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自然主义文艺思潮

合集下载

自然主义与现代主义

自然主义与现代主义

自然主义(一)概况介绍定义:自然主义是十九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资产阶级文学流派,强调文学创作的科学性、真实性,否认文学的典型化原则,主张作家应超越政治和道德,对社会采取纯科学态度,把社会的人看作生物学意义上的人,用生理学、遗传学去解释人的思想活动和社会现象。

作为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自然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于七十到八十年代特别盛行,突出地表现在这一时期的法国文学中,并逐渐影响到其它国家。

自然主义的思想基础是当时颇有影响的实证主义哲学,以法国哲学家孔德为代表。

他认为,随着历史的发展,到十九世纪人类的认识进入到第三个阶段即实证阶段。

特点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等,主张研究社会艺术也应采用科学实证的方法。

著名文学批评家、美学家丹纳(泰纳)当时根据孔德的实证主义观点,又根据贝尔纳的生物进化和遗传观点,进一步提出文学创作和发展的决定论——种族、环境、时代。

种族强调生理遗传,环境指民族的自然气候和地理条件,时代指国家的文化传统。

这三点才能决定国家的文学创作。

这给自然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最初的哲学基础。

最后,法国作家左拉提出自然主义的文学观点。

他在《实验小说论》中主张作家应忠实记录生活,不带政治目的,以科学的态度与方法进行文学创作,提出“实验小说”的口号,通过实验达到对人的科学认识,依靠科学解剖人类社会。

这样,当时许多作家放弃任何功利目的,用纯客观的态度,描写人的遗传特性和动物本能,用生理学来分析解剖。

理论家是爱米尔•左拉,文学上的代表作家是法国的龚古尔兄弟、左拉、莫泊桑,德国的霍尔茨、霍普特曼和哈尔特兄弟,英国的班奈特、乔治•吉辛和乔治•莫尔,美国的诺里斯•德莱赛和杰克•伦敦。

(二)特征:1、在描写现实上,与现实主义一致,都是一种指向客体的艺术;但如何描写有不同的形式,自然主义将艺术的再现功能发展得更绝对、更彻底,追求具体而周全的描写,把客观场景和事物都作为描写的对象,在他们看来,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艺术再现的对象,即便是卑污的事物、丑陋的事物、尴尬的事物、人的道德观念无法容忍的事物,都有如实进入艺术领域的权利。

自然主义文学

自然主义文学

自然主义文学在文学史上,“自然主义”一词最早由法国作家兼评论家Emile Zola所提出,它是19世纪末欧洲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

自然主义文学对现实世界进行冷静观察,并以科学的态度深入研究人类的行为和社会环境。

本文将就自然主义文学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在中国文学中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自然主义的起源自然主义文学起源于法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思潮。

自然主义融合了实证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写作风格,强调通过客观观察和详细描写来揭示人类行为的本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Emile Zola是自然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他在其《自然主义文学宣言》中提出了自然主义文学的核心观点和写作原则。

二、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1.客观真实:自然主义文学强调对社会现象的准确观察和描写,力求真实再现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

它强调写作要接近生活,反映社会的真实面貌。

2.冷静客观:自然主义文学摒弃了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主观情感,注重以科学的方式分析和解释人类行为。

作家们用冷静客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作品,追求真实和客观性。

3.人性的悲观主义:自然主义文学在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和描写时,展现出对人性的悲观态度。

作家们认为人类的行为主要受到遗传因素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个体的选择和意志力受到严重限制。

4.社会批判性:自然主义文学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写和剖析,对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批判。

作家们以文学艺术的手段质疑社会、揭示社会存在的问题,反思人类行为的动因和后果。

三、自然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发展自然主义文学进入中国,对中国现实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自然主义文学在中国的代表作家有鲁迅、许地山、冯雪峰等。

他们以生动的笔触,客观真实的描写风格,深入探讨了中国农村、城市中的社会问题,揭示了人性的悲观和社会现象的黑暗面。

自然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发展中,也逐渐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与西方自然主义文学相比,中国的自然主义文学在表达上更为委婉,更注重情感的渲染。

