旧沥青混合料。
因此,我们必须要大力推广路面再生应用技术,充分发挥旧路面材料的价值。
促进旧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
近年来,为了适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北京、辽宁、广东、江苏、河南、上海、陕西、山东等省市对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铺筑了面积不等的再生工程。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在我国公路建设和养护中逐步推广应用。
为促进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广再生应用技术,保证沥青路面再生工程质量,交通部公路司于2006年9月下达了《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的编制任务,由交通部公路院等单位负责编写。
2008年4月交通部发布了此《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2.再生技术分类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包括:
(1)厂拌热再生。
(2)就地热再生。
(3)厂拌冷再生。
(4)就地冷再生。
其中就地冷再生技术按照再生材料和厚度不同分为:
①沥青层就地冷再生。
②全深式就地冷再生。
就地热再生主要功能:
(1)修复沥青路面表面层病害。
(2)恢复沥青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
(3)恢复沥青路面平整度,修复沥青路面车辙。
优缺点:(1)优点:实现了就地的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接生了材料转运费用
(2)缺点:再生深度通常限制在2、5—6厘米;无法除去已经不合适进行再生的旧混合料,级配调整幅度有限。
其中就地热再生适用的场合:路面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沥青路面的病害仅发生在中、上面层(60毫米以内),一般用于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修复。
其中规范中规定:适用于仅存在浅层轻微病害的高速公路及一、二级公路沥青路面表面层的就地再生利用,再生层可以用作上面层或者中面层。
厂拌热再生的主要功能:
(1)可修复沥青路面的几乎所有病害。
(2)恢复甚至改善沥青路面混合料性能。
优缺点:(1)优点:再生工艺易于控制,再生后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比较理想,使用范围广。
(2)缺点:铣刨后的旧沥青混合料需要来回运输;RAP用量比较少,一般仅为10—25%,连续式拌合楼可为30—50%。
厂拌热再生适用场合: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经铣刨、挖除下来的沥青层材料的再生利用,再生后的沥青混合料可以用于各等级公路沥青面的建设和维修养护工程。
其中规范中规定:适用于对各等级公路RAP进行热拌再生利用,再生后的沥青混合料根据其性能和工程情况,可用于各个等级公路的沥青面层及柔性基层。
厂拌冷再生主要功能:
(1)以冷拌沥青混合料的形式实现旧路面沥青层材料的再生利用。
(2)恢复和改善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
优缺点:(1)优点:再生工艺易于控制,再生混合料性能比较好;适用范围广;能耗低、污染小。
(2)缺点:再生混合料强度的形成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需要加铺一定厚度的罩面层。
厂拌冷再生适用场合:可用于各等级公路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再生后的混合料适用于沥青路面的中、下面层及柔性基层。
其中规范中规定:适用于对各等级公路的RAP进行冷拌再生利用,再生后的沥青混合料根据其性能和工程情况,可用于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下面层及基层,三、四级公路沥青路面的面层。
当用于三、四级公路的上面层时,应采用稀浆封层、碎石封层、微表处等做上封层。
沥青层就地冷再生主要功能:实现旧沥青路面的翻修、重建、。
再生混合料可用于中下面层或柔性基层。
优缺点:(1)优点:实现了就地的再生利用,节约了材料转运费用;施工过程的能耗低、污染小;使用范围广。
(2)缺点:施工质量控制的难度比较大;一般需要加铺沥青罩面层。
沥青曾就地冷再生适用场合:一般用于病害严重的一、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翻修、重建,冷再生路面一般需要加铺一定厚度的沥青罩面。
3.承接施工的厂拌冷再生施工
此次承接的为某高速公路K390+400—K393+400,在确定维修方案的时候,主要考虑了以下问题。
此次施工为确保质量,其施工的关键材料—乳化沥青,采用了自制的乳化沥青。
具体指标为:
由于在施工期间面临12厘米乳化沥青冷再生结构层直接开放交通的需求,因此,早期的车辙要求可能会超出实际能力。
所以,我们在现有水泥添加剂量的基础上增加0、5%达到2%的水泥添加量。
作为2%的水泥添加量,将会对混合料柔性带来负面的影响,存在低温开裂的风险,但是当时考虑与早期车辙的风险相比,这种低温开裂风险相对比较低。
所以在乳化沥青冷再生层采用了2%的水泥添加量。
4.关键材料的自己开发升级
通过施工我们发现,这次冷再生的关键材料—乳化沥青,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对无机材料的浸润存在缺憾,所以对无机材料的添加量和路面后期开裂都不能很好的解决。
我们通过技术上的论证和与学校的结合实验,开发出一种对无机材料完全浸润、在低温时有较好的抗开裂性能的乳化沥青。
我们所开发的乳化沥青很好的符合规范的要求,在某些性能上有了较大的提升。
具体表现在:
4.1此乳化沥青具有强的浸润、裹附能力
我们开发的乳化沥青性能指标在与矿料的裹附等方面比其他的乳化沥青具有更好的效果。
这主要是因为它具有更好的浸润能力,能够减小乳化沥青的表面能,从而减小收缩趋势,达到与矿料表面的更好裹附。
另外此乳化沥青由于是采用季胺盐类乳化剂。
所以他的乳化能力可以在不用调节酸性。
这样就可以在中性或者非常接近中性的情况下达到最好的使用效能。
因此,在与矿料的结合方面,就有了比一般的乳化沥青更好的基础,从而显著增强抗剥落的效果。
同时,在矿料的选择性方面也就具有了更广泛的选择。
4.2乳化沥青与无机填料超强的相容能力
由于此乳化沥青具有非常强的浸润能力,所以对无机材料水泥的相容性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在普通材料的冷再生过程中,为了控制后期的开裂,一般水泥的添加量只能控制在2%以下。
但是,由于采用了我们自己开发的乳化沥青,我们实验中水泥等无机填料的用量达到10%,甚至更高。
这样使得早期强度的产生明显加快,而低温却不产生开裂现象。
这一特性在工程施工上有很实用的现实意义。
早期强度的产生对开放交通的要求起到了一个良好的保障。
而这一实验的成功也是对规范中现有规定2%的水泥添加量的一个颠覆。
4.3再生混合料的性能提升
此方面的工作,我们刚刚开始做。
但是,根据我们已经做出的实验数据显示,此新型材料是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施工意义、经济意义的。
冷再生在国外是一项成熟的技术,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应用经验,且使用后效果良好。
近几年,我国对冷再生技术也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比较多的经验,实践证明是可以推广使用的。
但是因为此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只有几年的历史,所以在
前期实验研究、施工、质量监测等方面还是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