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

二、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
1、主张绝对的中立、真实、客观,用作实验的方法 进行文学创作; 2、从生理学的角度,尤其是遗传学的观点去表现人; 3、反对典型概括,描写生活中的平凡、偶然、琐碎
三、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产生于法国;龚古尔兄弟、左拉、莫泊桑
左拉:
自然主义代表作家,但在实际创作中,自然 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倾向兼而有之。代表作《卢 贡–马卡尔家族》。
《卢贡–马卡尔家族》
家族史小说,包括20部长篇小说, 1000多个人物,花费了左拉25年的时间。 其中以《小酒店》、《娜娜》、《萌芽》 最为著名。 左拉声称这将是“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 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这表明这部宏篇巨 制是一部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作 品。
自然主义倾向
在《小酒店》、《娜娜》、《萌芽》中的表现
左拉的小说《小酒店》
改编成剧本演出的海报
左拉的作品《萌芽》插图
十九世纪其他文学流派
十九世纪的欧美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是 主流,但它并不是唯一的一种文学流派,尤其是 到了19世纪下半叶,又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学流象征主义
自然主义
一、自然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
19世纪下半叶,自然科学迅速发展,实证主义、 遗传学说、决定论等社会哲学思潮流行。

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

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

⾃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1.历程:19世纪中叶的法国开始萌动。

60年代,龚古尔兄弟相继发表的理论和作品,标志着⾃然主义⽂学的诞⽣。

60年代后期,特别是80年代,左拉撰写了⼀系列重要的论⽂,对⾃然主义⽂学理论作了全⾯的总结和深⼊的阐述,并创作了《卢贡-马卡尔家族》,成为⾃然主义⽂学最杰出的代表。

70年代末,左拉周围聚集了⼀群年轻作家,莫泊桑、于斯曼等,他,被视为⾃然主义的盛举。

80年代中,“梅塘集团”解体,法国⾃然主义开始衰落,⽽影响却逐渐蔓延⾄全欧洲,尤其在德国声势浩⼤。

2.理论:⾃然主义是对批判现实主义的继承、变异和发展。

受科学技术进步的触动,在实证哲学、进化论、遗传学、⽣理学等学科成果的启发和影响下发展起来。

“科学”、“真实”是⾃然主义追求的⽬标。

3.风格:平和、冷静、⽆动于衷的叙述⽂体。

作家在作品中竭⼒隐去,少有议论。

为20世纪许多流派所吸取。

4.评价:⾃然主义把⼈类社会等同于⾃然界,把⼈等同于任何⼀种⽣物,因⽽常以⽣物学、遗传学、⽣理学的理论来解释社会现象和⼈的⾏为,忽视甚⾄⽆视⼈的社会属性,引发出许多错误的结论,也描写了⼤量酗酒、淫荡、神经质等畸形变态的现象。

但总体来说,以⾃然科学的新成果审视⼈的⾏为和⼼理,体现了⾃然主义要科学、准确地剖析⼈的努⼒,是有益于丰富⼈对⾃⾝复杂性的认识的。

5.代表作家:法国龚古尔兄弟、左拉。

(⼆)唯美主义⽂学1.发展历程:发端于30年代的法国。

诗⼈、⼩说家⼽蒂耶最早提出了“为艺术⽽艺术”的主张,成为唯美主义的纲领性⼝号。

他精⼼构思的⼩说《莫班⼩姐》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作之⼀。

60年代,巴那斯派在诗歌创作中精雕细刻、追求格律的⼯整和形式的完美,形成了⼜⼀次唯美主义的⾼潮。

英国的唯美主义晚于法国,但是理论更完备,创作更丰富,影响也更⼴泛。

40、50年代出现的先拉斐尔兄弟会是唯美主义的先声。

80、90年代,英国唯美主义达到⾼潮,涌现了王尔德、佩特等⼀批作家、批评家。

自然主义、唯美主义与象征主义文学

自然主义、唯美主义与象征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的来源及其演变继19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文学之后,从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末,整个欧美文学的主流是现实主义文学。

变动不居的术语“现实主义”(Realism)一词是个弹性极大的术语,它长期处于变动不居的地位。

仅达米安·格兰特在《现实主义》的小册子中列举的各种现实主义就有三十多种。

诸如:批判现实主义、持续现实主义、动态现实主义、外在现实主义、怪诞现实主义、规范现实主义、理想现实主义、下层现实主义、反讽现实主义、战争现实主义、朴素现实主义、民族现实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客观现实主义、乐观现实主义、悲观现实主义、造型现实主义、诗歌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日常现实主义、传奇现实主义、讽刺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主观现实主义、超主观现实主义、幻觉现实主义、低级现实主义、高级现实主义、单调现实主义、田园现实主义、唯灵论现实主义、自我内心深处的现实主义、大都会现实主义等等(见达米安•格兰特《现实主义》,2页,昆仑出版公司,1989。

)此外,还有我们熟悉的超现实主义和魔幻现实主义等。

缺少信任感的术语“现实主义”一词有如此多的种类,以致人们对这个词产生了不信任感。

批评家贝克尔建议:“下一步无论出现什么事,如果都要给它起个新名字,别再叫它…现实主义‟或…某某现实主义‟,将来我们谈论起来就会容易些。

”也有人说:“现实主义是个声名狼藉的靠不住的概念”。

“我不想陷入为…现实主义‟下定义的泥淖。

”(达米安•格兰特《现实主义》,4页,昆仑出版公司,1989。

)还有人小心翼翼地加上引号使用现实主义,以表示对它的怀疑。

哲学概念:现实主义无论对“现实主义”有多少怀疑和不信任,我们仅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这个角度来理解它的含义,并追溯它的来源及其演变的历史。

“现实主义”是从哲学借来的批评术语, 指中世纪经院哲学的一个派别“实在论”,又译“唯实论”。

实在论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最初为唯心主义服务,后来,又用来指相对于唯心论的唯物论。

高二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

高二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

高二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文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拓宽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本文将探讨高二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教学中合理使用。

一、文学流派的介绍与影响1.1 现实主义流派现实主义是19世纪中叶以来兴起的文学流派,其特点是以真实的人物、事情和环境为素材,揭示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通过学习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深刻理解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增强对人性和社会的洞察力。

1.2 自然主义流派自然主义是现实主义的延伸,强调环境和遗传对人的影响,主张通过揭示人与自然的冲突来反映社会现实。

自然主义文学作品常常充满了社会暴力、混乱和矛盾。

通过学习自然主义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人性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思考社会进步的路径。

1.3 浪漫主义流派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想象和意志的表达,反对社会现实的束缚,推崇自由和追求理想。

学生通过学习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可以培养艺术情操,激发想象力,提高对美的追求。

1.4 现代主义流派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强调表现个体的内心世界和现代社会的躁动不安。

通过学习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到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困惑和迷失,思考现代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二、文学思潮的介绍与影响2.1 理性主义思潮理性主义思潮是指强调理性和逻辑思维在人类认识和行动中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理性主义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培养严谨的思维和科学的探索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激进主义思潮激进主义思潮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对抗,反对既成的社会制度和秩序。

学生通过学习激进主义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到社会的不公和个体的抗争,思考社会改革和个人命运的关系。

2.3 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强调相对主义和怀疑的立场,拒绝传统的价值观和权威体制。

通过学习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挑战常规思维,拓展对世界的认识,培养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自然主义美学、文论

自然主义美学、文论

自然主义美学、文论自然主义美学是19世纪欧洲文化运动中的一个主流思潮,其核心理念是人类世界与自然世界并没有区别,艺术创作应该以自然为基础,体现自然规律与科学原理,以此来达到对人性的探究和理解。

而在自然主义美学的影响下,19世纪后期的文学也深受其启示,文学也开始探索以自然为题材、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性命运。

自然主义美学的基本观点是,人应该依照自然规律来思考、行动,因为自然是不可抗拒的,没有人能够违背自然法则而行事。

因此,自然主义美学认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应该尽可能地遵循自然现象和人性的真实性,而不是从主观角度出发去“美化”这些事物。

通过真实、生动、丰富的描写来反映周围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以及人类心理和行为,切实地展现人性和人类的价值观。

这种自然主义的艺术创作,旨在激发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深入思考,并由此推进社会与文化的进步。

自然主义美学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它强调科学与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因为这些可以为艺术家提供更广阔、更深入的视野。

科学和技术可以提供精确的测量和描述工具,帮助艺术家更加准确地刻画自然现象和人类行文,表达人性的广度和深度。

艺术家还可以利用摄影等新技术将自然现象描绘得更加真实和细致,充分发掘和展现人类所未曾料到的奇妙之处,从而进一步探索和发现自然的奥秘和人类精神的本质。

在文学中,自然主义的观点既体现在作品的结构体裁和形式上,也运用在主题上。

在自然主义小说中,作者通过生动的艺术表现,反映了社会现实,探索人性,触及人类命运等话题。

小说的结构体裁通常采用三个起承转合的形式,力求全面地展示人物形象的特点、内心的世界和行为的变化,借以体现人类行为的本质和原因。

另外,自然主义小说中常采用日常生活的语言和常用句型,以平实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和事件,突出其真实性和可信度。

这种文学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以后的现代小说和现代文学。

综上所述,自然主义美学是十九世纪欧洲文化运动中的一个重要思潮,其核心观点是艺术应该立足自然现象和人类行为的真实性,反映人类本性和价值观。

论中国文学中的自然主义倾向

论中国文学中的自然主义倾向

论中国文学中的自然主义倾向中国文学中一直以来都有自然主义的倾向。

自然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流派,强调社会环境和个人品质对人性的影响。

中国文学中的自然主义倾向,也是在描述社会现实的同时,揭示人性的复杂性。

一、自然主义的定义和特点自然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被誉为现实主义的延伸。

自然主义小说主张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出发,全面描写人性的负面方面,探讨人性的本质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自然主义小说注重贴近实际生活,呈现社会现象的丑陋面貌。

二、中国自然主义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中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启示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中国现代文学先驱鲁迅的文学创作。

鲁迅通过《狂人日记》等小说揭示中国社会的冷酷和黑暗,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现象进行猛烈批判,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倾向。

20世纪另一位著名的自然主义作家是巴金,他的小说《家》《春》等描写了中国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人性中的无奈和悲哀,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心理分析。

三、中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主题和风格自然主义文学打破了传统文学的美学思想,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的真相。

中国自然主义文学主题包括社会现实的种种丑陋和不幸、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以及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等。

在描写手法方面,中国自然主义文学注重描写细节和环境,以及情感的变化和转换,努力呈现出丰富的人性和社会表现。

四、中国自然主义文学的意义和价值作为现代文学的一种流派,自然主义文学注重对人性本质和社会现实的激烈诠释与批判,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自然主义文学也反映出社会人心的变化,反映并引导了人们对于社会、人性等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总之,中国自然主义文学对于揭示社会现实、探究人性的复杂性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尽管在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下,自然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一些限制,但是它始终是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与其说中国当代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存在着一种自然主义文艺思潮,毋宁说中国当代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思潮中曾出现过一种自然主义的倾向,这样说也许更为客观。

作为文艺思潮的自然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的法国,它从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母体中萌发衍变,既继承了母体中的种种基因,又在自然科学取得巨大进步的历史条件下把现实主义的艺术原则推到极端,从而产生了质的变异,成为一种既与母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独立于母体之外的新的文艺思潮的历史形态。

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仅在与现实主义文艺思潮的关系方面,而且在其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方面,都表现出纠缠不清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至于这一思潮流出法国而成为国际性的文艺思潮之后,更由于时代、地域和国情的不同而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变异。

无疑,中国当代文学尤其是新时期文学体现的自然主义既具有来自欧洲的思想渊源,又有着自己的独特面貌和时代与国情所赋予的种种复杂性。

因此,首先了解法国自然主义的面貌与特质,可以为认识中国的自然主义思潮提供必不可少的参照系统。

第一节自然主义文艺思潮的思想渊源一、自然主义的社会土壤与思想特征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是现实主义传统和自然科学革新组合的产物。

”的确,19世纪中后期法国文学最突出的特征之一,表现为科学精神的大举渗入,与社会历史、文学传统诸因素形成一股巨大合力,引发出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产生。

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出现在拿破仑三世统治的第二帝国时期。

这一时期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为自然主义文艺思潮的萌生提供了必要的土壤和气候。

1789年法国人革命以来,资产阶级大力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理念,显示出近代化的进步性与巨大力量。

但是,1848年一月革命以后,作为统治者的资产阶级放弃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社会理念,从此,法国的资产阶级丧失了进步性。

拿破仑三世统治的第二帝国存在的20年是法国历史上最反动的时期之一。

这个帝国的出现和存在意味着战争,它梦想恢复拿破仑一世的霸业与疆界,所以不断地进行战争冒险。

在如此反动的时代中,资产阶级文化的没落不可避免,自然主义的出现当然与此密切相关。

这一时期,从拿破仑三世的宫廷到整个法国上流社会,到处都在寻欢作乐,骄奢淫逸的风气比过去任何王朝更为炽烈,更为露骨。

如此恶浊堕落的社会现实,必然引起广大民众和生活在相对清贫状况中冷眼旁观的知识分子的强烈反感和不满,激起他们的揭露与批判意识。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非常憎恨第二帝国的资产阶级法国,甚至认为法国当代整个资产阶级制度是人类的愚蠢与庸俗的体现。

由此可知,这个时代具有产生某种继承19世纪前期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的文艺思潮的历史必然性。

进人19 世纪的最后30 年,法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变得更加尖锐复杂。

1870年,拿破伦三世在普法战争中可耻的失败,给法兰西民族带来巨大的灾难与耻辱。

至此,长期以来人们对第二帝国的憎恨与愤怒在整个法国社会中一下子高涨,达到了极点,在政治上导致了巴黎公社革命;在文学中,这种憎恨和愤怒的情感体现为对第二帝国时代彻底的、无情的暴露。

事实上,左拉的长篇巨著《卢贡-马卡尔家族》的产生正出自于对第二帝国进行总清算的创作动机。

第二帝国虽然是法兰西民族的耻辱时代,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了活力的时期;法国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基本上完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化。

生产力的突飞猛进是以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基础的,而科学精神的昌明与自然科学的进步及其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又必然要使从事精神文化、文学活动的人们在观念和方法仁受到新的启迪,出现新的变化,形成新的思想规范体系。

首先,这一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法国思想文化的复杂性。

这一时期对法国科学与文艺思想的影响尤为突出的是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

实证主义的主要思想特征是强调感觉经验,反对形而上学。

孔德把人们能够感觉到和经验到的现象、事实和相对的东西作为哲学和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因为他觉得这些对象才是最实在的东西,行学和科学的任务在于描述这些能够感觉到和经验到的事实和现象,找出存在于它们之间的规律——恒定的先后关系或相似关系,而不是研究现象后而的本质、宇宙的起因、自在的和绝对的东西。

因为这些所谓本质、本体、自在或绝对的东西,在他看来是根本不能解决的形而上学问题。

这样的问题,只能是神学家和形而上学家无聊想象或繁琐论证的对象。

实证主义者还提出了“社会有机体”的理论,运用实证主义精神说明社会历史现象,建立了实证的社会学。

他们认为,社会与生物机体一样,也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担任各种不同职责的人和机构如同生物机体中各种具有不同机能的器官,而人的情感、本能、人性和理智等精神因素则是决定社会的形成、发展及其本质的根本力量。

在实证主义的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形形色色的遗传学和生物学、实验科学的精神与相应的方法大肆渗人文学领域。

丹纳创造性地将实证主义哲学的科学精神运用于文学理论研究,建立了关于种族、环境与时代三个因素决定文学发展的理论体系,而且把生物学、动物学以及生理遗传学的观点运用于文学批评,成为这个时期实证主义文学批评的大师。

实证主义哲学精神通过丹纳建立的文学理论中介,从不同的途径深人渗透到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领域。

左拉就是在继承丹纳的实证主义文艺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自然主义创作理论。

其次,达尔文学说在这个时代的影响也是不能忽略的。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在英国发表。

几年后,《物种起源》就被译成法文在法文出版,很快就在法国产生了广泛的巨大影响。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论学说,阐述了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的理论,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

在文学领域,同样还是丹纳最先接受了这种影响并加以运用,他的决定文学的“三条件说”体现了达尔文关于环境对自然的影响与选择的理论,其中的种族之说更是达尔文生物遗传学的一种演绎。

达尔文学说通过丹纳的这些理论对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总而言之,达尔文学说促使文学家更重视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观察人和认识人,将人视为是自然人,把民族看成自然人的族类,为自然主义文学思潮提供了如何认识人和如何表现人的理论基础。

此外,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产生,还直接得助于法国生理学与实验科学的发展。

19世纪中期,法国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的论著《肝脏的糖合成机能》与《实验医学研究导论》出版,开辟了从生理机能与神经现象认识人的新领域,使文学家对人的认识又增加了新的角度,为他们的生理描写提供了理论依据。

左拉的自然主义文学创作,就明显体现了这些医学理论的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19世纪后期自然主义文艺思潮在法国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不外是这样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没落所导致的以反感和不满为主流的社会心理。

实际上,倾向于反政府的社会批评是所有自然主义文艺思潮的共同特点。

虽然福楼拜、龚古尔兄弟、左拉和莫泊桑等自然主义作家们的政治立场不尽相同,但他们从根本上都是彻底的非顺应主义者。

第二方面就是自然科学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孔德的实证主义、丹纳的决定论、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贝尔纳的实验医学理论等等,都从不同的方面极为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学观念和创作方法,使自然科学中的某些新观念与新方法迅速地渗入文学活动系统,最终形成一股文艺思潮。

二、理论设计与创作实践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以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接受自然科学的原则与方法,同时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并发展到极端。

不过,自然主义文艺思潮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丹纳的社会学派理论。

他认为文学创作和文学的发展决定于种族、环境、时代三种根源,他把文学与生物学、植物学等自然科学相类比,主张从生理和遗传的角度解释文艺现象。

这些主张在左拉的《实验小说论》、《戏剧中的自然主义》等论著里体现得可谓淋漓尽致,标榜科学、排斥情感和想象、强调客观精神、排斥提炼和概括,成为第一次得到明确阐述的自然主义文艺理论的主旨,同时,也成了自然主义文艺思潮的基本特征。

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以自然科学的决定论为前提,主张在文学创作中运用生理学、遗传学、临床病理学、解剖学原理去观察生活和刻画人物,不再需要想象与情感表现,正如左拉所说,自然主义小说不插手对现实的增删,也不服从一个先入观念的需要。

自然就是全部的需要、全部的观念,创作时无需想象的参与,只须如实地接受自然。

于是,直觉、想象为观察、实验所取代,人物的个性被看作是生理学意义上或遗传学意义上的各种生物现象,人物的社会性则简单地等同于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结果。

因此,自然主义创作中人的偶然性和生理性大大突出,而社会性和理性则消失殆尽,小说家成了“人们和人们的感情的冷冰冰的检察官”。

显然,按照这种自然主义理论所塑造的形象必然是毫无内在艺术生命的行尸走肉而已。

左拉说:“自然主义是回到自然和人;它是直接的观察、精确的剖解、对存在物的接受和描写。

”这种意识表现在实际创作中,就是满足于生活素材的搜集,把艺术创作等同于对生活事实的单纯的记录,在强调客观精确的同时,排斥艺术的提炼和概括,热衷于堆砌罗列生活的细节和照相式的冗长细节描写。

而且,他们所描写的自然及其细节多是狰狞可怖的。

为了突出遗传学的观点,他们偏爱描绘那些受着强烈自然本能支配的简单人物;为了说明由环境产生的压抑性感受对人们的支配作用,他们热衷于选择沉闷的题材,在诸如贫民窟、矿并、小酒店等环境中,力求纤毫毕备地记录那些消沉、委琐生活的细节。

作家对生活的热情感受和认识、作为作家创造力标志的具有深刻概括性和艺术震撼力的艺术典型等等,在自然主义创作中全无踪影。

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最大分歧就在于反对典型化,这是一目了然的。

在理论设计上,自然主义的主要特点有二:一是主张文学面对现实应当保持绝对的中立和客观,自然主义作家不能向政治家或哲学家看齐,而应该去做一个科学家,成为单纯的事实记录员;二是必然要求作家运用生物学、遗传学的观点来把握人物、观察社会,使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即作家通过从现实生活的观察搜集到关于人的大量资料后,再把人物置放到各种环境中去,以便试验出他的情感在自然法则决定下的活动规律。

自然主义理论设计的局限性十分明显。

首先,自然主义主张文学面对现实应当保持绝对的中立和客观,要摆脱政治和道德的束缚,鼓吹“无思想性”,要求作家冷静、客观地记录生活现象,反对主观评价。

从逻辑方面而论,所谓“无思想性”的中立、客观在文学中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虚构,“中立”和“客观”本身也是一种“思想”倾向。

从自然主义的创作实践看,“表面上无倾向,实际上是有倾向性的”。

即使是自然主义理论的设计者,例如左拉,也未能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论主张去创作,他的《萌芽》、《娜娜》、《猎物》等不少作品都有一定的政治倾向性。

正如韦勒克所指出:“左拉提出过一种写作小说的科学方法,并把小说家想象为收集人类文献的社会学家。

客观性,就左拉这时心目中的意义来说,在实践中是不可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